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67卷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视频A


视频B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九六七卷)  2003/3/14  澳洲淨宗學會  檔名:12-017-0967

  諸位同學,請看經文,大威光菩薩遇第二佛,第四段看起,第四段「眷屬同歸」,請看經文:

  【時大威光王子,與其父母並諸眷屬,及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眾生,前後圍繞,寶蓋如雲,遍覆虛空,共詣波羅蜜善眼莊嚴王如來所。】

  第四段經文不長。在前面一段,第三段「讚德勸詣」,『大威光王子』就是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前身。他對第二尊佛,他一生所遇到的第二尊佛,『波羅蜜善眼莊嚴王如來』,他見佛,經上沒有說聞法,只是見佛,見佛他得的利益就無比的殊勝。世尊在這個經文上為我們略舉十種,我們讀過了,那是世尊的介紹。在第三段,我們看到大威光菩薩對於佛的讚歎,讚歎佛德。偈頌有十首,第一首讚歎希有難逢,這個緣分得來不容易,應當知道珍惜,而且決定不能夠空過。從第二首到第八首,讚歎佛殊勝的德行,讚佛的身業,讚佛的語業,讚佛的意業。末後這兩首勸勉大眾,親近如來,皈依三寶。

  他無量劫中跟一切眾生結了很殊勝的法緣。何以見得?因為他的讚佛、勸導,無量眾生都能跟著大威光王子一同去見佛皈依,我們常講的,法緣殊勝。內外眷屬,我們在這段經文看到,首先他的『父母並諸眷屬』,王子的妻子兒女,兄弟姊妹,這是眷屬。外面的群眾,人數多了,『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眾生』,我們看到自自然然的歡喜讚歎,這麼多人跟著他,這才是名實相應的法緣殊勝。在我們這個世間,說實在話,整個地球上的人,我們講地球上全人類,也不過七十億。七十億,你看看他這裡,「無量百千億」,億底下是「那由他」。那由他是印度數字的單位,我們中國古時候翻作「無央數」,很大的數字!這麼多的眾生『前後圍繞』,一起去拜佛。佛的福報也大,第二佛德號「波羅蜜善眼莊嚴王」,前面跟諸位介紹過了。

  我們在此地看到這個盛會,莊嚴供養具無量無邊。經上只舉出一種,『寶蓋』。『寶蓋如雲,遍覆虛空』,我們就曉得幢幡、寶蓋、旗幟,這是莊嚴具裡面這一類的,其他的都省略了。供養之多,我們在此地能想像得到。再看下面第五段,第五段經文長,這又分成三個小段。第一段「佛為說經」,第二段「當機獲益」。我們看第一個小段:

  【其佛為說法界體性清淨莊嚴修多羅,世界海微塵等修多羅而為眷屬。】

  這個說什麼經?給諸位說,這個名號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說出來了。「主經」,這是佛跟他說的最主要的,我們講的是根本法輪,『法界體性』就是「大方廣」,『清淨』是「佛」,清淨意思是佛,『莊嚴』就是「華嚴」,所以這個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「有多眷屬,顯此教圓」。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道,成道之後,二七日中在定中宣講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以後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,我們通常講的,世尊講經三百餘會,說法四十九年,那統統是屬於眷屬,一切經都是華嚴眷屬。

  釋迦牟尼佛示現的局面小,波羅蜜善眼莊嚴佛所現的那個局面大,那個世界大,人口多,福報也大,壽命也長,人壽二小劫。所以佛出現在世間,我們知道,佛有沒有壽命?沒有。不但是報身佛有始無終,應身佛,這應化身,我們在此地看,波羅蜜善眼莊嚴王如來這是應身佛。應化到這個世間,是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,感應來的。佛菩薩在一切世界裡頭現身,全是感應的,這個感盡了,佛就滅度了。所以佛住在這個世間,不一定的。你看四尊佛,大威光菩薩一生當中遇到四尊佛,這四尊佛並不是同時,第一尊佛滅度,第二尊佛來了,第二尊佛滅度,第三尊佛接著出來了,你就曉得這個世間的人福報有多大!我們要問,他的福從哪裡來的?為什麼我們這個世間沒有?絕對不是佛有偏心。原因在什麼地方?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世間,苦口婆心教導眾生,跟波羅蜜善眼莊嚴王如來沒有兩樣!真的是佛佛道同。不同的是什麼?不同的是學生。我們在此地看到,大威光太子與他所居住的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眾生,聞佛說法,能信、能解、能行,還能證!所以感得如來雖然度眾生的機盡了,下一尊如來立刻就出現。我們在這個經文裡頭要懂得這個道理,然後知道我們自己應當怎樣學習。

