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频A
视频B
大方廣佛華嚴經 (第五六六卷) 2002/1/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:12-017-0566
諸位同學,請看「如來現相品」,大眾念請第十句:
【云何是諸佛無能攝取。】
前面清涼大師引用「不思議品」,諸佛有十種最勝法,我們介紹了七種,現在我們從第八看起。第八種,「放大光明,其光平等照一切處,及照一切諸佛之法,令諸菩薩心得清淨、滿一切智。」《華嚴》是圓滿的大法,不但是世間稀有,可以說它把古往今來,古是過去,今是現在,來是未來,一切世間的問題,我們生活上的問題、精神生活的問題、意識形態的問題,全都給圓滿的解決了。所以不僅是世間稀有,是盡虛空遍法界稀有的大法,這個地方字字句句都值得我們學習。如果能契入少分,不能講多,能契入少分,受用真正是無有窮盡。如何能契入?第一個是能解,你要懂得。第二個是能信,我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,深信不疑。第三個要能行,完全落實到自己日常生活當中,跟自己的思想融合成一體,跟自己的生活融合成一體,你就能契入。這一句「放大光明,其光平等照一切處」,經上所說的放大光明,實際上就是他智慧、德能的影響,平等的影響到虛空法界。「及照一切諸佛之法」,十方三世,我們明瞭有無量無邊諸佛如來,這一切諸佛如來,每一尊他們的智慧、德行教化眾生,顯示、宣說無量無邊的法門,無不受光明的影響。這個光明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那是光明之體;諸佛如來、諸大菩薩,他們的修學、教化起無量無邊的德用,那是光明之用,作用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就曉得怎樣落實到自己的生活行為。「令諸菩薩心得清淨滿一切智」。
我們要問,這個光明畢竟是何等的影響,它的影響力這樣的偉大?其實這個經文本身就說出來了,「平等照一切處」,平等兩個字點出來了。自性是平等的,我們要隨順性德,就百分之百的正確,決定沒有偏差、沒有錯誤。如果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,我總比別人要高一等,我總跟別人不一樣,這是無量劫來的煩惱習氣,這個習氣是什麼?傲慢。傲慢的相狀無量無邊,這是其中的一種,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特權階級,特權的思想、特權的欲望,總要與眾不同,總要在大眾當中別樹一幟。這個觀念是錯誤的,自性裡頭沒有,自性裡頭確確實實是圓融的、是平等的,一味。釋迦牟尼佛給我們顯示的是平易近人,無論在任何場合當中決定是跟一切大眾和光同塵,做給我們看。我們沒看到,我們在典籍記載裡面讀到、看到了。由此可知,典籍就是諸佛如來的大光明,我們展開經典,就是佛放光明。問題是我們有沒有對這個光明有所感受?現在光照到我身上,照到我心上,我有沒有感受?我有沒有覺悟?他的光的目的就是最後兩句,「心得清淨,滿一切智」,清淨心是定,一切智是慧,換句話說,這個影響幫助我們定慧增長。我們的定慧是不是天天在增長、月月在增長?那是好現象,我們跟諸佛如來愈來愈近了。如果我們的念頭轉不過來,還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,我們勢必跟諸佛如來是愈走愈遠。靠近我們就會作佛、作菩薩,愈走愈遠就走到六道三途,這個事情不能不知道。
