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频A
视频B
大方廣佛華嚴經 (第六五六卷) 2002/3/2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:12-017-0656
諸位同學,請看「普賢三昧品」,意加第七句:
【與知一切眾生語言海轉法輪詞辯智。】
這一句我們很明顯的能夠看到十海裡面轉法輪海。前面說到觀機,也就是知道一切眾生的需求,這個需求是講現前的,我們通常也講到現前極迫切的需求,眼前我想要的,這個就是最契機了。你知道眾生眼前的迫切需求,你還要觀察他能夠理解多少,如果你不知道他的根性、他的程度,還是沒有辦法幫助他。我們看歷代祖師大德講經說法,這個水平不斷的往下降,降到印光法師,印光法師許多同修都知道,西方世界代表第一智慧的大勢至菩薩應化而來,他在一生當中為我們所示現的因果教育,我們想想很有道理。現代人跟他講高深的佛法,他不能接受,沒有利益,說也是白說,所以眾生的程度不斷往下降,我們要恆順眾生,才能成就隨喜功德。這個經為什麼人講的?為現代人講的,要幫助現前大眾。
《華嚴經》講的人少,像《金剛經》、《般若心經》、《楞嚴經》,這是我們過去常讀的,歷代的註解都非常豐富。《金剛經》的註解五百多家,《楞嚴經》註解也有一百多家,那些註經的人、講經的人,面對著當機都是當代,所以我們從他註解裡面能看到他那個對象是什麼樣的根性。每一個朝代這個註解我們比較看,愈是近代愈淺顯,愈容易明瞭。這是說明什麼?愈靠近代,這個根性程度下降,到今天可以說是降到谷底,連一般國文的程度都有問題。民國初年,民國十幾二十年的時候,小學生寫的作文,現在大學中文系的學生,不要說是他寫不出來,他看都看不懂。我們就能夠想到在這一個世紀裡頭,國文的水準大幅度的下降,這個對於讀經、研教產生很大的障礙。從古人註疏,我們就曉得古人講經真正是經典裡頭的要義點到為止。我們在《華嚴經疏鈔》,李長者的《合論》就更不必說了,看的人、聽的人他就能明白。
所以清涼大師講《華嚴》一年講一遍,八十卷經從頭到尾講一遍,一年。他老人家高壽,花一生《華嚴經》講五十遍,至少講這一部經講五十年,真的叫華嚴菩薩,他怎麼不入法界?跟他學的人,一個個也了不起。我們今天要用那種方式來講,那叫白講了,為什麼?沒人聽得懂。佛家大家常講,掛在口皮上,「功德」,什麼叫功德?成績是功德,你下一番功夫,成績拿出來,成績是果,果是德。如果我們講的大家聽不懂,那有什麼功德?什麼功德也沒有。講了真聽懂了,生起信心了,改變了我們對宇宙人生的看法,改變了我們處世待人的心態,這是德,我們在這個經教裡頭確實學到了東西。說個最淺顯的話,我們學會做人,我們懂得跟一切人事物怎麼相處,跟自然環境怎麼相處,跟天地鬼神怎麼相處,都搞清楚、搞明白,這叫大德,大功德,大功大德。所以在今天這個時代,點到為止那種講學的方法,隨著時代過去了,往後沒有這個根性的人,不能不明白,不能不講到我們現實生活。
這一句是講的教學,轉法輪就是教學,傳法。所以這個學院,從前寺院道場是學校,這個地方都有真正有修有學的大德,每天跟大眾講經說法,就像佛陀在世一樣。佛陀在世為大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三百餘會,那個會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單元,大單元。這一生當中他的講學是有三百多個大單元,大單元裡頭還分中單元,中單元還分小單元。《華嚴》這是一個大單元,三十九品是中單元,每一品裡頭的大段是小單元,都能夠獨立的;合起來是一個大單元,分開每一個小單元都是一部小部經,都可以獨立,會學的人都能得利益。譬如像我們現在講的這一段加持,加持是一個單元,裡面分口加、意加、身加,分三個小單元;意加這一個單元可以獨立。這個單元裡面這三個小單元,每一個單元也可以獨立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將來你們踏進社會,觀察群機,人家請你講經、請你講開示,我不必講全經,就講這一段。這一段是他現前所需要的,對他現前有肯定的好處,我們這樣介紹給他。
