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频A
视频B
大方廣佛華嚴經 (第六七一卷) 2002/4/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12-017-0671
諸位同學,請接著看偈頌,毛光讚德偈頌的第六首:
【普賢安住諸大願,獲此無量神通力,一切佛身所有剎,悉現其形而詣彼。一切眾海無有邊,分身住彼亦無量。】
這個六句一首半,第六偈跟第七偈頌的前面兩句,說明「周遍塵剎」的原因,為什麼他能遍?這個經文裡面給我們說出來,願力!如果沒有願力就不能遍,就不能夠普遍。我們常講盡虛空遍法界,這個境界已經是很大很大了。一般大乘菩薩都是這個境界,但是不是普賢的境界,普賢的境界我們在前面看過,現在能體會到一些。虛空法界無量無邊的剎土,每一個佛剎有諸佛如來、菩薩海會、一切眾生。如來身上每一個毛孔,每一個毛孔都現無量無邊的佛剎、佛菩薩、眾生。毛孔裡面現,一一毛孔都現;不但毛孔現,微塵也現。毛孔、微塵裡面所現的佛剎、眾生,那裡頭又有毛孔、微塵,那個毛孔、微塵也現無量無邊剎土眾生,所以這個法界是重重無盡。你要問現多少重?無量無邊,無有窮盡,普賢的願才能夠遍入無遺。一般大乘菩薩沒有這個心量。
所以你能契入境界的大小就看你的願力,這個願力也就是心的力量,境界是心現識變的。宇宙,說實實在在的話,佛經上講得透徹、講得究竟、講得圓滿。今天科學可算是相當的發達,只限於平面的宇宙,雖然在理論上,這個理論是用數學去推算,發現空間不是平面的,是立體的,科學家稱它作多維次的空間。我們今天講三度空間、四度空間、五度空間、六度空間,一直到無限度的空間。科學家在數學推演知道有這麼回事情,可是還沒有辦法證實,沒有辦法契入,四度空間、五度空間沒有人能夠證得。《華嚴經》裡面所講的無量無邊無數維次的空間全部契入,這個不可思議!非常可惜,世間這些大科學家沒有讀《華嚴經》。
我們要問,《華嚴經》上用什麼樣的方法突破空間維次,契入無限的空間?佛法裡面叫法界,世間人叫空間,這一品經裡頭不就是給我們講這樁事情嗎?它用的是「普賢三昧」。唯有普賢三昧才能真正盡虛空遍法界,這個遍法界、這個虛空法界是無量無邊無數重疊的,重重無盡!普賢菩薩全都能夠遍滿,一個法界都不漏。我們講微塵,每一粒微塵裡面的法界都沒有遺漏,每一個毛端、每一個毛孔裡面現的法界也沒有遺漏。
我這個話只能說到此地,諸位要細心去體會。否則的話,你能夠了解的這個境界不是圓滿的;要很細心去體會,才知道這個宇宙空間不可思議,你才曉得它的真相。你才曉得圓頓大教裡面講「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每一句話裡面的意義都不可思議,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無邊無止盡的境界,才知道這些菩薩他們修行的功夫,真的是了不起。
我們凡夫,不要說凡夫,阿羅漢、辟支佛、權教菩薩完全不知道。誰知道這個境界?法身菩薩知道。不是法身菩薩,他怎麼會曉得這個境界!凡夫裡面有一些人知道了,這個知道是什麼?是聽說,沒有見到。像我們這些人讀《華嚴經》,從《華嚴經》裡面聽說,不是自己境界。聽說也不得了!你怎麼會聽說?你的緣分好,希有的因緣,你聽了,你能信,你能解,你能夠體會得幾分,這在《華嚴經》前面講過了,這個凡夫是「大心凡夫」,我們一般人講你有善根福德因緣,你才有這個緣分聽到,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。