佛的心純淨純善,佛的心是我們一切眾生的真心,是一切眾生的本性。我們自己的心性也是純善純淨,現在非常不幸被煩惱染污了,變成不淨不善。甚至於為煩惱習氣所污染,污染嚴重到極處,到了連什麼是真妄、邪正、善惡、是非、利害,都沒有能力辨別,常常把它搞顛倒了。把假的當作真的,把邪惡當作善的,把極端不利的大害以為是利益,我們冷靜觀察世間,佛經上講的顛倒錯亂是很容易、很明顯的看得出來。我們有沒有覺悟?真正覺悟的人,像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,覺悟的形象是什麼?先利益眾生。覺悟的人一定先照顧眾生、照顧別人,幫助別人心得清淨,幫助別人破迷開悟。所有一切作為是為眾生的,今天講的為社會、為大眾,而不是為自己。自己確確實實肯犧牲奉獻,奉獻自己的體力,奉獻自己的財力,奉獻自己的精神、時間,為眾生造福,這是覺悟的人。迷惑的人,念念為自己。這兩種人差別在哪裡?覺悟的人他的前途是光明的,他走的是佛道,他走的是菩薩道;迷惑的人他走三惡道,怎麼回事情?大家很清楚,迷的人增長貪瞋痴,他增長自私自利,這是迷。覺悟的人,增長戒定慧。「令諸菩薩心得清淨」,「令」是戒,「心得清淨」是定,「滿一切智」是慧,覺悟的人他走的路子是戒定慧;迷惑的人,他走的路子是貪瞋痴。戒的反面是貪,定的反面是瞋,慧的反面是愚痴,諸位一定要曉得,戒定慧跟貪瞋痴是同一個體性。大乘經上佛常講,貪瞋痴即是戒定慧,是一不是二,覺悟了就是戒定慧,迷惑了就是貪瞋痴,體是一不是二,只是覺跟迷的差別。我們學佛法,尤其是學《華嚴》,要覺悟,一定要認知覺悟之可貴,世出世間一切法無與倫比!
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你得到的是盡虛空遍法界,我們中國人常講天時地利人和,天時是宇宙的和諧,地利是我們居住物質環境、自然環境的和諧,人和是與一切有情眾生的和諧,這種收穫多大!覺悟才行,不覺悟做不到。這三大類的和諧,哪一個人不希求?我們讀一讀世間所有宗教的典籍、所有聖賢的教誨,都是追求這樁事,這才是真正離苦得樂。為什麼求不到?為什麼總是不和諧?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了,他們確確實實三種和諧圓滿具足,為什麼他們能夠得到,我們不能得到?原因不是別的,他們覺悟,我們迷惑。迷惑而希求得到,永遠得不到,覺悟他不求自然就得到,關鍵就在覺迷。我們在這個經文上每一品每一章、每一段甚至於每一句,要學覺,才有真正的用處,才有真實的利益。這一句要怎麼學?我們要修養道德,我們要求真實的智慧,我們的智慧、道德也要像諸佛如來一樣放大光明。放大光明就是大的影響力,別人看見你、聽說你,自自然然他就受影響。他會很明顯的感到「你跟我不一樣,你覺悟,我迷惑;你念念為社會眾生想,我沒有,我起心動念只為我自己想,為我的小家庭想。」他會很明顯的發現我們的想法不一樣、我們的做法不一樣,「你的做法我也佩服你,也尊敬你」;再進一步影響力深了,他就會效法你,會向你學習。
我學佛五十多年,我認識佛法,肯定佛法是教育。早年我常說的,佛法是釋迦牟尼佛對九法界至善圓滿的教育,我說這個話是我初出家時對「中國佛教會」說的。現在我們學《大華嚴》,證實我的認識沒有錯誤。再把我從前說的稍稍補充一句大家更容易懂得:佛教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;如果把從前說的跟現在連起來,佛教是多元文化至善圓滿的社會教育。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,確實至善圓滿,沒有絲毫不善,沒有絲毫缺陷。所以它不是宗教,我們決定不可能拉其他宗教信徒來信奉佛教,這個不可以,這是非常不道德的事情!