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53卷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视频A


视频B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五五三卷)  2001/12/31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0553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最後一段,大科第九,天地徵祥:

  前面我們將第八大段座內菩薩介紹完了,末後善勇猛菩薩總結我們要注意,「以佛力故能宣說」,確實不但是諸大菩薩講經說法、弘法利生要求三寶加持,即使諸佛如來也同樣的請一切諸佛加持。這一點我們要能夠體會、要能夠學習,決定沒有絲毫傲慢的念頭,沒有絲毫自以為是的念頭,這是我們應當學的。我們是有意無意當中都表現著傲慢、自以為是,我們看看這些經文,應當知道反省檢點,怎樣做才是正確的。

  末後這一大段講三樁事情,第一個是六種震動,六種每一種裡面都有三種,就變成一十八種震動。震動實在講,是震動九法界眾生的心,我們在《華嚴經》看到,不但是有情眾生還包括無情眾生,看到諸佛如來諸大菩薩種種形象的示現、言語的教誨,心裡大為感動。心裡面感動,佛經上常說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心一感動,天地萬物沒有不感動的道理。清涼大師說這是明顯的證明,給我們作證。第二段看到這些世主,同生眾菩薩也是世主,為什麼?菩薩是一切眾生修學所依靠的真善知識,都來供養佛。第三段是總結,清涼大師說得很好,「佛成正覺」,示現成佛。「眾海雲集」,雲集,是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的佛剎,微塵數的佛剎,一一佛剎裡面有無量無邊的眾生,全是華嚴會上的大眾,真的是一個都不漏,包括我們本人在其中,也包括我們所居的境界國土都在其中。當然這裡面有覺有迷,迷了變成六道凡夫,覺了是諸佛菩薩四聖法界的大眾。我們雖然迷,但是迷有代表,慶祝這個法會,讚歎佛陀教誨眾生,顯示佛智慧德能的高深。再看九法界眾生,感恩戴德依教奉行,為之供養,感動得「天地為之呈祥」。這是末後三段經文的大意。我們先來看第一段:

  【爾時華藏莊嚴世界海。】

  這一句就是一段,這是說「動處」,這是從哪裡動的?『華藏莊嚴世界海』。清涼大師說得很好,「諸天重重,並華藏之內,故云其地,何所不該」,全都包括在其中,「染淨融故,雖標摩竭,而地震華藏。」實實在在講,不是這一個「華藏」,這個華藏從近處說;如果就其影響來講,當然是遍法界、盡虛空都為之震動。為什麼?宣說如來究竟圓滿的大法。第二句也是一段:

  【以佛神力。】

  這是「動因」,什麼原因動的?『以佛神力』。這一句是說明感應道交,也是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。感應裡面要是就我們凡夫境界來講,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地球上八相成道;毘盧遮那如來在華藏世界示現大轉法輪,清涼說「亦兼成道」。在本經這些境界講得很多,所以感動得天地呈祥,六種震動。六種震動,在《大智度論》、《阿含經》裡面有說八種因緣,第一種說大水動的時候,也許就是我們這個地球上許多科學家研究地質學的,這個地球過去至少受過四次大洪水,洪水氾濫,地殼起了變化,這是大地震動,這個震動是有災難的,眾生業力所感。第二種是尊神試驗他能力的時候,大地會震動,那個能量巨大,這種震動大致上不會有什麼災難,他在輕輕的試驗,不至於造成災難。第三種佛菩薩要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入胎的時候,這個時候地震動,出胎的時候地也震動,成道的時候、轉法輪的時候、終止教學的時候、入般涅槃的時候,都會有六種震動的相現前。還有一種說法在《大智度論》裡面,授菩薩記的時候,也就是如來傳法傳給菩薩,為他授記,告訴他,他在什麼時候應當成佛,這是大事因緣,所以地神歡喜,現這六種震動的相,表達他喜悅之情。「以佛神力」,說明毘盧遮那如來是大轉法輪,為一切眾生宣揚究竟圓滿的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佛的神力,地神的歡喜踴躍,所以這個境界就現前了。我們看底下這一段經文:

