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30卷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三三0卷)  2000/7/12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12-017-0330

  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得法讚佛,八部四王眾,緊那羅王長行,第一句:

  【復次善慧光明天緊那羅王,得普生一切喜樂業解脫門。】

  清涼大師註解,「世喜樂業,皆因佛生」。這一個事實真相確實很少人能體會到,如果不是在佛法上有相當深度的體悟,很難接受這個說法,深入義趣的人,他聽到這個說法會點頭。為什麼一般世間人難接受?主要是對於「佛」這個字的定義,沒有透徹理解。我們聽到「佛」這個名稱,看到這個字,就想到佛的偶像,而不知道「佛」這個字的真正含義。佛是什麼?佛是我們自己的真心,是我們自己的本性。宗門常講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,佛是什麼?佛是見性之人。皆因佛生,都是從自性裡頭生的。明白這個道理,當然清涼講的話你就肯定了。

  『一切喜樂業』,一切喜樂業,包括世間跟出世間,真正歡喜。「業」是什麼?起心動念,言語造作。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裡面常生歡喜,這是從真性的流露。如果不是從真性的流露,那個喜樂是世間苦樂相對的樂,那個樂不是真的,所謂是「樂極生悲」,樂會變成悲,喜會變成惱,它不是真的。佛家講的喜樂是永恆不變的,這叫真正的喜樂。我們怎麼曉得經文是這樣的標準?只要觀察這一部是什麼經?大乘圓教;修學、說法的是些什麼人?法身大士。緊那羅王也是諸佛如來的化現,前面說過很多遍,應以什麼身得度,佛就現什麼身。所以這個地方的標準,絕對不是世法的標準,而確確實實是大乘法的標準。大乘的喜樂不是感情的,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。業,包括你的思想、你的言語、你的行為;換句話說,三業稱性,他怎麼不歡喜?這就是佛法裡面常說的「法喜充滿」,這個喜悅是從裡面生出來的,不是外面境界的刺激。凡夫苦樂是由外頭境界而來的,所以它不是真的,真的是從心性裡頭往外流。

  『普生』,「普」是平等的意思,決不因境緣的好壞;換句話說,不會因環境的順逆,也不會因人事的好惡,不受外界影響,內心常生歡喜心。這個要不屬於自性,哪裡能辦得到?這一個法門也能成無上道,為什麼?「喜樂業」必定是真正的善法,人要作惡,決定沒有喜樂,作惡裡面的喜樂,那是環境的刺激,不是從自性流出來的,自性流出來的決定是善業。連中國從前小朋友念的第一本書,《三字經》,開頭就是說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那個善是絕對的善,不是善惡的善,你要把它看成善惡的善,那就看錯了,自性本具的德行。這個善就是儒家講的「止於至善」,佛法裡面所說的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善是這個意思。第二句話說「性相近,習相遠」,這也就是講習性。六道眾生用習性,不知道用真性,這個地方是講法身菩薩,他們用真性,所以世出世間一切喜樂業都是止於至善,都與性德圓滿的相應,這顯示出來門門皆成無上道,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。

  我們應該怎樣學習?真正學習不用妄心,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,不用妄心,用真心,真心自然出生一切喜樂業。用妄心,那你所造作的業不外乎善業跟惡業,這相對的,善業生三善道,惡業墮三惡道,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。因為你的心不平等,你的心量窄小,只顧自己的利益,只顧這小小團體的利益,你的家庭利益,你的公司利益,你縱然得利益了,你很快樂,快樂當中有隱憂。隱憂從哪裡來?你得利益,他沒有得利益,不得利益的人眼睛當中看著你,處心積慮要奪你的利益,你又要想如何保衛你的利益,衝突就發生了,戰爭是從這兒來的。所以這個不是真樂,真樂是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。心決定沒有界限,確確實實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,跟虛空法界任何一個眾生都不衝突。利益是共同的,利益不是自己獨佔的,是共同的,這叫真樂。這個樂裡頭決定不會起副作用,我們總要懂這個道理。

