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频A
视频B
大方廣佛華嚴經 (第八六九卷) 2002/9/3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:12-017-0869
諸位同學,請看「華藏世界品」,右旋十海,第六海,蓮華因陀羅網海,所持二十層佛剎,請看第十五層:
【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,有世界名無量華聚輪,佛號普現佛功德。】
這個世界的名號也非常的殊勝莊嚴,『無量華聚』,要合在法上講就是無量法門。『輪』是在轉動。這個世界,佛對一切眾生的教學開無量法門。從這個地方來看,我們知道這個世界的眾生根性千差萬別,很不整齊。所以佛是什麼樣法門都開,真正是三根普被,利鈍全收,也莊嚴極了。大概跟我們娑婆世界類似,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界,所開的法門也是無量無邊。我們這個世界到下一尊佛出現在世間,彌勒佛下生的時候,他老人家開的法門簡單,龍華三會。釋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,他老人家八十歲入般涅槃的。八十歲當中,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,就是從事於教學工作四十九年;這四十九年當中,經上記載的,講經三百餘會。而將來彌勒菩薩降生成佛,跟大眾只有三會,是釋迦牟尼佛的百分之一;釋迦牟尼佛三百餘會,彌勒佛只有三會。他的三會非常殊勝,根熟的眾生多,聽聞、開悟、證果的人很多。這就說明每一尊佛教化眾生的緣不一樣。
佛的德號『普現佛功德』,「普」是普遍,「現」是示現。佛的「功德」無量無邊,我們能夠體會得到,必然是隨類化身、應機說法。眾生的類別不一樣,佛有能力示現跟眾生同等的身。佛在人間示現人身,佛在天上示現天身。佛在印度示現印度人身,跟印度人完全一樣;佛在中國,那要示現中國人身。你要問,佛到底是哪裡人?沒有一定,佛沒有這個分別,沒有執著,我們眾生有分別、有執著。佛在畜生道示現畜生身,在餓鬼道示現餓鬼身,無處不現身,無時不現身。身要怎麼現法?要眾生有感,眾生沒有感,佛就不現身。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,無時無處不現身,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功德。以神通,以智慧,以種種善巧方便教化眾生。教化方式雖然很多,原則原理只有一個,永遠不會變的,那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,幫助眾生離苦得樂。
離什麼苦?生死苦,煩惱苦,六道輪迴苦。這些苦從哪裡來的?都是迷失了自性變現出來的。所以佛教化眾生,無論是哪個法門,在中國不論是哪個宗派,佛法教學終極的目標都是教人明心見性;如果不是教你明心見性,這就不是佛法。如果是佛菩薩教的,肯定這是最後的目標,見性成佛,你才真正離苦得樂。沒見性,你沒有真正離苦,你也沒有真正得樂。念佛法門,對於凡夫來講,沒有能力斷煩惱,他哪裡能見性?它的方便就是先叫你求生淨土,用現在的話來說,我們這個地方環境不適合教學,希望你移民到極樂世界去。極樂世界那個地方是最理想的教學環境,到那個地方去上學。到那個地方,阿彌陀佛還是幫助你明心見性,佛佛道同。佛教化眾生的方法儘管不一樣,目標方向肯定是相同的。一切眾生依照佛陀教誨,最後得到的果報一定是相同的,都能夠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,這個是一切如來不思議的功德。再看上面第十六層:
【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,有世界名眾妙普清淨,佛號一切法平等神通王。】
這個世界的名號好,『眾妙普清淨』,「眾」沒有指定說的是什麼,那我們就從「眾」這個字細心來觀察,眾是眾生,眾生妙!一切眾生都得到平等的清淨。平等跟清淨常常是連在一起的,心不平等,哪來的清淨?心清淨,當然就得平等,心平等,當然就清淨,「普清淨」,從人上來說。也可以從法上來說,佛在此地為一切大眾講「眾妙法」,眾多的妙法。所以從人、從法都可以說,這個句子是雙關的。所說無量無邊的法門,無一不是清淨法。