這是得到佛力加持,『知一切眾生語言海』,這對於現在人來講確實相當不容易,如果有這個能力,翻譯就不必要了。「佛以一音而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」,法身菩薩得諸佛加持,有這個能力。凡夫就不行了,煩惱業障習氣太重,諸佛菩薩想加持也加不上。怎麼辦?不能不學言語,語言學對於現代來講,重要!在現在這個世界上,用得最普遍的是英語,也有人說二十一世紀中國會漸漸的興旺起來,中國的語言將來在世界這個社會上會有很重的分量。所以現在許多外國人,外國學校裡面都開漢語學系,學中國語言的人愈來愈多。中國人口這麼多,市場這麼大,要想到中國做生意,首先要突破語言的障礙。所以現在學中國語言的人很多,學中國歷史地理的人很多,為什麼?想到中國做生意。那我們要知道,我們將來要弘揚佛法,佛法要弘揚到全世界,尤其是中國大陸,中國大陸現在加入世貿組織,肯定是大幅度的開放。現在中國政府對於宗教愈來愈重視,特別是宗教教育,能夠幫助安定社會人心,能夠消除衝突,促進和平。
中國的語文重要!所以我們今天在這個地方,至少中國的語文跟英語是我們主修的功課,不能不在這上面下功夫。這是講經教學的基礎之基礎,我們要特別重視,這些資料我們的圖書設備相當充實。我過去在美國,我勸美國那邊的華僑,用《無量壽經》代替國文,好好的教子弟們。我說用這個方法來教中國語文,是一舉四得。第一個,你每天教導他,讓他讀誦、背誦,中國話就是母語,你不會忘記,這第一個好處,你還能說一口標準的中國話。第二個好處,認識中國文字。第三個好處,能夠懂得淺顯的文言文。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好,很淺顯的文言文。第四個好處,學了佛經。一舉四得!家裡面的家長父母帶著兒女一起來讀。每天至少要讀半個小時,不必這一部經讀完,半個小時讀多少就算多少,明天接著再讀。三、四天讀完一部都沒有關係,最重要的是不能間斷。這樣讀上三年,國文的基礎自自然然就好了,我勸人用這個方法。
但是要發心做一個講經的法師,法師是在家居士也稱法師,講經教學的這個還不夠,一定要真正去念古文。古文不必選太深,如果你讀、研究感覺得太困難就不選,但是你要記住一定要選古文,不要選白話文,有助於將來講經教學,很重要!外國的經典,外文我建議諸位讀《聖經》。在《聖經》裡頭也選,選對於現前的生活有實際上的利益,你去選這些章節;或者是一章,或者是一章裡面選幾節,兩三節,我們用這個東西來做教科書,這樣子我們也能夠了解西方人的宗教。實在講,這一部書還是被許多人尊重的。在宗教這一個層次,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伊斯蘭教,伊斯蘭教在這個世界是一個很大的組織,人口也有好幾億人。要想學阿拉伯文,或者是學英語的也行,《古蘭經》有英語的譯本。我們在《古蘭經》裡面選擇這些好的教誨,做為我們語文的教材,都好!我們選擇語文教材應當以這個為主,然後以西方過去這些聖哲他們的一些嘉言為輔助,我們讀這些東西,這些東西將來在弘法利生上都可以引用,所以教材不能不慎重的選擇。
我們要提倡,希望世間所有的宗教都能夠走上社會教育,才能夠幫助這個世間消除災難,積集福德。以這個為教學的理念,中心的理念,一切時一切處都不離開聖賢的教誨。所以這是讀到這一句,我們這樣的修學,一定能夠得到佛力加持,好好的把語文加強。佛力加持是不是真的能得到?前面那一句話記住,三個條件第三個條件最重要,「以汝修一切諸佛行願力故」。我們要有這個條件,才能夠得到諸佛如來的加持,才能夠得到一切神聖的加持。漢學裡頭最基本的東西,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,《四書》裡頭我們選這三種,這三種的分量不多;《孟子》的分量超過這三種,我們怕東西太多接受不了,就選這三種。《四書》的參考資料非常豐富,我們要認真的學習。有這樣基礎,再深入大乘就不難了。戒經裡面佛常講,「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,非佛弟子」,我們沒有學小乘,但是我們學儒家這三樣東西,那足以代替小乘。
