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824卷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视频A


视频B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八二四卷)  2002/8/18  澳洲淨宗學會  檔名:12-017-0824

  諸位同學,我們接著看下面偈頌第八首:

  【若有能修普賢行,入於菩薩勝智海,能於一切微塵中,普現其身淨眾剎。】

  昨天我們用了相當的時間給同學們做了報告。大意懂得之後,經文我們應當怎樣來學習?我們是凡夫,不是法身菩薩,但是普賢行能學多少,我們就學多少,總歸是要學的。普賢菩薩的修行方法就是全部的《華嚴經》,可以說菩薩從初發心到等覺,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包括在其中。為什麼要說普賢行?普賢行跟菩薩行沒有兩樣,為什麼要加個普賢行?那就是普賢菩薩的心量跟一般菩薩不一樣,用普賢菩薩的心量修一切菩薩行,就叫『普賢行』。這個意思我們在講席裡面不只講過一遍,我們常常勉勵同學,我們應當要學普賢菩薩,效法普賢菩薩,普賢菩薩的心是圓滿的大心,這一點我們不能不懂、不能不明瞭。

  普賢菩薩的心有多大?盡虛空遍法界。普賢菩薩的身有多大?也是盡虛空遍法界。我們一般凡夫,不但是凡夫,包括二乘、權教菩薩,有懂得這個道理,但是沒有入這個境界。誰能夠常常想到:我這個身體是虛空法界,我這個身體是整個宇宙?如果能常作如是觀,確確實實身心跟大宇宙融合成一體,這是普賢菩薩的思想、普賢菩薩的觀念,然後無論修哪個法門都叫普賢行,道理在此地。所以經上才講:菩薩不修普賢行,不能圓成佛道。這句話的意思我們明白了。

  你的身心跟大宇宙不能融合成一體,這不叫佛。不但佛身心跟宇宙是一體,確確實實是一體,法身菩薩就入這個境界了,絕對不是把這個身當作自己。當然身也不例外,宇宙之間任何一法都是自己,那身也是一法,當然也是自己。六道凡夫只認身是自己,把身外之物忘掉了,法身菩薩知道身外的一切還是自己。這個話很難懂,為什麼?不是我們的常識,我們從來也沒有做如是的想法。所以我們在講席裡頭常常以作夢來做比喻,因為你都有作夢的經驗。當夢醒的時候,你有沒有認真去想一想剛才做的夢境?夢中當然有自己,沒有自己你就不可能有夢,夢一定有自己,夢裡面還有很多人,還有很多山河大地。

  整個夢境從哪裡來的?現在一般科學家都說夢是意識變現出來的。說意識也可以,反正意識也是心,唯心所變,能變的是你自己的意識,是你自己的心,所變的一切境界,問問是你還是他?我們從這一點細心去思惟觀察,明白了,夢中所有境界都是自己,都是自己意識心變現出來的,那怎麼不是自己!夢裡夢到許許多多那些人,那些人都是自己,夢裡面芸芸眾生、山河大地還是自己,夢裡頭的虛空也是自己。你要把這個想通了、看清楚了,然後現實的境界跟夢境沒有兩樣。

  我們常講:虛空法界剎土眾生是自己!這樁事情,你要是肯定、認知了,「我認識了,我明白了,我承認了」,那恭喜你,你已經證得法身。證得法身就超越十法界,不只超越六道,你就是華嚴會上的法身菩薩。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跟凡夫,就是那一念的差別。凡夫不承認,只承認這個身是自己,身之外的一切,絕不承認那是自己,自他對立;法身菩薩他們的觀念當中,自他融成一體。我們講自他是一,自他不二,這些全是廢話,這些還是妄想分別執著。事實真相,佛經上常講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,念頭不生。還有個自他,你還起念,這個念是妄念。你還有言說,言說是廢話,不是真的。真的,清淨寂滅相;真的,大自然的運作。這個運作,佛在經上講是唯識,識在動。看到宇宙的運作,十法界依正莊嚴的運作,不論是大小,大到宇宙小到微塵都不可思議。這是普賢的,用我們的話來說,普賢菩薩的思想,普賢菩薩的見解,我們用這一種思想見解修六度萬行,統統叫普賢行。