宗教徒當中彼此互相爭信徒,有!佛教不是宗教,至少我們今天這個地方的佛教不是宗教,我們不拉信徒。我們在這裡是教學,這個地方有講堂,我們要建講堂。講堂每天上課,這是義務的社會教育,不收學費。來聽課不分男女老少、不分種族、不分宗教,你要喜歡你可以常常來聽。所以我們這個地方是一個教育教學的機構,我們的形象鮮明,我們教學的目的也是這兩句話,「令一切大眾心得清淨,滿一切智」,我們在做這個工作。要想把這個工作做得很圓滿,首先要從自己做起。自己不認真修戒定慧,怎麼能夠用戒定慧來教化廣大的群眾?戒就是守法,定就是清淨心,清淨平等,慧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達明瞭。說得細一點,人與人之間的真相、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、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,都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自自然然你就得到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。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對自己的修養,自己平等性智不能現前、妙觀察智不能現前,你就沒有光。這個光、放光就是影響力。
再看第九句:「捨離世樂不貪不染,而普願世間離苦得樂無諸戲論。」經上講的字字句句都是在這裡教我們,我們的學院將來怎麼做法?這就學到了。「捨離世樂」,世樂是世間人的娛樂,他們的歌舞,現在這個世間人娛樂的太多了,而且弊端重重、污染嚴重,娛樂也到了濁惡至極。我在香港住的時日不長,那邊的同修告訴我,現在娛樂界裡面的一些狀況。所以這個世間的娛樂,佛說這個話是三千年前,不是現在,那個時候佛已經講污染了,但是那個污染很輕微,微不足道!可是聖人的用心跟凡夫不一樣,聖人總是小心謹慎防微杜漸,今天我們已經看出流弊太深、太嚴重了,所以我們要提倡正當的娛樂。我是多少年來,從一九八三年,我起了個念頭「彌陀村」,彌陀村的目的何在?照顧老人。我今天看圖文巴這個都市就是彌陀村,我們學院附近的街坊鄰居都是退休老人,我看到好歡喜。我這二、三十年的願望會在此地實現,我們全心全力照顧老人,為老人服務,把佛法的精神圓滿的表現出來。
我們對於世樂(世間娛樂)不貪不染。我們要把古聖先賢所教導的樂教,樂是音樂,教是教育,娛樂是教育。現在在台灣、在中國大陸,有一些發心的居士要把佛經裡面的故事編寫成連續劇的劇本,希望將來有機會在電視節目裡面表演出來,好事!這種娛樂就是多元文化的教學,音樂、舞蹈、表演,是聖賢教育的手段、方式。這種做法最早在哪裡表現的?給諸位說,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講第一部經是《華嚴經》,《華嚴經》裡面具體為我們顯示出來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表演!那是五十三個單元的連續劇。我們要努力,怎麼樣也要把這個事情讓它完成。在我們手上縱然不能夠把它送到電視台,至少我們這五十三個單元連續劇的劇本,要把它編寫出來。這是《大方廣佛華嚴》的全面落實,這是多元文化的具體課程,我們要在這上面努力,在這上面下功夫。實在說《華嚴經》三十九品,品品都是電視連續劇的好題材,我們歡迎志同道合有這個興趣的、喜歡寫劇本的到我們學院來,我們共同努力把這部經典用戲劇的手法,甚至用舞蹈的手法,用歌唱、演奏、藝術的方法來表演。這樣的做法,我相信將來一定會大放光明,普照全球!