「宇宙人生真相」,這一句很不好懂。我們一般人只把現前平面的時空,以為這就是究竟圓滿的宇宙人生真相,都是這樣的認知。哪裡曉得宇宙裡頭還有宇宙,重重無盡的宇宙,這個就不知道了。你跟一般人講,人家不相信,人家說你胡說八道,哪有這種事情?大乘經上常講「芥子納須彌」,有幾個人能相信?芥子是芥菜子,芥菜子很小,差不多像芝麻粒那麼大,能容納須彌山。芥菜子沒有放大,須彌山也沒有縮小,怎麼會容納?怎麼可能?沒有人相信。現在要告訴你,你看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微塵,微塵比芥菜子小得太多太多了。微塵我們肉眼看不見,芥菜子我們能看得見,微塵裡面容納無量無邊大千世界,這更不可思議了。《華嚴經》上講的,佛在其他一切經裡頭沒有講過,頂多只講「芥子納須彌」,形容不思議境界。不能說真的,說真的沒有人懂,沒有人能接受。《華嚴經》上說真的,《華嚴經》的對象、聽眾都是法身菩薩;若不是法身菩薩,那都是大心凡夫。他們有善根、有福德,聽佛說法,能生歡喜心,能夠信、能夠解,能夠接受,不是普通人。
我們要問問,我們現在是不是大心凡夫?不見得。不見得,今天也聽到了,你能夠聽到也是不可思議的因緣、不可思議的善根福德。這樣究竟圓滿,這不是大乘,是一乘大法!種子在你阿賴耶識裡頭種下去了,這是非常非常的希有。將來總有一天緣成熟了,這個種子成熟,你能夠入華嚴境界。我們過去生中要沒有這個種子,這一生當中怎麼可能遇到!遇到了,頂多把《華嚴經》念念而已,從頭到尾念個一遍,《華嚴經》講些什麼?不知道!當然更談不上信解,這就是薰習成種而已。如果這個種子成熟,你對這個產生歡喜心,你能夠理解,隨著你的理解,你就能夠契入,入華嚴境界。
能入幾分,看你的功夫。怎樣入?經裡頭普賢菩薩說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尤其是「入法界品」,入法界品就是入華嚴境界。你看末後這一品經,分量也特別大,總共有四十卷,我們稱它作《四十華嚴》。你看看那個經題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》,這說出來了,不思議境界就是華嚴境界、諸佛如來的境界,這是所入。什麼是能入?普賢行願能入。你沒有普賢行願,你怎麼個入法?說到普賢行願,大家都很熟悉,每天早晚課都念,「一者禮敬諸佛,二者稱讚如來」,大家都會念,念得很熟,你能不能入?不能入。為什麼?每一願的境界你完全不懂,你會念這個名詞,名詞的含義你不知道,是真不知道!
「禮敬諸佛」,什麼叫做禮?什麼叫做敬?什麼是諸佛?你說說給我聽。你說出來之後,全不是這麼回事情,你統統誤會了,你怎麼能入得了境界?「禮」這個字、「敬」這個字裡面的含義無量無邊,「諸佛」是重重無盡的世界剎土,這是我們想不到的事情。重重無盡的剎土,我們身上每一根汗毛,佛的毛孔、毛端現重重無盡的世界,我們的毛孔、毛端現不現?經上講的諸佛剎土一一微塵也現無量無邊世界眾生。我們現在看到所有一切微塵現不現?統統都現。我們禮敬怎麼修法?我們做不到,我們不知道事實真相,所以入不了境界。
佛經裡面講毛孔、講微塵,現在科學家所說的名詞跟佛學名詞不一樣,但是意思很接近,現在科學家講的原子、電子、粒子,最小的基本粒子,這一個粒子裡面就現虛空法界、剎土眾生,一個都不漏。科學家今天知道用科學儀器觀察到原子、電子、基本粒子,觀察到。但是這裡面有虛空法界無量無邊無盡的剎土眾生,他沒見到。誰見到?修普賢行願的人,他見到,他契入。於是我們才稍稍能夠體會到一點,這真不容易修。
佛經裡面許多修學儀規裡面,一切恭敬。「一切」這兩個字裡頭,真正的含義我們也不懂,我們認為對於一切人事物恭敬,那就很了不起了。哪裡知道一個人一個物,你想想一個人身上多少毛孔?多少毛端?一一毛孔都現虛空法界剎土眾生,毛孔裡面現的眾生,那個眾生還是有毛孔,他那個毛孔裡頭又現虛空法界剎土眾生,重重無盡,沒有辦法想像,沒有辦法言說。這是宇宙的實相。我們這個禮敬到什麼範圍?到哪個境界?實在講很有限。所以聲聞、緣覺、權教菩薩,不但不能契入,也無法理解無法想像。