  普賢行無量無邊,歸納為十個綱領,這就是普賢菩薩的十願,我們稱作願王。「王」這個字的意思是大願的核心,大願的主體,我們稱之為王,實際上就是這十大願。第一個「禮敬諸佛」,普賢菩薩做到了,我們做不到。我們看這個人對他很尊敬,那個人瞧不起他,沒看在眼上,這不是普賢行。如果是普賢菩薩,對於一切人事物,他的心是真誠的、是清淨的、是平等的,他的恭敬是平等的恭敬,決定沒有差別。對人事物這個多一點點,那個少一分,這是輪迴心,那是凡夫,普賢是到圓滿的平等。我們對佛恭敬,佛弟子大家沒有話說,對佛哪有不尊敬的道理!對一隻螞蟻是不是像對佛一樣的恭敬,對一個惡人、無惡不作的人,也是跟對佛一樣的恭敬,這是普賢菩薩。這樣說來,普賢菩薩是不是善惡都不分?善惡都不分就變成白痴,那不是個正常人,普賢菩薩跟如來果地上已經相等,等覺菩薩,他哪有不清楚的!六道裡頭任何一個眾生,他的過去、他的未來,過去無始,未來無終,你的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你所受的一切果報,普賢菩薩全清楚,哪有不清楚的道理!

  為什麼還要用對佛那樣恭敬心對一切眾生?跟諸位說,性德自然流露;性德的流露,他就是這個樣子,法爾如是。性德裡頭沒有妄想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他流出來的就是這樣的,一片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絲毫等差都沒有;有絲毫等差,他不是普賢菩薩。我們修行,在日常生活當中修什麼?就修這個,總得要有幾分像普賢菩薩。不能完全像,完全像我們做不到,我們還有煩惱習氣;一百分裡頭,總有個一兩分像、三四分像。要認真努力把自己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,這是正確的,這叫真修行。如果每天過日子還是悠悠泛泛,煩惱習氣不但沒有減少,天天還在增加,你就要知道,你不是修的菩薩道,你修的是三惡道;都是修道,你修的是三惡道,果報在三途。我們的麻煩是無量劫來養成的煩惱習氣太重、太深,想改改不掉,但是不能不改,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。

  初學,我常常勸勉同學們,決定要隨順佛陀教誨,用這個來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。頭一個我們不老實,起心動念為了自己的利益,總是要欺騙別人,我們用的是妄心、用的是虛偽。佛菩薩呢?佛菩薩用真心、用誠心。菩提心頭一個是至誠心,真誠到極處,那是法身菩薩,那是諸佛如來。我今天要作菩薩,我今天想成佛,我頭一個要學真誠心。別人虛情假意對我,別人欺騙我,沒有關係,為什麼?我知道他搞六道輪迴,我也用虛情假意對他,我不就跟他走了!我在輪迴裡搞這麼長久的時間,就是對人不真誠,淪落到這個樣子,從今之後我不想再搞六道輪迴了。

  你要怎麼個修法?你對一切人事物用至誠心,真誠到極處。用這個心為一切眾生服務,他能接受,我們盡心盡力的幫助他;他不能接受,有!有業障深重的人不能接受。你用真心對待他,他就問你:你為什麼用這個好心?你有什麼企圖?你有什麼目的?他害怕!到他害怕的時候,我們察言觀色,他有這個意思了,我們趕快退出迴避,讓他心安;知道他沒有這個福分、沒有這個福德接受。佛家常講佛度有緣人,哪個地方有緣我們就到哪裡去,這個地方人對我懷疑,不能接受,我們迴避。我們對他的善行永遠讚歎,對他的恩德念念不忘,直到他哪一天覺悟了,不再疑惑,我們再去幫助他,不遲!經上常講的「變化神通」,都是說這些事情,在現代術語叫做高度的藝術。高度藝術的運用,要有高度的智慧,就不會用錯,就會用得非常恰當。