每一個演員,我們都是當演員的,覺悟的人就是演員,沒有覺悟的人是觀眾。當演員的人不能不深入經藏、深解義趣,我們要把這部《華嚴經》學活了。《華嚴經》就是現實的生活,就是現實的社會,就是現實的時間與空間。孔老夫子對於藝術,他老人家一生極力提倡,是非常好的教育手段,用今天的話講是文藝的手段、文藝的宣傳。他把他的宗旨用一句話界定:「思無邪」,所有一切文藝教學的手段都要遵循這個宗旨。「思無邪」,就是此地講的「普願世間離苦得樂無諸戲論」。現在世間文宣東西太多,種類太多,非常複雜,它的指標跟孔老夫子所說的完全相違背,走向什麼?狂歡縱欲。那種狂歡,絕對不是此地講的歡樂,不是!那個狂歡是麻醉、興奮,我們今天講吸毒,那是打嗎啡,那個狂歡縱欲是極不正常。
聽說娛樂場所吸毒的風氣非常普遍,這些地方我一生都沒有接觸過。學佛以後不必說了,學佛之前我沒有接觸過,不知道,偶爾在電視裡面看到這些狀況。香港有一些同修告訴我,所有娛樂場所這些年輕人為什麼常常要去?他有癮。什麼癮?吸毒的癮,毒品怎麼吸進去?聽說娛樂場所裡面的冷氣,裡面都噴毒品,噴嗎啡、海洛因,整個空氣裡面有,所以你呼吸的時候你感覺到非常興奮,常常想到這個地方去。生意興隆,這是我們意想不到的。我們還聽說,有個同修告訴我有個食品店,賣什麼東西我也沒有留意,也沒有把它記住,賣這個點心。小朋友吃了也有癮,天天吵著父母一定要帶他到那一家去吃,那一家生意太好太好了。要不去的話,小孩又吵又鬧,所以家長就感到很奇怪:到別家吃的東西小朋友都覺得不好吃,他不願意去,指定這一家。於是引起一些家長們的懷疑,就向警察告發,希望警察去調查,究竟是怎麼回事情?原來他的飲食裡摻雜著鴉片,小朋友常常在這邊吃,已經上癮了。真的是吸毒,不是開玩笑的。娛樂場所的空氣都有毒,都是毒品,你說這還得了嗎?所以你整個身心已經被他控制住,到時候你毒癮發作,你一定要到他家去,這還得了?所以現在不是形容,是事實。
我們怎樣幫助這個社會,怎樣幫助這些迷惑顛倒的大眾?幫助他們覺悟、幫助他們回頭,幫助他們斷惡行善,幫助他們破迷開悟,幫助他們在晚年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?晚年確確實實能夠得到情義的溫暖。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道義、仁義、情義、恩義,佛陀教導我們慈悲一切,宗教裡面神聖教導我們要愛世人。我們今天所學所修、所作所為,要把諸佛菩薩聖賢的教誨落實,我們去做到。我們布施道義、布施仁義、布施情義、布施恩義,布施真誠的愛心,奉獻我自己所有的,照顧一切苦難的眾生、貧寒的眾生,尤其是年老的人、退休的人。我們一面學一面落實,學以致用。不是所學非所用,學了馬上就用上,我們這一生過得有意義、過得有價值,這一生沒有白來。所以我們在此地學大方廣,一定要落實佛華嚴,經典上的一句話,實在講我們一生都受用不盡,一生享受不盡。諸位一定要記住,犧牲奉獻為眾生服務是一種享受,這裡頭有樂,不亦樂乎!你真正得到受用了。如果你覺得我做這個事情太辛苦,你沒有得到受用;你要做得非常歡喜,法喜充滿。所以,捨離世樂,法喜充滿。
我在過去對於中國古代這些藝術表演的典籍,我也常常留意,也蒐集了一些,分量不多總共大概有一百多冊,希望提供我們同學當中有志於這一方面的做個參考。我們佛門裡面有一種是出家人編的,法師編的《歸元鏡》,好像是平劇的劇本,古大德就已經有這個觀念,把佛法搬到舞台上去表演。現在隨著科學進步,希望佛法能夠在電視節目裡面出現。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諸位同學,我們繼續看:
【云何是諸佛無能攝取。】
