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(第四卷) 1998/5/2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:12-017-0004
请掀开经本第一页,经文第一行。
【如是我闻。】
这四个字就是一段,「总显己闻」。就字面上的意思来说,阿难尊者告诉我们大众,这部经是他亲自听佛所说,而不是传闻。一般我们介绍佛的经典,开端都要说明六种成就,这四个字在六种成就里面包括了信成就、闻成就;也就是说,一个圆满的法会它必须要具备的几个条件。世尊灭度,谁能够讲经说法?不但我们凡夫没有能力讲经说法,即使是罗汉、辟支佛、菩萨也不能够讲经说法。为什么?因为他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未能亲证。不是说我们听人家讲就行,必须要自己契入境界,你才能讲经,你讲得才踏实,没有犹豫,没有怀疑,才能令大众生起信心。所以讲经说法的人必定是诸佛再来。在大乘经教里面所说,最低限度要圆教初住菩萨,这样的人他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他跟佛是属于同生性,这个名词是法相宗所说,同生性跟异生性。同生性就是跟诸佛如来同用一个真心,用真心才能讲经说法;异生性是用妄心。哪些人用妄心?我们凡夫用妄心,阿罗汉、辟支佛、权教菩萨、十法界里面的佛都是用妄心。不过四圣,我们讲佛、菩萨、声闻、缘觉,他们虽然是用妄心,这个妄心的方向对准「大方广」,跟「大方广」的方向没有差误。目标是「大方广」,虽然用妄心,妄心方向没错。六道凡夫用妄心与「大方广」偏差太大,所以感得六道轮回的苦报。地狱众生,那是一百八十度的违背,往上去饿鬼道、畜生道都是大幅度的偏差。我这种说法,诸位听起来容易明了。一定要将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断尽,无明也要破几分,这种人才有资格讲经说法,虽有资格,依旧要得佛力加持。
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,清凉大师在注疏里面告诉我们,不仅是等觉菩萨要得如来加持才能够讲经说法,即使诸佛出世,佛升座讲经说法,也得十方一切诸佛威神的加持。由此可知,弘法利生的事业,不是一尊佛,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本愿。所以升座讲经,诸佛如来,像释迦如来这是一个好例子,都得到一切诸佛的加持。所以经上告诉我们,佛有没有说法?佛没有。佛给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佛说:没说一句话。这个话是什么意思?没说一句话,就是没有一句话是自己的意思,没有一句话是自己的创见,没有。佛所说的是什么?说的是过去诸佛如来所说。正如同中国孔老夫子所说「述而不作」,孔老夫子没有创作,他所讲的都是古圣先贤所说。你看看,人家多么谦虚!现在的人开口、闭口,创作!我的,版权所有。这个问题严重,版权所有,麻烦可大了。佛法是一切诸佛、菩萨、祖师大德,祖祖相传传到现在,你把它拿过来,以为自己的创造,自己有版权,限制别人不能翻印。不错!现在你可以得一点小利,你可以营利,得一点小利,后果不堪设想。为什么?盗法!偷盗诸佛如来、祖师大德之法,据为己有,果报在阿鼻地狱。将来那个书一打开,后头版权所有,那是铁证,赖都赖不掉,这个证据太厉害了。所以,诸位必须要懂得。阎罗王将来判罪,这是事实,你怎么能抵赖!