  所以菩薩親近你是幫助你,菩薩離開你還是幫助你。離開怎麼幫助你?幫助你覺悟,幫助你破迷,破除你的疑惑,這叫慈悲。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明白了,佛出世,示現八相成道出世,在這個世間幫助我們,好!佛示現滅度也是幫助我們。換句話說,佛來或者是不來,都是為了幫助眾生消業障,增福慧,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,永遠沒有間斷。我們凡夫不知道,不覺悟。我明白這一點點道理,了解這一點事實真相,是五十年讀經沒有間斷。特別是在《華嚴經》裡頭體會到佛的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確確實實周遍虛空法界。

  如果我學普賢行、修普賢行,眾生對我不恭敬,對我誤會,甚至於毀謗,我們一定要曉得這是正常現象,決定不能有一絲毫責怪,我們要用高度的智慧、善巧方便來化解。化解的方法沒有一定,在佛經的術語叫善巧方便,念念不捨眾生,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。禮敬,特別是在現前這個社會,倫理道德、聖賢教誨、佛法,大家幾乎都把它忘得乾乾淨淨,寺院庵堂還有這麼一個形式,沒有內容;沒有內容是沒有人真學佛,沒有人依教奉行。佛像在,佛的經書在,沒人講究,沒人照做了,徒具形式,這不能夠利益眾生。這是什麼原因?佛菩薩並沒有捨棄這個世間人,佛菩薩天天還是觀察這個世間,等待時節因緣。時節因緣怎麼成熟的?等待這個眾生業障消了。聽說這個世間有世界末日,有大災難,這個大災難是消眾生的業障。眾生受苦受難,受到極大的苦難,他會回頭想想,頭腦冷靜了,思惟善法,希求善果。只要有這個念頭,哪怕有那麼一點點念頭,佛菩薩都來了,來幫助你。

  所以有災難,災難是消業障的。你累積的惡業累得多了,累得多了時候果報現前了,果報就是消業,不是不好。造作五逆十惡墮阿鼻地獄,五逆十惡是極重的罪業,這個罪業怎麼消?在阿鼻地獄裡頭消,六道三途是幫助眾生消罪業。四聖法界,那個罪業消盡了,在四聖法界裡頭增長福慧;福慧滿足,脫離十法界入華嚴境界。所以三途六道不惡,跟世間監牢獄一樣,監牢獄不是壞事,是讓造作罪業這些罪犯在那個地方反省,在那裡覺悟,在那裡回頭。世間監牢獄是人造的,三途六道不是人造的,是業感。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裡頭「業感品」,是你造作的業感應變現出這個境界。地獄是業感的,你想想十法界是不是業感?是!地獄是惡業感召的,人天是善業感召的,四聖法界以上是淨業感召的,脫離不開業報。

  我們頭一個要學禮敬,一切恭敬,佛如是,儒亦如是。你們打開儒家的《禮記》,《禮記》頭一篇「曲禮」,第一句話「曲禮曰,毋不敬」。「毋不敬」,豈不跟普賢菩薩「禮敬諸佛」一個意思。世出世間聖人教人都是從一個敬,禮敬,從這裡教起,頭一堂課。我們把它疏忽了,沒有認真學習,所以在佛法裡頭縱然修學幾十年,沒有成績。什麼原因?基礎沒有了。禮敬是基礎,對待一切人不能沒有恭敬心。尤其是對待惡人,對待自己的冤家,對待自己的仇敵,你要用禮敬,冤家仇敵他都有佛性,他都是佛,他對我有怨,他恨我,我們不能怪他,回過頭來自己要反省、要檢點,我一定做錯事惹他懷恨在心,他為什麼不恨別人?凡夫最大的過失、最大的缺點,所有一切過失都是別人的,自己沒有,這個人永遠在三途六道,這個是真正的愚痴。有智慧的人他不是這個想法,有智慧的人遇到逆境惡緣,他回過頭來反省,我一定做錯了,絕對不會把錯誤推給別人。你反省,改過自新,這是真正懺除業障,提高自己的境界,提升自己的定慧。所以逆境惡緣是善知識,使我們自己的學習不斷的再進步,自己確確實實得到法喜充滿。孟夫子所說的「反求諸己」。特別是在逆境惡緣當中,一定要回過頭來反省,過失肯定在自己這邊,不在別人,你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,成就自己的學問。

