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2卷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三十二卷)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档名:12-017-0032

请掀开经本第十七面第一行,我们还是要从十六面最后一行看起,这个文好念:

 

【皆于往昔无量劫中。恒发大愿。愿常亲近供养诸佛。随愿所行。已得圆满到于彼岸。】

 

昨天我们讲到这个地方,末后这一句意犹未尽,我们略略的补充一点。这个地方要学习的,要学菩萨恒常发愿,要学菩萨的承事供养,不离开佛陀。在我们后学,古德常讲不离开善友,不离开道场。道场只要它真正如法,道风、学风与经论所说都能够相应,这就是正法如法的道场,我们修学决定不可以离开,因为善友与道场是修学最殊胜的增上缘。末法时期的众生业障习气深重,如果没有好的助缘,的确很难成就。如果是遇到恶缘的环境,实在说决定会随缘堕落。有几个人能在恶缘里面,自己能够把握得住?能够坚定信心,不被境界所转?古时候有,有也不是多数,现在就很少听说了;不要说见到,听都很少听说。所以修学的助缘,对我们这一生的成就,有决定性的影响。此地可以说是得诸佛菩萨的加持,因缘具足。常住在这个地区的同修,宿世福德积得厚,不是真正有福的人,哪里能遇得到这样好的增上缘?不住在这个地区的同修们,我们也非常欢迎,每年能有一个时期到此地来共修,同学共修。利用一年当中的长假,或者是一个星期、两个星期,乃至于一个月,我们非常欢迎。一年如果有一度到这个地方来进修,年年都能够来,每年来一次,年年都不间断,也符合《无量寿经》上所说的原则,「一向专念」,他每年到这个时候他又来了。

 

昨天一日一夜的念佛非常殊胜,今天有同修们在问,下一次是几时?非常关心,恨不得天天都有,好事情。只要大家能发这样的心,诸佛欢喜,龙天拥护,这个道场,我相信很快就能够成就同修们的愿望。现在是每个星期一次,开始锻鍊,希望弥陀村能很快的完工。弥陀村落成,我们就希望二十四小时念佛,永无中断,这是真正亲近承事供养诸佛。念佛堂就是阿弥陀、诸佛如来所在之处,进入念佛堂就得诸佛菩萨本愿威神的加持。「随愿所行」,我们不可以说已得圆满,但是可以说渐渐圆满,逐渐接近圆满。我们今天讲「到于彼岸」是西方极乐世界,我们的方向目标纯正,值得赞叹、值得欢喜。再看下面这一句:

 

【积集无边清净福业。】

 

这是一句,积福。福是什么?福是净业,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注意到,不是世间杂染业,是清净的福业。世间人说到福报,也许诸位有听说过,洪福,世间人常讲的、赞叹的「洪福齐天」,这是洪福之大,这种福报是讲世间有漏的福报。前面跟诸位说过,享福里面还有一些副作用,真的不如意事还是很多,哪能够一切尽如人意?可是清福则不然,清福很不容易享,必须具足戒定慧三学的人,才有条件享清福。世间人享福都喜欢热闹,热闹场所这是有福之处。清福是听不到这些喧哗,清净寂灭,与定慧相应,这是真正的福报,这个福报把你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。欲界天就比我们人间清净很多,色界天更清净,再提升到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他们那种清净寂灭的境界,我们凡夫想象不到。他们所享的乐跟我们享的乐不一样,我们享的乐是什么?是五欲六尘的刺激,享受五欲六尘之乐。五欲六尘就好像毒品吗啡一样,打下去很快乐,快乐完了之后就很苦。可是清净寂灭之乐,那是真乐,这里面有无量智慧、无量的神通、无量的德能、无量的功德,这个只有净业里面才有,你才能享受得到。

 