修淨土,淨土同學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知道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。古大德說,上面二土是菩薩往生的,不是凡夫;凡夫往生,實在講只能在凡聖同居土。修行功夫好一點的人,可以生到方便有餘土,實報土不可能。這個話說得不是沒有道理,什麼人說的?過來人說的。換句話說,這個人到過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的情況他很清楚、很明白,他說的!但是善導大師不是這個說法,換一個說法。換一個說法,意思跟前人講法沒有兩樣。他為什麼要換一個?說法有善巧方便。為什麼?古大德這個說法,我們凡夫一聽心都涼了,沒指望了。善導大師換一個說法,把我們修行這個氣氛往上提升,覺得我們還有指望,不是完全絕望。
善導大師講四土三輩九品,總在遇緣不同,這個講得好,細細想想跟古大德講的話,異曲同工,沒有兩樣。遇緣不同沒有說錯,我們學佛幾個人遇到《華嚴經》?遇到《華嚴經》,不是說你看了這個經本;你看了,看不懂沒有用處。遇到這個經本,遇到有修有學有證的這個大德,這個難了。有學有修有證的大德為你講解,這就更難了!這就是緣不同。要真的遇到這樣的大德給你做詳細講解,你真聽懂真相信,真能夠依教奉行,實報莊嚴土、常寂光淨土有分,不是沒有分。古大德所說跟善導大師所講的都是事實,不能說古德講錯了,善導大師講的對。或者善導大師講的錯,古德講對了;沒有,都沒有講錯。
九法界的眾生,我不講六道凡夫,有人能夠遇到《華嚴》,這是不可思議的福分,這個福報太大了,太不容易了。這麼大的經,唐朝清涼大師作的註解《疏鈔》,李通玄老居士作的《合論》,這些大德確確實實圓滿的具足了信解行證,他們契入這個法界來給我們講解。但是畢竟是分量太大,誰肯學?我們現在就是依這樣的進度,往後這個進度還要加快。這一部經講下來,我現在的估計,至少需要四千五百個小時到五千個小時。我跟諸位說我的能力,我的能力很薄弱,我把這一部經講下來,不要受時間限制,我這一部經講下來,用的時間會超過一萬個小時。我現在所講的,講到這一品「普賢三昧品」,這一品還沒有講完,快要講完了。就算它是全經的十分之一,我現在已經講了一千多個小時,差不多將近有一千兩三百個小時。我現前的能力,這部經講圓滿估計需要一萬個小時,一萬個小時實在太長了,現在人受不了。所以我把它打對折,往後我的進度快速,我不能這樣細講。你才曉得遇到這一部經,那是多麼大的福分!這一部經能夠從頭到尾聽一遍,不可思議,這是世間第一等的大福報!
我有沒有發心來學《華嚴》、來研究它、來講解它?給諸位說,我沒發這個心。這個念頭是有,但是分量太大了。所以李老師把夏老的會集本給了我,傳給我,我把學《華嚴》這個念頭打掉了。為什麼?太大了。《大乘無量壽經》就是中本《華嚴》,它這個多方便,我學《無量壽經》就是學《華嚴經》,那是《華嚴經》的小本,所以對《華嚴》就沒有心在這上下功夫。《無量壽經》先後講過十一遍,為什麼這一次又要從頭把它講一遍?這個功德是韓館長的。所以韓館長的功德,我可以說在這一個世紀,這一百年當中,她是第一人,沒有人能超過她。她找我的!我不想講,她在往生之前要求我把《華嚴經》講一遍,留一套錄相帶給後人做參考,我答應她。把《無量壽經》做一個易解,這個我也答應她的。這份工作已經完成,《易解》現在已經流通了。《華嚴經》也要做個易解,這個易解現在有學生們在做。
請法的人!沒有人啟請,我不可能講這部經,啟請的人使這一部經能有一套完整的錄相流通,多少眾生得利益,是啟請人的啟請功德,功德不可思議,沒有人能夠相比。所以我不得不在三年當中,現在就是預定每天四個小時,每一年我一定要講滿三百天,就是一年要講一千兩百個小時,三年,今年0二年,0三年、0四年,0四年年底我這個經要講完,三千六百個小時,加上現在大概有一千三百多個小時,將近五千個小時。請法的功德不可思議,願力!
