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8卷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九十八卷)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档名:12-017-0098

请掀开经本,第五十四面第七行:

 

【不动光自在天王。得与众生无边安乐大方便定解脱门。】

 

这一尊天王的德号前面介绍过,他得到的法门是『与众生无边安乐』,清凉大师给我们说这是「慈障解脱」。佛经里面常讲,慈是与乐的意思,悲是拔苦的意思,我们很希望帮助众生离苦得乐,可是我们没有办法,我们做不到,所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,这是什么原因?佛告诉我们有障碍,你的慈心有障碍,你的悲心也有障碍,离开障碍我们慈悲的愿心就能够圆满,像不动光自在天王一样没有障碍了。「无边安乐」,这是给众生无边的安乐;安是离开一切忧苦,我们的身心就安稳,能够满足我们一切愿求,身心就快乐了。要怎样才能够得到真正的离苦得乐?「安乐」两个字,安是离苦,乐是得乐。先把果说出来,后面这一句是因,因是『大方便定』。定叫大方便定,我们想想什么定才是方便定,哪一种定最方便?最方便就是能帮助我们离苦得乐,我们从这个地方去想。在无量修学法门之中,唯有念佛的方法是大方便定,可是这种定一些人不会修,佛号你会念,你不会修定;这种定就是《弥陀经》上讲的一心不乱、心不颠倒。

 

会修的人,也就是会念佛的人,当我们念头才起,无论是善念、无论是恶念,念头才起如果不能把它转变,让念头继续增长麻烦就大了。什么麻烦?佛在经上常讲「境随心转」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如果你是错误的念头,不好的念头,烦恼的念头,邪知邪见的念头,这个念头能够破坏我们身心的调顺,所谓是四大不调,四大不调人要生病,身心都苦,不但是我们身心苦,我们周边生活环境也会起变化。我们相信佛说,佛告诉我们「境随心转」,境是我们生活环境也随心转。华藏世界为什么好?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好?居住在那边的人心都善良、都清净,佛在经上为我们介绍,那个地方的居民是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,心地上善。我们要问:为什么那个世界会那么好?佛讲过境随心转,居民都是上善之人,他的社会环境怎么会不好?今天在这个世界,新加坡是个很小的国家,城市国家,为什么受到许许多多大国的尊敬?它的社会安定。社会为什么会安定?人民守法,守法是善。人民不但不会去犯罪,连犯罪的念头都没有,所以身心健康,离苦得乐,社会安定繁荣,在经济风暴当中它还能够屹立不动;我们展开大乘经看看,佛所讲的理论与事实,我们不是看见了吗?我们再观察观察,有一些社会不安定的地方,一定是人民不守法,善念少、恶念多,才会造成人民极苦,社会动荡不安,证明佛所讲的没错,确确实实境随心转。身体、容貌也随心转,佛在经上讲得太多太多了。

 

所以菩萨得的这个法门,我们应该怎么学习,自己要知道。念头才起,尤其是妄念,立刻就觉察到,我这个念头不好,也不要想念头好不好,这一念就转成阿弥陀佛,念头就转过来了。所有念头当中,阿弥陀佛的念头最好,我们在讲席给诸位同修报告很多次,「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」。《观经》三福里面跟我们讲「深信因果」,不是讲其他因果,专讲念佛是因、成佛是果,《华严》到末后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就是这个道理。无论你修学什么法门,你修成就决定往生华藏世界,生到华藏世界,你一定会遇到文殊、普贤菩萨,你再接受这两位老人的教诲,最后还是念佛求生净土。所以古德讲净土法门是殊途同归,没有一个法门最后不归净土,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们今天很幸运,一开端就念佛,就直接走净土这条路子,其他法门迂回,它迂回到华藏世界,由华藏世界再归西方净土,拐了个弯,我们是直捷走上去,这个福德无量无边。

 