由此可知,如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里面所说,这个经我们在此地讲过。世尊给我们说了几个故事,其中有一个故事说,过去,那是久远劫前,有两个比丘,这是出家人,讲经说法,利益众生。当然比丘讲经说法,我们在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,我们哪有能力说法?能说,都是三宝加持;诸位能闻,能听得懂,听得欢喜,也是诸佛如来的加持。说、听都是佛力加持,若无佛力加持,我们不能说,诸位也不能听。这个道场是什么样的道场?无论讲堂大小,无论听众多少,这是诸佛正法的道场。如果你存心破坏,造谣毁谤,这个罪过都在地狱;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他在地狱里面受的果报,以我们人间时间来算,一千八百万年。诸位想想,造作罪业太容易,地狱的果报是人间的一千八百万年,而在地狱里面实际的感受是无量劫,所以地狱里头度日如年!他的感受是论劫数来说。这是讲的从前,如果要是在今天,你要是造谣生事,麻烦可大了!麻烦在哪里?现在印刷术发达,如果你写成文字,谤佛、谤法,毁谤三宝,这个书在这世间流通,你堕地狱,将来什么时候出头?这个世间你那个文字的书一本都没有了,你才能够离开地狱,地狱才能出来。世间还有一本书,你就不能离开地狱。同样一个道理,如果我们流通是录音带、录相带,或者是CD,要在世间所有统统都没有了,都消失了,你才会在地狱里出来,有一片都不行!有一片,你的罪业极重,把你压在阿鼻地狱里,永远不得翻身。所以我们言语造罪业比较容易出来,要是写成文字、搞成录音带,麻烦可就大了;流通量愈大,你在地狱里面时间就愈长,千万不能造这种罪业。这个罪业造的时候容易,以后想出离苦报,那就太难太难!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,一定要谨慎,一定要遵循佛菩萨的教诲,不能够破坏大众的信心。所以任何一个道场都是三宝的道场,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守护,这里面要是造作罪业是极重极重。
古大德告诉我们:「佛法大海,信为能入,智为能度。」尤其是净宗,往生的条件三个,信在第一,信、愿、行。清凉判《华严》四分的教义:信、解、行、证,信也摆在第一。有信心,信心坚定,信心清净,没有怀疑,没有夹杂,我们才能够入佛门。入佛门求什么?求智慧,真实智慧。真实智慧从哪里来的?从清净心里面来的,所以心一定要清净。清净心是真心,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,真实智慧。前面跟诸位说过,戒定慧三学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而清净心具足戒定。念佛人常常称赞信心念佛,信心念佛跟净宗所讲的一心念佛是一个意思。由此可知,信心就是一心,一心就是信心;一心就是清净心,清净心能入大方广,清净心能入弥陀愿海。我们肯念佛,一意专求往生,这就是大智慧,无比的智慧,我们这一生决定得度。这是我们说到「如是」两个字表信,这两个字意思很深很深。
《大智度论》里面给我们讲「如是我闻」四个字,就占全书四卷之多,就讲这四个字,占了四卷。我们最初学经教,学「如是我闻」怎么讲法,看《大智度论》占那么大的篇幅,真正是不可思议。如果照《大智度论》那个方法,这四个字恐怕也得讲一年。所以古人讲,诸佛如来讲经说法,他说的是什么?就是说「如」这个字。我们说讲一年有什么稀奇?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,讲什么?就讲个「如」。
