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 (第二六二卷) 2000/2/12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:12-017-0262
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得法讚佛,八部四王眾,鳩槃茶王長行,第四句:
【饒益行鳩槃茶王,得普成就清淨大光明所作業解脫門。】
他這個法門裡面含義很深也很廣,清涼大師註子裡面註得比較多一點,「普成就等者,鈍識者現之以通,利智者示之以法,遍世多劫名普成就。並如虛空,故云清淨。俱能照世,即是光明。三輪化生,是所作業」,這裡面就說得很多很廣,很便利我們學習。普是普遍,『普成就』就是落實四弘誓願的第一願: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這個才是普成就。
由此可知,佛菩薩教化眾生不分國土,像我們在《普門品》裡面,最常看到的觀世音菩薩,所謂「千處祈求千處應」。觀音菩薩不只是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現身,十方一切諸佛剎土,哪個地方眾生有苦難求觀音菩薩,觀音菩薩統統現身。所謂千手千眼,那個「千」是比喻,不是數量,數量一千隻手還是不多,比喻無量無邊,尋聲救苦。《楞嚴經》上講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應當以什麼法得度就說什麼法,所以諸佛菩薩沒有一定的身相,也沒有定法可說,我們要懂得這個原則,你才真正了解佛菩薩說法的義趣。
我們現在最近這幾年,在東南亞、澳洲推行的多元文化,與「普成就」相應,與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相應,絕不限於一個族類、一個族群。在我們現前環境裡面,不分國界,不分族群,不分宗教,這才叫普度。佛教跟其他宗教有沒有衝突?給諸位說,決定沒有。佛教是教學,佛教是教育,我們跟其他宗教接觸,首先就把佛法的性質講清楚、講明白,使他們能夠認識佛教。我們有一個小冊子,現在流通得很廣;最近我看到也有一個小冊子,叫《認識道教》,是道教裡面發出來的,我看到也很歡喜。所以宗教與宗教之間要互相了解,族群與族群之間也要互相往來,才能夠達到佛普度眾生的目標。
佛度眾生,實在講,只是教化眾生三樁事情。第一個是教眾生明瞭人與人的關係,人不一定是哪個國家的人,不一定是哪個族群的人,也不一定是信什麼宗教的人,知道人與人的關係,這個在中國過去是屬於倫理的教育。第二教導我們要明瞭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,佛法裡頭常講「依報隨著正報轉」,依正是一不是二,這個道理很深。絕對不是說,自然環境、自然災害與我們人的生活行為沒有關係,那你就錯了,息息相關。諸佛的淨土,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,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,為什麼沒有災變?人心善,沒有惡念,沒有惡行,所以感得的是淨土。我們這個世間人心不善,是非人我,貪瞋痴慢,《地藏經》上說,「閻浮提眾生,起心動念,無不是罪」,話說得沒錯,所以感召來的是穢土、惡世。其實世哪有善惡?人善世就善,人惡世就惡。諸佛淨土裡面所有眾生都修十善業道,所以那個世界善;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眾生都造十惡業,所以這個世叫惡世。我們要了解,環境與我們思想行為的關係。第三個教導我們了解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,這個意思要用佛法的話來說,人與十法界眾生的關係,與一真法界眾生的關係。統統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這三種關係能夠相處好了,這個世界就是佛世界,就是淨土,就是極樂世界。這三個關係為什麼搞不好?三種關係我們根本就不明瞭,怎麼能處得好?
