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479卷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A

B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四七九卷)  2001/11/1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0479

諸位同學,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主城神偈頌第四首:

【如來昔已能除遣,一切眾生諸恐怖,而恆於彼起慈悲,此離憂神心悟喜。】

這是離憂清淨主城神他的讚頌,在前面我們看到他主修的法門是「救諸怖畏大悲藏」。「救」是救濟、救拔,一切眾生畏懼恐怖,從這個地方證得圓滿的大悲心,這成無上道。大悲心是菩提心利他的德用,我們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裡面,看到世尊為我們講菩提心,至誠心、深心、迴向發願心。而馬鳴菩薩在《大乘起信論》裡面跟我們講的菩提心,名稱不相同,他是講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。我們將經論合起來看,論裡面所講的直心就是至誠心,真誠到極處,這才是直心。很多人對於直心意思沒有搞清楚,以為我的心很直,對什麼人都直來直往,毫無隱瞞,這是把意思錯會了。菩提心裡面講的直心,是真誠到極處。誠,什麼叫做誠?我們有沒有誠意?如果真的有誠意,你不是凡夫,你是初發心的菩薩,「發心住」,你是《華嚴經》上圓教初住菩薩。初住菩薩是剛剛發菩提心,你真誠心顯出來了。我們都以為自己的心很直很誠,哪裡曉得搞錯了。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也不是一個容易事情。

前清曾國藩先生對這個「誠」下了個定義,「一念不生是謂誠」。這個意思有沒有把誠這個意思說出來?很難,但是說到相似了。我們看到古德教人念咒、教人念佛、教人畫符,怎樣才靈?心裡頭沒有一個妄念,真的是一念不生,這個咒就靈。佛號也靈,畫的符也靈,要一念不生。實在講儒跟佛都懂得,儒家講誠意,必須前面兩個條件做到,意才真正誠,不是容易事情。裡面兩個條件是「格物」、「致知」,這兩個條件在佛法裡面講,格物是破煩惱障,致知是破所知障。二障斷了,你的真心現前了,真心就是至誠心。只要有二障在,哪來的誠心?可見得這個事情真的不容易,菩提心一發就超越十法界,不僅是六道。所以小乘人阿羅漢、辟支佛、權教菩薩都沒有發菩提心。他們有禪定,這個禪定沒有開智慧,為什麼?沒有發菩提心。發菩提心他就開智慧了,我們想這真正不容易。

菩提心起用對自己是深心,深心古德註解說是「好善好德」,好善好德確實是至誠心的起用、至誠心的德用。對別人是大慈悲心。由此可知,如果我們的至誠心沒有辦法現前,我們努力在這兩種作用裡面,為什麼?用不離體,我在事用上下功夫,就能夠證得理體。這未嘗不是一個法門,菩薩就是從這個法門證入的。大悲心重,憐憫一切眾生,特別是眾生在有恐懼的時候,有畏懼有恐怖的時候,他見到了,他聽到了,主動就來幫助他,這是大悲心的表現。從大悲心、從深心,真正能這樣修,真誠心現前。什麼時候現前?你脫離六道,脫離十法界,這就現前了。沒有現前的時候,你沒有能力脫離六道十法界。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法,對自己好善好德,對別人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難,我們現在確實還沒有能力脫離六道輪迴,這個時候修的是什麼?觀行位。我們也在修菩提心,觀行位。精進不懈,永無退轉,不斷把這個境界向上提升,增長自己的道德,廣大自己的慈悲,出了三界。但是沒有辦法出離十法界,這個時候,我們的地位晉升到相似位的菩提心。

天台講佛有六即,菩提心也有六即,就是六種,這個樣子我們可以修到相似,跟菩薩相似,但是沒有到菩薩的地位。再努力再精進,真正到無功用道,念念之中只有一切眾生,佛門常講一片慈悲,這個慈悲遍滿虛空法界,至誠心現前了。為什麼?妄心沒有了,你的慈悲心遍虛空法界,當然你的清淨心、平等心、真誠心也遍虛空法界,遍虛空法界就超越了十法界。於是幫助一切眾生的事情要不要做?不能不做,對自己有大利益,對自己的大利益是提升自己的境界。我們今天在人法界,能把自己提升到欲界天、色界天、無色界天、四聖法界、一真法界。只有真誠為一切眾生服務才能提升;與一切眾生脫節了,不能提升。這個道理不能不懂,念念不忘一切眾生,十法界的界限在你心目當中不存在。如果有分別,界限就存在,有執著就堅固的存在。對一切眾生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決定沒有分別,決定沒有執著,這個境界好。

