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 (第二0七卷)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:12-017-0207
請看經文,三十三天偈頌最後一首:
【寂滅法中大神通。普應群心靡不周。所有疑惑皆令斷。此光明王之所得。】
自在光明天王他所修學的法門,是「開悟一切諸天眾,令永斷種種疑解脫門」。在他讚頌裡面,境界比長行裡面講得廣大,長行裡面講「開悟一切諸天眾」,這就有限制,偈頌裡面講『普應群心靡不周』,十法界全都包括在其中了。像這些地方我們都要留意,他給我們很大的啟示,這個啟示是暗示,我們自己要從這個地方去領悟。佛的經論用這種方法非常之多,我們要問為什麼用這個方法?這是古德的習尚,中國人尤其是含蓄,不會給你明說,要給你明說在從前人就是瞧不起你,為什麼?你無知,才給你明說。這個暗示一經表示你就知道了,你有智慧,你受過教育,這是對人的一種尊重。可是現在確實我們沒有辦法見到,什麼原因?因為我們沒有受過教育。所以從古人眼目當中,看我們都是野人,野蠻人,沒受過教育就是野人!這正是《無量壽經》上講的「先人不善,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,殊無怪也」。可是我們現在天天在學習,應該要能夠,不能說達到,要接近古人的水平,要懂得暗示,讓我們一接觸,一看一聽,一接觸就明瞭。
『寂滅法中大神通』。清涼給我們註解,第一句「即能開之法,是寂滅智通」。長行裡是「開悟一切諸天眾」,有能力開示,有能力令一切大眾覺悟,這是佛法教學的中心,教學雖然有三個層次,是以這個為主,斷惡修善是鋪路。這三個階段:第一個階段是轉惡為善,可見得三個都是轉,三轉;第二是轉迷為悟,第三是轉凡為聖。轉就是回頭,不肯回頭就不行。第一個轉變是轉惡為善,理跟事,理很深,事很廣,我們究竟懂得多少?實在講,你懂得多少你就轉多少,如果沒有轉,你就完全不懂。不懂,我們聽得不少,讀得不少,也會講,那不是真懂。那是怎麼懂法?孔老夫子所說的記問之學,是聽別人說的,人云亦云而已,不是你真懂得,真懂得你決定有轉變。所以世法跟佛法,古時候都講教化,化就是轉變,化是變化。教導你了,你還沒有轉變,還是老樣子,這個教是白教了,沒有收到效果;用現在的話來說,沒有成績可言。辛辛苦苦教學,而得不到成就,沒有轉變。不但學的人要有轉變,教的人更是要有轉變,這是教學相長。如果教的人沒有大的轉變,諸佛菩薩何以要講經說法?他講經說法為誰?實實在在講為自己,這就是古德所說的教學相長。聽經要聽得多,聽經聽得最多的是講經的人,講經的人講給別人聽,實在講是講給自己聽,自他兩利;別人聽的,總沒有自己聽得那麼豐富、那麼圓滿。
我在講台上講了四十年,我自己就聽四十年,天天在受佛法的薰習,這才轉過來的。轉不是一天轉過來的,逐漸逐漸轉過來了;每一次講經都有一點小的轉變,累積到四十年,這才是個大轉變。你們同修聽到了、看到了,有沒有體會?有沒有領悟?至少應當要想到,修行證果是什麼因素促成的,聞法!聞法的因緣不但不能錯過,而且要懂得去創造條件。這個不算攀緣,創造條件也是隨緣,但是你要有心去創造。創造條件就是找機會講經,沒有場所,沒有講台,這無關緊要,只要有一個、兩個聽眾就行了。隨時可以講,隨處可以講,四無礙辯最後一條「樂說無礙辯」,喜歡給別人講,講一遍自己薰修一遍,自己薰修這個力量遠遠超過聽眾。一般中下根性的人,特別是知識分子,這個方法最巧妙、最殊勝。不喜歡跟人講,不願意跟人講,這就難了,不是障礙別人,實在是障礙自己。可是要怎樣才能講得好?好的標準沒有一定,無止境的。這首偈裡頭提供給我們「寂滅法」,寂滅是什麼?