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162卷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视频A


视频B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一六二卷)  2003/11/24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1162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四聖諦品」,鄰次十界第八段,西北方歡喜世界,第二段苦集聖諦,我們將經文念一遍:

  【諸佛子。所言苦集聖諦者。彼歡喜世界中。或名地。或名方便。或名非時。或名非實法。或名無底。或名攝取。或名離戒。或名煩惱法。或名狹劣見。或名垢聚。】

 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。有同學來請求,希望將《華嚴》進度能夠快一點,也不錯。本來自古以來,祖祖相傳經教的學習,尤其是為大眾講解,有所謂長經短講,短經長講,聽的人才有味道,在往昔我們都遵守這個規矩。可是在近代有不少人來找我:法師,經還是要細講,細講我們才真正得受用!如果是略講,所謂點到為止,現在人沒有古人那種定力,也沒有古人的智慧,聽了之後反應不過來,得不到利益。所以這才採取詳細的講解。每一句話等於說是一個作文題目,我們要依著題目來作文,所以這講解是講得比較詳細,歡喜的人也非常之多,但是時間確實是太長了。

  我們估計像我們現在這種講法,這部經講圓滿,九十九卷,八十卷裡面,我們採取五十九卷,到「離世間品」,最後一品經「入法界品」,我們採取《四十華嚴》,五十九加四十,九十九卷。這是現在中文譯本最圓滿的《華嚴經》,早年我稱它為「九九華嚴」。因為習慣上,大家都稱舊經《六十華嚴》,新經《八十華嚴》,貞元的譯本,就是《普賢菩薩行願品》,稱為《四十華嚴》。我們今天實際上的學習,我們用九十九卷。這個時間確實是很長,但是也真正得受用,說者、聽者都得受用。現在有人希望能速度快一點,我們就折衷,這個方式比較上活潑。經文裡面講到對我們現前生活,特別是處事待人接物,怎樣修正我們錯誤的觀念、言行,這些地方我們多說說;可以省的,我們就少說幾句,這樣子能夠滿足大家學習的欲望。

  剛剛念的這段經文,是『苦集聖諦』的名稱,這是世間的因。佛在許多大乘經教裡面告訴我們,世間因果是惑、業、苦,迷惑、造業,苦就是受報,惑業苦在經教裡頭也稱為三障。經上常講,二障是煩惱障跟所知障,三障就是迷惑、造業、受報,都障礙悟性,都障礙悟門,你不能開悟。如果不能開悟,我們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都不得利益,當然提升境界、證果就更談不上了。所以我們要掌握著大前提,「苦、集、滅、道」是四個大前提,世間因果、出世間因果,名稱都是無量無邊。無量無邊的差別會歸到同一個原理、原則,你就明瞭了,就知道應該怎樣受持;也就是說,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怎樣活用。現前就幫助你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,將來層次不斷向上提升,一直到如來究竟果地,那真得受用。

  這一段「苦集聖諦」,我們曉得這是集諦,世間法的惑、業,苦因!十個代表的名號,第一個是『或名地』,這個「地」是在集諦裡面的,那是表什麼意思?通常我們講地,地是厚德載物,地的大德就是它能包容,它能載物,所有一切生物離開大地就不能生存了,所以地是坤德。地有生長的意思,它能夠生長五穀雜糧來養活我們眾生,地下含藏著無量的珍寶,讓大地眾生能夠得到受用,這是通常一般的解釋。但是,今天這個名號是在集諦裡頭,我們就想到,集諦是苦因,苦因是惑、是業。大地比喻作阿賴耶識,含藏無始劫來的惑業,它又能生長,生長現行,因此惑、業、苦永遠循環,而不中斷,這就是世尊在《楞嚴經》上講的「業果相續,世界相續,眾生相續」,這個相續相就是輪迴。

  在這個地方,「地」表的意思是另一層甚深的義理,也顯示惑業的嚴重,惑業不容易斷除。這個問題不能不解決,不解決,那是無量劫又無量劫的苦難!用什麼方法解決?四諦末後的道諦,道裡面最重要的是智慧,戒、定、慧是道!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,幫助眾生覺悟,幫助眾生離苦得樂,幫助眾生向上提升,就靠戒定慧三學,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。所以戒定慧三學,是一切諸佛如來、一切聖賢,我們講度眾生的不二法門,總的方向,總的目標。