「如」是什么?用现在的话来说,宇宙人生的真相,真相叫「如」。理如其事,事如其理,性如其相,相如其性,叫「如是」。这个话如果我们听了还不能够体会,我们用比喻来说,比喻也是古大德讲的。古大德用金跟金器作比喻,金把它比作性,比作自性,比喻作理;器是把金做成器具,这个器就比喻作事,比喻作现相。我们对于金就是器、器就是金,这个我们很容易了解,金跟器不能分家,分家金也没有了。器没有了,金就没有了;金就是器,器就是金。从这个比喻我们再会到佛法里面去说,性就是相,相就是性。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,他从哪里见的性?他豁然觉悟了,原来所有一切现象就是真如本性,所有一切事物就是真如本性,这叫明心见性。这个心开明了,从前我们这个心迷惑颠倒,闭塞的,性相一如摆在面前,不知道。现在这个心开明了,茅塞顿开,豁然大悟,悟个什么?悟了原来相就是性、事就是理、有就是空。有是从事相上讲的,空是从性、是从理上讲的,性跟理是空寂的,事跟相是有的。既然性相不二,当然空有就一如,所以说空、说有是一桩事,不是两桩事。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,就是说的这个。所以你们要说是佛法这么多,浩如烟海,不晓得从哪里学起?佛法最简单不过,一个字,「如」字!千经万论就是讲这个「如」字。这种说法是从理上讲的,唯如为是;换句话说,与如相应的就是,就没错。
我们把这个「如」,「如」这个说法说得很抽象,我自己觉得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,恐怕大家听了不明白。我们把它落实到本经经题上「大方广」,大方广就是「如」,与大方广完全相应那就「是」,「是」是哪几个字?「佛华严」,佛华严就「是」!如果我们用在念佛这个原理上,是心是佛,这个就是「如」,就是大方广的意思;是心作佛,那就是「是」。这个说法诸位比较容易理解。唐朝时候真谛法师,他的说法也说得很好,他说「真不违俗,叫做如」,跟前面讲的意思是一样的。真是讲的性、是讲的理,俗是讲的事、是讲的相。特别是在《华严经》上,前面跟诸位介绍五周因果里面,有差别因果、平等因果。真就是平等,俗就是差别。平等不违背差别,平等里面有差别,这个叫「如」;也就是说,相里头有性,事里头有理,不相妨碍,不相违背,这是「如」的意思。「俗顺于真,这就叫是」,也就是现相;事能够随顺理而不违背理,这就是「是」。真俗不二,性相一如,这叫「如是」。这是从理事两方面来说的,说得都很好,都没错。
如果就我们华严本宗《华严经》的教义来说,意思更圆满,更透彻。清凉大师说《华严》为我们显示四种无障碍的法界︰理无碍、事无碍,理法界没有障碍,事法界也没有障碍,理事法界没有障碍,事事法界也没有障碍,叫四种无障碍的法界。这是世尊唯独在《华严》里面为我们说出这个事实的真相。为什么会没有障碍?没有障碍是真的。我们今天感觉到障碍重重,障碍重重是假的,不是真的,真的没有障碍。原本没有障碍,现在变成无量的障碍,怎么变的?我们违背「大方广」,违背真如,所以就变成无量无边的障碍。这桩事情世尊要在本经给我们做详细的说明,如果我们明白了,体会到了,我们在现前生活就得到真正的解脱。从哪里解脱?从障碍里面解脱出来,我们也过自在无障碍的生活,自在无障碍的生活是法身大士所过的生活。由此可知,十法界里面都有障碍,一真法界里面没有障碍。如果我们今天明白了、清楚了,我们今天过的是一真法界的生活。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是两个法界,同时存在,同一个空间,同一个时间。
诸佛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,教化一切众生,他住哪个法界?他住一真法界,我们住十法界。不但世尊如此,经上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「一佛出世,千佛拥护。」佛的这些声闻弟子、菩萨弟子里面,许许多多都是古佛再来的,他们久远劫就成佛了。现在示现在世尊这个法会里面,有出家的比丘,有在家的居士、长者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都有,不是普通人!佛菩萨示现在其中。我们要问:这些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,他住哪个法界?他住一真法界,他住无障碍法界,跟我们不一样。虽然我们天天在一起,吃饭在一起,生活在一起,工作在一起,我们住六道轮回,人家住一真法界。什么原因?他没有障碍,我们有障碍。为什么他没有障碍,我们有障碍?他心清净,我心不清净,他们心里确确实实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我们天天生活在妄想分别执着当中。所以要晓得,一真法界跟十法界、无量无边的法界同时存在,同一个时间,同一个空间,这是事实真相。《华严》家讲:「以无障碍法界曰如,唯此无非为是。」这个说法扣在经题上,诸位就很好懂,无障碍法界就是「大方广」,能与大方广圆满相应就是「佛华严」。「如是」两个字我就报告到此地。
