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 (第三九七卷) 2001/2/27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:12-017-0397
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主夜神長行,第六句:
【普發樹華主夜神,得光明滿足廣大歡喜藏解脫門。】
這一位夜神也是善財童子參訪的善友,「遠行地」的善友,就是七地菩薩。表法的意思跟前面講的相同,他示現的身分是鬼神的身分,在表法這是七地菩薩,代表七地菩薩,實際上是諸佛如來的化身。這一樁事情,我們在《華嚴經》裡面看得很多很多。為什麼佛講《華嚴經》要這樣的重複?這裡面有兩個意義,我們必須要清楚。第一個是諸佛如來度化眾生的儀式,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《普門品》裡面所講的「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」,這些大經都是說明這一個事實真相。所以要曉得,諸佛菩薩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非常非常之多,很可惜的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。不但佛菩薩示現在人間,佛菩薩示現在畜生裡頭,佛菩薩示現在鬼道(夜神是鬼道),讓我們真正能夠體認普賢菩薩修學的方法,那就是以真誠清淨平等心來禮敬一切眾生。這一切眾生裡頭,我們肉眼凡夫不曉得哪個是諸佛來的,不知道哪是菩薩示現的,真的統統都有。
古時候,古來祖師大德常常講道場,道場住眾多,都是幾百人、幾千人,龍蛇混雜,這裡面有菩薩示現、有羅漢示現,也有妖魔鬼怪。這些用現在的話來講,社會現實的真相,我們不能不明瞭。我們一定要用佛心來看待,我們對佛怎樣尊敬、怎樣讚歎供養,我們對於這些鬼神眾,甚至於妖魔鬼怪這些大眾,我們也同樣以真誠恭敬清淨心來禮敬供養。這是學佛,我們才能成得了佛。如果有分別執著就造成障礙,障礙誰?障礙自己不能成就,障礙自己的智慧不能現前,障礙自己的福德不能現前,這個虧吃大了!說老實話,不是外面的障礙,是自己裡面的障礙。這就跟打仗一樣,外頭敵人不可怕,敵人再強也不可怕,怕的是內奸,內奸跟外敵裡應相合,這麻煩就大,非死不可。所以我們不怕外面的魔障,最怕是裡面的,我們怎樣去破五陰魔、去破煩惱魔,天魔不怕。可是裡面的魔障不能夠排除,外面魔障就起了作用;裡頭沒有魔障,外面魔障不起作用。不起作用,他就不會來搗亂,也都變成護法神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
在《華嚴經》上我們看到各個不同的身分,我們從前面一直讀到這個地方,從菩薩,菩薩有同生性的菩薩、有異生性的菩薩,同生性就是一般教內所講的真實的菩薩,異生性的叫權教菩薩。要用天台六即來判,同生性的是法身大士,是分證位的菩薩;異生性是相似位的菩薩,就是四聖法界的菩薩,這個大家就比較好懂。從菩薩、緣覺、聲聞,看到諸天天神,甚至於這裡面講到的山神、樹神、河神、海神、草木之神,統統都講到了;現在這裡講的是鬼神,主晝神、主夜神屬於鬼神。哪一道都講到,哪一個法界都講到,它是一體的,我們在《華嚴經》最重要的要懂得這個意思。這一個思想,這個意思,就是現代西方人所講的多元文化。《華嚴經》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學裡頭最重要的教科書,它面面都包括到,這個難得。告訴我們這是一家、是一體,佛家稱這個叫法身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。十法界用一個佛來做代表,十方三世佛,十方三世的菩薩、聲聞、緣覺,一直到阿鼻地獄,都是共同一法身。