  在娑婆世界,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,眾生心行不善,這是眾生的共業。共業不要緊,問題只要我們自己會修,濁惡也是修學的增上緣。為什麼?你真正知道濁惡,厭離濁惡,出離的心油然而生。你很想脫離六道輪迴,很想脫離十法界,如來給我們介紹,有極樂世界可以去。這個世界,古大德講得好「萬修萬人去」。十方如來也都在讚歎,這個法門穩當、直截、快速、容易,而且成就高!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裡頭,一個特別法門。這個法門不容易遇到,世尊在《無量壽經》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,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菩薩想得到這個法門,沒有機緣。我們今天沒想,遇到了。這是什麼回事情?你雖然沒有想,是你過去生中,累劫的善根福德因緣所感,它有原因的。那些菩薩想,都沒有想到、都沒有遇到,那就是過去生中福德因緣不足。

  《彌陀經》上所說的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」,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。所以這是累劫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,我們自己要是明瞭,那就特別珍惜。我們這一生要不成就,不但對不起如來,對不起歷代祖師大德,把這個法一代一代承傳,傳到我們手上,更是對不起自己。這一生遇不到,那沒有話說,遇到了,你不信,不肯專心學,你還要搞雜,學其他的東西,把你的精神,把你的力量分散,分散就難了。所以佛法的成就八萬四千法門,無論是哪一個法門都要專修專弘,都講求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。這是修學成敗的總原則。佛法如是,世法亦如是。

  我早年遇到方豪,我們做了十幾年的鄰居,他是天主教的一位神父,政大文學院的院長,中央研究院的院士。他是什麼學歷?給諸位說,初中畢業。初中畢業何以能去做文學院院長?國家為什麼聘請他做院士?他是自己讀書,自修,自修成功的。民國年間自修成功,還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,王雲五,都是靠自修。怎麼個修法?一門深入。方神父一生專攻《宋史》。我們教堂圖書室裡頭,你們看到《二十五史》,《二十五史》是二十五種,他只學一種《宋史》,專攻宋史。幾十年下來之後,他變成宋史的權威,宋史的專家!他成功了,一門深入。《二十五史》你要是統統搞,行,你的成績平平,你不能成為專家,不能成為權威,那個做不到,一個人一生,時間、精力辦不到。

  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。所以有些人誤會,近來反對我的人,我聽說,什麼原因反對?淨空法師只提倡一本經,一句阿彌陀佛就能成就,其他的都不要了。說這個話的人,對於學習他是外行,他不懂!他不知道世出世間法,祖祖相傳都是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這八個字不是我說的。無論你修哪個法門,你想學《法華》,行,一生專攻《法華》。你能在《法華經》裡面,用上十年、二十年的時間,你成功了,你是這部經典的權威。你研究論典,《瑜伽師地論》也好,《大智度論》也好,也只能一部。

  民國初年你們大家都熟知的,江味農居士,一生搞《金剛經》,寫成《金剛經講義》,他這個講義是自古至今《金剛經》註解裡面的權威。為什麼?他四十年的時間用在《金剛經》上,成為一代權威。周止菴居士也是四十年的時間,用在《般若心經》,二百六十個字。一門深入,四十年的時間,寫成一本註解《心經詮注》,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詮注》,我們這個圖書室裡都有。他這個《詮注》就變成《心經》的註解權威。他把古今這些註疏,他統統都研究過,他這個註解是集古今經註之大成。所以讀他這一部講義,這個《詮注》,其他的不必看了。所以一切經、一切論、一切法門,我講的是祖師的話,統統都要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。