我们这个长经要略说,遇到难懂的地方我们要多说几句,遇到微妙的地方,值得我们欣赏的,多介绍一点,一般的我们要缩短时间,大意交代清楚就可以了。我们要遵守古大德的教诲,长经短说,短经长说,这个才有味道。《无量寿经》是短经,我们长说;《华严经》是长经,我们要把它短说。
『我闻』是阿难尊者亲自闻佛所说,这部经也是阿难尊者结集的。古德说,传法的人他只有一个目的,将诸佛如来所说微妙之法,传给那些还没有听到的人,这是他唯一的使命。我们今天皈依三宝,受持如来的戒法,为佛的弟子,无论在家、出家都一样的。不是说在家人比出家人低一等,没有这个讲法,那讲别的大乘经可以,《华严》不可以,《华严经》是平等法。你看《华严经》末后五十三参,五十三尊佛,他们所表演示现给我们看的,以出家身分示现的五个人,其余的都是示现在家居士、长者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统统是诸佛如来,法身大士。这是告诉我们真正无障碍的法界,平等的法界,《华严》是真平等。特别是出家的同修,我们不但对于一切学佛的人要平等看待,不学佛的人也要平等看待,平等是没有差别,有差别就不平等。
因此我们为佛弟子,我们活在这个世间,为什么?我们要问一句:这一生为什么来到这个世间?来干什么的?如来弟子是来传法的,将世尊普度众生微妙大法传给一些未闻未见之人,我们是来干这个的。无论是什么样的身分,出家也好、在家也好,四众同修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在我们自己现前生活当中,现前工作里面,现实的社会当中,每天所接触的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我们只有一个念头,传法度众生。我们这一生是来干这个的,代佛传法的,所以佛法「不贵能说,贵在能传」,这两句话重要。阿难是传法的典型,传法的模范。也许诸位同修要说:我对佛法知道太少,我没有能力传。只要我们依照经典教诲去生活,就像善导大师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里面教导我们,佛教我们做的,我们认真努力去做;佛教我们不可以去做的,我们决定不要去做。昨天晚上我们讲《无量寿经》的一句经文,「遵修普贤大士之德」,我们能够将菩萨的六度、普贤的十愿,尽心尽力努力将它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,这就是传法。我做给别人看,要是用现在最浅显的话来说,我要做一个好人。佛菩萨是九法界的模范,作师作范。我要做个好人,我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可以做世间人的好样子,这就是传法。不会讲经没有关系,合掌欢喜念一声阿弥陀佛,这个「阿弥陀佛」的法就传过去了。你懂得这个道理,才晓得时时处处、念念之中,我们都做传法的工作。
年轻、有智慧、有条件、有缘分,可以发心学习经教,经教的下手最好是从《无量寿经》或者是《阿弥陀经》;《阿弥陀经》比较容易,其实各有各的难处。《阿弥陀经》浅讲是比较容易,深讲那就相当不容易。我们学讲一部经,学讲两部经,学会了之后,常常为人演说。现在为人演说挺方便!你家里面放一个录音机,天天对著录音机讲《阿弥陀经》,讲《无量寿经》,讲完之后,把这个录音带送给你的亲戚朋友,你这个不就传过去了?不一定要拉他在旁边听,听几个钟点累死了,他不太愿意!我们讲,讲之后把录音带送给他,要真干!讲得不好不要紧,天天讲,每天讲一个小时,讲半个小时,天天不要间断,讲上三年,你比一般法师在讲台上都会讲得好。为什么?你得到三宝加持,你有传法的心,真诚!不为名闻利养,真诚心去做就得三宝加持。得三宝加持,阿难是亲闻,我们也无异于亲闻。你读经,你看古大德的注解,你听讲经,你能够悟入,悟入就跟亲闻没有两样。所以在此地特别勉励在座所有同修,我们都要追随阿难,向阿难看齐,做传法菩萨。这个念头一转,就超凡入圣,你就想到多自在!然后我们的身口意,自自然然与「如」相应,与「如」相应就「是」!世尊讲的是「如是」,我们体会到「如是」,传法「如是」,这才跟诸佛如来同心同德,同愿同行。