现在大家没尝到,怎么晓得没尝到?念佛堂念了一晚上,白天要睡一天大觉,这就是你没有得到。刚才李居士告诉我,年轻人不如年老人,年老人念了一天一夜,精神饱满,还在外面扫叶子,还在问什么时候还有?年轻人念了一夜,不敢问什么时候再有,这怎么行?原因到底在哪里?原因是年轻人心不清净,你还是落在五欲六尘里面,你认为那个是乐,乐此不疲。叫你去跳舞,叫你去打麻将,打了一天一夜很高兴,乐此不疲;叫你念佛就累了,这就是说明世间福报跟净福不一样。年岁老的人心地清净,他在念佛里面得法喜,念佛里面得真的快乐,愈念愈快乐,愈念精神愈好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诸位如果要发心念佛,大概这种境界,就是日夜不断的念佛,大概在第四天、第五天,你才能感觉到。换句话说,前面三、四天是个关口,很难熬过。如何能把这个关口突破?要定、要慧,你要有耐心、要有定力、要有正知正见,克服自己的障难。这个障难过去之后,人就清醒了,你日夜念佛不感觉得疲倦,你会感觉得欢喜,你会感觉得体力充沛。所以初念佛的人,头几天这个难关不要害怕,可以说是每个初学念佛的人都有这种障难,不是你一个人有,十之七八,三、四天都能够突破,我们自己也不会例外,以三、四天的时间应当可以突破的。一定要自己发愤努力,我们这个样子,在念佛堂里面就能积集无边清净的福业。底下一句:

 

【于诸三昧所行之境。悉已明达。】

 

『三昧』就是禅定,就是净宗所讲的一心不乱。三昧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;受是享受、是感受,正是正常,正常的感受。『诸』是多的意思,在前面已经说过了。正受这里面有事有理,事的正受是随缘,我们常讲自在随缘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随喜、恒顺里面成就无量功德,这个功德就是此地讲的诸三昧,你得到三昧,得到无量三昧。理定就无碍了,《华严经》里面所赞叹的无障碍的法界,无障碍是理。由此可知,我们今天就是因为理事不能圆融,所以有障碍。如果理事要能够圆融过来,就没有障碍了。你念上七天七夜,念上七个七天七夜,精神饱满,愈念愈有精神,愈念愈有体力,那你就入无障碍的法界,理事融通。『所行之境,悉已明达』。「明达」是智慧现前,「所行之境」就是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。我们每天从早到晚,面对着社会复杂的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有戒、有定、有慧。戒是什么?戒是守法、守礼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合规矩,这是戒。善巧方便,他合规矩,一丝毫都不会错乱;换句话说,没有过失,这是戒。于一切境缘当中,如如不动,不动心,心永远是清净的、永远是平等的,清净、平等就是定。清净、平等心照外面的境界,就清清楚楚,明了通达,这是智慧现前。这个句子,诸位一定要知道,此地总共有八句,后后深于前前,好像是八层楼一样。修积净业、修积净福是第一层,基础,第二层就得三昧,就开智慧了,悉已明达,开智慧了。第三句:

 

【获神通力。随如来住。】

 

我们看到这一句非常羡慕,人家能够跟如来住在一起。佛在哪里,他也在哪里,做佛的常随众,常随弟子,我们确实非常羡慕。可是诸位要知道,做佛的常随弟子,一定要具备前两个条件,那就是修积净福,安住三昧,于一切境界通达明了,要有这样的条件,才能跟如来住,才能做如来的常随弟子。不具足这个条件,你纵然是学佛,跟佛依旧有一重障碍,没有办法亲近佛陀。你也没有办法安住在正法道场,正法道场偶尔来参加一下,参加一下第二天、第三天受不了,赶紧离开。什么原因?业障现前了。第四句:

 

【入不思议解脱境界。】

 

这个境界就是入佛的境界,同佛所证。不思议解脱境界,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,理无碍、事无碍、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,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。尤其是到事事无碍,诸佛菩萨大慈大悲示现在六道三途,度化这些罪苦众生,他所展示的就是事事无碍。我们凡夫没有法子想象得到,正如同经上所说的,这个境界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,言语没有法子表达,我们思惟想象达不到这个境界。这个境界甚深甚广,但是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没有离开我们一寸一分,没离开。不思议解脱境界,若是落实在生活上就是本经所说的,这部经自始至终所说的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。尤其是《华严经》最后一品,在八十卷经里面,品题叫「入法界品」,可是在《四十华严》翻的就详细得多,《四十华严》品题叫「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」。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入,普贤行愿是能入,入这个字通能通所。普贤行愿品里面说的是什么?说的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五十三参就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。

 