宗門教下的祖師大德,看到學人如是用功,特別教導他,你要保任。保是保持,不要失掉;任是你要認真努力去做,做利益一切眾生的工作、利益一切眾生的事物。不管是大事是小事,凡是有利益眾生的,就得盡心盡力去做。做的時候不分別不執著,就相應。一定要保持不分別不執著,與性德就相應,與菩提心就相應。你斷惡修善,你慈悲濟世,你不能離開分別執著,與性德就不相應。性德裡頭確確實實沒有妄想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。我們要想做到沒有妄想,難!實在是一樁不容易的事情,我們先從不分別不執著下手。分別執著那個心也有粗細,先從粗念下手。粗的不分別不執著沒有了,你才發現還有微細的分別執著,再斷微細的。天天要斷,天天在生活當中去磨鍊,這是修行,這是真修行。真在這上做功夫,千萬不要想自己的利益,想自己的利益錯了,沒有不迷惑的。你們想想看,想自己的利益增長妄想分別執著,妄想分別執著如果天天在增長,你怎麼能夠脫離六道輪迴?其他的不必說了。

一切眾生的的恐怖從哪來的?我們要多想想,要細心去觀察,總不外乎執著這個根身是我,錯誤的執著。於是外面境界威脅到我的利益,恐怖就產生了。我們利益裡面最大的利益是生存、是活命,對於我們的生存威脅到了,對於我們的生命威脅到了,對於我的生活威脅到了,畏懼恐怖自然就現前了。偈頌講『如來昔已能除遣,一切眾生諸恐怖』,這個話是不是真的?「一切眾生」,這是盡虛空、遍法界一切眾生,當然包括我們在裡面。我們讀這句經文,有沒有起疑問:我的恐怖還沒有遣除,如來怎麼說「昔已能除遣」?這不是現在。過去生中久遠劫前,如來就把一切眾生諸恐怖遣除了,我的恐怖為什麼還沒遣除?佛這句話什麼意思?實實在在說,如來確實在久遠劫把一切眾生的憂悲苦惱,這恐怖事情全部都遣除了。我何以沒有得到這個利益?我沒有接受,我不能依教奉行。這些道理、這些方法,非常有效果的方法,都在經論裡頭,那佛說這個話就是真的,全在經論裡頭。

你不相信這不能怪佛,這要怪自己。我為什麼不能夠接受大善知識的教誨?沒有緣分遇到,這是可能的。何以沒有緣分遇到?在佛法裡面講業障,這個話是真的。你如果真的想消除自己的恐怖、畏懼,你真有這個心,真想消除,也想到這個世間還有許許多多像我一樣的人,生活在恐怖畏懼之中,這個念頭就有感,就能夠感應佛菩薩,諸佛菩薩大聖大賢他會來幫助你。來幫助我們就不知道是什麼方法、是什麼樣的形式,就會讓你有機會遇到佛法,感就有應。遇到佛法之後,問題你相不相信?你能不能懂?你讀經、聽講,你懂得了,懂了之後你能不能接受?接受之後,你能不能落實?能不能奉行?層層淘汰,那就是看你的善根福德有多麼深厚了。善根福德薄的淘汰掉了;雖然遇到了不相信,相信了不懂,搞懂了的時候做不到。這做不到就是什麼?我們煩惱習氣力量太大了,我們學佛的這一點善根,敵不過自己的煩惱習氣,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還是煩惱當家,煩惱做主,麻煩在這個地方。