阿难,实在说他也是大权示现,不是真正的小乘初果,不是的。小乘初果是他在舞台上表演的角色,他来演戏,表演的角色,实际上都是佛与大菩萨再来的。正是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,千佛拥护,阿难也是其中之一。我们在座,今天在此地开《华严》这一会,《华严》会里头如果没有许许多多大权示现的菩萨在座,这个会就太难太难了。所以我在此地周遍观察,我们这个会里头不少菩萨在其中,护持这个道场,使这样的殊胜法会能够在居士林建立;没有这么多菩萨在此地,这个法会是不能成就的。我们要得诸佛加持,要得龙天善神的佑护,一定要依教奉行,一定要发真实的大心,断恶修善,改过自新。善财童子在这部经上,跟我们表演一生成就圆满菩提,我们决定不能落在善财之后,我们也要在这一生当中圆成佛道。这个样子就不辜负这一会,而这一会一定得到殊胜圆满的成就。然后将我们这个录相带,留给没有能够参与我们道场的一些同修们,我们把这个法利用科学的工具传给他们。希望他们接触这个大法,也能像我们有同样的悟入,同样的成就,这一会就值得我们赞叹。
学佛最重要的是建立信心。末法时期,特别是在现代,世尊在《楞严经》上跟我们讲得很好,「邪师说法,如恒河沙」,破坏我们的正念,扰乱正法,他以甜言蜜语、花言巧语来诱惑你,你要是没有正知正见,很容易被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论蒙蔽自性,误入歧途,那就太可惜了。今天有一个同修告诉我,说有一些念佛人听人家讲「本愿念佛」,这个名字很好听,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,特别提倡第十八愿,说不需要持戒,不需要拜佛,只要有发愿就能往生。这个说法很动听,一听说,我也不要持戒了,可以放荡了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什么坏事干了都没有关系,只要我心里愿意求生西方,阿弥陀佛就来接引我;也不必吃素,天天大鱼大肉也不碍事,杀盗淫妄照干,临命终时佛来接引。临命终时恐怕是魔来接引,不是佛来接引!到那个时候后悔莫及。凡是这些言论、这些诱惑,都是魔来扰乱,邪师说法如恒河沙。
所以古大德教导我们,我们在一生求学、求道,以什么为准则?跟定一个老师,不是这个老师教的一概不听,我们道业才有成就。今天听这个人的,明天听那个人的,后天又听一个人的,你准堕三途。世出世法成败的关键,都在师承。现在没有师承,为什么?老师找不到学生,到那儿去找?找到一个学生,学生百分之百听老师的话,找不到了。我自己常常想:大概我是师承的最后一个,我以后没有了;我是个大傻瓜,听老师的话,老师怎么说,我就怎么做。再找我们这样的一个学生,听话的学生,找不到了。我有这么一点成就,就是老老实实听老师的教诲,跟一个老师学,听一个老师的讲经说法。老师交代我的,只有听他讲经说法,除他一个人之外,任何人讲经说法一律不准听。我接受,我就听老师的话,所以谁讲我都不相信,我都不听,我只听老师一个人的。老师没有同意、没有准许,这个书不可以看;我们要想看一本书,要跟老师报告,老师点头,这书你可以看,才能看;若是不行,不能看,那就不看。我们真听话!你要不肯听话,什么人的话你都听,什么书、文字你都看,你这个头脑里面像浆糊一样乱七八糟,你的心怎么会清净?你怎么能开智慧?所以老师对学生这个要求是对学生的爱护,真正的关怀、爱护、帮助;奈何学生不服,学生不相信,学生不肯听,那就没法子。那就是现在所说的各有因缘,各人有各人的福报,他这一生得度的机会没有了,只能在佛法里做个善缘。轻易听信别人的邪知邪见,这个问题严重。
「我闻」这两个字里面的深意就是师承。阿难尊者一生所说的,祖述老师的言教,没有自己的。古时候老师教学生,这个要求通常是五年,五年决定遵守老师的教诲,不能够听别人所说,不能够随便阅读文字,期限是五年。五年你得根本智,根本智是心地清净、智慧生,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,你有这个能力,老师对你就开放了。开放就是参学,参学就是什么人讲的东西你都可以听,什么书籍你统统都可以看,没有限制,完全开放了。这个开放的标准、条件,就是你有能力辨别真假,有能力辨别邪正,有能力辨别是非,有能力辨别利害;老师放心,没事了,什么你都可以去参学,什么都可以接触了。如果五年还没有这个能力,那对不起,再加五年。我们在《高僧传》看到,有不少人三十年不离开老师的,什么原因?感老师之德,守老师的教诲。能够二十年、三十年,那个根扎得多稳固,这样的人多半成为底下一代的祖师大德,这是当然之理。我们要晓得,古代这个教学方法正确,正是中国人所讲童蒙养正,功德在此地。
