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一0七卷)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:12-017-0107
请掀开经本第六十三面第四行,这一段讲的是三禅天:
【复次清净慧名称天王。得了达一切众生解脱道方便解脱门。最胜见天王。得随一切诸天众所乐如光影普示现解脱门。寂静德天王。得普严净一切佛境界大方便解脱门。须弥音天王。得随诸众生永流转生死海解脱门。净念眼天王。得忆念如来调伏众生行解脱门。可爱乐普照天王。得普门陀罗尼海所流出解脱门。世间自在主天王。得能令众生值佛生信藏解脱门。光燄自在天王。得能令一切众生闻法信喜而出离解脱门。乐思惟法变化天王。得入一切菩萨调伏行如虚空无边无尽解脱门。变化幢天王。得观众生无量烦恼普悲智解脱门。星宿音妙庄严天王。得放光现佛三轮摄化解脱门。】
这一段总有十一门,有十一位天王来表法。第一位他所得的是『了达』,「了」是明了,「达」是通达,『一切众生解脱道方便解脱门』。这是清凉大师所说,「即寂普现,名为方便。说即是道,由说入佛解脱海故。」这话说得很有道理。诸佛如来、法身大士,何以能够普现?普现正像《普门品》里面所说,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能现什么身,这叫方便。随类现身,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「寂静」,佛在经论上常说,禅定能够发通。所以有一些人为了要求神通而修禅定,能不能得神通?能得到。我们一般讲天眼、天耳、他心、宿命,乃至于神足,神足就是变化,都可以能够从定中得到;可是不能得漏尽通,这一点诸位要晓得,漏尽通一定要智慧。天人有报得的五通,可是无论是报得,无论是修得,修得,清净心是第一个条件,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,但是总不离清净心,你神通的能力才能够现前。而佛不赞叹神通,为什么?不能解决问题,这一点诸位必须要晓得。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无漏智慧,所以佛赞叹涅槃,赞叹菩提,赞叹无漏智慧。得无漏智慧,当然你的能力,六通的能力都具足,这叫方便。佛法常说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,门是什么?是手段,现在人讲手段,帮助众生、度化众生的手段;你要没有这个能力,怎么能帮助别人?
由此可知,戒定慧三学重要,不能离开这三个原则。为众生说法就是道,这是解释什么叫「方便道」。方便道三个字,它真正的意思就是,我们常常在讲席里头所说,随机应化,随类化身是方便,随机说法是道。你所说的一定要契机,他能够懂、能够信、能够理解、能够奉行,也就是说你所说的他能做得到;如果说的他做不到,那也等于白说,那就不叫道。由道他才能契入,入什么?入一真法界。「入」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见性、明心见性,见性就是入。见性,这个性就是一真法界,法性就是一真法界。所以叫解脱,解是解开六道、十法界的缠缚,脱离六道、脱离十法界,这叫解脱。道是个方法,由这个方法得到解脱,脱离十法界,入一真法界。
这是于体用障碍里面得解脱,我们明白这个意思之后,从哪里学起?也就是说菩萨这个法门,我们如何来学习?一定要认真的修学、要了达,「一切众生」是指九法界一切众生,各个众生善根习气都不相同,所以出离三界、十法界的途径也不一样。在我们现前末法时期,我们自己本身根性很差,我们自己要承认,我们的环境不好,居住的环境、修学的环境都不好。怎么说不好?诱惑的力量太大,我们六根所接触外面的境界,都会叫我们起心动念,都会叫我们生烦恼;动感情、生烦恼,破坏我们修学的功夫。在这样的环境之下,我们想帮助自己、想帮助别人,还得依古大德的老办法,找一个清净的所在,远离城市,得用这个方法,叫真正修行。因为我们会受环境影响,那就不能不选择环境,人迹少的地方,树木多的地方,找一个山明水秀的所在,人迹罕到之处,在这个地方建个小茅蓬、建个小道场,大家在一块清修,这个对于自己真正有帮助。我们不能够观机,也没有办法说法,那怎么办?念佛法门就好,学古来祖师大德的念佛道场,念佛道场不讲经、不说法,二六时中一句弥陀念到底,是正法道场。人少不要紧,个个有成就,只要能够坚持下去,维系这个道场,必定有成就,必定能感动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拥护,真正修行人他会到这个地方来。我们读天王他得的法门,有所感触。
