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频A
视频B
大方廣佛華嚴經 (第一一四三卷) 2003/11/1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:12-017-1143
諸位同學,請看《四聖諦品》,鄰次十界第七段,西南方鮮少世界,苦聖諦第五句:
【或名無慚恥。】
這句前面跟諸位說過,但是這意思未盡。當然這《華嚴經》的義理深廣無際,永遠說不盡的,不過這一句很重要。我們學佛的人必須要知道,什麼是恥辱?想想十方一切諸佛如來,他們已經修行證到究竟圓滿的果位,我們原來跟他一樣,只是隨順煩惱習氣墮落到六道,長劫輪迴,永遠不能出離,相形之下,這是最大的恥辱。跟佛比,跟菩薩比,許許多多修行人已經證得了法身,成為法身菩薩;我們今天還造作惡業,起惡念造惡業,還要搞三途地獄。如果知道這才是真正自己的奇恥大辱,自然我們就會奮發圖強,認真努力提升自己的靈性。
尤其是遇到淨宗法門,無論如何也要在這一生當中得生淨土。古來祖師大德告訴我們,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乃至於凡聖同居土邊地往生,都算是究竟圓滿的成就。什麼人能做到?知恥的人能做到,具足慚愧的人知道,能做到。我們淨宗近代的一位祖師,印光大師,你看看他老人家所寫的文字,後面具名「常慚愧僧」。他是等覺菩薩應化來的,示現給我們看,希望我們常常生慚愧心生知恥心,他老人家示現真正用意在此地。我們看到他的文字,聽到他的德號,就要想到慚愧,就要想到知恥,想到他老人家真誠的教誨。「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信願持名,求生淨土」,這十六個字是他老人家的心傳。閑邪存誠,就是他一生提倡因果教育。
說到這地方,剛才有同修來問我,希望我在這裡宣布一下。有很多同學從網路、電視上看到我在這地方介紹江逸子居士的《地獄變相圖》。這《地獄變相圖》也就是因果報應圖說,用圖畫來說明,《西方極樂世界變相圖》。另外他還有一張千手觀音,這一張千手觀音,他整整花了一年。現在這複製的大張,跟原圖一樣大的,懸掛在我們的齋堂,每一個人看到都生歡喜心。這一次他帶了複製的二十張,我們結緣都送完了。有十張在印度尼西亞結緣,另外十張,有四張在我們這地方結緣,還有六張,同學們帶到中國大陸去了。如果諸位發心助印複印,現在台北華藏淨宗學會,就是悟道那個道場有專戶。但是你們把錢寄進去之後,一定要註明這錢是助印江逸子居士的《地獄變相圖》,或者是千手觀音,要註明。不註明,他就不曉得做什麼用途,他給你做別的用途去了,特別要註明。寄到澳洲圖文巴淨宗學院也要註明,註明是江逸子居士所繪《地獄變相圖》、《極樂世界圖》跟千手觀音菩薩像(千手觀音菩薩身像),要請大家務必在匯款的時候註明,這是附帶跟諸位報告。
千手觀音的表法,這意思一定要懂,這是落實大慈大悲,教我們眼到手到。今天下午,我們訪問此地一個安寧中心,就是病重,醫院放棄治療了,移到這個中心等待往生。它這裡有六個病房,今天我去看,六個病房都住滿了。這地方的磁場非常好,一片祥和,你進到它這個中心,沒有一絲毫恐怖感覺,是一個天主教修女創辦的。我們看到非常歡喜,我們主動發心幫助它。這個中心,修女非常開明,真正落實了多元文化。無論你信仰什麼宗教,臨終關懷,你用宗教的方式,統統歡迎,沒有一絲毫障礙。佛教徒在裡面可以助念,很難得!他們這事業做了好幾年,做得很成功,深受地方人士的歡迎。我們也訪問一個重病的病人,他還好,神智很清楚,還能夠坐起來給我們打招呼,我們也為他祝福。
所以,我們學經學到這一句,我們的感觸很深。人不能夠無慚無愧,不能夠無恥。無慚無愧無恥,縱然現在還是一個人的形象,將來決定是地獄道,求餓鬼、畜生都難得,都不容易。所以這是特別提醒同學的,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,要對得起良心,要對得起自己的靈性。在大乘法裡面,那就是務必要隨順自己的性德。自己的性德是什麼?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所說一切經論,這是經律論,都是自己的性德。所以隨順經律論的教誨就是隨順自己的性德,那是真正的常慚愧,真正的知恥。知恥學社,蔡先生提出來的,很值得提倡。這一句就介紹到此地,現在我們看下面第六句:
【或名貪欲根。】
佛在經上講到煩惱,把無量無邊的煩惱歸納為六大類,這六大類叫六個根本煩惱,貪欲是擺在第一條。貪欲、瞋恚、愚痴、傲慢、疑惑,這疑惑是專對聖賢教誨,對聖賢教誨疑惑,最後一個是錯誤的見解,錯誤的看法,六大類,叫根本煩惱。這地方雖然只說一條,『貪欲根』,我們就曉得它代表六個根本煩惱。此地講的是苦諦,果報,這裡不是說的因行,講的果報。果裡頭有因,人要不覺悟,不知道回頭,對於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,貪而無厭,那這業就造得重,就造得深,果報現前,後悔莫及。這一個貪愛,必然引發瞋恚、愚痴、驕慢,這煩惱統統都引發起來了。佛在經上說「財色名食睡,地獄五條根」,貪著一條,你就沒有辦法脫離地獄。這統統具足,那還得了嗎?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統統具足,這不得了!你能夠得到,必須要曉得,那是你命中有的;命裡沒有,用什麼方法去貪求也得不到!你何必要用貪心?所以命裡有的時候一定有,命裡沒有的時候,你就別強求。
印光大師教人,熟讀《了凡四訓》。我教初學,初入佛門,從哪裡學起?我教人是從《了凡四訓》,用一年的時間,一天讀一遍,你在一年當中讀滿三百遍。這教學的目的是什麼?就是告訴你明瞭因果,深信因果,明瞭深信,你的心就定了,你不會妄為。這心要一定了,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容易,所以是容易得力,這一年給我們奠定學佛的基礎。諸位要曉得,諸佛菩薩所說一切經教不離因果,清涼大師給我們介紹《華嚴經》,《華嚴經》裡面所談的「五周因果」;《法華經》裡面所說的「一乘因果」。這是大乘佛法裡面,所謂的是上上乘,大乘當中的大乘,一乘圓教的大經,不離因果。
古時候,在中國社會,老人無一不重視童蒙養正的教育,所以那個根基很厚,他長大學儒學佛學道都有根底。現在童蒙養正的教育沒有了,所以印光大師用《了凡四訓》。你真正明白因果,深信因果了,你一定進一步,你想學怎樣學斷惡修善?善惡的標準,你會很重視。這一樁事情,印祖早就給你安排了,不用你操心,緊接著叫你學《安士全書》。這書說什麼?因果標準,善惡標準。唯恐不夠詳盡,又選了一部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,真難得。希望你對於善惡的標準,常常銘記在心,十惡一定要遠離,絕不可以造;十善一定要依教奉行,這樣子才真正養成經論裡面所說的「善男子善女人」,你有條件入佛門了。
佛門的條件,不是有條文硬性規定的,不是的。真的佛門不重視這種形式,重視實質。實質就是你是不是真正的善人?佛法傳到今天,自從順治皇帝把考試制度廢除,出家人的素質一落千丈。印光大師在《文鈔》裡頭提到這樁事情,非常感慨。這世間標準廢除了,制度廢除了,諸位要知道,修行、開悟、證果,這標準沒有廢除。你要真正要有悟處,你必須要把你不能覺悟的因素排除,你才能有悟處。障礙我們的悟門,堵塞我們的悟門是什麼?是煩惱習氣。這煩惱裡頭有兩大類,經上常講的煩惱障、所知障,這兩大類。你要能把這突破,你才能有悟處。
悟後起修,這《華嚴經》的四科非常明顯,信、解、行、證,悟是解;你真的懂得了,真的理解了,然後你才知道怎樣修。所以修行,你要對於這一切事實真相毫無所知,你的修行就叫做盲修瞎練。盲修瞎練,哪裡會有成就?吃了很多苦頭,冤枉苦頭冤枉吃了,這是經教裡頭佛常常講的「無益苦行」,你那個苦行對你沒有利益,佛不贊成。但是佛在經上也讚歎苦行,什麼原因?人能夠修苦行,可以破貪欲。所以苦行真的能夠對治「貪欲根」,佛讚歎。但是你要曉得,真正是為了斷貪欲根而修苦行,佛讚歎;如果修這苦行沒有辦法拔你的貪欲根,佛不讚歎,佛不贊成。