法身是什麼?法身沒有形相,法身是理體,它能現一切形相。法身就是真如本性,就是真心,稱之為法身。虛空法界都是自己真性變現出來的,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。這個話經論裡面真的是千言萬語,講了幾千遍、幾萬遍,為什麼說這麼多遍?加深我們的印象;別的話記不住沒有關係,只把這個重要的話記住。學佛信心、願心都從這個地方建立,從這裡開始,也從這裡圓滿,這是真實智慧的教誨。我們的修學功夫不得力,就是對於佛這一句話的教誨沒有肯定,沒有能接受。真正接受了,我們在這個世間不會再分人我是非;你還分人我是非,你對於佛這一句話沒有懂,你沒有了解。真正了解之後,跟一切眾生成了一體,沒有分別。你的慈悲是遍虛空法界,你只會幫助別人,絕對不會傷害別人;你只會成就別人,絕對不會去障礙別人。我們還做不到就是對於這一句話沒懂,我們還是在虛妄分別,他是他、我是我,我不是他、他不是我,還堅固執著。
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他所顯示的,那都是教給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一種方式,這個方式隨緣而不攀緣。隨順一切眾生的迷悟,他要逐漸覺悟了,隨緣就幫助他覺悟;他沒有覺悟,應當隨緣去提示他、去暗示他。迷覺程度不一樣,所以方法就有很多,這才講到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。方法雖然不一樣,儀式不一樣,但是目標跟方向決定是相同的,幫助他開悟,幫助他回頭,這是決定不變的。縱然造作惡業,也不會有一絲一毫傷害他的念頭,沒有!但是佛菩薩很清楚,眾生造作種種惡業他要受報的,不能說造的業沒有果報,這是講不通的。決定有果報,果報決定自己承受,佛菩薩沒有法子代替。佛菩薩再慈悲,沒有辦法代眾生的定業。
眾生造作惡業想不受惡報,只有從「緣」上想辦法,「因」上沒有辦法。因,你是已經造了因,那有什麼法子?所以佛講緣生,不講因生。其實佛家講因果,當中有個緣,因、緣、果;說因果,把當中這個緣省略掉。特別是中國人,言語文字都喜歡簡單,不喜歡囉嗦,一樁事情、一種想法用最簡單的語言表達出來,對方聽得很清楚,這是最高明的。所以中國古人要求文字語言四個原則:簡、要、詳、明,要簡單、扼要,又要能說得詳細、說得明白,絕不囉嗦!中國人這個習性跟印度人不一樣,印度人喜歡繁瑣,不斷重複,但是確實它有它的好處。中國人不喜歡重複,因此中國這種教學對利根有好處,對中下根有困難。而印度這種教學方法,真是三根普被,利鈍全收,它真的是面面都顧到了。所以他細講,不怕重複,給人加深印象。
從這個地方我們也能體會到,世界上各個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地區,有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水平、不同的素質,怎樣能夠契合一切眾生的根器,這是大學問,這是真智慧。在佛陀的這些經論,特別是大乘經論,為我們完全顯示出來,我們在這裡頭吸取經驗教訓。在這裡面看到十法界是一體,我們的心胸開闊,我們能包容一切法、一切眾生,知道怎樣跟他們和睦相處,平等對待,這才成就自己真的學問智慧。
今天我們讀的夜神,『普發樹華』,這是主夜神的德號。我們在這裡看到一個「普」,這個字前面講得很多,看到這個字你就要曉得,心地平等才普,不平等就不普,這是平等心現前。「發」是發起。「樹華」是形容,「樹」表建樹、表建立,「華」代表善因,植物先開花後結果,所以華代表因,因後面一定有果,花開得好,果一定好。所以這個名號裡面是平等的「普發樹華」。此地的「樹」是建立正法,樹立佛法。
「佛法」這兩個字,這個名詞現在誤會的人太多太多,但是這個名詞已經用成習慣,含義不曉得,所以世間很多人反對佛法。如果把它的意思譯過來,我相信誤會的人會減少。佛是智慧、是覺悟,佛法就是智慧的方法、覺悟的方法,你要反對的話:反對覺悟,你就是迷惑,你喜歡迷惑,你不喜歡覺悟;反對智慧,你就是愚痴。說你愚痴、說你迷惑,你又不高興,智慧、覺悟你又不要,這成什麼話?所以現在很多很多人,這個名詞術語他不理解,產生了很大的誤會。