清涼大師引用「不思議品」裡面,十種最勝法的最後一句,「愍諸眾生受種種苦,守護佛種行佛境界,出離生死逮十力地。是為十。」我們看到這個地方。這是末後的一句,教導我們要憐憫許許多多苦難的眾生。為什麼有這麼多眾生在受苦難?說老實話,我們自己也不例外。佛告訴我們,所有一切苦難是從迷惑來的,我們有迷惑,就不能不受苦受難。這個世界我們要看大世界,要看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微塵剎土,覺悟的人多;可是每一尊諸佛剎土裡面都有九法界,九法界眾生在迷不覺,那個數量也非常可觀。我們今天也是其中之一,我們自己不曉得憐憫自己,看不到自己苦,看別人;看到別人苦,回過頭來想想自己,自己也苦,苦不堪言!我們希望佛菩薩憐憫我們,我們有沒有起個念頭憐憫比我更苦的眾生,也就是說憐憫比我迷惑得更重的眾生?我有這個心,佛菩薩必定照顧我。我有憐憫的心,我自自然然就會主動去幫助這些苦難眾生,能幫助多少就幫助多少,這是圓滿功德。我們在這個世間,說一句不客氣的話,我們這一生是來修積功德的,還是來造作罪業的?自己總得要清楚。如果是修積功德,好!修善積德,修善積德能夠不分別、不著相、不執著就變成功德;修善積德,自己有分別、有著相,就變成福德。福德的果報已經很殊勝,功德就更不必說了,功德跟佛菩薩相應。說跟佛菩薩相應,大家概念還很模糊,我們換句話說,功德與大自在相應、與大圓滿相應,這個說法你聽來比較容易理解,容易接受了。
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十幾歲的時候出去遊玩,看到眾生的生老病死,他就有很深的感觸,憐憫心就生起來了。想到自己雖然是王子,將來作國王也不免生老病死,於是發心求學、修道,目的是要解決這個痛苦,他成功了。真正是以後大乘經裡面所說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只要你有這個意願,你一定能成就。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有願必成,哪有做不到的?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發憤、要努力,要克服自己的障難。障難裡頭最嚴重的就是自己的煩惱習氣,這個習氣裡頭最嚴重的是懈怠、懶散,我們心裡很想做,振作不起來,不是不想做。我對每個同學的心理都懂得,不是不想做,這個地方的課程是你們自己訂的,不是我給你訂的;自己訂當然你就有心想做,訂了之後做不到,八個小時學教做不到,八個小時念佛也做不到。這是什麼原因?煩惱習氣的障礙,換句話說,你鬥不過煩惱,你沒有辦法克服你的習氣。《金剛經》上講降伏煩惱,你降伏不住,結果你的心願被煩惱給降伏住,煩惱戰勝你的願望,你的願望不能不打折扣,不能不落空。這一點我們就比不上佛菩薩,佛菩薩何以能成為佛菩薩?佛菩薩的願望能夠戰勝他的煩惱習氣。所以我們稱佛為大英雄,他打了勝仗,他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打敗了,統統放下、捨棄了,成就究竟圓滿的戒定慧三學,成就究竟圓滿的十波羅蜜,打勝仗!我們跟他比,我們打敗了,我們的願望全軍覆沒,慘敗!不就這麼回事情?你要是把事實真相搞清楚,你就曉得我們怎麼學法。
幫助苦難眾生,自己不能不受苦。我們在新加坡看到許哲她教導我們,她一生幫助非常窮苦的人、病人、老人,她一生就做這個工作。她給我們說,她要過跟他們一樣窮苦的生活,要跟他們完全打成一片,甚至於過得比最苦的人還要清苦,她能做到。新加坡是在赤道邊緣,沒有四季,那個地方是常夏,天氣炎熱,所以衣服很簡單。她的衣服從哪裡來的?她告訴我,別人穿舊的衣服丟到垃圾堆裡面,她撿回來洗洗乾淨,還能穿她就穿,不合適的她可以改。她穿的衣服都是別人穿舊丟棄的衣服,我們佛門講的糞掃衣,她過的是出家人的生活,是個在家居士過出家人的生活。一天吃一餐,吃生菜,油鹽醬醋糖她都沒有,吃生菜。偶爾把菜用水煮熟,也是這麼吃,沒有一點佐料在裡頭。她吃的是原味,身體健康,過年是一百零四歲,一生沒有生過病。