  換句話說,修道之人,尤其是希望自己在這一生成就的人,你要不將「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貪瞋痴慢」,這十二個字徹底放下,要想在這一生當中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,往生淨土,親近阿彌陀如來,你沒有把握。什麼人有把握?肯放下的人有把握,對這個世間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決定是利益世間一切眾生,沒有個人利益摻雜在其中。有個人絲毫利益摻雜在其中,就是夾雜不善,你的善業不純。純善之人決定得解脫,這是解脫的一個門徑,脫離六道、脫離十法界,所以能夠常生歡喜心,清涼講的這句話意思很深很深。接著我們再看第二位:

  【妙華幢緊那羅王,得能生無上法喜令一切受安樂解脫門。】

  緊那羅這一類是帝釋天的樂神,所以他帶給人都是喜樂,樂神就好像國家的樂隊一樣,他是這個樂隊的總指揮、樂隊的領導人。乾闥婆也是樂隊,這是兩個不同的樂隊。他得的法門『能生無上法喜』,比前面的意思更清楚、更鮮明,這是同一類的。我們在這裡看到「無上法喜」,就想到前面「一切喜樂」,必定也是一切無上喜樂,他是一類的。『令一切受安樂』,「一切」是平等的。前面善慧王講「一切喜樂」,這裡「一切受安樂」。由此可知,佛菩薩的心是多麼清淨,真正平等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慈悲他們做到了,圓圓滿滿的做到了。他們用音樂、舞蹈,今天講文藝,用這種方法來教化眾生。古時候這一類的藝術,都肩負起教化眾生的使命。

  孔老夫子不僅是中國的教育家,他是全世界的教育家,我們在《論語》裡面讀到,他說「詩三百」,古時候詩,可以唱、可以表演,在舞台上表演,歌舞,「一言以蔽之,曰思無邪」。它的樂章、它的內容、它的演奏是寓教於樂,歌舞裡面內容是什麼?內容是教化眾生,教人明白做人的道理,教人明瞭業因果報的事實真相,教人斷惡修善,教人破迷開悟。中國古時候,音樂、舞蹈、戲劇,內容是這個。這就是緊那羅王他們上演的,「聞深適神」,你看多了,你聽多了,就在這裡頭接受教育,所以「法喜無上」。

  中國幅員這麼大,在古時候交通不方便,古代這些帝王用什麼方法教化老百姓?沒有這麼多學校,也沒有這麼多師資,用歌舞,哪個村莊上農夫、樵夫不唱歌?現在所謂是民族舞蹈、民謠,民族的歌謠,古時候就用這些,用唱歌、用舞蹈、用戲劇表演,用這個來教化眾生。逢年過節,大家在休假的期間,休假期間接受教育。不像近代,近代這些歌劇純是娛樂的,仔細觀察它的內容,反教育,教人殺盜淫妄,鼓勵人幹殺盜淫妄,所以今天社會動亂。社會動亂的根源是什麼?社會教育。大家不知道歌舞、戲劇、音樂、表演,這是屬於社會教育,它教的是什麼東西?現在沒有人管,一切講民主自由人權。民主自由人權名字很好聽,結果是什麼?世界末日。古時候真正有智慧的人、有遠見的人,這些帝王、宰官他們用心良苦,對於這些社會教材的內容要經過嚴格的審查。為什麼要這樣作法?保護社會的安全,保障人民的正知正見,好事情,不是壞事情。

  今天我們看到許許多多國家地區,新加坡政府還負責任,但是比古時候寬鬆得太多,沒有從前那麼嚴格的審查了。外地到這個地方來講演、來演奏、來表演,內容對於我們這個地方,風俗習慣、倫理道德的觀念,是有幫助還是有損害?有沒有從這些角度來審查?這就看政府對人民是不是真正負起責任來保護,我們在這個地方體現到。清涼末後兩句說得好,「終得涅槃,無盡安樂」。可見得緊那羅王的表演,確確實實是以「思無邪」為準則,用文藝的手段落實佛陀的教誨,這是值得我們提倡的。

  現代大眾傳播非常發達,衛星電視,我們課堂的教學,永遠上不了電視,什麼原因?大家看到,你這一個畫面,太呆板,叫觀眾半個小時、一個小時坐著,呆呆板板看一個畫面,他們不耐煩,他們不能接受。電視台目的是在營利,營利必須一切恆順顧客,一定要投顧客之所好。今天顧客好什麼?好殺盜淫妄,於是極力表演這一類的內容,迎合顧客。小朋友生下來,眼睛張開就看到這個螢幕,「少成若天性,習慣成自然」。社會的動亂不安,其來有自,誰造成的?從事大眾傳播有責任,責任太大了,整個世界人民的吉凶禍福、社會安危、國家存亡,這個地球有沒有末日,都操縱在他們手上,都抉擇在他們一念之間。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,堅持斷惡修善,這種人少了,很難見!