我們在釋迦牟尼佛一生示現的過程當中,諸位能看到的是八相成道。釋迦牟尼佛修過苦行,最後曉得明白了,苦行沒有益處,不能幫助你開悟,不能幫助你證果,於是捨棄了苦行,在恆河邊上接受人的供養。原來跟他一起修行的五個人,都是他家的親戚,是他父親對他愛護,派的這幾個人陪他。這五個人看他捨棄苦行了,說釋迦牟尼佛退心了,棄之而去,他們到鹿野苑修苦行去了。世尊接受飲食的供養,恢復了體力,這做給我們看的。沒有身體,沒有精神,世出世間法都不能成就!這在菩提樹下示現豁然大悟。這示現開悟之後,我們一般人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入定,哪裡曉得他在定中開大法會。什麼法會?華嚴法會。華嚴法會是在定中開的,給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。諸位要知道,這四十一位不是四十一個人,《華嚴經》上無量無邊的大眾,你看看《世主妙嚴品》、《世界成就品》,遍法界虛空界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統統都來。這法會無比的殊勝莊嚴,世尊為他們宣講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二七日中。
我們在《華嚴》裡面看到「念劫圓融」,在這裡看到超越了時空,一念展開無量劫,無量劫濃縮成一念,展縮自在。所以你要說《華嚴經》是多長時間講的?給你說二七日,行,給你說無量劫,行,都講得通!這是不思議解脫境界。這法會圓滿了,世尊出定,出了定,看看這世間眾生的根機,沒有人能夠接受真實教誨;《華嚴》是真實教誨。好,到鹿野苑把那五個人找到,佛給他們說小法,講《阿含》,憍陳如尊者聽到開悟,第一個成阿羅漢。這時候,這世間佛法僧三寶具足了。所以這示現告訴我們,苦行是值得讚歎的,但是無益的苦行不必修,那是錯誤的。
佛法的修學著重在利益社會大眾,這是大乘教。小乘教獨善其身,大乘教兼善天下,所以大乘值得讚歎。世尊雖然教小乘人,你看看在楞嚴會上批評小乘,用現在的話叫批評,佛門裡面佛語叫「喝斥」;喝斥,現在人聽不懂,批評。說小乘人「焦芽敗種」,能成九次第定,不能開悟,這些話都是真實的。為什麼不能開悟?小乘人執著放下了,分別沒有放下;見思煩惱放下了,塵沙無明沒有放下,他不能開悟。要開悟,還要放下分別,還要放下妄想。也就是他要繼續去放下塵沙煩惱,還要放下無明煩惱。無明難斷,至少你要斷一品,所以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,這時候才大徹大悟。
諸法實相到底是什麼一回事情?所謂是性相,性是體,相是現象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真正清楚,真正明瞭了,這叫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。所以諸位要記住,悟後起修是這時候,你在六道、在九法界都沒有悟,這一悟就是初住菩薩,初住菩薩是悟後起修。沒悟之前,說老實話,真正修學能夠有成就的,八萬四千法門是老老實實講,就是一個念佛求往生這一門是真的。這真的,諸位要曉得真是什麼意思?這個真是從什麼地方來講的?佛法不能隨便說話,這個真就是超越了十法界,那就是真的;不能超越十法界,還在十法界裡面,不是真的。所以你修行,證得阿羅漢果,證得辟支佛果,證得權教菩薩,不是真的。天台大師,六即佛裡面講的,相似即,不是真的,算不錯了。但是念佛這法門,如果真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,就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我把這水平再降低一下,邊地往生,都是真的。為什麼?超越十法界了。不但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!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,不在十法界裡頭,這是不可思議境界。