第二尊,『最胜见天王,得随一切诸天众所乐如光影普示现解脱门』。前面第一位他是了达一切众生,那个范围大。最胜见天王是随一切诸天众,诸天众范围就很小,大概都是指三禅天,所以范围很小。三禅在我们六道里面,世尊讲是最乐的一个处所,六道里面最快乐的地方是三禅。可是那个境界,也是《金刚经》上所说「梦幻泡影」,不是真的。这个范围小,意义也比较浅显,不像前面能够普现,实在讲相当于我们现实的环境。可是他得法里头「光影」两个字重要,「因光发影」,光跟影是两桩事情,光是能照,影是现前。佛经里面常说,一个是水,水在平静没有波纹的时候、没有污染的时候,水平像一面镜子一样,能把外面景象照在其中,我们称为倒影;另外一种我们常常见的镜子,古时候的镜子跟现在不一样,古时候是铜镜,铜镜磨得很光能照,当然没有像现在镜子照得这么清楚,但是不管照得再清楚,它也是影像。诸佛菩萨知道诸法实相,所谓是「相有体无」,相确实是梦幻泡影,体是什么?体是真如自性;自性是空寂的,所以叫六根接触不到。
这个境界,我们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,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,学习《华严》、学习《无量寿经》,多多少少能够体会到这个境界,纵然不能体会得很深,也都能够有浅显的体会到。这个体会你如果会用,用得得法,对我们自己的生活、对修学,带来很大的利益;利益就是你逐渐看破,你能看破你自自然然就放下,一丝毫勉强都没有。你能看破一分,放下一分,你就自在一分,幸福一分,功德利益立刻就能现前,于是就能够学到像诸佛菩萨一样的随缘度日。能随缘就自在,我们能够学会随缘,也叫「普示现」,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,应当要懂得学习的。尤其是在帮助初学的人,普示现就是给众生做好样子,做好的表率,这是做给别人看;我们生活是给别人看,我们工作是给别人看,我们起心动念、一举一动都是给一切众生看,叫示现,普示现。我们在这里面很勤奋的工作,绝不懈怠、绝不堕落、绝不消极,但是知道一切相是虚幻的。为众生我们积极的帮助人,虽帮助人自己心地清净,自己身心都不染五欲六尘,都不染世出世法,这就是解脱门。
『寂静德天王,得普严净一切佛境界大方便解脱门』。「佛境界」有两种:一个是从如如法性上说,是佛所证的,体性就是自性,这是能现境界的,禅宗里面常讲明心见性、见性成佛,就是从这个地方说的;第二,虚空法界、诸佛剎土,是如来与法身大士教化众生的境界,也叫佛境。可见佛境界,一个是讲自受用,一个是说他受用。自受用是寂默的自性,清净无为,《仁王经》上跟我们讲五忍,佛住寂灭忍。这个地方我们要细心去体会,佛是常住寂灭忍,并不是说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,他就离开自己契入的境界,那我们就想错了,他永远自住他所契入的境界,经上也常讲「三摩地」。现身说法是他受用,现身说法妨不妨碍自住三摩地?不妨碍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,这是不思议的境界,我们没法子想象得到。可是我们要学,要知道如何去学法,先把境界搞清楚了。下面再说,庄严清净也有两种: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,这是庄严如如法性,庄严自性;佛以六度万行、以普贤十大愿王,化导一切众生,这也是庄严,庄严佛所摄化的境界。这两种无碍,叫「大方便」。我们今天确实是有妨碍,我们想自己身心清净,就不能帮助众生;如果帮助众生,自己身心就不清净,就会惹很多很多烦恼。诸佛菩萨有本事,帮助一切众生,不失自己的清净心,这高明,这种方便叫大方便。