『普賢安住諸大願』,大願故遍。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頭講得好,「大願故遍,兼顯遍於正中之依也,重重皆遍」。正中之依,依中之正,依中之依,正中之正,他說一句,我們就要曉得這裡有許許多多句。底下這個註註得好,「今不見者」,正中有依,依中有正,正中有正,依中有依,為什麼我們見不到?就是重重無盡重疊的法界,我們為什麼見不到?我們見的是個平面的,沒有見到立體。「今不見者,機不應故」,沒有感應,原因在此地。換句話說,我們凡夫有業障,所以不見。如果我們的業障要消除了,我們就見到。
什麼是業障?總的來說,妄想分別執著,這是業障。業障,無量劫養成的煩惱習氣,我們也知道業障嚴重,很想消除,消除不掉。業障消一分,跟佛的境界就接近一分,消兩分就接近兩分。務必要把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斷盡了,再進一步破一品無明,就入華嚴境界。見思煩惱斷了,你就出六道輪迴。塵沙煩惱斷了,你就超越十法界。再破一品無明,你就入一真法界,那就是華嚴境界。只要有絲毫煩惱存在,塵沙、見思,脫不了六道輪迴。
諸佛如來無盡的慈悲,為這些業障習氣深重的眾生,大開方便之門,這就是「念阿彌陀佛,求生極樂世界」,為眾生開這個法門。這個法門叫「帶業往生」,帶什麼業?帶你的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、無明煩惱,你可以帶業去往生。除這個法門之外,都要消業才能往生。你的業障,你看看一般證到阿羅漢果的,見思煩惱消了,在十法界裡頭,你往生在四聖法界,聲聞法界、緣覺法界、菩薩法界(這是權教菩薩)、佛法界。那個佛是「相似即佛」,天台智者大師講的「六即佛」,十法界裡面的佛叫相似即佛,不是真佛。真佛不在十法界裡頭,真佛在哪裡面?在一真法界。
一真法界裡面法身大士,那是分證位佛,他是真的。分證,還沒有證得究竟圓滿佛,他是真佛,他不是究竟圓滿佛。古人用月亮作比喻,究竟圓滿用十五的滿月來比喻,等覺菩薩好比十四的月亮,十地菩薩好比十三的月亮,用這個來作比喻。它是真的月亮,不是假的,有圓滿、有不圓滿。十法界裡面的佛不是真佛,不是真的月亮,似月亮,但是它不是真的。
佛在楞嚴會上用一個比喻,叫「捏目所視」,我們把眼睛拿個手指按一按,你看到外面景象,會看到兩個,兩個現象。我們晚上看月亮,用指頭壓住一個眼睛會看到兩個月亮,天上兩個月亮,兩個月亮一個是真的,一個是假的,假的叫相似,用這個來比喻十法界的佛。六道裡面講的佛就更假了,水裡面的月亮,千江有水千江月,那個佛叫「觀行位佛」。「觀行位佛」好比是水裡頭的月亮,「相似即佛」好像是捏目所見的這個幻相,正常眼睛看到的天上的月亮那是「分證即佛」,這個比喻很好。我們從這些比喻裡面,體會觀行佛、相似佛、分證佛、究竟佛,能夠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概念。
我們今天見不到,實在講業障深重。業障深重就是愚痴,見不到佛菩薩,見不到重重無盡的法界。這個我在前面給諸位說了,不但重重無盡的法界我們見不到,阿羅漢見不到,辟支佛也見不到,十法界的菩薩也見不到,十法界裡面的佛也見不到,何況我們!誰能見到?分證即佛見到了,一真法界裡面的法身菩薩他們見到了。我們十法界甚至於六道凡夫裡面,古大德講過的大心眾生能見到。所以諸位要曉得,人不可以小心量,我們常常在講席當中提醒諸位同修,要把心量拓開,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。我們的願心要周遍虛空法界,你才能學大乘。
我學佛五十年,講經四十四年,總結我這五十年學的是什麼?佛教這些經典我們稱為《大藏經》,《大藏經》裡面教我們的又是什麼?我把它總歸結寫了二十個字,你們現在看到佛堂兩邊對聯,「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」,下聯「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」。真誠的心周遍法界,盡虛空遍法界,我真誠的心像電一樣像光一樣充遍法界。清淨心周遍法界,平等心周遍法界,正覺心周遍法界,慈悲心周遍法界,你具足圓滿修學大乘的條件。再問你具不具足學華嚴的境界?那就是善導大師的話了,總在遇緣不同。如果你要遇到緣了,沒有問題,契入華嚴境界不難,你的條件太好了。你的心你的行周遍法界;絕對不是個小心量,念念只想到自己,這個很糟糕。這樣小的心量,就是念佛往生凡聖同居土,往往都被它造成障礙,很可怕!