  「稱讚如來」。恭敬是平等的,恭敬決定沒有分別,至誠恭敬;讚歎裡面這有差別了。所以稱讚不叫諸佛了,禮敬諸佛,稱讚如來。「諸佛」跟「如來」差別在哪裡?說諸佛是從相上講的,相是平等的,所以禮敬是平等的;說如來,如來是從自性上說的。一個從相,一個從性,說諸佛是從相上講的,說如來是從性上講的。換句話說,稱讚那要看這個人他的心行,與性德相應稱讚,與性德相悖不稱讚。這個好,決定沒有毀謗,不讚歎而已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我們見到了,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現實社會裡面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,行業裡頭有善有惡。譬如屠夫,殺豬、殺牛、殺羊、殺雞,從事於這個行業,這個行業是殺生的行業,善財童子遇到這些人(屠夫)禮敬,至誠恭敬,但是怎麼樣?沒有讚歎。他有什麼問題向他請教,直截了當就提出問題,前頭沒有稱讚的話。賣酒的這個行業,開賭場這個行業,這些行業善財童子不讚歎,為什麼?這個行業與性德相違背。善財去參訪這個是有道理,為什麼?成就自己圓滿的智慧,宇宙之間一切事物都要通達明瞭;通達明瞭,你不接觸,你怎麼能明瞭?不接觸,聽別人說的,你沒有得到證明,必須要跟他們學習,向他們請教。所以善的要學,不善的也要學。諸佛如來無所不知,無所不能,他那個能力從哪來的?參學得來的。從前方東美先生給我講,這是真實的學問,絕對不是閉門造車。自己在家,憑我理想,那個不行,那個不符合事實。所以佛教講的這個修學,那是非常有道理,一定要親自去學習。所以稱讚裡面,有這一點差別。

  「廣修供養」,這裡頭沒有差別。他是惡人做壞事,他今天沒有飯吃,他今天挨凍,你要不要幫助他?要幫助。不能說這是惡人、壞人,我們就不顧他,不可以!廣修供養裡頭沒有差別的。這裡面得有智慧,不能隨順感情,要隨順理智,這個供養要恰當。他是做善事,我們幫助他,也要幫助他適當,不能過分,不能不及。不及,他的事情做不成功。過分了怎麼樣?增長他的貪心,增長他的煩惱,這是錯誤的。惡人供養過分了,他拿你的供養去造惡業,他有罪,你有過失。換句話說,供養確確實實是他所需要的,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,幫助他促成他的好事,這就正確了。所以這裡頭一定要有智慧、要有定功,這個定功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,智慧你就抓到分寸,恰到好處。

  第四個綱領是「懺除業障」,這是屬於自己的。前面三條都是修福,修慧修福。自己一定要肯定我們在六道裡面,無始劫以來,生生世世造的業障無量無邊。佛在經上舉了一個比喻,如果這些業習種子,它要是有形相,那個形相再小,像一粒微塵一樣,無量劫到今天所造的,他說盡虛空都容納不下。這個話絕對不是誇張,是事實。所以一個修行人,無論修學哪個法門,無論修學哪個宗派,大乘小乘、顯教密教,最重要的就是消除業障。沒有成佛之前,這個是修行的核心,修行當中最重要的課程,消業障。