  我們這一次在古晉弘法,看到古晉丹斯里?李金友「別莊」,他雖然是個營利機構,他堅持素食,堅持不殺生,你住到他的酒店,一律是素食,你不願意吃素食,你可以到別家去住,這個酒店供養你的純粹是正法,不是正法的這個酒店都不要,我們看看他這個酒店將來有沒有生意、有沒有顧客?這個堅持好,人都想得個美名,將來住他酒店是正人君子,都是好人,都是有慈悲心的;覺得他那個酒店住不慣,住其他的,那就不是正人君子。不以營利為目的,是以匡正社會風氣為目的,這個老闆是佛陀,員工是菩薩,不是凡人,這值得我們讚歎,值得我們宣揚。

  現在這個社會所謂是黃色、黑色的東西,他那裡面全部沒有,電影裡頭不播這些東西。他裡面也有小型的電影院,播什麼?播宗教節目。所以他現在非常歡迎我們提供他,因為我們這邊每一個星期天,各個宗教在這裡講經說法,我們要把這一些錄像帶提供給他。他標榜的三條,住在他的山莊,他提供最新鮮的空氣、最清潔的水、最健康的飲食,素食,他的蔬菜全是自己種的;我上去之後,再給他加一條:最清淨的心。這個山莊是菩薩道場,到這裡面住,無論時間長短,都受到「思無邪」的薰修。長期在這個地方居住,接受這個薰陶,那就像清涼所說的,「終得涅槃,無盡安樂」,從無上的法喜,你會得到永恆的安樂。「涅槃」是梵語,通常翻作「滅」,滅煩惱,我們講妄想分別執著滅盡了,叫做涅槃。再看第三位:

  【種種莊嚴緊那羅王,得一切功德滿足廣大清淨信解藏解脫門。】

  這一句在中國古人非常重視,所謂是「人無信則不立」,中國幾千年的教學,這個字看得很重。人與人往來,一定要講信用,要守信。莊嚴王『得一切功德滿足廣大清淨信解藏』,這句話怎麼講?「得一切功德」,這一句是總說。「一切功德」是圓滿功德,圓滿功德是誰得到?如來果地上才圓滿,等覺菩薩還欠缺一分,還不能叫圓滿,「一切」是一個都不漏,圓滿功德。圓滿功德從哪個地方得來的?從「清淨信解」,我們今天要學。我們學習裡面最大的障礙,我們對佛法、對聖賢教誨信不信?不能說不信,但是信心不清淨,有疑惑。解不解?不能說不了解,解得不透徹,所以不能夠落實,實在說也不懂得怎樣落實,這裡頭就有障礙,疑慮重重。

  這問題怎麼解決?學得不夠,所以佛菩薩教導我們,廣學多聞,多聞去疑。我們要不能夠廣學多聞,那怎麼行?廣學多聞有兩個意思,對初學的人來說一門深入,紮根。我們今天顛倒了,我們今天所學的,這個世間有些人說,做學問要像金字塔,金字塔怎麼樣?底大,慢慢慢慢再小。我的看法,死的,為什麼?到尖端不能再向上了,死的。在中國古聖先賢、佛菩薩的教育,像一棵樹一樣,活的,它不是死的。它是先從根,慢慢再博大,跟這個恰恰相反。首先教你一門深入,這個教學教了幾千年,在中國發揮了無比的大用。

  我常常想中國從漢武帝制定教育政策,兩千多年來改朝換代,唯獨教育政策始終不變。蒙古人入主中國沒有改變,滿清人入主中國也不改變,你們想想這是什麼道理?為什麼許許多多制度都隨著朝代的轉移來改變,唯獨教育政策不變?聖賢之道,超越時空。所以英國湯恩比博士說,二十一世紀的問題麻煩,解決之道,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。所以現在英國學校教科書有佛經,從小學、中學、大學課程裡頭有佛經,這是受湯恩比博士的影響。真正有學問的人,他明白、他懂得,這人有認識了。