我們再看佛的德號,跟這個世界名稱相應,『佛號一切法平等』,後面是『神通王』。「一切法平等」跟「普清淨」相應;「神通王」跟「眾妙」相應。從這個地方我們體會到,如來究竟圓滿的智慧、究竟圓滿的德能起的作用,神通王;「王」在此地是比喻,比喻自在,比喻沒有障礙。他對於虛空法界剎土眾生、世出世法通達無礙,這叫神通。菩薩有神通,阿羅漢也有神通,天人也有神通,鬼道有報得的五通,不能稱王。為什麼?他們神通能力還有限度。
譬如佛在經上常講阿羅漢,阿羅漢的天眼能見一個小千世界,中千世界他就見不到,這就是還是有障礙。權教菩薩他的天眼能見大千世界,他方諸佛世界他就見不到,都有障礙。縱然是等覺菩薩,跟佛相差不遠,佛在經上說他要跟如來的天眼去比較,等覺菩薩猶如隔羅望月。好像晚上看月亮,等覺菩薩隔了一層紗,薄薄的紗,也看得很清楚,還是隔一道,而如來這一層沒有障礙,還是差一等!如來的神通才能稱王,菩薩神通不能稱、不能用這個字。何以能夠成就究竟圓滿的通力?前面這五個字重要,「一切法平等」。所以果報是「普清淨」。
那我們想想,我們今天犯的毛病,在一切法裡頭不平等。我們要懂得,一切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在一切法裡頭確確實實是平等的。可是我們仔細看這個相,從形相上看還是不平等,這個不平等不是佛那邊的不平等,佛那邊平等,菩薩那邊也平等,眾生不平等!各個眾生的緣不平等,佛菩薩隨緣。佛經上有很多比喻,佛用雨、露做比喻,下雨的時候雨水從天上降下來,平等的,但是眾生接受的不平等。大樹它接受的雨水多,大樹;小草它接受的雨水少。不是老天爺下雨,對大樹多下一點,對小草少下一點,老天爺沒有這個心,沒有這個念頭,平等的!眾生根性不相同,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的教誨平等的,每一個眾生接受佛的教誨,所得到的利益不平等。有人聽佛教誨證果了,有人聽佛教誨開悟了,有人聽佛教誨明白一些道理,有人聽了完全聽不懂,不知道佛在那裡講些什麼?「佛以一音而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」,每一個人解的程度不一樣。
程度何以不一樣?每一個人業習煩惱習氣不相同。煩惱輕的根利,他接受的多,他有悟處。煩惱很輕微的,那一接觸佛法,真的證果,他就入佛境界。《法華經》上講的「入佛知見」,就契入了。煩惱非常深的人沒法子,縱然有善根,只要聽到佛說法都生歡喜心,非常熱心擁護道場,實際上是什麼?實際上他沒聽懂。也好,阿賴耶識裡面種了善根。換句話說,只要遇到佛菩薩,絕對不會空過,但是這一生能不能得利益,那是另外一樁事情,肯定得受用。這一生利益不能現前,為來世作因緣。業障很重的人,來世也不行,為後世作因緣,這很正常!
我們這一生遇到佛法,有好的緣分,幾十年沒有間斷的薰修,能夠有少分契入;但是要知道,我們能契入的因,過去生生世世累積的成績,絕對不是這一生。也就是過去生中,我們也很用功修學,沒悟入,沒真的懂,所以搞到這一生來了。這一生不知道以前搞了多少生多少世,生生世世累積的勝因,殊勝的因,這一生遇到好的增上緣。這個好的增上緣以我來說,五十年天天薰修沒有間斷,這是好的增上緣。我自己很清楚,如果我沒有這個增上緣,一絲一毫都不能契入。為什麼?不要說多,如果三個月不講經,我會不會被這個世界污染?會不會被這個世間影響?自己沒有把握。這是我說,大概我這個功力能支持三個月,三個月以後就很難講。但是非常好,我這個五十年的修學,四十四年的講經,當中是有中斷,但是中斷好像從來沒有超過兩個星期的。那是出國的時候,在國外弘法不是天天有,一個星期大概是三堂,所以從來沒有過超過兩個星期的中斷,沒有過。如果住在這個地方時間稍微久一點,能夠住上三個月,幾乎每天都講。沒有人邀請的時候,在早年,我自己對著錄音機講,我還是天天講;講完之後,我打開錄音機,我自己來聽。我不中斷,我對這個興趣非常濃厚,生歡喜心,欲罷不能。