寂滅是清淨心。心清淨到相當的程度,《楞嚴經》上說得好,「淨極光通達」,光就是智慧;淨到一定的程度,智慧就通達,就生起來了。智慧是從寂靜心裡頭生的,智慧不是多聞能得到的,多聞沒有智慧。你聽得再多,再聰明,記憶力再好,像阿難尊者,那個記憶力真的是第一,一遍聽過永遠不忘,楞嚴會上還遭摩登伽女之難。為什麼不能克服障難?沒有智慧,他那屬於記問之學,業障現前自己沒有法子;如果是自己真正智慧,他就不會遭難。智慧才能化解問題,記問之學不行,為什麼?是別人的,不是自己的,他所聽、所記得的是釋迦牟尼佛的,所以記得再多都不管用。
清涼這個提示好,「能開之法」,你能夠開示別人,能夠叫別人覺悟,「是寂滅智通」。不但自己通,也能夠幫助別人通,自己不通就很難幫助別人。所以寂滅法,是釋迦牟尼佛教學的第一綱領。佛教學的綱領,諸位要記住,就是名號。「釋迦牟尼佛」這五個字就是他教學的綱領,綱領裡面有通有別,跟我們講經題一樣;釋迦牟尼是別,佛是通,佛是智慧、是覺悟,通。一切諸佛菩薩在十方法界教化一切眾生,都是教人破迷開悟,所以這是通。別是別於這一方,別於這一個時期。這一個時期,在佛法稱之為劫。這個大劫裡面,大劫裡頭在這個時段,釋迦牟尼佛這個時段,這個時段一萬二千年。此時此處的眾生,他們需要的是什麼?需要釋迦,需要牟尼。為什麼需要?這兩樣東西治他的病。此時此地眾生得的病,第一個是心不清淨,一天到晚胡思亂想;其次是心不慈悲,自私自利,害人害己。佛在此時此地的教學,總綱領、總題目就是「釋迦牟尼」;釋迦是能仁,牟尼是寂滅。寂滅就是最極清淨心,清淨心清淨到極處就叫寂滅。寂,大家曉得這是清淨的意思,很明顯;滅是什麼?把那些無量無邊的妄想都滅掉,滅是滅妄想;妄想沒有了,分別執著當然沒有了。這是什麼境界?清淨心現前,真心現前。我們在大經上常常念到「真心離念」,念是妄念、妄想,沒有妄想的那個心就是真心。
我們跟佛菩薩往來,跟鬼神往來,要想得感應不難,怎樣才真正得感應?寂滅就得感應。當然我們這個寂滅是保不住的,短時間行,長時間就不行,心裡妄念就起來了。短時間,幾秒鐘、十幾秒鐘行,能夠保持,保持是一個妄念都沒有。我們曉得這個原理,如果我們求佛菩薩,在佛菩薩面前發願,這個時候一個妄念都沒有就靈。《了凡四訓》裡跟我們講過畫符,道士畫符,佛家沒有畫符的,道士畫符,那個符真靈。符怎麼靈?畫符的時候這一筆下去,一道符畫完成,一個念頭沒有,這個符就靈,它就起作用。如果畫符當中打個妄想,這符就不靈。所謂誠則靈,誠是沒有妄念。你懂得這個道理,念咒也是如此。念咒,一般人都念大悲咒,大悲咒從頭到尾念下來,一個妄念沒有,這個咒靈,管用。這個咒念下來之後,當中還打幾個妄想,這咒不靈,沒用處。所以你們看有些人念大悲咒,這個大悲水能治病,有的人念大悲咒,大悲水不能治病,什麼原因?念咒的人心誠不誠,念咒的時候有沒有妄念。所以咒愈長愈難,這裡頭自己控制不住會有妄念起來,有妄念起來就不靈了。所以古人講「念經不如念咒,念咒不如念佛」。為什麼不如?短,愈短,時間短容易;經太長了,難免不打妄想。咒比經短,就容易持,可是咒比佛號還是長。誠心誠意一個妄念不生,那個佛號靈得不得了。同樣一個道理,有人在佛菩薩面前抽籤,那個籤很靈,有人抽籤不靈。什麼原因?你在祝願抽籤的時候一個妄念沒有,這個籤就靈,有一個妄念夾雜在裡面就不靈,就這麼個道理。