五十三参的实质内容是什么?是我们现实的社会、现实的生活,这个不思议。怎么会不思议?我们凡夫在现实社会里面,起邪思、生恶念,造作无量的恶业,招来六道三途不如意的果报,这是我们干的。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环境之中,在形象上跟我们没有两样。生活方式,工作的辛劳,一生的遭遇,好像跟凡夫没有两样,但是人家心里面从来没有丝毫的染着。不但没有染着,而且是增长戒定慧这三种功夫。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,他的生活,他所示现的贫贱的生活,他非常安分守在贫贱的生活;富裕的生活,他也能够安住在富裕的生活,这是增长戒学。贫贱,没有贪心、没有欲望;富贵,一定是以福德、智慧、慈悲,无条件的帮助一些苦难的众生,这是他的本分,应当要这么做。你富贵了,富贵绝对不是叫你自己享福,自己享受,那就错了。富贵是叫你布施,是叫你救济一切贫困,所以富贵人救济社会贫困是他义不容辞的事情,他本分里面要做的。为什么?性德的流露。自性是慈悲的,他与心性相应,道理在此地。所以,这是增上的戒学。于一切境缘当中,他能够保持清净不染,如如不动,增上定学。对于环境里面,理事、性相、业因果报,了了分明,一切明达,增上慧学,这叫不思议。

 

同样的一个境界,凡夫增长贪瞋痴、增长烦恼,菩萨在这里面增上三学,怎么会一样?这个境界就不可思议了。因此,你要说哪个境界好、哪个境界不好?很难讲。境界好与不好,说实在的话,与境界不相干。再跟诸位说真话,境界里头没有好丑。蕅益大师在《法语》里面说过,境缘没有好丑。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,诸位要记住,都是平等的。理平等,事不平等,这个说法是随顺俗谛而说,也就是随顺众生知见而说,给你讲理平等,事不平等。如果随顺诸佛如来、法身大士,说真话,告诉你理平等、事也平等,这就不可思议了。真的,事也平等,相也平等,没有一样不平等。你为什么没有见到平等?你的平等心没有现前。如果你的平等心现前,你见十法界依正庄严一定是平等的,这是事实真相。由此可知,相随心转,真的随心转,如果我们能够把八识转变成四智,就入不思议解脱境界,你就能入了。你以妙观察智看一切事,突破一切障难,事实真相你见到了。你用平等性智对一切人事物,一切人事物莫非平等,统统是境随心转。我们今天看到境界不平,觉悟的人回头了,知道什么?自己错了,自己还是轮回心;八识就是轮回心,起心动念还在分别、执着,造轮回业。自己必定生起惭愧心,生起忏悔心、改过心,要真修。

 

修在哪里修?绝对不是在境界上修,是在心地上用功夫。相宗所讲的心地上用功夫,「转八识成四智」,用这个功夫。我们今天要不要去学相宗?不需要。我们懂得这个道理,懂得这个原则,我们用什么方法来修?我们在念佛堂中执持名号,这是方法。你看,我们把每一个念头,把妄想转成阿弥陀佛,把分别转成阿弥陀佛,把执着也转成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就是四智菩提,一句名号把八识不知不觉的就转成四智菩提了。念佛与法相有什么分别?没有分别。你要说念佛跟法相不一样,有分别,那你是用的妄想分别执着。你的修学,二边都失了,念佛这个法门你修不好,法相转识成智你也修不好。你要问:为什么会修不好?从根本上给你讲,你错用了心,这是根本的病因,你错用了心。什么地方用错?你用妄想分别执着就错了。无论修哪个法门,无论学哪个宗派,离开妄想分别执着,你就正确了,你用心纯正,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成无上道。《金刚般若》上说「法门平等」,这个话是真的,这个话没错,真的是平等,无二无别。不平等都是我们的妄想妄念,造成一切不平等。不平等给我们带来,不但是修学上无量无边的障难,生活上带来许多的灾难灾祸,归根结柢全是错用了心。不思议解脱境界,原来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当下之处。希望通过《华严》的学习,我们稍稍能够领略到这一点义趣,不但对修学有很大的帮助,对现前生活带来真正的幸福。下面一句:

 

【处于众会。威光特达。】

 

