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081卷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视频A


视频B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0八一卷)  2003/8/26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081

  諸位同學,請繼續看「四諦品」,娑婆世界「苦滅道聖諦」第五句看起:

  【或名平等。】

  這一句非常重要,也可以說,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跟九法界眾生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此地。佛菩薩心行『平等』,凡夫不平等,凡夫有高下,這是煩惱所起的現行。真正要做到「平等」,就沒有高下,不但沒有高下,所有一切對立的、相對的都消除了。諸位想想,這是什麼境界?這個境界就是一真法界。一才真正平等,二就對立了。二從哪裡來的?二從一來的;換句話說,平等是覺,不平等就是迷!迷了,這才落在八識五十一心所裡面,八識五十一心所都是對立的。性相對立,理事對立,這是從根源上說,展開來就是大宇宙,萬事萬物無不對立,對立裡面沒有平等。

  我們就現實而論,現實裡面最重要的是人與人的關係,人與人能平等嗎?父子能平等嗎?君臣能平等嗎?如果這個地方要是講平等,那真的是孟夫子所說的「無父無君」,倫理就沒有了,世間就大亂。所以,今天世間大亂,根源在哪裡?根源就是講平等、就是講自由、就是講開放;兒子跟父親平等,孝悌沒有了;領導與被領導平等,尊卑沒有了。有人說平等是好事情!平等、自由、開放這是真諦!沒錯,確確實實,華藏世界是平等、自由、開放,極樂世界是平等、自由、開放,你要到那個水平才行。這個水平最低的條件是什麼?宗門裡面常講的明心見性,你才有資格談平等、自由、開放。如果你沒有到這個程度,你要守規矩!你的生活才有秩序、才正常、才有幸福。

  就如同教學一樣,兒童要教他,他沒有受過教育,他沒有成年,他不懂事,你要給他平等、自由,他就出亂子,小命保不住。這個時候怎麼辦?要給他設立許許多多規矩,教他遵守,使他就範,這就是教育。到什麼時候這些規矩、限制全部解除?到他真正覺悟,一切能夠隨順性德,不再隨順自己煩惱習氣,所有一切這些拘束統統沒有了。《華嚴經》講到最後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,那不是九法界,那是一真法界,那是極樂世界,人人都到最高的修為的層次。在這個境界裡面,確確實實不起心、不動念,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,無論他是應化在九法界教化眾生,確確實實他沒有起心動念過,沒有起心動念就是沒有無明;從來沒有分別過,沒有分別就是塵沙煩惱斷盡;沒有執著就是見思煩惱斷盡,這種地位是佛、是如來。也許他沒有證得究竟,雖不是究竟,他是分證,他是真的,不是假的,天台大師講的「分證即佛」,在《華嚴經》裡面講的是法身大士,就是這些人統統都是證得清淨法身,不是普通人。

  我們學佛明白這個道理,也要認真努力從「平等」這個科目下手,就是我們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我們怎麼修平等心?所以,根本的觀念非常重要,我們的平等、恭敬才能夠真正生得起來。基本的觀念,在佛法裡面講,「一切眾生本來成佛」,這是佛給我們基本的觀念。儒家教學也是第一句話告訴我們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這都是基礎觀念。人性本善,眾生本來成佛,這是從法性上說的、從性德上說的,我們要肯定。於是對一切眾生,我們自自然然就生起真誠恭敬心。

  普賢菩薩教我們「禮敬諸佛」,以什麼作為根據?理論根據如是而已!一切眾生所以變成眾生,本來成佛,現在變成眾生了,怎麼變的?佛在經上說的話很有味道,「真如不守自性」,把真如本性變成阿賴耶識。所以,阿賴耶叫「真妄和合」!真的那一分忘掉了,可以說無始劫來到今天都用的是妄識,用的妄心,不知道用真心,這就迷了。這一迷麻煩了,愈迷愈深,生生世世一切眾生,實實在在說,一世不如一世,我們常講一代不如一代,這是我們讀歷史,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。從佛法觀察上講,我們一世不如一世,都是往下墮落。有沒有往上提升的?有,少數人。那是什麼人?那是真正修行人。真正是讀書接受聖賢教誨,天天改過自新,能放下自己的煩惱習氣,隨順聖賢人的教誨,這種人才能往上提升。他能提升多少,那就是古大德所說的,「總在遇緣不同」。他遇的緣殊勝,無比殊勝,那他可能在這一生大幅度的提升,提升就成佛了。