「寂滅法中大神通」,要是能常常保持清淨寂滅心,這個人就是佛了,是佛心,這就叫真如本性。佛給我們說,自性本具無量智慧德能,大神通就是講無量智慧德能。我們學佛沒有學別的,特別是淨宗,就是修清淨心,你的心愈清淨,你的智慧德能愈往外透。智慧德能透多少,完全跟你的清淨心成正比例,你一分清淨心透一分智慧德能,兩分清淨心就透兩分智慧德能,十分清淨心就透十分智慧德能,不是向外求,自性本具的。所以我們自己要知道,自己沒有智慧、沒有德能,我們的心一點都不清淨。知道自己心不清淨,才肯認真學習,才肯認真去修。如果不知道自己心不清淨,自以為清淨,這個人就完了。為什麼?不會再上進,不會再認真修學了。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不能,才真肯幹;以為自己很能,不會再學了。為什麼許許多多人,我們看到都很好,到最後都沒有結果,這原因在哪裡?都是發生在自以為是,都是這個毛病,都是這個習氣害了。我們學佛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,我們要向佛看,向佛看我們就不行了;不能向人看,向一切眾生看,跟人家相比我還覺得不錯,我比他強很多,他不如我。你們想,再看看祖師大德,就不行,就不如人家了。菩薩、祖師大德告訴我們,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,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義,我們展開經卷一個意思也沒看出來,這什麼原因?我們的心不清淨,我們自性智慧沒透出來。何以人家能看無量義?人家心清淨,自性智慧現行了,一接觸經典他智慧就現前。無量義當中他能看多少義,完全看他心地清淨的程度。我們曉得天人心地比我們清淨,阿羅漢比天人又清淨,辟支佛的心比阿羅漢更清淨。智慧不等,展開經卷看的意思多少,廣度深度都不一樣,經文沒有變更,還是這幾個字。由此可知,清淨心多麼重要!
如何修清淨心?要放下。我們心為什麼不清淨?放不下。徹底放下,你的清淨心就現前。佛放下了,佛勸菩薩放下;菩薩放下了,菩薩勸一切眾生放下。我們為什麼不肯放下?理上放下了,事上也要放下。這個話初學同修不能聽錯,事有自己分內事,有自己分外之事,分內的事要做,本分以外的事情放下,決定不做。不是說事放下了,本分之內的事情也放下,那就錯了。如果說本分之內的事情也放下,佛也就不要講經了,何必辛辛苦苦講經說法四十九年?他應當放下。講經說法,普度眾生,是佛分內之事;他做,做得很認真、做得很圓滿;分外的事情,佛連邊都不沾。商人經商,工人做工,各個行業他們那些事情,在他們是本分事情,在佛是分外的事情,分外事情不沾,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。那我們要問,佛法除了教學,要不要做社會救濟慈善事業?社會救濟慈善事業都包括在教學之中,不是離開教學特別去搞社會慈善事業,那你又錯了。佛法的慈濟,慈善救濟從根本上救起。哪是從根本救起?根本是教你轉惡為善,這從根本救。一切眾生的災難,種種不如意從哪裡來的?從惡業來的。佛做慈善救濟工作,不是從枝枝葉葉,是從根本,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。最嚴重的、最大的災難是什麼?是六道輪迴,是三惡道。佛講經說法幫助我們覺悟,脫離六道輪迴,這是慈悲救濟到了極處!但是佛做這種慈濟工作,沒有人讚歎,還毀謗佛,「佛沒有慈悲心,看到眾生有苦難都不幫助他一點」,不知道佛做的是究竟圓滿的慈悲濟世。佛家是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,不是世間人所講的,他沒有衣服穿了,去做幾件衣服送給他,沒有東西吃了,去送一點糧食給他,這是救一時不是救永久。佛的教誨是救我們永久,也不疏忽一時,這個慈悲救濟才圓滿。
