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 (第二四六卷)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:12-017-0246
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得法讚佛,八部四王眾,乾闥婆王長行,第六句:
【樂搖動美目乾闥婆王,得現廣大妙好身令一切獲安樂解脫門。】
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提示,「現身益物,稱性普應故廣大,具相清淨故妙好」,這是把這一節經文重點給我們提示出來了。他現的是『廣大妙好身』,這不是一個身,清涼給我們說得很好,稱性普應是廣大的意思,也就是觀世音菩薩《普門品》裡面所說的三十二應身,這個廣大就是三十二應。應以什麼身得度,佛菩薩就示現什麼樣的身相,一切眾生感不同,所以諸佛菩薩的應就不一樣,一定是隨一切眾生的心願而示現。《楞嚴經》裡面所說的,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這叫廣大。
「妙好身」,妙好是個別的,無論現什麼樣的身相,這個身相一定是具足清淨莊嚴,這個身叫妙好身。清淨莊嚴裡面,我們能夠想像得到,他的身體的表態,身是表,心是裡,表裡相應。比如我們能夠感觸到的,這個人心很好,他的相就很好,表態就很好;他的心不善,他的相貌也就不善。所謂是相隨心轉,只要我們細心去觀察,很容易體會到。一個人在平常生活環境當中,他遇到歡喜的事情,滿面笑容;他要遇到不高興的事情,愁眉苦臉,這是最容易體現到的。所以佛菩薩化身,我們仔細觀察,不管他現的是什麼樣的身形、什麼樣的色相,你一定能夠體會,他心地的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智慧、慈悲,這個身相就叫做妙好身。以這一種身相,利益一切眾生。
佛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四眾弟子,在家、出家四類:在家男眾、女眾,出家男眾、女眾;教我們要「受持讀誦,為人演說」。我們明瞭佛教是佛陀的教育,是釋迦牟尼佛對一切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,世出世間所有的教育沒有佛教育這樣的完善完美,他教我們什麼,我們一定要很清楚、很明瞭。教我們做人,教我們辦事,教我們怎樣與一切大眾相處,這是現前我們這一生得殊勝的利益,幸福美滿的生活。我們現在一般人講的人間佛法,這個教學就是道道地地的人間佛法。佛法的教學並不是止於這個階層,如果止於這個階層,這個世間許許多多聖賢的教誨也能做到,佛法更有殊勝的超凡入聖的教育。只要你真正懂得了,真正覺悟,還有超越世間、超越天上,達到究竟圓滿的覺悟,徹底明瞭宇宙人生真相的教學,這就殊勝了。
這其中有個大道理,這個大道理一句話可以說出來,但是要想契入、證得這個境界,就不是一個容易事情。真相是什麼?真相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。什麼人能夠證實這個事實真相,佛教裡面就承認他是佛,這個人就成佛了。所以成佛是徹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;換句話說,宇宙人生是一回什麼事,他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這樣的人,我們就稱他作佛陀。印度人稱佛陀,就是中國人稱聖人。聖的定義就是明瞭,對於萬事萬物通達明瞭,沒有一樣不清楚、不明白,這個人在中國稱為聖人,在印度稱為佛陀,所以佛陀跟聖人的意義完全相同。在宗教裡面稱為上帝、稱為神、稱為主,實在講意思都相同,都彷彿,只是名稱不相同而已,這是佛教育最深的義理。
佛家的教學,你要是接觸到之後你就知道,與我們自己關係太密切了,字字句句每一句話都是講我們切身的問題,不像世間一般教育。一般教育,說實在話,很多我們學了,學了都沒用處,所學非所用,浪費時間,浪費精力。我在很早就體會到了,我在學校念書,我受的教育不算太高,我只念到初中畢業,高中一年級念了半年就失學,以後沒有機會再念書。最後的一年半,我在南京第一中學,我當年念書的態度是應付。我的校長、級任老師對我都非常好,他們知道我很聰明,有天賦,不用功,念書敷衍,考試只要六十分,其他都不要了,年年升級就行了,所以不讀書。可是我上課,我專心聽,我都懂。我專心聽課,為的是什麼?為的是考試,為的是那一張文憑,為這個而讀書。學校所念的有沒有用處?沒有用處,將來踏進社會統統用不上,你說這個時間、精力不是浪費了?
