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1卷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九十一卷)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档名:12-017-0091

请掀开经本,我们从四十九面第四行看起:

 

「复有无量广果天王。所谓爱乐法光明幢天王。清净庄严海天王。最胜慧光明天王。自在智慧幢天王。乐寂静天王。普智眼天王。乐旋慧天王。善种慧光明天王」,上一次介绍到此地,今天我们接着再看第九尊:

 

【无垢寂静光天王。】

 

德号里面含义都很深很广。大家都知道佛经里面常常用垢秽,代表我们的烦恼习气跟错误的知见。『无垢』就是心地清净,烦恼习气都已经离开了,恢复到心地寂静光明。这也就是说修持到这个境界,不仅是功夫得力,那是相当好的功夫。世尊当年在世,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,给我们做了很多的好榜样。大家都知道佛法是平等法,不但四众是一家,更究竟、更彻底的说法,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。学佛如果希望能契入佛的境界,这个观念不能没有,而且非常重要,这是正确的观念。为什么?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,我们烦恼垢习才能断得尽,如果没有这个观念,烦恼习气怎么能够断得干净?正法常住在世间,能够普遍利益一切众生,是要我们全体通力合作,而且在平等的地位上来合作。这个观念,古时候人有,现代人没有,为什么?古时候有人教,有人做出来给我们看,现在我们已经听不到有人说这些话,出家人很多做法的确也有误导众生。这些理很深、事相很繁,怎么说法实在讲都说不清楚。为什么?因为事相太复杂,如果说得不契机就有过失。契机,契这个众生机,未必契那个众生机;契此时之机,未必契彼时之机;契此地之机,未必契他处之机,所以说法就很难,我们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。

 

我们想想世尊当年在世,他是什么样的身分出现在世间?我们曾经跟诸位同修报告过,世尊是一个完全义务的社会教育工作者,只知道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,对于世间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一无所取。与他密切配合的,是一些国王、大臣来做护法的工作,佛做弘法的工作,弘护要配合得好,正法才能够常住在世间。这里面的意境也很深,也很不容易体会。我们从比喻来说,就像世间人办学校,主办学校的人,他们是由董事会来主持学校,他们聘请校长、聘请职员,来管理学校行政事务的工作;校长对董事会负责,聘请教员来执行教学的工作。出家人,给诸位说,不做校长,只当教员,佛时代是这样的情形,佛法传到中国来也是这个情形,这才是一个义务教育的工作者。自从唐朝中叶以后,马祖道一法师跟百丈大师两个人提倡丛林制度,出家人才担任道场里面的执事。虽然担任执事,依旧是以讲经教学、领众修行为工作的重点。这种做法实在说已经是不如法,但是为了迎合时代,做出不得已的重大改变。我们要了解祖师的苦心,而且这些祖师大德们都是佛菩萨化身来的,不是凡人,所以他们可以。凡人如果要担任这些执事,从前我在年轻时候,老一辈的大德常常跟我们讲故事,我曾经听他说过,他说:你要害这个人,你想把他害死,送他到阿鼻地狱去,你就请他作住持、请他作当家。这是我们前一代的老和尚跟我们讲的,可是我们看看,他自己就是作住持、作当家;当然这个话也不是他说的,他也是听前面人所讲。我们细细的去思惟,讲这个话很有道理,你如果是个凡夫,你要惹上这些事情在身,你的道业不能成就,你的心不得清净。换句话说,堕落的机会太大了,真的是害人。这是我们听过去这些大德们所说的。

 