首先要明瞭所有的國土,佛家講的國土是每一尊佛教化的大千世界,經上講的國土,不是我們現在這個國家界限,不是的。族類不是講族群,族類大的十法界就是十個大族類,十代表無量,不是數字。人是一個族類,這裡面又分很多族群,在我們這個地球上,諸位曉得,黃種人這是一個族群,白種人是一個族群,黑種人是一個族群;動物裡面,螞蟻是個族群,蜜蜂是個族群,太多太多了,無量無邊分不盡。他們的色身不相同,族類色身不相同,人的形狀跟螞蟻的形狀不相同,螞蟻跟蜜蜂又不相同,蜜蜂跟牛羊又不相同,色身也非常複雜;他們的生活方式不一樣、文化不一樣、思想不一樣,如何能夠在一塊土地上,和睦相處,平等對待,這就要靠教育,特別是佛教教育。佛教教育才能真正把這個根源找到,徹法底源,這是佛教教育,它真能解決問題。
佛菩薩教學,清涼大師在這裡跟我們說了兩個原則。一切眾生的根有利、有鈍,鈍根的人用什麼方法來教他?「現之以通」。諸位要細細想想,我們就能體會到,沒有開化的民族,知識水平很低,佛菩薩如何教化他們?神道設教,這是宗教起源,這是宗教教育,使人能夠畏懼神明,不敢造惡,怕得罪神明會受到惡的惡報。對於知識水平高的,利智的,「示之以法」;示之以法就是講學,以理來教導。這是兩種方式,這兩種方式相輔相成,教學儀式完全看對象,他是什麼根機,用什麼方法來教他。所以在三十二應裡頭我們看到,應以什麼身得度,佛菩薩就現什麼身;應以鬼神身得度就現鬼神身,鬼神也是佛菩薩,此地就是鬼神,鳩槃茶王就是鬼神,八部鬼神的一種;而實際上全是佛菩薩,現的相不一樣。鈍根利智,決不是說你受過高等教育,念過很多書,你就算利根,不見得!根性的利鈍是講一個人的智愚,不在乎他念書多少,不在乎他拿什麼學位。
過去我初學佛的時候,朱鏡宙老居士,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七十歲了,那個時候我才二十幾歲。這個老人受過西方教育,抗戰期間他作四川、西康兩省的稅務局長,他是搞財政的。抗戰勝利之後,他是浙江人,回到家鄉作浙江省的財政廳長。我們在台灣認識的,他是個虔誠的佛弟子,他怎麼學佛的?中國過去家裡老人都學佛,但是對他沒有影響,他受西方教育,不相信這些神道,雖然也讀過佛經,跟佛教有些人接觸,絕對不相信。他說他有一天,那時在重慶,晚上跟朋友們打麻將打得很晚,大概兩、三點鐘才回去。抗戰期間,沒有像現在交通這麼方便,走路。路燈雖然有,那個路燈,我們這個年齡,在抗戰期間過過那個日子曉得,間隔距離很大,路燈的燈泡只有二十燭光,若有若無。他散場之後回去,回去走路大概走半個小時。他走在路上,也沒有在意,他前面有個女子,在他前面走,他就在後面走,距離不太遠。原先沒有在意,走了很久的時間,忽然想起來,這半夜了,怎麼會一個女人出來走?這念頭一起就寒毛直豎,仔細再看前面這個女人,有上身,沒有下身,嚇死了!他從這裡學了佛,他說:我真見到了。這不是「鈍識者,現之以通」嗎?他不是利根,他是鈍根。朱老居士說:如果不是我親眼看到的,我怎麼都不會相信佛法。他是這麼一個因緣而入佛門的,入佛門之後,他跟我說,那一定是觀世音菩薩變化,來啟發他的善根。他這個想法說法能講得通,佛菩薩應機說法,你的機緣成熟,他就來幫助你,他知道用什麼方法幫助你,使你能夠恢復你的善根,啟發你的信心。
由此可知,佛經裡面講的鈍識利智,不是我們平常講,某人受過高等教育就是屬於利智,不是的。我們在歷史上看到,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沒念過書,一個字不認識,他是利智,他不是鈍根。他聽人家讀經,他就開悟了,「示之以法」。根性的利鈍,我們從這個地方能稍稍體會得。利根的人,煩惱輕,智慧長,這是利根;鈍根的人,妄想多,煩惱多,智慧少,必須要親見到不可思議的境界,他才會相信。所以佛菩薩教化眾生的手段,我們在這裡了解一個大概。但是要曉得,「現之以通」只是啟發他的善根、信心而已,成就他還是要「示之以法」。現神通只不過是一種方便,是一種暫時的手段而已,不是正常的,正常決定是教學。如果佛法完全以現通為主要手段的話,佛法跟其他宗教就沒有差別,要度眾生不容易。以神通來接引眾生、來幫助眾生,決定不能幫助眾生出六道輪迴;換句話說,出不了六道輪迴。所以佛法教學還是以正法,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。