尤其是在我们现代社会,我们的大环境,这个世界动荡不安。观察这个大世界苦难的人很多很多,有福的人是少数,这是少之又少,受苦受难的人太多太多。我们想帮助这些苦难众生,如何度过这个难关,这个事情不是容易事情。如果帮不了别人,一定要记住先帮自己,自己得度之后才能度人。度自己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,认识现前的生活环境,要掌握着大好的机缘,要能够意识到人生苦短。我们一个人寿命很有限,寿命长活八、九十岁,一百岁以上的人稀有,寿命短四、五十岁就走太多太多了,我们有没有警觉到?实在讲这样的警觉还是不够,佛在经上曾经问学生们:「人命在几间」?最后佛告诉我们,生命在「呼吸之间」,一口气不来就是隔世,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才算是真正的觉悟。佛给我们讲真话,我们有一天的命光,要好好的在这一天办自己的大事。什么大事?无边安乐的大事,我们要想到我们将来舍身之后到哪里去?摆在我们面前是十法界,十条道路,这十条道路你要走哪一条道路?佛在经教里面明白的指示我们,第一殊胜的道路是作佛,你愿不愿意去作佛?只有作佛才真正能够得到无边安乐,你要不能够作佛,你得到的安乐都是有限的,决不是无量无边。要想作佛,你有把握吗?

 

今天下午有三位同修从黑龙江来,哈尔滨有一个极乐寺我没去过,我是看倓虚老法师《影尘回忆录》里面记载,《影尘回忆录》是倓老法师讲,他的学生大光法师记录;我跟大光是好朋友,前几年他往生了。极乐寺有一位修无法师早年在那边往生,那时极乐寺刚刚建成,倓老是方丈和尚,监院是定西法师,以后这两位老法师都在香港住了很多年,在香港建立道场。他说第一次办传戒的事情,倓虚法师请他的老师谛闲老和尚做得戒和尚,在极乐寺开戒。当然开戒,寺院里面工作繁多需要人手,来了一个出家人修无法师,愿意在戒坛里面帮忙,见到老和尚,见到当家师,定西法师问他能做什么工作,他愿意照顾戒期当中的病患,照顾病人,在一般戒坛里面都有的,这很好。可是他到极乐寺住了没有几天,就向老和尚告假,老和尚很慈悲有涵养,你想走你就走,也不留他。可是定西法师就没有倓老的修养,就责备他:你发心来帮忙,戒期也不过是两个月(中国那时候传戒是五十三天),发心要发到底,怎么才来没几天你就要走?定老责备他,他告诉定西法师,他说: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,我到极乐世界去。这两个老和尚听到,这问题严重,他到极乐世界去。老和尚问:你几时走?他说:不出十天。请老和尚给他准备两百斤干柴,准备做火化用。定西法师就答应给他准备,成就他。他到第二天又去见两位老法师,他说:老法师,我今天就要走了。定西法师赶紧给他准备,在寺庙后面给他临时搭一个床铺。他要求老和尚派几个人助念送他往生,老和尚就派了几个人。他盘腿坐在座铺上,大家给他念佛,念佛的人要求他:修无法师,你今天往生,过去这些往生的大德,总是要作几首诗、作几首偈子给我们留着做纪念,你也给我们留一点纪念。修无师说:我没有念过书,不认识字,我也不会作诗、也不会作偈。他在没有出家之前是作泥水匠,作小工,出家之后就会念这么一句阿弥陀佛。他说:你们既然要求,我就跟你们说一句话。他就讲:「能说不能行,不是真智慧。」大家听听不错,也很有受用。念不到几分钟他就走了,没有生病,极乐寺第一个坐着往生的。

 

谛闲老法师到道场之后看到这个事情,对他非常赞叹,告诉大家这才是出家人好榜样,真正的成就。他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「无边安乐」,他所修学的法门是「大方便定」,大方便定是念佛三昧。他行,我们为什么不行?他能,我们为什么不能?这是我们要深深反省的。六道众生,特别是欲界众生,生老病死任何一个人都不能避免,这是大事,不是小事。在生的时候,无论你有多大的财富,你有多高的地位,你有多么大的权势,到你病重的时候,你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,你想想你是不是还听别人的摆布?你能够避免得了吗?在这个紧要关头当中,你要是遇不到善知识,围在你周边的这些人不懂得佛法,不懂得因果,你要是看到这些人,一念瞋恨心生起来,地狱的缘成熟;一念悭贪、舍不得的念头起来,饿鬼道去了。人在临命终时,这一刻是关键的时刻,紧要关头,听别人摆布是非常危险的,你想想看,有几个人能不听人摆布?修无法师没有听人摆布。要生死自在,要没有病苦,说走就走,我们这一生的大事才算是办了。佛经里常讲「所作已办,不受后有」,我们读这两句经文多么羡慕。为什么他们能,我们不能?要仔细把这个原因找出来,然后想想我们有没有?