《華嚴經》到末後,它不侷限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。為什麼?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要往生西方淨土,他們統統生實報莊嚴土。《華嚴經》末後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這意思深了,這教化大了。大到能普度九法界眾生,連地獄眾生都有分,你說這還得了!九法界眾生的人,六道裡面的眾生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;四聖法界裡面的人,聲聞、緣覺、權教菩薩,生西方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。所以四土,前面兩土是度十法界的,普度!《華嚴》才真正偉大,真正不可思議。我們不讀《華嚴》,說老實話,你對於淨土了解是有限的。
我跟同學們說過,我歸心淨土是得力於《華嚴》。早年第一次講《華嚴經》,也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。那個時候,《四十》、《八十》同時講,一個星期講三次,兩次講《八十華嚴》,一次講《四十華嚴》,都講了一半,以後停下來了。那個時候常常到國外許多地方去講經弘法,所以講這經是斷斷續續。李老師往生之後,美加地區的同學啟請講《無量壽經》,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。我知道《無量壽經》正如彭際清居士所說的,即是中本《華嚴》,《阿彌陀經》是小本《華嚴》。他這說法,我肯定,我非常歡喜,我沒有他的功夫,他能說得出,我說不出。但是他一說出,我一聽就懂,一點沒有錯,所以我就發心不講《華嚴》,專講《無量壽經》。《無量壽經》是中本《華嚴》,也就是說《華嚴經》的精華,《華嚴經》的略本。所以那個十年當中,我講過十遍。
這一次講這一部經,是韓館長往生之前,往生的前幾天,躺在病床上要求,非常希望我把《無量壽經》講一遍,做一個易解,這我們做到了。把《華嚴經》講一遍,也做個易解。前兩年在新加坡,那一邊辦了一個弘法人才培訓班,同學們發心,聽《華嚴經》做易解。我不知道現在有沒有繼續在做?不過現在有陸居士在做節要,也是便利於初學。節要跟易解還不一樣,但是都是接引初機的,都是好事情。所以學佛要重視效果,我學了我得到什麼?這一點很重要。發心修苦行,在苦行當中是不是得清淨心?是不是煩惱輕、智慧長?如果煩惱輕、智慧長,這是對的,正確的。
大乘教裡面,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,大乘跟小乘不一樣就是後頭這一句,自行要化他,不能不幫助別人。幫助別人,妨不妨礙自己?有人擔心!幫助別人,妨礙自己修行!不妨礙。大乘的修學講究的是歷事鍊心,跟小乘不一樣。小乘是遠離這社會環境,找個地方清修;大乘不是,大乘是接觸大眾,在繁華社會大庭廣眾之下,成就自己的清淨平等覺。也就是說,大乘修學,《金剛經》上世尊教須菩提尊者那兩句話,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。不取於相,不是說跟一切現象脫離,脫離那是小乘,不接觸;大乘接觸,接觸而不執著,在現象裡頭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學這個。這四句話把戒定慧三學統統包括在其中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去練!練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。不分別不執著是戒,不起心不動念是慧,是定慧;不起心是定,不動念是慧,不分別不執著是戒,三學具足,你才能真正拔除「貪欲根」,根本煩惱就拔除了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。