  我們修淨土,淨土當然我們只取,淨土有「五經一論」,任何一部經都可以,都能圓滿成就。我跟諸位說明很多次,我弘揚夏蓮居老居士《無量壽經》的會集本,這是受老師之命,不是我對這個本子有特別的愛好。說老實話,我對於淨宗典籍特別愛好的,我從前都講過,不是《無量壽經》,是什麼?《彌陀經》蕅益大師的《要解》,我特別喜歡,言簡意賅。早年我在美國,在達拉斯那個時候,尹建維居士有一天來看我,問我一個問題,他說:法師,大藏一切經擺在這個地方,如果只准你選一部經,你選哪一部經?我就告訴他,《彌陀要解》。

  老師把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交給我,我知道這是一個使命!這一部經我從頭到尾讀過,生歡喜心。我也能夠肯定,民國初年諸大德們對這個本子的讚歎,肯定末法九千年,依這個本子得度的不知道有多少人。這個本子沒有人宣傳!夏老居士的傳人黃念祖老居士,早年在中國國內,他一個人弘揚這個本子,因為這個本子很多人沒有見過,不知道。在海外,我接受李老師的承傳,來弘揚這個本子。也沒想到我們在美國跟黃念祖老居士居然聯繫上了,他到華府去講經弘法,在美國住了一個月,我們這樣遇到了,遇到的時候非常歡喜,這有個志同道合的了。他住在北京,在那個時候,差不多我每年都會到北京去一兩次,去幹什麼?看他老人家。對這部大經,對這個註解,我們有共識,我們都有這個使命。所以誤會的人、反對的人都是好心,我都非常尊敬,我了解這其中的因由,是對我日常所講的斷章取義,沒搞清楚。

  我們在此地辦這個學院,淨宗學院,顧名思義這是淨土專宗學院,不夾雜其他的課程。可是我們曉得,今天大小乘佛法普遍衰微,所以我要有能力,有這個力量,我講過,講過多次,我要幫助大小乘佛法全面復興起來。這就看有沒有這個福分了。有這個福分,我們這個學院慢慢再擴展。說實在的話,擴展校舍的硬體設備不難,難在師資。我到哪裡去找老師?大乘經論這麼多,學習的人也不少,到什麼地方去找老師?我希求天下善知識,你們在一生當中有專修專弘的,我頂禮,我供養。

  如果我此地有修學的條件、環境,我一定禮請。人數少,我們建立一個教室,學《楞嚴》的楞嚴教室,學《法華》的法華教室,學「唯識」的法相教室。我想在最初幾年,大概只有一個教室,為什麼?學的人不多。將來學的人、成就的人多了,大乘八個宗,小乘兩個宗,都能夠擴展為佛學院,天台學院、賢首學院、法相唯識學院。集合所有的學院,就是佛教大學,這是我多年來放在心上的。我有這個心願,依舊無濟於事,大家都有這個認知,都有這個善根福德因緣,真正好學,具足學習的條件,具足弘法的條件,我相信佛菩薩威神加持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我們圖文巴,上一次同學們就曉得,這邊有個學院要出售,我很想把它買下來。我去參觀,樓上樓下總共十六個教室,確確實實可以開班教學,但是沒有老師。不但老師沒有,連義工都沒有。所以人才難得,我們只有暫時放棄,哪一天因緣成熟,我相信這硬體設備是微不足道。

  所以諸位如果真正了解事實真相,你就不會反對了。你才曉得,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,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,每一個法門都要專修,每一部經教都要專弘。搞多了,搞雜了,你消化不了,你不可能成就。這麼多年來,我也曾經教過佛學院,以後我不再教佛學院,什麼原因?佛學院裡面的課程太多了,我了解。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,他老人家教導我們的是古時候私塾教學法。雖然我們這一個班裡面有二十個同學,他把這二十個同學分組,兩個人一組,分成十幾個組。兩個人一組,同學一部經,不准你學另外一部,兩個人學一部。但是別的同學們學經的時候,你可以旁聽,可以旁聽其他的經教,你專攻的只有一種。你可以多聽、多看,把所有這些精髓、道理、方法、境界,融化在你專學的這一種裡面。你入的深,你契入的廣,幫助你開悟。決定不容許你專修兩部經,不可以;你一定專門搞一樣,你才能學得成功。這個道理不是他發明的,這是歷代祖祖相傳的。有沒有同時學許許多多經論?有。那是上根利智,行!中下根性的人,不行!所以我們要認識自己,自己是中下根性。一部經,十年都未必能夠通達,要搞個三部四部,根本就不可能。所以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。