我還希望有同學發心,將來在學院開《五種遺規》這一門課,很有必要!這一門課要是修學好了,將來我們可以辦個小學,我們學這個東西就有用,可以落實,教童蒙。我們相信有些家長會把他的小孩送到這個地方來念書,我們辦一個小型的小學,這裡面完全教古聖先賢的教訓。像現在台灣跟中國大陸,連馬來西亞、新加坡都在推行兒童讀經,我們可以正式辦一個小學學校來提倡。這個課程佔他學習的一半,另外一半學一般小學裡面的課程,我相信將來對他的升學、對他的事業,都會有很深的影響。要有好的老師,這老師是菩薩,不是普通人。教學的教材可以新編,新編的時候還用舊的東西,舊的東西有很多不適合於現代這個社會,那一部分我們把它捨棄,選擇現前很需要的,我們來學習。
這一句後面是『轉法輪詞辯智』,這就是我們講的無礙辯才。無礙辯才要得佛力加持,自己的條件是信願行,依《華嚴經》普賢十願、文殊十波羅蜜。我們對於這二十條要能信、能解、能行,這二十條是《華嚴經》修行的總綱領,確確實實念念為正法、為利益眾生。利益眾生就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、斷惡修善、離苦得樂,自己要做出真實徹底的犧牲奉獻。頭一個做出樣子來給人看,人家才會相信;能說不能行,影響力不大。釋迦牟尼佛能說又能行,孔老夫子言行一致,所以它能產生不思議的效果,能夠影響幾千年都不衰。這是什麼德行?沒有別的,言行一致而已,說到做到。所以千年萬世的人,對他景仰、佩服,我們應當效法。決定不是只是口裡說說而已,我要要求自己、要勉勵自己,向佛菩薩學習,向大聖大賢學習,這就對了。能這樣做,這個辯才自然就相應。第八句:
【與普入法界一切世界海身智。】
「普」是平等,不平等就不能普。『普入法界一切世界海』,它的底下有一個『身』,「一切世界海身」,這樣的智慧。我們看這個句子,它講的什麼意思很難懂。清涼大師在此地給我們開示的,這就是願海,「以願力故,入法界中一切世界」,他老人家這一點,我們就省悟過來,我們就明白了。這裡頭真正的意思是什麼?普度眾生。應以什麼身得度,就現什麼身;應該給他說什麼法,就要給他說什麼法。應該給他說什麼法,就是他所需求的。他現在遇到許多障難,這個障難怎樣把它化解,怎樣幫助他災消福來,這是真正的學問、真實的教學。所以大師給我們指點「願力故」,你要沒有願力,你就不能入法界一切世界。有人確實也有一點德行,也有一點智慧能力,看到眼前這些眾生迷惑顛倒,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,看到這個會怎麼樣?厭世。感覺這個世界沒有前途,這個世界生活沒有意義,於是一心就想往生,想死,活了沒意思。這是什麼原因?沒有願力。能不能往生?不能往生,念佛都不能往生。為什麼?往生要願力,厭世這個力量不能往生。
你要是另一種發心,看到苦難眾生,我想幫助他、我想救他,但是現在我的智慧能力不夠,我趕緊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求學,學成之後,我回來幫助他。這個願力行,這個願力跟佛的願力相應,這個不是厭世,你們想想對不對?如果是厭世的話,念佛不能往生,跟諸佛如來的本願不相應。如果你明白這個道理,我還有一點小智慧、還有一點小能力,我一定要把它完全貢獻給社會大眾,幫助他們,我念佛求生淨土;希望我往生之後,能夠有更大的成就,再來的時候,我能幫更大的忙。這個行,這個相應。所以大家千萬要記住,西方世界不會收厭世之人,我確實是遇到這樣的人。我提醒同學們,厭世不能往生,哪一個佛菩薩不是積極在求度眾生?各個都是做得非常積極。尤其是苦難眾生迷惑顛倒,造作罪業,他為什麼造這麼深重罪業?他無知。他要是個明白人,就不會造罪業了。造作罪業都是迷惑顛倒,所以才做錯事情。頭腦清楚明白人,怎麼會做錯事?