  蓮池大師當年在世,答覆曹居士的信件裡面就寫得很清楚。曹居士給蓮池大師的信,蓮池大師回他的信,現在都收在《淨土十要》裡面,《淨土十要》是蕅益大師編的。蓮池大師那篇文章非常好,真正的告訴我們《華嚴》跟淨土的關係,怎樣完成《華嚴》的修學?最後還是「十大願王導歸淨土」。由此可知,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無量壽佛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專講淨土!這個法門是真正平等法。平等法就是一乘法,一乘是平等的,二乘、三乘不平等。無論什麼人,不分國家、不分種族、也不分宗教、不分男女老少、貧富貴賤,你只要真正懂得淨宗法門,學習淨宗法門,信願持名,求生淨土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才得到事上的真平等。九法界不行,不平等!怎麼說不平?

  從事上講,我們每個人相貌不一樣,這就不平等!手伸出來,五個指頭不一樣長,這不平等。到極樂世界人人相貌都一樣,這個諸位在四十八願裡念過,在《無量壽經》上念過,真平等!事相上平等了,不可思議!你要問這是什麼道理?那就是心平等了,相是心變現的,一切法從心想生。《華嚴》上跟我們講「虛空法界,剎土眾生,唯心所現」,所現的真的是平等的,要是落到「唯識所變」,那就不平等了。所以,法身菩薩轉八識成四智,他平等了。

  我們今天沒有能力轉識成智,但是非常幸運,我們遇到淨土法門。我們真正能夠放下萬緣,斷惡修善,破迷開悟,求生淨土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經上講得很清楚,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;這個下下品,諸位在經文裡面讀過,你去讀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那是造作五逆十惡的人,臨命終的時候遇到善知識,他真正懺悔、真正改過,這從前李老師常講的「改心」!他真的改了,臨終這一念與佛相應了,與佛的心相應、與佛的願相應、與佛的行相應,感得阿彌陀佛來接引他。所以,這一點我們不可以疏忽,我們的心、願、解、行都要跟佛相應。《三時繫念》裡面,中峰禪師的開示講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「信願行,如鼎之三足」,缺一個都不行。「願」就是要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相應,真信切願,「行」就是念佛;念佛要會念,許多念佛的人不會念。怎麼叫會念?就是相應。什麼相應?阿彌陀佛的信、願、解、行都在這一句佛號裡頭,不可思議,所以才叫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,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。

  所以平常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儘可能的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,隨順佛菩薩的教誨,這是修平等法的一個很好的方法。這是課堂的作業,實際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,那要記住古人一句話,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,要記住這個原則。念是什麼?念是念頭。念頭不管是善念、是惡念,念頭才起來趕快要覺,這個覺就是提起佛號,對我們來講方便。第一個念頭起來了,第二個念頭是阿彌陀佛,就把前面的妄念伏住了,轉變了,把念頭轉變成阿彌陀佛。這個功夫用久了,用多麼久?在一般講三年。你每天就用這個功夫,三年,縱然得不到一心,功夫成片是肯定得到!功夫成片得到了,那就恭喜你,西方極樂世界你拿到了。無量劫來生死輪迴苦不堪言,你在這一生當中解決了,在這一生當中擺脫了,你想想這境界多麼殊勝!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,不能不放在心上的,其他東西不應該放在心上,這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,千萬可不能忘記!時時刻刻提醒自己。

  至於世間事,幫助眾生,一切隨緣。有緣我們應當去做,沒有緣,或者緣不成熟,這當中有障礙,不能有絲毫勉強。古大德常常教人,進則兼善天下,那就是緣成熟,我們應當要幫助一切眾生;退則獨善其身,退是什麼?沒有緣,緣不成熟,那你自己一定要成就。像諦閑老和尚那個念佛的徒弟,諸位都知道鍋漏匠,他念佛三年站著往生。這是什麼?他沒有緣!沒有緣應當做獨善其身。他的師父諦閑老和尚,這是有緣,他是講經法師,講得好,到處都有人歡喜他,請他講經,那他就得兼善天下了;他那個徒弟沒有這個緣,獨善其身,都是我們的好榜樣。緣也不是偶然的,無論是善緣、是惡緣,都跟過去生中有密切關係。

  我們修學,尤其希望這一生當中能夠得生淨土,還希望我們的品位能夠增高,淨宗法門修行的最重要的綱領、原理、原則,你必須要掌握到。這個東西在哪裡?《無量壽經》經題上!像經題,佛說「大乘、無量壽」,這是屬於果德,「莊嚴」都是講的果。有果必有因,因是什麼?清淨、平等、覺。我們要時時刻刻念念不違背,這個總的綱領、總的原則。我在這一句前面加了一個「真誠」,後面加了一個「慈悲」,五個字變成十個字,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」。起心動念決定與這十個字相應,決定不相違背。這是什麼?這是修清淨心,這是修淨土!落實在日常生活、在工作、在處事待人接物,那就是「看破」。看破什麼?瞭解一切事實真相,在佛法裡面講,世出世間諸法實相,瞭解通達了,一點都不迷惑。總的來說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所以這些東西不放在心上,放在心上,錯了!