諸位同學,請接著看下面第七句:
【或名恒河流。】
這個名稱裡頭的意思也很深。中國古人觀河,在中國有長江、有黃河,內陸裡面河流很多,確實有一些具有高智慧的人,觀看河流有很深入的體悟。從這個現象裡面領悟到一切法念念不住,河流是非常明顯,然後會聯想到我們的光陰。光陰就像流水一樣,年年月月,不止年年月月,現在科學技術發達了,已經講到分秒,講到像佛經上講的剎那。近代我們用的照相機,現在照相機已經進步到數碼,數碼我還沒有用過。我以前用的還是傳統的相機,要用膠卷底片的,相機的快門最快的能夠達到千分之一秒,這樣的快門可以照噴射機。噴射機在空中飛行,你用這個照相機去照,它沒有動,看不到它移動。知道千分之一秒,千分之一秒就像佛經上講的剎那生滅,念念不住。這是苦諦,哪一類的苦諦?行苦。
佛經裡頭把苦分做三大類,第一類叫苦苦,通常裡面講八種,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求不得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五陰熾盛,都屬於苦苦。第二大類,壞苦。壞苦裡頭,平常苦苦的現象看不到,到他壽命到的時候,他的苦相才現前。經上舉例講的色界天人,壽命到的時候五衰相現前,平常他沒有感覺到苦,這個時候感覺到苦了。無色界天連身體都沒有,所以他沒有壞苦,他沒有身體,壞是身有壞,沒有身哪來的壞?靈性永遠不壞。但是,他在無色界天的境界不能永恆保持,壽命雖然長,到時候他的定功失掉,無法保持了,依然要墮落,所以叫行苦。行就是不能永遠保持,像水在河裡頭流一樣,它不能永遠保持在一個位子上,不行,它是流動的,這是比喻剎那生滅。
佛在《仁王經》經上說,我們也常常舉這個例子來說,一彈指有六十剎那,一剎那有九百生滅,這叫行苦。任何一個人都沒有辦法青春永駐,沒有法子!老,不是一年一年的老,你要覺悟!是一天比一天老,一分鐘比一分鐘老,一秒鐘比一秒鐘老。人要想到這個,還有什麼意思?剎那剎那老化了,剎那剎那這個身體壞滅了,你能保得住嗎?身都保不住,又何況身外之物!中國古人說「千年土地八百主」,你以為這是你擁有的?覺悟的人明瞭,徹底放下。迷惑的人,對於一切人事物,總想控制,總想佔有,總想永遠屬於他的,這都是錯誤觀念,決定不可能,決定做不到。但是他沒有覺悟到,所以起這個念頭,有這種控制、佔有的行為,這個佛法叫造業。這是與性德完全違背,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跟這個道理違背了,不相應。
所以煩惱、惡報本來沒有,是你自作自受,誰作誰受。世出世間無量無邊剎海,你找不到一處,說是別人做的你受,沒這個道理,那你是完全誤會了。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沒有一樣不是自作自受,你何必做?不願意受的就不要做!願意受的,做一點還情有可原,還能講得過去。真正覺悟的人他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,這是什麼人?法身菩薩。我們如果要問法身菩薩住在哪裡?告訴你法身菩薩常住清淨平等覺,清淨平等覺遍一切處、遍一切時、遍一切法。無有形相,能現一切形相,隱現無礙,得大自在。這是本人,這才是你真正自己,佛法裡面所謂的「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」,你本來是這樣的。現在為什麼搞成這個樣子?這就是恥辱,我們要知恥。