其实我们能不能学?能学,只要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鍊,锻鍊就是真修行。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烦恼,你要晓得烦恼从哪里生的?实在告诉你,我们自己的六根不会生烦恼,外面的六尘也不会生烦恼,《中观论》上讲得好,「诸法不自生」,我们六根怎么会生烦恼?所以你要想想,烦恼到底从哪来的?我的根也不会生,外头尘也不会生,根尘相接触,烦恼从哪里来的?我们有没有认真从这里去思考过?譬如我眼见到这个是色相,外面色相是眼根所对的,起了贪爱,贪爱是烦恼;起了憎恚,讨厌他,也是烦恼;有这个现象起来,你就回光返照,喜欢、讨厌从哪里生的?是不是从眼生的?是不是从外头境界生的?眼不会生,境界也不会生,它从哪里生起来的?佛给我们说,「诸法不自生,亦不从他生,不共不无因」,也不是自他共生的,也不是没有缘故而生的,「是故说无生」,这给你讲真话。可见得起心动念根本的原因是无明,无明妄动,惹来这些麻烦,这些麻烦不是真实的,是虚妄的。所以想叫妄想,为什么称为妄想?根本就是假的,连边际都找不到,它怎么不叫妄想?了解事实真相,根尘相接触的时候,外面境界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是慧,生智慧;内心里面如如不动,不起心、不动念,不分别、不执着,住在大定之中,住大定就是住自性之中。自性之定叫自性本定,《楞严经》上讲「首楞严大定」,诸佛如来、法身大士都是自住首楞严大定,自住性定。
我们搞清楚了,什么叫自住性定?原来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,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,就是自住首楞严大定,这就是常住真心。帮助一切众生,《楞严经》上说得好,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众生心有感,佛菩萨就有应,这个我们要学,我们要学应,他有感我们就有应,应是帮助他。「应」里面这就有动,你示现动作给他看,这是动;你为他讲经说法,这也是动。动,心有没有乱?没有,心没有动,佛心不动,诸位要晓得,我们的心也不动。真心动了,那就不叫真心,自性动了还能叫自性吗?佛不动,我们也不动,佛从体起用,我们也从体起用,实在讲哪有两样?差别在哪里?差别在迷悟,佛悟我们迷,除了迷悟之外,真的找不到差别。换句话说,诸佛菩萨悟的是什么?悟的是了达一切境界的真相。真相是什么?梦幻泡影,知道外面相是假相,这是悟了。我们迷了,是把假相当作真相,当作真的,认真了,于是烦恼就起来;你把假的当作真的,你烦恼就起来。诸佛菩萨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,所以他不生烦恼,他生智慧,就这么个道理。诸佛菩萨的生活自在美满,我们的生活苦恼艰难,都在一念迷悟之间。
佛法最重视的就是开悟,可是悟绝不是常常听讲经你会开悟,听讲经是指出一条开悟的道路,你要懂得这个道理,必须要自己认真去做,你才能够真的悟入。悟有解悟、有证悟,证悟才管用,解悟不管用。解悟说起来头头是道,你都明了,你自己做不到,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是生烦恼,不生智慧,你没有得到受用;换句话说,将来该怎么轮回还是轮回,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,不能解脱,要契入境界才管用,叫证悟。证悟一定要通过修行,把我们错误的观念放下,这就是修行;修正我们错误的观念,错误观念要舍弃、要放下,保持身心清净。古人有一个比喻,这个比喻要很细心去体会,譬如照镜子,面对着镜子的时候,就好像接触一切众生,我们要现相,要说法帮助他,虽然现相说法帮助他,心地里一尘不染。为什么会一尘不染?知道是空的,三轮体空。我们自己现的相是假的,对方一切众生相也是假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你就不会沾惹;不会再在一切现象里,自己现的现相,众生的现相,你就不会在这里面起分别、起执着,这叫真修行。你把那些错误的观念、错误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舍弃,也能像诸佛菩萨一样住在自性本定之中,首楞严哪个没有?个个都有。首楞严是印度话,翻成中国意思是「究竟坚固的大定」,这样我们才得到真正的受用。这两种境界没有障碍,称为大方便。