我念書的方法是我進入學校圖書館,我找我喜歡讀的東西,找念到將來有用的東西,所以我大部分的時間用在圖書館上,我跟一般同學不一樣。我的常識很豐富,我的思考比別人周密,念我想要念的東西。許多功課我都不交作業的,我跟老師講:這個我會;會,何必要浪費那麼多時間去做作業?數學,我都不交練習本的。我數學老師對我很好,同學不會做的,我在黑板上做給大家看;我會做了,何必還要我浪費時間?我都講得出道理來。我念書的方法跟一般同學不一樣,我課外讀的東西太多太多了。這一生當中,我很幸運,我也很快樂,一生當中念自己喜歡念的書,做自己喜歡做的事,這一生沒有空過,這一生過得很踏實,很有意義,很有價值。
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,佛菩薩在世間為我們現種種相,相在哪裡?除了自己之外,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都是佛菩薩所示現的妙色身、妙好身,我們要有智慧去觀察、去體會,你就會開悟,你就不會迷惑了。在一切色相裡面我們體會到,最淺的體會是業因果報,善因一定結善果,惡因一定結惡果,業因果報絲毫不爽。念佛的人往生,給我們表演這樣殊勝的瑞相,我們看到了,這念佛是真的,有這麼好的結果,更加深我們的信心。人生在世間很苦、很短促,幾十年一彈指;中年以上的,逐漸逐漸體會到了;年輕人無知,還在迷惑,還沒有省悟過來。上了年歲的人,逐漸逐漸走向晚年,體會就非常深刻,人生確實如夢。有人說人生如戲,真的,人生如戲,那是覺悟的人。不如佛說的人生如夢,說得好,「夢幻泡影」,一場空。在一生當中,起心動念,言語造作,這又造了業因;因善將來果報就善,因不善,果報當然不善。諸佛菩薩慈悲,給我們現種種色相,幫助我們覺悟。
佛到世間來,目的就是後面這半句:『令一切獲安樂』。這就是佛家常講的,佛教學的目的,只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。我們今天學佛了,我們的苦有沒有離開?我們的樂有沒有得到?如果我們的苦難沒有離開,我們的樂沒有得到,我們自己要清楚、要明瞭,責任在我們自己這一邊,不在佛那一邊。佛所講的教訓我們有沒有記住?佛所講的道理我們有沒有明瞭?明瞭記住之後有沒有去做到?你要真正做到,果德就現前了。佛教我們斷惡修善,什麼是惡,什麼是善,你要搞清楚,你要搞明白。
佛法自始至終是講一個「智慧」,沒有智慧就不是佛法。智慧從哪裡來?不是外面學來的,外面學來的不是真智慧,真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,那是真實智慧。本來具足的智慧,你今天不能夠現前,它不起作用,是什麼原因?是有障礙把它障住了,它不起作用。這個障礙是什麼?佛給我們講障礙很多,無量無邊,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大類,這是佛家講的二障:一個叫煩惱障,一個叫所知障。這兩種障礙,讓你自性本具無量的智慧不起作用。諸佛菩薩智慧現前了,他給我們說這麼多經教,這是智慧的流露。他智慧能起作用,說明他沒有障礙,煩惱障他斷了,所知障也斷了。我們的智慧不能現前,這兩種障礙在作祟。所以佛教我們開智慧,沒有別的,智慧是你自己有的,只是教你怎樣去障礙而已。
佛教給我們要持戒,持戒可以破煩惱障。但是雖然破煩惱障,除不乾淨。什麼時候才能除乾淨?要修定,定能斷煩惱障。但是定不能夠斷所知障,定可以伏所知障,不能夠斷,一定要開智慧。所以佛教給我們修學的方法,是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。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教學,這些經典傳到中國,中國祖師把它分類歸納,編成一部有系統的叫《大藏經》,是世尊當年在世教學全部的課程。分為三大類,所以叫三藏:經藏、律藏、論藏。律藏講的是戒學,經藏講的是定學,論藏講的是慧學,所以三藏的內容:戒、定、慧,這是佛家教學的內容。