我们初学佛的人,信心不坚定,智慧没有现前,邪知邪见似是而非,很容易被诱惑、很容易上当;一旦误入歧途,后悔莫及。如果再要造作罪业,毁谤正法,障碍人行道,那个果报更不堪设想。这是我们学佛人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明了的。世间人没有福报,遇到这些妖魔鬼怪,被他诱惑走了,我们也不能够挽救,只有在旁边叹息而已。可是自己一定要提高警觉,决定不能走他那个道路。我们念佛人决定要依净宗的五经一论,这是我们的导师。《无量寿经》,我们一定要相信夏老居士的会集本。有许多人认为这是居士会集的,不可以流通,说这个话,他根据在哪里?如果在佛经上找得到根据,是佛说的,那没有话讲;不是佛说的,是他说的,我们不听他的。世尊当年在世,维摩居士是在家人,维摩居士说法,你看看佛派遣他的弟子去听经。舍利弗、目犍连,这些大阿罗汉见到维摩长者,维摩长者升座讲经的时候;升座是代佛说法,居士升座讲经是代表佛说法,出家人见到的时候也要顶礼三拜,右绕三匝,跟见佛讲经说法那个礼数没有两样。佛法是师道,师道是老师第一大,要懂这个道理。佛法是讲理,不是讲人情的,是跟你讲道理的。所以懂得规矩的人,居士讲经,我们也是礼佛三拜;现在不右绕,这个讲台你也绕不过去。
我们讲经,因为自己是凡夫,虽然得佛力加持能够讲一点,怎么敢接受人礼拜?所以在讲台前面供一尊佛像,你拜,你是拜佛,我在佛后面躲着,不敢受你礼拜。前面一定供一尊佛像,道理在此地,让你拜佛,表示我不敢接受,是这么个意思,谦敬意思统统都到了。居士上台讲经,也不可以贡高我慢,都要具足真诚、谦虚、恭敬,与法才相应。这里面最重要的念念要有传法的心,把如来正法,特别是念佛法门,《华严经》到最后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」,末法时期只有念佛法门才真正能得度,真正能了生死出三界。再看底下一行:
【一时。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。】
这句经文里面,跟我们说了三桩事情:说了时间,说了法会里面主讲人,又告诉我们这个法会的处所。「一时」这两个字非常之好,现在有些人把佛经翻成白话文,我也看了几本,他怎么翻?「有一个时候」。有一个时候不是一时,不晓得错到哪里去了。这两个字不能翻,怎么翻也翻不出来。一时就是一时,不可以说有一个时候,那个味道不同,味道全变了。「一」的味道浓,「一」的味道真!「一」是什么?一心、一真。「一心」就突破了无量的时空。现代科学家所讲的三度空间、四度空间、五度空间,乃至于无量度数的空间,一心全突破了,所有障碍都没有了。「一时」就是一心的时候。我们念佛人念到一心不乱,那就是一时。一心不乱,所有时空都突破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同时存在;过去、现在、未来同时存在,你同时都见到了,这叫「一时」。有一个时候,那不行,差远了。时间突破了,空间也突破了,此界他方也同时存在。实在讲这个时间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同时存在,爱因斯坦讲过,他肯定人有能力知道过去世、知道未来世,但是用什么方法他不知道。他在理论上发现,时间是同时存在。同时存在叫「一时」;换句话说,一时里面没有过去、没有现在、没有未来,那叫一时。有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那怎么能叫一时?那就说「有一时」,有一时就是有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跟诸位讲真话:没有三世,也没有十方。我们今天讲东南西北、上下、四维,讲十方,也是随顺众生俗谛说的、方便说的,不是事实真相。事实真相是没有十方、没有三世,这就是「一时」。