善根特厚之人、具有大福德的人,他能信、能解、能行,於是他得利益了。依照經論裡面所說的道理方法修行,把自己錯誤的觀念、錯誤的思想、錯誤的行為改正過來,恐怖沒有了,畏懼沒有了。印光法師七十歲以後,他老人家常說:「我不怕死」,死都不怕了,都不在乎了,不放在心裡了,你想想看他還有什麼恐怖的?還有什麼畏懼的?沒有了。這個話是真的,這在佛門裡面就叫做「了生死」。了這個意思很多,了是明瞭、了脫。唯有明瞭,你才能真的做到了脫;你要不知道生死是一樁什麼事情,不了解事實真相,你沒有辦法脫離畏懼恐怖,我們一般人貪生怕死。真正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,對於生死一絲毫的恐怖畏懼都沒有,這叫了生死,叫「了脫生死」。

生死是個現象,這個現象是自然現象,是不可避免的現象。覺悟的人明瞭,明瞭之後問你:有沒有生死?有生死之事,沒有生死之理。這個身死了,另外一個身又生了。佛家常說「死生事大」,它不是講生死事大,講「死生事大」。這個身肯定要死的、要磨滅的,死了之後我們一定會再得一個身。就像換衣服一樣,這個衣服骯髒、破爛了,把它脫掉,這就好比死。我再換一件衣服,換一件新的衣服,換一件什麼樣的衣服?這個事情不是小事了。我們要換一個什麼樣的身?一切眾生身相,最殊勝無比的是佛身!我們這個身離開之後,能不能換一個佛身?第一個目標;或者換個菩薩身、換個羅漢身都還算是不錯,你很聰明。再其次的諸天身,也算不錯了。來生還能得人身、得天身,天有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這都算不錯。如果來生換個畜生身,這個事情我們常聽說。最近這些年來,我們在台灣聽說過,中國大陸同修來看我的時候,也常常講到大陸上這些希有的奇怪事情,裡頭也有。人死了之後投胎到畜生道,有人投生到豬道,死了之後換個身,換小豬的身;有人死了之後,換一個狗的身,都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六道輪迴是真的,就是在最近這幾年發生的事情,同修們告訴我是親眼所見、親耳所聞。如果要換這種身,怎麼會不恐怖?怎麼會不憂懼?所以說「死生事大」。

人與一切有情眾生,絕對不是說死了就完了,如果說死了就完了,我們學佛幹什麼?這不就毫無意義了嗎?真實的現象或者說事實的真相,死了並沒有「了」。如果來生的事情沒有好好的安排一下,死了以後到三途,那就是不得了!那真的叫「死了就不得了」。如果死了之後,來生生到人天,死了也沒「了」;如果是超越三界,你死了之後來生生到四聖法界,可以說了了,在六道裡面了脫,脫離六道輪迴了,才算是了生死。所以不能超越三界六道,你的生死沒有「了」。學佛真正的目的就在此地。佛告訴我們,你要想達到這個目的,對於三界六道首先決定沒有貪戀,也決定沒有瞋恚。用清淨平等心來看待六道輪迴,超越就容易了。

所以佛是真的幫助一切眾生,包括我們。我們在這裡看到他的大慈大悲,這個經典上早就說明『而恆於彼起慈悲』,這個「彼」就是一切眾生。諸佛如來、菩薩、聲聞他們的慈悲沒有止盡的,沒有邊際的。為什麼?諸佛留下的這些教法,我們好多人沒有緣遇到;諸佛菩薩要給一切眾生做種種增上緣,幫助你接觸到、幫助你遇到,幫助你起信、幫助你理解,勸導你如教修行。肯不肯行?在你自己,佛菩薩大慈大悲的幫助也只能到此為止。你要真肯接受,真的明白了,依教奉行,沒有不離苦的,沒有不成道的,沒有不證果的,這就是「而恆於彼起慈悲」。這個法門,離憂清淨主城神他證得了。說實在的,都是諸佛菩薩示現給我們看的。第五首:

【佛智廣大無有邊,譬如虛空不可量,華目城神斯悟悅,能學如來之妙慧。】

華燈燄眼主城神,這是他的讚頌,他的報告。他主修的法門「得普明了大智慧」,了佛大智,這是真實的善根福德。當然也要有殊勝的緣分,我們才能真正知道,佛的智慧是圓滿的,功德是圓滿的,福報是圓滿的,能力是圓滿的,相好是圓滿的,所以我們總起來稱大圓滿,沒有一絲毫欠缺。為什麼?自性本具之德能,法爾如是,自然而然就是這個樣子,絕對沒有一絲毫勉強。諸佛如來性德如是,一切眾生性德亦如是,無二無別。只是眾生在迷,雖有本具性德不能起用;諸佛在覺,性德圓滿起用,就是這麼個道理。