念佛人為什麼不能往生?心量太小了。你要知道西方極樂世界,每一個菩薩他們的心量跟普賢菩薩一樣,周遍無量無邊無盡重疊的法界,我們沒有法子想像!那個生極樂世界,生實報土,生常寂光淨土。不拓開心量不行,一定要拓開心量,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要落實,真正變成自己的心量,念念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著想,千萬不能想自己。這個道理、事實真相不能不懂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諸位同學,我們接著看第六偈:
【普賢安住諸大願,獲此無量神通力,一切佛身所有剎,悉現其形而詣彼,一切眾海無有邊,分身住彼亦無量。】
偈文句句講得非常清楚,真實不思議解脫境界。前面我們談到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說,「今不見者」,我們今天見不到這個境界。這個境界就在我們面前,在面前真正是一絲一毫都覺察不到,這是我們自己業障深重。不是從這些地方,我們簡直無法覺察到這個業障深重的意義,我們把業障深重當一句口頭禪,業障深重裡面的含義也是一無所知。怎麼個深重法?深重到什麼程度?不知道,頂多曉得承認我有業障。這就好比一個人生病,我有病,我病嚴重到什麼程度?不知道。你怎麼能就醫?必須自己清楚,給你診病的大夫也清楚,病人跟大夫密切合作,你這個病才能治好,才能康復復原。如果自己對一身毛病不知道,大夫也懵懵懂懂的,怎麼能把你的病治好?我們這個病,無量劫來生生世世,為什麼治不好?原因在此地。
所以我勸同學,學佛頭一個要把心量拓開,真誠心要周遍法界,縱然周遍不了法界,至少要能夠遍及一切眾生。我們一切眾生講得很小,就是講這個地球上的。無論別人,哪個眾生用什麼心來對待我,我用真誠心對他,你這才叫「覺悟」。別人對我誤會,對我疑惑,毀謗我、障礙我,甚至於陷害我,我以真誠慈悲心對他。為什麼?他迷而不覺,我今天覺而不迷,我要用對方的心態去報復,我也是迷而不覺,甚至於我比他迷得還更嚴重。那我們這個佛怎麼學的?不但佛你沒有學到,世間聖賢教誨你也沒有學到。宇宙人生真相茫然不識,你才會生煩惱,你才會把事情想錯了、看錯了、做錯了。如果你覺而不迷,你決定不會做錯事,你能幫助迷惑顛倒的眾生回頭,這是一樁功德事,好事!你怎麼會造業?你怎麼會去造罪?這不可能的事情!
學佛,時時刻刻、念念當中,以佛菩薩作我們的榜樣,我們向他學習,我們向釋迦牟尼佛學習。我們修淨土的人向阿彌陀佛學習,阿彌陀佛在哪裡?《無量壽經》裡。《無量壽經》教我們怎樣處事待人接物,我們依教奉行;《無量壽經》教我們怎樣生活工作,我們依教奉行,這真的學佛了。地藏菩薩教給我們「孝親尊師」,觀世音菩薩教我們「大慈大悲」,文殊菩薩教我們「理智」,不能用感情,普賢菩薩教我們「落實」,要把佛菩薩的教誨完全落實在生活行為之中。要常常想到,念念不忘,這樣才叫做學佛。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,要給世間人做好樣子。世間人不孝,我們行孝盡孝,做給世間人看。世間人不知道尊師重道,我們要做出尊師重道的樣子給社會大眾看。現在世間人不仁不義,我們要把仁義落實。你看看社會有哪些病態,我們怎樣把這個病態把它挽轉過來,這叫行菩薩道,這叫做救度一切苦難眾生。
經中許多地方稱讚佛為大醫王,這個就是把一切眾生、九法界眾生比喻是病人,諸佛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是來幫助眾生治病的。治病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們自己修學的成績顯現出來,修學真正成績不外乎「懺除業障」,這一句非常重要!天天修懺悔法,天天想自己的過失,發現自己過失,在佛法裡面講覺悟了,覺悟之後把你的毛病過失改過來,這叫修行,這叫真實功德。你反省,找自己的過失,這是功夫;過失改過來,過失沒有了,這是德,功德!這是真實的功德,這不是福德。
古大德常常教人,「靜坐常思己過,閒談莫論人非」,大家都知道古大德常常教人積功累德,佛在經上也是教我們,功德是怎樣積累的?這兩句話就落實了。一個人獨處的時候,沒有別的,想自己的過失,發現自己過失立刻就改,做到「不貳過」,這個人就是聖賢。我們要走聖賢的路,天天改過,日日自新,這是佛法裡面講的勇猛精進。跟大眾相處,決定不說別人過失,古大德常常教給我們隱惡揚善,讚歎別人的善心善行,我們的社會就會安定、就會祥和。為什麼?人人常存這個心,這個心純淨純善,純淨純善就跟佛菩薩相應,就跟聖賢相應。這個人常常這樣修,他就轉凡成聖,轉惡為善、轉染為淨、轉迷為悟、轉凡成聖。