  「主經」,你看看一切諸佛如來為大眾講經說法,最主要的一部經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所以古大德說這一部經叫根本法輪,一切經皆是這一部經的眷屬。早年方東美先生把這個經介紹給我,他是個學哲學的,我跟他的時候他沒有學佛。但是他研究佛經,他把佛經當作哲學研究,他稱之為佛經哲學,我是從這兒入門的。他說這一部經是佛學概論,說得很有道理!佛教化眾生的種種理論、種種方法、種種境界,這個經裡頭說全了,非常的圓滿。其他一切經都是《華嚴經》的某一句、某一段、某一個部分細說,說到最後沒有不歸《華嚴》的。但是祖師大德比起世間人,對經典的看法又不一樣了。世間人把它看作學術,他們的功夫止於信解,沒有行。換句話說,沒有行,你不能契入境界。佛門弟子有行、有證,那就絕對不是世間學術了。這才知道本經究竟圓滿是導歸極樂。

  你看看「入法界品」善財童子,我是從這個經裡頭才入淨宗法門。我早年學佛,實在講羨慕佛家的理論高明!深廣無際,非常羨慕、嚮往。所以對淨土,最初是反對,很難接受,一直到我把工作辭掉,想專門來深入。那個時候有個因緣,朱鏡宙老居士介紹我到印弘茅蓬親近懺雲法師。我在茅蓬裡面住了五個半月,現在的菩妙法師跟我是同參,那個時候在一起住茅蓬的,我們的感情很深厚。住在茅蓬裡面,懺雲法師也不講經,很少給我們講開示,教我自己讀書,看經。他給我什麼?給我《阿彌陀經》三種註解:《疏鈔》、《要解》、《圓中鈔》,這三部註解是《彌陀經》的權威註解。教我看這個,而且教我做科判,把科判畫成表解,這表解一畫出來,經的意思明白了,對這個又產生興趣了。教我讀《印光大師文鈔》,我是讀《文鈔》之後,對淨宗生起尊重的心,不敢反對,不敢輕視。但是還沒有發心學。

  以後離開茅蓬,是朱鏡宙老居士、懺雲法師這兩個人介紹我到台中,親近李炳南老居士,跟他老人家學教。李老也知道,知識分子不好度。我對經教很有興趣,接受能力很強,他老人家勸我修淨土,勸了很多次,最後一次印象非常深刻,他怎麼說?就算上一次當,也無所謂!古來那麼多祖師大德都上了當,學這個法門都上了當,我們也上一次當,那算什麼?說到這種話了,苦口婆心的勸我。但是淨土也學,不專心,對教有興趣。什麼時候才真正相信淨土、歸心淨土,死心塌地?講《華嚴經》。

  民國六十年我開始在台北講《華嚴經》,曾經斷斷續續講了十七年,《八十華嚴》講了一半,講到「十迴向品」,《四十華嚴》也講了一半。有一天突然想起來,善財童子學什麼法門?仔細看一看「入法界品」。我們中國諺語常講先入為主,善財童子第一個參訪的老師,四十經裡面吉祥雲比丘。吉祥雲教他什麼?念佛法門。念哪一尊佛?念阿彌陀佛。我讀了這個經文,寒毛直豎。再看到最後,看這一前一後,最後是第五十三參,普賢菩薩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」,我這就明白了;徹始徹終,念佛!再仔細看看,文殊菩薩念佛求生淨土,普賢菩薩念佛求生淨土,在《華嚴》上看到。我這對於淨宗法門才生起無上的信心,再沒有懷疑,死心塌地修這個法門,弘揚這個法門。是《華嚴經》上這個念頭轉過來了,才明瞭事實真相,實在不容易。所以我不是上根利智,經過許許多多挫折,前後十幾年的時間,我才真正認識淨土,肯定淨土,傳老師的法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我們接著看下面這一小段「當機獲益」,請看經文:

  【彼諸大眾,聞此經已。】

  我們先說這兩句。一定要把經文看清楚,『彼諸大眾』,這個「當機」不是指大威光童子。前面這一段「當機得益」,那是大威光,這是大段裡面的。這是「聞經悟入」這裡頭小段,第二個小段的當機。這當機是哪些人?就是大威光王子他的父母、他的眷屬、以及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眾生,跟隨大威光王子一同去禮佛,去拜見波羅蜜善眼莊嚴王如來。佛給大家講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大眾聽了之後,他們得的利益。所得的利益,實在講也是無量無邊。這些大眾當中,根性非常深厚,世尊在此地為我們介紹,也是略舉十種。下面經文有十句,每一句開頭都是「得」。

  我們看清涼大師註解,清涼大師說,「亦有十益」,這是這個經文,經文裡面十句十種利益。說「既云大眾」,或者是「一人得一」,得一個利益,「或二三四」,或者是一個人得一種、二種的、得三種、得四種的,也有一個人十種都得到的。威光太子所得的前面說了,所以此地就不說了。但是大眾,既然說大眾,威光也是大眾裡面的一個人,所以這個意思也就包含了,「亦已含」。「故下佛讚」,下面佛讚歎的時候,底下有偈頌,我們讀到偈頌就知道了,佛讚歎威光,讚歎大眾,因為前面威光「睹相得益」,佛有讚頌。講到大眾得益的時候,佛讚歎裡頭也說到威光童子。清涼大師跟我們解釋,他說「然此十事,略為二釋」,二釋就是兩種解釋。第一種「一者如次配於十地十度,或取地義,或取度義」,這個不一定。在文裡面我們自己細心去體會,好在清涼大師《疏鈔》裡面,給我們解釋得很清楚。

  我們要學習的,實在講首先要生慚愧心。他們聽《華嚴經》得這樣殊勝的利益,我們聽《華嚴》得到什麼?果然能夠回光返照,認真的反省、檢點,再看看別人所得的利益,我為什麼得不到?這個裡面大眾,根性並不整齊。清涼說得很好,你看有人得一種,無量無邊的利益他得一種,真得了。有人得二種、三種,乃至於具足得到了。這就說明根性並不是一樣的,至少也會得一種、二種!像我在前面跟諸位說的,我讀過這部《華嚴經》之後,我知道善財、文殊、普賢統統都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我明白了,我也得到了。得到什麼?下定決心求生淨土。文殊、普賢、善財是我們最仰慕的人,最尊敬的人,最佩服的人。他們各個都念佛求生淨土,淨土一定很殊勝,不殊勝,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幹法!我從這個地方得到的,我讀《華嚴》得到淨土。這是這段經文裡面,頭一句就是這個意思,請看經文,這是第一句:

  【得清淨智,名入一切淨方便。】

  清涼大師這個註解是配十地、十度,其實這個經的意思無盡的深廣。我們看清涼在這一句的註解,「一者達一切法本來清淨,名清淨智」,我們先說這一句。達是通達,真正明瞭,一切法本來清淨。現在有沒有染污?跟諸位說,沒有。如果有染污,就不能叫本來清淨。何以佛在往生經裡面,說我們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,濁惡就不清淨了。那是不是一切法不包括我們娑婆世界南贍部洲?是不是不包括?不可能的。經上佛從來沒有這麼說過。所以我們肯定佛說一切法,包括我們這個地區,包括此時此處,包括我們的身心世界。我們要知道,我們的身心本來清淨,我們這個世界依報也是本來清淨,依正莊嚴。佛為什麼說我們五濁惡世?跟諸位說,佛講本來清淨是真實說,佛眼所見;講五濁惡世是方便說。眾生迷失了本性,本性就是本來清淨,迷失了!迷失之後,把本淨變成不淨。這個是不好懂。