戒定慧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是菩薩修行的六個原則,佛經稱為「六度」,現在我們講日常生活六個原則。這六個生活原則,與我們自己的性德相應,所以在佛經裡面稱為菩薩行;要用現在的話來說,菩薩的生活。你守住這六個原則,你過菩薩的生活,你就不是過凡人的生活。菩薩的生活快樂自在,幸福美滿,凡夫得不到這個境界。凡夫生活在苦難當中,在煩惱當中,在憂慮當中,哪有佛菩薩那麼樣的自在?什麼原因?我們不肯過菩薩的生活。菩薩生活裡面第一個是布施,布施什麼?布施是放下。這裡面的範圍很大很深,不是我們一般人想像的,我們一般人想像把它想得太窄小了,那不是佛的意思。我們今天提到布施,就是寺院、庵堂裡面去捨一點錢,這叫布施;其實錯了,不是這個意思。
佛教我們布施,在事上講,你遇到一切眾生有困難的時候,需要幫助的時候,你要全心全力去幫助他,這叫布施。人家有苦有難的時候,我們幫助他解決,這是布施。生活有困難的時候,我們幫助他,這多半是財布施。除這個之外,精神上有很多痛苦、苦悶,有很多疑慮解不開,你去教導他、去勸勉他,把他心裡面的疑慮解除,這屬於法布施。他遇到有危難的時候,幫助他脫離,這是屬於無畏布施。佛教我們看到就要做,觀音菩薩現千手千眼。家庭主婦每天早晨到市場去買菜,看到活的魚蝦螃蟹這些類的,活的,你去估計牠能夠活下去,我們趕緊買來去放生,不要做任何儀式,救命要緊。你買來之後,看哪個河邊你給牠放生,這是無畏布施,你是救牠一條命,眼看牠就要死了。這個功德很大很大,要常常做,見到就做,遇到就做。你也不必去找得做,到處去找,那個錯誤了,是遇到的時候就做。我有多大能力,做多大事情。看這些動物,如果看牠那個樣子已經不能活了,那就不必理牠了;看牠很活潑,確實可以能活得下去的,趕緊買來放生。
佛告訴我們,財布施得財富,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,這個世間果報是這麼修來的。世間人有生、老、病、死苦,看到老人,我們照顧他,這是屬於無畏布施。我們能照顧老人,將來自己年老了,會有年輕人照顧我們,這是因緣果報。我們今天討厭老人、嫌棄老人,自己老了的時候,年輕人嫌棄你、討厭你,果報馬上現前。所以我們尊敬老人、幫助老人,不是幫助他,是幫助自己,要曉得自己會老。常常想到業因果報,這個人就有智慧,他就不迷惑。念念為眾生想,其實是真的為自己想;念念為自己想,大錯特錯!那真叫忽略現實。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,現清淨妙好色身是給眾生做榜樣的。你看他的行業,看他的生活,看他處事待人接物,他在那裡表演善因善果,他的所作所為,善因;你看他的色相,看他的身體,看他生活環境,那是果報。一個人修,一個人得福;一個團體修,團體得福;你肯不肯認真去幹!
新加坡有一個新的道場,竹林寺,修復完工,現在等著開光啟用。他約了中國茗山老法師來給他做開光佛事,本來約的是在這個月,老法師最近身體不好,在休養,一月份來。竹林寺負責的這些居士,他們是居士道場,裡面沒有出家人,跟我也很熟,來問我,這個寺廟修復了,要怎麼做?我就告訴他,居士林是個好樣子,多去看看,多向它學習。道場要興旺,最重要是兩樁事情:要有道、要有學,古人所講的道風與學風,這就是一個道場的妙好身。身是個相、樣子,道場的妙好身。居士林沒有別的,佛所講的淺近的道理,它做到了。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,天天在幹。
財布施的,諸位很明顯看到,每天供齋。居士林每天去吃飯的,一千人以上,你們大家在此地都看到了。真正的共產黨,不收一分錢,不分種族,不分宗教,你信不信佛沒有關係,吃飯都歡迎。你敬佛教來吃飯,歡迎你,你罵佛教,吃飯也歡迎你,你毀謗佛教、侮辱佛教,你來吃飯,我都歡迎你,那是兩樁事情。所以你們到居士林去看那些吃飯的,各個種族都有,各個宗教都有,不分的,歡歡喜喜。星期假日,你們看看星期六、星期天、假日,三、四千人吃飯,財布施。除這個之外,新加坡許多孤兒院、養老院,我們常常送吃的東西,有需要錢的時候,我們送錢給他。決定沒有吝嗇,財布施;而居士林的錢愈來愈多。我們這邊道教的李道長講,他說:你們居士林,我們一般人沒有法子想像,好像量太大了,沒有邊際。