無論從事哪一種工作,心地都是清淨寂滅,有智慧觀察時節因緣,因緣不成熟不能勉強,有因緣可以促進機會成熟,也可以嘗試著去做。決定是智慧,決定不是感情用事,決定是無私無條件的;有私心,附帶有條件,你的心不清淨;清淨心是佛法,不清淨就不是佛法。不是佛法的心,我們常講輪迴心,輪迴心學佛還是造輪迴業,這個要懂。為什麼?境隨心轉;不能說我輪迴心學佛法,我就會成佛,那心就被境轉了。心被境轉是假的,境隨心轉是真的,什麼是真、什麼是假,我們要有能力辨別。所以清淨心,給諸位說,造染污業都是無漏業;染污的心講經說法,也是六道輪迴的業,有漏的。不但理如是,事亦如是,《華嚴經》說這個道理,後面舉例來做證明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勝熱婆羅門、甘露火王,他們所造的業是惡業,貪瞋痴,他們用什麼心去造?清淨心去造,所以都是無漏業,都是淨業。這個在事上給你說明境隨心轉,具足顯示出佛華嚴的境界,佛華嚴是什麼境界?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。但是,寂靜法裡頭才是事事無礙。我們在整個佛法教學裡頭觀察,從十法界這個例子來說,六凡法界裡面事事有礙,理事也有礙,為什麼?心不清淨,完全是輪迴心,他怎麼會沒有障礙?出離六道,四聖法界裡面理事無礙,事事還是有礙,為什麼?他們心清淨,但是不是寂滅,清淨心的程度還不夠,理事沒有礙,事事還是有障礙。
怎麼知道事事有障礙?佛法教學真是達到高度藝術,你看十法界裡面的佛、菩薩、羅漢、辟支佛相貌不一樣;相貌不一樣,顯示一個什麼道理?事事有礙。到一真法界,諸位看《無量壽經》,西方世界的人,每一個人相貌都一樣,體質都一樣,都沒有任何差別;顯示什麼?顯示事事無礙,最極清淨心,佛佛道同,所以入無障礙,真正無障礙的法界。統統說明了一樁事情,境隨心轉;六道是從心想生,十法界也從心想生,一真法界還是從心想生。一真法界裡面的心是真心,清淨寂滅,想,正念,決定沒有妄想,所以那個境界轉變成四無礙的境界;清涼在《華嚴》講:理無礙,事無礙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。我們讀了這些經文,深深去觀察這些事相,豈不是世尊給我們講的「境隨心轉」,給我們講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我們不就是證得了嗎?在事實裡頭看到是證得了,親證的境界,這個信心生起才是真實的信心。
我們求智慧,過去圓瑛法師的講堂,他講經說法的道場不大,那個講堂大概就我們這麼大的樣子,我去看過,坐滿了,坐得很擠,大概也只能坐個百把人的樣子。他不叫講堂,他叫「三求堂」,他老人家做了一副對聯,這個對聯裡面寫的是「求福,求慧,求生淨土」,三求。我們要求慧、要求福,慧從哪裡來?慧從定中來,福也從定中來,福慧都從寂滅法中來;換句話說,都是從清淨心裡頭來,清淨心裡面有真正的福慧。如來果地心到最極清淨,一絲毫的污染都沒有,所以現出來的相是「福慧二足尊」;福跟慧圓滿,足就是滿足,圓滿的意思。所以福慧不是從外面得來的,佛法稱為內學,一切向自性當中去求,不向外求,外面沒有東西。我們現在明白了,外面東西都是自性變現的,所以我們要相信,要牢牢記住,佛講的「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」。法是心變現的,我們當然要求能變的,不要求所變的。能變的求到了,那不就是隨心所欲?所變裡面求,求一樣,少一樣,苦不堪言,那是愚痴。聰明人向自性裡面求,換句話說,只要求清淨心,清淨心得到,一切都圓滿,沒有一樣不圓滿,沒有一樣不自在。由此可知,凡是會障礙我們清淨心的,一定要把它放下,要捨棄。障礙不除,你怎麼能得清淨心?你怎麼能開智慧?