『处于众会』,是说我们置身于一切团体大众之中。我们人是一个社会动物,不能离开社团独立生活。一天到晚所接触到的各行各业,每一个行业就是佛经里面讲的一个团体,一众,佛法名叫一众,这一类,我们现在讲一个行业,一个社团。在这个团体大众当中,我们的仪容、我们的风度光彩,所表现出来的,人家一看,跟其他的人他就不一样,就感觉到你与众不同,怎么呢?充满了智慧,充满了福德,这个人有福德、有智慧、有威仪。『威光特达』,威是威德、福德,光是智慧,特是特殊,达是明显到达,使与会大众都能够感触得到。这一句是度众生,接引众生的方便,这是第一。这桩事情,给诸位同修说,并不是说你在这个社会有崇高的地位,不是的,也不是说你在这个世间有很大的财富;没有地位、没有财富,在团体广大群众当中,令人景仰,高度的智慧,崇高的德行。诸佛菩萨以这个方便接引众生,让众生见色闻声,见是见到你的色相,闻声,听到你说话的音声,生欢喜心、生景仰心。就是这一句里面所说,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。第六句:

 

【随诸众生所应现身而示调伏。】

 

这些法身大士,他们的修学、他们的证断功夫接近圆满,前面说了,「已得圆满,到于彼岸」,如果就这两句话来说,已得圆满到于彼岸,这已经成佛了。已经成佛,不住佛位,退回来作菩萨,这叫倒驾慈航,退回来当菩萨。菩萨里面又示现作金刚神,作佛的护法,作佛的常随众,这就是所谓倒驾慈航。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体会到,正所谓「一佛出世,千佛拥护」。「已得圆满到于彼岸」,那他们都是佛,无量无边诸佛来拥护,示现作菩萨,示现作护法,示现作种种神众,示现为各行各业、男女老少。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,帮助佛教化众生,任何一个人作佛都欢喜,不一定要自己去当头。人人都要当个领袖,领袖只有一个,那就打架了、就斗争了。佛里面这些领袖是任一的,谁发心去做,大家统统拥护,没有一个反对,没有一个有意见,这才真正叫和睦相处,确实是共存共荣。为什么?他们通达明了虚空法界是一体,情与无情同一个法身,他们明白这个道理。所以任何人带头、任何人领导,无不是全心全力去协助。

 

『随诸众生所应现身』,应当现什么身分,他就示现什么身分。在这个团体,这些法身大士,这些倒驾慈航的诸佛,他们也是这个道理。应以执金刚神的身分出现,他就示现这个身分。所以说这些法身大士们神通广大,在这个地方现金刚神的身分,在那个地方又现别的身分。《普门品》里面讲的三十二应,《华严经》末后讲的五十三位善知识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他可以同时现无边身,同时现一切身。他是怎么示现?随众生的念头示现,众生有感,他就现身。正是他自己从来没有一点意思,他才能普遍现种种色身。如果自己有一点意思在里面,那就不行了,一个身都现不出来,那一点点意思就是障碍。我们很想得神通自在,又不肯把障碍除掉,你怎么能成功?所以我们要学诸佛如来、法身大士,在一切时、一切处、一切境缘之中,自己没有丝毫意思存在,这与法性就相应,性是空寂的;有一念意思就不空、就不寂,就不相应了。

 

随类现身,现身的用意何在?在调伏众生,可见得他不是为自己。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,我们不要说很多,示现在我们人间,示现在这个社会里面,他来干什么?他来赞演如来正法,他来干这个的。赞是赞扬,讲经说法是赞扬;演是表演,所谓表演是做出来给众生看,做一个榜样给大家看,让大家依着这个榜样效法。佛菩萨示现这个样子,无非是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、断恶行善、积功累德,他所示现的就是这个。无论示现什么身分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都是表演这桩事,帮助众生觉悟,帮助众生从迷惑颠倒、从恶业里面回头,真的是回头是岸。所以他的示现是『调伏』,调顺众生的理念,或者是我们讲,调顺众生的思想见解,把他的错误调正过来;伏是帮助众生降伏烦恼恶业,干这个事情。第七句︰

 

【一切诸佛化形所在。皆随化往。】

 

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知道,佛没有身,菩萨也没有身;不但菩萨没有身,声闻、缘觉也没有身。过去我们初学佛法的时候,总以为小乘大概距离我们凡夫不太远。佛在经上说过,他的烦恼断了,习气还没有断,好像距离我们很近。我们这种妄想分别执着错了,怎么知道错呢?读《金刚经》的时候知道错了。佛在《金刚经》上告诉我们,须陀洹已经不着相,须陀洹没有自己以为「我已经证得须陀洹」。如果他自己说「我已经证得须陀洹了」,他决定没有证得。须陀洹是初果;换句话说,佛在《金刚般若》上告诉我们,初果已经不着相。何况初果以上的这些圣贤,哪里会有着相的?这才能超凡入圣,决定没有着相的圣人,着相的声闻、缘觉、菩萨没有。如果有,那是示现的,正是如永嘉大师对六祖所说,「分别亦非意」,是那种人,那是不思议境界。只有凡夫着相,六道凡夫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天人,他还是着相。所以无想天的天人比不上须陀洹,须陀洹已经不执着身是我。所以要晓得,佛没有身相,菩萨没有身相,一切贤圣都没有身相的执着,所以他能够随类化身,他能够化无量无边身。