為什麼會迷惑顛倒?沒有人教。我懂得一點,我就教一點,智慧就增長;我懂得,我不肯教,捨棄他們,這些惡人我不再教他們了,吝法!吝法的果報是愚痴,來生跟他們一樣。縱然算你這一生還修積一點小善、小德,你可以保住人身,但是一轉人身的時候,就跟他們一樣。佛陀在世,僧團裡面這種例子很多,最著名的是周利槃陀伽。佛說這個人前世是三藏法師,講經教學自己要留一手,怕學生將來超過自己,不肯完全教人。自己懂得十分,教人家五分,這叫吝法;吝法,來生得愚痴果報。佛教給我們三種布施,得三種殊勝果報,財布施得財富,這個道理是法爾如是,真理;法布施得聰明智慧;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。你要想得財富、得智慧、得健康長壽,你一定要相信佛陀教誨,認真努力去修三種布施,認識福田。什麼是真正的福田,你能夠認識,抓住機會廣種福田,那你這三種福報就豐足。
佛不欺騙人,佛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好。這是沒有覺悟之前,性德沒有流露出來,靠修德,這個福報是修來的。明心見性之後,那就不必說了,那是性德的流露。性德流露還要不要修三種布施?自然修三種布施,你看看哪一尊佛不修三種布施?哪一尊菩薩不修三種布施?哪一位大修行人不修三種布施?統統修!出家當中的大善知識,他沒有財布施,沒有外財布施,他有內財布施,用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教化一切眾生,要用身體、要用體力、要用言語,這屬於內財布施,所以他得財富,內財布施比外財布施所得的財富還要多。不肯布施、不肯幫助的人,這個沒法子,他的福德很有限,他對於佛講的這些道理,他沒有了解。他要是了解,他就決定會抓住機會,別人一提示,他立刻就曉得,哪裡還要別人來勸請?主動就幹!
在世間凡是熱心做這些公益事業的人,今天講社會要教化,非常熱心;有些人說「我身體不好,體力不足」,是的,你沒有修布施,你要是熱心去做,不要去想你的身體,不知道自己精神從哪裡來的,也不曉得自己體力從哪裡來的,不可思議!這些,我們今天讀到這一段經文,一切諸佛加持於你。我沒有求佛加持?你所作所為、你所思所想跟佛感應道交,自自然然就得佛力加持。我們學佛不是天天在佛菩薩面前禱告求加持,沒有!那樣是太麻煩太費事了!確實沒有這個念頭求加持。但是我們確實有念頭熱心幫助一切眾生,他需要什麼樣的幫助,只要我還有一點點能力,我都幹。這個事情不能謙虛,沒有人做了,我做得是不好,但是沒人做;有人做得比我好,我趕快退下來讓給他,我在旁邊協助,我絕對不障礙賢能。真有這個心,真有這種行持,當然得一切諸佛加持,道理在此地。
我們真正要想幫助人,你們諸位想一想,要斷煩惱,要斷習氣,為什麼?我要幫助人,我煩惱習氣不斷,我智慧不開,我幫助別人智慧能力就有限。我會認真學法門,我的斷煩惱學法門不是為自己,是為了成就自己的智慧能力;你這樣每天在這裡學習,都與諸佛如來本願相應,會得佛加持;要是為自己的名聞利養,你就得不到佛加持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「不容毫分不善夾雜」,那個毫分不善是什麼?自私自利。為名為利,為貪圖世間五欲六塵的享受,都得不到加持,只要夾雜毫分,得不到加持;如果一點都不夾雜,沒有不得加持的道理在。所以學佛不能沒有願力,自己的願力要跟諸佛如來的願力相應。
意加第九句:
【與得一切佛音聲智。】