 

他们能,为什么能?他们真的看破,真的放下,心是清净心、真诚心,真正是觉而不迷,他才能成功,临终最后这一招,自己做得了主,不受任何人摆布。如果我们的心地不清净、不真诚,六道轮回怎么能够免得了?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样样放得下,知道这些全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。佛在经上讲得太多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不可以再在虚妄当中做活计,那你就错了。要摆脱一切虚妄,要依真实,现在佛告诉我们,这一句六字洪名是真实,依这一句佛号,老实念佛,决定可以脱离六道轮回、脱离十法界,这一生就能够往生不退成佛。所以这个法门是「大方便定解脱门」,念佛方法是大方便,念佛三昧是大方便定。可是你念佛要想得到三昧,三昧最浅的是功夫成片,这是三昧最浅的,也得要放下,世出世间法决定没有留恋,决定没有牵挂,放得干干净净,修无师能成就就凭这一点。我们今天不能成就,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,一样也放不下,自己在打妄想,等我死的时候再放下,怕的是死了还放不下,那就麻烦了。诸位要晓得,你什么时候放下,你什么时候得念佛三昧,你什么时候放下,你什么时候得大自在,你现在放下,现在就得大自在,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说得太多太多了。

 

不动光天王他能与一切众生无边安乐、大方便定,他能给别人,当然他自己得到,他自己要没有得到,他怎么能给别人。怎样给别人?教导别人、劝化别人,所以他这个法门里自行化他。《华严经》上这些人,天王、鬼王、神众,前面跟诸位介绍全都是法身大士化现,不是凡夫,我们从他得法里头都知道,皆是法身大士、皆是诸佛如来,他们得到的是无边安乐,哪里是普通人?所以我们读了要深思、要学习,如果眼前小小的安乐我们就满足,无边安乐就得不到了。无边安乐一定要见佛,一定要见性才能得到,不亲自见佛,不能明心见性,决定得不到。因此佛教导我们,世间五欲六尘之乐、名闻利养之乐要舍弃,为什么?这是无边安乐的障碍,世间的乐不是真乐。佛讲三苦,这种乐叫坏苦,因为那个乐不能常保,它会失去,失去的时候就苦了。佛把世间种种苦归纳为三类:苦苦、坏苦、行苦,全都包括了。再看底下这一段:

 

【妙庄严眼天王。得令观寂静法灭诸痴暗怖解脱门。】

 

他所得的法门,我们凡夫不太容易体会,原因在哪里?正因为我们痴暗、愚痴。前面是慈障解脱,此地是「悲障解脱」。众生为什么会造业?为什么会受苦报?都是因为愚痴,愚痴是不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,不明了因缘果报的事实;不明就是愚痴、就是暗。因为自己不明,他就会随顺自己的好恶,随顺自己的意思,造作种种的罪业,他并不晓得造作的是罪业,等到苦报现前的时候,后悔就来不及了。众生只知道眼前,不知道过去,更不知道未来,佛告诉我们因果通三世,果报有现报;有生报,生报是来生;有后报,后报不一定是在哪一生,遇到缘就起现行。我们自己一生当中遭遇,无论是顺境、是逆境都有原因,绝不是偶然,世间没有偶然的事情,决定有宿世的因缘。战争当中阵亡,也有宿世因缘,真正是所谓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

 