  【其地一切六種十八相震動,所謂動,遍動,普遍動;起,遍起,普遍起;踊,遍踊,普遍踊;震,遍震,普遍震;吼,遍吼,普遍吼;擊,遍擊,普遍擊。】

  『動』第一種,『起』第二種,『踊』第三種,『震』第四種,『吼』第五種,『擊』第六種,我們通常講六種震動就是講這六個。每一個震動裡面又有三個,三六十八種震動的相。震是音聲,動是形狀,聲裡頭有吼、有擊,擊是碰撞。「形兼起踊」,從形相來看,地從下面升上來,「起」是慢慢起來的,「踊」是突然起來的。震是聲音,是隱隱出聲,聲音不大,吼聲音就很大,你會聽到很大的聲音,擊是碰撞。這些事情,我們曾經有相當長的時間居住在地震帶,佛經上說的這些形相我們都有相當深刻的體會,但是大地震會帶來災難;佛講經說法是好事情,總不能讓眾生帶來災難,對的,佛絕對不會傷害眾生。由此可知,此地所講的六種、十八種的動相都是表法的意思,都是說虛空法界無量無邊眾生,遇到希有的因緣,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為我們說究竟圓滿的大法,心裡頭感動。只要聽到的人,哪個不歡喜?不但歡喜,馬上要去聽。我們不說別的,在這個世間遇到一位善知識,聽說他有德行、有學問、有修持,證果不敢說,這三種我們可以肯定;於是常常打聽他在哪裡講經,特地去聽,很遠的地方特地去參學去聽,你們想想是不是這六種震動的味道?

  往年我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師,他老人家是每個星期三講一次經,在「慈光圖書館」,他是固定的。所以每個星期三我們看到講堂裡面有貴賓,從台北來的、從基隆來的、從新竹的,南面有從台南來的、從高雄來的、從屏東來的,還有從台東、花蓮來的,這不就是把整個台灣島震動了?他們星期三一早就到台中來了,晚上聽經,有的人聽完之後晚車就回去了,有人聽完住一晚上,第二天早晨就回去了,每一個星期來。我們看到這個現象非常感動,這就是十八種的動相所表的意義,不是真的地震,真的地震那還得了嗎?那佛不會受人歡迎了,佛來了我們有災難來了?所以是震動。

  我們再問,佛入胎的時候、佛出生的時候,也有這十八種震動,那是怎麼回事情?佛入胎誰曉得?佛出世誰曉得?佛修行證果、講經說法是聽說了,這個我們還能理解;沒錯,佛入胎、佛出世,我們這些人茫然不覺,但是天地鬼神他知道,他們震動了。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,在世尊八相成道變相圖裡面看到,色界天、欲界天,他方世界的菩薩們、聲聞、緣覺,佛出胎的時候,他們都在空中合掌恭喜讚歎,他們震動了。我們人間不曉得佛出現在世,他們知道;人間裡面這些國王大臣聽說淨飯王生了太子,到宮廷裡面來祝賀,那是人間的事情,那不算震動。所以要曉得,佛菩薩的示現真正是九法界眾生都感動,希有難逢!

  我們這幾年講經也有個現象,我在新加坡講經,從世界各個地區的同參道友們,常常組團到新加坡來參學,他們假期有限,短的住一兩天,長的住一兩個星期,難得了。我在香港講經那就更普遍,來自中國大陸的,幾乎每個星期都有幾個團體來。如果是常年住在一個地方講經,來參訪的同學們相繼不絕,這也是六種震動表法的意思。十八相,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舉了一個例子,「唯一方動」,這就叫做動。譬如李老師在台中市講經,每逢星期三,台中市的佛友都來聽經,這是動的意思,「一方」。如果他這個感動是四方的,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影響力,這個大家好懂,他的影響力周遍四方,東南西北各個地方的人都想來聽,所謂是不遠千里而來,這就叫『遍動』。如果影響力更大,連海外的佛門弟子也聞風而來,那就叫『普遍動』,所以「遍動,普遍動」是說它的影響力。