這一次我們「溫馨晚會」,我們招待客人,小乘的法師向李木源居士講:你們歡迎大家來是嗎?歡迎!我們來一千人行不行?李居士說:沒有問題,歡迎;你來多少,我們統統歡迎。我們有這個量,原來這個溫馨晚會,我們預計是二十萬到二十五萬元,現在大家這麼踴躍,我們要增加十萬,歡喜!歡歡喜喜來過年。這個錢財愈布施愈多,這是佛講的,佛講我們今天做,做的時候果然沒有錯,這個財源滾滾而來。東南亞經濟不景氣,哪個道場收入都減一半,唯獨居士林不但不減,月月增加。佛講的話沒錯,佛沒有騙我們,財布施!居士林從上到下,不管那個,見面都笑瞇瞇的,和睦相處,平等對待。不分族類,不分男女老少,一律平等看待。
法布施,天天講經。不但天天講經,我們流通的經書、錄像帶、磁帶、VCD,完全免費結緣。有外地人到這邊拿,盡量拿,只要你能帶得去,沒有限制,法布施。我們仔細觀察,居士林上上下下個個都有智慧,法布施的果報是智慧。無畏布施,對孤兒、對殘障、對老人的照顧,無微不至。我們過年,去年我在這兒過年,我們想到孤兒院這些兒童沒人照顧,養老院的老人無家可歸,也沒有人照顧,遇到這個節日感慨難免,我們請客,大家一起來過年,歡歡喜喜,去年我們請了三千八百人。今年我們請五千人,這五千人什麼人?孤兒跟養老院的老人,我們請他吃飯,跟他們在一起過年。
今年我們還請了一千貴賓,包括每一個國家駐在新加坡的大使,讓他們來看看。因為我們的孤兒跟老人,是每一個宗教他們辦的老人院跟孤兒院,所以這是新加坡九個宗教,各種不同的族群合在一起,融合種族,團結宗教,我們這個年過得很有意義。今年總統來參加,做我們的主賓。我們的晚會在元旦的那天晚上,很可惜你們元旦要離開,你們要是能夠多住一天,那就參加我們的晚會了。但是晚會雖然不能參加,我們為全世界和平祈禱,諸位可以參加。這個祈禱的晚會,是在三十一號晚上八點鐘,到元旦早晨八點鐘,你們可以參加這個祈禱的晚會。這個祈禱也是九個宗教在一起祈禱,我們為世界和平祈禱。我們自己我希望能有一千人參加,就是我們自己這個團體,我們希望有一千人。一千人,我們遵從印光大師的教誨,一心稱念「南無觀世音菩薩」聖號,十二個小時不間斷。一千個人念觀世音菩薩聖號,十二個小時。我們尊敬別人,自己要謙虛,所以會場裡面,我們讓給其他宗教,他們在裡面,我們佛教在外面,我們在外面繞佛,繞佛念觀音菩薩。那個會場去看了沒有?看過是嗎?很大。它那個是後面可以打通,那裡頭主辦單位告訴我,打通的時候,就是繞圓圈。樓上要是繞不下去,樓下也可以繞一圈,很好!
這是屬於無畏布施,照顧孤兒、照顧殘障、照顧老人。這是佛教給我們,三種布施我們都真做,全心全力在做,所以果報你們看,財富,聰明智慧,健康長壽。李木源居士十年前,我好像是八七年第一次到新加坡,第二年是八八年,八八年、八九年我在這裡第一次講《無量壽經》。好像我《無量壽經》講完之後第二年,李居士就得病了,癌症。醫生給他檢查,說他的壽命只有三個月,所以他把事業一切都放下了,生意都交給他太太。完全都交代清楚,他一切放下,到居士林作義工,每天念佛等往生。他照了那些X光的照片給我看,三十多張,他的癌細胞蔓延到身體,全部的部位都蔓延到,沒救了。他發心護持佛法,把自己生命忘掉了,他也不找醫生,他也不吃藥,不但病情沒有惡化,一天一天好轉,半年之後再去檢查,沒有了,奇蹟!所以一個人如果為自己,自己那個壽命是有一定的,逃不過。他沒有自己,他為眾生,這在佛家講叫「乘願再來」。沒有發這個心,他這個身是業報身,佛說「人生酬業」,這個心一發的時候,轉掉了。不為自己,自己沒有了,一切為眾生,這個身是眾生身。不是為自己,所以他自己業障沒有了,完全消除,這是我們的好樣子。