有一些人常說:法師,你天天講經,你太辛苦。他們完全不能夠理解,我在講台上講經非常歡喜,非常快樂,非常輕鬆。什麼時候會累?不講經會累。不講經,這個日子過得很辛苦。讀經沒有講經快樂,讀經也很快樂,沒有講經快樂。讀經是樂事,不是苦事。苦事?我才不幹!古人常說「人生在世,及時行樂」。真正及時行樂,佛菩薩才會!凡夫那個樂是什麼?五欲六塵刺激的樂,那不是真樂。那種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刺激,我常常用什麼?用吸毒來比喻,用打嗎啡來比喻,它是不正常的。正常的樂,修道、講道、論道,樂!如果你的心行沒有安住在道德,這個樂你享受不到,你沒分。所以要學,學就是覺。古時候中國這個文字,學跟覺一個意思,學就是覺;覺,快樂!換句話說,不學就迷;迷,哪來的樂?所以迷的那個樂是找刺激,不正常。樂裡頭有苦,佛叫它做壞苦。佛講苦可以分為三大類,苦苦、壞苦、行苦,三界統苦。這是講六道裡頭哪來的樂?真的樂,阿羅漢以上,他有真樂,他這三種苦都斷了,苦苦、壞苦、行苦都斷了。
佛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,眾生一定要隨順佛陀的教誨,要修「一切法平等」。佛在經上給我們說「生佛平等」,這真的講到究竟處;生是眾生,佛是諸佛如來。你看看佛他多謙虛,這些地方我們要學。眾生跟佛平等,佛不說「佛生平等」,佛把眾生放在前面,把自己放在後面,我們要學這一點。眾生與佛平等,他不說佛與眾生平等,處處在教導我們謙虛忍讓;在日常生活當中,佛菩薩讓眾生,眾生不讓佛菩薩,這個是理所當然的現象。佛菩薩怪不怪?一點都不怪。眾生要是懂得忍讓,這個眾生就是佛菩薩,他就不是凡夫。凡夫境界,法爾如是,他就是要爭,他就不肯讓。佛菩薩非常清楚,非常明瞭,一點都不在意,沒有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。我們能不能體會到這個意思?我們會不會向佛菩薩學習?學作佛就要在這些地方,一切時一切處學著處處尊重別人,時時自己要謙虛卑下。佛如是,儒也如是。
儒家講禮,禮的本義、禮的精神,自卑而尊人;自己卑下,尊重別人,禮!儒跟佛都沒有驕慢。但是今天世間,禮沒有了,佛也沒有了。我們常常聽到的,只要有一點點長處,值得驕傲!這個跟儒、佛完全相違背。儒、佛無論是智慧德能達到究竟圓滿,也謙虛,也自卑,也讓人,一絲毫傲慢的習氣都沒有,心裡頭沒有我慢的這個念頭。你要問為什麼?因為佛知道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。這個說法是真的不是假的。要講到究竟處,一切眾生本來成佛,怎麼敢輕慢?平等法是佛法,平等的行是自卑而尊人,平等行。絕對不是說:我跟你平等,你跟我差不多!這已經就不平等,這裡頭有爭的意思在裡頭。所以平等的形象、平等的行為決定是謙讓。彼此互相尊重,互相禮讓,決定不會有爭執;有一點點爭的意思,自己趕快有覺悟,我煩惱起現行!
「平等」是性德現前,有一點點爭的念頭,有一點點勝的念頭,煩惱已經起作用了,把你的平等破壞了。我們今天講和平破壞了,衝突起來和平沒有了。衝突就是自己好勝那一點念頭,自以為是的念頭,不能謙虛忍讓的念頭,這個是內在的衝突。我們佛法名詞講,煩惱起現行,阿賴耶識裡含藏著煩惱起現行。和平被破壞,禮讓被破壞,謙德被破壞,自己往往不知不覺,不曉得自己過失在哪裡!我們再看第十七層:
【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,有世界名金光海,佛號十方自在大變化。】
世界的名號,裡面有寶,『金』是寶;『光』是慧;『海』是比喻,是形容。從這個德號裡面我們來看,「金」是物質,現在人講物質文明。「光」是智慧,現在人說精神文明。這兩種文明都殊勝,像大海一樣看不到邊際。兩種文明,如果物質文明發達,精神文明墮落,我們現前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的,我們感受到了。如果物質文明很缺乏,精神文明很充沛,那個世間,古聖先賢教導我們的,貧而樂。反過來,物質文明發達,精神文明墮落,富而不樂。富而不樂,不如貧而樂,這其中的道理、事實真相,我們要常常去體會、常常去觀察,幫助我們開智慧,幫助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真相深入的了解、觀察。唯有了解事實真相,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如理如法的學習,佛法裡面講修行,現在人講學習。修行的意思比學習好,修是修正,行是行為。我們對宇宙人生許多想法、看法錯了,作法錯了,把這些錯誤修正過來,叫做修行。修行的意思好,這個名詞時時刻刻提醒自己,學習也是提醒,沒有修行提醒那麼樣的具體,那麼高的警覺。古人用的一些詞句,不是隨便用的,不是偶然用的,意義非常深廣。這些詞句對於學人來講,現在講的是學生、信徒,有大利益!