最近我在香港也遇到,鳳凰衛視來訪問,都講到法輪功,他問我:法輪功是不是佛法?法輪功我沒有接觸過,他們的書我也沒有看過,我聽一些同修們說,法輪功自己認為在全世界宗教裡頭,他是至高無上的。我聽到這一句話,我就知道它不是正法,為什麼?正法是平等法,他還有高有下,「我最高,你們都不如我」,這不是佛法,這就肯定它不是佛法。佛法是平等法,佛法是不二法。你看看《壇經》,這是我們常常提到的,《壇經》裡面惠能大師遇到印宗,印宗向他請教:解脫、禪定,黃梅五祖怎麼講法?六祖怎麼回答他?「禪定、解脫是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」。如果法輪功也這樣說法,可能有點跟佛法相近。他要比別人高,別人都不如他,這不是佛法。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,佛跟鬼神也平等,也沒有說「我佛高,你鬼神低」,沒有。何況佛講「生佛不二」,生是眾生,佛是諸佛,眾生跟諸佛是一不是二。
如果說它是佛教的一個支派、一個宗派,佛教任何宗派都根據經論修學。我們淨土宗有五經一論,華嚴宗是依照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天台宗是依照《法華經》主修的,然後再依一些與這個主修經論有關聯的經教,可以幫助理解的選出來做為助修。我不知道法輪功,它是依照佛經哪一部經典修學,我不曉得。如果它不是依照佛經論來修學的,那怎麼能算佛教宗派?不能算的。而且佛滅度之前,傳下來的四依法,那講得更清楚、更明白。四依法頭一條,「依法不依人」,法是什麼?佛講的經典,以經典為主,不以人為主,這頭一條。第二條「依義不依語」,一定要依佛所講的意思,不一定依佛說的言語。這一條很重要,為什麼?佛經流傳全世界一定靠翻譯,翻譯就不依佛的語,翻譯意思對了就行;言語多說幾個字、少說幾個字,長說短說沒有關係,意思對了就行。這把我們對於翻譯的疑惑斷掉了,斷疑才能生信。如果你疑惑,「這個翻譯不是原本,恐怕靠不住」,你什麼利益都得不到。真正得到利益的,「誠則靈」,誠信就得到利益;你不誠、不信,讀原本也得不到利益,關鍵在此地。
然後教給我們,「依了義不依不了義」。什麼叫「了義」?我學了這個道理,學了這個法門,我現前就得利益、就得好處。什麼好處?煩惱輕、智慧長,這是真正的好處。不是叫你升官發財,不是念了佛經就長壽,不是這個,這個不重要。煩惱沒有,智慧增長,這是你真正得到的,這叫了義。所以了義跟不了義人人不相同,這個經對我了義,對你也許不了義。像現在我聽說中國有反對會集本的,這有什麼好反對的?會集本對我了義,對他不了義,你選你的了義,我選我的了義,不能勉強別人統統都學我一樣的,這是走不通的。如果統統都是這樣的,釋迦牟尼佛何必說八萬四千法門,一個法門不就好了嗎?為什麼說那麼多法門?你喜歡哪個,你就用哪個方法修。佛隨緣,不強人所同,這是真善知識。我這個好,你那個不好,我就曉得這個人不通佛法;這人不通,他不平等,他煩惱很重,一天到晚在罵人、批評人。心不平,意氣不平,煩惱很重,心地不清淨,哪裡來的智慧?
最後一句佛教導我們,「依智不依識」。智是智慧,現在講理智,識是感情,我們學佛要依理智,不可以感情用事,感情用事就錯了;要依理智,要有智慧。一切要隨順佛陀教誨,要放下自己的煩惱習氣,最重要是放下自己成見,要有佛廣大慈悲利益一切眾生。一切眾生根性不一樣,所修的法門就不相同。我們中國佛教十個宗派,那十個宗派是大的,每一個宗下面還有很多派,雖然同一個宗,派與派不一樣。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,人的根性不相同,同樣念佛念這一句「阿彌陀佛」,有人喜歡這個腔調、討厭那個腔調,有人喜歡那個腔調、討厭這個腔調,這怎麼辦?能不能統一?不可以。喜歡這個腔調的,在這裡建個念佛堂,你們在這地方念;喜歡那個腔調的,在那裡建個念佛堂;都是念佛堂,這兩個念佛堂念的腔調不一樣,只要他喜歡,他都能成就。不能統一,不可以!