  現代知識分子對於經論歡喜,我早年初學佛的時候也是這個心態,而疏忽戒律。這什麼原因?自己放逸成了習慣了,現在一說戒律,戒律就很拘束,好像處處都不能動,被繩索綁起來了,不能自由,不能自在。因此,對於戒律疏忽了,縱然不排斥,疏忽了。疏忽戒律就是疏忽實踐,你學的經論裡頭的道理不能落實,真實的受用當然你就得不到了。就是念佛法門,佛菩薩也慈悲教誨,怎麼念佛?持戒念佛。這句話實在講,特別是對我們講的,我們把戒律疏忽了。佛法之衰,衰在這裡。

  江味農居士在《金剛經講義》裡面說得很多,他提倡、主張,要想把佛法再興旺起來,真正利益一切眾生,出家人一定要過釋迦牟尼佛當時的生活。那就是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而且最好還是能實行托缽的制度。他這個說法正確,是釋迦牟尼佛的意思,也是諸佛如來的意思。剛才說了,現在人放逸慣了,一下教他過這個生活,他沒有辦法,他受不了,就是真想去做,體力不行。釋迦牟尼佛何以能做到?他十九歲開始做,行,年輕有體力,逐漸能養成習慣。

  你說過托缽的生活,三十歲以上要開始做,相當勉強,他很辛苦,十幾歲去做很自然。我們自己是過來人,十幾歲那個時候,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,到處兵荒馬亂。那時候,那幾年當中,我們所過的生活真的跟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行腳僧沒有兩樣。有沒有感覺得苦?沒有,感覺得很好玩。每天走路,走了好幾個省,沒有交通工具。不但走路,還要背行李,用個大背包背著行李,有人挑行李,有人背負行李,還要背負乾糧,還要帶一瓶水,行軍的生活。我們看到軍人他還要帶武器,挺重的!我們在做學生,流亡學生,除了不帶武器之外,裝備跟他們差不多,他們帶武器,我們總帶幾本書。所以,三十歲以上勉強,四十歲以上不行,這種生活沒法子過了。

  現在的社會可以說從小就養尊處優,這種舒適的生活已經養成習慣了,你叫他過這個生活是不可能的事情。江味農居士也是在民國初年,那個時候軍閥割據、中日戰爭、二次大戰,在那時候,十幾二十歲的人是可以。想法非常正確,我學佛的時候也曾經想到,但是年齡已經過了,四十以後是有困難,體力漸漸衰了。所以,這是年輕人。世出世法學習最好的時代,年輕!六祖惠能大師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二十四歲。中國諺語常講「英雄出少年」,古今中外都沒有例外的,所以說自古英雄出少年。當然這些人不是平常人,他的智慧、他的福德、他的能力、他的緣分,過去生中累劫修行的成果,這一生因緣聚會,果德現前。所以,我們在此地看到「地」,知道它的含義。

  這個地方的含義,能載的是惑、是業,所生的也是惑、也是業,所感的是三途六道的苦果。「地」就是我們的身心,我們的心地所含藏的、所承載的無量劫的業習種子。這個業習種子滅生相續,前念滅後念就生,所以它相續不斷,那就不會消失;如果相續中斷了,這個業就消了,迷惑就斷了。麻煩的是它相續,這個相續相,法爾如是,自自然然的。我們的身,身也是個地,身承載的是什麼?業。普賢菩薩教我們懺悔偈,「往昔所造諸惡業」,不僅是往昔,包括我們現前,往昔、現前所造的諸惡業。「皆由無始貪瞋痴」,無始貪瞋痴這是地,心地。「從身語意之所生」,這是身體,它發作,迷惑、造業。造業要身、要口、要意,意是起妄念、起惡念,起善惡念頭,意業,都是起現行。不起現行的時候含藏阿賴耶識裡,叫種子。種子有生滅,生滅相續;現行,現行也有生滅,也是生滅相續。從身語意之所生,身造業,於是「今向佛前求懺悔」,一切業障皆懺悔。