我在年輕的時候,很多人給我算命看相,說我活不了四十五歲。我相信,因為我一家,我記得我的祖父四十五歲死的,我的伯父也是四十五歲死的,我的父親也是四十五歲死的,所以他說我活不了四十五歲,我相信,我一點都不懷疑。我二十六歲遇到佛法,認識章嘉大師,我知道我的壽命不長,所以時間就定到四十五歲,我要認真努力學習。四十五歲那一年,得了個重感冒,病了一個月,我也不吃藥,也不看醫生;為什麼?壽命到了。那個時候我們出家人有師兄弟三個,我們非常要好,三個人同年,三個人的命都不好,都說過不了四十五歲。果然沒錯,二月份走了一個,五月份又走了一個,我大概是在七月得病的,差不多輪到我了。所以我那一個月就念佛,以後逐漸逐漸好了。我一生沒有生病過,我醫院裡頭沒有病歷。
學佛不為自己,為眾生,眾生就是自己,自己就是一切眾生,這個基本的觀念把它改過來。自己的生命早就結束了,早就沒有了。所以把業力轉變成願力,就叫做乘願再來,不必死了到極樂世界去,然後再來投生,這一轉彎很麻煩,現在就可以轉過來;不再為自己想,念念為眾生,念念為佛法。佛這麼好的教學,可惜世間人不知道。知道的人,哪一個不尊重,哪一個不愛惜?可惜沒有人宣揚,沒有人把它說清楚。我們今天明白了,有責任、有義務把它弘揚光大。所以這是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轉自己的相貌,轉自己的體質,不是難事情,不是做不到的。
我們看看真正把念頭轉過來,他的命運就改變了。我學佛,念的第一本書是朱鏡宙老居士給我的《了凡四訓》,這是我念的頭一本書。我念了之後深信不疑,人確實有命運,凡夫決定受命運主宰一輩子,只有真正明白、真正覺悟,把念頭改變過來,不再為自己想,不再為自己做。所以我們今天所作所為,為社會,為眾生,我跟李木源居士同一個理念。我們的財力很薄弱,人力也很薄弱,世界許許多多地方道場,希望我們人力支援他,我們做不到,我們自己人手都不夠。所以這才發心培訓人才,這是我們重點的工作。
我們觀念當中,必須要做的事情,全心全力以赴的,是要有三個條件:第一個影響的面要大,最好能夠影響到全世界;第二個影響的時間要長;第三個影響的程度要深。符合這三個條件,我們會拼命去做。我們過年搞宗教、種族大團結,大團圓,我們希望將這個影響,能夠影響到全世界,影響到每一個地區,希望種族與種族之間、宗教與宗教之間,都能夠和睦相處,平等對待,化解種族的衝突,宗教的衝突。我們很認真、很努力在做,這個影響面廣,影響程度很深,時間很長,我們全心投注。我們邀請各個大使來參與我們這個盛會,讓他們看看,把我們的作法介紹到他們這些國家地區,希望全世界的種族大團結,全世界的宗教大團結,社會安定,世界和平,人民幸福,這個目標才能夠落實,才不只是一個空洞的口號。喊口號是沒有用的,我們要去做到。
這些都叫做妙好身,妙好身大家不要想到這個身體,那你就搞錯了,是一個最好的榜樣就是妙好身。團體是團體的妙好身,國家是國家的妙好身,宗教是宗教的妙好身,樣樣都好,沒有一樣不好。這是佛法,佛陀常常在經典裡面叮嚀囑咐的,「為人演說」,為一切眾生表演,為一切眾生說明,讓我們真正覺悟。有許多人以為這是一個理想,很不容易做到,我聽說很多,但是我不以為然,我認為這不是一個理想。佛在經典裡面講的話句句都是實話,決定可以做到,問題是我們有沒有去做。所以這個問題總結起來是個教育的問題,你要好好的教,這是我在全世界各個地方提倡宗教教育,只有每一個宗教領袖們,每一個宗教家,每一個傳教師,好好的教導他們的信徒,體認多元文化;愛自己,一定要愛別人;尊敬自己宗教所奉祀的神明,也要同樣尊敬其他宗教所奉祀的神明,問題就解決了。所以和平兩個字要落實,和是大家和睦相處,平是平等對待,沒有高下。
佛在經典裡面所講的,個個都是第一,沒有第二。我們看《華嚴經》五十三參,五十三位善知識個個第一,沒有第二的。《楞嚴經》上表法代表的二十五位菩薩,「二十五圓通章」,每一位菩薩都說他修學的法門第一,證果第一,沒有第二。所以佛法裡真正是和平,真正平等,個個第一,沒有第二的,所以大家心平了。有第一,有第二,就有爭執,就不平了。不平則鳴,鳴不已,那就打了。天災人禍都是由於不能和睦相處,不能平等對待而發生的,我們明瞭這個根本的原因,從根本下手,把這個道理,把這個事實真相,教導一切眾生。大家都通達、都明白,安定和平,共存共榮,就落實了。如果不能通過宗教教學,那就是一個理想、是個口號,沒有法子落實。所以真正落實,一定要透過宗教教學,這是個教育。