在新加坡已經是傳奇人物,身體健康。她的體力確確實實大概像四十幾歲的人一樣,只是頭髮白了,臉上沒有皺紋。我看不出她有什麼毛病,仔細觀察她就掉一個牙齒,她也沒有去補,就掉一個牙齒。記憶力好,一點都不含糊,反應快速跟年輕人完全一樣。她這是果報,果報的因是什麼?佛講的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,她是天天都幹這三種布施,幹得不亦樂乎!果報是自然的,她也並不是想希求這個果報才去修因,她不是的!她有她的人生觀:人生以服務為目的。把所有的老人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兄弟,她去照顧老人,去幫老人服務。其實那些老人大概都是她兒子輩、孫子輩的,她一百零四歲,那些老人七、八十歲,她為七、八十歲的老人、病人,為他們服務,照顧他們,她自己沒有老。
她常常說:「我們要長壽,不要老」,我想這個話每一個人聽了都很中意。學她那樣的心,學她的願,學她的行,你就得她的果報。壽長而不老不衰,這是真正幸福、真正快樂。社會一般大眾都知道她行好事,有的時候送錢、送米,送一些衣服給她,她絕不是自己受用,都拿去救濟最貧苦的人家,她去照顧。天天背著米,她沒有車,她坐巴士,帶著油鹽這些東西、生活必需品,到那些貧苦人家,她去送,她每天就幹這個事情,幹得不亦樂乎!空下的時間她喜歡讀書,現在讀佛書,她說佛書好。喜歡看書,喜歡照顧老人、病人、非常窮苦的人,她跟這些人為伍,生活跟他們打成一片。所以她常講,「我不可以比他們吃得好,不可以比他們穿得好。」這就是持戒波羅蜜。我們想想我們學佛出家了,她這種行持我們不但沒有做到,我們有沒有她的心願?我們念到這一句,「愍諸眾生受種種苦」,許哲做到了。從哪裡做起?從自己本身做起。我們要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,把多餘的幫助一切苦難的眾生。
下面幾句話那才真正叫圓滿,「守護佛種行佛境界,出離生死逮十力地」,這個布施、供養、奉獻才達到圓滿。並不只是幫助他的衣食、照顧他的生活就到此為止,不可以!我們這種物質、精神照顧,只能滿足他今生,來生怎麼辦?後世怎麼辦?所以,「守護佛種」就重要了。要教他,怎麼教法?用現相教,不用言語。所以許哲居士她不是言教,她是現相教,你看她感化多少人!她確確實實像我們前面所講的,「放大光明,其光平等照一切處」,至少她那個光平等照整個新加坡,住在新加坡的居民沒有不知道許哲的。報紙、雜誌、電視新聞常常讚歎她,這就是她放大光明。我們看到了,我們聽到了,這就是她的光照到我們,我們受這個光的感動,應當發心效法,守護佛種。什麼叫佛種?覺性是佛種,善心是佛種。她有覺性,她有善心,我們要幫助她這個善心增長,幫助她的愛心增長。
人到晚年,尤其窮苦、貧病交加,非常可憐,對自己的信心完全喪失。必須要有人布施溫馨,引導他的善心、愛心、自信心,這比什麼都重要。譬如他是一個基督教徒,我們要幫助他生到天國。跟他們交往,不要談佛教這些東西,要告訴他怎樣才能真正往生天國,告訴他上帝不會遺棄他的。特別要重視經典裡面講的十誡,要常講,要常常講「上帝愛世人」。上帝愛你也愛我,為什麼?我是世人。經上並沒有說上帝愛基督徒,不是基督徒上帝就不愛,沒有這個講法。上帝愛世人,我們都是世人,上帝對我們是平等的愛護。你說你信上帝,我比你信得更深,常常跟他交談,上帝的心是平等的,上帝的心是廣大的,這值得一切眾生尊敬崇拜。如果上帝心量那麼小,那就不值得大家尊敬了。像一個家庭家長只愛自己的家人,不是自己家人就不愛護,這個人在社會上不會被社會大眾尊敬,這個道理他懂。不但愛一切人,愛一切動物、愛一切植物,世間所有一切物,上帝都是平等的愛。佛家講大慈大悲,決定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。我們在這裡宣揚這個教學,多元文化的教學,倡導的是「博愛」。真正覺悟,凡是住在這個地球上的就是一家人!現在很多人講地球村,只要住在地球上的所有一切生物,我們都要關懷、都要愛護、都要尊重、都要協助,在我們佛法裡面都是我們布施供養的對象。尤其大乘佛法說得好,「一切眾生皆是我過去父母,未來諸佛」,這個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。釋迦牟尼佛有這個認知,我們今天以佛為老師,我們是他的學生,老師的認知當然就是學生的認知,天經地義,我們向老師學習。