  什麼叫懺悔?在佛前面把這個懺悔偈念念,就叫懺悔嗎?不是,念念沒用處,這從前章嘉大師告訴我的。真正的懺悔,是後不再造,這是真正懺悔,這句話講起來容易,做起來是真難真難,後不再造不容易。什麼人才真正後不再造?真正覺悟了。覺悟是智慧,慧能轉業,慧能破惑。所以定能伏業,慧能轉業,要真正修戒定慧。什麼是戒?所有經教都是戒,佛菩薩的教誡!不是狹義的那幾條戒律,不是狹義的,廣義的。如來的教誡,佛菩薩的教誡,要受持、要讀誦,要依教奉行,為人演說,這樣才能夠轉業,才能夠破惑。這是地的意思。

  再看第二句『或名方便』,「方便」這個在集諦裡面,我們前面曾經念到「淨方便」,是在道諦裡面,那是出世間法,這是世間法。所以這個「方便」含義很廣,善業的方便,惡業的方便。為什麼?方便他才會成,才會結業,修善有修善的方法,造惡也有方法。善行,我們考慮的是適合對方的方法;造惡的人,他的方便不是給對方享的,是對自己享的,自己怎樣能得利益,不顧對方,這就造業了。造作的時候叫事,事的結果叫業,叫結業。善跟惡,這裡頭有標準,有變化,千變萬化。古人說得很好,你造作的事是善是惡,不論現前,論影響。你對社會、對大眾正面的影響,就叫善,負面的影響,就是惡。結罪的輕重,要看影響面有多大?要看影響時間有多長?影響的面愈大,影響的時間愈長,你的業就愈重!

  所以在一般講,言論無論是善是惡,業不會太重,說完了就完了。寫成文字,這個麻煩大了,如果你的一篇文字是負面的,是誤導眾生的,特別是佛法裡面講,是斷人慧命的,這個果報在地獄。你這個文字流傳的愈廣,流傳在世間時間愈長,你就脫離不了地獄,這個事情麻煩了。所以著書立說,你就不能不小心謹慎。你造作的惡業必須在這個世間完全沒有影響了,你的業消掉了,你才能夠離苦,離三途苦報。可是現在說話也不容易,說話有錄音,如果人家把你的錄音要保存到幾百年,那你可麻煩大了。當然正面的好,勸導人行善,這個好,這個影響愈大,時間愈長,功德無量無邊。如果是破壞的行為,這個罪業就重了。

  過去有同學做破壞的事情,障礙正法,來問我,他自己也曉得造了罪業,問我這個罪業有多重?我告訴他,我說你去看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你去看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》,也叫做《彌勒菩薩所問經》,這個經過去我講過三次。我說你細心去看看你就明白了。造作的時候真叫粗心大意,一時心情不高興,對某人有誤會,於是想盡方法來毀謗。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》一開頭,佛就說出一個公案,也就是一般我們現在人講的故事,出家人幹的。有兩位年輕的比丘,講經說法,法緣很盛,引起另外一個比丘起了嫉妒。於是他就想盡方法來破壞,到處宣揚這個講經的法師破戒、違規,使許多聽眾對法師的信心喪失,都散掉了,不來聽經了,他的目的達到了。這個造謠生事、嫉妒毀謗目的達到了,後來果報墮地獄。在地獄裡面合我們人間的時間來講,好像是一千八百萬年,離開地獄,還要變餓鬼、變畜生,到人間來也受盡了辛苦折磨。