  「動」的作用在哪裡?《勝思惟梵天經》裡面講七種,第一「令諸魔怖故」,第二「為說法時大眾心不散亂故」,第三「令放逸者生覺知故」,第四「令眾生知法相故」,第五「令眾生觀說法處故」,第六「令成熟者得解脫故」,第七「令隨順問正義故」。七種有具足有不具足,不具足或者是有一兩條,具足是七條統統具足,那是諸佛菩薩。我們人間善知識講經說法,七個都具足的不多,但是這裡頭的意思我們要曉得。第一個怖魔是真的,凡夫講經說法魔都討厭。你講的不是正法,魔笑笑:「這個無所謂」,你如果說的是正法,魔頭痛。為什麼?眾生聽聞正法,生出離之心,這個出離心就是有心想出三界,想了生死。像我們淨土宗的人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魔頭痛,為什麼?我們只要不離開娑婆世界,都是魔的眷屬,我們離開了,他的人口減少了,他希望他的國家興旺,人丁也興旺,如果聽說你移民到別的地方去,他限制,他不准你走,不喜歡你走;魔恐怖是恐怖這一條,不是怕別的。如果你自己求往生,你還帶一批人走,那他不就更麻煩了?所謂是好事多磨,佛法的修學傳播是世間第一等的好事,魔常常來做障礙,我們曉得他為什麼來做障礙,他是不希望我們離開六道輪迴,希望我們永遠在六道裡面為他所統治。魔怖的是這樁事情。

  第二是警策,世間善知識弘護正法,有這個意思,說法的時候大眾心不散亂。所以講堂稱為道場,何以故?在這個場所大眾在一塊薰修,成就戒定慧三學。諸位同修必須要知道,佛法裡面常說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,所謂法門,法是方法,門是門徑;方法門徑雖然多,有八萬四千、有無量無邊,統統修的是戒定慧。我們講的是三學六度,只是方法不一樣,我們現在人講手段不一樣、方式不一樣,內容完全一樣。如果離開三學六度,那就不是佛法;如果是佛法,決定不離三學六度,不管它是大乘是小乘、是顯教是密教、是宗門是教下,全是修的戒定慧三學。講經這個道場也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,你守規矩、守法,懂得怎樣聽經、怎樣奉事善知識,這是戒學。聽經自始至終,這一座譬如說兩個小時,從法師開講一直到他講解完畢,你都能夠攝心一處,我們今天講專心的來聽講,一個妄想雜念都沒有,這是持戒。一心專注是修定,聽得字字句句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那是修慧。你這兩個鐘點在講堂幹什麼?修行,修什麼行?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。

  我教諸位同學,你們將我講經的錄像,我們一堂課一個小時,你能夠將這一堂課重複聽八次,每一次都非常認真,一點都不馬虎,你一天八個小時在修戒定慧。你要真正懂得方法,你會開悟;不懂方法那就沒辦法了,一面聽講一面還胡思亂想,這就把你三學全部都破壞了。修行的方法非常非常多,你們要問我用什麼方法?常常有人問我:「法師,你念佛是怎麼念法的?你學佛是怎麼學法的?」我跟你們真的是不一樣,我念佛沒有念佛的形相,沒有念佛的聲音,你能跟我學嗎?但是在念佛堂跟大眾在一塊念佛,那跟大眾完全一樣。我是怎麼念佛的?我讀經,我用的是這個方法。我要解義、我要落實。我在經上看,佛是怎麼存心,原來佛的心大公無私,清淨光明,大慈大悲,利益盡法界遍虛空一切眾生,我知道我要學,我要學得跟他一樣,我用這個方法念佛,完全表現在我日常生活當中。