中國人所說的「知恥近乎勇」。勇是什麼?勇猛精進,佛經上常講的,勇猛精進我們為什麼做不到?在這段經文上告訴你,你不知恥!你要知恥你就做到了,勇猛精進。所以,知恥才是真正學業、道業、德行上真正的動力,它在推動,那是真正的進步。現在社會誤會貪婪是社會的動力,社會進步的動力。有一次是一個同學拿了一張報紙來給我看,報紙上全版的廣告,就是一個廣告,全版就是這一句話,「貪婪是社會進步的動力」,那個同學拿來給我看。實在講佛法是活的,活活潑潑,我們也承認他講的沒有錯,貪瞋痴是社會進步的動力,這個進步方向朝著哪個目標?朝著世界末日勇猛精進,向著世界末日精進,向著三途地獄精進,那個動力在推,方向錯了!反方向是正確的,佛門所謂「回頭是岸」,反方向。反方向是什麼?成佛之道。地獄道跟佛道恰恰相反,一百八十度。
回頭是無上的佛道,為什麼不知道回頭?善導大師說的「總在遇緣不同」。他遇到的緣是三途地獄之緣,他遇到這些,他沒有遇到善緣。遇惡緣墮落在五欲六塵,墮落在名聞利養,陷的太深,陷的時間太久,拔不出來,回不了頭!那不是他的本性,是他的習性,我們要肯定他的本性本善,他的本性是佛。佛的意思就是說的知、說的覺,他的本性是知是覺。現在他墮落在習性裡頭,造無量無邊的業,業一定感報,他要受無量無邊果報。善業感三善道的果報,惡業感三惡道的果報,三界六道是業力所感,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。
三界六道不是真的,「般若經」上佛常說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就是『恒河流』的意思。相不能說它沒有,也不能說它有,所以把它說作夢幻泡影,把它說作虛妄,為什麼?相有性無,事有理無。從因果上來看,剎那生滅,相續不斷,所以,佛門裡頭有所謂「萬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。從性相理事上來講萬法皆空,從因果上來說,為什麼說因果不空?因果轉變不空,因果相續不空,因果循環不空。說因果有這三種性質,但是這三種性質都像「恒河流」一樣,念念不住,這是事實真相。
每個人業報現前感受不一樣,佛在經上說,墮在地獄受罪的時間是無量劫。無量劫在人間多久?也許只有幾十天,也許只有幾年,這個人從地獄出來的時候又投生。明明地獄講的是無量劫,沒錯,在地獄是無量劫,這種情形現在人比從前人容易懂,現在人叫什麼?時差,時差不一樣。在《華嚴經》上就講得更徹底,講得更究竟了,「念劫圓融」。他墮在地獄裡面,所感受那個受苦的時間確確實實是無量劫。也許幾年、幾十年,這個人從地獄出來,又到人間來投胎,他在地獄確實過了無量劫。
所以時間不是定法,這個諸位一定要懂得。地球上不同的經度,時間不一樣,有時差,不同的緯度有溫差。星球與星球之間,時差就更大了。地球自轉一周二十四小時,我們稱它作一天。月亮自轉一周,跟它繞地球公轉時間相等,二十七天;換句話說,月亮上的一天是我們這個世間二十七天。每個星球自轉、公轉時間都不相同,時差就愈來愈大。這是什麼?這是從事相上看,是妄相上觀察,要從實際上看,則剎那生滅,念念不住;從性相、理事上去觀察,你才能看到事實真相。它的轉變、相續速度太大了,大到我們凡夫沒有辦法想像,即使用最好的科學儀器,也沒有辦法探測到。真正速度快到是億萬分之一秒,不是一千分之一秒,不是一萬分之一秒,是億萬分之一秒,你怎麼能曉得它是假的?這個話是佛給我們說出來的。
佛說,到什麼時候你才見到事實真相?到八地,八地叫不動地。四十一品無明,八地菩薩只剩下四品無明,差不多快破盡了。在這樣甚深禪定之中,看到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,阿賴耶識種子也是在那裡轉變、相續、循環,看到阿賴耶種子這個現象。所以阿賴耶不是真的,種子也是剎那生滅,這樣才能保持,它要不是轉變,不是相續,種子就沒有了。它麻煩在哪裡?麻煩就是它轉變、相續,這東西太麻煩了。