  你看到佛經上這個說法,你相不相信?佛說的,如果你要真正能信,佛決定不打妄語,「如來是真語者、實語者、如語者」,你真正能相信,那你自己要認真反省。你造謠生事想陷害這個法師,法師有沒有被你陷害?沒有,法師沒有被陷害,而且幫助法師,法師提升了,境界提升了。法師信奉佛菩薩的教誨,依教修行,成就法師忍辱波羅蜜。所以受害不是法師,受害是哪些人?初學佛的人,把他的聽經修學的機緣斷掉了。所以你害得,實在講沒有害,目的搞錯了,讓許許多多人冤枉受害了,結罪是從那邊結罪的,不是從法師這邊。法師實在講,你把他殺掉也沒罪,法師沒有瞋恚心,沒有報復心,你殺掉是成就他的大德,成就他的大行。你們念《金剛經》,《金剛經》上歌利王割截身體,你們看到了。《金剛經》上說得簡單,只提了一下,詳細這段故事在《大涅槃經》裡頭,講得很清楚。表面上看,法師受了這麼大的屈辱,遭這麼大的災難,實際上法師身是被殺了,靈上升了,升到什麼程度?他成佛了,六度圓滿。

  你要曉得六度這六樁事,一樁圓滿一切圓滿。布施圓滿,慳貪的心沒有了,對這個身體貪愛的心沒有了,真正達到無我相、無我見。對於我所,「我」沒有了,我所有的一切當然也放下了,「布施波羅蜜」圓滿了。遭遇這麼一樁事情,對於殺害你的人沒有一絲毫報復的念頭,「持戒波羅蜜」圓滿了,持戒是度惡業。一個惡念都不生,一絲毫瞋恚念頭不起,「忍辱波羅蜜」圓滿了。念念跟無上道相應,「精進波羅蜜」圓滿了。精神意志集中,一點不散亂,「禪定波羅蜜」圓滿了。只生智慧,不生煩惱,於一切境界一絲毫迷惑沒有,「般若波羅蜜」圓滿了。你想想看,所以菩薩對於傷害他的人只有尊敬,只有感恩,只有將自己修學的功德迴向給他、祝福他,希望他早一天覺悟,早一天回頭,跟自己一樣成無上道,哪裡還會有一點惡念!

  所以真正修菩薩道人,遇到這些緣,當作老師來考試我。他真的是善知識,來測驗我的功夫夠不夠,通過了就升級了,通不過,通不過就結怨。結怨後頭是什麼結果?冤冤相報,沒完沒了,彼此雙方都痛苦,生生世世都苦,這叫愚痴,錯了。菩提道上遇到這些障礙,佛法裡叫魔障,正常的。為什麼?無量劫來,我們造作多少惡業,惡業要不消除就變成業障,就變成障礙,障礙菩提、障礙涅槃,所以有這麼許許多多的人來找麻煩。這許許多多你要認識,他是菩薩示現的,他來消我業障的。我只有感恩,只有默默當中祝福,這就對了。

  第三個名稱叫『非時』,「時」是時節因緣。在集諦裡面,「非時」就是我們現在一般講,這個時代不好。像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,是個社會動亂不安的時代。在這個時代裡面,因為沒有聖賢教誨,這個時代的人甚至於完全不了解事實真相,生活在迷惑顛倒的時代。他已經習為正常,所謂是積非成是,你跟他講真的,他排斥,他不能接受,他說你是迷信,你錯了。你說古聖先賢東西搬過來,那個過了時代了,你還學這個幹什麼?他認為他自己先進,他認為自己是二十一世紀的人,你們的思想太舊了,這個東西統統要拋棄,除舊更新,認為這個思想正確。這是什麼?這叫「非時」!

  在這個時代裡面的眾生,真正是《地藏經》上所說的「剛強難化」。諸佛菩薩在這個地方示現,要是用我們一般人的眼光來看,菩薩真不容易,受盡了委屈。好心好意幫助別人,人家不感激你,還要想盡方法來糟蹋你,你還不肯離去,還要幫忙,難得難得!我們凡夫眼光裡頭看的。而實際上的情形,所有一切苦難加給佛菩薩,佛菩薩有沒有受?表演,舞台上受了,實際他一塵不染;順境、善緣不染,逆境、惡緣也不染。這個實際理地沒有人知道,只有諸佛菩薩自己知道,不是這個境界的人決定不知道。我們要學,我們要把自己提升,要提升到佛菩薩的境界,這就對了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諸位同學,接著看苦集聖諦第四句:

  【或名非實法。】

  這一句是在集諦裡講的,如果是在苦諦裡面講,『非實法』就是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「般若經」上講的「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」,從事相上說的。這個名詞是在集諦裡頭講的,集諦是迷惑、造業,實在說這是世間因,業因,業因也不是真實的;果報不是真實的,業因也不是真實的。業因是什麼?妄想!妄想哪是實在的?所以在想上加個妄,告訴你,你的想不是真的。但是,你有這個想的時候,它現幻相,這就說明因果都不是真實的。

  世間,所以永嘉大師才說「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。覺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這時候六道沒有了,不但六道沒有,十法界也沒有了。此時此處所現的境界,佛法不得已給它用個名字,其實不可以有名字,名字是假的,「名可名,非常名,道可道,非常道」,這個境界就是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。是什麼境界?唯心所現,沒有識變,因為識已經轉成智了。識變的是十法界依正莊嚴,就等於夢醒了,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了,夢醒了,那是唯心所現,沒有唯識所變。要什麼時候你的夢才醒?法相宗裡面說,轉識成智;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,轉第七末那識為平等性智,然後你才能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,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,叫四智菩提!識是煩惱的根,轉煩惱為菩提,轉識成智,這時候夢醒了。這個境界是什麼境界?華藏世界,西方極樂世界,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的報土,這裡面沒有聲聞、緣覺,沒有權教菩薩,更沒有三途六道,那才叫真實,因果都真實。要知道六道裡頭,娑婆世界六道裡頭,因果都「非實法」。

  佛門當中,常言說得好,凡是不是真實的要放下,為什麼?帶不去。不但一切世法你要曉得,所謂是「身心世界一切放下」,我們念佛堂堂主常常提醒大家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。身跟世界這是事、這是相,這是苦果,心是妄想、是分別、是執著,那是因。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不就是十法界的因果統統放下了,因為它非實法,提起正念,正念是什麼?正念是實法,非實法放下,實法要提起。提起實法就是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這一句是實法。這個名號是自性的名號,是性德的名號,名號裡頭圓圓滿滿具足無量的德能,究竟圓滿的德能,這是實法。我們現在受持這一句名號,這是因,真實的因行。這個因行會招感真實的果報,真實的果報是西方極樂世界。彌陀來接引,彌陀是自性彌陀,淨土是唯心淨土。什麼叫唯心淨土?唯心所現,不是唯識,沒有唯識所變。唯識所變的,變成十法界,就變成六道三途了,它只有唯心所現。

  極樂世界諸菩薩,十方往生去的善友,只要到極樂世界統統是唯心所現。每個人都轉識成智了,雖然你還帶業往生,同居土跟方便土還沒有轉識成智,這兩土的眾生人數多,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雖然還有妄想分別執著,但是怎麼樣?它不起作用,這叫帶業。為什麼不起作用?起作用一定要有因、緣、果,少一個都不起作用。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你的煩惱習氣因在,緣沒有,果也沒有,所以它不起作用。它起作用的是性德,性德裡頭本來具足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這個統統起作用,所以你所看到的,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,它有道理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就相信那個事是真的,決定不是假的。我們今天相信它,雖然不是現量境界,但是有理論做依據,這個也符合科學的精神、推理。這個理非常正確,有理必有事,事,我們慢慢來求證。而西方極樂世界的事,說老實話是教我們快速的求證。

  這一句是提醒我們,這個世間理事都是虛妄的,惑業苦有沒有?有,不能說沒有,也不能說有。為什麼?事有理無,相有性無,要把它認識清楚。認識清楚之後,你在這裡面不受其害了,你能得其益,不受其害,對你修行有幫助,不會產生障礙。所以「非實法」這是一個認知,正確的認知,也是佛經裡面常說的正知正見,你沒有看錯,你沒有想錯。這就是佛知佛見,諸佛如來如是知、如是見,我們隨順佛陀教誨。