  你看看,「禮敬諸佛」是不是懺悔法門?是!懺悔我們無始以來貢高我慢的習氣,我們對於一切人能禮敬。稱讚如來是消除口業,生生世世造多少口業。廣修供養是懺除無量劫來慳貪的惡習,不知道一切有為法是夢幻泡影,把這個虛幻不實的境界誤以為真實,念念想佔有,念念想控制。廣修供養是對付這個業障的,我不再佔有,我不再控制了。這個是我在講席裡講過很多很多次,我們要真修行、要真有成就,一定要放棄對一切人事物佔有的這個念頭,要放棄對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,我們的心得解脫、得自在了。這個才與性德相應,性德裡頭沒有佔有、沒有控制,沒有這些妄想執著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諸位同學,我們繼續來說一說普賢行。「懺除業障」是佛法修行最重要的一門功課,可以說八萬四千法門,無一不是懺除業障。眾生跟佛的差別,眾生業障深重,所以成為眾生;諸佛如來業障消除乾淨了,一絲毫業障習氣都沒有,這個叫諸佛如來。菩薩,我們知道有五十一個等級,等級怎麼分的?他所帶的業障有多少不一樣,帶得少的菩薩的地位就往上升,帶得多的就往下墜;消一分業障,菩薩的地位就高升一個等級,等級是這樣來的。在大乘圓教裡面,見思煩惱這是最粗、最重的,這個粗是粗細的粗,最粗最重的,能夠把三界八十八品見煩惱斷了,你就證得大乘初信位的菩薩;就好像讀書一樣,一年級你才入了門。

  什麼叫見煩惱?見煩惱是說我們一般人對於宇宙人生見解(就是看法)錯了,這就是見煩惱。頭一樁事情看錯了,是什麼?把身當作我,這是第一個錯誤。見煩惱有五大類,第一個是「身見」。覺悟的人曉得身不是我,「我」不生不滅,身有生滅,身怎麼會是我!身是什麼?佛講身是我所,不是我。我所就是現在人講的我所有,身是我所有,不是我。像我們穿的衣服,這個衣服是我所有,衣服不是我。你看看多少人把這一樁事情看錯了,誤以為身就是我,起心動念都是為這個身,為這個身造無量無邊的罪業,你說冤不冤枉!像我們穿的一身衣服一樣,誤以為這件衣服是我,想盡方法來保護它,盡幹一些損人利己的事。這個造作罪業,為什麼?為這一件衣服,這個很冤枉。衣服終究要壞,要穿髒、要穿破,到髒了破了,我們知道脫下來不要了,換一件。這個就是六道輪迴裡頭捨身受身,這個身用了幾十年了,老了不太靈光了,換一個新的身體,生死自在,決定沒有貪生怕死的念頭。貪生怕死是不知道這個身是我所,誤以為身是我,產生了貪生怕死。

  身見破了,邊見破了。「邊見」是什麼?邊見是相對的兩邊。確確實實,六道凡夫是生在相對的空間裡面,執著有「我」,我的對面是「人」。我們的思惟,我們的想像,我們的言行,無一不是相對的。佛告訴我們,相對不是真的,這是錯誤的見解。

  第三類叫「見取見」,第四類叫「戒取見」,這兩類可以合起來講,把因果看錯了,不是真正的果報,誤以為是真的果報,這個產生錯誤見解。佛在經上給我們舉例子,譬如生天。許許多多人都以為生天是究竟圓滿的果報,人生了天,就不老、就不生不滅,這個觀念錯誤。天的壽命確實比人間壽命長,長很多,但是他還是有死,死了以後他還會輪迴,它不是究竟的果報。以為究竟,這個看法錯誤了,果上看錯了。

  戒取見是因上看錯了,這個在我們現前社會是普遍的現象。佛在經上給我們舉一個例子,就以生天來說,生天的因是什麼?上品十善四無量心,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,上品十善,這是生天的因。古時候印度一些宗教修行人,他們的目標都是求生天,修行禪定是重要的手段。有人在禪定當中看到牛死了,牠的靈魂生天,在定中親眼看見的現量境界,他產生了誤會,人死了墮三途,牛死了生天。想想牛的一生幹什麼?替人耕田吃草。他就學牛,以為學牛就能生天,這個見解錯誤。他不知道這個牛前生曾經修過十善四無量心,他造的罪業墮在畜生道,畜生道這個罪業消盡了,牠死了,阿賴耶裡面善業的種子起現行,過去生中這個善業起現行,牠生天了,是這個道理。不是耕田吃草能生天,那就錯誤了。