『须弥音天王,得随诸众生永流转生死海解脱门』。这是真正大慈大悲的流露,众生起惑、造业、受报,无量劫来流转生死;生死就是指六道轮回。菩萨悲心怜悯这些众生,众生苦;悲是拔众生之苦,慈是与众生之乐,众生沦落在哪一道里面,菩萨都愿意到这一道示现同类身去帮助他。就像地藏菩萨一样,他老人家发心,永做幽冥教主。「幽冥」两个字范围很大,我们不要把它看窄小了,幽冥大概是饿鬼道、地狱道,没错,那是幽冥;六道统统是幽冥,你无明没破,没破无明就是幽暗,你还迷惑颠倒,冥顽不灵,所以必须要晓得六道统统是幽冥。不过在这里面生死轮回,受这些苦难,有轻重差别不同:三善道受苦比较轻,三恶道受苦比较重。诸佛菩萨、法身大士大慈大悲,不舍众生,随着众生的生死流转,他到这个地方来示现,来教化众生。「永流转」,众生无边,烦恼无尽,这叫永流转。我们在此地要学菩萨的大悲心,也能够不舍一切苦难众生,这是我们要学的。这一点说实在话,我们佛门同修,真的比不上天主教的这些修女、神父,我们不如他们。许许多多很苦的地方,很偏僻的地方,他们能够发心去,到那个地方建一个天主堂,帮助那些苦难众生,跟他们生活在一起。我们要到那里去弘法,先得打听打听那个地方,生活环境怎么样,如果太苦不想去。的确我们不如别人,我们要向人家学习,我们还是有分别、还是有执着,自私自利没有舍弃。虽然想帮助别人,可是还要保持自己生活一个相当的水平,不能跟一切苦难众生过同样的生活,我们没有放下的地方太多太多了。
菩萨不舍众生,不但人间生活困苦的地方他不舍弃,饿鬼、畜生比人间苦多了,阿鼻地狱极苦的地方,佛菩萨也现身,也在那里帮助大众。只有一处佛不现身,哪一处?众生不接受佛法,这个地方佛对他就无可奈何,没有法子帮助他。只要肯接受,只要能信能解,佛没有不示现,没有不帮助,诸佛菩萨绝不计较自己生活的苦乐,决定没有这个分别,没有这个执着。佛家常讲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,那个没有办法,无缘就是他不相信,不肯接受,这叫无缘。其实无缘也没有舍弃,无缘怎么度他?给他种佛种,让他看到佛的形像,让他听到佛菩萨的名号,所谓是「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」,这是对无缘人的帮助;由此可知,真的是不舍一人。我们的慈悲心不足,应当要学习,为众生什么样的苦难都要受,绝不求自己的安乐而舍弃众生。
第五尊,『净念眼天王,得忆念如来调伏众生行解脱门』。这是讲教化众生,帮助众生。帮助众生的方法手段很多,在许许多多方法手段之中,若是把它归纳起来,总不外折摄二门。摄是用慈悲心,用慈爱的方法来接引他;另外一种是以威严来折服他。众生根性不相同,有一类众生你用威严对待他,他不肯接受,所谓是他吃软不吃硬,你很爱护他,他就乖乖的来;有些人跟这个恰恰相反,他吃硬不吃软,你要用很凶的态度对他,他害怕了,乖乖的听你话,你要软弱他认为你可以欺负。方法不一样,佛摄受众生的方式很多,千变万化,一定要知道众生的根性,用的方法要用得恰当,你才能真正帮助他。
像这些地方,我们要细细的在经论当中去体会,看看佛陀当年在世,如何摄受广大的群众;这些群众里面有善根很深厚非常善良的人,也有作恶多端很难教化、刚强难调的这类众生,都有;佛菩萨用什么样方法来摄受他、来教化他,使他们回头,使他们修行证果,这是我们要学习的。不但出家法师教化众生要学习,在家同修人人都要学习,为什么?因为在社会上,不可能不与人接触。你在家你有个家庭,家庭有夫妻、有儿女、有父母、有兄弟,你能跟他们不接触吗?接触的时候如何跟他们相处?要学佛菩萨一套本事。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,更要学习佛菩萨的智慧、佛菩萨的善巧方便。
现在社会复杂,复杂的程度超过古时候千百倍都不止。真正是我们常常听到,儿女不听父母、藐视父母、轻视父母,认为什么?父母的头脑落伍,跟不上时代。他自己以为他很聪明,他比你高明多了,你教他,他怎么会接受?学生瞧不起老师,都是自以为是,自视聪明,这个聪明是佛法讲的世智辩聪,世智辩聪从哪里来的?从电视来的。小孩一、两岁眼睛张开就盯着电视,大人有工作,小孩没有工作,他的工作就是看电视,他看得比你多,他懂得比你多;再稍微长大一点就玩计算机,计算机里面的信息太多太多,全世界的东西他都接触到,你才知道他那个小脑袋里头是多么复杂,很不容易调伏,你要没有高度的智慧,你就奈何他不得。