清涼大師告訴我們,這一句是演說海。演說海跟前面轉法輪有什麼不一樣?轉法輪的意義深,演說的意義廣,演說就是世尊在經論裡面常常囑咐我們的為人演說;轉法輪裡頭最重要的是傳法,所以這個意思深,如果你沒有傳人,佛法到你這個地方就中斷了。這個燈從釋迦牟尼佛祖祖相傳,傳到我這個地方,後來沒有人傳,這個燈就滅了,這是大事。佛法如是,世法亦如是。所以世間一個好的老師,他在一生當中唯一的一個希望,希望有傳人,只要有一個傳人,他這一生沒有白來,佛法的慧命能夠延續。在最艱難、最困苦的環境當中,像今天亂世,沒有人想學,人家對佛法就產生誤會,沒人學了,只要有一個傳人,這一盞燈不滅。我們想想達摩祖師到中國來,中國當時這個社會,無論在家出家,不知道禪好,沒人願意跟他學,在少林寺面壁九年,才遇到一個慧可;慧可在他的指導之下,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他有了這一個傳人。他到中國來的這一趟,就沒有白來了。慧可傳僧璨,僧燦傳道信,道信傳弘忍,都是傳一個;弘忍是第五代,到第六代惠能大師,大家才知道這個法門的好處,學的人多了。惠能大師指導之下,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有四十多個人,這四十多個人把達摩祖師這個法發揚光大,不但影響當時整個社會,一直可以說影響到今天。
橫的這個影響,影響整個中國,中國周邊的韓國、日本,下面的越南,這都是大乘佛法流傳,影響的時間到今天一千四百年了。所以,只要有一個能傳的,這個正法是活的,沒有死。但是到今天禪宗確實沒有傳人,我沒有聽說。這個話不是我說的,倓虛老法師講的,《影塵回憶錄》,那是他的自傳,他口述的,他的學生大光法師筆記的。我跟大光是很好的朋友,前幾年往生了,老的同參道友多半都不在世間了,現在香港還有一位算是禪宗的大德聖一法師,這兩年來身體也不好,所以禪宗開悟的沒有了。倓虛老法師講,得禪定的還有,但是諸位要曉得,得禪定而不能開悟,不算有成就,一定要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那才是真正成就。禪宗往後沒有人了,密宗往後也有問題,這個話是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的。密宗的傳人有了問題,真正開悟證果的人少了,走向形式化;顯教裡面問題也非常嚴重,這是整個佛法的衰相。
佛法將來還能不能復興?早年章嘉大師在世的時候,我向他老人家請教,老人告訴我,他說會復興,現在雖然是低潮,低到谷底,慢慢還會起來。世尊末法一萬年,現在才過一千年,後面還有九千年,九千年當中有起伏,有興有衰。現在我們遇到的是衰,衰到谷底了,往後還會有興起的時候,這是大師告訴我的。所以傳法真正是續佛慧命,演說是弘法利生。我當年跟黃念祖老居士見過很多次的面,老居士跟我也有書信往來,無論是見面、無論是書信都勉勵我培養人才重要。我給他老人家說,「這個我懂得,緣不成熟。」世出世間法都是因緣生法,佛法也不例外,遇不到可傳的人,那是一點都沒有法子。什麼樣的人是傳法的人?具備傳法的條件?對於如來大法真正的是能信、能解、能行、能證,具足這個條件,這是法器,這是佛法的傳人。信心堅定,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頭不會動搖、不會退轉,他有正知正見。現在這個時代,正是《楞嚴經》上所講的「邪師說法,如恆河沙」,他聽到這些、看到這些,心地如如不動,真正能夠依教奉行,這個人是法器,這個人是傳人。做法師的人要有慧眼,要能認識,他有弘願弘護正法、捨己為人。