  學佛、讀書,我們今天講真正的知識分子,讀書人、修行人,當然不能沒有慈悲心,佛門裡頭常講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。慈悲要有真實智慧,沒有真實智慧,「慈悲多禍害,方便出下流」,那就造業了!雖然不是有意造的,無意的,無意雖然不是罪,有過!我這事情沒有做圓滿,沒有做好,自己有過失,我們內心永遠會有愧疚,對不起佛菩薩、對不起老師、對不起護法、對不起一切眾生。沒有把事情做好。這個事實自古以來很難避免,尤其是現代這個時代,大家從根本上就沒有讀過聖賢書,根本就不知道做人、辦事的道理,你怎麼能怪人?所以今天無論辦什麼事情非常艱難。我早年在台中跟隨李老師,時間也不算短,十年,我看他老人家辦事,看他老人家處事待人接物,不容易!你以善意對他,他以惡心相向。這樁事情,世尊當年在世已經表演給我們看了。

  釋迦牟尼佛有究竟圓滿的智慧!你看他示現這個僧團,最親近的人,僧團裡面還有六群比丘,專門搗蛋的,違背世尊教誨,造作許許多多的罪業。我們要問,這批人也是釋迦牟尼佛給他們剃度的,釋迦牟尼佛要不要負責任?當然要負責任。我們凡夫眼睛裡看的,而實際上,實際上不是的,那些無惡不做的出家人都是菩薩示現的,都是幫助釋迦牟尼佛來教化世間眾生的,他不是真的犯罪;因為他要不表演犯罪,釋迦牟尼佛就不制作戒律。這些比丘殺生,釋迦牟尼佛才制定不殺生這條戒;這些出家比丘淫欲,釋迦牟尼佛才定不淫欲這條戒。所以,他們那一切造作是提供釋迦牟尼佛制定戒律的依據,戒律從這兒來的,不是釋迦牟尼佛的想的,大權示現!

  這個事情只有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知道,阿羅漢也不知道。這種種示現都是告訴我們,佛滅度之後,無論菩薩、羅漢、大善知識,住持一個道場都會遇到這些事情。那怎麼處理?釋迦牟尼佛有例在先,我們想想,釋迦牟尼佛是怎麼處置的方法,提供給我們做參考。我們社會演變到今天,從封建專制,現在演變成民主、自由、開放,從農業的社會演變為工商社會,今天演變為高科技的社會。人的思想、見解、行為是一百八十度的轉變,這個麻煩大了!在佛法裡面講,事上可以轉變,理上不能轉變;相上可以轉變,性上不能轉變!可以過現在人的生活,但是必須與性德相應,你的生活才美滿、才幸福,科技的發明你才得到真正受用。

  我們現在曉得,科學技術日新月異,而我們的生活是愈來愈痛苦,這什麼原因?我們迷在科技裡頭,而把性德完全違背了,道理在此地。要想救自己、要想救眾生,除了隨順性德之外,沒有第二個辦法。性德是平等的,平等裡面有秩序,不是平等裡頭沒有秩序!那就不得了,那不是真平等。這個東西平等裡頭有秩序,像什麼?像舞台上演戲,演員大家真的是平等,但是在戲台上我們一裝扮,你裝哪個角色,你是裝皇帝,這是裝大臣,這就不平等了;皇帝高高在上,大臣一定要聽命於皇帝,那是表演。所以在舞台上,台前不平等,台後平等;相上不平等,性上平等,這是真理。

  諸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,或者我們講應化在六道,示現種種身分,《普門品》大家都念的很熟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他現種種不同身,那是不平等。但是,都是觀世音菩薩示現的,那是平等,這叫真正懂得平等,這叫真正活活潑潑靈活學習一乘。一乘法不是呆呆板板的,千變萬化,它是真平等,這也是大經上常講的「佛法在世間,不壞世間相」,永遠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。

  所以,《華嚴》確確實實是平等法,但是我們在裡面有看到不平等,相上不平等、事上不平等,理上平等、性上平等,平等跟不平等是一,叫真平等。把平等跟不平等分做兩分,那就是惠能大師的話,佛法是不二法,平等跟不平等是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。什麼時候平等跟不平等是一不是二,我們在這裡頭參透了,你就得真正平等了。再看下面第六句:

  【或名捨擔。】

  這是從比喻上說的,人挑一個重擔很辛苦!我記得(不知道此地有沒有)早年,這大概總是有四、五十年前,將近五十年了,我在台灣台南開元寺的客堂的門口看到一張圖畫,叫醒世圖。當時我用照相機把它照下來,然後有人把它放大,放大之後,去印,印了不少張。最近台灣又在翻印,送了一批到澳洲,我在澳洲看到了。畫的是一個人,背著一個車,背在身上,後面是個車,車上面是他的太太、他的小孩、他全部的家產,那就比喻著「家」,那就是『擔』。真的是提醒你,這叫什麼?家累、重擔!非常辛苦。

  佛在此地用這個來做比喻,比喻什麼?三界六道是重擔,這個重擔裡面有因有果,因果纏綿,因果循環,因果相續,永遠沒完沒了。所以,無量劫來生生世世,你搞六道輪迴,你出不去,非常辛苦。佛教導我們,修行總的方法原則就是放下!『捨』就是放下,這個「擔」是六道輪迴,你得把六道輪迴放下,那你就得自在了,你就得解脫了。放下從哪裡放?果報沒有法子放下。佛家講因、緣、果,說實實在在的話,因含藏在阿賴耶識裡頭,你沒辦法放下,果報現前受的,有人實在受不了,自殺了。自殺是不是放下?不是的。自殺不能解決問題,為什麼?你的業在。你的業感得的苦報,你受不了,就以為一死就了了,沒那麼容易!死了之後還要投胎,還要受更重的罪報,所以這不是解決問題。

  真正解決問題就是「捨」,你看四無量心裡頭,慈、悲、喜、捨,佛門裡面還有個術語「捨得」。捨得是我們佛門的術語,你能捨,你就得到了。你能夠捨世間,你就得到出世間;你能夠捨六道輪迴,你得到的是四聖法界;你能夠捨四聖法界,你得到一真法界。要懂得捨,不能不捨!好像我們在學校念書,小學畢業了,把小學捨掉,你才能念中學;小學畢業了,還留戀不肯離開,你永遠在小學,你沒有辦法提升。像上樓梯,你要不捨下面這個台階,你就上不了上面那個台階,你不能捨第一層樓,你就上不了第二層樓,你不捨第二層樓,你就上不了第三層樓。所以「捨」是菩薩行裡頭最重要的一個科目,菩薩成佛,從初發心沒有別的,就是「捨」。

  從前章嘉大師講的,他不是用這個名詞,他講「放下」,捨就是放下。佛教世間人,這個世間人沒有什麼大的心量,沒有什麼大的志向,只知道圖眼前的富貴,佛很慈悲,也教他。你想發財,佛教給你什麼?捨財,修財布施。歡喜修財布施,底下就得大財富,你種的因!捨是因,得是果。你能夠捨法,法布施,你得的是聰明智慧。你能夠捨無畏,布施無畏,你得的是健康長壽。這是佛教世間人,沒有心思出離三界的,他覺得三界不錯,過得挺好的,不想離開人天,佛教他這個方法;而這個方法跟法性相應,跟性德相應。所以,佛縱然給你講的是非常淺顯的世間法,這個世間法所依的理論依據是性德,真正不可思議!這一點我們應當要學習。

  佛給一切眾生,即使給地獄眾生說法,都不離性德。所以我們深深相信,性德是宇宙之間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根源。今天科技再發達,不能說性德與科技有違背,那錯了,決定相應,科技才能帶給眾生幸福美滿的人生。如果你是違背了性德,給你帶來的是災難!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所以,「清淨平等覺」不僅僅是淨宗修學的總綱領、總原則,它是整個佛法,無論是大乘、小乘,無論是顯教、密教,宗門、教下,「清淨平等覺」通一切法。不但通一切佛法,跟諸位說,「清淨平等覺」通一切世間法,通一切科學技術。關鍵就是你要懂得能捨,你的「清淨平等覺」才能現前;你要不能捨,「清淨平等覺」是一個名詞,永遠不能落實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諸位同學,請接著看「苦滅道聖諦」的第七句:

  【或名無所趣。】

  這一句實在是跟前面所說的有密切的關聯,唯有能捨,才能知道『無所趣』。《般若經》上跟我們說,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,凡是緣生之法都沒有自性,也就是都沒有自體。實實在在說,這是緣聚緣散,緣聚就現相,緣散相就滅了。聚散無常,這才是宇宙的真相,諸法實相!它聚散的速度太快了,我們沒有辦法想像到,也沒有辦法見到。經上說八地菩薩(八地是不動地)才見到,見到事實真相,就是剎那生滅的真相。阿賴耶裡面含藏種子習氣的現象,八地菩薩見到。