  在現前應當怎麼學習?知道惑業苦都是虛妄的,從今之後不要把這個放在心上;不要把這個放在心上,你就是真正的放下了身心世界。放下身心世界並不是在事上,事上,我們天天還要用它。人活在這個世間,你每天不能不穿衣、不能不吃飯,你出門不能不要車;換句話說,一切日常生活跟平常一樣,沒有差別。細心觀察的時候,可以看到一點差別,那就是現在隨緣,不那麼講究了。生活當中得過且過,不想把物質生活水平提升,這是真的,不再操這些心,有很好,沒有也好。再仔細觀察能看到一個現象,煩惱少了,牽掛少了,憂慮少了;快樂多了,智慧多了,快樂多了。智慧從哪裡看?從他的言行,他對於一切人事物的看法很透徹,聽聽他所說的很有道理,這個不同。

  我們現前曉得怎麼修,什麼都要放下,只要牢牢的抓住這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其他的統統放下。在這個世間幫助一切眾生斷惡修善,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,幫助正法久住,好事,這應當做的。怎麼做法?隨緣。緣成就了要做,好事;沒有這個緣,就不要去想它,那個想是妄想。凡是因緣成熟,水到渠成,好辦事,這個道理總是要懂、要通達。再看下面一句:

  【或名無底。】

  清涼大師在這一句有註解,我們看看他的註解。「集名無底者,煩惱深故,非習道學,浮沉而不已」,大師註解不多,意思非常明顯。這個『無底』是講煩惱,不是講別的,四弘誓願裡面我們念的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無盡也就是「無底」的意思。怎麼樣斷?清涼大師在此地教我們要學道,也就是說要修道才能斷煩惱。如果不修道,你一定隨順煩惱習氣,你在三界苦海當中頭出頭沒,浮沉就是頭出頭沒;浮,頭冒出來了,沉,沉到海底了。這是比喻什麼?比喻六道輪迴,人天兩道是善道,好比頭出,地獄、餓鬼、畜生是惡道,是沉下去了。

  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,肯定你沉在三惡道的時間久,你能夠到人天兩道的時間非常短暫,人天兩道好比是度假、觀光、旅遊。你在一年工作當中,時間很有限,工作環境再好,你一年當中有兩個月休假就不得了。我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做過公務員,那時候我們一年只有一個月的休假。縱然是兩個月,時間很長了,一年十二個月,兩個月浮起來,十個月沉下去。縱然你的工作環境很殊勝,一年有三個月假期,這就不多了,三個月升上來,還有九個月沉下去。這是事實真相,不能不知道!

  所以佛菩薩稱三界叫苦海,《法華經》裡稱這個叫火宅,「苦海無邊,回頭是岸」,你為什麼不回頭?墮落在這個裡頭,什麼原因?迷,迷而不覺。這個事情說起來話長,無始劫以來你就迷在這裡頭,愈迷愈深。總算是過去生中還有這麼一點善根,有這麼一點緣分,遇到佛菩薩,遇到聖賢教誨,接觸到也能生歡喜心,這是善根。善根太薄弱了,敵不過煩惱習氣,所以境界一現前又迷了,這一迷了,還繼續不斷造惡業。臨終的時候,自己也清楚,後悔莫及!縱然在臨終後悔,這個後悔能消業,你一生造的業太重,臨終後悔能消多少?消個百分之十、百分之二十,百分之三十,了不起了,還是要往下墮。如果臨終懺悔那個力量,能夠消除罪業消除到百分之六十、七十,那就上升了。

  這種情形不多,鳳毛麟角,太少太少了。那是什麼人?過去生中積的善根非常之厚,這一生很不幸,遇到惡緣,迷惑了不知道回頭,過去生中沒有很深厚的善根,不可能!像《觀經》裡面講的阿闍王子,那不是普通人,過去生中積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。所以造作五逆十惡這樣重的罪,臨終懺悔還是能夠上品中生。一般人想不通,我們能夠理解。你想,過去生生世世累積的善根深厚,善根深厚,他的罪業一定很少;換句話說,生生世世他是善多惡少。這樁事情還是善導講的好,「總在遇緣不同」,生生世世他遇到的善緣多、惡緣少,所以他累積的善根深厚。這一生當中遇到提婆達多,遇到這些惡友,遇到惡緣,他是一生造的惡業,造五逆十惡的罪業,他不是累劫累積的。所以整個來看,他的罪業還是不多,罪業還是輕,善根還是厚。所以,一旦回頭,諺語常講「浪子回頭金不換」,他是真的回頭,徹底回頭,所以求願往生能夠一下到上品中生。