『與得一切佛音聲智』,這是為人演說。全心全力竭盡自己的能力,我懂一句,我就為人說一句,我懂兩句,我就為人說兩句,我不懂的不說;不懂的如果充面子勉強說,會說錯,說錯那你誤導眾生,你要背因果責任。唐朝時候百丈大師野狐禪的故事,佛家術語叫公案,說公案很多人不懂,我們講故事大家都好懂,很值得我們警惕。「錯下一個字的轉語」,說錯一個字,這個因果自己要負,「墮五百世野狐身」,遇到百丈禪師才把他糾正過來,他才脫離畜生身,轉生在聖道這個殊勝的果報。所以有很多人不敢講,怕背因果,這個態度是正確的,不是錯誤的;可是你要記住,我不會的部分我不講,我完全懂得、沒有錯誤的地方,我就應當要講,講得淺沒有關係,現在這個社會愈淺愈好。為什麼?沒有從前那種根機了。有些人怕自己好像很淺薄,說了別人笑話,貽笑大方,所以不敢講,這是錯誤的,這是對佛一再勸勉,我們完全違背了。
佛在經論當中,這一句話說多少遍,「受持讀誦,為人演說」,千遍萬遍,真的叫千叮嚀、萬囑咐,勸導我們,我們為什麼不肯給人說?說四句偈的功德都不可思議,四句不能說,說一句嘛!勸人念阿彌陀佛也是一句,給一切畜生說一遍「三皈依」也是無量功德。無論是大小動物,看到一隻螞蟻,你有沒有動個念頭,恭恭敬敬合掌,全神貫注念「皈依佛,不墮地獄;皈依法,不墮餓鬼;皈依僧,不墮旁生」,念阿彌陀佛,勸他求生淨土,脫離螞蟻身,我們有沒有這樣做?有沒有這個念頭?所以對一切人觀機,總是要勸善規過。規過不容易,小心謹慎觀機;勸善可以做,多說因果報應的故事。把《了凡四訓》當故事講,把《俞淨意遇灶神記》念得熟熟的,當故事講給人聽,都是無量功德。志在勸人相信因果、斷惡修善,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,轉貧窮為富貴,轉愚痴為智慧,轉病衰為健康長壽,誰不歡喜聽?經典裡面這些道理、方法很多很多,隨機演說。演是做出來給人看,表演!我給你講這些因緣果報的故事,我相信,我能接受,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、看法、說法、作法,把我的效果顯示出來給你看,三轉法輪作證轉。什麼是證據?我就是活生生的證據。
所以我們在經典裡也讀得很多,形象很重要,讓人家看到你的形象,你是代表學習佛法的。學習佛法的成績在哪裡?就在我形象上。我的形象不好,我的修學不及格,我的修學不認真,沒有學得好。果然依教奉行,你一定會有很滿意的成績拿出來,自自然然有不思議的感應。這個感應決非自利,肯定是利益眾生,利益佛法久住世間。一切為佛法,一切為眾生,沒有一念為自己,你就會有很好的成績表現。這個很好成績決不是自己的欲望,覺得「我是想這樣」,你有這個念頭,這就是一念不善。為什麼?無非是希求名聞利養,讓人家讚歎我,我的知名度會高,錯了!這樣感應就沒有了。感應沒有,也有很大的福報現前,那是你過去生中修的福報,不是佛菩薩加持你。這裡頭的道理不能不懂,事實真相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所以讀這一句經文,一定要記住歡喜「為人演說」。無論在什麼時候,決定不錯過機緣,我們現在講機會教育,這是時時刻刻真有利益眾生的心願。你這個願力很強,願力堅固,所以你才會抓住機會,你才會不失機緣,以善巧方便利益眾生。
經文裡面我們特別要注意,每一句最後都有個「智」,這一句是「得一切佛音聲智」,這個智是權智,就是我們一般人講「善巧方便」,是根本智的起用。《般若經》上講的「般若無知」,無知是根本智,心地清淨一念不生,無論在什麼境界,六根對六塵境界也不會起心動念,也沒有分別執著,這是根本智。起心動念那是什麼?緣,也就是感應。沒有感,絕對不起心動念。這個感,有冥、有顯。顯,人家有意思要向你請教,這是非常明顯的;或者他有意思向你請教,他沒有說出口,但是你看出他有意思,看出他有疑惑,這也是感,都是明顯的感。冥感我們看不出來,法身菩薩或者至少是阿羅漢,總是修行證果的人他行,他有他心通。你對面的人,他起心動念你知道,那是冥感,在形相上看不出來,他也沒有問,但是心裡頭確實有這個念頭,你也可以跟他說,這是演說,不失機緣。更深一層的冥感,他確實連這個念頭都不生,菩薩觀察他過去世的善根,他有善根,你跟他說他能信、他能解,都要歡喜為人演說。