在我們接觸廣大群眾當中,我們也能體會到有根性利的,一聽他就相信,他就理解,就能接受,這是屬於利智;還有一些聽了,不能相信,不能接受,我們也沒有辦法現通,但是我們可以舉出許許多多不思議境界,這些境界社會大眾承認的,報紙雜誌裡面所刊載的,電視電台裡面所播的,不可思議感應的事蹟,我們多說說這些,讓他慢慢的去體會。從這個地方他能夠信入,那個根也算是不錯了。一定要自己親自見到,這個根就很鈍了;有沒有?很多。
我往年在美國達拉斯,「達拉斯佛教會」蔡文雄居士,他跟我講他信佛的因緣,他是親自見到阿彌陀佛,他相信。他見到是他父親生病,他從美國回到台灣,父親臨走的時候,他看到阿彌陀佛在病房的窗子上,時間很久,有五、六分鐘,他非常仔細看,一點都沒錯,他看到的是佛像,就像我們供養的佛像,那個地方確實沒有供佛像,他在那裡看到佛金色的身相,阿彌陀佛的坐相,很不可思議,他從這裡相信。以後他經常出門做生意,遇到一尊佛像,他說跟他那一天所看的一模一樣,他就把它請回來,現在這個佛像供在達拉斯佛教會。他父親生病,他見到這個佛像在窗口,跟這個佛像一模一樣。每一個人入佛的因緣都不相同。
以後他跟我講過許多他遭遇的事情,證明人決定有前生。他自己告訴我,有一次他在舊金山,跟幾個朋友開車出去玩,回來的時候迷路了,車經過一個小鎮,他在這個時候,忽然就感覺到這個小鎮很熟,他就告訴駕駛的人,從哪裡轉有什麼樣的建築物,從哪一條街,果然沒錯。他有沒有到過這個地方來?確實沒到過。街道熟悉,建築物熟悉,他告訴我的。我說:你前生可能是在那個地方採礦的工人,你在那裡住了很久,所以你會這麼熟。確確實實這一生他頭一次去,以前沒去過,忽然之間感到這麼樣的熟悉。這種情形有很多人都有這個經歷,你們到外面觀光旅遊,突然之間這個地方好像很親切,來過的樣子,很熟悉。前生在這個地方住過,曾經到這兒旅遊過,所以從這裡證明,證明有前生。既有前生,當然有後世,佛法講三世因果、六道輪迴,他就相信了,他就能接受了。
三世因果、六道輪迴是事實,知道這個事實並不等於解決問題,問題解決不了,你還是在六道裡頭打轉,還是在裡頭受報。所以佛用這些方法,不過是接引你入門而已,入了門之後告訴你理論、告訴你方法,如何超越這個問題。古印度的宗教,對於六道的情況非常清楚,他們都修禪定。這個禪定在佛法裡面講是世間禪定,四禪八定,能夠修到初禪、二禪,六道狀況就非常清楚,甚至於六道裡面,你想到哪個地方去參觀、去遊覽都沒有問題,你在定中可以做到,定中能夠突破這個界限。可是怎麼樣?六道究竟怎麼來的不曉得,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不知道。所以這才感得諸佛如來示現在人間,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。