我們相信『佛智廣大無有邊,譬如虛空不可量』,真相信了,相信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就是這兩句偈子所說的。我們不只是單單信佛有,我們沒有,這個信心諸位想想又有什麼用處?相信佛有,相信自己也有,它就起作用。對於自己的修行,生起了真正的信心,相信自己的心性跟諸佛心性是一不是二。諸佛也是凡夫修成的,能夠恢復自性圓滿的德用。我今天是凡夫位,他能修得成功,我就相信我也能修得成功。他是過來人,提供給我們最殊勝的方法,他是怎麼修成的?在經論裡頭他把他的方法提供給我們;說得好聽一點、客氣一點,提供我們做參考。我們如果真的明瞭、真的認識,就學習他的方法,效法他的方法,我們自己必定能夠證得,這個利益大了。如果我們不是這樣的修學、這樣的體認,這個佛經念了有什麼用?我們在這裡講、說聽,說聽有起什麼作用?不起作用。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真實的利益得不到,那就是古德常說的:「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,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。」不能解決問題。如果我們相信、明白、覺悟了,真正能夠模仿學習,依教奉行,我們能證自性廣大無邊的智慧。

試問在座每一位同學,你們是不是想得到像諸佛如來一樣廣大無有邊際的智慧,如同虛空不可限量?我相信大家答案都是一致的,想!我很想得到。為什麼?只有真實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。世出世間不論是大事小事,智慧現前迎刃而解。智慧現前,所有一切的障難煙消雲散,都化解掉,都不存在了。你想想,誰不想?你真的要想得到,你就真的要學習。學習的方法沒有別的,千經萬論總的學習綱領原則,就是除障而已,兩個字!你把你自性之所以不能夠現前的障礙,你把它除掉,問題解決了。諸佛如來無非是這個障除盡了,我們尊稱他為佛陀;菩薩正在除障,還沒有除乾淨,我們稱他菩薩。我們要想證得如來果地上的境界,現在學菩薩除障。菩薩除障從哪個地方開始?從哪裡做?第一把心量拓開,從這裡下手。心量拓開就是把自私自利這個根本的障礙除掉了。想想我們現前起心動念都為自己,不但障沒除掉,這個障天天在加深,天天在加重,這樣下去,我們要到哪一輩子才能成就?說個實在話,沒指望。所以經不可不讀,經不可不聽,它幫助我們除障。要讀千遍、要讀萬遍,我們才真正醒悟過來,你才會真幹。沒有清醒過來,永遠迷在這裡面,你不可能回頭,換句話說,你不可能除障。華目城神他懂得,所以他『能學如來之妙慧』。

主城神偈頌第五首:

【佛智廣大無有邊,譬如虛空不可量,華目城神斯悟悅,能學如來之妙慧。】

這首偈後面兩句,華燈燄眼主城神,他從觀察世尊廣大智慧,從這個地方悟入。『悅』是生歡喜心,契入之後當然生歡喜心,這是一定的。『能學如來之妙慧』,這一句非常重要,他能學,我們也要能學。如來的妙慧是什麼?實實在在說就是「不著相」這三個字。我們凡夫之所以迷惑顛倒就是著相,眼見色著了色相,耳聞聲著了聲相,鼻嗅香著了香相,舌嘗味著了味相,這糟透了。不知道事實真相,佛講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;又更具體給我們說明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這一句就是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夢幻泡影不是真的,這些現象存在的時間多長?跟諸位說,根本就不存在,所以佛教給我們「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這就對了。它存在的時間像閃電一樣,不過是剎那際。

