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11卷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视频A


视频B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六一一卷)  2002/2/4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0611

  諸位同修,請看「如來現相品」,北方師子奮迅菩薩偈頌第九首:

  【三世一切剎,所有眾導師,種種名號殊,為說皆令見。】

  這一首是「造作意化」。如來這十種教化的義趣,身有三種,口有三種,意有四種,這是「意」裡頭最後的一種。所說的就是「建立佛法事義,種種皆令見故」。種種名號殊,為說皆令見。清涼大師說「依實起用」,這就是化身,「化身無別心色」,「化」的意義就非常的深廣。

  我們看經文,『三世一切剎,所有眾導師』。我們讀這一首偈頌,看到現前的社會現象,我們確實有無限的感慨。「三世」是講到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尤其是未來。三世是有密切的關聯,不能說過去已經過去了;如果這樣粗心大意,含糊籠統,我們就錯誤了。要知道,過去影響現在,過去、現在又會影響將來,佛法、世法都說「因果通三世」。世間的劫難從哪裡來的?世出世間的聖賢為我們說出這個事實真相,「冤冤相報」,沒有別的,冤冤相報而已,真的是一語道破。

  古德常講「天下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」,這句話是真理。天災人禍從哪裡來的?是庸人自己造作的,本來哪裡會有天災人禍!人自作聰明,自以為是。我在講經裡頭常講,這些年來時時刻刻勸大家「存好心,行好事,說好話,做好人」。人在世間,為什麼不發心做世間第一等好人?這個多有意義!多麼美滿!要真正做到「四好」,就得曉得妨害我們做到「四好」的因素是什麼?

  我提出這個問題,諸位要是常常聽經,常常讀誦大乘,你不必思索,立刻就能答出來,障礙就是「自私自利」。自私自利的心,就是有意思要控制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,你有「控制的念頭」;其次,你有「佔有的念頭」。只要有這兩個念頭,就是擾亂世間,造作惡業,招致天災人禍的根本。這個災難沒完沒了,必得要讓這個世間人受到極大的痛苦。極大的痛苦不在我們世間,在阿鼻地獄。你造作罪業,哪有不墮地獄的道理!在地獄那是無量劫又無量劫,受盡痛苦了,人才會回心轉意,才知道懺悔,才肯回頭。

  佛菩薩不捨棄眾生,即使在受苦受難,墮地獄,佛菩薩還是常常在旁邊看著你、照顧著你。但是這個苦難你不能不受,就像一個人生重病一樣,病得非常痛苦,家親眷屬在旁邊照顧你,看守你,不能代替你痛苦,不能減少你的痛苦,道理是一樣的。什麼時候你覺悟了,你的痛苦就減輕,佛菩薩就來幫助你。業障不能消除,你不能接受正法,為什麼?善言好語,你聽不入耳,你不能接受,更不可能依教奉行,道理在此地;決定不是佛菩薩不慈悲,理、事我們都要搞清楚。所以佛菩薩的發心,佛菩薩說話算話,不是說了不算,他說到真的做到。

  「三世一切剎」,用現在的話來說,一切時、一切處,決定沒有一個地方疏漏掉。「所有眾導師」,眾導師就是佛的法身、報身、應化身,都是九法界眾生的導師。『種種名號殊』,九法界眾生境界不相同,業報不一樣,身形類別無量無邊。即使說我們人道,人長的形狀不相同,有個子很高的、有個子很矮的,有白皮膚的、有黑皮膚的。畜生道裡面,身形差別更多,飛禽、走獸、水族,各個不相同。剛才說過的,業報不一樣得到的報身,族類不相同,文化不相同,居住的環境不相同,信仰不相同,生活習慣不相同,語言文字不相同,愛好欲望也不相同。

  「所有眾導師」,怎麼教法?底下講,「種種名號殊」。這些導師,我們一般世間人講「神聖」。他們用的是真實智慧、善巧方便,示現在世間,總是隨心應量。我們今天明白了,雖然沒有徹底明白,大致是知道了,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法身,沒有差別。殺眾生就是殺自己,害眾生就是害自己,幫助眾生就是幫助自己。誰了解這個事實真相?所有眾導師知道,所以應以佛身而得度者,即現佛身而為說法;應以基督身而得度者,即現基督身而為說法;應以中國人身而得度者,就現中國人身而為說法;應以美國人身而得度者,他就現美國人身而為說法;應以非洲人身而得度者,他就現非洲人身而為說法。哪裡有差別!