佛跟我們說六道從哪裡來的?從我們自己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;這是三種煩惱,佛學裡面的術語,見思煩惱是執著,塵沙煩惱是分別,無明煩惱是妄想,你這三種煩惱具足,現出來的境界就是六道。如果這三種煩惱裡面斷一個,煩惱有粗細,先斷粗的,執著,放下一切執著,六道就沒有了,現的是什麼境界?四聖法界,十法界裡面上面的四個法界: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。我們曉得四聖法界怎麼來的?從妄想、分別來的,他沒有執著。如果把分別也斷掉,四聖法界就沒有了,剩下來的,佛跟我們講叫一真法界,放下分別、執著你就入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裡面還有妄想,妄想沒有斷盡,所以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,一真法界裡面還有四十一個階位,菩薩的等級,有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層次?妄想不一樣。妄想多的,菩薩地位就低,妄想少的就高,到等覺菩薩只有一品妄想。我們通常講四十一品無明,四十品斷盡了,還有一品沒斷,他是等覺菩薩。那一品斷了,那就稱妙覺,妙覺就是如來果地。佛把這個境界之由來跟我們說清楚了,明白這個由來,我們就懂得怎樣超越。所以世尊千經萬論,無一不是勸勉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利根、上上根人聽到佛的教誨,當時就放下了,那就成佛了,所謂是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」。屠刀是比喻,比喻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東西傷害我們的法身慧命,障礙我們智慧德相,無量劫來我們就受這個害,不了解事實真相,佛慈悲為我們說明。
「普成就」還有一個意思,第一個「遍世」,第二個「多劫」。「遍世」是從空間上講的,周遍世間,我們今天講虛空法界是遍世;「多劫」是從時間上說的,過去無始,未來無終。佛菩薩教化眾生的範圍跟我們說出來了,從空間講沒有邊際,從時間講無始無終,永遠沒有休息在幫助眾生、教化眾生,所以叫「普成就」,絕不侷限於一個小範圍。我們今天學佛、修行不能成就,原因在哪裡?我們的心量太小太小了,念念沒有辦法突破自我這個圈圈,我們建一個道場,沒有辦法脫離道場這個範圍,起心動念總得與我有利,與我的道場有利,這怎麼行?這不是佛法,這是迷惑顛倒。
我們想想清涼大師這個話,學佛,過去在台灣有一些年輕同學問我,從哪裡學起?從哪裡下手?我告訴他,從拓開心量下手。佛在經上教導我們,佛菩薩是什麼心量?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「普成就」的心量。「成就」兩個字怎樣講?用現代話來說是「服務」。我們服務的對象,我們服務的範圍,是盡虛空、遍法界一切眾生,我們學佛先從這裡下手,把心量拓開,人就會開智慧了。如果心量不大,心量很小很窄,永遠是迷惑顛倒,永遠不開智慧。所以先要從這兒下手,要肯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的。
大經上常講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。十方三世佛是個代表,誰是佛?一切眾生皆是佛。《華嚴》、《圓覺》上佛講得很好,「一切眾生本來成佛」。大乘經上說得多,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」,「凡有佛性皆當作佛」,這個話佛說得太多了。所以我們曉得,佛所講的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就是告訴我們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同一個體,法身是性體,哲學裡面講的本體,宇宙萬有的本體,同一個體。你能夠認識,你能夠肯定,你自性裡面的慈悲心就流露出來。自性的慈悲就是愛,你自自然然會愛護一切眾生,就像愛護自己一樣。所以佛家講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,慈悲是愛心,真誠清淨平等的愛心;方便為門,方便是你會盡心盡力去幫助他,無私無條件的幫助一切眾生。我們今天做不到,做不到是迷惑顛倒,不了解事實真相,所以起心動念,《感應篇》裡面講怨天尤人,造作無量無邊罪業。這造罪業,冤枉造的!可是造罪業,它有果報,不是造了就沒有,造了還有果報,報要受。造的惡業,惡報現前不好受。