 

『一切诸佛化形所在』。佛到哪个地方去化身?这里说化身,诸位就很明显的体会到,应化身佛。如同三千年前,在印度出现的释迦牟尼佛,是应化身佛,在三身里面讲是应身。为什么叫应身?众生有感,佛应化而来。那个时代根本就没有佛法,众生如何能感?众生观念里面从来没有个佛,为什么会把佛搞来?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,众生之感有两类:一种叫显感,一种叫冥感。显是很明显的,我们心里有所祈求,这很明显的,佛来应,这个感应道交。冥感是自己都不晓得,自己好像是没有求,但实际上是有求。求什么?在印度当时那个时代,印度是宗教之国,佛在经上讲九十六种外道。外道不是骂人、不是歧视,外道的意思是心外求道,所以他不能证得。道不在心外,这些修道的人全都是心外求道,换句话说,有能求、有所求,有能修、有所证,我们讲有修有证,有修有证就是心外求法,所证的不是真的果报,所以那些修行人把四禅天当作大涅槃。诸位要晓得,涅槃这个名词不是佛家的,是古印度那些教派里面可以说是共有的。涅槃的意思是不生不灭,他们修行所求的就是要求不生不灭。以为到四禅天,不生不灭了;到四空天,不生不灭了。可是生到非想非非想天,寿命长,八万大劫;八万大劫到了,还要往下堕落,因为他上面没有了,他只有往下堕落。这个时候心里面就怀疑,世间没有真正的大涅槃,希求大涅槃,结果是非常失望,那一个念头就是感。佛看到这个人有这么一个念头,他就来应了。你们求涅槃,求不生不灭,真有不生不灭,但是你们错误,方法错、理论错。所以佛应现在这个世间,满足这些人的愿望,佛怎么不是感应而来的呢?

 

佛所现的身相,随着业感众生的不同,佛现的相不一样。在这个世间示现人身,因为他的目标,大多数古印度修行人都是出家人,婆罗门、瑜伽、数论、六师外道都是出家人,所以佛也示现一个出家人的模样,出家人好度出家人。示现在家人的身分,因为这些出家人没有真实智慧,依旧有分别执着,一看你是在家,在家比出家好像就矮了一大截,再有智慧、再有德能,出家人也不相信。你是一个出家身分在他面前,他没有话说了。这个障缘、这个习气,一直到今天还存在。譬如上台讲经说法,出家人讲得实在不好,大家听了都鼓掌很恭敬;在家人在台上讲得很好,恭敬心生不起来。在家人,跟我一样,在他心里面没有分量。所以在家人要得到在家人的景仰,你的表演要比出家人好很多倍,他对你会起恭敬心。你跟出家人一样,他瞧不起你;你比出家人好,好不了很多,他也瞧不起你。这是我们都能够理解的,我们都常常见到的。

 

佛调伏众生,确实是无量的善巧方便,示现身相,应以什么身得度,就现什么样的身分,随机说法,应当说什么法门,佛就说什么法门。佛如果一个人来做这桩事情,他的障碍一定非常之多。这个障碍不是在佛那边,在众生这边。众生好疑,疑心病很重,不肯相信。要用什么方法断一切众生的疑惑?一定要感得千佛拥护。这些诸佛如来,又示现出家、在家的弟子,佛的弟子,一个个都是聪明智慧,高出人天;一个个的德行、容貌、体相,人天所不能比。这么一大群的人,都跟释迦牟尼佛学,都跟佛学,都做佛的弟子,让这个世间众生一看,看他弟子这样,那老师一定了不起,对老师才能产生信心。所以他们皆随化往,帮助佛教化众生,他们的任务是帮助一切众生对佛生起清净的信心,他们做这个工作。干破坏的也有,也是示现。提婆达多专门说佛的坏话,说佛的坏话最后引起公愤,他无可奈何知难而退。这是从反面让那些对佛有疑惑的,最后能够改过自新。所以都是诸佛如来大权示现,都是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的功臣。就跟唱戏一样,这台戏表演得很好,戏台上角色有唱正派、有唱反派,他们都是来唱戏,不是真的,都是演员,都是来表演的。表演得非常逼真,让我们芸芸众生看戏看得觉悟了。