  我們在《華嚴經》裡頭明白這個事實真相,我們才肯定世間不同的國家、不同的族類、不同的宗教是一家人。這個講法是方便說,要說真的,說真的你會害怕,你不能接受。真的是什麼?真的就是自己。這個不好懂,說一家人,你佛法學多了,你還勉強能接受;給你說就是自己,你不懂,茫然無知。這是真的,完全是事實,這個認識太重要了。

  「種種名號殊」,佛陀、基督、阿拉、上帝,名號不一樣。「為說皆令見」,佛能教一切眾生隨你的樂欲,你都能夠見到。喜歡佛陀的,見到佛陀;喜歡阿拉的,見到阿拉;喜歡基督的,見到基督。我從前講過,世間所有宗教的宗旨,就是仁慈博愛。你要記住,仁慈博愛就是佛陀,仁慈博愛就是上帝,仁慈博愛就是基督,仁慈博愛就是阿拉,仁慈博愛就是佛家講的心性,其目的在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,這是事實真相。所以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心相,我們自己的心相;世界海微塵數剎土眾生是自己的身相,法身。心是法性,身是法身,契入這個境界了,你要是覓生死,了不可得,沒有生死,佛法裡頭修行證果才達到真正教學的目標。我們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,迷失了心性,迷失了自己。已經覺悟的這些聖哲,他們大慈大悲做種種示現,做種種的教導,幫助我們覺悟,我們為什不能覺悟?障礙自己要曉得。

  何以古時候我們常常看到覺悟的人不少,接觸到孔夫子的教誨,接觸到佛法的教誨,好像很容易覺悟,現在為什麼這樣的困難?這個原因到底在哪裡?我想了很多年,仔細的觀察,我覺悟到古人的教育是從嬰孩著手。先天,我們要講善根福德,可以說今古無殊;無殊,就是沒有差異、沒有兩樣。現前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異?後天教育不一樣,後天教育可以彌補先天之不足,非常重視。在我們這一生來講,先天是因,後天是緣,果報的現前,一定是因緣具足,果報才現前。

  我們今天,你仔細觀察,我們在這一生當中,緣比不上古人,古人從小就接受道德教育的薰陶。在中國,教小學的這些教材裡面,我們能看到現在大家都在讀的《弟子規》。陳弘謀,這是清朝的一位大德,他編輯的《五種遺規》,蒐集中國古代教育童子的這些教材,蒐集得相當豐富,童蒙教學,你看看中國古人怎樣教嬰兒、教童子。我們一看之後才曉得,我們這一生這個緣斷掉了,所以非常不幸。

  我這樣的年齡,小時候沾到一點邊緣,受私塾的教育。我受私塾教育,實際上只有四個月,時間太少了,以後就改成小學。我最初上的那個小學,那個小學名字現在大概沒有了,歷史的名稱,「短期小學」。實在講那個時候年齡太小,只有七、八歲,是在農村裡面。城市裡面有正規的小學,從一年級到六年級,我們鄉下叫短期小學,修學期間大概是兩年。但是那個時候的小學對於德育還有,不像從前那麼嚴格了。短期小學課程裡頭,有「修身」這一門課程,以後我正式上小學,修身這個課程改成「公民」。抗戰中期之後,又把公民改成「社會」;好像我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改成社會,二、三年級的時候還念公民。課程常常改,逐漸的把德行教育捨棄,現在完全沒有了。