功夫都在日常生活當中,一切時一切處,夏蓮老常講的「真幹」!別人幹不幹是他的事情,與我不相干;我要真幹,我要幹到底,準有好處。什麼好處?決不墮三惡道,決定得生淨土。生淨土,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,我這一生沒有白來!諸位必須要知道,這個世間的名聞利養,假的!五欲六塵享受也不是真的。常常記住《金剛經》上講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、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。世間一切所有,不是我的,一樣都帶不走,諺語常講「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」,大家都會講,可是境界現前立刻就迷了。這是什麼原因?業障,煩惱習氣,你自己做不了主。頭腦總要清醒。
我自己第一次來香港講經,一九七七年,那時候我在此地認識的許多法師,我講經的時候許多的聽眾,一半都不在了。我的感觸很深,不到三十年,「知交半零落」,再有個三十年,我們自己也不在了。哪一樣東西是我的?沒有。只有真實的功德是帶得走的。佛家常說「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,業隨身是很可怕的!我們不要造業,決定不帶罪業。不但惡業不帶,善業也不帶。我們帶的是什麼?淨土法門講的「淨業」,我們這一生念念當中,我們造的是淨業。淨業是什麼?淨業是純善之業。怎麼叫純善?三輪體空,修一切善福,心裡頭不落痕跡,這叫純善純淨,這個是第一。這個能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,能幫助你增高品位,我們幹這個。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要放下,不但是世間法,出世間法也放下,絲毫都不染著,學普賢菩薩。
「普賢菩薩安住諸大願」,這個「諸大願」要是就教義上來講就是「十大願王」,真做!我的心安住在這上面。「禮敬諸佛」,一切眾生都是諸佛,沒有一個人我不恭敬,善人我恭敬他,惡人我也恭敬他。為什麼?他有佛性,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怎麼能不恭敬?他造作善惡業,那是他習氣在作祟,是他的習性,不是他的本性,他的本性是善的。我禮敬是敬他的本性,不是敬他的習性,習性不要去理會它,要尊重他的本性。所以遇到極惡之人,我們的心是平的,不起波浪,我們要懂這個道理,要這樣做法。這樣做法自己得大自在,你的心胸開闊,無比的舒暢,遠離恐怖憂惱。佛經上講的這些話是真的,不是假的,我做到了。
「稱讚如來」,這句意思要懂。「如來」是講的自性,一切眾生他的思想言行與性德相應,我應當稱讚;與性德不相應,不稱讚,禮敬不稱讚,這就是古人講的隱惡揚善。他造惡,我對他尊敬不讚歎;他行善,我對他禮敬讚歎。要懂這個道理!他造作一切不善,我們不但不說,心裡頭不留痕跡,這個道理要懂。我講《十善業道經》的時候講得很清楚,我們的心清淨善良,不能把別人的不善記在我的心裡頭,把我的善心破壞了。你說這個多冤枉!我們心裡頭只有一切眾生的善行,沒有一切眾生的惡行,我們的心是純善的。心裡頭沒有惡,你怎麼會說得出惡來?說不出來!由此可知,你說別人的不是,你的心已經不是了。那個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聰明人,你一開口別人就把你看穿了。《六祖壇經》裡面講得好,「若見他人非,自非卻是左」。你說別人的過失,那正是你自己的過失,為什麼?你自己心裡頭沒有過失,你說不出來;你心裡頭沒有過失,怎麼會說別人的過失?「稱讚如來」。
「廣修供養」,不論是什麼人,善人、惡人,他有需要的時候、缺乏的時候,我們要平等的供養,沒有分別。這個人在飢餓,沒有的吃、沒有的穿,雖然是惡人,我看到了也要布施衣服,也要供養飲食。不能說這個人是惡人,我們不要去管他,那個錯了。平等的供養,不能有分別、有執著。不可以說他不是我們這一國人,他不是我這一族人,他信仰跟我不同,他是信別的宗教的人,不可以。只要是人、是眾生,他有苦難的時候,我們有能力幫助他,就要盡心盡力的去幫助,沒有分別執著!真正做到清淨、平等,用「真誠清淨平等」心去修布施供養。