 

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在末法时期,皈依三宝作佛的弟子,我们要明白,我们这一生也是在演戏,也是演给社会大众看的。要演得很逼真,要演得很如法,我们的剧本是什么?释迦牟尼佛的《大藏经》就是我们的剧本。依照剧本演戏,有缘多演几天,没有缘就收场。时间的长短看缘,缘是看观众,看听戏的人,他有没有兴趣?诸佛菩萨在十法界六道里面舍身受身,不为自己,为众生。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也能契入这个境界,像这些菩萨一样,舍身受身也是表演的,也是做给众生看的。这个身相与自己毫不相关,对自己来讲,完全没有相。这个话很不好说,明明这是有相,有相跟无相是一个相。如果说没有相,没有相,身相就没有了,这个可思议。有相就是无相,无相就是有相,这就不可思议了。《心经》里面所说,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」,色是相,有相,空是无相;空跟有是一不是二,这就不可思议了。

 

所以一切诸佛菩萨在这个世间示现这个身相,是即有即无、非有非无,它是一不是二,这才入得了境界。如果你把有无分作两桩事情,你永远入不了境界。入不了境界的人是六道凡夫,契入境界的人才是佛菩萨。我们学佛真正的成就是入佛境界,《法华经》上讲入佛知见,入佛知见就是入佛境界,也就是说入空有不二;《维摩经》上讲入不二法门,不二法门就是佛知佛见,就是如来境界,不二就是一,也叫做一真法界。这才是真实的功夫,真实的受用,我们学佛真正有所获,真正有所得。得到什么?得到无所有,得到不可得,得到的是空有不二。楞严会上说得很有味道,「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」,你得的是无所得。得跟无所得是一不是二,所以称之为不思议解脱境界。这个理很深很深、很广很广,诸位同修要很冷静的去想想,这才是我们修学佛法所求的,所希望得到的,这是经上所讲的真实不虚。末后这一句︰

 

【一切如来所住之处。常勤守护。】

 

最后这一句,把护法的意愿说出来了。护法谈何容易!『一切如来所住之处』,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「住」字。经典一开端都说,「一时佛在什么地方」,从来没有看到说佛住在哪里。这个住的意思就很深,住怎么讲法?佛法住持的所在处。这些执金刚神,他们就有责任要在这里护持,『常勤守护』。世尊弘法利生是应机的,机缘尽他就示现入般涅槃。佛虽不在世间,佛法在这个世间还要住一段时期。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八十岁入灭,一生说法四十九年,讲经三百余会,八十岁圆寂。圆寂之后,他老人家的影响力,我们今天用这个名词诸位容易懂,他的智大、德大、能大,所以影响力很深很远,他的影响力是一万二千年。正法一千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万年,这一万二千年叫做住。佛虽然不在世,这一万二千年佛陀发愿影响的范围之内,护法神要常勤守护。所以他不说在,要说在就不是这个意思,他说住。现在我们去释迦牟尼佛入灭已经三千年,只要我们的知见、我们的修学与经论相应,就是如来所住之处,正是与《无量寿经》上所讲的「佛所行处」意思完全相同。佛所行处就是佛陀教育推行之处所,都是说佛不在世的这个时代。并不是说佛在世,有护法神守护,佛不在世,护法神也就不来了,不是。佛法影响的地区、影响的时代,这些护法神发愿永远,常是永远,不间断;不但守护,勤守护,很勤奋的没有懈怠,在这里守护道场。在这个地方,我们特别要着重的就是与法相应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,这一句跟我说的意思完全相同,「护法住处」,他这个解释很简单,只有四个字。不是护佛在处,是护佛法的住处。执金刚神这一段就介绍到此地。请看下面第二个社团,第二个社团是身众神。请看经文︰

 

【复有佛世界微尘数身众神。】

 

出现人数之多,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,显示这个法会庄严伟大到极处。每个团体里面出席的人数,真的都是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。我们在此地所看到的是一百七十多个团体,每一个团体的人数都是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。我们要问:是不是真的只有一百七十个团体?给诸位说,不止,是略说,细说说不尽,太多太多了。