  我們學的人要怎樣才能學得成功?自古以來,古人遺留下來的教誨,四個字:「尊師重道」,你才能夠契入。印光大師在《文鈔》裡講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;換句話說,我們自己成就大小,關鍵的因素決定在我們自己對尊師重道的成分,我們能有幾分,就能有幾分成就。這個道理要懂得,絕對不是老師要求你尊敬;老師要求學生尊敬,這個老師不是好老師。這裡頭有大道理,所謂是「誠於中而形於外」,唯有誠敬才能接受大法,你內心誠敬,外面一定有所表現。所以老師觀察學生,這個學生恭敬,對老師恭敬,對同學恭敬,對一切辦事他都很認真、都很恭敬,這是個法器,這在傳道裡面是被選擇的對象。對老師、對同學、對一般大眾毫無恭敬心,做事情不認真、不負責,這不是傳法對象。

  古時候教學,教尊師重道是父母,父母天天教導,父母做出榜樣給你看。現在沒有了,現在的小朋友看不到了。我這個年齡上過私塾,我上私塾大概只有兩、三個月,看到這種表演。七歲的時候,也記得事了,私塾設立在祠堂裡面,當地的一個祠堂,老師帶了十幾個學生,學生不多,我父親帶我去上學,在殿堂裡面見面。這個祠堂有一個大堂,大堂通常是祭祖的時候用的,這個時候大堂裡面供一個大牌位,大成至聖先師孔老夫子的神位,首先向孔夫子的牌位行最敬禮,那個時候的禮節是三跪九叩首,要行大禮;我父親在前面,我跟在後頭。拜完孔老夫子牌位之後,請老師上座,我父親帶著我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禮,我們作小朋友看到父母對老師這樣,我們怎麼敢不尊敬?再送上禮物給老師,那個時候沒有學費的,上學不需要繳學費的,家長送禮物給老師。看你家境的環境,你家境富裕禮物多送一點,家境清寒少送一點。所以老師絕對不會說是有收學費的,沒有這個道理!因為這不是買賣,這是傳道。這樣尊重!

  過去我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,學了也有幾年,我也出家,也在外面講經,佛學院教學了。有一年「台中蓮社」跟「慈光圖書館」合辦了一個佛學研究班,它叫「內典研究班」,修學期間四年,跟研究所一樣,學生大學畢業。對於佛學很有興趣,大學畢業,專門在這裡學四年。這個班經費是美國沈家楨居士支持的,在當時開這個班經費總共台幣四百萬,沈家楨居士拿三百萬,台中蓮社一百萬,每一年的開銷是一百萬,四年,只辦一屆。老師設定一些課程,同時請了六個老師。六個老師,除李老師自己之外,其他的五個都是他的學生,也包括我在內。開學的那一天,因為這是佛學班,先拜本師釋迦牟尼佛,拜完佛之後,請老師上座,李炳南老居士代表學生家長,讓我們五個人坐在上面,李老師帶著這一群學生在下面頂禮三拜。諸位想想,我們要不認真努力教學,怎麼對得起老師?這是古禮,表演、教導我們要懂得尊師重道。實在講這是給老師的壓力,你要不認真、不努力教學,你對不起學生家長,你對不起學生。如果他對於道業不太尊重,馬馬虎虎、隨隨便便,大家混日子就好了,可以不認真。所以師道在這個時代已經亡了,沒有了。孝道沒有了,師道哪裡會存在?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,沒有孝道就沒有師道。

  過去有很多人問我,佛法怎樣推動?首先推動孝道。早年有一些法師到美國去弘法,有些跟我很熟,來問我如何在外國推動佛法,我跟他講不要建廟,建祠堂,首先推動孝道,孝親而後知道尊師,人不孝父母怎麼可能尊重老師?沒有這個道理的。不孝父母而去巴結老師,那他一定別有作用,居心不良,不正常。今天我們看這個社會,中國、外國,孝道沒有了,師道沒有了,天下焉能不亂?社會怎麼可能有秩序?古時候作官貪污是恥辱,現在作官貪污是榮耀,顯出自己有本事,「你們都沒有我貪得多」,社會大眾普遍讚揚,這還得了嗎?廣大社會,大眾傳播的教學鼓勵人貪,還說「貪婪是社會進步的動力」;換句話,人要不貪,社會就沒有進步,鼓勵大家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。每一個人都貪,就會發生衝突,衝突到最後就導致天災人禍。