世尊在《仁王經》上告訴我們,說明現象存在的時間。佛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,這一彈指的時間很短。身體健康強壯的人,他彈得快、彈得有力。我以自己來做試驗,我們快快的彈,一秒鐘可以彈四次。佛講,一彈指有六十剎那,一剎那有九百生滅。我們想想,就算以我們這個速度,一秒鐘四次彈指,四乘六十再乘九百,得出的數字是多少?剛好是兩個十萬八千,一秒鐘;換句話說,現象存在的時間是二十萬分之一秒,就是一秒鐘的二十萬分之一。這是佛在《仁王經》上告訴我們的,它存在的時間這麼短,這是不是事實真相?不是。事實真相比這個時間還要短,佛就不那麼說了,說出這個我們能體會得到。因此生滅是同時的,真正是《楞嚴經》上所講的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,這才是事實真相。你有什麼好貪戀的?你對這種虛妄相起心動念,錯了。諸佛菩薩,六根對外面六塵境界的現象,決定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這就是「如來之妙慧」。

我們最大的毛病,沒有辦法真正在這上下功夫、在這上修行,所以我們學佛學了多少年,學了幾十年,境界轉不過來。原因在哪裡?不曉得。就在此地,著相的毛病。真正修行,諸位同修必須要記住,修自己不是修別人,修別人你就錯了,你永遠不能成就。六祖在《壇經》裡講得好: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,這話說得這麼清楚、這麼明白。真正修道人,只見自己過,不見別人過;真正修道人,這一生當中只順從別人,恆順眾生。無論是什麼人、無論是什麼境界,學著順從、隨順。佛家常講隨緣,緣有善緣有惡緣,有順境有逆境,學著隨順。要學什麼?我隨順一切眾生,我隨順一切境緣,可不能叫境緣隨順我,那就壞了。你們想想境緣隨順我,壞在哪裡?增長我執,增長我見。我執跟我見是煩惱裡頭的根本,根本的根本,這一關不能突破,你永遠搞六道輪迴。不論你怎麼修法,不論你做多大的好事善事,你斷惡修善、積功累德,你的果報是六道裡面的有漏福報。

多少人修積的大福報到哪裡去享?我們今天看到的,畜生道享。畜生道現在我們看到許許多多富貴家庭裡面養的寵物,過去生中修的大福報。可惜貪瞋痴沒斷,這一次死了以後投胎作畜生,牠福報大,被人養作寵物。牠福報真大,一家人都歡喜牠,都愛護牠,照顧牠無微不至,牠在那裡享福。那一家人還勾心鬥角,彼此還不和,但是對這個寵物沒有勾心鬥角,真的各個都愛護牠。我們在香港我有一次出來坐在車上,看到好像是外國人,牽著一條小狗,這小狗身穿了衣服,還穿鞋子,四個腳都綁的有鞋子,我看到很希奇。為什麼?看到狗穿衣服的很多,狗穿鞋子我還頭一次看過,你看看主人多麼歡喜牠、多麼愛護牠!所以斷惡修善積功累德,如果還著相,還不離貪瞋痴,這是果報。我們來生願意換這個身嗎?如果墮落在餓鬼道裡面,去做有財鬼,佛經上講的,哪些是有財鬼?土地公、城隍、閻羅王。鬼道裡面有身分、有地位、有供養的,祂不缺供養。土地公初一、十五許多人去拜拜,去祭祀祂、去供養祂,幹這個去了。我們願不願意去當土地公?

諦閑老和尚有一個參禪的徒弟,死了以後就去作土地公去了,倓虛法師告訴我們的,真的不是假的。就在他們自己廟的旁邊,新蓋的一個土地廟,他就到那裡去上任了。諦老和尚知道後,在這個土地公廟門前做了一堂佛事超度他。諦老還很有趣,他說:「如果真的是你,你也現一個相給我們看看,讓我們知道確實是你。」果然沒錯,他就在法師超度念經台的面前,起了個小的旋風,像龍捲風一樣,很小,就在法師念經台的面前。諦老看了之後點點頭:「果然是你!」一生的修行,最後到餓鬼道當土地公去了;他在沒有出家之前他有個太太,太太這個時候來找到他,太太就當土地婆了。這是沒有「如來之妙慧」,所以這個地方這一句很重要,我們千萬不能夠疏忽。學到一切時一切處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我們順別人,不要求別人順我,我才能成就自己的功德。不肯隨順別人,處處要求別人隨順自己,你這一生修再大的福報,恐怕將來是在餓鬼、畜生裡頭享福,非常有可能。這是我們要警惕的。