  在西方極樂世界,八地菩薩太多太多了,不但是八地,等覺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數不清,真的是無量無邊,不是算數比喻能說的出來的。所以,經上告訴我們應當往生。為什麼?你有機會跟諸上善人俱會一處,那個上善是指等覺菩薩,比八地高得多了。這麼好的修學環境,你為什麼不去!不但要去,要趕快去。尤其生在我們這個亂世,亂世不值得留戀,生活得非常辛苦,只要自己頭腦清醒一點,心地靜一點,你就會深深體會到,這世間苦,太苦了!不要說跟古人比,跟半個世紀之前比,就不一樣了。

  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,一九七七年,這還不到半個世紀,這二十多年當中,香港變化太大太大了。七七年那個時代,在我感觸當中香港非常美好,人稱為東方明珠。我住了四個月,那時香港人口沒有現在這麼多,海底隧道沒有,香港到九龍要坐船,這一邊是尖沙咀碼頭,那一邊是天星碼頭,高樓沒有這麼多,確實是個很美好的居住環境。但是這二十多年之後,人口增加了,高樓大廈林立,感覺得處處都有阻塞;甚至於使人感覺到,連空氣都不能夠流通。幣值的貶質,無論是物質生活、精神生活比那個時候苦多了。再看看整個世界的大環境,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,活在這個世間的人一年比一年辛苦,何苦來!這是業力,我們過去生中造的業,現在要承受這個果報!幸虧我們遇到佛法、遇到大乘、遇到究竟了義,逐漸的我們明瞭諸法實相。這一切相,緣生,相有性無,事有理無,這才恍然大悟,佛在經教裡常常跟我們說的,「不可得,畢竟空,無所有」。

  「無所趣」之「趣」就是法性,整個宇宙是一個法性土,沒有來去,大乘佛法唯「覺」而已。只要你覺悟,覺悟才能契入,入一真法界,入諸佛境界。這樣子是不是有所趣?實在講不能說有所趣,也不能說無所趣,還有個有無,你沒有契入!有無這個對立沒有了,你才真正契入。真正契入,你說有所趣,行,沒講錯,你說無所趣也沒講錯。所以悟了之後,橫說豎說、深說淺說,怎麼說都是對的;沒有入進去,怎麼說都是隔靴搔癢。所以,悟入就太重要了。

  但是悟入,「無所趣」跟前面「捨擔」的意思很相近,還是要放下,還是要捨。無所趣的意思太深了,這是說十法界依正莊嚴,乃至我們修學淨土,大家熟知的西方極樂世界,現在我們在一起學《華嚴》,知道有華藏世界,而且知道華藏世界週邊有無量無邊世界,這些世界在哪裡?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!今天科學家所說的不同維次的空間,跟佛法裡講的非常接近。不同維次的空間,十法界就是十個不同維次空間;極樂世界、華藏世界也是一個不同維次空間。

  科學家知道有這個事實存在,但是現在還找不到方法,怎麼樣能把這空間界限突破,但是在佛法裡面早已經突破了。科學家不知道不同維次空間這種現象是從哪裡來的,什麼原因產生的,佛法裡頭知道很清楚。這些東西是從一切眾生妄想分別執著裡頭生出來的,正是所謂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眾生有無量無邊的心想,因此不同維次空間是無限的。換句話說,法界是無限的,講十法界這是總說,十法界每一個法界裡頭,都是無量無邊的法界。換句話說,每個人有一個法界,我的法界跟你的法界不一樣。到什麼時候才完全相同?到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,佛佛道同!那個時候就完全一樣,平等了,真的平等。為什麼?證到究竟極果了,即使在等覺菩薩還是大同小異,還不能夠完全一樣。為什麼?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,那一品,每一位等覺菩薩並不一樣,所以可以說大同小異。到如來果地上完全相同,決定沒有兩樣,這時候才曉得,從心想生!