「守護佛種,行佛境界,出離生死」,特別對苦難眾生。佛法裡面講這些業因果報,比其他宗教典籍講得多、講得清楚。我們要告訴他,人生到這個世間來究竟為什麼?有什麼意義?有什麼價值?閒談當中就可以交換意見。尤其是年歲大的老人,他能聽得進去,年輕人聽不進去,老人聽得進去。幫助他回頭,幫助他覺悟,幫助他懺悔。基督教裡面講的悔改,悔改就是懺悔、改過自新。要從生活行持裡面下手,過去我都是自私自利,我要悔改,怎麼改法?現在我不自私自利,我樂意為別人服務,無條件的服務,無報償的服務,這是佛菩薩的教誨,是神的旨意。我們在這個地區,這個地區基督教、天主教的信徒特別多,所以我們不能不常常讀聖經。如何把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的教義與《新舊約全書》調和、圓融,我們講的道理跟他們經典講的道理是一樣的,比他們講得更透徹、更清楚、更圓滿,我們走的是同一條路。覺悟重要!「行佛境界,出離生死」,出離生死是共同的願望,如何能夠得到永生?他們說永生,我們佛家講的不生不滅,可見得這是世間所有一切眾生追求的終極目標。我們怎樣求得永生?能不能求到?答案是肯定的,這個裡頭有理論、有方法,有這個機緣應當多說。更深入的,宇宙的來源、生命的來源,那是更深一層的。但是最重要的是現前的生活,物質的生活、精神的生活,這是眼前的,我們盡心盡力妥善的照顧,學以致用。佛教給我們人與人之間交往用四攝法,你們同學們多想想,想出來之後跟我講。我讓你們先想,讓你們提出我們應該如何修學?看看你們究竟到什麼境界?
「行佛境界」具體而言,我們淨宗立的五門功課就是。三福:孝養父母,我們父母不在身邊,我們看到這些老人,就像許哲居士一樣,都把他看成是父母兄弟姊妹,都是我自己的親人。我對他們能夠盡孝養,我的父母就有別人孝養,果報如是,絲毫不爽。種什麼樣的因,就得什麼樣的果,哪裡錯得了!我們對別人父母好,別人對我的父母好;我對別人父母不關心,別人對我父母也不關心,所以利人才是真正利益自己。心目當中只有自利,不知道利益別人的,這種人永遠都是一個可憐憫者,他迷得太深了,他不能回頭。不要以為看到孝養父母,「我父母不在,我怎麼孝養法?」這一句就可以不算,錯了!想到大乘戒經裡面講的,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」,菩薩戒經裡頭講的;又大乘經上說,「一切眾生皆是我過去父母,未來諸佛」,未來諸佛那就是奉事師長,佛是我們的師長。所以父母、師長在哪裡?一切眾生皆是。怎麼能說父母師長不在面前?對於一切眾生都能夠孝順、都能奉事,對於自己父母、自己老師哪有不孝敬尊重之道?孝敬從這個地方修來的,這才真正的孝敬,真正是性德的流露。
我們的大病就是只知道有自己,不知道有別人;佛今天教我們回過頭來,把這個病治好,只有眾生沒有自己就對了,你真正覺悟、徹底覺悟了。為什麼?眾生原來就是自己。行佛境界!人與人之間決定要和睦相處,他意見很多、很難伺候,我知道他迷得比我深,他煩惱習氣比我重,我如何跟他相處?處處忍讓、處處尊重,就能相處了。你有你的意見,我有我的意見,彼此不相讓、彼此不相容,就不能相處。所以,佛菩薩為什麼能跟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相處?你知道道理在哪裡?諸佛菩薩無我,就都能相處。無我,還有什麼不能相處?