我在初学佛的时候,差不多是四十多年前,将近五十年,那时候有一位朱镜宙老居士,我那时候二十六岁,他大概是七十一、二岁的样子,老先生告诉我一个故事。在抗战之前,日本人发动一二八上海的事变,在他们发动一二八事变前三个月,那时候他住在苏州,他是苏州一个银行的经理。常常有一些朋友在一起相聚,其中有一个朋友,那时候人叫「走阴差」,这个名词大概你们有很多人不懂。什么叫走阴差?晚上到阎罗王那里去办公、去办事,白天他就醒过来,他晚上睡觉就跟死人一样,他去上班了。他的朋友当中有这么一个人走阴差,但是地位不高,传递公文。在我们世间上海是特别市,地位跟省一样,他说在阴间里面上海是一个普通的县,上海的城隍就等于像上海市长一样,要归苏州城隍管,苏州叫都城隍,好比是省长。他那个朋友告诉他,上海送了一批生死簿,就是上海城隍庙送到苏州都城隍,是他接收的。他接到这个也好奇,翻一翻看看,这一看他就糊涂了,名字有五个字、六个字那么长,而且整本都是。他把这个事情跟这些朋友聊天说出来了,大家都猜不透。他说我们中国人的名字,最长四个字复姓的,但是也不可能那么多,哪里会一下死那么多人?三个月之后,一二八事变发生他们才恍然大悟,原来是什么?在那一次战争里,日本人要死在那个地方,生死簿已经从上海送到苏州了。老居士那时候告诉我,战争阵亡三个月之前,名册都送到都城隍那里去,不该死的不会死,该死的还是命里注定的;说明连战争里面死的都没有冤枉死,冤冤相报,没完没了。

 

所以我们一生当中,遇到再不如意的事情,不可以怨天尤人,晓得是什么?宿世的业因遇缘起现行的。遇到这种环境更应当警觉,醒悟过来好好修行,断恶修善,只有自己才能转自己的业报,没有别人可以能够代替的。佛菩萨能够帮助我们,是把事实真相为我们说清楚、说明白,修行还是要靠自己。佛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,功德无量无边,佛所说的经我们要了解,经有四个意思,佛讲教理行果,佛家也称之为四种经。教经是佛的言语,以及后来记录下的文字经典,这是教,教科书;教里面蕴藏着理论道理,这叫理经,理经就在经本里;这些理论如何落实,那就属于行经,教给我们怎么做,换句话说,佛教给我们怎样生活、怎样工作、怎样应酬;最后一部分叫果经,你依照这个理论,依照这个方法去做,你会得什么样的好处,那是果。佛家所有一切经在内容里面都不外乎这四个意思,我们要怎样学习?我们学习也有四个字:信解行证。清凉大师判《华严经》,给《华严经》分段落就分这四段:信解行证。我们对佛的教要相信,决定没有疑惑,深信不疑;对于经典里面所讲的理论要明白,要解,佛教我们深解义趣,解浅不行,深解;佛讲的行法我们要修;佛说的那些好处我们要去证得。所以我们做学生的人,要具足信解行证四个条件,就能把佛法完全吸收,佛法是教理行果,我们用信解行证把它全部吸收。这样你才知道佛法的殊胜、佛法的好处、佛法的利益,才能真正发心去学习,锲而不舍,一定要成就,要得跟如来果地上一样的成就,这才是佛的学生,这也是诸佛对我们的期望。

 

在这一段里面,天王就是佛菩萨的化身,也就是佛菩萨告诉我们『令观寂静法』,寂静法是什么?是真心、是本性,一念自性,体本寂静,所以寂静是自性的本体。观寂静法,那真的叫从根本修,根本的根本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众生的烦恼多,无量无边,无量无边的烦恼佛把它归成三大类: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,总不出这三类。如何来断这三种烦恼?佛教给我们用戒定慧的方法。戒定能断见思,能破尘沙,但是只是用戒定对于见思、尘沙烦恼,诸位要晓得,这个断是伏断,把它伏住不起现行,不是真断。古人有比喻说石头压草,是压住了,根还在,石头拿掉它又长出来,不是真断是伏断,这种功夫出不了三界。所以一定要开智慧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智慧开了之后才把烦恼真正断掉。《心经》里面讲「照见五蕴皆空」,「无受想行识」,末后给我们说得最究竟,「无智亦无得」,这是讲到究竟处。所以智慧开了才能把烦恼灭断,智慧不但能断见思、尘沙,能断无明;『灭诸痴暗』,痴暗是无明。众生不知道痴暗的恐怖,不知道痴暗是最可怕,愚痴最可怕,因为愚痴你才造业,因为造业你才堕恶道,所以堕三恶道的业因,愚痴是第一个因素。哪有聪明人、哪有智慧人会到三恶道投胎,哪有这回事情?只有迷惑颠倒才会往三恶道去。