這是提出來給我們做參考,我們除了別人明顯的向我們提出問題,或者有所暗示,我們能覺察;他的起心動念、他宿世的善根,我們沒有能力,一無所知,在這個狀況之下,那個慈悲心很重的人,可以做試探,就像前面一品經講的現相,看他的反應。他的反應很好,說明他有善根,可以用個話題來引導他。如果你提到,他沒有意思聽,表示他不願意接受,立刻就要停止,跟他結個善緣,說一些他能夠接受的、他能夠歡喜的,這樣就對了。所以修行都在日常生活當中,都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,這是佛法修學真實的利益。要用世間話來說,真實的學問、真實的德行完全表現在人與人相處、人與天地萬物相處,都表現在這裡頭,這叫真實的學問,這叫真實的修養。學了就用得上,如果所學非所用,那就變成玄學。所學的用不上,我們學它幹什麼?何必去浪費這個精力、浪費這麼多寶貴的時間?你要是懂得這個道理,了解事實真相,你才知道佛法,現在人講現實,佛法是最講現實的;忽略現實的,那是一般人。講究現實,緊緊的抓住現實的,真的是大乘法,佛法真正可貴之處在此。
【如此世界中如來前普賢菩薩,蒙諸佛與如是智。】
到這裡是一段,下面這個文是「類通」。清涼大師註得好,他說這是「前中與十種智」,這就是從第一句,「爾時十方一切諸佛,即與普賢菩薩摩訶薩能入一切智性力智」,這一句是總說,後面九句是別說,每一句後面都有一個智,總共十種智。後面我們剛才念的這個文,要我們觸類旁通,說一個就是『普賢菩薩』,『此世界』,這個「此」是華藏世界,『如來』是毘盧遮那,如來前面普賢菩薩摩訶薩,他蒙十方一切諸佛加持,這是意加,加持普賢菩薩的權智。十代表圓滿,《華嚴》這個經上都是舉例子來說,真的是我們常講的「點到為止」。十展開無量無邊,究竟圓滿的權智。
【如是一切世界海。】
這個地方就是教我們觸類旁通,『如是一切世界海』。
【及彼世界海一一塵中。】
你們看這個字,『一一塵中』。
【所有普賢,悉亦如是。】
這一句我們千萬不能夠含糊籠統的念過,這是把這個世界的真相又一次的為我們顯示。這個世界海是我們常常講的虛空法界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,每一個剎土裡面,它講的是「一一塵中」,依報最小的微塵,微塵裡面又現無量無邊的世界,每一個世界裡頭都有像前面所講的一樣的境界。如來海會,普賢菩薩在如來面前示現入定,得一切諸佛加持,重重無盡,這個境界我們怎麼想都想不到。但是我們對佛要有信心,如果沒有信心,你不是法器,你不能做佛法的傳人,我們把這個意思講得最窄狹,你不能傳《華嚴》。眾生根器不相同,有人喜歡這個經,不相信那一部經,這個沒有關係,只要你真正喜歡的這個經論,你對它有真正的信心,像我前面所講的標準,堅固的信心,不改變、不退轉的信心,你能有正確的理解,又能依教奉行,你就能傳那一部經,你就能傳那一個法門。但是另一個法門、另一部經,你沒有能力傳,這種情形很多。甚至於我們同樣修淨土的,我們在最近看到很多例子,夏蓮居老居士這個會集本,有一些人不能接受,他就不能傳這一部經。他如果喜歡康僧鎧的本子,他就能傳那個法門。各人根性不相同,從這個地方非常明顯看出來。