  我學《無量壽經》,講《無量壽經》,肯定要把四十八願變成我自己的本願。我不是念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,念我自己的本願,我的心跟佛心相同,願跟佛的願相同,行跟佛的行相同,以前同不同不要管它,自然相同。果然完全相同了,連鬼神都說,你所說的字字句句全都是經。這樣念佛,這樣學佛,哪有不滿願的道理?我們想求生極樂世界侍從阿彌陀佛,一定能滿願,一絲毫疑惑都沒有。什麼時候往生?隨時可以去。現在為什麼不走?這個世間還有不少苦難的同學,他們也有心,那我們就有義務幫助他。現在住在這個世間不是為自己,與自己毫不相關,是為著緣分。這個地方眾生有緣,有緣就多住幾天,沒有緣就不住,哪裡有緣就到哪裡去。我們生活的空間無限大,盡虛空遍法界,一切諸佛微塵數的國土是我們活動的空間,是我們常常往來的場所,他怎麼不自在?決不是侷限在這個地球,也不是侷限在這個娑婆世界的六道。所以講經警策的作用、警眾的作用,凡夫裡面也有;毘盧遮那佛講經,那個境界我們凡夫沒有法子測度。

  第三,「令放逸者生覺知故」。什麼叫放逸?我們現在一般人講很隨便、很馬虎、不認真,這都是放逸,你的精神意志不能集中,你的修學不能成就。放逸,我們世俗人常講的懈怠懶散,說得文雅一點叫放逸,說得粗俗一點就是懶散,他怎麼會有成就?講經說法常常在勸導他、常常在勉勵他,引用許多例子,有正面的、有反面的;反面的例子說明懈怠懶散的人他不能成就,他墮落了,你聽了之後有所感動,要好好的精進;正面的例子是讓你看到生慚愧心,人家為什麼能成就,我為什麼不能成就?宋朝的瑩珂法師,大家都曉得他放逸、他破戒、他不守清規,並不是他有意惡劣,我們現在一般常講的劣根性,煩惱習氣太重;但是他還有一念善根沒斷救了他,他有自知之明,自己曉得這一生的行業必墮地獄,他自己肯定,於是畏地獄苦,畏怖之心生起來了,向同參道友們請教,有沒有方法救他,不墮地獄?

  同參道友也很難得,送他一本《往生傳》,「你自己看看」,他看了之後感動得痛哭流涕,看到那些念佛人各個往生,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了;於是他發一個大願求生淨土,勇猛精進,把自己寮房門關住念阿彌陀佛。念了三天三夜,沒有吃飯、沒有喝水,一直念,日夜不休息,那叫真勇猛、真精進,把阿彌陀佛念來了。眾生有感,佛就來應。阿彌陀佛告訴他:「你的陽壽還有十年,你好好努力,到你臨命終時我來接引你。」瑩珂確實是有自知之明,他跟阿彌陀佛說:「我的習氣太重,我禁不起誘惑,我很容易被境界所轉,那十年當中我又不知道要造多少罪業!」跟阿彌陀佛要求,「我十年壽命不要了,我現在跟你走。」阿彌陀佛也接受了,他說:「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。」瑩珂非常歡喜,「好!那就一言為定。」三天之後阿彌陀佛來接引他。

  於是他把他的寮房門打開,告訴道場大眾:「三天之後阿彌陀佛來接引我」,一般人都覺得他奇怪,他房門關了三天,不知道他在幹些什麼,門打開之後口出狂言。他在道場沒有人尊重他,好在時間很短,「看看三天你往生不往生?」到了第三天上殿的時候,他請求大眾念佛送他往生,大眾也歡喜,看看是真的是假的,念佛念不到一刻鐘,他跟大眾講阿彌陀佛來接引他,就走了。真的不是假的!所以一個人如果沒有死盡偷心,他做不到;不能夠萬緣放下,他做不到。瑩珂真的是覺悟了,怕墮地獄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求阿彌陀佛來接引,這是我們非常好的一個例子。