這是「普成就」的意思,這些都是從現相上說的。相不離體,性相一如,理事不二。底下一句跟我們講理、講體,「並如虛空,故云清淨」,這從體上說的。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現相有沒有?有;十法界依正莊嚴也有,一真法界依正莊嚴也有;但是這個有,佛說是妙有,不是真有。什麼叫妙有?有而非有,非有而有,這叫妙。大家《心經》念得很熟,你們常常念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這四句話就是形容事跟理的關係,性跟相的關係。相不能說它沒有,也不能說它有;你說它沒有,它明明現在眼前,你六根都能夠緣得到,怎麼說沒有?如果說它有,不但外面六塵境界是夢幻泡影,了不可得,我們能緣的六根也是幻化,了不可得。這個道理深,可是不入這一層,你就不能解決問題。你要不明理,只在事上修,你可以修三善道,能夠生到四禪天、生到四空天,出不了六道輪迴。要想出六道輪迴一定要明理,為什麼?理明了,執著才會斷掉,才真正肯放下。
我們今天為什麼這麼難放?為什麼不肯放下,堅固的執著?理不通,只知道這一半,那一半沒搞清楚。想放下又不敢放下,疑慮重重,做事情不乾不淨,所以問題還是解決不了。疑慮裡頭又造業,這不是解決問題,這是把問題愈搞愈複雜。所以明理就非常非常重要,理透徹了,這就是《般若經》上講的「諸法實相」,你才真正通達明瞭。然後在事上絕不消極,為什麼?「普成就」,他怎麼會消極?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,佛幫助虛空法界一切眾生,一個都不漏。人數再多,我們一般人心裡想,這麼多人求佛,佛怎麼照顧得來?這是用我們凡夫的心量去度量佛菩薩的心量,把佛菩薩也當作我們凡夫來看待,「我做不到,我想他也做不到」,這就錯了。我們凡情沒斷,人家凡情已經斷乾淨了,跟我們確實不一樣。我們的心量這麼窄小,人家的心量是包太虛法界,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都在佛心量之中,任何地方有一點點感應,佛的心裡面立刻就收到了。電腦永遠比不上人腦,現在好像人腦不如電腦,是人腦裡面有妄想分別執著,所以你比不上它。你要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拿掉,電腦就不管用、無能,它的作用太有限了,才知道人腦的作用無量無邊。
理事相應,清淨心現前,清淨心是真心。由此可知,佛說六道凡夫都是用妄心,這個我們自己要明瞭、自己要肯定,我們用的心是妄心,不是真心。妄心,起心動念都是業,都造業。如何轉妄心為真心?這是我們修行人最重要的一個課題,從哪裡轉起?我在講席上也常常跟諸位報告,究竟從什麼地方轉起?拓開心量,沒錯!怎麼個拓開法?如何落實?這是問題。我勸導同學,從自己本身轉起,我們現前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,這個不必否認、不必辯白,確確實實起心動念都為自己,我們就從這裡下手,把自私自利轉變過來,大公無私。沒有轉過來的時候,念念都是為自己,自己沒放下;轉過來之後,念念為眾生,不再為自己,要真轉過來!