 

我们这个本子,《华严经》的经本,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所见到的,他老人家告诉我们,这个本子是下本《华严》。上本经就是《华严经》的原本,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原本,分量有多少?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,偈是四句叫一偈,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,要算句数的话,一句一句的讲,四十个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句,一四天下微尘品。这是世尊在定中,二七日中所说的。这个经要搬到我们地球来容纳不下,这真是不可思议。所以龙树菩萨一看到这个经本,望洋兴叹,没有能力接受,太多了。中国古籍里面最大的丛书是《四库全书》,《四库全书》的分量,现在是把它缩小,缩成精装本,像我们现在缩本的《大藏经》差不多大,十六开精装一本有这么厚,一千五百册。我那个时候派人去买这套书,商务印书馆的经理出来接见,告诉他,假如一个人生下来就会看书,看《四库全书》,他可以活到一百二十岁,从生下来就看,看到他死,书还没看完。《四库全书》要跟《华严》相比,那是大巫见小巫,太小太小了。所以龙树菩萨再看中本,看看中本的分量还是太大。阎浮提众生来讲,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没有能力接受。再看下本,下本是什么?下本实在讲是目录提要,纪晓岚当年编辑《四库全书》,编辑一部提要,目录提要。每部书,书的年代、著作人、书的内容,做一个简单的介绍。每部书写一篇,这一篇像我们现在的页数半页。这部《四库全书》目录提要多少?精装本这么厚,五册。我们今天读的《华严经》是什么?《华严经》的目录提要。下本《华严》,是《华严经》的目录提要。

 

由此可知,出席当时法会的团体无量无边。在目录提要把它归纳,归纳成一百七十几类。每一类里面,代表团不晓得有多少?所以人数才讲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。这个团体叫身众神。什么叫身众神?如果要用类似的话来说,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侍者。『身众神』就是侍者,在佛身边照顾佛的生活起居,随侍承事,这一类叫身众神。可是佛经里面有一个说法,旧经四十五卷,旧经是《六十华严》,晋译的。经上说每一个人,任何一个人,自从有生以来就有两个神随侍你,做你的侍者,永远不离开,生生世世都不离开。这两个神的名字,一个叫同生,与你同生;另外一位叫同名,跟你名字相同。一个同生,一个同名,这两位天神常常随侍在你的左右。你生天他也生天,你到人道他也到人道,无论你在哪一道受生,他始终不离开你,一定是与你同时生,与你同一个名字。在《药师经》里面也有这个说法,但是他的名字不是叫同生、同名,他叫俱生神,实在讲名字虽然不一样,意思相同,也就是与生俱来。

 

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晓得,自己起心动念、一举一动,不要以为没人知道,这两个神一天到晚跟着你,就像如影随形,他知道得太清楚了,你怎么能瞒得了他?这两个神,与诸佛菩萨天地鬼神都通消息,你说麻烦大不大?像现在计算机一样,它全连线连上了。所以实实在在讲,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诸佛菩萨、天地鬼神没有不知道的。你只能够自欺欺人,欺那些没有智慧的人。天地鬼神、诸佛菩萨,你有什么能力欺骗?没有能力,没有办法欺骗。所以世出世间的圣贤都教我们真诚恭敬,没有一丝毫的虚伪,你能够这样做人处事,纵然是世间人误会,不了解你、瞧不起你;天地鬼神尊敬你,诸佛菩萨护念你,你得的利益好处太多太多了。如果你是隐瞒别人,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,隐瞒得很周密,让社会大众还对你很尊敬,对你还很佩服,诸佛菩萨不护念你,天地鬼神在笑话你,你的亏吃大了,你哪里占到便宜?这些都是事实真相,我们应当要知道。

 

现在请看经文,第一句是说明团体的类别,以及出席的人数。下面也是略举上首,举几位代表:

 

【所谓华髻庄严身众神。】

 

名号里面,我们可以顾名思义。『华髻』本身就是庄严具,古时候人喜欢戴花,头上都插花,帽子上也插花。我们如果看到唐朝时候这些人物的画像,唐朝人男子都戴花,男子都戴帽子,帽子上插花。髻,女人才梳头发,头发梳成高高的,诸位看到古时候仕女的画像,发髻梳得高高的,发髻上面也插花。这两个字的意思,我们要善于领会。花表六度因行,看到花就要晓得修因。植物先开花后结果,花是因,有因必有果。花要开得好,我们就能预期结的果好,所以佛家把花代表菩萨六度。髻是人身最高的地方,头发梳高,这是顶端。