有人喜歡追頂念佛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他喜歡這樣念;有人喜歡阿彌陀佛,一句阿彌陀佛兩、三分鐘。這樣也要建兩個念佛堂,喜歡追頂的這個念佛堂追頂念佛,這個拖長音念佛,這是佛菩薩度眾生的方法。所以為什麼道場建那麼多?眾生根性不相同,哪一個道場接引哪一類的眾生,各個歡喜,都能成就。不能說我這個方法成就,你那個方法不能成就,沒這個話,沒這個道理。所以才說,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。你一定說,你那個高,別人下,這是錯誤的,這是妄想分別執著。這不是佛法,佛法是真實智慧大覺之法,那不覺悟。我們有使命、有責任勸化眾生,但是眾生接不接受,那是他的事情。佛都不能干涉,我們更不必說了。佛都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,我們怎麼可以強迫眾生、勉強眾生,我們就做錯了。恆順眾生,隨喜,這才是功德。
你從名號上看「普發樹華」,這名號意思深廣無盡。他所修的法門,『得光明滿足廣大歡喜藏』。「光明」是慧,「廣大歡喜」是福,佛以福慧幫助一切眾生。首先要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,眾生怎樣才能生歡喜心?首先要吃得飽、穿得暖,他要是吃不飽、穿不暖,他的歡喜心從哪兒生起來?最低限度要幫助他,解決溫飽生活上的問題,要有福。福從哪裡來的?絕對不是佛菩薩賜給你的、天神上帝賜給你的,不是的,福要靠自己修。天神上帝、諸佛菩薩賜福,怎麼個賜法?教你修福的方法,這就是真正賜給你。不是說沒得吃,天上會掉食物下來,哪有這種道理?不可能的事情!教給你怎麼修福,這個道理是最普遍的一個道理,所以大小乘經論裡面統統都講到,真的不只講一萬遍,可是現在人沒聽懂。當然現在真正講解佛法的人不多,聽的人沒聽懂,聽了懷疑,不肯相信。
世間人沒有一個不求富貴,個個都想發財,命裡頭沒有財,怎麼發?個個都想聰明,個個都想健康長壽。不但學佛的人,人人有這個欲望;學其他宗教的人,我們給他三個,他也歡喜,「這個我們都要」;換句話說,一切眾生共同的大欲。佛能不能滿足他?能!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。但頭一個你要相信,你不相信,那有什麼法子?佛對你就沒有法子了。你要相信佛的話,佛告訴我們,財富是果報,那是果,你要懂得修因。「樹華」就是因,如果能夠「普發樹華」,你這個因不可思議,你所得的福無量無邊。
因是財布施,我沒有財,我怎麼布施?《了凡四訓》裡面舉了一個例子,一個女子年輕的時候家境非常貧窮,到寺廟去燒香拜佛只有兩文錢,她把這兩文錢供養道場,住持老和尚看到了很感動,她是一片真誠,給她誦經祈福。到以後,她做了皇帝的貴妃,這個時候有錢,帶了許許多多金銀財寶到廟裡燒香來布施,老和尚叫他的徒弟來給她誦經迴向。她非常驚訝,找老和尚:「從前我兩文錢供養,你老人家親自給我誦經祈福;今天我帶這麼多金銀財寶來供養,你為什麼派你的小徒弟?」老和尚講:「從前兩文錢,妳出自於真誠,妳是圓滿的福報,我要不出來給妳誦經祈福,我對不起妳。今天妳做了娘娘,妳的恭敬心沒有了,財雖然再多,妳的福只有從前的一半。以前那兩文錢是圓滿的福報,現在千金是一半的福報,抵不過那兩文。」這話真的一點沒錯,以前那兩文錢是她全部家當,她只有那兩文錢,全部拿出來;現在供養千金,她家裡還不知道有多少個千金。按比例來算,妳現在家裡萬金,妳才拿一千,十分之一,妳怎麼能圓滿?妳那個時候的兩文錢全部家當,是圓滿功德,道理在此地。