我看到別人沒有吃的,我只有一碗飯,我就給人家,我自己沒得吃,不要緊,不要去管自己,自己明天餓死、凍死,都不要去理會,幫助別人要緊。如果要問,我給人家了,我明天怎麼辦?你沒有轉過來,你轉不過來,轉過來決定不顧自己,自己沒有了。一般人不敢做,你們看看許哲居士,她轉過來了,她很有膽量。人家問她:妳為什麼敢一切為別人,不為自己?她說了一句話:我相信老天爺照顧我。這個話說得沒錯,你能夠發心照顧一切眾生,天地鬼神就發心照顧你,你必得善報。
這個說法還很淺陋,更真實、更深入的說法是性德流露,自性的功德無量無邊。佛在經上跟我們說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這是自性本具無量的智慧、無量的德能、無量的相好,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。我們今天無量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為什麼不能夠現前?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。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盡了,心目當中只有眾生,沒有自己,你的性德會現前。必須真正明瞭,徹底深入,你的疑惑斷掉了,斷疑生信,你才敢這樣作法。我有多少奉獻多少,有多少供養布施多少,毫不顧慮明天的事情,這叫行菩薩道。所以你對於這些理事、性相、因果,要不能夠透徹了解,你不敢做,很想做不敢做;縱然做,後頭還留一手,總怕明天日子過不去。這是凡夫的通病,無量劫來的煩惱習氣。
我們今天學佛了,自己契入這個境界之後要做到,做給人看。然後你冷靜仔細觀察,你就會感到果報不可思議,為什麼?放下了,愈放下愈多。這才麻煩,這一邊放下,那一邊就來了。於是我們證實,佛在經典裡面所說的,「施無盡」。來得多,多布施;來得少,少布施;決定會有來的,盡情盡量的去修布施供養。布施供養決定與清淨心相應,如果我們在布施供養裡面貪圖一絲毫名利,你的心不清淨,就不相應。不為名,不為利,一切都不為,只為一切苦難眾生,而連「為一切苦難眾生」念頭也沒有,你才叫真清淨;還有「為苦難眾生」的念頭,還有一念在,你還是凡夫,你不是聖人。聖人連這個念頭都沒有,所以才說「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」,這真清淨。「並如虛空」這四個字,就是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意思完全相同。
「俱能照世,即是光明」。「俱能」,前面講事,這個地方講理;前面講相,此地講性。性相、事理,無不照世,這是自性的光明。「三輪化生,是所作業」,什麼是三輪?身語意叫三輪。所以佛菩薩現身,這個身決不是為自己,我們用現代的話大家好懂,現這個身,現身幹什麼?為一切眾生服務的,是為他而現,不是為我而現。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。那個「度」就是服務,應該用什麼身相服務就現什麼身相,可見得現身是為他不是為自。他,剛才說過,族群、族類無量無邊,所以諸佛菩薩現身也無量無邊,這個身叫應化身。我們在凡夫位上,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掉,我們的身叫業報身,這個很可憐。諸佛菩薩轉業力為願力,他的身就是應化身。我們能不能把這個身轉成應化身?答案是肯定的,能!只要你把自私自利的念頭轉變為大公無私,你就轉業力為願力,轉業報身為應化身。
學佛要做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,轉惡為善,純善;轉迷為悟,大悟徹悟;轉凡為聖,大聖,不是小聖。身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,身照世間;意是念頭,念念為眾生,時時刻刻想如何幫助一切眾生,如何幫助這個社會,意照世間;口是言語,說法教化一切眾生。這是佛菩薩示現在世間所造的業,這個業跟我們普通的業不一樣,這個業在佛法裡面不得已給它起個名字,叫「淨業」。凡夫這裡面有妄想分別執著,是「染業」。諸位要曉得,染、淨在意,不在身口,身口是純粹的工具,沒有善惡。就好比我們現在的電視機、攝影機一樣,它是工具,它沒有善惡,你要是傳播一些善的事情它就造善業,你傳播一些惡的事情它就造惡業,它本身沒有善惡,身口是純粹的工具,善惡在意識裡頭。