  類似這些錯誤的看法太多太多了,我們在今天社會普遍看到的,一切眾生追求財富,各個都想發財,用種種欺詐的方式把別人的財富騙到手,這能發財嗎?錯誤了,這個就跟那個持牛戒想生天是同樣的錯誤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發財,財是怎麼發的?過去生中他修的財布施多。算命的人常講你命裡頭有財庫,你的財庫很大,你的財富很多,你命裡頭有。你在這個世間,無論從事哪個行業,那個行業是緣,命裡頭有是因,因跟緣合起來果報就現前,你的財富就現前,這是正因。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去經營,你的財富(命裡的財富)統統都能現前。如果你不曉得這個道理,你用一些不正當的手段,你也得到財富了,你誤會是你用手段得來的,其實你所得的財富是你命中財富的幾分之幾。這是什麼道理?因為你造作很多罪業,把你的財折掉了,打折扣了。本來你的財庫裡頭有一千萬,因為你用不正當的手段,你所得來的可能只有五百萬、三百萬,虧吃大了,還自己以為聰明。要自己的財富增長,行!《了凡四訓》裡面講得很清楚,袁了凡聽到雲谷禪師的教誨,他覺悟了,修財布施,你的財富源源不斷而來;修法布施,聰明智慧天天增長;修無畏布施,健康長壽。佛在經上講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佛教人,佛自己示現,確實如是。

  我年輕的時候學佛,那個時候沒有出家,我相信,我將《了凡四訓》讀了三十幾遍,深信不疑。因為自己在年輕的時候也有不少人給我算命,我的命裡頭一點財富都沒有,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,沒有福報,而且短命,壽命只有四十五歲。我們學佛那個時候,我還有兩個朋友,非常好的朋友,以後我們都學佛,也都出家了,我們三個人真是同命相憐,都是沒有福報,都是短命,都是四十五歲就沒有了。我二十六歲學佛,到四十五歲這二十年,這二十年當中要好好的修,所以有時間表,財、法、無畏這三種我非常重視。到四十五歲那一年,我們三個人,二月走了一個(那時都出家了),法融法師二月走的,五月明演法師走了,七月我得了一場大病,我一想時間到了,所以生病我也不找醫生也不吃藥,在家裡念佛求生淨土。因為我知道醫生只能醫病,不能醫命;壽命到了,不是醫生能夠幫得上忙的。每天吃一點稀飯鹹菜,因為吃有油膩的東西就嘔吐,一個多月慢慢身體就恢復健康,以後再沒有生過病。所以在仁王法會遇到甘珠活佛,我們也很熟,甘珠活佛特別叫我坐在他旁邊,告訴我,他說:淨空法師,你這些年來講經說法功德很大,你的命運轉變了,過去我們都在背後說你。我說:說我什麼?說你沒有福報又短命。我說:這個我清楚,我知道,可以當面說,沒有忌諱。他說:現在你不一樣了,你不但有大福報,你有很長的壽命,統統都是你這一生這些年修來的。我相信他的話。種因!積極去種因,你才能收到果報。

  我並沒有希求果報,也沒有希求長壽,什麼希求都沒有,只是覺得過去生中沒有做,懺悔的心來修學。我有福報,我的福報一定給大家共享;我有壽命,我一定用這個身體為大眾服務,從來沒有想過自己。這個是我自己一生的經歷,隨順佛陀教誨得真實利益。這個利益是小利益,真正的大利益是什麼?大利益是智慧開了、覺悟了。覺悟之後,我們這一生這個方向目標不一樣了,不要說是人間富貴放下了,徹底放下了,天上也放下了。我們的目標是走純淨純善,我們希求往生淨土,親近阿彌陀佛。這個信心愈來愈堅定,愈來愈有把握。