  災難的根源,從貪、瞋、痴來的,佛說這叫「三毒煩惱」。哪有貪瞋痴會帶給一切眾生快樂,會帶給眾生幸福?沒有這個道理。他帶給你那些,那就是佛經裡面所說的「刀頭舐蜜」,甜頭有一點,後面的損失太大了。利刀鋒刃上塗一點蜂蜜,你用舌頭去舔,甜頭是嘗到了,舌頭沒有了,被割掉了。由此可知,貪瞋痴推動社會,就是刀頭舐蜜。後果是什麼?許許多多預言裡面所講的世界末日。推動這個教學,推動這樁事,佛在經上早就說得很清楚,三千年前就講了,「邪師說法,如恆河沙」。哪是邪師?凡是推動這樣教學、傳播這種教學,都屬於邪師,太多太多了,所以佛說如恆河沙。於是他對這個產生信心,聖賢之道沒人講,講了也沒用,沒有人相信。

  今天人為什麼信邪不信正、聽騙不聽勸?為什麼導致這樣的現象?教育的問題,沒有人教。我們今天能在這個地方展開經卷,我們還能說說,很不容易!你走遍全世界,像我們這樣一個小道場,你能找到幾個?今天不是一個地區、不是一個國家,走遍全世界,你能找到幾個道場?然後你才知道這個問題嚴重。我們今天是極力的希望,正法道場能夠在社會上多幾處,可是問題正如古德所說的,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」,誰去講?誰肯發心去講?講的人要具備什麼條件?捨己為人。今天社會人之所好,我能夠不好,人所不好的,我能夠好,這才行。煩惱習氣不能放下,縱然講,效果不大,但是講總比不講好。要能產生效果,這個效果第一個是度自己,不是度別人,自己得度而後才能度人,這一定的道理。自己要得度,常講是一個好方法,為什麼常講?每天親近佛菩薩,你展開經卷,你看佛菩薩的思想、佛菩薩的言論、佛菩薩的行持。天天不離開,天天在學習,果然長時薰修,它就產生效果,就自己不知不覺,所謂的是「潛移默化」,會契入佳境。這個道理是從前章嘉大師傳給我的。

  自己是個業障深重凡夫不怕!怕的是不好學;只要好學,都能有補助。我算是比較幸運,小時候的基礎太薄了,我的增上緣也不錯,生活在苦難之中,生活非常艱難,痛苦不堪,所以在這個世間沒有人幫助,一定要靠自己獨立,那就不學不行。生活環境告訴我,必須要認真努力學習,我們在這個世間才能活得下去,所以這是屬於逆增上緣。如果年輕生活過得很富裕,對這個沒興趣,佛家常講「富貴學道難」,不會認真努力去修學了。

  中國大陸有一些同修到此地來參訪,看到我們這邊的生活,他們都很嘆息!他說:這樣的生活能有成就嗎?生活過得太好了。也來跟我談過,我說:我不管生活,我只管教學,生活是李木源居士的事情,你們去跟他談去。像這些地方實實在在的,與我們道業成敗有密切關係,最要緊的我們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覺,確確實實要能夠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。我們在這樣的生活環境,如果煩惱習氣不能克服,淘汰的比率很大。在這個世間,我知道有真正好學、苦學之人,不在此地,所以我們用網路來傳播,用錄像、用VCD來傳播。因此這個講堂雖然小,聽眾不少。聽眾,外頭人估計告訴我,至少也是在百萬以上。我相信這麼多人當中,決定會有真正好學、真正克服自己煩惱、真正有成就的人。所以我們在今天這個小道場,還是非常認真努力在講解,不是看眼前這些,眼睛看不到的,這不是鬼神,這是許許多多在那裡修學的眾生,他們在網路上、在VCD上所看到的。利用現在科技的方便,傳達我們修學的訊息,希望人人都能得「一切功德」,都能夠「滿足廣大清淨信」。