我接觸許多宗教,我非常尊重,宗教的儀式要保存,可是宗教教育更應當提倡發揚光大。宗教教育是佛陀的教育,是上帝的教育,是眾神的教育,也是平等的。所以必須先要具備這個觀念,我們的觀念從哪裡來的?從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裡面得到的啟示。《華嚴經》裡面佛、菩薩、天神,這個地方是神眾,天王是神眾,後面講到人道,人、鬼王、地獄、畜生,全都講到了,十法界和睦相處,平等相待,那就叫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是分開來的,是融合在一起的;覺悟了,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;迷惑了,一真法界就變成十法界。所以這一樁事情,形象上沒有改變,心理上改變了,行為上改變了,我們感受上改變了,這才真正是離苦得樂。離苦得樂是果,它的因是破迷開悟。迷悟的關鍵就在公跟私這一念之間;一念自私自利,迷了;一念大公無私,覺悟了;覺悟了是大公無私。
我昨天跟諸位同修說,古時候古大德造佛像,造的袈裟,袈裟每一格裡面畫的圖案,畫的佛家講變相圖,十法界,那個意思很明顯,虛空法界無量的族類統統在一件衣服上,我們穿在一個身上。這是什麼意思?虛空法界一切無量無邊的族類一個身,這就是大乘經上常講的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。所以毘盧遮那佛他袈裟上畫的是這種形象,讓我們一看就明瞭了,共同一法身。我們看一切眾生,看跟自己一樣,一切眾生就是自己。真正通達明白了,我們看到老人就是我們的父母,看到兒童就是我們自己的子弟,年齡相彷彿的是我們自己的兄弟姊妹,一家人。天下一家,世界一家,盡虛空、遍法界是一家,這是如來的大家庭,生活在這裡面哪有不快樂的?哪有不自在的?
前天我們居士林的「耕心園」,居士林也教小朋友,現在參加的小朋友,我聽說將近六百人,前天小朋友要我在一起照相。這個一年,一年很有成效,一年前,小朋友遇到人的時候,都不打招呼,都不理的;現在小朋友遇到人的時候,都會打招呼,都會念阿彌陀佛,都會合掌鞠躬。我跟他們照相,兩百多人在一塊,我一看的時候,這是古人講的兒孫滿堂,你說這個多欣慰!真正是一家人,我們親切的照顧,這是大乘佛法教學的落實。現在社會很多人不了解佛法,排斥佛法,不接受佛法;排斥佛法,不接受佛法;換句話說,不接受幸福美滿的生活,他要過他的苦日子,不知道改造自己的命運。佛法教育是幫助我們改造命運,幫助我們離苦得樂,是離苦得樂的教育。今天社會大眾有這麼多人誤會,我們不能怪他,怪我們自己做得不好,我們沒有給人家一個好印象。我們自己沒做到,我們宣傳不力;宣傳的基礎是要你做到,你自己沒有做到宣傳,是假的,是騙人的;必須自己真正做到,這個宣傳才是真實的,不是虛妄。
經文裡面的現身,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,「稱性普應」。文句文字不多不長,所含的義理深廣無盡,沒有邊際,這個樣子才真正能夠利益一切眾生。清涼的文字裡「現身益物」,益是利益。諸佛菩薩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種種示現,無非是利益一切眾生,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,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,這個樂是真樂,永恆的樂,我們要能夠看到,能夠觀察到,要能夠體會到。所以我也常講,世出世間第一等好事是做佛的學生,奉行佛陀的教誨,依教奉行,這是人生第一等好事。