  諸位同學,你們要求往生,也想很有把握,應該怎麼做?放下萬緣,世出世間法要捨掉,不能有絲毫貪念,身體在這個世間一切隨緣,自己不加絲毫意思,恆順眾生,大家說好很好,大家說不好也好,一切時一切處養自己的清淨心,養自己的善行,心清淨善良,行清淨善良,與佛菩薩的教誨相應。對於世間一切人事物,我們常講的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愈來愈清楚,愈來愈明顯,這個收穫大了,這個決定不是財富、聰明智慧、健康長壽能比的,那是小道,那不是大道。

  所以這個身體還在,我們做什麼?為眾生做的就是續佛慧命,幫助眾生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。我選擇的方式是在攝影棚錄相,將來把這些錄相帶、光碟供養給大眾做為學習的參考。我效法的是釋迦牟尼佛一生為我們所示現的,除此之外,我一個妄念都沒有。這一邊的淨宗學會交給我,我依舊請這些老的同修們、老幹部們繼續發心,護持正法,培育人才,弘法利生。你們去做,我在當中協助你們,我哪裡會要道場,我要個道場幹什麼?我也不會為這個道場去操心,一切順其自然。

  只要心正行正,三寶護持,這個是我在沒有出家之前,章嘉大師教我的。只要我們的身心都是為佛法、為眾生,不為自己,他說:你一生佛菩薩替你安排,什麼心都不要操。我相信老師的話,老師這個教誨我這一生得受用,從來不操一點心,心才能保持到清淨、平等,才能夠不失真誠、慈悲。為什麼?不要我自己操心了,佛菩薩安排,這個多好!我自己要操心,那佛菩薩看到:你不錯,你自己有辦法,好了,我就不要管了。我什麼都不操心,什麼都不管,那佛菩薩不管不行,他要管。這幾十年當中都是這個樣子,我絕對不會改變,我絕對不會受境界影響,我相信老師的教誨。

  所以「懺除業障」是行門裡頭第一個重要的綱領,在生活當中、工作當中,處事待人接物,一切時一切處,念念當中都是消除業障,業障消一分,福慧就增一分。業障障礙了自性本具的福慧,業障消除,自性的福慧就往外面透。這是真理,真正的道理,這個是真正的事實真相。

  普賢行,前面這四句是屬於自利,自利裡頭有利他;後面的願,這個三願是利他,利他當中不失自利,真的是自他不二。向下的「隨喜功德」,隨喜功德對治我們無始劫以來的嫉妒心,這是嚴重煩惱,是瞋恚裡面的一分。容不得人,看到人有好處,心裡生嫉妒,想方法去障礙,這個錯了。菩薩教我們隨喜,用隨喜對治嫉妒、對治瞋恚,念念要想到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別人做不善的事情,我們不隨喜;別人做好事,我們要隨喜,盡心盡力幫助他。

  前幾天圖文巴的市長找我,告訴我這個城市(這個城市不大,只有八、九萬人),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很大,這是嚴重的社會問題。裡面有一些青少年,由於家庭環境的關係,流離失所,無家可歸,所以常常有犯罪的行為。市政府很難得想建一個中心來收容這些人,幫助他們戒毒,幫助他們回頭。這是好事情,希望這個中心能做成功,那就是個好的榜樣。各個地方,我們都知道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愈來愈多,問題愈來愈嚴重;這個地方做得有效果,那是個好的榜樣、是個好的示範。

  他來告訴我,這是好事,希望這個收容所是青少年一個溫暖的家,這裡頭要有真正有愛心的人去照顧他,教導他們。我們學院在這個城市,在道德教育這一方面我們很樂意幫助,一個星期我們去上個幾堂課,好事情。凡是別人做的好事,這個中心的負責人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,澳洲是多元文化的社會,不同的宗教都能夠密切的合作,這一點很難得,不分彼此,互助合作,來共同幫助社會解決問題,造福社會。所以我們會盡心盡力的幫助他,只要做的是好事,對社會、對人民有好處,我們不分種族、不分宗教,我們一定會全心全力的幫助他們,隨喜功德。