 

我们懂得这个道理,在现前生活环境当中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要用清净心、用真诚心、用慈悲心,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。善恶的标准要记住,利益众生、利益社会是善,利益自己是恶。为什么说利益自己是恶?这个道理很深,一般世间人完全不明了。佛给我们说六道三途从哪里来?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?佛讲就是因为众生有我执,念念为我,你所造的业是轮回业,念念为我这个念头是轮回心,用轮回心造轮回业,你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?所以佛说,你有能力破人我执就超越六道,再有能力破法我执,你就超越十法界,这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,六道怎么来的?我执。四圣法界怎么来的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怎么来的?法执。我法两种执着都断了,你就超越十法界。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?叫一真法界,那才是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,宗门里常说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,本来面目是一真法界里面的法身大士。由此也可以能想到,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,恢复我们自己本来面目而已,除此之外,佛还有什么东西教导我们?没有,帮助我们恢复本来面目而已。

 

「观寂静法」这是最殊胜的法门,禅宗里面常讲从根本修,观寂静法就是明心见性之法。这个法你要是得到,「灭诸痴暗怖解脱门」你就得到,你真正能够断贪瞋痴烦恼,烦恼就断尽;见思、尘沙、无明都断尽了,痴就是无明。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这是高度智慧,此地讲这是修慧,觉而不迷。大乘佛法说得很多,法门很多,在一切大乘法当中,我们修学最有把握、最可靠还是念佛,为什么?观寂静法我们做不到,这是实在的。虽做不到,你今天明白,应当在一切境缘当中,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在一切人事、物质环境里面,你懂得寂静重要,我们尽可能就是说保持清净心,这个法门我们就落实了。人里面有善有恶,环境里面有顺有逆,对于善人、顺境不起贪爱,没有贪恋,对于恶人、逆境不生烦恼,逆来顺受,始终保持心地清净,这个法门我们就得受用了。清净心假以时日,再看你自己功行的浅深,总会有一天你也像禅宗大德一样豁然开悟。豁然开悟是什么?无明破了,无明破了你就开悟。请看下面一段:

 

【善思惟光明天王。得善入无边境界不起一切诸有思惟业解脱门。】

 

这一段是「业障解脱」,非常重要。清凉大师告诉我们:佛现十方,是无边境界;了无所依,才叫做善入。这个地方的『入』,着重在善。我们今天不但没有善,入也没有。无量无边的境界,就是我们周边生活环境,我们跟它怎么样?格格不入,互相排斥。这个「入」字值得我们玩味,怎样才能入这个境界?几时你体会到虚空法界跟自己是一体,你就入了,水乳交融,就成了一片。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入?坚固的执着,圈子画得很小,小到不能再小,真正把自己保护得很好,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侵犯;他不能入你这里来,你也不能入他那里去,我们今天是这种状况。再说得浅白一点,入就是包容。我们的心能不能包容一切众生?能不能包容一切万物?你能包容就入了。所以心量小,就格格不入。不入,你的业就有障,业有障你就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就造业,业就障碍了「善入无边境界」,善入无边境界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。什么叫善入?知道一切法无所有,知道一切法不可得,知道一切法如六祖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,你就善入。你完全与寂静的体性相应,与性体相应,你又能与虚灵的性德相应,性德是讲自性的作用,自性作用是虚灵,这才叫善入。「善入无边境界」,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,而又离妄想分别执着,这叫善。

 