所以千萬不要認為,我很貧窮,我沒有能力布施,錯了。往往貧窮人真誠心修的福,比世間再大的豪富做的功德,超過他,這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為什麼?那些億萬富翁,他的財富太多了,他到哪裡布施都是幾百萬、幾千萬,那是他九牛一毛,算不了什麼。窮人布施一點錢,他好幾天賺得來的,一個月、半個月賺來,他統統拿去布施,這還得了嗎?你才曉得,這個功德圓滿,這個功德大,所以得的福大。她從前布施的兩文錢,真誠心的功德,以後做了貴妃。今天到寺廟布施千金,她做不了皇后,什麼原因?沒有種大福。凡事都有個理,一定要把這個理講清楚、講明白。
智慧怎麼開?法布施。吝法,決定是愚痴,怎麼可能增長智慧?我們一定要曉得,我們這一生得的財富、聰明智慧、健康長壽,過去生中修的因。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,這一生生活艱難,明白這個道理,不怨天、不尤人。人家發財,過去生中修的好因;我這樣貧窮潦倒,過去生中沒修。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不修不得,不會怨天尤人。明白了之後,要想得財富,你就修財布施,修因。果然懂得這個道理,認真來修因,這一生命運就轉變。了凡先生就是積極去做,認真努力去做,十年之後他的命運就改變。所以你要記住,十年,不是我今天做明天就現前,哪有那麼快?你要有恆心、要有耐心,決定果報會現前。要充滿信心,絲毫疑惑都沒有,真的是有求必應。你能斷一切惡就是消災,自己業障就消除了,是要從斷惡上才消除。你修善,福報就現前,財富、智慧、健康長壽都現前,你要懂得修善。業因果報絲毫不爽,真的是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前定,不是別人定的,自己修積而定的;你修的多你得的多,你修的大你得到的大,你不修決定得不到。這個理事,佛在經論上都講得非常清楚。
佛菩薩在此地教導我們要樹立這樣的教學,這是真正的幫助一切苦難眾生,不能再造業,不可以再用盜心去造作。佛講得很清楚,殺生果報是多病短命,偷盜果報是貧窮,邪淫果報是眷屬不如意。我們看現在這個社會,離婚率這麼高,這個果報是什麼?犯邪淫罪,你的家不能團聚、不能和睦。飲酒得愚痴果報。妄語果報是沒有人能相信你,你跟人往來,人都對你懷疑,你再怎麼好心對人,人家不相信你。所以哪一個業因有哪一種果報,我們要認真去修學,這樣才能改善自己的命運。如果是很努力用功,自己在這一生當中命運就改變了。《了凡四訓》他是個例子,最初改,難,十年看到效果。以後快,兩、三年顯著的效果就現前。為什麼?信心具足了,愈做愈有信心,愈做愈歡喜,全家都做。
了凡先生所做的是世間的善法,所得到的果報有限,人天福報而已。佛教給我們得最究竟圓滿的大福德,怎麼作法?一樣的做,不求世間果報,果報就更大,就不可思議。世間人所希求的真是小福,心量一拓開,念念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,一絲毫的小福都是如來果地上的功德,隨他的心量拓開。你布施一塊錢、布施一毛錢,功德是等虛空法界,心量大。中國人常講量大福大,你做的好事隨你心量在拓展;你的心量是一個家,你一家人得福;你的心量是一個國,一國人享你的福;你的心量是盡虛空、遍法界,那就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都得福,這是如來果地。我們懂得這個道理,才知道怎樣修學,才知道自己有能力修學。
又何況財布施裡面還包括內財布施,內財就是作義工,那個得的財富就更不可思議,更大了。但是佛門裡面也有一些做義工的,得的福報不大,為什麼?他心量不大,而且心量邪曲。他為什麼到這個道場來作義工?看到這個道場不錯,產業有這麼多,老和尚年歲很大了,盡心盡力孝順伺候,老和尚往生,他就接收了這個道場,他就這麼大的福報。他用心不正,他為什麼到寺廟來修行,來追隨老和尚?為了廟產,我們看到很多。所以許許多多老和尚,我們看到死了以後,這廟產統統落給居士,伺候他的居士。錯了!那個道場是十方供養的,老和尚做錯了,存心不良的居士得這個也錯了。他如果是真心修布施來作義工,他所得的福絕對不只這個寺廟的財產,他得的大!這麼一做的時候,不但沒有福,造業了。這個業就造大了,現前得的一點小甜頭,將來果報在三途,得不償失。原因在哪裡?原因在他不懂,沒有人教他。所以道場要有道,道是天天講經說法,使大家都能夠明瞭,然後發的心,真誠心、清淨心,果報不可思議。