所以學佛學什麼?學佛就是學覺悟,就是學如來之妙慧。如來之妙慧,總而言之就是不著相,就是能夠隨順眾生。一個人能夠在一生當中都順別人、都順環境,順境沒有一絲毫貪念,逆境也沒有一絲毫怨恨,永遠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,智慧就在裡頭,這樣的人念佛往生,肯定生極樂世界。所以真正修道人,要把世出世間一切萬緣統統放下,我們這一生真的得度了;你要不能放下,難了。第六首:

【如來色相等眾生,隨其樂欲皆令見,燄幢明現心能悟,習此方便生歡喜。】

這一首是從色相上說的;前面一首是從智慧上講的。燄幢明現主城神,他所修的法門是「得普方便示現解脫門」。我們在偈頌裡面看,意思就非常明顯,清涼大師在前面註解告訴我們,「方便現身」。諸佛菩薩方便現身,是在前面半首,兩句。『如來色相等眾生』,這個「等」有兩個意思,第一個意思是指色相無邊,像前面一樣無有邊際。因為眾生無量無邊,「如來色相」當然是無量無邊。第二個意思平等,無量無邊的眾生在相上不平等,佛的相、菩薩的相、天人的相、畜生相、餓鬼相、地獄相,相貌不一樣,「如來色相」跟所有一切眾生平等。這個話不好懂,但是是真的不是假的,你要真正明白了,你對於好相不會愛慕,對於醜相、極其惡的相,你也不會討厭。為什麼?平等相。從哪裡看出平等?從性,如來是稱性,稱真如本性。

一切眾生是現象,這一切眾生裡頭包括依報,依正莊嚴。《華嚴經》說得很好,「唯心所現」,「如來」就是心,真心,真心所現的。「唯識所變」,識是什麼?經論裡頭佛還說了一句話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心想就是識。為什麼會有十法界莊嚴這樣的差異?色相不同,那個不同是唯識所變的,也就是說,心想所變的。每個人想的不一樣,所以變出來的色相就不相同。色相是從心想變、是從真如本性現的,能現是一個,是一個體,哪有差別?這個話不好講,也很不好懂,古大德用比喻來為我們開示。祖師用黃金跟器來比喻,讓我們從這裡頭悟出這個事實真相;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。

譬如我們在街上看到金鋪,香港的金鋪很多,這個店鋪你到裡面看琳瑯滿目,都是黃金做的工藝品。有項鍊、有手鐲、有戒指,還有許許多多擺飾,不是戴在手上的,是你家裡面陳設的擺飾。細細看起來,幾千種幾萬種,花樣都不一樣。那就是什麼?那就是眾生相,所變的、所現的;能現的是金。你們想想看,金跟眾生的數量是不是相等?為什麼?金就是器,器就是金,金跟器的數量相等。再看器跟器是不是平等?平等,都是黃金做的。我們再用一個比喻說,我們講十法界,十法界不一樣。我們用黃金塑造一尊佛像,你一看到這是佛;再用同樣的黃金、同等的分量造一尊菩薩,菩薩像;還用同等的黃金做一個小貓,畜生相;再用同樣的黃金、同樣的分量,做一個餓鬼相。擺在你面前,我問你黃金的色相平不平等?都是黃金。它賣的價值是一樣的,平等!無論他做出什麼形像,都是工藝品。他做個佛像,三十二相八十種好,你一看這是佛;造一個觀音像、造一個地藏菩薩像,一看是菩薩;造一個小狗小貓,你看到很可愛。色相雖然不同,黃金決定跟這個色相數量是相等的,數量相等。