 

什么是一个人真正的庄严?断恶修善,勤修六度,这才真正庄严。由此可知,庄严不在打扮,而是在真正的德行。印祖教导我们,存好心、行好事、说好话、做好人,这是真正的庄严。好的标准是什么?利益众生,利益国家社会,这是好。如果你心之所思、行之所为,是属于自利的,那就不好了。佛法的标准定得非常严格,它有个道理。因为学佛的人不愿意再搞六道轮回,唯一的目的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。你要想脱离六道轮回,这个标准自然就高,没有办法把标准降下来,降下来是六道。轮回是怎么来的?佛在经上,大小乘经上都说,说得太多了。轮回是执着来的,执着什么?执着我。要用粗俗一点的话来说,轮回是从自私自利这个念头上变现出来的。只要你有一点私心没有断,你就没有办法出离六道轮回。所以佛说出这个标准,是说出事实真相。佛决定不是勉强要我们把我执、把私心断掉,不是这个意思。他是告诉我们,六道轮回怎么来的?从我执里头变现来的,我执就是自私自利的意念。我们真正学佛的人,不能不明白。你今天念佛,念了一天一夜,为什么感觉到累?你执着这个身是我。我这个身,今天一天不睡觉,不行,疲劳了;它当然就疲劳了,一切法从心想生。

 

如果你懂得这个身不是我,它怎么会疲劳?身是什么?身像一件衣服一样。衣服不会说是白天穿它,它疲劳了,晚上一定要叫它休息一下。你日夜照穿,一年穿到头,它也不会觉得疲劳,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。你要把这个身体看作衣服,它怎么会疲劳?不会疲劳。你把身体看作我,麻烦大了。「我」有没有?我有。「我」有没有相?我没有相,我能现一切相;所现的一切相,无我、无不我。大乘经论里面讲得太多太多了,你怎么记不住?你怎么不能落实在生活上去运用?诸位要晓得,要想这一生当中超越六道轮回,佛的这个标准是最低的标准,不能再低了。自私自利的这个意念要舍得干干净净,起心动念为众生、为社会、为佛法。佛法是什么?觉悟众生的方法叫佛法。建立道场,讲经说法教化众生,这是佛法,这是佛事,佛菩萨的事业,这叫真正的庄严。这是华髻庄严身众神。

 

这个地方讲的身众神,味道就很浓了,意思就是说佛菩萨的侍者,道场的侍者,比前面金刚神还要贴近一层。金刚神是外面护法,这是内护,侍者内护。护持道场,我们懂得,在这个道场里面做一切义务的工作,你就是这个道场的身众神。还要护佛,佛在哪里?念佛堂里面,每一个念佛的人就是阿弥陀佛,我要发心做他的侍者,要照顾他。念佛堂、讲堂、法会里面一些做义工护持大家的,现在你们讲护法,就是身众神、金刚神的身分。念佛堂里每一个念佛人,我们眼睛里头都要把他看成那是一尊佛。他今天在这个地方修的是佛因,将来这个因成熟,遇缘成熟,必定作佛。如果他这个修因要不间断,我们这个道场,目的就要做到这个程度。将来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念佛不间断,真正有念佛人,真正发心念佛人,他在这个念佛堂日夜不间断,真正累了,在旁边打个盹,惊醒过来立刻就再念。他要念到功夫成片,他要念到一心不乱,需要多少时间?顶多三年。三年功夫成熟了,他自在了。他喜欢在这个世间住个一百年、二百年不碍事,喜欢立刻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他马上就走得了,这就叫生死自在。日夜不间断的念,三年的时候把你无始劫来的业障都念掉了。

 

我们今天念佛,为什么业障念不掉?念佛的时间少,造业的时间多。消的业障还没有消一点点,后头一大堆业障又起来了,那怎么行?所以有这么一个殊胜的道场,在这里面念那就不一样,只消,它没有增长,没有业障现前。念念在消业障,连续消个三年,还不都消光了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所以我们护持的人,就是执金刚神、就是身众神。我们自己在里面念佛,也要发心照顾别人。自己是佛,自己要兼差,兼金刚神的差、兼身众神的差,这才做得圆满,真正是积功累德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3日08:20:4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5865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