在我自己这一生经验当中,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,这是一个学者,是一个做学问的人,一生是讲学的人,对于行政事务外行;换句话说,许多这些人情世故他不懂。办这些行政事务的人要有高度的权智,所谓应付很圆滑,面面都能应付到,他的事情就做得很顺利。方先生是个念书人,真的个性跟他的姓一样方方正正,一点都不会圆滑,直来直往,遇到不对的事情拍桌子就骂人,你想想看人家对方是怎么感受,怎么会跟你合作?所以他在学校里担任行政工作很短一个时期,只担任哲学系的系主任,很短时间他就辞掉,教他的书去了。我还有个同学傅乐成先生,台湾大学博士班的指导教授,也是个读书人,也是方方正正,不懂得圆滑。曾经有一年,人家请他到台南成功大学去做文学院院长,他做了一个学期辞掉不干,回来跟我们发牢骚,简直不是人干的事情!平常自己读书讲学,你说多逍遥自在,搞上行政事务,什么麻烦都来了。一生从来没有经历过,尝尝味道也好,要不然你不知道人间艰苦。

 

因此我们晓得,佛家为什么常说「一佛出世,千佛拥护」,你这一尊佛发心出来讲经说法度众生,一千尊佛出世,做你在家出家的护法护持你,这些拉拉杂杂事情,诸佛他们一肩承挑;挑起这个担子,你什么事情都不要管,一心一意研教修学,弘法利生。所以我们心目当中的护法居士都是佛菩萨,没有他们成就道场,我们纵然学成,也没有场所去发挥,也无用武之地,这要懂得。在家居士他们肩负起道场行政这些事务,他们操劳,他们会不会堕落?给诸位说,他们不会堕落,他们所做是积功累德,真正成就修行人,帮助修行人在这一生当中永脱三界,他们做的是这个事业。他如果不求往生,将来福报都不在人间,在天上去作天王,像我们这个经里面讲「大自在天王」,他去作天王了。护持正法,住持正法,全心全力照顾帮助正解正行之人,无论是在家出家,这是世尊几千年传下来,祖祖相传的方规,我们一定要认识、要懂得。

 

现代出家人自己要搞个道场,自己要作住持、要作当家,要应付这些行政拉杂的事情,诸位要知道这是逼不得已。为什么?出家人没有地方挂单,没有地方落脚,所以有一些出家人行菩萨道建道场,照顾初学的出家人,那也是佛菩萨再来,不是普通人。如果他自己建个道场,不是为了照顾四众修学,不是期望成就四众道业,那他就造业,那就是古人讲,他将来免不了要堕落,那就是真的害他了。如果他念头一转,他以这个地位来护持正见正行的人,他这是无量功德。可见得祸福、善恶果报都在一念之间,正是菩萨德号里面所说,一念心无垢就是弘护的大业,一念心污染就不免堕落。这个事实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。

 

当然最理想的是世尊为我们示现,由在家菩萨来做这些工作。世尊当年,诸位同修们最熟悉,祇树给孤独园讲经说法,祇园精舍里面所有一切事务方面的事情,都是在家居士做,释迦牟尼佛没有担任祇园精舍的住持。祇园精舍的主人是给孤独长者,赞助人是祇陀太子,他们提供场所、提供精舍,供养世尊,供养这些出家人在这个地方弘教修行。今天我们在新加坡看到居士林、净宗学会这个做法很如法,不仅是我们赞叹,实在讲我们哪有资格赞叹?十方诸佛如来赞叹,诸大菩萨赞叹,龙天世主赞叹,这都是真的。成就我们四众初学的同修,成就大家也成就我,我跟大家在一起薰修,所以我们的心能这样清净,一切事务不闻不问,专心向道。我们今天一定要做到「寂静光」,才对得起檀越,才对得起施主,对得起这些护法,成就自己的道业。我们真正有这个弘愿,要实行如来的方规。

 

我初学的时候,章嘉大师告诉我一句话,我永远记在心里没有忘记,我相信,「真正发心弘法利生,舍己为人,你一生都有佛菩萨替你安排,什么都不要操心」,这个好!问题是我们是不是真正发心去干?真发心就有佛菩萨照顾。自己真正能做到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真正能放下,才做到「无垢寂静光」,你要真放下。真正相信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照顾,自己什么都不要操心,顺境也好、逆境也好,欢喜承受,唯有这样你才能够烦恼不生;我们烦恼不生纵然做不到,烦恼确确实实一天比一天减少,这就是进步、就是功夫。如果我们的烦恼、妄想分别执着没有减少,功夫就不得力;如果妄想烦恼还天天增长,那麻烦了。你一定要提高警觉,为什么?你逐渐接近三途,绝对不是好事情。自己的功行要自己检点,这是别人帮不上忙,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心。末后这一尊:

 

【广大清净光天王。】

 

这两尊菩萨的名号意思可以连起来,「无垢寂静光」是自利,自己成就,『广大清净光』是利生,帮助一切众生。帮助众生而不着一切相,你才能得清净,如果教化众生着众生相就错了,不但清净光得不到,广大也有限。果然身心清净,那个广大是真的不是假的,正所谓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。所以这两个名号可以合起来看,意思非常的圆满。下面是总结:

 

【如是等而为上首。其数无量。】

 

跟前面的标数首尾相应。叹德这句说:

 

【莫不皆以寂静之法而为宫殿。安住其中。】

 

『宫殿』,前面讲过是表法,表慈悲忍辱、护念众生。就好比房舍一样,宫殿就是房屋,我们有房屋可以遮蔽风雨,使我们身心安稳,取这个意思。菩萨以什么为宫殿?以『寂静之法』,也就是前面讲的无垢寂静光明,以这个为宫殿,『安住在其中』,不但自己安住在其中,也能令一切众生得到他的庇佑。这里面所表的意思,四禅天是福天,在六道轮回里面福报最圆满,最圆满的是四禅,为什么?三灾、八灾都免除了。三灾,诸位晓得水火风三灾,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火灾可以烧到初禅,水灾可以淹到二禅,风灾可以吹坏三禅,四禅三灾都没有了,福报大。诸位想想,为什么会有火水风?已经到禅天,禅定功深;火灾的业因是瞋恚,水灾的业因是贪爱,风灾的业因是愚痴;初、二、三禅天人虽有甚深的禅定,烦恼习气并没有完全断干净,只是伏住而已,粗重的烦恼习气不会发作,微细的还有,所以他还遭难。到四禅功深,换句话说,连微细的烦恼也压住,并不是断,是伏住了,它不起作用,所以三灾达不到。三灾是什么原因形成的,我们一定要知道。

 

经典里面讲还有八灾,这八种灾患那是另一个说法。这八种灾患,我们看起来无所谓,可是色界天人看起来就相当严重。第一个是「忧」,忧虑、心忧;第二个是「苦」,身苦,佛在经上常讲身为苦本,色界有身;有「喜」,喜是欢喜,心有喜,身就有「乐」。所以忧苦喜乐是灾难,不是好事,刚才说过我们看起来无所谓,天人看起来有灾难。另外两种「寻」、「伺」,寻伺是讲念头,一个是说粗的念头,一个是讲微细的念头,有念也不行;还有两种「出息」、「入息」,出息、入息是呼吸。这八样合起来叫「八灾患」,色界天人看到这些现象,这是灾患。四禅天人这些习气,他的定功都能把它控制住、把它伏住,所以三灾八难他统统可以避免,六道里面福报最大了。他所享受的是寂静之乐,乐不是苦乐的乐,苦乐的乐是相对的,不是真的是假的。心忧喜他舍掉,身苦乐他也舍掉,不但苦乐舍掉,身静到极处连呼吸好像都没有了,难怪这个人长寿。我们世间人也说,长寿之人他的呼吸叫龟息,你用很薄的纸在他鼻孔里面试验不到,好像他没有呼吸;换句话说,他呼吸非常的微细,甚至用全身的毛细孔呼吸,不必用鼻根。人要有这个功夫,寿命一定长,心地一定非常寂静。由此可知,呼吸很粗,身体都不健康,你们学过医学也许懂得,呼吸不正常,身体不健康。菩萨示现在这个地方,是以寂静之法为宫殿,寂静之法就是真实智慧,《无量寿经》上讲「住真实慧」,说法跟这个不一样,意思境界完全相同。真实智慧就是寂静之法,起作用是无所不知,起作用的时候是权智,不起作用的时候是实智;以实智之法而为宫殿是自受用,以权智摄受一切众生是他受用。这一段就介绍到此地,请看最后这一大段,大自在天:

 

【复有无数大自在天王。所谓妙燄海天王。自在名称光天王。清净功德眼天王。可爱乐大慧天王。不动光自在天王。妙庄严眼天王。善思惟光明天王。可爱乐大智天王。普音庄严幢天王。极精进名称光天王。如是等而为上首。不可称数。皆勤观察无相之法。所行平等。】

 

这是第一卷末后一段。『大自在天王』,表十地菩萨自行化他的因果法门,十地就是法云地。「大自在天王」,梵语称为「摩酰首罗」,摩酰首罗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大自在天,他在三界六道里面最自在。「王」是形容他自在,不一定他是王。实在讲摩酰首罗,佛经里面也有说,这一层天在哪里?也在四禅。四禅非常特殊有九种天,四种是凡夫,五种是圣人。这是圣人,就是五不还天,也称为净居天,这个天里面没有组织,哪来的王?换句话说,净居天人没有不自在,自在是「王」的意思。像一个国家,在古时候帝王只有他自在,他发号施令,没有人约束他,他约束一切人,所以在一个国家里国王最自在。用自在这个意思来比喻王,佛经里面往往看到「王」就是表自在的意思。这一段是讲净居天人,这些人都是圣人。虽然是圣者,烦恼没有断尽,诸位在教中所看到,五不还天是哪些人?小乘三果圣人修行养道的道场,大乘菩萨断证功夫跟他们相等的也在这个地方。也就是说见思烦恼,见惑八十八品断尽,思惑也断前面九品粗惑,这九品是欲界的,断尽了,还余色界七十二品思惑,在五不还天断。为什么叫「不还」?他不再到欲界来,欲界的缘他断掉了;欲界的缘断掉,所以他不到欲界来了。这些人如果到欲界来示现,那是乘愿再来,不是业力,业力他没有了,他要来是乘愿再来,这些统统都是圣人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很多十住菩萨也在这个地方修行,三贤十圣;十住菩萨,在我们想到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是别教,如果是圆教,十住菩萨超越十法界了,应当是别教。但是从圆教也能讲得通,为什么?诸佛菩萨时时示现在这个地方,来帮助他们修行证果,帮助他们脱离轮回;正是佛经里面常讲,应以什么身得度,佛菩萨就示现什么身,这里讲是应以净居天人而得度者,他就示现净居天人的身分。所以都能够讲得通,我们不必执着,执着就错了。诸佛菩萨大用无方,无时无处不示现,我们总要明了这些道理跟事实真相,才能够断疑生信。真诚恭敬心都是从这个地方生出来的,而至诚恭敬是我们修学大乘的基础根本,根本坚固我们修学才能一帆风顺。

 

经文往下也举出十位上首,上首的德号都是表法,我们从名号里面去看,能体会到菩萨修行的功夫确实步步高升。第一尊,『妙燄海天王』。「燄」是比喻智慧,「海」是比喻深广,菩萨的妙慧无限的深广。前面广果天王里面,最重要表法的意思是广大寂静,从广大寂静再向上提升,就是妙慧深广如同大海。佛法的修学,诸位必须要牢牢记住,修定,定才能够发慧,慧才能够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,此界他方,过去未来,无所不知、无所不能,这是事实真相。我们今天为什么把这个能力丧失?心不安静,这是我们的大病。不要说佛法这是修学枢纽关键的所在,即使世间人的福德也以这个为枢纽,诸位如果细心去观察,世间人真正有福德、有大福报的人,他心是静的。如果他的福报很大,他心不清净,那个福报我们也知道不会长久,不到他的寿命终,他的福报就可能已经尽了。真正有福德的人,心地清净,举止安详。

 