他這首偈裡頭,關鍵就是「寂滅法」。「大神通」裡面決定包大智慧,智慧跟神通是分不開家的。通是通達,一切都通達、都通了,神是形容詞,形容他的通達神奇莫測,不但我們凡夫想像不到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也想像不到,不可思議那種智慧通達的能力,這講如來果地上的。水平往下降,降到最低,也是初住菩薩的境界。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、見一分真性,也可以說他的心達到寂滅。為什麼?六道裡面知見滅了,十法界裡面的知見也滅了,但是跟佛相比,他是分證位,他還沒有圓滿;無明煩惱沒有斷盡,他只三分滅了兩分,還有一分沒有滅乾淨。究竟寂滅,只有一個位次,如來果位。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,滅還沒有滅得乾淨。所以我們要不修清淨心,智慧就不能現前;沒有真實智慧,縱然學教,也是古人所謂說食數寶,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的,所以不能不認真學習。認真學習就是先斷煩惱,先轉惡為善,從這裡下手。而佛更具體的給我們說明,轉十惡業為十善業,這是佛教初學,初學第一堂課。
下面兩句是講度眾生,自己智慧德能恢復了,恢復之後做什麼?為一切眾生服務,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、離苦得樂,就幹這樁事情,菩提心願這才落實。我們今天在凡夫地,先要發大心,大心發了之後,知道我們今天修行先成就自己。為誰成就自己?為度一切眾生而成就自己。所以我們今天學習為一切眾生,不是為自己,念念都是為一切眾生,行行為一切眾生;為自己就造業,為自己就是障礙,叫業障。所以我們細細反省,所有一切過失統統歸自己。有時候有意為自己,有時候是無意為自己,無意為什麼也為自己?無意為自己太多太多了,那是習氣,不知不覺毛病就起來了。我們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性,這個傷害的可怖性,就要從這個地方下決心、下手,把這個念頭轉過來,念念想一切眾生,不要再去想自己。自己圖一點方便,許許多多眾生就不方便;我自己犧牲一點方便,就能令許許多多眾生得方便;令眾生得方便是功德,叫自己得方便、令別人不得方便是罪業,你們想想看,功德跟罪業都在一念之間。佛家常說「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,功德可以隨身,罪業隨身,就看你自己怎麼做,怎麼做法都在你一念心。現在世間有災難,回心轉意的人愈多,這個災難就愈小,災難的時間就愈短,這是大慈大悲,這是真正慈悲濟世。
「普應群心靡不周」,這個群是十法界,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九界眾生。佛法界我們暫時不說,我們講九法界大家不至於有疑惑,都能夠周遍。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,我們已經不會懷疑了,我們明瞭一念周遍法界。任何一個眾生,不論他是覺還是迷,他是菩薩還是凡夫,他是人還是畜生,畜生乃至於蚊蟲螞蟻,動一個念頭都周遍法界,速度之快不可思議,這一動念立刻周遍法界。不是像電波、光波,它們速度慢。光的速度現在大家曉得,一秒鐘三十萬公里;用光的速度,從銀河這邊到那邊還要二十萬年,光才能夠達到。我們起心動念,念頭一起,周遍法界。所以光是物質,物的速度真的有限,心的速度立刻周遍,心造物相。諸佛菩薩教化眾生,能與一切眾生立刻感應道交。佛菩薩是寂滅心,十法界依正莊嚴的動相,他照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我們無知,我們沒有感覺,我們確實身得了重病,麻木不仁。雖然身有重病,還在造重業,可是佛菩薩從來沒有一念捨棄眾生,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,看得清清楚楚,這就是《無量壽經》上所說的「何時度脫,皆豫知之」,你什麼時候得度,佛也知道。回頭就得度,不肯回頭就不能得度,佛菩薩佛光天天照你也沒用處;你肯回頭就得度,什麼時候回頭什麼時候得度,在哪裡回頭就在哪裡得度。