但是今人跟古人不一樣,古人雖然傳一個法門,他尊重一切法門,他不毀謗,所以他能成就。我們今天傳一個法門,批評另外一個法門、毀謗另外一個法門,能不能成就?不能成就。為什麼不能成就?毀謗三寶的業障很重。戒經裡面告訴我們,毀謗三寶的這個罪業墮阿鼻地獄。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五十三參裡面看到,五十三位善知識所修學的法門不相同,你看他們是什麼態度?自己謙虛,讚歎別人,這個對!古大德常常告訴我們,「若要佛法興,除非僧讚僧」。佛弟子彼此互相讚歎,佛法才能興旺,社會大家對你才尊重,為什麼?家和,家和萬事興。彼此互相毀謗,你的家不和。家不和,別人瞧不起你,你就衰微,道理就在此地。所以任意批評毀謗,不是真正修行人;真正修行人,六祖講的標準很明顯,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;六祖接著說「他非我不非」,他做的錯事,我沒有做錯,我要批評他,我就錯了。所以我們看到別人對我們的批評,我們一句話不說,為什麼?我要是反駁,我也錯了,我們懂得這個道理。
那他們說會集本不可以,不能夠流通,不能流傳,這一句話要能成立,好!夏蓮居的會集本不能流通,是錯誤的;那我們看看現在一般寺廟裡頭用的早晚課,早晚課是會集本,不是佛說的,不可以流通,許多寺廟裡面所做法會用的這些儀軌都是會集的,都不能流通。水陸懺儀不能流通,那是會集的,《梁皇寶懺》是會集的,不能流通,《慈悲三昧水懺》也不能流通,都是會集的,大悲懺也是會集的,統統不能流通。總不能說,那麼多的會集本都可以流通,這個本子不能流通,這怪事了!我們要明理!佛在經上常講,一句偈都能夠了生死,都能夠出三界,何況一部經?再說清涼大師在《疏鈔》裡面告訴我們,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講過經,沒有說過一個字。他講經三百餘會,說法四十九年,講這麼多,那是什麼?古佛所說。由此可知,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是會集古佛所說的,自己沒有加一個字,沒有加一絲毫意思在裡頭,跟孔老夫子一樣「述而不作」。學佛要學覺,要有智慧。佛在此地十種智加持普賢菩薩,你要曉得為什麼加持?普賢菩薩準備為大眾說法,入定得佛加持。我們後人講入定祈求佛加持,我們有心祈求,普賢菩薩沒有心祈求,自然就得佛加持,後面經文就說到了。
【何以故,證彼三昧,法如是故。】
這個講得多清楚!為什麼得一切諸佛加持?『證彼三昧』,這一品經講普賢三昧,換句話說,我們要入普賢三昧。普賢三昧這裡頭講得太多了,我們也很不容易理解,也很難受持,我們講個最簡單的,普賢菩薩的十願、文殊菩薩的十波羅蜜。我們的心真正安住在十願、十波羅蜜當中,那就是「三昧」。那是什麼「三昧」?華嚴三昧,叫正受。起心動念都與十願、十波羅蜜相應,念念相應,入華嚴境界。你自然就得像這個經上所講的文殊、普賢的加持,得「如是一切世界海,及彼世界海一一塵中」所有文殊、普賢都加持你。你要問為什麼?這個地方講得很清楚,「證彼三昧,法如是故」。這是自自然然的,一絲毫妄念都沒有,一絲毫的希求都沒有,自然而然。我們一定要懂這個道理,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,這是真正祈求諸佛如來的加持。我們知道華嚴會上文殊、普賢都是古佛再來,早就成佛了,示現為等覺菩薩,協助毘盧遮那佛教化眾生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16:27:19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