「無我」,我們說得粗一點,無「我的想法」、無「我的看法」、無「我的分別」、無「我的執著」,你想想看他跟什麼人不能相處?他跟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都能和睦相處。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相處?有我,有我的看法、有我的想法、有我的分別、有我的執著,麻煩了!變成與一切眾生格格不入。有我,你這光很小;無我,光很大,遍照虛空法界!現在西方人講的磁場就是光,我們現在把它講成影響力。有我,影響力很小;無我,影響力很大。孔老夫子有教無類,大公無私,你看他的影響力幾乎影響全世界,時間影響到今天兩千多年,這是夫子的光。釋迦牟尼佛無我,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,他的影響力遍及全世界,時間就算外國人的說法,二千五百多年。一直到今天這世界上多少人在紀念他,多少人在稱讚他,多少人發心向他學習?這就是他大放光明,平等普照。我們讀經、我們學佛要向這些地方學習,首先要拓開心量包容一切,然後我們就把它落實、把它做到,全心全力愛護一切大眾,為一切大眾服務。服務裡面最重要的是幫助他斷惡修善、幫助他破迷開悟,這就是行佛境界。
幫助他「出離生死」,這個事情難,所以先要讓他了解宇宙人生真相。天堂不只一個,天堂很多,我們要想生天堂,到哪一個天堂?確實天堂是很多,我們可以任意去往生,但是你要具備條件。天堂的條件總而言之一句話:愛世人,上帝愛世人。信仰上帝的人能生天堂,上帝是什麼?上帝就是愛世人,信仰愛世人的人能生天堂。信仰愛世人,你愛不愛世人?你不愛世人,你不能生天堂;你能像上帝一樣的愛世人,你肯定生天堂。佛家講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,你能像諸佛如來一樣的慈悲對九法界一切眾生,你肯定往生佛國土。我們講佛國土,他們講上帝天堂,佛國土就是佛的天堂。伊斯蘭教他們說上帝的天園,園是花園,跟我們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意思相近。經題上「華」是比喻花園,這是個大花園,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面,所有這些花卉的品種它統統具足,一樣都不漏,用這個來做比喻: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,不同族類的眾生、不同形狀的眾生、不同生活方式的眾生、不同文化的眾生,統統融合在一起,和睦相處,互相尊重、互相敬愛、互助合作,這是大方廣佛華嚴,這是多麼美好的社會,多麼圓滿的人生!在這個大世界裡面,諸佛國土很多很多都已經落實了。我們現在要學習。
它後面有一句「逮十力地」,十力地是如來果地上十種特殊的能力,你逮十力地你就成佛了,可見得這個教學才真正達到究竟圓滿。如果沒有幫助那個眾生成佛,我們的責任義務還不圓滿,還得要繼續努力,一定要達到究竟圓滿。當然究竟圓滿我們知道不是一生一世能達到的,為什麼?眾生根性不相同,我們一定要懂得不斷的要把它提升。譬如這個小朋友現在的程度是小學程度,我們辦小學幫助他;等到他小學畢業,我們辦中學幫助他,一個階層一個階層,幫助眾生是生生世世的大事業,不是短時期。所以要有恆心、有毅力,這個事業永遠沒有間斷,永遠不能夠中止,不疲不厭,這個事情才能做好,做到究竟圓滿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。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15:39:24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