法門裡面,這是「光明滿足廣大歡喜」。所以從這個法門來看,這是如來化身,否則哪有這麼殊勝?「光明滿足」是圓滿的智慧,圓滿的智慧佛有,等覺菩薩還欠一分,還沒有到圓滿。「廣大歡喜」,歡喜加上廣大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,絕對不是七地菩薩;七地菩薩福慧雖然殊勝,但是不能到圓滿。經論裡頭,像這些經文給我們很大的暗示,一看就曉得佛化身的、佛示現的。示現是個鬼神身,鬼神修行修到七地菩薩,善財童子來參訪向他學習,這個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不能小看鬼神,說不定這個鬼神是諸佛如來示現的,我們要小看他,那不就得罪了?不曉得哪個是真的、哪個是假的,統統一律都把他當真的就不會錯,何必在那裡分別執著?都把他當作真的,連嫉妒我的、傷害我的、毀謗我的,統統把他當作諸佛如來。諸佛如來為什麼用這個方法對我?看看我有沒有功夫,看看我心清不清淨,來考驗考驗,我要有能力通過。
《金剛經》大家念得很熟,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,《金剛經》上只是略略的提了這麼一句,這一段故事詳細的說明在《大涅槃經》裡面。「歌利」是梵語,翻成中國的意思是暴君,殘忍無道,歌利。所以歌利王,我們中國要是用中文翻譯是暴君。割截身體,現在的刑罰是凌遲處死,不是叫他痛痛快快死,用刀在身上一片一片肉割把你割死。遭這樣的大難,忍辱仙人感激歌利王,沒有一點怨恨,為什麼?看看自己忍辱波羅蜜有沒有成就?所以通過這個考試之後,忍辱仙人成佛了,就是釋迦牟尼佛。這個故事是釋迦牟尼佛前生修菩薩道的時候,他忍辱度從這裡圓滿。不但沒有怨恨,而且還發願,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。所以釋迦牟尼佛成佛了,忍辱仙人再來;釋迦牟尼佛第一個得度的弟子憍陳如尊者,第一個證阿羅漢果的,前身就是歌利王。
這個我們要學,別人有一點點惡意對我們,我們就受不了,那怎麼能成就?所以無量劫來,我們不是今天才遇到佛法,善根非常深厚,為什麼不能成就?不能在這向上再提升一步,就是不能夠忍,我們的虧吃在這裡。諺語所謂「小不忍則亂大謀」,我們的大願大心是要求成佛作祖,但是小小事情都不能忍,所以生生世世都不能成就。這一生當中如果要想成就,什麼都能忍;不管你用什麼手段對我,我都恭敬你,我都感激你。為什麼?消自己的業障,決定不會有障礙。這一邊被別人佔去了,那一邊還有來的,歡歡喜喜修忍讓,決定不爭,處處忍讓。我們建了一個道場,人家要,「好,送給他」,後面就又來了,舊的不去,新的不來。歡歡喜喜的忍讓,你就會自自在在的得到,果報不可思議。
你要真幹,真正有信心。真的捨財得財,但是得到的財不能夠留,還要捨。一留,業障就又現前,決定要捨。「捨得」,這兩個字是佛教的術語,這裡頭有兩重意思。第一個告訴你,捨是因,得是果報。捨財得財,捨法得法,你能捨什麼,後面果報決定現前。果報現前,還要捨,把你所得到的也要捨掉。那得到捨掉之後,後頭還有得,永遠去捨,你後面得到的是無有窮盡。放心大膽去捨,捨不盡的,愈捨愈多。
念念為眾生,念念為正法,要樹立正法。樹立正法要從自己形象上樹立,這是真的。我自己真正做到了,做出榜樣給別人看,決定沒有一絲毫慳吝之心,這裡頭生大歡喜。清涼大師在這裡註解註得很多,有同學寫個條子告訴我:你把經義說了,清涼大師註疏沒有說。實際上我所講的,清涼大師的意思都說出來,所以註解諸位看看就可以,如果有問題提出來問,意思全都給你們說出來了。