「懺除業障」,前面給諸位講過,沒有與別人相處在一起的時候,自己一個人功夫就是常思己過,要做這個功夫,改過自新,這叫真懺悔。普賢十願是普賢菩薩行門的總綱領,末後的三願都是迴向,「迴向菩提,迴向實際,迴向眾生」,境界不可思議,沒有深入《華嚴》,他沒有辦法體會得到。唯有深入《華嚴》,他懂得那三句話的意義。那三句話實在講就是拓開心量,一定要把自己的心量像虛空法界一樣,經上常講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末後的三願能幫我們達到這個境界。普賢行願細說就是全部《華嚴經》,全部《華嚴經》到最後總歸結這十個綱領,十個綱領展開是全部《華嚴經》,不容易!我們有志學菩薩行的,有志續佛慧命、普度眾生,應當學。
你這樣的修學,那就是『獲此無量神通力』。自性三個圓滿,你雖然沒有證得,但是非常接近。我們用天台家六個位次,分證位我們得不到,可以得相似,相似位得不到,可以得觀行,很有受用。你智慧開了,你忽然聰明了,無論什麼繁雜的事情到你面前,很容易你就解決了,這是能力。相好,你的相貌好了,身體好了,為什麼?相隨心轉、境隨心轉,身是自己最接近的一個境界,心善行善,相貌變了,體質變了。所以最低最低的效應,觀行位中。這就是學佛真正的受用,哪一個人肯幹,哪一個人就能得到。方老師講的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最高的享受,真的不外乎「智慧、德能、相好」。一定要依教奉行,若不能依教奉行,那就難了,所以你能夠「獲得無量神通力」。
『一切佛身所有剎』,這一句話要懂,佛身上的毛孔、毛端,這是舉例子。要用現在的話,我們整個身體現在知道都是原子、電子、粒子組成的,整個身體每一粒基本粒子,就是身。「所有剎」,每一個粒子都現虛空法界、剎土眾生。這一句的意思,我這樣講法只講了一層,每一個粒子裡面有無量無邊無數的眾生,每一個眾生他的身體又像這個一樣重重無盡,叫「所有剎」。身如是,境界亦如是,土亦如是,一切萬物無一不如是,這是「一切佛身所有剎」的含義。
『悉現其形而詣彼』,菩薩這個修行人的身,他有這個願,每一個剎土重重無盡,每一個佛剎、每一個剎土、每一尊佛的面前,都現自己的身。像普賢菩薩一樣,『一切眾海無有邊,分身住彼亦無量』,這個分身真的是無量無邊無盡,沒有法子計算。你有願,是你覺,你體會到了,你見到了。你沒有這個願,沒有這個願有沒有這個事?有這個事。有這個事是什麼?如聾如痴,不見不聞,不是這個境界就沒有了。境界還是有,還是一樣,沒有改變,只是你自己如聾如痴,不見不聞。佛經裡面常用這個來比喻盲聾瘖啞,不知不覺,這叫迷惑顛倒,佛經講愚痴。佛經裡面常說「可憐憫者」,這些人就是佛菩薩所說的可憐憫者。跟他講都講不通,他都沒有辦法理解。
清涼大師的註解不難懂,諸位要學習,你們自己去看,意思我全都說出來了;你要懂得我所講的意思,你看清涼註解的時候會很輕鬆。註解裡面講的,什麼人能見?「慧眼方見」。這不是肉眼,是慧眼。「慧眼無見無不見故」,這個話說得很好,我們要有慧眼。實在講,慧眼是我們一切眾生本來具足的,《金剛經》上說如來有五眼,有肉眼、有天眼、有慧眼、有法眼、有佛眼,一切眾生跟佛無二無別。佛既然具足,眾生哪有不具足的道理!雖具足,它不起作用,這是真的。為什麼不起作用?迷了。怎麼迷的?妄想分別執著就迷了。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第一念是正覺,第二念就迷了。第二念就墮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頭,所以就不見了,這是事實真相。
明白這個道理,了解這個事實真相,你就會修行了。無論是大乘小乘,宗門教下,顯教密教,方法門道太多太多了,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。但是原則不多,只有幾個,會修的人抓住原則。古大德常講,會修的人從根本修,像一棵樹一樣,你把根本抓住,你不要搞枝葉,枝枝葉葉就像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,所以聰明人、會修的人抓根本。這就是佛家常講眾生有上中下三等根機,上上根人,沒有別的,他從根本修。根本是什麼?根本是心,修心。心是什麼?起心動念,從這個地方修,這是根本。佛在大乘經教裡面常常教導我們,真心離念,我們懂不懂?如果要懂,我就在這裡用功,我在一切時一切處用真心。真心是什麼?沒有念頭,也就是真心裡面沒有妄想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。妄想分別執著都叫做念。離執著,見思煩惱斷了;離分別,塵沙煩惱斷了;離妄想,無明煩惱斷了。這個人成佛了,究竟圓滿佛。你看看,厲害不厲害!