  我們看看今天的社會現象,怵目驚心,但是今天潮流如是,這是果報。從果我們觀因,今天的果又是將來的因。所以看看現在這個果,你就能夠推斷到將來,將來不得了!世間無論是東方、西方,我們接觸到許許多多古老的預言,現代的也有不少資訊,都給我們提到世界末日,相信的人不少,多半都講世界末日是一九九九年、兩千年。一九九九年、兩千年都平安度過了,於是世間許許多多人對這種古老的預言傳說置之度外,不值得採信。可是在一九九九年、兩千年,確確實實這個世界上,我所曉得許許多多信仰宗教的信徒虔誠的祈禱。這些祈禱產生了力量,把這個劫難,不是化解,而是推遲延後了。現在大家不相信了,以為這些事荒唐,哪裡會有這個事實?為所欲為,敢造惡業,只怕這個災難真的愈來愈接近。

  我們要怎樣救自己?一定要記住李老師往生前的一句話:「世界亂了,諸佛菩薩神仙下凡都救不了。唯一的一條生路,念佛求生淨土。」所以我勸大家,不能不發心。要發心,在這一生當中,做這個世間第一等的好人,我們不怕吃虧、不怕上當,務必要真正做到。這一生當中,過去已經過去了,從今天起,要鍛鍊自己,心裡頭沒有一個惡念。務必要奉行世尊在《十善業道經》上教我們的,「晝夜常念善法、思惟善法、觀察善法,不容毫分不善間雜」,要緊!我還加一句,「不容毫分不淨夾雜」。我們心要清淨,決定沒有污染,與純淨相應,與純善相應。純淨純善是世間真正的好人,好人是好因,好緣將來必定有好的果報。

  生死事情置之於度外,不要放在心上;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,錯了!不貪生、不怕死,知道我將來要到哪裡去,我有好去處,這個重要。現在這個身體還在這個世間,有一天的光陰,要為這個世間苦難眾生做一天好事。我要想到,我今天是什麼身分,我今天有多大的能耐,我能為大家做些什麼好事?我今天是個出家人的身分,是個七十多、將近八十的一個老人,我能做的,只有將我自己所學所知的,盡心盡力貢獻給大家。佛法裡面常說,有緣的人,你接觸到、聽到、看到了,你就會有覺悟,你就會回頭,回頭是岸。

  大乘法裡面常講,凡聖只是一念之隔。一念覺,凡夫轉凡成聖;一念迷,你就不免三途六道。不能不覺悟,不能不放下。放下名聞利養,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,放下貪瞋痴慢,我們就往上升。這些東西要不肯放下,它在那裡把你墜落到三途地獄去了,那是無比沈重的包袱,你沒有法子上升,這不是好東西,是壞東西,應當徹底放下。有能力多做好事,你做好事必得好的果報,種善因必得善果,這些話都是真理。

  末後兩句,尤其是這一句「種種名號殊」,裡面含義無盡的深廣。在本經,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示現最為明顯,我們要能看得出。末後這一首是總結:

  【過未及現在,一切諸如來,所轉妙法輪,此會皆得聞。】

  這一首偈給我們帶來究竟圓滿無窮的希望。你們看看,過去、未來、現在三世,十方三世『一切諸如來,所轉妙法輪』,就是他們對於一切眾生無量無邊的示現教化,在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裡面統統具足了。

  這一會是華嚴法會,你在這一會裡面,就把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的佛法,你統統都學到了,這個境界還得了!這樣說來,我們是不是要把全部的精神、時間投入這一部經教?是好,但是很難。為什麼?經太大了,我們講到這個地方,已經用了一千個小時,這才是第二品。這部經總共有三十九品,七處九會,我們現在還在第一處第一會。學佛總不外乎「解、行」兩門,解門可以依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那是肯定正確,沒有錯誤。行門不能依這個,為什麼?不是我們凡夫的境界。