  最近,我們看到日本科學家研究水的結晶,從這個地方我們得到啟示。我們明白這一切法為什麼會不淨?你看人家在研究這個狀況之中看到了,我們這一個眾生,這個凡夫,當你心地善良的時候,與性德相應的時候,你看那個水的結晶,看起來很好看。當我們瞋恚的時候,憤怒的時候,念頭不善的時候,水的結晶就非常難看,呈現很不好、醜陋的結晶。水沒有分別,沒有妄想,沒有執著,隨著人心在起變化。如果人,這一個人,到什麼樣境界?到法身菩薩的境界,像《壇經》上所說的「不思善、不思惡」,也就是說,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時候你才能真正看到水的本來面目。科學家今天所見的,善惡是相對的,不是水的本來面目。水的本來面目是什麼?本來面目一定是跟極樂世界所講的「七寶池,八功德水」是一樣的,那是水的本來面目。華藏、極樂裡面的微塵,微塵的本來面目。一一法的,本來清淨的那個相狀!我說,為什麼我們看不見?它不是我們境界。所有一切物象的結晶,在我們這個境界裡頭變現不出來。我們今天只能夠發現、明瞭這個水它能看、能聽、能懂得人,跟著人的意思產生變化。

  從這個地方我們深深領會到,佛在經裡面講的「性相不二,性相一如」,「理事不二,理事一如」,對這個意思,我們明白了幾分,不敢講透徹,明白了幾分。在從前雖然研教,雖然在這裡講經,實實在在囫圇吞棗,沒有搞清楚。自己沒有搞清楚,怎麼能講得清楚,怎麼能教別人聽明白?科學研究的成果,對我們來講確實有相當大的幫助。就這一樁事情,我們在大乘經教裡頭,真的透過一個關口,突破一個瓶頸,我們了解許許多多的事情。諸法實相,我們今天也能夠肯定,毫無疑惑,一切法真的是本來清淨,本來善好,本來平等,本來慈悲。世間聖人所講的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」,「忠孝仁愛信義和平」,「仁義禮智信」,本來如是,一絲毫勉強都沒有。自性本具的萬德萬能,諸佛如來如是,法身菩薩如是,聲聞、緣覺如是,天人如是,地獄、餓鬼、畜生亦如是,只有迷悟之不同,除了迷悟之外,沒有兩樣。

  我們對於經教,對於祖師大德,悟入境界之後給我們的開示,逐漸我們能理解,能懂了,不知不覺,也能夠契入少分。但是現在,你為什麼不能契入?下面說「不取淨相,是名方便,即初地入證之智也」,我們這個地方差了一著,差在哪裡?我們「取」,我們取相,取相就是著相,著相不能契入,不能證得。你看看人家連淨相都不取,我們今天是「愛、取、有」,什麼相都著。這個地方講的「方便」是方便波羅蜜,我們沒有;換句話說,我們今天沒有智慧!為什麼沒有智慧?那你就得多想想,文殊菩薩在《華嚴經》裡面所教導的。智慧,這方便智,方便智從哪裡來的?從般若波羅蜜來的,般若波羅蜜是根本智。方便波羅蜜,願波羅蜜,力波羅蜜到智波羅蜜,這四種叫後得智。「後得」是從「根本」生的,你根本沒有,你哪有枝葉?這四種是枝葉花果。根本從哪裡來的?根本從禪定來的,禪定波羅蜜能生般若波羅蜜,般若波羅蜜能生方便波羅蜜。

  我們心不定,心要定了,就專了,就一了。《彌陀經》上講的「一心不亂」,一切時一切處,一切境緣之中,你都能保持一心不亂,你有禪定波羅蜜了。禪定波羅蜜從哪裡來?從精進波羅蜜來的。你看,什麼叫精進,精是什麼講法?精就是純一,前面跟諸位講的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那叫精進波羅蜜。我們今天看一般修學,雜修、亂修,所以你沒有精進。精進從哪裡來的,精進從忍辱波羅蜜來的。我們不講別的,就講佛門自己的經教,法門真的是琳琅滿目,樣樣都想學,你就沒有忍辱!你要能夠把心專在一門,其他的都能夠忍,都能夠忍住,我不學。你能夠忍得過嗎?還要想涉獵,你忍不過!忍辱波羅蜜從哪裡來的?從持戒來的,持戒是守法。老師教給你的方法,半信半疑,陽奉陰違,老師教你一門,你偷偷的還要學幾門。這有什麼辦法?你不能持戒。持戒波羅蜜是從哪裡來的,從布施來的,布施是放下,你放不下。你才曉得十波羅蜜,後後深於前前。前面生後面的,不是後面生前面的,前面生後面,沒有前面決定沒有後面的。