  「信解」後面加個「藏」,這個意思更深。清淨信心,大開圓解,這才能稱為「藏」,藏是像倉庫一樣。這個倉庫裡藏的什麼東西?藏的清淨信心,藏的清淨圓解,它起作用的時候就是「一切功德」。所以我們的修學關鍵在「信解」,在現前首先第一對於經典要有信心。前天有一位同修送一篇文字給我看,是鄭松音居士寫的。鄭松音居士我跟他見過兩次面,在上海,他寫的是關於夏蓮居會集本的看法,寫得很好,說明如果有人說經本不可以會集,他說這個沒有理論根據,說這個話沒有理論根據。他說,會集是一樁很不容易的事情,必須通宗通教,真正有修為的人才能做得到,一般人做不到。印光大師對從前會集本的批評,不是批評不能會集,是批評會集的人改動了經本的原文,他是批評這個。夏蓮居居士這個本子,沒有改動原文一個字,那這就值得讚歎,他這個說法很正確。這一篇文章確確實實能夠幫助許許多多聽信一些批評的人,心地動搖,會有一個安定的幫助。我不知道我們這一次的《佛陀教育雜誌》裡頭,有沒有刊登這一篇,如果這一期沒有的話,希望下一期能把這篇文字刊登出來。

  第一個要相信法,釋迦牟尼佛示現入滅之前,傳給後人的四依法,頭一條就是「依法不依人」。我們對於佛的經典要具足清淨信心,對於翻譯經典的人決定沒有疑惑,我們才能得到利益。經典裡面很深的部分,自己一定要認知,是我們自己理解力不夠,不能深入,決不是翻譯有問題。佛經,我們常說字字句句含無量義,我們能不能契入就在清淨信解。具足清淨信解之後,最重要的是落實,要把它做到,要把它落實在自己生活上,落實在自己工作上,處事待人接物上,這叫行。信解後頭要行,我們才得受用。如果我相信,我也理解,我不肯做,那有什麼用處?你的清淨信解都等於白費,生活依舊隨順煩惱習氣,那有什麼用?還是繼續不斷去搞生死輪迴,這叫白學了。

  古人勉勵我們,「解得一丈,不如行得一寸」。你解得再多,總不如老老實實修行的人,這個事實非常明顯。講經說法的法師,信解具足,很多人不能往生,繼續搞輪迴,不如鄉下這些老阿公、老太婆,一句「阿彌陀佛」,一天到晚都不放鬆,他往生的時候瑞相希有,那就是人家「行得一寸」;講經法師講得天花亂墜,沒有用,無濟於事。所以解貴在解行相應,要跟行相應,解在行中,你才得利益;行在解中,解行不二,這樣才能夠契入佛菩薩的境界。

  佛菩薩的境界就是此地講的『解脫門』,「解」的什麼?解六道十法界裡面的妄想分別執著,把這個解除;「脫」,脫離六道輪迴,脫離十法界,這叫「解脫」;「門」是方法、是門徑,莊嚴王提供我們這個方法,「廣大清淨信解」,提供這個方法,希望我們也能夠從「廣大清淨信解」裡面獲得解脫。那獲得解脫,你要不落實,這是決定辦不到的。落實一定要做出來,做出來不但自利,實在講是度化許許多多眾生。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,人不知道尊師重道,李炳南老居士表演給我們看,率領學生,他代表學生家長行古禮,做給我們看,我們見到了。非常可惜,那個時候我們沒有錄像機,沒有把這個鏡頭錄下來,這是非常希有、珍貴的鏡頭。

  我們再來看看,十月份我們的「培訓班」開學,有這麼個機會可以表演一下,我們要做,這是教學。李木源居士跟我可以代表同學家長,我們舉行真正拜師禮。你們老同學都是老師,你們十位老師上座,我們恭恭敬敬在底下禮拜,當老師的人不能客氣、不能謙虛,不能說「一拜就可以了」,不可以,一定三拜。從我們本身做起,要做出個樣子給大家看,讓社會大眾覺悟,一個年輕人是怎樣成就的,不是偶然的。父母什麼樣的態度才是真正愛護自己的兒女?決不是放縱,決不是輕慢師長,輕慢師長是糟蹋自己的兒女,傷害自己兒女,今天幾個人懂得?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10:21:43)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10:21:4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652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