  這個經是法身菩薩的境界,也就是我在講席裡頭天天勸導大家:放棄自私自利、放棄名聞利養、放棄五欲六塵、放棄貪瞋痴慢。你要是不能完全做到,你絕對《華嚴》沒分,邊都沾不上。我們果然把這十六個字做到,《華嚴經》能不能契入境界?不能,但沾上邊了;換句話說,《華嚴經》的氣氛你有了,你有這個氣氛。行門一定要遵守普賢菩薩的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」。所以我們真正的修行要依靠什麼?依靠這部大經的精要本,精華摘要的本子。

  這個精要本是什麼?就是《大乘無量壽經》。這是清朝初年乾隆年間,彭際清居士講的「《無量壽經》就是中本《華嚴》」。它的分量少,便於受持,行門要依靠它。解門可以聽大經,隨分的聽,隨分的學。聽這個經,可以拓開你的心量,可以突破許許多多的障礙,對於我們初學肯定是有利益的。實在講,解決今天社會的問題,重大的紛爭、劫難,這部經是最有效的方法。

  早年方東美先生在台灣輔仁大學博士班,他開的課是「華嚴哲學」,他在台灣大學博士班開的課程是「大乘佛學」、「隋唐佛學」,他開過這幾門課。這個課程對於現代社會來講,迫切需要。我們看看今天的社會現象,我想我應該要怎樣講這一部經,對當前社會、對將來社會的發展,能有一點幫助。這個方式就是借重經典的教誨,拓開心量,對於宇宙人生有正確的看法、想法。我們不但要把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普遍為大眾介紹,我們勢必還要做到,我們要把它落實,佛陀這個教學要變成我們的生活行為。

  希望真正有志之士,「志於道,據於德,依於仁,游於藝」,這樣志同道合的同修們,我們能有機會在一起共同努力的修學,人數不必多,把自己修學的成績奉獻給社會,呈獻給這個世間一切眾生。我相信對於消除劫難,劫難縱然不能夠完全消除,對於減輕劫難,推遲劫難,肯定是有幫助的。因為這個作法,我們深深相信,能夠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威神加持,一定能得所有宗教的眾神,就是經文前面所讀的「所有眾導師」,「所有眾導師」是各個不同宗教的神聖,各個不同地區族類的聖賢,都會得到他們的威神加持。

  要記住,人生苦短,不做好人,你就冤枉來這一生了。不做好事,你會後悔莫及。真正有智慧的人,有德行的人,成就不朽的功德事業,那就是他會抓住機緣,他能夠掌握到機緣,不會把機會空過,這個人就能有成就。無論做什麼樣的善事,不放在心上,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,只有極樂世界。以一切善行善業,做為我們往生的資糧、往生的助緣,哪有不能往生的!往生決定是品位高增,我們這一生,這個身是最後身。我們在這個世間,確實法喜充滿,充滿了信心,生活的幸福快樂圓滿。好,時間到了。

  諸位同學,請看北方師子奮迅菩薩的偈頌。雖然十首偈都介紹完,我們可以在這個地方給大家做一個總結。依照清涼大師的註解,跟《佛地論》裡面所講的,「佛身有十種化」,教化的化,經論合起來看,意思非常的圓滿,特別是對於學習講經說法的法師們,應當特別留意,認真的學習。這十種化分為三段:身、語、意,真的是三輪教化,從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無一不是為了教化眾生,無一不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。

  身三種:第一個就是「受生」。到這個世間來,我們要學習的,佛是在虛空法界處處現身,時時現身。我們今天應該怎樣學習?要懂得我們在一切眾生的面前,在一切場所,頭一個,我們的形象要好,我們從這一條裡頭學這一點。現在人常講給人一個什麼樣的印象,我們能不能做到給人最好的印象。如果給人印象不佳,這個教化的教學,成績要大打折扣,形象比什麼都重要。形象裡面最重視的是威儀,沙彌所學的二十四門威儀,那個威儀是形象。前面十條是戒律,二十四門是佛的形象。《弟子規》裡面也完全講的是形象,儒的形象,從小學起。所以我們走出去,像不像個佛?像不像個菩薩?值不值得別人來效法?我們頭一個要問這樁事情。這一段全是講教化,十種教化,第一個是「形象」,我們怎麼能夠疏忽。