  「請轉法輪」也是打破我們的成見,自私自利的成見,門派的成見,那都是業障。我們學院將來正式招生教學的時候,我們到外面聘請老師,我們沒有門戶之見。但是這裡頭有邪正,我們總不能請個邪師,那就麻煩大了。只要是正知正見,隨順佛陀教誨的、隨順聖賢教誨的這些老師,我們會聘請,我們會接受。不但是佛教裡面的,其他宗教裡面正知正見的大德,我們也歡迎到我們學院來授課。我們在《華嚴經》裡面讀到過,盡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眾生是一體,所有一切聖賢,不同宗教的教主,創教的導師,用佛法來說都是佛菩薩的化身。日本中村康隆老法師接見我的時候,告訴我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。我聽了很受感動,他的話是正確的,所以全世界的所有宗教是一家人。

  我在日本有幾場講演,我都說過,我們佛門宗派很多,不同的宗派都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,我們好比是親兄弟。不同的宗教,我們曉得那都是佛菩薩善巧應化的,那是我們的表兄弟、堂兄弟,統統是一家人,不能夠歧視,不能夠有成見,不可以互相毀謗,應當是互相讚歎,互相尊重,互助合作,這個社會才會祥和,世界才會真正有永久和平,眾生有福,這個就是多元文化終極的目標。不但全世界所有一切人民能夠和睦相處、平等對待,推而廣之,我們對待所有一切的畜生道,我們今天講所有一切動物、所有一切植物花草樹木,我們都是以真誠、清淨、平等心來對待,都是以同樣慈悲愛心來對待。宇宙和諧,中國人所講的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,那是果;多元文化的思想,多元文化的行業是因;因殊勝,果報當然殊勝。所以我們懂得怎樣「請轉法輪」。

  接著「請佛住世」。有道德、有學問的人,我們要把他留在這個地區,他的德行能影響社會,那是好人,我們要請他常住在這個地方教導我們,我很重視這一點。真正有德行、有學問、有能力的人,我都希望他們常住在我們的學會、學院,我會全心全力協助他、幫助他辦這個移民的手續。他們來到澳洲,澳洲人有福;他們常住澳洲,澳洲的社會會安定。賢人是國之寶,一個地區的人有福,佛菩薩感應就來了。

  普賢菩薩的行願,跟諸位說,實際上就是這七條,十願後面還有三條,後面三條是迴向,後面三條就是拓開心量,「恆順眾生,常隨佛學,普皆迴向」。你們看看這三條,恆順眾生是迴向眾生,常隨佛學是迴向菩提,普皆迴向是迴向真如,這是普賢行願的總綱領。我們要知道怎樣去修學,這樣才能「入於菩薩勝智海」。這個勝就是殊勝,菩薩智海是自性本具般若現前,再加上個殊勝,那是普賢的行願,普賢的心量。我們中國諺語常講「量大福大」,量小哪有福報?量要大。

  我在這個地方跟學校接觸才算在開始,將來往來會密切,我一定會勸請,我要勸請學校招收這些學生統統免費,不收學費。在全世界不收學費的大學還沒有,不收學費這個心量大。那學校的錢從哪裡來?量大福大,這有因有果,你肯修大布施,後頭一定有大福報現前。你斤斤計較收這個學費,你的福報從哪來?看看學校能不能夠接受,能不能夠做個試驗,看看不收學費的這個學校,你看他的財源會不會缺乏?在我相信不會缺乏。為什麼?全世界的善心人士很多,都想做好事,這個學校大學不收學費,那我們一定要幫助他,我也會幫助他。很可能不收學費的學校,比收學費的學校,那個財富不曉得要增加多少倍。得有這個智慧、有這個見識,真誠心為全世界一切眾生服務。

  大學為全世界所有國家地區造就人才,那學生水平要提高,這個是真的。我們要選擇世界第一流最優秀的學生,免除一切學費,這個學校重視道德教育,重視多元文化,把全世界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宗教融合成一體。這個學校的師生都能夠落實上帝愛世人,都能夠落實為社會、為眾生犧牲奉獻,做出最好的服務,在佛法裡面講這才能「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途苦」。現在時間到了

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20:46:23)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20:46:2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7591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