清涼在這裡面有兩句話我們要留意,「謂能知如來巧智示法,大福威光」,這兩句話很重要。我們學佛從經典裡面要能體會佛的意思,開經偈上講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。經典的真實義無有窮盡,用什麼來體會?用真誠。印光大師說得很好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,所以我們對於經教能悟入多少,完全看你對經教的誠敬心。只對經教有誠敬,對其他一切人事物都沒有誠敬,行不行?給諸位說,不行。一誠一切誠,你才能入得進去。為什麼?經教字字句句都是包虛空法界,這個道理體會的人不多。字字句句包虛空法界,佛的真實義就是一切眾生的自性。
中國人教童蒙、教孩童,第一部書念《三字經》,《三字經》一開端就把心性的大道說明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十法界一切有情眾生,用「人」字來做代表。所以這個「人」我們要看清楚,這裡頭的含義是十法界依正莊嚴。十法界依正莊嚴性都是本善的,在有情眾生稱為佛性,無情眾生稱為法性,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。這個性是本善的,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,離開一切相對的,這是真善,沒有一樣不善;一切人、一切物、一切事,沒有一樣不善。這兩句話要具體詳細說明,跟諸位說,就是這一部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為什麼會變現出十法界這種差別現象?下面幾句話就說清楚,「性相近,習相遠」。十法界所有一切眾生「性」是一個,完全相同,但是「習」起了變化,習是習慣,我們稱為習性,所謂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,眾生的習性變現出十法界依正莊嚴。如何幫助這些習性的眾生回到真性,就要靠教育,所以古聖先賢、諸佛菩薩示現在我們世間,樹立法幢,教化眾生。
「眾生」,在我們佛經裡面把他分做三等:上根、中根、下根。上根人完全接受,這種人在一生當中決定成就,佛教導他,他一定成就。哪些人?佛陀在世,跟釋迦牟尼佛的這些學生裡面,無論在家、出家,證阿羅漢果以上的,是上根。佛滅度之後,在今天,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是上根。你不要認為,老太婆不認識字,什麼都不懂,只曉得念一句阿彌陀佛,她到臨終,她往生了,這個人是上根。佛家講上中下三根,與念書學位毫無關係。世間拿到博士學位,對這個完全不相信,下根。老太婆不認識字,念佛往生,上根。所以跟世間學術,聰明才智,毫不相關。
中根,雖然信,他做不到,所謂是能說不能行。為什麼他做不到?煩惱習氣太重。他沒有辦法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,但是他很歡喜學,他也很尊敬佛法,中根。下根,那是對於佛法的信心若有若無,說他不相信他也相信,說他相信他又懷疑,這一類人叫下根。佛講經說法,實在說最主要的就是對於中等根性的人,我們都屬於中根。中根要好好的教導,耐心的教導,長時間的教導,他才會覺悟,他才會回頭。覺悟,回頭就快,他的智慧福德都會現前。智慧開了,福德也現前,自行化他,確確實實得諸佛護念、龍天善神保佑他。所以他能夠體會到,「如來巧智示法」。