所以他『不起一切诸有思惟业』,「诸有」是讲三界有,这是我们讲得粗浅:欲界有、色界有、无色界有。相宗里面给我们讲二十五有,一切诸有包括世间跟出世间。有是有为,有思惟就有业。宗门里所谓念佛一声,漱口三天都洗不干净,这什么意思?佛都不能依,依佛还是造业。我们听了这个话,念佛还造业,那怎么办?不念佛!不念佛造六道业、造轮回业,念佛造业造西方极乐世界的业,你们想想看你们愿意造哪个业?我们现在没错,这个修行的方法是不究竟,但是,不究竟里面的究竟法,你要明白这个道理。不依佛那当然是究竟,依佛不是究竟,我们今天一定要依佛,到西方极乐世界明心见性之后才不依佛,我们才成功。所以我们念佛是往生不退最后成佛,在往生不退过程当中要依靠佛,不依佛不行。我们最好什么都不思惟,专思惟阿弥陀佛,我们极乐世界这条路就走通了;不要想别的,专想阿弥陀佛,专念阿弥陀佛。念是讲心里面的挂念,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挂念,挂念都是错的,都得不到结果,一场空!唯有挂念阿弥陀佛,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真的见到阿弥陀佛,这不落空。不依佛,高调,太高了,我们不是上根利智,我们是中下凡夫,要晓得自己的身分,要晓得自己的能力,我们今天靠佛是靠定了,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,我们不靠佛靠谁?

 

大乘经里面佛常常讲靠自,我们那个自己没找到,找到「自」当然没有问题,可以靠自。自己没找到,自己在哪里?哪个地方有自己?你要不相信,你去读《楞严经》,《楞严经》一开端七处征心,征心就是找自己。佛问得真妙,问阿难:你心在哪里?心还没有说真心、妄心,就是问你心在哪里。真心你不知道,妄心,妄心在哪里?妄心也找不到。你心都找不到,你自己在哪里,那你当然不晓得,所以我们靠自己没地方靠,你要知道。什么时候才能靠自己?明心见性,这时候才有能力靠自己。没有见到性,你连自己是什么都不知道,自己在哪里也不晓得,在这时候唯一的好办法依靠阿弥陀佛,无比的殊胜。你要问:我依靠其他的佛菩萨行不行?当然也行。你依靠上帝,生天。我看新加坡有很多供大伯公,你要依靠大伯公将来作鬼,他是鬼王,你靠什么将来一定属于他一类。诸佛劝我们靠阿弥陀佛有道理,阿弥陀佛是什么人?「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」,靠阿弥陀佛比靠任何诸佛如来都好,因为他是佛中之王,这样才能够离一切恶业。我们不把水平提得太高,降低一点,决定不造恶业;我们也从这个门里面,不能得究竟解脱,也能得个小的解脱,不干这个事情。下面第八位:

 

【可爱乐大智天王。得普往十方说法而不动无所依解脱门。】

 

这尊菩萨他所修学的法门,对我们讲经的同学来说很有利益。将来我们的培训班很可能发展成为佛学院,现在李居士这几天正在向政府办立案的手续,他发心正式办个佛学院,培养弘法讲经的人才。佛学院将来招收的学生四众都收,在家、出家,男众、女众都收。可是到这个佛学院来求学,我们要求就一桩事情,一定要出来弘法利生,在家也要发心讲经说法。在近代李炳南老居士一生讲经说法,过去我听说泰国有一位高向如居士,也是领导大众讲经修学,这个老居士我跟他没有见过面,但是通过一次信,他老人家给我写了一封信。现在在加拿大温哥华冯公夏老居士,依旧在那边讲经说法,领众修行。所以在家居士,真正发心作菩萨一样领导大众,像此地居士林李木源居士,这是一个代表人物,不一定要出家身分,在家身分一样可以领导团体,从事于弘法利生的工作。菩萨在此地示现的是在家身分,天王的身分,不是出家身分,我们一般讲居士的身分。

 