誰會這個修法?在中國古時候禪宗六祖惠能他用這個方法。所以惠能大師會講經,他不認識字,他講的跟佛講的一樣,什麼原因?真心流露,他不是妄心。他不認識字,你把經念給他聽,他講給你聽。無盡藏比丘尼學《大涅槃經》,《大涅槃經》分量很大,三、四十卷,無盡藏念給能大師聽,能大師跟她解釋,跟她講解,她開悟了。我們在《壇經》裡面看到的,法達禪師學《法華經》,《法華經》念了三千多遍,沒有開悟。見惠能大師,惠能大師說你念,念給我聽。他念到「方便品」,《法華經》二十八品,「方便品」是第二品,念完了,他就告訴他不要再念了,這個經我完全明白,講給他聽,他開悟了。不認識字會講經,沒有學過他會講,他是怎麼講出來的?他入了那個境界。
你看普賢菩薩為什麼能講《華嚴經》?入華嚴三昧。六祖大師為什麼能講《法華經》?他入法華三昧。他為什麼能講《涅槃經》?他入涅槃三昧。他的心安住在無量三昧,所以他沒有不通達的。無量三昧是什麼?就是心在一切世出世間一切法裡面,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沒有一樣不通達。心地稍稍有一點染污,就變成障礙、業障。一絲毫染污都沒有,心地要達到純淨純善,世出世間法全都通了,道理在此地。這個修行方法快速,這是佛法講「圓頓大法」。這個枝枝葉葉搞那個太麻煩了,你要搞到哪一年,無量劫都搞不清楚。為什麼?太繁雜了。所以真正聰明人,他從根本上下手。
我總結五十年修學的,我擷出這二十個字,這是從根本下手。這一幅對聯上聯是「存心」,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們要用真心,真心就是真誠心,真心就是清淨心、就是平等心、就是正覺心、就是慈悲心,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。雖然講五個,五個是一,五個方面講,不管從哪一面講,它是一體。真誠裡頭有「清淨平等正覺慈悲」,少一個就不真誠。慈悲裡面一定有「真誠清淨平等正覺」,少一個,慈悲有缺陷,慈悲不圓滿。這五條,一即是五,五即是一。下聯是講的「行」,我們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,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隨緣、念佛」。學佛抓到根本就容易了,千經萬論,擺在面前,字字句句,自然生無量義,講不完!長講短講、深講淺講,無不自在。就是這麼個道理,這是事實真相。
這個六句會學的人,就是現前境界。佛法初學教人觀想,常作如是觀,《金剛經》上教我們觀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這是說明一切有為法皆不可得,那是《般若經》上所說的。我常常跟同學們說起,六百卷《大般若》,總歸結到最後九個字,世出世間一切法,「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」。這是我學般若的心得報告。你們要不相信,你拿我這一句話,你去好好念念《金剛經》,念念《般若心經》,這是大家常念的。你看看《金剛經》跟《心經》是不是講的這樁事情?果然明白了,心開意解,你看破了。看破就是真相大白,自自然然放下了。
放下什麼?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,不是放下別的,不是放下工作。很多人誤會了,聽說我常常講放下,結果他工作也辭掉,什麼都不幹了,他也沒有收入,過了一兩個月,那一點積蓄花光,沒有飯吃了,寫信給我:「法師,你教我放下,我統統都放下,現在我沒有辦法活下去了,怎麼辦?」錯了,你把這個話聽錯了。放下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不是放下工作。如果連工作都放下了,釋迦牟尼佛何必要四十九年講經說法?他為什麼不放下?他還要做得那麼積極、那麼認真,幫助這些苦難眾生。所以你要懂得,不能搞錯。
如果我要放下了,我何必在這裡每天四個小時,大家看到也很辛苦、也很累,那我應當放下。我沒有求名聞利養的心,諸佛菩薩積極的工作為一切眾生服務,全部是付出,沒有一絲毫希求的念頭,就是那個放下;工作要認真、要努力,要把它做得盡善盡美,沒有絲毫希求自己要得什麼好處的念頭,這個放下。世間人這個放不下,「我幹的事情一定要有回報,沒有回報的事情不做」。佛菩薩不要回報,把回報放下。你得搞清楚搞明白,千萬不能搞錯了,那就鬧笑話了。所以經要多聽,你才真的會搞清楚搞明白,不致於產生誤會。
只有真正放下,然後才能夠為一切眾生全心全力去服務,那個服務就叫度眾生。服務的項目,幫助眾生「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」。項目再多,總的目標就是這兩句話,幫助眾生「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」。你看菩薩還「分身住彼亦無量」,這個他沒有放下,他要放下,《華嚴經》就沒有了。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16:28:38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