  積善、積惡是累劫的,不能只看現前,你過去世,過去一世、兩世、三世,生生世世,如果你有天眼,能夠看到過去未來,你就恍然大悟了!阿闍世王往生,點點頭,對,應該!應該!是這樣的,一點懷疑都沒有了。凡夫疑惑是什麼?看不到過去,只看到這一世。這是我們不能夠不知道的。連現在外國,外國人都相信輪迴,肯定人的一生受前世影響。人這一生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影響來生,這是輪迴,這是報應。《法華經》上講的十如是,先從根本上講,如是性、如是相,然後再跟你講如是因、如是緣,如是果、如是報,因緣果報一定是相應的。善因一定感善果,惡業一定有惡報,因果報應絲毫不爽。這個我們不能夠不曉得。請看下面第六句:

  【或名攝取。】

  在世間集諦裡面,這個名詞我們就知道,所攝取的是染業,絕對不是淨業。染業裡面,『攝取』是善法,人天善法,果報在三善道;如果「攝取」的是惡法,果報在三途。回過頭來想想,自己現前六根面對著六塵境界,我如何「攝取」?我用什麼樣的標準來攝取?世間人真正是迷惑顛倒,利欲薰心,他攝取的標準是什麼?利!我怎樣獲得財富,怎樣滿足我的欲望。於是他,我們一般講,昧著良心、昧著因果,敢造惡業,欺誑眾生。現在就是這個世界,哪一個行業沒有損人利己的事?世間行業我們就不談了,佛門也不例外。打著佛的招牌,昧著良心,背因果,滿足自己的名利。

  我在前面跟諸位說過,這是我往年印經,聽印刷廠老闆跟我說,這個罪重!我們印經印三千部,版權頁上寫的三千部,實際上印了一千部,那個兩千部的錢被他吞了。你說這個因果嚴不嚴重?這裡頭造兩種最嚴重的罪業,一個是盜財,你盜取大眾善心的淨施,這個財。你得的果報,將來生生世世貧窮下賤,得這個果報。這個錢是印經的,經是法寶,是幫助人開智慧的,你這個果報是生生世世愚痴;貧窮、下賤、愚痴,得這個果報!你眼前得這個利益,你能得多少?往後在三途受這個苦報,不知道要受到哪一劫!受完了之後還要「披毛戴角還」,不是受完就沒事了,還要還債。這個事情能做嗎?什麼人?學佛人做的。由此可知,這個人虔誠的佛教徒,實際上為了自己的自私自利,因果忘掉了,經論裡頭的教誨忘掉了。在家信徒多,出家人也不少。

  我早年在台灣講經,我記得有一次講《地藏經》,在台北西門町法華寺。有一天,有兩位法師,年齡跟我差不多,有一位大概大我五歲。他問我:淨空法師,《地藏經》上講的,你真相信?我聽了這個話很訝異:難道你不相信?他真的不相信。他怎麼想法?釋迦牟尼佛這樣講嚇唬人的,勸人不要做壞事,哪裡是真的?這個知見就很不容易轉過來了。所以他不怕因果,他確確實實膽大妄為。這兩位法師都不在了,一生做法會趕經懺,聽說還玩股票,我聽人家講玩股票的時候賠了很多。晚年的時候,我跟他見過一次面,很苦!大概錢都玩股票輸掉了。

  這個世間真有這樣的佛弟子!真正我們常常見,毀謗三寶,滿足自己,自己怎樣把自己抬高,總要把別人壓下去,才能抬高自己身分,很多,這裡面包括國際上知名的法師,但這些人都不在了。早年我在美國、加拿大弘法就遇到,專門用這個方法批判別人,把別人批判的一文不值。信徒:我們這個法師了不起,真的世界第一,沒有人能比得上他。抬高自己身分,也不能長命百歲,沒幾年都走了。你不能說他不懂經教,他也講經。這真正是應了世尊在《楞嚴經》上說的,「末法時期,邪師說法,如恆河沙」。在這個時代裡面,我們所遇到的背師叛道,背叛佛菩薩、背叛祖師大德,自己逞能,認為古今中外所有聖賢都不如他,貢高我慢。心地不善,言行不善,欺騙信徒,毀謗三寶。