『佛號十方自在』,十方自在,大自在!十方無量無邊的空間,空間是多維次的,無量無邊維次的空間統統突破,這才得大自在。證大自在才能有『大變化』,有大變化才能夠普度眾生。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眾生,你用什麼方法去教導他?經上講你要有大神變,神通變化。神通變化,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,教學的方法。這個諸位就很容易懂。神通變化,你看到很難理解,就是教學方法。他教學方法之巧妙,教學方法之好,我們一般人想像不到,那就叫神通變化。這個在智慧裡面講,這叫權智。智慧有兩種,實智是諸佛菩薩自受用,真實智慧;權,就是權巧方便,權智是什麼作用?是幫助別人的。實智是永恆不變的,權智是千變萬化。實智是什麼?真實智慧,自受用的。《般若經》上講「般若無知」,無知之知是實智,這沒有人知道。世間人拼命在求智,真正智慧他沒有求到,他所求的,常識!真智慧不能求,真智慧在哪裡?在甚深禪定之中。
佛常常用水來比喻心,水清淨、平等,這是定。它的作用是照,水平像一面鏡子一樣,外面景觀都反照在裡面,用這個來稱之為實智,真實智慧。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確實沒有動一個念頭,像水一樣平、清淨,一點不染污,一點沒有波動,實智!宇宙人生真相,清清楚楚明明白白。權智是什麼?是對於一切眾生,教導一切眾生的,無量無邊的善巧方便;這個地方講「大變化」,你才有能力教化九法界一切眾生,權實二智!現在時間到了。
諸位同學,我們繼續看下面經文,所持世界第十八層:
【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,有世界名真珠華藏,佛號法界寶光明不可思議慧。】
佛的名號有十個字,世界的名號不可思議。不知道這一段具足的經文是不是也有一句「純一清淨」?因為從佛的德號跟世界名號,很有這個意思。『真珠』是寶,『真珠華藏』,簡單的講就是寶藏。什麼是寶?自性是寶。自性,能現;虛空法界剎土眾生,所現。凡是與自性相應的,這才是真正的寶。「真珠」,我們曉得,一顆一顆的,很多!現在我們看到許多首飾店裡頭,真珠項鍊,真珠穿起來做成花。過去真珠穿起來的寶冠,帽子,以前帝王皇后穿的有真珠穿的鞋子,真珠穿的衣服。我們從這些地方就明瞭,日常生活當中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如果與性德相應,那就是「真珠華藏」。一個念頭、一句話、一舉手、一抬頭與性德相應,就像一粒真珠。
佛菩薩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,字字珠璣,字字都像真珠一樣,一句就是一串,要與性德相應;那個與性德相違背的,那就是煩惱。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無不是煩惱,那是罪業。這是世界名號裡面的含義,在在啟示我們要與性德相應,不能與煩惱相應。煩惱習氣要斷除,真珠華藏才能現前,真珠華藏是果。具體落實而言,什麼是真珠珍寶?跟諸位說,十善是真珠,五戒是真珠,儒家教學的《弟子規》是真珠。每一個字,每一句,都是從性德裡頭流露出來的,我們要真學。
今天中國有同修打電話給我,他們也都很用功在念佛。問我有沒有話給大家講?我就告訴他:最重要的是五戒十善,誦經念佛很好,很難得,五戒十善更重要。古大德教導我們持戒念佛。為什麼要修五戒十善?取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格。《彌陀經》上講得很好,西方極樂世界,那個地方皆是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」。我們要不善,佛號念得再多,經念得再多,心行不善,還是去不了。那個地方都是上善之人,我們心行不善,到那個地方,不是把人家和善的團體給搞亂了!阿彌陀佛有智慧,怎麼肯接引一個搗亂的人,破壞團體的人到極樂世界來?不可能。我們誦經念佛跟阿彌陀佛有感應,阿彌陀佛來看看,你心行善不善?你要不善,慢慢等!雖有感應,佛不會來接你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