『普往』说法,这两个字意思深,正是《无量寿经》上跟我们讲「作一切众生不请之友」。菩萨有这个方便,特别是在家的菩萨,在家居士你可以找到他家里面去,跟他讲经说法,他没有来请你,你可以主动去找他。佛就没有这个方便,佛因为是老师的身分,老师身分不能够主动去教人,为什么?师道就丧失了。佛法是师道,一定要维系师道的尊严,不可以把师道破坏,师道是「只闻来学,未闻往教」。我们向老师求学,只有学生到老师那里向老师请教,不能把老师找到家里来求教,这不可以。但是菩萨行,菩萨是同学、是学长,可以随便找他到家里来;你不找他,他自己也可以来,菩萨教化众生比佛就方便太多了。所以许许多多诸佛如来成了佛之后,为什么要倒驾慈航现菩萨身?现菩萨身方便,现佛身不方便,道理就在此地,所以能普往十方。

 

当然说法要观机,哪个地方有缘就到哪里去,缘没有成熟,帮助他、促成他,缘已经成熟,教化他、度脱他,活活泼泼。虽然这样热心教化众生,『而不动无所依』,这一点我们要学。尤其是决定不可以为境缘所动,如果为境缘所动你就堕落了。自古以来,讲经说法的法师堕落的很多,为什么会堕落?就是没能够遵守这个原则。无论出家、在家,尤其是你的经教要是讲得还不错,听众很欢迎,你接触的人就多,人有感情,你要不小心、不谨慎落在情网里面就死了,就出不来,所以你度众生到最后被众生把你度跑掉,很多。我当年跟李老师学经教,老师限制我四十岁以前不可以出去讲经说法,为什么?怕被人度跑,四十岁以后比较有一点定力,我就是遵守它。四十岁以前学讲经在哪里?在家里讲,不可以出去讲。像我们现在同学,你们可以在居士林我们家里讲,不可以出去讲,出去讲很危险,这是讲人情,那个关很难过。第二个,环境有顺境、有逆境,逆境容易退转,顺境容易堕落,麻烦大了。

 

佛在此地教给我们,「普往十方说法而不动无所依」。不动是什么?不动心,人情世故处之泰然,不为所动。这个人对你很好,常常亲近你、供养你,你可以应付他,不能动心;环境也是如此,今天的环境很殊胜,环境不错也不能动心。《金刚经》上给我们讲,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,我们才能保住菩提心,才能够保住精进而不退转,这很要紧。换句话说,弘法利生的人无论出家、在家,决定不可以被名利所动,名闻利养多少人不能突破这一关而失败、而堕落,古今被名闻利养淘汰的人太多太多了。我过去在此地也讲过,居士们你们护持道场,护持年轻的法师,你要明理,要有智慧,他有困难、有需要的时候帮助他,没有需要、没有困难不可以帮助,帮助太多起贪心。佛家常讲初发心人人都是菩萨,成佛有余,为什么出家几年之后就堕落?都是被在家居士供养供坏了。他看到钱,钱愈多贪心愈重,看到名、看到权力、看到地位,争夺的心起来,道心没有了,造作罪业,将来堕三恶道。所以我们对布施供养要谨慎、要小心,我们利益他,我们绝不能害他,不能因为布施供养引起他的贪瞋痴,引起他造作恶业;他造恶业堕落,你也要受牵连,你不能说没有关系,脱不了关系的。由此可知,佛门无论在家、出家修学,都要有高度智慧,我们才能保全。所以特别说到普往十方说法,如何才能够保全自己,真正做到自利利他,那就是要不动心、要不取相,就是不着相、不动心才行。

 

【普音庄严幢天王。得入佛寂静境界普现光明解脱门。】

 

这是第九尊,「名相解脱」。菩萨『得入佛寂静境界』,由这一句来看,这些菩萨不是普通菩萨,「寂静境界」就是《仁王经》五忍里面讲的寂灭忍。什么样的菩萨才得到?九地,九地是无生法忍还不行,法云地的菩萨才得到。法云地菩萨所得的是下品寂灭忍,也算是入佛寂静境界,最低限度是法云地,等觉菩萨是中品,如来果地则是上品寂灭忍。所以我说华严会上这些人,都是诸佛如来倒驾慈航现身说法,正如《普门品》里面所说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分,应机示现,随缘说法,我们不能把他看成普通的天王,那就错了。这是讲入佛境界。