  沒有時間,沒有空間,還有什麼所趣?如果說有所趣的話,決定有時間、有空間,你才有所趣。空間沒有了,遠近沒有了;時間沒有了,先後沒有了。這是什麼?這是一真法界。所以這一句裡面有因有果,我們對於這個因果道理都要通達、都要明瞭。然後我們學佛,心地才會清淨,才真正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一心念佛,求生淨土。生淨土,生哪一個土?跟諸位說生實報莊嚴土。你要說為什麼?因為你「無所趣」,這生莊嚴土,實報莊嚴土。如果有所趣,凡聖同居土、方便有餘土,有所趣;實報莊嚴土無所趣,這個境界就高了。

  我們聽到大乘經上有此一說,先要衡量自己的根性,我能不能做到?老老實實講做不到。做不到我們怎麼樣?我們要「有所趣」,我們修淨土確確實實定一個方向,定一個目標,娑婆世界的西方,有一個極樂世界,我們一點都不懷疑,完全相信,一心一意就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所以真正念佛人,面常常對著西方,這就是有所趣!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,我們再學無所趣,把凡聖同居土提升到方便有餘土,把方便有餘土提升到實報莊嚴土,實報土跟寂光土是同時證得的;實報是事,常寂光土是理,理事是一不是二,所以同時證得。

  修行,最貴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根性,所以人貴在有自知之明,在世出世間才能有成就。要想功夫得力有進步,那要修懺悔法門,要知道自己的過失,我在講席裡頭常說,知道自己過失這叫悟,覺悟了!我們在菩提道上,不知道要經過多少次的覺悟,小悟、大悟、徹悟,古大德講積小悟就變成大悟,積大悟就變成徹悟。小悟就是知道自己的毛病,知道自己的習氣,知道之後要改,改就是真正修行。所以,修就是修正、修理,行就是行為,就是過失,錯誤的思想、錯誤的見解、錯誤的言論、錯誤的行為,把這個東西修正過來、修改過來,叫做修行!你不知道自己有過,你就沒有辦法修;換句話說,你就停止在這個地方。停,說老實話是停不住的,讀書、修道,古人說「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」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,你不能進步,你肯定退步。

  所以,佛教導我們、教菩薩,精進波羅蜜!又跟我們說,精進是菩薩唯一善根,精進就不能不覺悟。我們自己很不容易知道自己的過失,這要靠善友,善友就是我們周邊所有的人。他或者是當面說我們的過失,或者在背後批評我們,我們知道了,要認真反省有沒有。如果有這個過失,趕快要改,沒有這個過失,要提高警覺,決定不要犯這個過失。所以,周邊許許多多人都是幫助我們勇猛精進的善知識,一個真正修道人,他懂得,所以他會有進步。

  一般人煩惱習氣很重,喜歡聽好話,對他批評的時候他不會接受;不但不會接受,他反目成仇,他還要想辦法來報復你,那就變成冤冤相報了,就變成罪業了,後患無窮。你的果報得到是什麼?生生世世不如意。冤冤相報,彼此都要受苦難、都要受痛苦,你說何苦來!何必!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所以我常常勸同學,要放下自己的煩惱習氣,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,隨順經論教誨。經論教誨就是佛菩薩的教誨,佛菩薩的教誨就是我們自性性德的流露,你如果能認識到這一層,你才真正歡喜經教,才真正歡喜依教奉行,樂此不疲!

  我自己在這一生修學過程當中,我也很坦誠的把我自己修學的經驗、心得跟大家分享。我在不講經的時候,無論是坐著或者躺著,都會感覺得有累,講經的時候不覺得累,一身輕鬆愉快,法喜充滿。換句話說,讀經、講經、為大家解答問題、研究討論,這是我的生活,這是我的營養,不但是精神會愉快,體力也非常輕鬆。世間人,尤其中年以上,用什麼方法來調身?多半用運動。出家人從來沒有聽說做運動的,那出家人如何調自己的身心?用法喜。人逢喜事精神爽,用法喜、用禪悅,禪悅為食,法喜充滿,身心健康。這真的嗎?是真的。寂靜可以養身,運動也能養身,但是動不如靜,靜不但能養身,能發慧!《楞嚴經》上講的,「淨極光通達」,淨能生慧,善能生福,福慧哪有不養身的道理!尤其是慧養精神,福養身體。

  這些理念早年我們是從經論,從儒家四書五經裡面得到的。現在,我們又看到科學的證明,使我們對於聖賢人教導我們修養身心的方法,信心大幅度的提升了。現在我們真正體會到,所有一切物質是什麼?是法性。從前經上是這麼說,我們體會不到,我們也不敢講,現在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它是法性。我們身體的細胞、毛髮統統是法性,宗門大德常常勘驗學生,「你會麼」!我們現在可以答,會!毛髮、細胞統統有見聞覺知,動物、植物、礦物,乃至於宇宙之間自然現象,統統有見聞覺知。雲彩在空中飄浮,你可以叫它止住不動,它真的就不動,它能懂得你的意思。你在那裡祈禱、祝福:你不要動,讓我仔細的來欣賞欣賞,它懂得。