我們常講心善、念頭善,你身口所造的當然是善業;心不善、念頭不善,身口造作的就是惡業。宗門教下祖師大德常常講,修行要從根本修,根本在哪裡?根本在意,在念頭上。佛菩薩的教學也就特別著重在意識,唯有意識能覺悟,能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能轉惡為善。轉惡為善是佛教化眾生第一個層次、第一個階段,眾生沒有覺悟,對於事實真相沒有搞清楚、沒有明瞭,先教你斷惡修善。善惡的標準就是佛法裡頭常講的十善業道,這是標準。佛在經上說的這個標準,我們以後讀其他宗教的書;《古蘭經》裡面,伊斯蘭教也是以這個為標準;天主教、基督教《新舊約》裡頭,也是以這個為標準。我們讀過許許多多宗教書,印度教的《奧義書》,幾乎所有宗教書裡頭,善惡的標準都是這個。這個就是一切宗教裡的共同標準,我們要遵守。你能夠斷惡修善,不但佛菩薩歡喜,佛菩薩護念,我今天可以這樣說,所有宗教裡面的上帝、神聖都歡喜,都護念你,何樂而不為之?基督教經典上講「上帝愛世人」,沒有說上帝愛信基督教的信徒,沒有這個說法,可見得上帝的愛也是「普成就」,心量很大。你不是基督教徒,你修善斷惡,上帝也愛護你。我們學佛總要明理,理上講得通,就對了。
古來祖師大德勸勉我們,學佛一定要相信佛的教誨,凡是與佛教誨牴觸的,我們都不應該去相信它,這話說得很有道理。斷惡修善,所有宗教裡面的神明都是這個說法,共同的,首先要做的,做到究竟圓滿,這個人就成佛了。佛法與其他宗教不相同,它有更深的層次,那是幫助人轉迷為悟,這就超越其他宗教。悟有淺深、有高下層次,在佛法裡面還沒有脫離煩惱情執,你覺悟的範圍比較小、層次比較低。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沒有超過十法界;換句話說,沒有真正的明心見性,但是決定超越六道輪迴。見性之後,這是宗門裡面所謂的大徹大悟,大徹大悟是指見性。什麼叫見性?真正肯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,這叫見性。你還不能肯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,你沒見性。
所以見性之人,經上常講生佛不二,性相不二,理事不二,因果不二,叫入不二法門,入不二法門就是見性。為什麼他能入不二法門?諸位想想,「二」從哪兒來的?分別來的,不分別就不二了,有分別就二了。諸位從這個意思你就很清楚、很明白,你還有分別,你住十法界,你沒有分別,十法界就變成一真法界,這是事實真相。一切法都不分別、都不執著,你入一真法界,叫大徹大悟。一真法界是諸佛如來果地上的境界,我們最常見的,《華嚴》的華藏世界,淨土的極樂世界,那是一真法界。
一真法界一定要見性的人才能夠入,沒有見性的人不能入,這樣一來對我們來說就難了,我們這一生能不能達到這個境界?太難太難了。正因為這個事情太難了,阿彌陀佛發個願,開一個方便門:帶業往生。諸位同修對這個意思要搞清楚,如果我們帶著執著,執著沒有放下,帶著執著,你就出不了六道;你帶著分別,你就出不了十法界。阿彌陀佛就不可思議了,你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放下,也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所以這個法門叫「難信之法」。我們覺得很容易,我們就相信了。難信是對誰說的?對一般菩薩說的,對一般聲聞、緣覺說的,他們真難信。他們難信,我們反而相信了,這奇怪!佛又說,我們為什麼輕而易舉就相信?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所種的善根,《彌陀經》上講得好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」。凡是我們能信,能依照這個方法去修,將來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都是無量劫來所種的多善根、多福德、多因緣。這個事情聲聞、緣覺、菩薩不知道,所以這是不可思議的法門。
我們今天得人身、聞佛法,非常幸運,無量劫來善根福德因緣成熟,遇到這個法門,我們用這個法門就能成就一切眾生。你要問成就什麼眾生?成就也跟我們一樣,無量劫修積善根福德因緣成熟,我們介紹他,他才會相信。有些人介紹他不相信,我們點頭,他善根福德沒成熟。成熟的人要幫助他,沒有成熟的人也幫助他,成熟的人幫助他這一生往生作佛,沒有成熟的人幫助他種善根,希望他來生會成熟。所以我們都是積極在做,絕不因為他沒有成熟我們就不做,消極了,那就錯了,永遠是積極在幫助一切眾生。好,這一句我們簡單就報告到此地,今天時間到了。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09:25:14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