  近代諦閑法師的鍋漏匠徒弟,也為我們做了示範;瑩珂法師三天,諦老法師這個徒弟三年。諦老法師教他的方法妙極了,就是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一直念下去,念累了休息,休息好了趕緊接著念。他難得,遵守老師的教誨,百分之百的奉行,他成功了。這都是「令放逸者生覺知故」,只要一覺悟,回頭是岸,這個人就得救了。第四個是「令眾生知法相故」,簡單的講,佛法教義、教理、教行、教果,學佛不能不懂。教理行果各有形相,都得要清楚、都得要明瞭,我們修學才會有成就,才能夠生歡喜心,法喜充滿。你就不疲不厭,自然就能夠勇猛精進。

  第五條,「令眾生觀說法處故」。在這部大經裡面,清涼大師雖然給我們說九會七處,而李長者他老人家在《合論》裡面講十會十處;大師跟長者,說法不相同,意思並沒有矛盾。從這個地方我們也能夠體會到,佛法的圓融自在無礙。實際上,說法處遍一切時、遍一切處,無時無處不是毘盧遮那佛的說法處。這個境界不可思議,如果我們體會得,真正是受用無窮,真的古德所說,「圓人說法,無法不圓」,圓人學法當然也是無法不圓。問題我們如何能夠養成圓頓根性?「七最勝」裡頭第一條菩薩種性,我們比那個還要升一級,圓頓菩薩種性。這個要培養,不是做不到,如果我們懂得怎樣培養,不是做不到的;培養的方法也有很多種,無量無邊。像我們這種根性的人,所謂是知識分子,不是上根利智,也不是下愚,中等程度的知識分子,最殊勝的方法是依教。

 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講經三百餘會,說法四十九年,要知道就是為我們這一類根性的人,換句話說,我們從教下入門最為理想。對於大教首先要具足信心,「信為道元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」,沒有信心不行。於經教要具足信心,於善知識要具足信心。善知識雖有不善之行,我們對他還是具足圓滿的信心,我們成就了,這些話是文殊菩薩教導善財童子的。善財童子出去參學,菩薩教他參學的心態、心理態度,就說得很明白。實際上文殊菩薩教善財就是教我們,我們是凡夫,看到別人有一點小小的過失,就放在心上批評議論,對他的信心大打折扣,到最後損失是誰?損失是自己,錯了,大錯特錯!所以文殊菩薩教善財,看到善知識有過失,我們學他的法,不學他的過,這就對了。善知識他真有法,清涼大師說得很好,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?」論到中國大聖大賢,堯舜,堯舜要想做到沒有過都很困難,何況是一般人?你要找到一個完全沒有過失的老師跟他學,清涼大師說除佛之外你就找不到了;等覺菩薩還有過失,你到哪裡去找?又何況大善知識他們通權達變,有許多過失他是故意示現的,他是特地要度某一個眾生的,我們凡夫哪裡知道?老師接引的大眾多。

  我過去在台中,李炳南老居士接引大眾,台中蓮社登記有姓名有地址的二十多萬人,那個時候他在台中教學才十幾年。這二十幾萬人當中,你說那個根性多複雜,他老人家善巧方便,隨機施教,對哪個人是哪個方法,我們看到一些,沒有看到完全。我們明白了,我們從這裡頭學習,為什麼?我自己選的是這條路,將來我接觸的大眾面也非常廣,也非常複雜,我對哪一類眾生,我要用什麼方法來接引他。方法手段不相同,有正面的教化,也有負面的感召他,不是一個方法,不是一個模樣。但是我們有一個目標、一個方向,幫助他破迷開悟,幫助他覺悟、幫助他回頭,幫助他在這一生當中圓成佛道。手段方式是靈活的。所以我們親近善知識,不是看一面,要看他的方方面面,我們那個尊敬心、尊師重道的心才生起來,才會受感動,才會真正佩服。所以我們看釋迦牟尼佛,你在各種經典裡去看,方方面面去體會,如同釋迦牟尼佛就在我身邊,就在面前。為什麼?經典講得太詳細了,比儒家經典講孔老夫子詳細多了。我們從經教裡頭確確實實如同跟釋迦牟尼佛在一起,時時刻刻形影不離,怎麼會不得利益?