  你看看日本人他們在做實驗,湖水,琵琶湖我們也去過,有個小灣,水不流,是死水,水很髒,不乾淨,水面上有小的波浪。幾十個人在岸邊祈禱,祈禱什麼?祈禱的詞實在很簡單,「湖水乾淨了,湖水沒有風浪了」。幾十個人同時說這麼一句話,對著這個湖水說,三天之後,果然湖水乾淨了,風浪沒有了,像一面鏡子一樣。這個訊息給它,它吸收了。你用真誠心、用清淨心、用愛心來祈禱、來祝福,產生不可思議的奇蹟。這是現代人用科學實驗出來。我聽澳洲同學打電話給我,我們這幾年送的「愛」,寫的「愛」字,把它縮小貼在水瓶上去做實驗,結晶非常美好!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都美得不得了。我們佛經裡面這一些修學的綱領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讓水看,你看它的反應,這是科學給我們做出證明。

  山河大地,我們誠心誠意在那裡祈禱、祝福,真的隨著我們念頭在改變,一切法從心想生。我們常常想我們自己,想我們自己的身體每個器官都美好,每一個細胞都美好,它真聽話,真的就變好了。如果你生病,你能夠常常念著,「我這個病就好了,病沒有了,身體恢復健康了」,不需要用藥物,很快的、真的自然就好了。《曠野的聲音》講澳洲土著那個醫療的方法,就是這個辦法,所以那個土著人真高明!嚴重的跌傷,他就用這種祝福、祈禱,居然能夠讓折骨自動收進去,傷口自然就好了,到第二天跟大家一起去旅行,一絲毫障礙都沒有了。這不就是說明一切法從心想生!世間人麻煩在哪裡?不懂這個道理,不相信自己的意念,這就麻煩了。

  你相信醫生,你就離不開醫生;你相信巫術,你就離不開巫術;你相信運動,你就離不開運動,都有道理在裡頭,這個道理很深。宇宙之間的事,事跟理是分不開的,性相一如,理事不二,你要是能夠融通、貫徹,你就得大自在了。原來無所趣入就是大自在!無所而不入。這個話什麼意思?無量無邊不同維次,你統統都能夠契入。底下一句第八句:

  【或名隨聖意。】

 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,就是隨順聖教。我們學佛,學佛就要學釋迦牟尼佛,這是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出現的。隨順我們歷代祖師大德,祖師大德、菩薩、聲聞,沒有一個不隨聖教,所以,不能有自己的意思,這是佛在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。你要依自己的意思,自己意思是什麼?輪迴的意思。六道裡頭所有一切眾生,自己的意思叫做輪迴心,輪迴心造輪迴業,受輪迴果報,你怎麼能出得了!唯有隨順聖人的教誨。為什麼?他們已經超越六道了,已經超越十法界了,他的意思是正確的,沒有錯誤!他在哪裡?留下來這些經論就是。

  所以我常常講,經論是佛菩薩親證性德自然流露,我們隨順聖賢人的教誨就是隨順自性,這樣才真正能得度,真正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問題。我們看到古往今來,在家出家,多少都是真正發憤用功努力修行的,但是怎麼樣?沒有得到結果。這在中國史書裡面有很多記載的,出家人來生這一轉生,轉到人身,多半享受人間的富貴;前世,前世是修行人。為什麼不能出離三界?不能去作佛、作菩薩?就是沒有隨順經典教誨,或者是他把經典教誨意思錯解了,所以結果不殊勝。

  我們每天讀經,實在講,讀經也是在檢點自己,我們為什麼給淨宗同學,我們定的這早晚課程?早課所讀誦的經文是《無量壽經》的四十八願(第六品),晚課我們選的經文是《無量壽經》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,怕的是自己粗心大意,找不出自己的毛病。早課我們念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細心的對一對彌陀發的願,我有沒有發?中峰禪師告訴我們,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四十八願願願都要相應,有一願缺少了、沒有了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有一個問號在。我們早課是這樣做法的,一條一條的來對,我有沒有發?