什麼叫回頭?放棄自己的成見,放棄自己的思想,放棄自己的欲望,放棄自己的愛好,你就回頭了。我在講《地藏經》的時候,跟諸位說了兩個:愛欲、嗜欲,嗜是嗜好,你只把這兩種欲望放下,就回頭了;回頭是岸,你才能真正接受佛菩薩的教誨。佛菩薩在哪裡?不是真有一個形相的佛菩薩來了,佛菩薩就在這些經書上,你回過頭來,你再看這個經書不一樣了,意思出來了;沒有回頭看這個經書,一個意思看不出來,看不懂。真回頭之後,經卷一展開,好多意思,那就是佛菩薩來度你,你跟佛菩薩的心通了,障礙沒有就通了。經典裡面是佛菩薩的言語,心通了,語言當然就通了,文字也就通了。
『所有疑惑皆令斷』,「疑」是根本煩惱,疑惑是痴。貪瞋痴裡面這三種煩惱,痴是根本;不痴,他就不會貪,也不會瞋。貪瞋裡面有痴,決定有痴,痴裡面不一定有貪瞋。痴是無明,貪瞋是業習,所以法身大士疑惑還沒斷盡,可是貪瞋決定斷盡了;不但斷盡,習氣都沒有了。「所有疑惑皆令斷」,他不用貪瞋;如果說所有貪瞋皆令斷,辟支佛就斷掉了,阿羅漢斷貪瞋,辟支佛斷習氣;不用貪瞋,用疑惑,疑惑是無明煩惱,無明煩惱斷掉,那是法身大士。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何以有四十一位?疑惑沒斷盡。他們的疑惑,我們沒辦法想像,沒有法子體會,這是真的。我們現在也不需要去想像,也不需要去體會,為什麼?你一定要想像、體會,是打妄想,想不到的,沒有入那個境界。這一句在此地很重要,幫助眾生要幫助到底,要幫助他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,才是真的大慈大悲。幫助你脫離六道輪迴,小慈悲;幫助你得人天福報,不慈悲,還要搞六道輪迴。搞六道輪迴,決定會墮三惡道,慈悲在哪裡?所以幫助你脫離六道輪迴,小慈悲;幫助你脫離十法界,中等慈悲,你才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;幫助你破盡四十一品無明,證得究竟圓滿佛果,叫大慈大悲。這個話我們也只能在華嚴會上講,在其他會上一般人聽不懂。慈悲也有等級,這些等級是隨眾生而建立的,《楞嚴經》上講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等級是這麼來的。佛心裡面平等,決定沒有差別,清淨心哪有差別?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。
我們裡面確實沒有差別、確實沒有污染,但是在外面示現的相分上要恆順眾生。這是佛家常講,「佛法在世間,不壞世間法」,你要不能夠恆順眾生,你就度不了眾生。為什麼?他不肯接受,你要想幫助他,要想成就他,一定要讓他歡喜接受,歡喜接受你就不能不順從他。這個順從,事相上順從,心地裡頭決定不染污,要有這個能力才能修「同事」,四攝法裡的同事。如果自己沒有這個能力,這一條決定不能修;只能夠修布施、愛語、利行,同事不能修。自己有這種定功,有這個智慧,可以;你幫助眾生,你利益眾生,幫助他的面廣,幫助他的深。話說回來,都得要有緣,沒有緣不行,想幫助也幫不上。所以世法因緣生,佛法還是因緣生,這個我們一定要懂,然後才真正能做到,上契諸佛所證之理,下度眾生可度之機。真正做到契機契理,出家人的本分事情才能做得好,才能做得無障礙。眾生造作罪業,障礙佛法,你們要把這個話聽懂,佛法是不是受障礙?不受;修行的人有沒有受障礙?不受。到底障礙什麼?障礙眾生的得度機緣,所以他那個罪重,他不是障礙一個人,障礙一個法師,障礙一個菩薩,沒有什麼罪過的;障礙許許多多眾生得度的機緣,所以那個罪業才墮無間地獄。我在初學的時候,讀到這些經文我很懷疑,哪有那麼重的罪?破壞一個道場,障礙一個法師弘法利生,哪有那麼重的罪?到以後親近章嘉大師、李炳南老居士,他們開示,我們才明瞭,不是障礙法師,不是障礙道場,是障礙一切眾生得度的機緣。所以他這個罪是跟眾生來結的。