李居士告诉我,居士林这些林友当中,有一些有大福德的人,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、有财富,真正是大福德人,在我们一起共修,他都坐在枴枴角角后头,人家看不到。吃饭的时候都在一楼,自己拿盘子没有人照顾,端一个小碟子在枴角坐着吃,大福报人,这是真的福报不是假的。为什么?心清净,言语很少。到这个地方来干什么?念佛,哪有功夫说闲话?到这里念佛,古德所谓「少说一句话,多念一句佛,打得念头死,许汝法身活」,他们做到了,这是修行人的好榜样。往生决定能够预知时至,自在往生,不受病苦,都在平时真实的功夫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哪些是大福德的人,我们去打听都打听不到,李居士在这里几十年他很熟、他认识,他不告诉我们,我们都不认识。这些人当中,我们也能想象得到,也有菩萨化身在其中,都是事实。所以我们对于任何一个人,都不可以轻慢,都应当真诚恭敬,给他做增上缘,帮助他在这个道场不虚度光阴;劝导他、诱导他老实念佛,决定有成就。

 

真正用功,真正修行人,福慧等持,是我们的好榜样。我们今天福慧两者都没有,相当苦恼。可是今天诸位能遇到这个道场,遇到这个缘分,你就不能说你福慧没有;你要没有福慧,你怎么会遇到这样殊胜的因缘,你能够遇得到是你有福。可是问题在哪里?问题真的是善根具不具足,不能说没有福。《弥陀经》上告诉我们三个条件:善根、福德、因缘;因缘遇到了,遇到证明你有福德,三个条件你已经具备两个,现在问题你有没有善根?你要有善根,这三个条件统统具足,你这一生决定往生,往生不退成佛,你这一生是大圆满;无量劫来你超越不了轮回,这一生你条件具足了。善根是什么?能信能解、能发愿、能修行是善根,你就圆圆满满的具足。可是,你何以能信能解?一定要闻法。如果不是善根福德特别深厚的人,佛法里面常讲中下根性的人,这一生当中也能够培植,培植的方法就是多闻,所以一切经论里面,佛对于多闻总是不断的在称赞。可是多闻,你也要懂得「多闻」这两个字怎么讲法,不能够望文生义;望文,多是很多,什么人讲经我都听,什么样经论我都去看,那你就完全搞错了。「多」不是这个意思,但是你这种解法也没解错,那是第二个阶段的多闻,第一个阶段是一门深入、多次的薰修,这是多闻,这是第一个阶段。第一个阶段的目的在哪里?在断烦恼。所以你愈专愈好,你的心愈清净,你知道东西太多,麻烦,你的心永远清净不了。

 

今天上午我到此地商务印书馆去看看,商务印书馆往年我去过一次,里面装修扩展到三层,里面内容相当丰富,到那里一看琳琅满目。我有个什么感想?头脑搞乱了,一看到那个境界就无所适从。那是知识、是知见,什么样的知见统统都有,这对世间人来讲知识丰富好,世间人讲「为学日益」,好事情;对修道人来讲不是好事情,是障碍,「为道要日损」,要把你的妄想分别执着天天减少,可不能增加。我看了一看,因为我们很快就要办佛学院,佛学院里面一定要设一个图书室,我们不必称图书馆,馆太大了,我们成立一个图书室,里面必须要搜集一些参考资料。我今天去看看,看看将来哪些书我们必须要参考,这是专门提供讲经法师们用。特别需要的是历史、地理,譬如讲到哪个朝代,你要知道这个朝代距离我们现在多少年;讲到古时候某一个地方,譬如给你讲到汉朝的咸阳,咸阳现在在哪里?现在的西安。唐朝的首都长安,实在讲长安是汉朝时候建立,名字就改做长安,咸阳是秦始皇时代的,所以这个地点改了多少次名称。我今天看到有这些参考资料,这是我们一定要具备的。另外哲学一部分,文学的东西也有一部分需要参考,中外历史都要看看。除这个之外,世界上还有许多的宗教,我们也有必要了解。他们出的书常常有新东西出来,有时间去看看,哪些东西是我们所需要,我们将来再去采购。

 