「如來巧智示法」,這一句最殊勝的、最明顯的,無過於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你從這一部經裡面看到如來的善巧方便,你看到如來的智慧作用。往年方東美先生把《華嚴經》介紹給我,他說,他是學哲學的,那個時候他才四十多歲,完全把佛教當哲學來研究,他告訴我,他說:這一本經書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學概論。他給我說,這裡頭有圓滿的理論,有周密的方法,後頭還帶表演;五十三參是表演,做出來給我們看。他說,世界上最好的教科書都不能跟它相比。所以我知道佛教有《華嚴經》,是很早期的時候他老人家介紹給我的。晚年,他進步就非常多。給我講這個話是早年的時候,他四十幾歲的時候;那個時候我才二十幾歲,跟他。從這部書裡頭真正體會到佛的善巧方便,我們要學。特別是在我們現前這個社會,真的能解決問題,不但自己得利益,能夠幫助世間消災免難,確確實實自利利他,真正懂得善巧方便。
智慧顯示,下面這一句「大福威光」,真的是無量無邊的大福,威德光明。光明是智慧,這是果報。這個果報現前,一定要與一切眾生共享,自己不能去享,給一切眾生共享。底下註子講,「滿足物心」。他不說人,他說物;說人,十法界裡頭只有一法界,人法界;說物,十法界全部包在裡面,諸天、修羅、餓鬼、畜生、地獄統統包括在裡頭,這個心量多大!我們的智慧、福德,不僅僅是給一切人共享,跟諸天、鬼神與一切畜生都共享。我們要真幹才行,鬼神見不到,我們的心到了,心到了跟鬼神就起感應道交的作用,這就是中國所說的特異功能,它就會現前。與畜生、與小動物、與花草樹木,我們心目當中所有一切眾生,蚊蟲螞蟻都是菩薩化身,花草樹木也是佛菩薩化身,我們整個的身心生活在佛菩薩懷抱之中,他怎麼會不自在?怎麼會不快樂?
小動物我們善待牠,牠也善待我們,不可以瞋恨,不可以加害,小小的螞蟻牠也是一條命,不可以傷害牠。廚房裡面常常有,我們把牠趕走,趕走都是錯誤的。人家到這裡來,你為什麼把牠趕跑?沒有理由趕人家。我們到別的地方去,人家把我們趕走,我們喜不喜歡?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不可以把牠趕走。如果覺得不方便,好好的跟牠商量溝通,牠懂得,真的懂得。你只要肯做,決定有效果。我們同修當中有一位楊老師,她就在家裡做試驗,看看是不是真的能溝通?螞蟻、蟑螂、蒼蠅,她說她看了也不知道怎麼稱呼牠,她稱牠兄弟,螞蟻兄弟、蒼蠅兄弟、蚊子兄弟,她說:我們各人有各人生活環境;她說:你最好到外面去,房子外面是你們生活空間,房子裡面是我們生活空間;她說:我們愛護你,我們也要幫助你,你需要的東西我都給你,拿到外面去。果然沒有了,常常照顧牠們,決不會來騷擾。不能害牠,愈害愈多,愈害牠來報仇;愈害愈多,不害牠就沒有了,牠到外面去生活了。偶而看見牠來的時候,牠是來參觀,看看你們家有什麼好東西,好奇心,都要善待,決定不能有一點點意思討厭牠,不可以。然後我們走到哪裡去,這些昆蟲也歡迎我們、喜歡我們、愛護我們。花草樹木也是如此,我們在那裡,它會開得特別好,讓我們欣賞,這就是溝通,互相溝通。我們討厭它,它那個相就很不好看,一個道理。花草樹木都有靈性,靈性從哪裡來的?共同一法身,它有法性。
我們學佛從這裡學,要真學,不是看到佛像天天拜他,那沒用處。看到佛像我們恭恭敬敬禮拜,什麼意思?表演給沒有信佛的人看的,啟發他們的信心。唱戲作戲給人家看,「這些人對佛很恭敬,為什麼?」引起他的好奇心,來問。來問,我們就好教他,是這個意思。所以自己修行,注重實質不注重形式,這個非常非常重要。一定要懂得「如來巧智示法」,你要懂得這個,然後果報才有「大福威光」,滿足一切眾生的歡喜心。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10:30:20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