现在实在讲,除佛法之外,没有第二个法子。佛法看一切众生,「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」。现在你的儿女,你要把他看作儿女来看待,没有不生烦恼的;你养他、育他、教他,他不听话,他背叛你、反抗你,让你灰心。要用什么态度来看待?朋友来看待,老朋友看小朋友,要很有耐心来帮助他。你要了解他头脑里想的是什么,他接触的是什么,看的是什么,听的是什么,然后你再观察,他想的是什么。这里头有偏差、有错误,如何帮助他修正,这是作父母、作老师的责任。虽然很辛苦,很不容易,能够把他纠正过来,他将来得一生的幸福,也终身感激父母、老师。特别是我们学佛的人要度众生,这个众生就在家里,你家里众生不能不度,不能说舍弃家里众生,度外面众生,舍近就远,这是不如法的;先度最近的这一环,这一环是最难度的一环,这一环能突破,度其他众生就容易多了。这是菩萨在此地,为我们所示现最重要的关键,是教我们掌握机缘,不能把这个机会错过,要好好的利用这个机会,成就自利利他殊胜的功德。
第六位,『可爱乐普照天王,得普门陀罗尼海所流出解脱门』。普门,这个意思前面讲过很多,总而言之,普是普遍,普要做得圆满,是尽虚空遍法界。诸佛如来、法身大士,他们心念当中都是虚空法界,包罗万象,那是真正的普门;普里头有清净平等。普门里面流露出来的功德无量无边,无有穷尽,所以称之为「海」,海是比喻、是形容。「陀罗尼」是总持法门。这一句实际上讲,就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法门的纲领、法门的原则,当然这个也要随心应量。可是在这部经上,末后也为我们指出一个特别法门,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这是真正大陀罗尼海,普门陀罗尼海,三根普度,利钝全收。「普门陀罗尼」是什么?六字洪名;六字洪名是真正的普门陀罗尼海,度尽虚空法界一切众生。他得的是这个法门,我们今天有幸也遇到。遇到要认识,要认识清楚,要利用很短的机缘,人生在世几十年寒暑一弹指就过去,很短的时间要把握住,认真努力学习,在短短几十年当中成就稀有无量的功德;不但能成就自己,而且能帮助许许多多有缘的众生。
我们现在可以说是有相当深刻的体会,道场建一个念佛堂,如果大众对于净宗法门了解的程度不够,念佛很难坚持,念了几天懈怠懒惰,又被外面五欲六尘拉回去。我听说这几天念佛堂的人少了,为什么会少?他的俗事多了;这个朋友来找他,那个冤亲债主来找他,去应酬。我们要明了一个事实,你不念佛,你就念三途六道,天天在搞三途六道,你怎么能够脱离三途六道?等到看到别人念佛往生成佛,自己又堕落三途,后悔莫及!你为什么不能坚持在念佛堂?听经太少了,听经是很重要的一个助缘,听经不能中断。在念佛堂的同修,每天听经也不能中断;因为你念佛功夫不得力,没有尝到法味,没有得到法喜,你的心是浮动,很容易被五欲六尘干扰,很容易又回到五欲六尘的境界,还去搞贪瞋痴慢,这就堕落了。
我们到哪里去找法师天天给我们讲经说法?古时候讲经说法的法师多,一个法师几乎都是常住在一个道场,几十年不离开,他能够成熟众生。现在这个机会找不到,现在我们看看社会上这些法师们,别说海外的,海外的法师很多是满天飞的,自己都不晓得自己住在哪里。看看他的名片,打开他的名片,头衔十几个、几十个,那么多的道场,一个道场住一个月就很难得了。他要有十几个道场,一个道场一年住不到一个月,怎么能成就自己?怎么能成就众生?现在社会跟从前不一样,应酬太多了;今天这个会,明天那个会,会太多了。这是什么?这是高科技带来的烦恼。从前没有这些交通工具,老老实实待在一个地方,他走不动;现在飞机方便,要到处飞。我们要了解事实环境,要真正成就,就得守住一个地方,功夫没有成就,决定不可以离开。珍惜稀有难逢的殊胜因缘,道场是我们的因缘,同参道友是我们的因缘,善知识是我们的因缘,还有许许多多热心护持的这些菩萨是我们的因缘,这种稀有的缘分,真的是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,你自己要认识清楚,得来好不容易,今天遇到了轻易舍弃,你说那多可惜!