這一切眾生,說起來麻煩大了。我們能夠覺察得到,是這個道場信徒,聽眾這些人,我們疏忽掉的是影響面,我們疏忽掉這一點,影響有多大,這個帳全算是他的。不但是人在聽經,許許多多六道鬼神在聽經,這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。現在我們在居士林,聽到陳老居士的冤親債主附在一個居士身上跟我們談,我們才曉得不是一個人,很多。我們問他到底有多少?他也不清楚,他也不敢數,他只知道好多,不是一個。所以我們才曉得,得罪天地鬼神,不是得罪一個人,不是得罪一個道場;一個人,一個道場,我們怎麼想,怎麼可能有那麼重的罪;是得罪廣大的聽眾,廣大的信徒,障礙佛法廣大的影響力,那個罪是從這裡結的。所以我們明瞭之後,自己做一點犧牲,成就這個因緣,那個功德不可思議。我們才真正通達,為什麼歡喜去做好事,歡喜成就善緣,這個對自己決定有利。三求堂的「求福,求慧,求生淨土」,我們要常存這種心,行便利大眾的事,這個三求都能夠得到,都不至於落空。
偈頌裡面講「所有疑惑」,所有是多,我們想哪個眾生沒有疑惑?我們的疑惑,大分對宇宙人生的理有,事疑惑,事太複雜,到底為什麼會有這些事情?對因疑惑,對果報疑惑;一直到等覺菩薩,對最後那一品生相無明還是疑惑,他要不疑,就破掉了。所以不是在如來究竟果位上,統統都有疑惑。佛法的教學,我們常常聽到,它所標榜的是斷疑生信。所以,教學的目的何在?無非是幫助人斷疑而已。我們今天智慧小、能力小,幫助眾生斷小疑惑;將來自己修行逐步向上提升,智慧慢慢大了,我們也就能幫助眾生斷較大的疑惑;究竟根本的疑惑,我們實實在在沒有能力幫助他,但是有個辦法,只要他善根成熟,勸他念佛往生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,再大的疑惑,阿彌陀佛有能力幫助你破除,這個法子好!這個法子在我們沒有成就的人,也能夠幫助別人究竟解脫,這是淨土的殊勝,這是其他法門裡頭沒有的。而且淨土實實在在容易生,佛在經典裡面勸我們這些話太多太多了。但是要怎樣得生?要放下,要看破。放下、看破,老實念佛,就決定得生。我常講,講了四十年,為什麼放不下?因為你沒看破;看破,沒有不放下的。所以說實在話,放下容易,看破難,真難!怎樣讓我們看破?只有一個方法,教學。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幫助我們看破。我們自己要想看破,唯一的方法是多聽經,聽經少了不行,聽經少了你就沒有辦法看破,所以要聽經多。
昨天晚上那位小姐我沒有問她姓名,這也是我的習氣,我不喜歡問人家姓名,她給我講鬼附在身上的事情,她們全家都知道,也都相信。所以她跟她弟弟講,勸她弟弟聽經、學佛,她說連鬼都要求聽經,你要不聽經,連鬼都不如,給我們很大的啟示。她這個話不是專說給她弟弟聽的,也是說給我們聽的。所以你們同學們上台講經,還有很多人不願意去的,不想去聽經的,連鬼都不如,鬼都要求聽經。天目山齊居士的報告你們聽了,那邊每天放錄相帶,大概是一天放兩個小時,那些鬼神要求時間要增加,兩個小時太少了。你們想想看,唯有多聽,不斷的聽,薰習,我們才能回得了頭,不再隨順自己的習氣,隨順自己習氣決定造業。我們聽到這些事情,尤其居士林念佛堂發生這個事情,大家親眼看到的,這不是傳聞。親眼看到要不相信,那就沒法子了。如來三轉法輪,最後作證轉,拿出證據來給你看,你再不相信,那你就是一闡提,經上講沒有善根的人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,這一章三十三天到這裡就講圓滿了。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09:20:16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