  第二個是「神通」。這是講身,身是教學,經文上雖然講的轉法輪,意思都是講作用,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善巧方便。我常常提醒同學們「機會教育」,我們在這一條裡頭學到了,懂得機會教育,如何運用機會教育,這是神通化、教化。抓住機會,不放棄機會,機緣不同,我們的方式也不同。總而言之,在在處處不捨棄眾生。這個眾生是學佛的,老學佛的,我應當怎樣給他示現?怎樣幫助他?初學的,應該怎麼幫助他?還沒有宗教信仰的,還沒有接觸的,我怎樣幫助他?或者是修學一些邪魔外道的,知見不正的,我應該怎樣幫助他?眾生差別太多了,你要用最善巧方便,都能夠幫助他,都能夠叫他得利益,你跟他的接觸沒有白費,你的言語沒有白說,你的用意對方能體會得到,這都是屬於神通。

  第三個是「業果」,要把果德呈現給別人看,種善因,他一定得善果。我們長時間斷惡修善,果報在哪裡?你要把果報呈現給他,你讓他看到,他相信了。果報第一個是面相,世出世間人常講「相隨心轉」;第二個是體質。然後從哪裡看?福德智慧,這都是最明顯的。你的智慧是不是年年在增長、月月在增長﹖你的福報是不是也跟著在增長?學佛不能愈學愈愚痴,不能愈學愈沒有福報,這種佛法誰敢學?世間人,說老實話,眼跟心非常現實,你要沒有真正的好處,他怎麼會來?我們要把真正成績端出來給你看,做出來給你看;你看了,相信了,歡喜了。

  第一個,我們在這個動亂的社會裡頭,心是安定的,心是清淨的,沒有受到它的影響。這一點就很了不起,他就很佩服。一般人都憂慮恐懼,我們沒有恐懼,安樂、歡喜,常生歡喜心,面孔常常是滿面笑容。過去我在美國,我們的鄰居那些美國人,我們的言語不通,他常常在旁邊向別人打聽:「這個人、這一個家,為什麼這麼快樂?為什麼這麼幸福?」他都在問。他問,換句話說,我們的形象已經影響他了。我們所做的事,利益社會,利益眾生,沒有為自己。我們真正是捨己為人,決不想提升自己物質精神的生活,沒有這個念頭,我們願意過最低水平的生活。

  我們在圖文巴,幾乎是做到日中一食。我在那邊的早餐,悟通法師給我準備一小碟的水果,一杯熱茶。我在圖文巴山上這一段時期,早晨沒吃飯,很舒服。中午在學院跟大家在一起,吃一餐飯,悟通師也學我,悟全師也在學。我告訴他們,不要勉強,晚上不吃好,對身體決定有好處,早晨如果你們受不了,可以吃一點,不必學我。這個事情,每一個人身體狀況不一樣,你要想減少飲食,你先要知道減少妄念。為什麼?飲食是能量的補充,你每天需要補充這麼多的能量,你這個機器才能夠運作;你要補充少了,它就不能動了。

  我常常用汽車來作比喻,有的車耗油,你非得加油不可,你不加油,它跑不動;有的車省油,加一點點油,它就跑得很遠。我這個車是省油的車,你那個車是耗油的車,跟我不一樣,你要跟我學,你吃大虧了。你要想學,不是不可能,能量消耗要知道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,你必須把妄念放下,自自然然消耗就少了,你就不需要補充那麼多東西,補充就白費了,需要懂這個道理。你的妄想雜念還那麼多,你每天補充不夠,你的精神體力受損壞,想用功,體力不行,不是昏沉,就是掉舉,這是我們學佛人兩大類的障礙,你怎麼能避免!