第二個是質量相等,都是黃金做的,還有什麼差別?金在哪裡?金就在色相上。這個色相是金做的,金現的。然後我們就明瞭,佛常常講的「心現識變」,心在哪裡?色相就是心,心就是色相。如果色跟心是二法,六祖大師《壇經》那個例子我們可以引用,色跟心是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。《般若心經》可以做證明,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,《心經》裡面講的空是性,講的色是相,空有是一不是二,性相是一不是二。真如本性在哪裡?所有一切現象都是真如本性變的。從哪裡見性?原來相就是!你就明心見性。到什麼時候你從相裡面看到性,就是從所變裡頭看到能變,從所現裡面看到能現;你看到能現能變,你的心平等了,不再有分別,不再有好惡。喜歡這個、討厭那個沒有了,知道是萬法平等,萬法皆如,無有一法不如。如就是真性,真如本性。明心見性,見什麼?就是見到這個事情,見到這個道理,見到這個事實真相。真正見到的人,心平了,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頭,不起波浪;這個不起波浪就是我們常講的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沒有起心、沒有動念。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是你心裡頭起波浪了。這個時候心如止水,這就叫三昧,這就叫清淨寂滅。清淨寂滅是真心的形相,雖變現一切萬事萬物,依舊是清淨寂滅。

譬如黃金,你做幾千種樣子,千萬種的器皿,黃金決定沒有變質,真心永遠是清淨寂滅的。我們現在壞壞在哪裡?不知道色相裡頭有真心,還到處去找,找明心見性,到哪裡去找?《楞嚴經》上描繪阿難尊者去找,佛問他心在哪裡?找了七處都被佛否定了。佛為什麼否定?有心去找,到哪裡找?真正明白人,當下就是!所以說「得來全不費功夫」。參禪的人說「踏破鐵鞋無覓處」,到處去參學參訪,吃盡了苦頭,真正覺悟了,原來當下就是。諸位細細去想這樁事情,怎樣才能夠認識、才能認知,肯定相就是性,性就是相,性相不二。能生跟所生決定是一,能變跟所變決定也是一。萬法歸一,一就是真如自性,一就是能變,所以宗門有說「萬法歸一」。一歸何處?一就是真如本性,「一歸何處」這個意思,真如本性在哪裡?在萬法,無有一法不是。問題沒有了,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,徹底圓滿覺悟的人。

我們凡夫迷在色相裡頭,不知道色相是真性,不知道色相是自己。什麼是自己?真如本性是自己。我這個色相是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這個東西色相也是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能現能變是一,這個東西跟我有什麼差別?真的沒有差別。你要在這上真正悟入了,盡虛空、遍法界是自己。所以真正開悟的人,禪宗裡頭有一句名言:「盡虛空、遍法界是沙門一隻眼」,看清楚了,看明白了,沒有一法不是自己。我要討厭那個人,是討厭自己,不是討厭別人;你看不慣那樁事情,是看不慣自己,你在那裡自生煩惱。本來沒有煩惱,本來沒有知見,《楞嚴經》上說得好:「知見立知,是無明本」。佛經上常講,什麼是無明?無明的根本是什麼?知見。知見本來不是無明,知見上再建立一個知見,就變成無明。

這個知見就是大乘經上常常講的第一念,這是知見。第二念就是知見上再加上知見,頭上加頭,迷了。第一念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你還沒有起心動念,像鏡子照外面境界一樣,這叫知見。第二念就有分別了,第三念就執著了,麻煩就大了,就這麼起來的。於是愈迷愈深,起惑造業,把一真法界、把唯心所現的色相,變成了十法界依正莊嚴。諸位要曉得,十法界依正莊嚴本來沒有,那是虛妄的,那是夢幻泡影。你分別執著才有,沒有分別執著就沒有。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?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,確確實實它就是一真法界。所以佛給我們講,離一切執著,六道就沒有了;離一切分別,四聖法界沒有了,一真法界現前了。一真就是華藏、就是極樂。所以諸位一定要曉得,極樂跟華藏在哪裡?跟我們同在一起。這個話我們不懂,你是真不懂,不是假的,我也知道。就像我們看電視,一個螢光幕、電視的這個螢光幕,頻道不一樣,我們現在執著這個頻道,第二個頻道看不見。佛告訴我們,如果我們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畫面上所有的頻道全部都現前了,你都看清楚、都看明白了,一真法界!障礙沒有了。