  第六條「令成熟者得解脫故」,這一條很重要。根性成熟的人,用現代話來說,幫助他往生,勉勵他、引導他,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你幫助一個人往生,就是幫助一尊菩薩成佛。他不往生的時候,說老實話他是凡夫,他往生了,這個人肯定是菩薩。為什麼?成熟者,菩薩是成熟者;成熟者他所示現的形象不相同。在我們這個世間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,我們自己要清楚要明瞭、要細心觀察,沒有善根的人幫助他種善根,這個佔多數;已經有善根的人,他聽到佛法,聽到佛名,生歡喜心、生恭敬心,這個人有善根。有善根的人,要幫助他善根增長,換句話說,要防範不要讓他退心。善根成熟的人是哪一種人?對這個世間厭倦了,有一種懇切的願望求生淨土,這善根成熟了,我們要幫他一把,要教給他成佛的方法。有些人不相信淨土,用什麼方法?《往生傳》。古時候念佛往生的人,《淨土聖賢錄》,近代往生的人,《近代往生傳》,多看這些。如果對這個,「這是記載的,未必可靠」,多多給他看因果報應的這些事跡,這個愈近愈好。所以我在台灣時期,有不少同修他們在蒐集,從報紙雜誌蒐集不少,近代的確實有其人、有其事,說起來大家印象都還很深刻,好!中國、外國到處所蒐集的,你讓他先看這個東西,會啟發他的信心,然後再給他看《往生傳》,他就能接受了。

  人肯定有過去、有現在、有未來,先決條件是我學佛要肯定人不是死了一切都完了,那是決定錯誤的邪知邪見。既然人有來生,聰明人應當好好的為來生著想,這一生很短,來生很長。聰明人有前後眼,能夠想到來生後世我要到哪裡去?來生後世的日子應該怎麼過法?我們平常有沒有想到?有沒有常常想到?人常常有這個念頭,他就會變成根熟了。若非根熟,這種念頭可能是偶爾有之,不會常常有;常常有,根熟了。還有一些人厭世,在這個世間住久了,什麼樣的場面也都經歷了,最後感覺是無聊,厭世的人他那個結果多半自殺了。自殺不能解決問題,任何方式自殺,事實是他每七天要重複表演一次,那很痛苦,這真叫自找麻煩。這樣的人你要是勸他,「你既然對這世間厭倦了,到極樂世界去不是很好嗎?」可以介紹他到西方極樂世界,引導他親近阿彌陀佛;往往他回頭,他會比一般人更用功。為什麼?一般人對於世緣貪戀,捨不得放下,他對世緣冷淡了,沒有貪戀的心了;如果他找到一條正路,他會很用功很努力的去修學,他會成功。這真正是從三途把他救出來送到西方極樂世界,無量無邊的功德!世間講經說法,有這個功德利益。

  第七條,「令隨順問正義故」。隨順大眾修學,遇到有疑惑的地方,向善知識、向同參道友請教,教學相長,幫助我們開智慧,幫助我們斷疑生信。所以講經的道場,如果是有特別殊勝的緣分,純正之法沒有不感動人心的,沒有不影響社會大眾的,在佛法裡面講影響所及九法界眾生。這一段就介紹到此地。我們看第二段「興供」:

  【此諸世主,一一皆現不思議諸供養雲,雨於如來道場眾海。】

  經文到這個地方,這是一段,這一段是標數。『此諸世主』,是我們以前從開經一直念到這個地方,時間也長了,回想起來真的是不少。異生眾是世間的世主,包括二十八層天,六道裡面的修羅、羅剎、八部鬼神。十九類的雜神眾,四王天、忉利天、夜摩天、兜率天、化樂天、他化自在天,再往上去色界天,初禪、二禪、三禪、四禪,十八層天;下面有畜生、餓鬼、地獄。每一個族類都有領導人,我們現在講領導人,或者說都有首領,佛經裡面稱為王,就是這一個族群裡頭的帶頭人,他出來做代表,很有味道。這個代表還組成代表團,你看每一族類都有十位,有的時候有十一位,每一個族類有個代表團。這十個人裡面第一個人是總代表,另外有九個或者有十個,每一位代表都代表他們同類的無量無邊的大眾。因為在經表面上看是華藏世界,實際上包括了盡法界虛空界,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剎土,一一剎土裡面九法界無量無邊的眾生,這是大方廣佛華嚴的境界,真正是不可思議。「此諸世主」,是講前面這些大眾。