  所以你要想學佛陀日中一食,第一個條件要把妄念放下。妄想分別執著愈少愈好,從這個地方用功,因上下手。我一天吃一餐,我的精神很好,體力很好,我一天在這裡講經四個小時,我跟大家的一些應酬,跟他們一些談話解答問題,也不會少過四個小時;換句話說,我每天上課是八個小時,你們大家看到的。我利用這個形相,利用這個身體幫助大眾,充分的在利用,一點都不浪費。要知道,佛在經論上說了無數遍,凡夫為什麼不能成佛?妄想、分別、執著害了你。「出現品」裡頭講得很好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,佛一語道破。為什麼不把這個東西放下?為什麼不肯放下?初學放下,「事」是很大的助緣。所以最初學放下,從事上學。

  章嘉大師當年教我,給我的期限是六年,我真聽話。我到第六年的時候,真的像苦行僧一樣,除了自己每天讀誦修學的兩三本經書,我的換洗衣服,小褂褲只有兩套,長褂兩件,一個小被子三斤重。走到哪裡去,打一個行李,背上就走了,非常輕鬆,全部的家當就是這些,其他的全都沒有了,都放下了。出家的緣成熟了,心悟法師派人來,勸我出家,大概是一個半月的時間,來了九次。我看他有這樣的誠意,我答應他了。

  我出家有條件的,第一個我出家不做經懺法會,我要繼續研究經教,我想走「學講經」這個道路。心悟法師同意了。我身上沒有一分錢,每個月我要到台中親近李老師一個星期,每個月我都會到台中住一個星期,往返坐火車的火車票,常住要供養我。我提的這些條件統統答應,我這才高高興興出家;心悟法師給我做護法。一年之後,沒想到他還俗了,白聖法師來主持臨濟寺。我還是循我的老規矩,每個月到台中來一個星期,最初常住還是給我付這個路費,以後慢慢他們就不太歡喜了。

  出家兩三年,由於教學講經,護法也就有幾位,我這些車票零用錢有人付。最後想想還是不行,一切放下到台中,把全部的時間還要跟老師學。所以先後在台中住十年,要把基礎紮穩;根不深,你怎麼會有成就!我一個人,沒有人管我,完全要靠自己自覺,要靠自己發憤;自己不肯努力,不能警策自己,誰會管你!所以我常常給同學說,我這一生經驗當中,能夠有一點成就,得力於好學。這一點是真的,好學不倦。一個人不好學,裝成好學的樣子,這是假好學,不是真的好學,都不能成就。這個事情就像夏蓮居老居士講的「要真幹」!不可以自欺欺人,才能夠拿得出成績出來,所以示現成績非常重要。這是個特殊教育,一切要講求實際上的成果。這是身的三種教化。

  口三種。清涼大師註解裡面,第一種是「辯才」,說法有辯才,歡喜為人演說,幫助別人斷疑生信。第二種是「勸讚」。勸導大眾,大眾稍稍有一點成就,要讚歎、要鼓勵,這對於初學很重要。初學的人信心不定,容易退轉,所以你要觀察時節因緣,有時候要讚歎他、要鼓勵他。我初學在台中十年,李老師不時用這些方法來幫助我。早年我最初跟章嘉大師三年,章嘉大師常常用這個方法,讚歎、鼓勵,不讓我退轉,信心不退轉。最重要是信心,「信為道源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」,比什麼都重要,善知識不能沒有這一套的本領。第三種是他有成就,有了成績,要為他慶幸。他遇到了障難,這是在所不免,遇到障礙、遇到困難要安慰他。菩提道不容易走,尤其是我們自己過去、今生造的業不善,不善的業造成許許多多的魔障。魔障現前的時候,如何能度過、能突破,當然要靠你的定力、要靠你的智慧。禪定、智慧能降伏魔障,還要得到老師、善友的勸慰。語業有這三種。