這是世尊在大乘經裡面把事實真相跟我們說出來,講一切法的真相都是遷流不住的,就是講剎那生滅。生滅太快,所以有時候講不生不滅。不生不滅在宇宙之間只有一個東西,「法性」,不生不滅。法相是生滅法,我們講一真法界,華藏世界、極樂世界也有相分,唯心所現。它有沒有生滅?有!所以它也不是真的,佛跟我們說那也不能執著,你執著就錯了。但是它那邊的現相,跟我們這邊現相不一樣。我們這個地方現相剎那生滅,轉變的幅度太大了,使我們感覺到動物有生老病死,植物有生住異滅,世界有成住壞空,這個世界是講大星系。像諸佛報土幾乎是永恆的,永恆好像看到是不生不滅,實際上它的轉變,因果的轉變,沒有變化,因變成果,果變成因還是同樣的,所以你就覺察不到它在變化。
就如同我們放電影,我們的攝影機定在一個畫面上,我們看到優美的風景,定在這一個畫面上連續拍上十分鐘。放映的時候,這十分鐘的畫面好像不動,我們在那裡欣賞了十分鐘。其實,這個十分鐘它也是剎那剎那在生滅,就是這麼個道理。我們這個畫面拍的是靜的,靜態的;九法界裡面的畫面是動態的,你很容易感覺得它的變化很大。拍攝靜態的,你沒有感覺得它在動,它在變化,其實剎那變化是完全相同的,你要懂得這個道理。
靜態的是什麼?我們學佛的人能體悟到,靜態是定。所以定中境界好像是不動的,好像是永恆的,妄念裡面的畫面,就是剎那剎那大幅度的變化。我用這個比喻諸位也許容易體會,像我們用攝影機,一個是拍靜態的,一個拍動態的,但是鏡頭的開合都一樣。我們從這個地方細心去體會,不難體會到少分,多分我們不敢講,少分,了解諸法實相。雖然少分,少分就有好處,什麼好處?容易放下,知道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這句話真的知道了,於是凡所有相都不執著,你為什麼不再執著?凡所有相,皆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,起心動念有控制、執著,錯誤!所以能夠在境界裡頭,一切境界真的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應當用這個心態對待一切境界,這是正常的。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無不如是,這叫覺,真正了解事實真相。
由此可知,九界眾生迷失真相,不知道!他在裡頭錯用了心,冤枉用了心,自找苦吃。所以,佛在經論上才說他是可憐憫者,真的可憐,不了解事實真相。我們學佛,特別是《華嚴》,《華嚴》從杜順、雲華、賢首教導我們修「法界觀」,法界觀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,就是正確的、真正正確沒有錯誤的人生觀、宇宙觀;對人生、對宇宙、對萬事萬法的看法一絲毫沒有錯誤了,這叫法界觀。你能夠契入法界,你就是法身菩薩,因為法界就是法性,法界就是法身,你能入一分,你就是圓教初住菩薩;你能入十分就是十住菩薩;入十一分,你是十行位的菩薩。《金剛經》上世尊勸我們,「應作如是觀」,這句話說得好,把我們的看法要轉過來,我們以前看法錯了,佛給我們講的這些看法想法是正確的,不是錯誤的。
所以佛經上只講觀,不講想。給你講想,正思惟,九法界裡面的給你講想;一真法界裡頭沒有了,想沒有了,觀有。觀是什麼?智對境是觀,法性對法相是觀。但是菩薩清楚,性相一如,性相不二,當中沒有對立。所以這不是哲學,哲學有對立,佛法裡頭沒有對立。所以佛法是和諧的,法界和諧,宇宙和諧。你真的入法界了,你跟整個宇宙和諧,也就是沒有對立了;你跟這個世界和諧,你跟這個世界上所有一切生物和諧,生物當中所有一切人類和諧。所以你要問,法身菩薩到底是個什麼樣子?諸佛如來是個什麼樣子?可以跟你說,一片和諧,那就是諸佛如來的樣子。我們中國聖人也了不起,能夠說得出「和為貴」,能夠說得出「太和、中和、保和」,《易經》上說的。後人也真正有參透這個道理,契入這個境界,獻給帝王,帝王以和治天下。所以皇宮主要建築物的命名,你看北京故宮,它命名是太和、中和、保和,真的是完全隨順性德,隨順法性。