  我們有沒有認真跟文殊菩薩學習!甚至於說,我們是不是真正懂得文殊菩薩教學的意思。你看開經偈講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你有沒有解文殊菩薩教導的真實義。你要真懂、真理解了,你就會聽話,你就會遵守文殊的教誨。不會違背文殊菩薩教導的綱領。你會在日常生活裡頭,工作裡頭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裡面,你會修布施,會修持戒,會修忍辱,會修精進,會修禪定,智慧開了。一切菩薩,三世諸佛,都是這樣成就的,沒有例外的。你不走這條路,不肯認真修學,你想成就,還沒聽說過!你仔細看看這三藏經典,哪一個有成就的人不依照這個次第!即使上上根人,一聞頓悟,頓悟也沒有離開這個原理原則。我們在講席裡頭曾經做過比喻,漸修好像,這十波羅蜜好像十層樓,漸修是什麼?是爬樓梯,一層一層往上爬。頓超是什麼?頓超好比坐電梯,坐電梯一下就上去了。電梯有沒有經過一層、二層、三層、四層,統統經過!你細心去想這個道理。

  所以,無論是什麼根性,鈍根也好,利根也好,不能違越!決定不可以違背,不可以躐等。所以我勸導同學,現在只有勸導,不能夠勉強,時代不一樣了。在從前老師可以命令學生,可以逼迫學生修學,今天講的人權、講民主、講自由、講開放,父母不能管兒女,老師不能管學生,只有勸導。這是什麼?這是現代人沒有福報,善知識不能夠督促你了。我們沒有人督促,真的是沒有福報,古時候父母、老師督促你,容易成就。現在一定是自發,自勵,自己勉勵自己。老師在旁邊只能夠勸導,接不接受,肯不肯奉行,老師無權干涉。從前老師有權,現在這個權被法律奪去了,沒有權。從前父母能管子女,這個權現在也被法律奪去了。所以今天成就難,只有靠自己。靠自己,你必須要突破煩惱習氣,煩惱習氣不能突破,你就難了,太難了!

  我在講席裡面,平常講的十六個字,等於說十六道關口,你要道道能夠衝破。頭一個,自私自利,你能不能放下?第二個,名聞利養,在誘惑你。第三個,五欲六塵,財色名食睡,色聲香味觸法,你能不能放下?最後貪瞋痴慢。這十六個字,你只要有一個字,你就不能突破了。雖然你每天在聽經、在學教,你不能契入。不但不能契入,說實在的話,你聽不懂,你不會開悟;這十六個字,把你的悟門堵塞了。你所聽的,就跟我們一般人在學校裡上課一樣,聽老師所講的。縱然你都能記得住,你也能夠複講,講得頭頭是道,天花亂墜,依舊是佛學常識。真正這裡面的精髓、精華你沒有體會到,當然你更得不到享受。

  所以這個經,這十句,頭一個都是用「得」,人家得到,諸位要真正想也能夠得聞經利益。頭一個,『得清淨智』,清淨智從哪裡生的?這應該知道,清淨心!這個我常常講,清淨心生智慧。善心,儒家講「至善」,我們平常講「真善」,至善心生福德,清淨心生智慧。如來在果地上,我們尊稱他為二足尊,足是滿足、圓滿,二就是智慧、福德;智慧、福德圓滿。一切眾生裡面,包括等覺菩薩在內,如來的智慧、福德最尊最貴,比等覺菩薩還要殊勝,究竟圓滿,稱二足尊。

  頭一個講「智慧」,我們就曉得,佛法的教學,幫助我們開智慧。智慧是我們本有的,一切眾生跟諸佛如來平等無二,諸佛如來是自性智慧完全透露。我們這些凡夫迷惑顛倒的人,自性裡面本有的般若智慧是被遮蓋住了。什麼東西遮蓋住?煩惱、習氣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。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煩惱習氣,分別執著是煩惱,妄想是習氣。所以不能現前!因為你有這些煩惱習氣,你的心就不清淨,智慧就不能現前了。智慧像水一樣,它會變化,因為我們心不清淨,帶著煩惱,智慧產生變化,變成什麼?變成妄想。智慧無量無邊,妄想也是無量無邊,把智慧變成妄想。