  今天你要想做一點好事情,諺語常講,好事多磨,在現在這個時代,你做一點好事,你遭受的折磨比從前多出十倍、百倍都不止。在過去你做,社會上還有少數善人扶持你、贊助你,現在沒有了。現在到處只有找麻煩的,只有嫉妒、毀謗、糟蹋你的。如果你自己對於聖教沒有信心、沒有契入,契入當然愈多愈好,你的信願才堅定,不受動搖。境界現前你有智慧,你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瞭瞭,不但不受其害,而且能提升自己境界,消除自己業障。但是這個要不深入經藏,你做不到,煩惱習氣太重。尤其是做的好事,做的好事遇到這些,甚至說連佛都不相信,佛都不保佑,我還遭這麼多魔障,那就大幅度的退轉了。那是什麼?煩惱起現行,怨天尤人,包括埋怨佛菩薩,「我天天弘法利生還遭遇這麼多冤枉,佛菩薩你都不來保佑我」,他怎麼不退心?懷疑因果不是真的,我都造的善,沒有善報,他都造的惡,也沒有看到他有惡報,對於因果報應都產生懷疑。由懷疑,不相信,最後否定,這還得了!這是隨順煩惱習氣。真的遭了魔難,上了魔的當了,被魔牽著走。

  從這個地方讓我想到,李老師給我講信佛難,太難太難了!他老人家給我這個教誨,印象非常深刻。那是我受戒,受大戒之後,到台中去看老師,佛門習慣上講的謝戒,感謝老師教誨。我到台中,在慈光圖書館,我還沒進門,老師在裡面看到我了,就招手。我進去了,他大聲叫著:你要信佛,你要信佛!一連說了好幾聲。我走到他面前,他叫我坐下。我感覺的很茫然,叫我信佛,我不信佛為什麼出家?不信佛為什麼去受戒?我學佛七年出家,一出家就開始講經,教佛學院,又兩年才受戒,這是學佛九年才受戒。看老師,老師叫我信佛。

  叫我坐下來,他說:你聽我這句話,感覺得奇怪不奇怪?我說:是!他就跟我說,他說:別說你出家受戒了,你以為信佛了,有很多老和尚到了八十、九十,臨死還不相信。我這一聽,驚訝了,這怎麼回事情?他說:什麼叫信佛?佛陀教誨這你知道,這是經教,經教你是不是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?如果不是透徹明瞭,你不信佛,你那個信是迷信。經教透徹還不是真信,就是你的信仰有了理論根據,算你不是迷信,你不是真信。什麼叫真信?依教奉行,經上講的「受持讀誦,為人演說」才叫真信,這個難了!我才真正懂得了。要從這個標準上來說信佛,那實在是太少太少了。

  受持讀誦,受是接受,佛陀的教誨你真正能接受,受裡頭就包括著做到,包括有信、有解、有行;持是保持,你不能失掉,天天要幹,把你所信的、把你所解的完全變成你自己的思想行為,這才叫受,我受教了;永遠保持,不能夠須臾離開,那叫持。還要為人演說,為人演說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。演是你要表演給別人看,在在處處要給別人做個好樣子,學佛是這樣子。所以你的思想、你的言行能不能做社會大眾一個好樣子,佛菩薩是最好的榜樣,這個人才叫信佛!我明白了。

  老師的用意雖然沒有說出來,還不是教你剛剛受完戒回來,持戒念佛才叫做信佛;你受了戒不持戒,你不信。這句話沒有說出來,我懂了,我明白了。這是我們現在要攝取的,現前這個階段要懂得、要明瞭。我們攝取佛法,不能攝取世間法,攝取世間法就是世間業因,你要受世間的苦報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5 17:57:04)

 
amtb
  •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5日17:57:0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827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