看看这些东西就晓得,现代年轻人头脑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,他想的是些什么东西,我们大致上有个印象,帮助自己在讲经说法时观机。现在的东西太多、太复杂,书店已经就这么复杂,在我想象当中,计算机网路里可能比这个更复杂。这个东西有利有弊,可能弊多过利,看我们怎样去选择,怎样去利用它。特别是年轻人,家长、老师要好好的辅导,要跟他们详细解释,常常沟通,诱导他走正路。因为现在这些没有办法禁止,只有诱导,只有讨论,只有详细说明,才能帮助年轻人不至于误入歧途。由此可知,现代做父母的人,做老师的人,责任比古时候要重得多,古时候的社会没有这么多的诱惑;换句话说,容易控制。现在诱惑太多,真正是《楞严经》上所讲「邪师说法,如恒河沙」,一个人生在现代社会不被外界诱惑,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。我们现在生在这个时代怎么办?第一个怎么度自己,保住自己、救护自己,然后再想办法怎么样帮助别人;帮助别人还是一句老话,帮助有缘之人。什么叫有缘人?他听你的话这就有缘,他不肯听从你的话,这个人没有缘分,正是佛家常讲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。所以我们从菩萨德号里面,就要想到如何能够开发自己的智慧,真实智慧,如何不堕邪知邪见,这是我们当前重要的课题。

 

第二尊,『自在名称光天王』。这个族群、这一类是大自在天王,所以他们有自在名称,名实相符,他确确实实得大自在。我们再回头想想,我们今天不自在。古德公案里头有所谓,你向老和尚请教:我现在很苦,烦恼很多,不自在,怎么办?老和尚问你:谁系缚你?系缚就是用一条绳子把你绑起来,谁綑绑你?你想想,没有人系缚我,系缚自己的还是自己,就是你一念错误的见解、错误的思想系缚了自己,妄想分别执着使自己不自在。佛菩萨何以大自在?此地用大自在天王来代表法云地的菩萨,那是真自在,三大阿僧祇劫修圆满,摩诃萨当中的大菩萨,他再往上面去就是等觉。他为什么得大自在?他的系缚完全解脱了。你要问,他怎么解脱的?观世音菩萨在《般若心经》里面告诉我们,「照见五蕴皆空」,所以他解脱,他得自在。他何以能照见?人家是能够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」,行是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都与甚深般若相应。回过头来想想,我们现在是什么状况?我们起心动念、一切造作,决定是与妄想分别执着相应,跟佛菩萨恰恰相反,一百八十度的相反,我们怎么会不烦恼?怎么会不忧虑?

 

可是这个事情也不必害怕,我们今天明白认清楚了,自己的毛病在哪里搞清楚,只要与般若智慧相应,我们逐渐就能够超越烦恼,就能够恢复自在。般若是什么?怎么样才能跟般若相应?般若里面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,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着去得干干净净,那就是般若,般若就现前了。这个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可就不容易,为什么不容易?因为无始劫来烦恼习气已经养成习惯,很想改,改不掉;好像我不想改的时候还没事,愈想改的时候还烦恼愈多、妄想愈多。并不是说你发心想改过妄想反而多,不是的,妄想本来就是这么多,你不想改的时候没发现,粗心大意,想改的时候发现了。发现之后不要害怕,怕不能解决问题,要想方法去对治,对治最有效果的方法,佛教给我们把观念转过来,叫「修观」。修观这两个字,我想很多同修都在佛门典籍里面常常见到,可是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,能讲清楚、讲明白的人不多。修观就是修正你错误的观念,这叫修观。

 

依照什么标准来修?《般若经》。《般若经》太多了,太多抓纲领。中国人可以说相当聪明,在《般若经》里只取两部,一部是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一部是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,只要与这两种相应就行,那你就是住真实慧。而且在这两部经里面,还是掌握它的精要之处,一两句就行了,一两句一生受用不尽,一两句在我们念佛人来讲,帮助我们决定得生净土,你要真正抓住。《金刚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你能不能时时刻刻提得起来?你能够时时刻刻提得起来,那就叫观照。《心经》里面讲「照见五蕴皆空」,他为什么照见?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五阴的相是虚妄,没有实体,你明白肯定了,你还不放下吗?一放下心就清净,一放下人就自在,一两句就行了。