  總得要明瞭,把相好變成五濁惡世,這就是佛在大經裡頭常常講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這個一切法是指十法界,十法界用心不正,用心不真,用的是妄心,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不清淨。十法界裡面所有一切萬事萬物,都是隨著個人妄想分別產生變化。就像科學家看這個水結晶,他們看了八年,從來沒有看到兩個結晶完全相同,沒見過。所以他舉個比喻說,就像人的指紋一樣,全世界人這麼多,沒有相同的指紋。指紋的變化從什麼時候來的?是從你坐胎那一念變現出來的。每一個人來投胎,念頭都不一樣,妄想分別執著不相同,所以變出的相也不一樣。一切法千變萬化,念念不相同,念念產生變化。大的變化,好像是,譬如我們的手紋、掌紋,一生似乎沒有改變,我們看的是粗相。如果在顯微鏡,高倍顯微鏡之下去觀察,我相信跟水結晶一樣,還是有變化,還是念念不相同,這才如經教所云,我們有理由深信不疑。

  實在講現在的科學儀器,對於物象的觀察,依舊不夠精細。真正精細,要到什麼程度?看到一微塵裡面,像《華嚴經》前面所講的,有虛空世界,無量無邊的剎土、世界、眾生。這個大世界有多少,一微塵裡面也是那麼多,不增不減!這個科學儀器沒有看到,如果看到這個境界,才知道極其微細裡頭,還有許許多多不可思議的變化,《華嚴經》上說的。到什麼時候沒有變化,沒有變化就是真相大白了。那是最美好的結晶,自然的、真心本性所現的,那叫一真法界。不會變化了,它的本來樣子,本來樣子是最美最美的,沒有法子形容,真的是佛在經上講的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。只有你見到才知道,你不見到的時候,沒有法子形容,沒有法子來講。古德常說「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」,你不入這個境界你怎麼會知道!

  所以今天我們讀這句經文,要懂得「不取淨相」,真的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。如果我們還著一個淨相,你沒有悟入。不但沒有證悟,連解悟都不可能。你所解的是相似,不是真的理解了。解悟已經這樣難了,何況證悟!從這個地方,我們也能夠體會得到,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號稱淨土。古大德常常教導我們「心淨則佛土淨」,這一句話講的是總原則、總綱領,一點都沒錯。往生西方與這一句話有沒有違背?跟諸位說,沒有違背。什麼時候你能往生?《彌陀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「一心不亂」。有人看到這一句,搖頭:我這一生不能往生!為什麼?做不到!這個經本是鳩摩羅什大師譯的。玄奘大師的譯本,玄奘大師是直譯,直譯我們看得不習慣。所以你看,玄奘大師在譯經史裡面,他真的是了不起,他一生翻的經數量是最多的,但是怎麼樣?都在《大藏經》裡面,沒人讀他的。直譯,我們讀起來格格不入,他的好處是保存梵文原來的樣子。我們看到玄奘大師的譯本裡面沒有「一心不亂」。他是怎麼說的?他的說法跟《無量壽經》上差不多,「一向專念」,不是一心不亂,是帶業往生。我們看到這樣的句子,「一向專念」我還能做到,一心不亂做不到。所以我們參照玄奘大師的譯本,我們就放心了。

  羅什大師翻譯有沒有翻錯?沒有翻錯,他講的是真的。因為臨命終時,你真正能做到一向專念,就跟《無量壽經》上講的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佛來接引你,首先佛光注照,阿彌陀佛放光照你。你一接受佛光注照,你的境界立刻就提升,提升到一心不亂,所以真的沒有講錯,佛力加持!你得功夫成片,這佛光一照,把你境界提升,你得一心不亂。如果你得「事一心不亂」,佛光一照,就把你提升到「理一心不亂」。肯定是把你的功夫提升一倍,是這麼個道理。所以羅什大師沒有翻錯,我們要懂這個意思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5 09:16:26)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5日09:16:2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7879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