我們斷惡修善,斷哪個惡?斷十惡。身斷殺、盜、淫;口要斷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;意要斷貪、瞋、痴。斷惡!十惡反過來就是十善。身,不殺、不盜、不淫;口,不妄語、不兩舌(兩舌是挑撥是非)、不惡口(惡口是說話粗魯)、不綺語(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眾生);心裡頭不貪、不瞋、不痴,十善。斷十惡,修十善,要把自己修成善人。不但要善,要把標準訂到上善,什麼是上善?《十善業道經》上講的,我們的心善、思想善、行為善,不容毫分不善夾雜,那你就是上善,這樣誦經念佛肯定往生。古德教我們持戒念佛意思在此地,不能疏忽,不能大意,機會千載難逢。佛在經上講的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,開經偈上講「百千萬劫難遭遇」,彭際清居士說「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日」。我們今天遇到了,何等的幸運!如果粗心大意,把這樣好的機緣當面錯過,遺憾不遺憾?我勸導大家絕對沒有什麼玄妙高深,沒有;我勸大家是很淺顯的,容易學習,希望我們要認真努力。
佛的德號與世界名號相應。佛在此地教學的宗旨,就是名號『法界寶光明不可思議慧』。「法界寶光明」是權智,「不可思議慧」是實智,以究竟圓滿的智慧來教化眾生。不可思議,思是思惟,議是議論、言說,換句話說,不但說不出,連思想都達不到;不能說,不能想,這個心純一清淨。純一清淨心裡頭有思有想,就把你的純一清淨心破壞了,把真實智慧(就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)變成了無明。「法界寶光明」,這是有思有議。有思有議不是佛又起了念頭,又起心動念,不是的。佛是感應,眾生有感,佛則有應。眾生有思,佛用思來感;眾生有議,佛就用議來應。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,眾生的感是有思有議,佛的應,無思無議,妙不可言!
往往眾生的感是從情識,而佛的應是法性,法爾如是。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經三百餘會,說法四十九年,佛在大乘經上說,他沒有說一個字。真的,一點沒錯,一個字沒說,說了四十九年。後人把它記錄下來,有那麼龐大的經卷,怎麼說沒說?真的沒說。完全是應眾生之感,從法性裡面自然的流露,確確實實沒說一個字。這個話懂的人不多。如果說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了四十九年法,很辛苦,不容易,我們大家都鼓手贊成,很難得!隨順凡夫說,凡夫懂;要就如來境界上說,凡夫不懂,聽起來就莫名其妙!所以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,包括大阿羅漢,應化在世間,我們從凡夫的話來說,他們的思想、見解、言語、動作都是「法界寶光明」。
雖然做如是的示現,這個世間人識貨的人不多。就像這些珠寶,鑑別珠寶,那個珠寶哪是真的、哪是假的,有能力鑑別的人不多。我們看到許多開珠寶行,做珠寶生意的,還常常被人欺騙,拿假的,誤以為是真的。我們佛門裡面也有一些很有福報的法師,收藏珠寶、古董,喜歡搞這些。我也見過兩位。到晚年,他也覺悟了,看看自己身體不好,壽命也快到了,一生收藏這個東西,這怎麼辦?想一想,也很難得,捐獻給國家,給國家的博物館。國家博物館接受之後,告訴他:法師,你收藏這些東西都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這個一盆涼水澆到頭上,法師大失所望,原來一生被人騙了。畢竟法師不是開珠寶行業的,不是真正有鑑別能力。我們想一想,這世間人喜歡玩珠寶而被人欺騙的,我們想是大有人在。
佛法裡面講的珠寶,不是這些物質,稱性!心行稱性,真的是寶。所以佛家講寶有三大類,性德之寶,性德無量無邊,可以把它分成三大類,這三大類就是覺、正、淨,叫三寶。「覺」是佛寶,「正」是法寶,「淨」是僧寶。所以我們常講佛、法、僧三寶,這個說法說得很普遍,真正的意思很少人懂。所以社會上知識分子他不理解,他看你把佛法僧當作三寶,佛是什麼?佛像,法是經書,僧是出家人。把這個當作珍寶,他們不同意,他們不能接受,說你們搞迷信,你們搞的是迷信崇拜。禪宗《六祖壇經》裡面就講得很明白,六祖講三寶,就不說佛、法、僧,他講覺、正、淨。我學佛第一本看的經,那個時候還談不上學佛,那就頭一本看的經,因為還沒有遇到章嘉大師,也沒有遇到方先生,這都在前。看一本《壇經》,丁福保居士的箋註。我記得我是在度假的時候,有兩個星期的時間,去看朋友。朋友家裡的,他也不是信佛,他書架上書很多,我看到這一本線裝書,看了很生歡喜,就拿來看。好像一個星期把它讀完,連註解一起讀完,我這個印象很深。