  『一一皆現不思議諸供養雲』,他們在大會讚歎之後供養,帶的這些禮物,都是教給我們,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要學。你看看我們到一個地方,不管這個地方是生疏還是熟的地方,先要懂得去拜會,拜會先要懂得禮節,禮貌要周到。見面的時候要知道稱讚,要曉得怎樣稱讚法,這菩薩不都教給我們了嗎?稱讚之後,你帶這些禮物要送禮供養。這教給我們處事待人接物,我們在這裡學的時候要落實在生活當中,要是學會了,你會受到社會一切大眾的歡迎。實在講,這麼長的經文所表演的全是四攝六度,一句都說盡了。帶的供養『雨於如來道場眾海』,這個雨是動詞,形容供養具之多,好像從空中落下來一樣,來供養道場大眾。大眾是誰?盡法界遍虛空所有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眾生,上諸佛如來,下三途眾生,你看看這個境界多大!心量多大!

  下面有十二句,這是簡簡單單舉幾個例子,為什麼?這些世主供養具你怎麼能說得清楚?同時也沒有必要,簡單舉幾個例子說說就可以了。

  【所謂一切香華莊嚴雲】

  現在送花是最普遍,無論是在中國在外國,特別是在外國,一切喜慶聚會都送花。送一籃花,送一盆花,送一個花環,最少的送一枝花,代表他的敬意,供養!送香,莊嚴道場。前面給諸位說過,一切時一切處無不是華嚴道場。這是禮物裡頭第一類的。第二類:

  【一切摩尼妙飾雲】

  這是我們現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看到的珠寶,這屬於珠寶一類的。當然這一般價值比較高了,送這些珠寶、首飾一類的身上的裝飾品。這裡面也包括環境裡面的裝飾品,因為底下它還有:

  【一切寶燄華網雲】

  這不是裝飾在身上,這裝飾在居處環境,你居處的房屋宮殿。像現在我們遇到外國的聖誕節、新年,有些街道上在夜晚許許多多的燈飾,真的是五光十色,道路的上空都結成光網,『寶燄華網』。這個地方小城市,沒有那麼繁華熱鬧,我們在香港處處能看到。在新加坡,你看每一年最熱鬧的烏節路,你在烏節路上能看到「一切寶燄華網雲」。

  【無邊種類摩尼寶圓光雲】

  有些我們這個世間沒辦法比喻的,『無邊種類』是講種類的繁多,太多了。『摩尼寶圓光』,摩尼寶成就的圓光,「圓光」表圓滿的智慧。

  【一切眾色寶真珠藏雲】

  珍珠我們這個世界也有,七寶之一,但是比不上天上的七寶,更比不上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七寶。你要問為什麼?這些東西都是「唯識所變」,都是「從心想生」。我們六道凡夫的心想比不上天人,比不上聲聞緣覺,更比不上菩薩,哪裡能跟佛相比?每一種供養下面都用一個「雲」字,這個雲代表的意義很深,代表「相有性無,事有理無」;形式上供養一絲毫都不欠缺,禮貌周到,心裡面清清淨淨一塵不染,那叫雲。沒有著相,這個供養才叫功德圓滿;供養要是有執著,那就是福德不是功德。一切供養當中,我們人與人交往,我們禮物總是盡心盡力做得非常圓滿,做得非常的豐富美好,心裡頭清淨、痕跡都不著,這是功德。顯示這個心「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」,就在這個供養裡頭圓圓滿滿的顯示出來。事物是個代表,實際上是用你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在供養,真實的供養,東西是表法而已,這個意思一定要懂。第六句:

  【一切寶栴檀香雲】

  這是講我們佛門常用的檀香,這是燃香供佛很名貴的供品,檀香裡面尤其是沉香。第七句:

  【一切寶蓋雲】

  『寶蓋』是屬於莊嚴具,我們一般講道具,它也有作用,防止日曬、防止灰塵。在從前帝王大臣出巡的時候,儀仗隊裡面不能少的。第八句:

  【清淨妙聲摩尼王雲】

  這一句我們曉得是音樂,樂隊,『清淨妙聲』;『摩尼王』是如意寶,用它來形容清淨妙音,你聽了非常悅耳、非常歡喜。演奏的這個音樂,都是能夠幫助人消除煩惱,得清淨智慧。第九句:

  【日光摩尼瓔珞輪雲】

  『日光』,在我們人世間,光明最大的是太陽,其次是月亮,第三種是燈光,所以常用「日月燈」,在此地這是比喻,像太陽那樣的光明,那樣的圓滿。『瓔珞輪雲』,「瓔珞」是戴在身上的,是屬於身體的裝飾。

  【一切寶光明藏雲】

  『一切寶』就多了,眾寶雜成,每一種寶都放光,光色不一樣。眾寶聚集在一起叫『藏』,所放的光所謂是五光十色美不勝收。這些通常我們中國人講聚寶盆,用盆盛的各種的這些珍寶。末後一句:

  【一切各別莊嚴具雲】

  前面是共同的,後面這一句有各別的,有特別表法的意義。總結:

  【如是等諸供養雲。其數無量,不可思議。】

  這一句是我們能夠體會得到的,為什麼?世主的數量不可思議,每個人帶的這些供養品當然是不可思議。

  【此諸世主,一一皆現如是供養雲,雨於如來道場眾海,靡不周遍。】

  參加華嚴法會,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世主,每一位都帶著共同的供具,香華、幡幢、寶蓋,有各別特別的供養,數量無量無邊,到道場來供佛供眾,『靡不周遍』,圓圓滿滿。我們可以冷靜思惟這樣殊勝莊嚴的境界,細心去體會佛法究竟圓滿無比的殊勝;不僅是我們要學,九法界的眾生哪一個不要學?哪一個可以不學?我們對於學佛的信心、學佛的意願,真的是油然而生。不用去勸勉,你只要看到這個境界,自自然然就發心了。後面這一段「結通無盡」,這是總結。

  【如此世界中,一一世主,心生歡喜如是供養。】

  這一句是結華藏世界之內的,「結華藏內」。

  【其華藏莊嚴世界海中,一切世界所有世主,悉亦如是而為供養。】

  到這裡是一段,這是結華藏世界外的。我們從這裡能看到,首先是說大會裡面,『一一世主心生歡喜』。哪裡還會有分別執著?這個世界原本是一家,我們今天不了解事實真相,分自分他,彼此不但不能相容,還產生嫉妒障礙,造作許許多多錯誤、罪業。什麼原因?不了解事實真相。我們在這裡看的,你看那個大世界裡頭,剎土與剎土、族類與族類是一家,華藏世界是個大家庭,是自己的家庭。如果我們真的體會得,明白、覺悟了,那恭喜你,你已經證得清淨法身。華藏世界是淨土,華藏世界是法身,身即是土,土即是身,身土不二,這叫法身。自性般若遍虛空法界,那是智身。覺悟之後,妄想分別執著永遠斷盡了,這是大自在身,真正解脫身。虛空法界是自己生活的境界,我們現在的話講,是我們生活的空間、是我們活動的範圍,盡虛空遍法界!現在科學家所說的空間,有許許多多不同的維次,這個時候所有不同維次的空間全部都突破了,所有一切障礙都消除了。

  底下一句華藏世界外的,我們講影響所及;「影響所及」實在講,這一句話並不恰當,為什麼?因為有影響所及你還有內外的差別,實際上內外的界限沒有了,『一切世界所有世主,悉亦如是而為供養』,真的是盡法界、盡虛空界融成一個整體。我們想想這一種的氣象,這樣的殊勝莊嚴,真正不可思議!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15:37:42)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15:37:4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704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