有一些同修之所以轻易舍弃,是他认识不清,他要认识清楚,这个世间什么样重要的事情,他都肯放下,为什么?这个缘难遭遇。亲朋好友聚会不难,尤其现在我们这个道场,你真的要有亲朋好友聚会,请你吃饭应酬,很简单,二楼的餐厅现在很不错,你的亲朋好友都到这个地方来相聚,到念佛堂里来相聚,请吃饭到二楼餐厅请吃饭,你把那个钱交给柜台去捐助弥陀村,你说这个多好?不必到外面馆子,外面馆子很麻烦、很复杂,浪费时间、浪费金钱,也把自己的道心破坏了。所以你邀集亲朋好友到这个地方来吃饭,到这个地方来聚会,不但你成就你自己,你也把他们统统都度了,你的功德多大!纵然不念佛,到这里来看看道场,来看看佛像,来看看这么多念佛人,这个善根就非常深厚,他看到、他听到,所以你把你的亲朋好友带到此地来,你就度了他。我们要有这个慈悲心,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处所。
『世间自在主天王,得能令众生值佛生信藏解脱门』。「值」是遇到,「信」是讲生起信心,信心加上个「藏」,藏是宝藏:对佛法的信心,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宝藏。我们在研究内典教学的时候,曾经跟诸位同学说过,我们如果遇到有别人请我们去讲经,或者请我们讲开示,你答应、应邀了,你去讲,你讲的目的何在?有没有能够达到你预期的目标?果然达到我们预先设定的目标,我这场讲演成功了。这个目标是什么?从总纲领上来说,信解行证。我到这里做一场讲演,我的目标是希望听讲演的人都能够生起信心,这一场讲完之后果然有很多人相信,你目标达到了,这是最浅的。更深一层是让他真正了解、觉悟,那是深一层的目标;更深一层,不但他了解,欢喜去奉行,喜欢过佛菩萨的生活。所以我们到外面讲经讲演是有目标,否则的话那就白讲,时间就空过,一定有自己预订的目标。
菩萨在此地教给我们,这个意思就是所说的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,遇到佛法不是一个容易事情。我们虽然生在佛灭度之后,所谓佛前佛后,我们生在佛后,佛早就灭度;佛虽然不住世,幸好佛的经典还留在世间。佛的法运往后还有九千年,佛的整个法运一万二千年,已经过了三千年,后面还有九千年,总算是非常幸运,我们生在末法的前半期,又能够遇到正法。现在对我们自己来讲,最重要的是信心,信心很难生。佛在《华严》上说「信为道元功德母」,道是佛道,信心是成佛之道的根源,是一切功德之母。母是取什么?取能生的意思。信心能生一切功德法,所以菩萨在此地讲这是「信藏」。
清凉大师说这是「于嫉妒邪见障得解脱」,这个话说得也非常有道理。我们晓得嫉妒、邪见是严重的障碍,我们有没有?有。所谓邪见是错误的见解,特别是指成见。对于宇宙人生、世出世法看错想错,这都属于邪知邪见。看到别人比自己好,比自己殊胜,嫉妒心就生起来。嫉妒是瞋恚里面的一分,属于瞋恚。如果嫉妒再要增长,那就产生破坏,你会想方法障碍别人、破坏别人,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,都是迷惑颠倒。佛经里面讲总的因素是痴迷不悟,你才造业,你才受苦报。不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,不知道别人的荣耀就是自己的荣耀,他不晓得,别人得的福利就是自己的福利,他也不知道。这个义理很深很深,如果你知道明白,你的观念就修正过来。看到一切众生得乐,你会生随喜心,你也欢喜,随喜里面就成就无量功德。观念转过来,一个是造无量无边罪业,嫉妒是造罪业,随喜是成功德。会随喜,他觉悟了,一念觉;会嫉妒,一念迷;迷悟不一样,他的造作、果报自然就不相同。