 

『普现光明』,这是对九界众生感应道交。众生有感佛就能应,佛以什么道理能应?我们今天为什么一切众生之感,我们没有应?佛是因为寂静就能应。我们今天的心不清净,所以一切众生之感,我们没有法子应。这个道理很深,怕同修们听不懂,我们举个比喻来说。心在寂静的时候,心里面没有一个念头,就像水在很平静的时候,无论这个水面积多大,极微细的震动全面都感应到,它都感应到、都知道。佛心清净,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起心动念,佛都知道。我们起心动念就等于发射的电波一样,他有能力收得到,最微细的波动他也能收得到,为什么?他心净。佛在《楞严经》上告诉我们「净极光通达」,净到极处就通达,一切障碍都没有了。我们为什么接收不到?我们的心是动的,外面来了一个波是动的,我们波动得比它还厉害,你怎么能收得到?由此可知,从这个道理我们能够体会得到,心愈清净,他所接收一切众生的波动能力愈强,愈清净愈强,接收的面愈广,道理在此地。

 

我们懂得这个道理,你就晓得一定要修清净心,清净心非常重要。念佛法门里面,清净心就是一心,我们念佛所求的是一心不乱,这是念佛人所求的,念佛真的一心现前,你功夫才得力。念佛念了很久,心里还是乱糟糟,还是妄想纷飞,杂念不断,说明我们念佛的功夫不得力,一定要把这些妄想杂念念掉。我们也很想念掉,总是念不掉,原因在哪里?自己一定要晓得,没有真正放下,对于世出世间法还有贪爱、还有执着、还有分别妄想,所以我们怎么念,都没有把这些烦恼习气念掉。由此可知,如果要想我们功夫得力,就不能不放下。佛教给我们知足常乐,心安理得,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真正能够学到得少为足,只要能够维系我们的生活,我们就满足;衣食住行你心里满足,功夫就容易得力,你才真的是烦恼轻、智慧长。

 

我们今天做不到是不知足,样样都不知足,那怎么办?不但在世间法里面我们要知足,要放下一切多余的,在佛法里面也要知足。我常常劝勉同修学一门,将来我们办佛学院,佛学院学习期限是七年。七年大家学多少经论?学一门,你才会有成就。你七年学七部经,平平常常不出色,不能跟人比。七年学一部经,你这一部经超越了,出人头地,真的成功了。你七年学一部《弥陀经》,七年之后你就是阿弥陀佛;七年学一部《普门品》,七年之后你就是观音菩萨,一门深入。一门要是通达,给诸位说,所有法门都通达;你这一部经会讲,给诸位说,《大藏经》里头几千部,部部你都会讲。到那时候就看你慈悲不慈悲,何以说?如果你大慈大悲,你给初学的人做一个好榜样,我还是一门。就像此地的菩萨一样,他得这一个法门,其实他门门都通;门门都通达,为什么还说得一个法门?善财童子去参访,他说其他的法门我不知道,你去请教别人。这是慈悲示现告诉我们怎样才会成就,你学多了,你的时间不够用,你的精力分散,你不能集中,你学不出来。

 

过去我们第一届、第二届、第三届的同学,他们写的心得报告,认为在新加坡培训这三个月、四个月,比他们过去念佛学院四年收获还要多,什么原因?我们没有什么特别的教学法,我们就是教你一门深入;你在这里三个月学一门东西,你一天到晚想这一样东西。你在佛学院思想很复杂,为什么?一天上好几门功课,这个钟点学这一部经,那个钟点换了一部论,听很多老师讲,把头脑搞昏,讲糊涂了,所以你四年得不到东西。这个地方是叫你永远想一桩事情,一门深入,道理在此地。所以我们将来七年,七年还是一样东西,跟其他的佛学院不一样,你的时间愈长久,你的功力愈深,你的成就愈显著,道理在此地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3日10:28:1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5981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