 

《心经》里面告诉我们「无智亦无得」,这句话重要,无智是所知障破尽,无得是烦恼障破尽。你以为世间有什么东西你可以得到,没有,假的,一样都得不到。不但身外东西你一样得不到,身体都得不到,剎那剎那在生灭、在变化,跟你讲的是真话,这是真实智慧,不是真的。「无智」两个字把你所有一切知见破掉,你觉得这个好、那个不好,这是你的知见,是你的妄想分别执着,不是事实真相。你起心动念把一真法界破坏掉,一真法界大家不好懂,换句话说,你把自然生态破坏掉,自然生态是虚空法界。诸佛与法身大士他们没有知见,所以他们住在一真法界,没有破坏;九法界有情众生都有知见,有知见就把法界破坏了,知见愈多破坏的就愈多。所以佛在经上讲十种法界,其实哪有十种?法界只有一真,怎么会有十种?十种是十种人他有知见,但是知见并不相同,有些破坏的幅度大,有些破坏的幅度小,随着他知见差别,将法界破坏程度不相同说为十种。破坏最大的是地狱;换句话说,地狱的知见、烦恼最严重,所以有很大的破坏力,把一真法界变成了地狱法界。如果你的知见跟烦恼轻一点,你的破坏就小一点,这就不断向上提升,破坏得最少、最轻微的是菩萨法界,再其次是缘觉、声闻,我们明白这个道理。

 

世尊虽然讲经四十九年,他有原则、有纲领,我们掌握到原则、掌握到纲领,不难修学。佛说得好,凡圣只在一念之间,一念觉转凡成圣,一念迷转圣成凡,凡圣在一念之间。我们又曾经听说过「理可顿悟,事须渐除」,理听明白了,好像是懂了,可是一遇到事又迷惑,为什么会迷惑?被我们烦恼习气又给它拉回去。真正修行用功就在这个地方,你怎样能保持不退转,你的成就就快速,哪里需要那么长的时间?三大阿僧祇劫,不要那么长的时间。正因为进得少、退得多,所以修行到证果真的是无量劫。说到这里,我们不能不感激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给我们建立一个道场,欢迎我们到那里去修学,那个道场非常完备,没有退转的机会,好在这里。

 

今天我们在新加坡也遇到非常殊胜的机缘,这个缘是佛菩萨给我们的,我们在这边建弥陀村、建念佛堂,稀有殊胜的机缘。进入这个地方,也是把一切退转的缘统统给你断掉,你在这个地方唯一精进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?将来这个念佛堂不收费,一分钱不要,只欢迎你进来念佛。进念佛堂只有一个愿望,往生不退成佛,你是来干这个的。念佛堂一分钱不收,有人问我:将来念佛堂可以容纳多少人?按照现在李居士的规划,可以容纳一千人到两千人;他现在规划寮房,如果一个房间住两个人,大概可以住一千人,一个房间住四个人就两千人。念佛堂是圆形很大的,容纳两千人不成问题。这么多人生活衣食住行,钱从哪里来?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供养,不要我们人供养,一切诸佛如来供养,为什么?那些老佛欢迎新佛去,你们到这个地方个个都要成佛。所以到这里是供养诸佛如来,一切众生想种福,到这个地方种一块钱、两块钱,福报永久享不尽的。为什么?你真种到福田上,你真的供养佛了,不可思议!

 

世间人害怕,为什么?他不相信佛,不信。我们明了,我们深深相信佛护念这个道场,诸佛如来照顾这个道场,我们只要尽心尽力做工就好了,我们在道场做小工,为这些新佛服务。我们做这些念佛同修的内护、外护,我们来做护法,先成就大家作佛;如果我到那时候还不能往生,你们统统到极乐世界,你想想我会不会往生?我不念佛也会往生。你们这些往生的人,「那时候都是这几位护法帮助我,我才能够往生的」,你还不是拉着阿弥陀佛一起来去接引他吗?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这正是大慈菩萨所说,你能帮助两个人往生作佛,就比你自己修行更精进。我的估计,最保守的估计,将来这个念佛堂造成,十年之内,不多,我们有期限,十年之内至少有五百人往生,你想想看这个缘多殊胜!