如何破迷开悟?信心重要。特别对我们初学的人,我们对佛要有信心,对佛的教诲不能怀疑。佛教给我们做的,我们一定要做到;佛教给我们不可以做的,我们一定要舍弃、要放弃,这是信心。果然能生信心,现前就能够断恶修善,就能够积功累德,不必等到我把理事搞清楚、搞明白,那太迟了,你几时把事实真相搞清楚?你没搞清楚你不肯做,人家没搞清楚他就开始做,等你搞清楚再做,人家已经比你走得远之远矣,你就跟不上,所以这才晓得信心之可贵、信心之难得。凡是自以为聪明的人都吃亏,我自己本身就是个例子。年轻的时候自以为聪明,还算有一点善根,相信老师的话,但是如果我不把这些理事真相搞清楚,老师教我,我虽然不能反驳,我还是不能照做,我信了但是做不到,一定要把事实真相搞得差不多、搞清楚,才真正肯干。如果要是善根深厚的话,一接触佛法就深信不疑,就依教奉行,我今天就不是这个程度,那不知道比现在境界要提高多少倍了;吃亏就吃亏在自己的成见很深,妄想习气严重。
我们再看底下一尊,『光燄自在天王,得能令一切众生闻法信喜而出离解脱门』。前面一位是教我们信佛,这一尊菩萨是教我们信法,要相信世尊遗留下来的这些经教,这个事情也难。佛法流传到今天,中国人的说法三千多年,外国人的说法也超过两千五百年,一般的知识分子,因为他们受过世间的教育,世间教育里最重要的是怀疑,于是把这个怀疑也拿到佛法里来;看到这部经,这部经是不是佛说的,靠得住靠不住?传了这么多年,当中有没有人改动?有没有人伪造?于是对于信法,就打了很多很多的问号。特别是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经》是佛在定中所说,讲完之后大龙菩萨收到龙宫里面去收藏,现在潜水艇走在大洋底下没有遇到龙宫;现在凡事都要求证,找不到龙宫,说龙树菩萨从龙宫里带出来,大概是龙树菩萨自己伪造,假托释迦牟尼佛讲的,不是真的。在这个世纪初,我们就常常听人家说「大乘非佛说」,把整个大乘法都否定了。所以小乘法师瞧不起大乘法师,小乘不能接纳大乘,不承认大乘的受戒。现在比较好一点,由于交通便捷,往来的多;在过去交通不便,非常保守的社会,歧见很深。
佛经里面有两部经:一个是《华严》,一个是《楞严》,很多人说这是假的不是真的,《楞严》也不是真的。在论里面,有很多人怀疑《起信论》,马鸣菩萨造的《起信论》,也不相信这是真的。可是我们明了,我们学佛的人,稍稍涉入佛法的人不会怀疑,为什么?佛有法印,小乘有三法印,大乘依实相法印。我们看看《华严》,自始至终是不是讲实相?确实,那就没错!你说不是佛说的,龙树菩萨伪造的,龙树菩萨如果真能造《华严经》,他就是诸佛如来。佛家讲大龙菩萨,大龙菩萨居住的道场是龙宫,那也是法身大士,不是普通人。潜水艇,再高明的科学仪器也侦测不到,为什么?不是我们这一个时空,科学家所讲的三度空间、四度空间、五度空间,我们不知道大龙菩萨是多少度的空间,我们今天科技没有办法突破时空,你怎么能找到他?同样一个很浅显的道理,现在很多外国人也承认,人鬼杂居,人见不到鬼,鬼也见不到人,但是真的存在;可能人的房屋跟鬼的房屋重叠在一起,但是各个不相妨碍,就是空间不相同,现在有一些外国人承认。了解这种状况,大龙菩萨又何尝不是如是?我们居住的空间不相同,不可以说他不存在,时空确确实实无量无边。时空从哪里来的?唯识所变;相是唯心所现,不同的空间是唯识所变的。我们肯定能现能变的事实真相,所现所变的存在怎么可以怀疑?