我這一生就非常感激老師指教,讓我知道這一條路,我選擇這一條道路,應驗了老師的教誨。老師告訴我,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這一句話我證明了,證實了,確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老師沒有騙我,我對得起老師。我紀念老師,也學佛教誨,現妙好身。妙好身怎麼現法?我在中國老師的故鄉,給他建紀念館,那個紀念館就是妙好身,給他建電腦教室。我們紀念方東美先生,方先生是桐城人,他是「桐城派」方苞的第十六代,家學有淵源。桐城有個中學,我們在桐城中學建一個電腦教室,送他一百台電腦教學生,教室就用「東美電腦教室」,這是現妙好身。我在南京念書,教我的老師現在還在,我在那個地方也建了個電腦教室,用老師的名字。我的老師叫涂世澤,我當年念書是我的級任老師,「世澤電腦教室」,這個叫示現妙好身。抗戰期間,我在國立三中念書,我的老校長對我非常好,我現在想了好多年,但是沒有落實,一定要把它做到。我準備在貴州銅仁建一個中學,用老師的名字,他的號叫慶光,這名字好,慶祝的慶,光明的光,我建一個「慶光中學」紀念他。這是妙好身,不忘老師教誨的恩德。
我們這個作法就是經上講的稱性普應,教後代、教後學,對老師要感恩,要知恩報恩,不可以忘恩負義。忘恩負義,這個人不會有好結果的;縱然你這一生當中,你前生修的福報大,飛黃騰達,死後落三途,忘恩負義的罪太重太重。你這一生還沒有墮落,那是你前世的餘福很厚,這是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很多,仰賴過去生中福報的營護,你現在沒有墮落,可是福享盡了,馬上就墮落。這些事情我們在社會看到太多太多,佛的教學我們要從這些地方去體會,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。所以不要看到這現妙色身,就現個佛像,現個身相,三十二相八十種好,你這樣想,那就想呆了,就鑽牛角尖。而實際上,它的意義是給社會大眾做最好的榜樣、最好的模範,這叫妙好身。對於現前的眾生、未來的眾生有深遠的利益,這叫稱性普應,所以叫廣大。
今天我們把這個「廣大」搞錯了,每一個地方造佛像,造廣大的,造大像;九華山造一個地藏菩薩像九十九米。所以都搞錯了,以為這個是廣大身,是這一種身;那個像要塑得很好,那是廣大妙好身,錯了,不是這個意思。武則天替《華嚴經》題的「開經偈」,那個意思好,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。你要是錯解了,誤會了,看到這個地方,要得廣大妙好身,你就造一個很大很大的佛像,造得非常精美,三十二相八十種好。那不是佛的意思,佛看到你這個作法,搖頭,錯會了意思。
佛所講的「廣大」,是利益廣大群眾,是這個意思。妙好,是讓一切眾生真正得到最殊勝的好處。好是叫眾生得好處,妙是叫眾生還不迷惑;得好處而迷惑,那就只有好,沒有妙;得殊勝的利益,又不迷惑,這叫妙好!所以經義很深,經義很廣,我們要細心去體會,決定不能錯解意思,這個樣子才真正能「令一切眾生獲安樂」。你們諸位想想,這個地方造一個大佛像,這一帶眾生就得安樂嗎?未必。教這一個地區一切眾生都得安樂,這才是佛的意思,然後你就想想廣大是什麼意思,妙好是什麼意思。你所做的好事影響廣大,影響深遠,這是好事。
所以願解如來真實義就重要了,我們今天許多讀經的人不知道這個意思,完全看字面上。古大德講「依文解義,三世佛冤」,三世諸佛都喊冤枉!佛不是這個意思,你把這個意思搞錯了。佛法的難處,實在講也難在這個地方,難的是意在言外,他真正的意思你要會聽,他意在言外,你才能體會他的意思,才知道說法的微妙。古人講求這些,含蓄,叫你體會。現在人碰到這種文章真糟糕,不懂,完全把意思錯會了。所以《華嚴經》、《大智度論》上才說:「佛法無人說,雖智莫能解。」世間再有聰明智慧的人不懂,他都在字句文字上打轉轉,他不懂佛說的什麼意思。所以一定要懂,所謂弦外之音,言外之意,你要懂得這個,你才真正能欣賞到佛法之美,佛法之善。真、善、美、慧這四個字,佛經當之無愧,確實真善美慧。所以你才曉得佛經之妙,佛經不能不讀,讀佛經是人生第一幸福之事。今天時間到了。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09:23:42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