我也曾經說過,太和是法性,中和是法相,保和是諸佛菩薩,這個菩薩是法身菩薩,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,我們要覺悟。你要是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什麼叫修大乘行?什麼叫修菩薩行?學著跟一切眾生和睦相處,跟一切萬物和睦相處,真修行!你把這個總綱領、總原則抓住了,學佛就不難了,成績卓著,有非常好的成績展現出來。心和了,也就是說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,就和了,這是體和。有妄念,不和,有妄想,不和,不但不與性體和,不與性相和,也不與性的作用和。你要想得到好的成績,那是佛在經上講的「無有是處」,你得不到。
所以,古聖先賢教導我們修定,定是和睦的,定裡面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完全跟法性相應,太和。在事相上,你能夠守住這個原則,不違背這個原則,叫保和。你能保得住念念相應,佛門不是說,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,就是這樁事,要保住念念相應。這個人我們就稱他作佛陀,稱他作菩薩,稱他做作法身大士。這個人現的相可不一定!他在六道裡頭現相,應以什麼身得度,他就現什麼身,不定什麼身。你細細觀察他,他有沒有妄想?他有沒有妄念?他跟一切人事物和不和睦?如果他對於一切人事物還有控制的念頭,不和,還有佔有的念頭,不和。
這是我常常提醒同學的,我們功夫從哪裡做起?就從這兒做起。這個話說個十遍八遍、一百遍、兩百遍沒用處,給你說,說一千遍、兩千遍也沒用處。你的煩惱習氣太深,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不知不覺控制的念頭起來,佔有的念頭起來,你自己做不了主。為什麼做不了主?正法薰修的時間太短,力量太薄弱。我跟你講,你就是天天來聽經,你一天不過接受《大方廣》的薰習四個小時。一天二十四個小時,還有二十個小時你接受煩惱習氣的薰習,這怎麼行?你把我這部經從開頭就聽起,我這個經可能要講上十年,一天四個小時,十年講完了,你能不能回頭?回不了頭來。我可以這樣說法,我知道,什麼原因?薰習時間不夠,一天二十四個小時,你才薰習四個小時,其他二十個小時受煩惱習氣薰習,你怎麼能回得了頭來!
那你要問了,怎麼樣才能真的回得了頭來?你要想真回頭來,根利的三年、五年、十年、八年真能回過頭來,每天至少要十六個小時薰習,這就快了。十六個小時,古人真的是這麼做法,他每天聽經八個小時,念佛八個小時,十六個小時!聽經是恭恭敬敬坐在這裡聽,如同聽世尊說法一樣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,坐在這兒聽經。念佛是走動,身體要運動,用這個方法來調身。我們現在講這一堂課,我們每堂一個小時,你要是會用功的話,我聽一個小時的經,我念半個小時的佛,繞佛,繞半個小時再上第二堂課。現在有光碟,你自己可以控制,這樣子你不會累,不會疲倦。早課、晚課念佛,一天一定要念足八個小時,聽足八個小時。這樣的薰習,根利的三年、五年入境界;中等根性的人,十年、八年;下根的人,二十年、三十年能入境界。
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,知道怎麼去用功,怎麼去學習,怎樣才真正得受用,確確實實收到修學的效果。功夫得力契入,不一樣了,你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,你自自然然放下。放下,我講的這個話你要記住,對於一切人事物沒有控制的念頭,沒有佔有的念頭。你自己有的這些東西,什麼人要,你都會歡歡喜喜給人,一絲毫吝嗇都沒有了,你智慧開了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。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5 17:55:02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