  意業就是存心,要常常存有接受教學的這個心;決定不能夠得少為足,那你就錯了。經聽一遍不行,聽十遍、一百遍、一千遍都不夠。到什麼時候才聽夠?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那夠了。換句話說,我們沒有到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這一部經你要永遠聽下去。現在方便,有錄相帶、錄音帶,遍遍聽,一定要聽到開悟。要懂得一門深入,不能貪多,貪多嚼不爛,那你就搞錯了。

  所以我講《華嚴經》,直接的因緣是韓館長她啟請的,台南開心法師啟請的,他們兩位是功德主。尤其是開心法師跟我講過十幾遍:「法師,你一定要講;你不講,恐怕以後沒有人講了。」我很受感動。韓館長也是這個意思,我這才開講這部經。因為我在講《無量壽經》,那個時候已經把《華嚴》放下,為什麼?《無量壽經》即是中本《華嚴》,我講中本,不想講大本,這樣的一個因緣。

  大本好不好?真好!所以大本同學們可以聽,不要學,學有一定的困難,聽就行了。你要學,還是學你自己主修的經論。你發心學《無量壽經》,你可以聽《華嚴經》,把《華嚴經》裡頭聽到的東西,用在《無量壽經》裡頭,這樣就好。你學《地藏經》,也能把這裡頭這些道理融合在《地藏經》裡頭,這個對你就有好處。否則的話,又想學這個,又想學那個,把你學習的方向打亂掉,你很難有成就,這樣就變成害了你,不是幫助你,是障礙你。

  佛法裡頭常講「正助雙修」,你正學的是哪一部,這個做為助,助修。可以聽,不必在這上面下功夫。如果你對這個有興趣,你在這裡學一章、一課,像我們從前講的「知足天王」,那是一個單元,專修那個,行!清涼大師提倡的最後一卷:「普賢菩薩行願品」。其實「普賢菩薩行願品」有四十卷,專學最後這一卷,現在流通的就是這一卷,這是清涼大師提倡的,可以。學裡頭一個單元,而不是學全經。但是全經,聽有好處,因為你曾經聽過,那你在這個單元的時候,對你修學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
  《華嚴》對於大小乘、宗門教下、顯教密教,一切法門都有幫助,所以它叫「根本法輪」。我為什麼不鼓勵大家學?我們的根性不是圓頓的根性,所以修學這個法門吃力不討好。真正想學,我講的這十六個字的條件,你要百分之百的做到:決定沒有「自私自利」,決定沒有「名聞利養」的念頭,決定沒有貪圖世間「五欲六塵」享受的念頭,決定放下「貪瞋痴慢」。這樣的根性,再能發大心(發大菩提心)要度虛空法界一切眾生,那是這個經的當機者,這個法門裡面的正科生,要要求這個條件。你要不具足這個條件,你想學這個法門,學不像,不如選一部小經,你還會真有成就。

  不入境界,經、註解擺在你面前,看不懂,體會不到裡面深廣的義趣。我跟大家說的句句都是真實,我何嘗不希望多有幾個《華嚴》根性的同學,將來對於正法久住,佛法大乘小乘、宗門教下、顯教密教全面的復興,需要這樣的人才,我很殷切希望。難!人才太難太難了。這個在世間人常講是徹底犧牲奉獻,到哪裡去找?這樣的人可遇不可求,真正能放下。

  我常常跟同學們說,我要沒有章嘉大師三年那個基礎,我到台中也學不到什麼東西。我學佛的根基是章嘉大師給我奠定的,他教導我的就是「看破、放下,重視戒律」。我跟他三年,歸結他的教學心得,就這三句話,這是入佛門真正的基礎。以後這麼多年來,愈是契入,對於章嘉大師的教誨愈感激。否則的話,不可能契入。所以「心意教化」頭一個,就是常常要有好學的心、接受聖賢教誨的心,這個心比什麼都重要。