 

五百尊佛现前,这个福报多大,在这个世间真正是稀有因缘,不但现在稀有,从释迦牟尼佛到今天都稀有。佛灭度之后,在这么短的时间,在一个地区,有这么多人去作佛,没听说过。我们怎么能这么相信、这么肯定?缘在此地成熟了,这个道场是凡夫作佛的道场,是凡人成佛的道场,它不是普通道场,名实相应。希望大家要珍惜,我们要将人力、财力、物力集中,不集中就不能成就,一定要集中,这是大事因缘。《法华经》上世尊所说,「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」,我们今天所遇到,正是佛所讲的大事因缘,我们自己要庆幸、要认真、要努力,不要辜负这个因缘,一定要把它做得圆圆满满。

 

第三尊,『清净功德眼天王』。「功德」两个字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,可是这两个字真正的意思懂得的人还是不多,多半人误会在佛家道场里面、寺院里面捐一点钱,这就做了功德,总是以为这是功德;或者到这个地方来做义工,为道场工作服务,这做了功德,其实全错误,那不是功德,那是福德。此地的同修,道场给信徒们放钱的叫油箱,添香油,不错,用这个名词满好。可是有很多地方油箱它写成功德箱,那完全错了,不是这个意思,把功德两个字误会。说添香油,油箱,行!而实际上是什么?那是种福,广种福田,布施供养是修福,这是种福,不是功德。什么是功德?功是功夫。我们现在开念佛堂,我从早晨六点钟就来念佛,念到晚上六点钟,念了十二个钟点,我这叫不叫功夫?我这是不是功德?不见得。何以不见得?你果然今天这十二个钟点念佛,念得心地很清净,没有杂念、没有妄想,那是功德。虽然念了十二个小时,还常常打妄想,那就没有功德。没有功德算什么?还是福德。念佛功夫里头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,那个念佛是功德,你能够得一心不乱,得功夫成片,「德」就是讲这个,你念佛有功,你得一心不乱,或者你得功夫成片,功夫成片是你得到的。

 

由此可知,如果你在这里做功夫,功夫后头没有得,一心不乱也没得到,功夫成片也没有得到,你念佛都是福德,叫福不唐捐,它不是功德。功德跟福德我们要辨别清楚。你听经,你到这里来听了两个小时,听经也是功,专心在听,听悟了那才是德;明白了,开悟了,那你这两个钟点是在修功德。这两个钟点听下来之后,出了大门忘得干干净净,一无所得,一无所得算什么?也算是福德,你来庄严道场,来凑人数,让大家看到有这么多人,庄严道场这是修福德。如果你真的听明白、听懂了、听开悟,那是功德,所以功后头一定要有得,没有得就变成福报,这是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的。

 

这里「功」是什么?清净,清净功,他得的是什么?得的是眼。什么眼?清净功一定得清净眼,清净眼是佛眼,五眼圆明、十眼圆明,这是他所得。所以长时间读诵大乘,长时间听经闻法,纵然我们根性不利,中下根性只要时间长必有所得,你会有所得。得的现象自己能体会得出来,没有学佛之前人糊糊涂涂,胡里胡涂,甚至于在社会里面,好人、坏人都分不清楚,没有能力辨别真妄,没有能力辨别邪正,没有能力辨别是非,现在学佛学这么久,渐渐有能力。你有能力辨别,然后才能做功夫,功夫是什么?远离一切恶法,亲近一切善法,断恶修善,那就是德,这是真实的功德。所以真正修功德不要花钱,花钱不一定能成就功德,不一定要花钱,成就真实的功德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3日10:26:4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5987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