所以修行最重要的一個觀念,決定我們這一生有沒有成就;我們世間人講人生觀、宇宙觀,你對於人生宇宙的看法;佛法也不例外,你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不明白、理不理解?宇宙人生真相,一切大乘經上都說,說得最簡單、最扼要、最清楚、最明白的,中國人最喜歡的,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。文字也不多,你把它看懂了,你再看看所有一切經論,都出不了《金剛經》上講的原理原則,所以說「一經通一切經通」。如果要講森羅萬象,《華嚴經》第一,講得特別仔細、特別詳盡,「唯識所變」。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是法相唯識宗六部根本經之一,法相唯識宗有六部經十一部論,《華嚴經》是他們主修的一部經典,講的是「唯識所變」。我們今天看的是屬於雜神,雜神佛就說了十九種。這個種是種類,把它歸納,太多太多無量無邊,總共歸納十九類。我們現在讀到的是第十五類,主城神。

『隨其樂欲皆令見』,「其」就是指眾生,一切眾生;「樂」是愛好,「欲」是希望。隨著一切眾生你的喜歡、你的希望,你統統都見到了。這個「見」裡頭還要受的意思,你感受到了。如果你喜歡佛,你愛好佛,喜歡佛的智慧,喜歡佛的德能,喜歡佛的慈悲,喜歡佛的相好,你學佛,大勢至菩薩說了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」,「皆令見」,你見到了。我們看看現在這個世間人喜歡什麼?喜歡貪瞋痴,貪財、貪名、貪色、貪吃、貪睡,財色名食睡,這是現在人的樂欲。嚴重的貪心,貪不到就恨,自己的財色名食睡要是被別人妨礙、被別人佔有,瞋恨心就起來了。這現的是什麼?現餓鬼地獄道,鬼的境界現前,地獄的境界現前,現這個!佛沒有意思,菩薩沒有意思,覺悟的人他還有什麼意思?他沒有起心動念。都是自己變自己在受,無知之人怨天尤人,以為是別人給他受的,錯了,自作自受。這話用意很深,十法界自己造自己受,六道自己造自己受,三途還是自己造自己受。

這一句裡頭就是講無量無邊的色相,眾生的色相,等眾生的色相,包括虛空。虛空是我們自己心現的、識變的,心清淨,天空現出來藍天白雲,非常美麗;心要是污染,天地的相都是灰禿禿的、霧濛濛的,日月無光,沒有正常的光彩。我們見到這個現象沒有警惕、沒有警覺,那是迷惑到所以然。修行人在這個境界當中清楚明瞭,提起高度的警覺。我們要如何突破這個境界?沒有別的,把那個心想轉換過來就行了。不要想惡的,去想善的;不要想壞的,去想好的。所以我常常勸同學們,不要去想鬥爭,不要去想競爭,想什麼?想和平,想和睦,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;想互助,互助首先要我們主動去幫助別人,不要想互助是天天希望別人幫助我,錯了。想著幫助別人,不去想別人對我怎麼樣,把我淡化掉,破我執。大乘破我執比小乘高明太多了,就是把念頭轉過來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身體有病不要去想病,天天想健康,你那個病自然就沒有了;天天想著自己病,我這裡也不好,那裡也不好,你遇到再好的大夫,也沒有辦法把你的身體調養好。為什麼?大夫跟你是個緣,你自己那個心是因,你的因有問題,緣再殊勝,都得不到你希望當中的果報,就這個道理。所以你要想健康的身體,你一定有健康的心理。

這兩句含義無量無邊,說不盡。前一首華目菩薩,是講自性般若智慧無量無邊;這一首『燄幢』菩薩,是講自性的相好,色相無量無邊,他能從這裡悟入。『習此方便生歡喜』,這一句重要。要學,向佛菩薩學習。首先佛菩薩為什麼有那麼圓滿的智慧?有無量無邊的德能、才藝,什麼都會,無量無邊的相好,我們不學,性德不能恢復。諸位要曉得,他所學到的全是自性本來具足的,不從外得,這是大經裡常講,「圓滿菩提,不從外得」,不是從外頭得來的。圓滿的智慧、圓滿的德能、圓滿的相好,都是自性本來具足的,看你怎麼想。你想錯了,你就得不到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。

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11:06:17)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11:06:17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6819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