  第二個是選擇,有智慧有能力選擇法門,契合自己的根性,契合自己的生活習慣,因為你學起來容易。決不是說別人學什麼,我跟他學什麼,那不一定能契機。要契合自己的根性,適合自己的程度,也能夠適應自己的生活環境,你修學就方便,所謂「方便有多門,歸元無二路」。你要記住,方向目標是一個。我們今天的方向目標都是「取西方極樂世界」,目標都是「親近阿彌陀佛」。選錯法門,你的路就不好走。

  第三個是幫助別人。我們有念念幫助眾生的心,那一定要了解眾生的根性,也就是我們常講的「觀機」。用什麼樣的方法,幫助什麼樣根性的眾生,要有這個能力。這個能力,實在講經教裡面所說的固然能學到,最重要的是經驗,我們接觸的人多了,經驗就豐富。哪一種根性的人,一眼就看清楚、就看明白,你就曉得對於這個眾生,應該用什方法來接引他、導引他。自己對於這些經教,就知道如何涉獵、如何採取,這是智慧裡頭的後得智。

  第三種,要幫助眾生發起過去生中所種的善根,一定要能肯定一切眾生都有善根。他的善根為什麼不現、不見了?他有障礙。你要細心觀察,把他的障礙去掉,讓他的善根現前。這個道理,你看《三字經》上,頭一句就是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這一句話我們要肯定。確實是本善,現在為什麼變成不善?原因在哪裡?要知道,要把他的本善引發出來。王陽明先生也常說「人都有良知」,良知就是我們平常講的都有良心。為什麼變成沒有良心?被業障障礙住了。幫助他消業障,恢復良知,我們要有這個意識。

  第四種是建立,要有這個心。如果緣都具足了,你要建立佛教的事業。像我們這一年來,在圖文巴建立一個「淨宗學院」,緣成熟了。緣不成熟,我們有這個意思,你看多少年講經的時候,我常常在講台上講「我想建彌陀村,我想建佛教學校」,沒有緣!有這個心,有那個念頭,能夠幫助更多的人。現在在澳洲,我常常想,為什麼會到澳洲來搞?我從來沒想到的。幾十年來,我念念都想回到祖國,每一次跟樸老見面,樸老都說「回來吧!落葉歸根」,我念念都想回去,沒有想到在澳洲。

  但是仔細觀察,這是佛菩薩安排的,安排到澳洲正確。為什麼?那個地方的人有福。澳洲人老實,人誠懇,沒有虛偽,我們以真誠心對他,他們立刻就是真誠心回報。所以我們中國人講的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」,在澳洲這三者具足。佛菩薩給我們選擇這個地方是正確的,我們全心全力在那裡生根,再要去紮根,全心全力在那個地方把大乘佛法落實。我所學到的,我統統在那邊要做到,這就是「示現化」。

  佛身十種教化,我們一定要知道學習。這以上所說的,都是清涼大師註解裡頭講的。大師末後說「依實起用」,實是實在的理,實在的教誨。起用落實,你能夠這樣落實,這就是「化身」;化身並不是別有一個身給你示現,不是的!這就是化身,如來的化身,他這個話講得好。由此我們曉得,佛無量無邊的化身,沒有別的,只是把經論裡頭所說的道理,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;經典裡面的教訓,變成我們的生活行為;經典上所講的境界,變成我們幫助這個社會種種的標準,都要把經典全部落實,這就是諸佛如來無量無邊的化身。

  清涼在《疏鈔》如是說,他老人家引用《佛地論》,佛身也有十種教化。《佛地論》上所講的大意,與《疏》裡所說的相同。由此可知,十類教化非常重要,特別是對於我們培訓班學講經的同學。今天下午我們還有兩堂課,我想用一個小時的時間,把《佛地論》上所說的這十條,也給諸位做一個簡單的介紹。這一段經文就算告一個段落。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16:21:24)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16:21:2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7156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