我们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,我们要相信一切如来所说之法,这个法是真的,法决定不是假的。你能够理解、能够明了,就生法喜,法喜充满。我们在佛法的修学,也就是说接受佛菩萨的教诲,遵守佛菩萨教诫的原理原则过日子;修行就是过日子、工作,乃至于应酬,统统叫修行;你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欢喜心,这是你修学功夫刚刚得力了。没有学佛之前每天生活很苦恼,贫贱有贫贱的苦恼,富贵有富贵的苦恼,没有乐。世间人乐是享受五欲六尘,从这里头得乐。享受五欲六尘得的乐,就像什么?像吸毒的人打吗啡乐一样,哪里是真的?找刺激!刺激过后,苦来了,而且苦是愈来愈严重,乐愈来愈少。我们看看世间现象,是不是如此?一点都没错。可是你学佛,你觉悟之后,那个乐那是真乐,那是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,叫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,不一样。
同修们如果细心留意一点,你看看居士林这个道场,以往是什么样的状况?现在是什么状况?你们居住在新加坡当地的人应当晓得。以往这个道场是什么样子?现在这个道场是什么样子?现在道场从上到下,无论你见哪个人都合掌满面笑容,这是现在的现象。如果过去居士林没有见到,你走走看其他的道场,你去看看,有没有像居士林自上至下一团欢喜,这个很难得!一团欢喜从哪里来的?对佛法渐渐了解,逐渐明白,能够把佛的教诲用在自己生活上,现在人所谓落实,落实在生活当中,表现出来自然就是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。其他地方为什么看不到?没觉悟。说个老实话,对佛、对法信心都没有建立,那种信佛是迷信,不是正信,依旧把佛菩萨当神明来看待。经典是念给佛菩萨听,自己不需要了解,每天念几遍给佛菩萨听,佛菩萨就欢喜,就保佑你了,是这么个错误观念。他不要听经,他认为经不需要听,不需要了解,只要念给佛菩萨听就好了;早晨念一遍,晚上念一遍,佛菩萨说他是乖孩子,好好的保佑他,这错得太离谱,所以他的欢喜心生不起来,他得不到法喜。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、要明了。
喜欢之后,当然他就会照做,「闻法信喜而出离」,出离是照做,离障了。你欢喜就离什么?离忧悲苦恼之障。从前生活不欢喜,现在欢喜,不欢喜是障碍,就离了;你现在常生欢喜心,现在渐渐明理。出离有浅深次第不同,当然本经出离的标准是出离十法界,还不只六道,这是出离十法界,因为他们是法身大士。但是对我们来讲,我们烦恼减轻一分,离一分烦恼障,就出离一分;烦恼轻两分,那你就离两分烦恼障,这是我们现前就得受用。一定要明理,不明要问;学问,不明就要学着问,要学要问。
下面这一尊是,『乐思惟法变化天王,得入一切菩萨调伏行如虚空无边无尽解脱门』。法界没有边际,到这个地方我们可以说,在前面如果讲的话很难懂。法性没有大小,没有生灭,没有来去,没有一异,法性所变现的法相,给诸位说,亦复如是,所以清凉才给我们讲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。譬如经上讲一毛孔,一毛孔是正报最小的,能含诸佛剎土,诸佛剎土是依报最大的;不只是平常讲「芥子纳须弥」,芥菜子我们晓得像芝麻差不多大,芥菜子跟芝麻差不多大,须弥山是最大的山,把须弥山装到芥菜子里面,芥菜子没有放大,须弥山没有缩小,怎么装进去的?我们不知道,现在在此地可以略说说。法性没有大小,法性变现的相分也没有大小,为什么?相是虚妄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虚妄跟虚妄哪有障碍?芥菜子是虚妄的,须弥山也是虚妄的,所以它没有障碍。
我这个话讲得很清楚,你们听起来还是听不懂。在我想,如果《华严经》听到一半,我再给你讲这个话,你会有一点体会,你能够体会到佛说这个话有道理,确实是事实真相。所以众生界、法界、调伏界(就是教化众生)、虚空界,样样都是无边无尽,都是超越时空。空间无尽,时间也是无尽,菩萨以大慈大悲,以真实智慧,善巧方便,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。「调伏行」,调是调顺,伏是降伏一切众生的烦恼习气。众生的烦恼习气无边无尽,诸佛菩萨的教学方法也是无边无尽,诸佛菩萨的慈悲,诸佛菩萨的智慧,样样都是无边无尽,菩萨从这个地方证得解脱。这是说明从有障碍、有隔碍当中,得到自在、得到解脱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