他講覺、正、淨,講皈依,皈依覺,皈依正,皈依淨,然後加註解「佛者,覺也;法者,正也;僧者,淨也」。這個說法聽起來不迷信,覺正淨叫三寶。到以後我學佛之後,才逐漸真的明白了,覺正淨要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,叫三寶;如果不是從自性裡頭,那不叫三寶。所以我們這才恍然大悟,思想、見解、言語、造作與性德相應,這是寶,這三類;與性德不相應,是煩惱,那哪裡是寶?不是屬於煩惱障,就是屬於所知障。這個德號裡頭最難的「不可思議慧」,這一句是最難懂。如果我們講《般若經》上講的權實二智,法界寶光明,權智;不可思議慧,實智。不可思議慧是自受用,法界寶光明是他受用。這個說法大家就比較容易理解。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,第十九層:
【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,有世界名帝釋須彌師子座,佛號勝力光。】
這個世界的名號比較長,都從比喻上來說的。『帝釋』是忉利天主,它的意思是能仁,所以帝釋天在佛經從意思上的翻譯,叫「能天主」,我們中國這樣的翻法。實際上,因為中國人喜歡簡單,意思對現代人來講不太明顯,應該怎麼翻?要把它翻圓滿,釋,釋迦,「釋」是釋迦,能仁;換句話說,仁慈的天主。帝釋天王很慈悲,仁慈博愛,這是帝釋天王。『須彌』,意思是妙高。『師子座』是諸佛如來說法的寶座。這個世界是佛菩薩說法的寶座。說些什麼法?妙高的仁慈博愛,我這麼一講大家就很好懂。「帝釋」的意思,仁慈博愛,「須彌」是妙高,妙高的仁慈博愛。在這個法座上宣言,這個法座就是世界。
佛的德號『勝力光』,這三個字是從法上講的。「勝」是殊勝,「力」是能力,「光」是智慧光明,這三個字是佛在這個世界教化眾生。佛的名號代表此時此處教學的宗旨、綱領。這三個字實在就是三德祕藏,「光」是般若智慧,「力」是德能,「勝」是相好;我們常常講佛果地上的大圓滿。這個大圓滿不外乎這三大類:智慧、德能、相好。《華嚴經》「出現品」給我們說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。佛在那裡教化眾生就是用這三個,智慧、德、相,光是智慧,力是德,勝是相。殊勝的相好,依正莊嚴,殊勝。「力」簡單的講,如來果地上十力。這常常講的十力、四無畏、十八不共法,這都是如來果地上大德大能,德能,菩薩比不上的。
我們曉得,如來世尊在此時此處教化眾生所示現的,無量的智慧,無量的才藝,又有無量的福報,相好是福報。我們想想,這個世界眾生親近如來,肯定對佛仰慕到五體投地,心服口服,歡歡喜喜向佛學習,這一點我們要特別留意。為什麼?我們發心做佛的弟子,希望也能夠弘法利生,希望也能像祖師大德、諸菩薩一樣的成績。那你要沒有這個形相,你如何攝受眾生?智慧、德能、相好都要在這個身體,在這個面孔當中表現出來,這是真實的,不是假裝的。凡是裝模作樣的,不會多久就被人拆穿了,拆穿之後,一文不值,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。
所以我常常提醒同學們,形相太重要!諸佛菩薩給一切眾生的形相,我們想想看,多麼的美好,多麼的殊勝。我們今天給這個世間,給社會大眾是什麼印象?我們的形相叫社會大眾看到、接觸到,對於佛法產生懷疑,對聖教發生誤會。想想看,什麼原因?我們的形相不如法,我們現的相,愚痴、無能、醜陋,你怎麼能攝受眾生?是沒有錯,我們到這個世間來,業報而來的,業力主宰的,確確實實是沒有智慧,沒有能力,沒有相好莊嚴。但是,學佛之後要修!阿難尊者看到釋迦牟尼佛,看到他這個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他心裡想這不是父母所生的。怎麼來的?他修來的。所以阿難也要想像他大哥一樣,這樣發心出家。他發心出家是修這個形相,形相太好了。這就是「因地不真,果招迂曲」,遭摩登伽女之難。他是被釋迦牟尼佛的形相接引入佛門的,我們不能不曉得。佛號簡簡單單三個字,意味深長,深廣無際,我們要知道學習,特別要注重形相,要真正做佛菩薩的代表。再看最後一段:
【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,有世界名無邊寶普照。】
這一段說得詳細一點了。
【其形四方。】
這個世界的形狀是個方形的,不是圓形的。
【依華林海住。】
這個『華林海』表法的,一定要曉得,依菩薩六度因華之林海而住。
【普雨無邊色摩尼王帝網而覆其上。】
這是這個世界上空的莊嚴。
【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。】
這是第二十層佛剎,所以圍繞的,周邊圍繞的世界有二十佛剎微塵數。
【純一清淨。佛號遍照世間最勝音。】
這一段我們還就名號來學習,每一段裡頭名號最重要了。『世界名無邊寶普照』,我想長時間沒有間斷的在一起學習《華嚴經》,這樣的名號一看就明瞭了。「無邊寶」,這個「寶」是法寶,法寶不一定是經書。現在提起法寶,諸位都想起經書,你領悟這個範圍非常窄小,所以你很難得佛法的受用。法是指什麼?世出世間一切法,才真正叫無量無邊!起個念頭就是一法,一舉頭、一抬手都是一法。所以法是宇宙之間一切事、一切物、一切理、一切現象、一切因果總代名詞;宇宙之間一切的一切都稱之為法。法寶是什麼意思?這一切法都與性德相應,那就是寶。如果與性德相違背,那就是無明、就是煩惱、就是習氣、就是染污,就不叫做寶。這個世界是無量寶普照,普照不但是智慧,而且是包括德能、相好。一一法都與性德相應,所以光明普照,你想這個世界多美好!跟華藏、跟極樂真的沒有兩樣,所以經文後面有「純一清淨」。
再看佛的德號,『遍照世間最勝音』。「最勝音」,我們就曉得,佛在這個世界,就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一樣,以音聲作佛事,為大眾講經說法。聽眾了不起!聽的人都能夠信受奉行,都能夠開解徹悟,入佛境界,所以那個世界的名字才叫無量寶普照。世界有這麼好的名稱,佛力加持!佛號這個「遍照」就是加持,遍照世間。佛的智慧,佛的德能,佛的相好,都從音聲上顯示出來,最勝音!由此可知,這個世界眾生就像大乘經上常說的根熟眾生。根熟的眾生與這個世界有緣,與這個世界裡頭眾生有緣,又與這尊佛有緣,他自然就來生。
我們凡夫不可能去,為什麼?沒聽說過這世界,阿賴耶識裡頭沒印象。今天讀《華嚴》才聽說,有那麼一點種子,所謂是「一歷耳根,永為道種」。我們又看到這個文字,經文,也歷眼根,也歷耳根,阿賴耶裡頭有這個種子。但是這個種子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相比,那極樂世界這個種子殊勝,為什麼?聽得太多、念得太多、想得太多了,強者先牽,我們將來到哪一個佛世界去?肯定到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阿賴耶識的種子多,它有力量,先到極樂世界。那麼無邊寶普照世界,我們會不會去?肯定會去。為什麼?結了緣,今天在這裡念這個名號,念佛的名號就跟它結了緣。
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古大德常說,就是往生到一切諸佛剎土,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經》、《彌陀經》上都說。極樂國的菩薩,下下品往生也是菩薩,不但是菩薩,我跟諸位介紹五經一論,我說得很明白,說得很肯定,都是普賢菩薩,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。你看《無量壽經》第一句「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」,所以極樂世界是究竟圓滿的華嚴世界。彭際清居士講得一點都不錯,《無量壽經》即是中本《華嚴》,《華嚴》就是大本《無量壽經》。所以生到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,彌陀弟子。十方諸佛如來聽說彌陀弟子,見到彌陀弟子,特別招待。為什麼?所有一切的諸佛如來都尊敬阿彌陀佛,尊稱他為「佛中之王,光中極尊」,彌陀弟子來了,他特別優待。所以你想到哪一尊佛世界,念頭才一動,你的身體已經到了。上供諸佛,下供菩薩,聽經聞法,這個日子多快樂!一定要去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20:51:40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