  晚課這段經文比較長,這段經文講的是五戒十善,要細細去觀察、去思惟、去反省,我有沒有犯,佛教我做的,我有沒有做到,佛教我不可以做的,我有沒有違背?認真的去檢討、反省、改過、自新,這個晚課有功德,你是真的在做了。絕對不是念一遍給佛菩薩聽,那你就錯了,完全錯了。這是許許多多同修用功不得力的原因,他不知道,他以為把經文念一遍就可以了,不是的,念一遍沒用處,有口無心。

  念經、聽經怎樣才有受用?隨文入觀!隨著經文改變我們自己的心行,修正我們自己的觀念、言行,這就得用處。所以展開經卷,我與佛所說的、經論所講的相應不相應?這個重要。我今天讀到『隨聖意』,我在日常生活當中有沒有隨順佛菩薩教誨,有沒有違背?那這一句我念的就很有受用了。念到「平等」,我對人對事對物是不是用平等心?念到「捨擔」,我是不是能把一切萬緣放下?

  所以,凡夫修行,除了隨順聖教之外,沒有第二條路可走!釋迦牟尼佛對一切眾生,最大的恩德是什麼?就是四十九年講經說法,最大的恩德!他要不說、不教導我們,我們怎麼會知道?永遠沒有辦法脫離生死輪迴。得他的教誨,我們才知道宇宙之間一些真相,知道怎樣學習,怎樣能夠超越。再看下面第九句:

  【或名仙人行。】

  佛經裡面講到『仙人』,只有《楞嚴經》上說到,一般大乘經講五趣、講六道,總是這樣分類法,《楞嚴經》裡面講七趣,這是講的最多的。七趣就是七道,七道是六道加哪一道?加仙道。仙道裡面有天仙、有地仙;地仙裡面有人間的仙人,有畜生的仙人,畜生道有仙人,餓鬼道有仙人。實在講這就跟阿修羅一樣,阿修羅是天人、畜生、餓鬼統統都有阿修羅,所以他在哪一道就歸哪一道了,仙人亦復如是。所以,經上常講五趣輪迴,五趣裡面有仙人、有阿修羅。如果單單把阿修羅提出算一道,只說天阿修羅,人阿修羅還是歸人道,畜生阿修羅還是歸於畜生道,鬼中的阿修羅還是歸鬼道,只是把天阿修羅算是一道。我們援這個例,這一句亦復如是。此地講的仙人是指天仙,人間的仙人是人道包括了,畜生裡面的仙人那就歸畜生道,餓鬼道的仙人就歸餓鬼道。

  「仙人」是什麼性質?這個我們要懂得。仙人離欲,他的心清淨,他對於世間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很淡薄。真正修行人,離欲!這個地方放在此地,也就是教給我們「離欲行」非常重要,就是說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聞利養,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,放下貪瞋痴慢。你真正能放得下,這是「仙人行」,仙人能放下。特別舉出他們給我們做榜樣,我們要向他學習放下,不是學習作仙,將來自己也成仙人了,那你就錯了。為什麼?仙人沒有離開六道,所以這個地方的用意是要我們學他的放下,學他的看破。

  仙人能看得破、能放得下,為什麼不能出離六道輪迴?這就是祖師大德所說的「遇緣不同」。他沒有遇到佛緣,要想超越六道輪迴,只有佛道。世間宗教很多,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在印度,印度在那個時候可以說是宗教之國,宗教最發達了,佛經裡面記載的有九十六種,大大小小的宗教有這麼多。高級的宗教,佛講的「六師外道」,高級宗教,有六種,這六種都修禪定,他們都能夠到色界天、無色界天,了不起!對於六道輪迴裡面的事情,他們太清楚、太明白了,也就是六道輪迴的空間,在他們是一點障礙都沒有,清清楚楚。但是他們不知道六道是怎麼來的,什麼道理形成的,怎樣形成的,怎樣能出離?這他們不知道。

  六師外道裡面修行最高的,能夠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,出不了輪迴;所以他不是聖人,還是凡夫,我們一般講高級凡夫。像中國老子所說的,「吾有大患,為吾有身」,老子的意思,「我不要身體了」;不要身體是無色界,也沒有出離六道輪迴!人,肯修行,已經達到這個境界了,佛來就最契機了,佛來給你說明六道是怎麼形成的,六道以外是什麼境界,他不知道;怎樣脫離六道,怎樣再昇華到六道以外不同維次空間,佛說這些法,這些人歡喜聽,他們總是希求求不到的,碰到釋迦牟尼佛這個過來人。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聽眾裡面,就有不少當時印度高級的這些宗教徒、宗教領袖、傳教師,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,我們要瞭解這些事實真相。看破、放下,遇到佛,沒有一個不成功。為什麼?你障礙少。遇到佛你還是不能看破,還是不能放下,還有嚴重的分別執著,那你依舊搞六道輪迴,這就鑄成大錯特錯了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5 11:13:19)

 
amtb
  •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5日11:13:18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810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