一时一处,无量无边的虚空法界是一处,后面会讲到。一时一处,这是一真法界。所以这两个字,我们翻成白话,翻成易解,也就用「一时」,但是里面注解可以注出来,「三世十方同时存在」,叫一时;这个注解就很好,没有把意思讲错。如果落实在事相上,说什么?古德讲的两句话也讲得很好,「法王启运,嘉会之时」。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,大众聚集在一起听经,就是这个时候,这叫一时,这个行。我们今天在居士林这个道场,聚集在此地,我们来研学《华严经》,一时!我们在此地聚会,这个说法可以讲。另外一个从感应道交上来讲也行,众生有感,佛菩萨就有应,感应道交,决定不会有差误。《楞严经》所说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诸佛如来、菩萨、罗汉应化在这个世间,都是众生有感,他才来应。应以什么身说法,他就现什么身分;他现这个身分,不是他自己想现什么身分,自自然然的;应当说什么法门,他就说什么法门,应机说法,这叫「一时」。法会、感应都是从事上讲。给你讲没有十方、没有三世,是从理上讲,是从性上讲,是从真谛上讲;从法会、从感应,是从事上讲、从俗谛上讲。一切经一开端,都有如是我闻、一时。「一时」的意思要懂,然后才知道佛经里面讲的是什么东西,我们才对于如来的说法产生信心,对佛的经典生起恭敬,恭敬才能得佛法真实的利益。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。
『佛』这个字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,在这个大会当中他是主讲的人,这一次是为我们讲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宣讲。下面是地址,在哪里讲的?在『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』,这是处所。这个处所有三个,「摩竭提国」这是指一个地区。前面跟诸位同修报告过,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印度没有统一,跟我们中国周朝时候情况差不多,都是些小部落、小国家,所以印度国家就很多。「摩竭提国」是指这个大地区来说。在摩竭提国什么地方?「阿兰若法」,这是世尊修学讲道的一个场所。「摩竭提」是梵语,翻成中国的意思叫「无毒害」。从这个名义上来看,这个国家人非常善良,道德的水平很高,我们中国人讲的文化水平很高,知书达礼,人人都懂礼,人人都守法,人人都有智慧,心地都清凉自在,有爱心、有慈悲心,这是赞叹这个国家文化水平高。唯有在这样高水平的文化地区,佛在这里讲经教学才能够有人接受。如果这个地区没有这么高的文化水平,人都是作奸犯科,都是自私自利,那么佛在这里讲经说法,谁能听得进去?不相应,他不能接受,佛当然就不会在那个地区讲经说法。佛讲经说法的地方,所谓是首善之区。佛出现在哪里?出现在印度,印度许许多多国家一定选择最好的一个地区、最好的一个国家;这个国家道德水平高,文化水平高,佛在这里讲经说法,很容易为大众所接受。所以,国的名字里面含着有这一层深义在其中。
「阿兰若法」,这是别举说法的道场。这句话四个字里面有两个意思,一个是「阿兰若」,阿兰若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,就是很安静的处所。环境清净,修道容易。在过去土地面积广大,人口稀少。在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,我们能够想象得到,这个大地居住的人口不多,每个人生活都非常清净安宁,人怕噪音、怕烦躁。住在这个地区,这个地区很寂静、很安静,安静到什么程度?牛叫的声音听不到。世尊修道的这个道场多半是住在郊外,不在市区。市区太热闹,修道就困难,为什么?特别是初学的人烦恼习气还在,都市里面五欲六尘的诱惑很多,能叫自己的心定下来很困难。所以佛带着这些学生去修心养性,一定在山林水边,一般人很少到这些地方去。佛教传到中国亦复如是,道场都建在深山里面,人迹稀少的地方,这个地方建立道场好。古时候农村里面养牛,牛叫的声音就是很大的声音;牛叫的声音听不到,表示跟这个村庄有相当一段的距离。大约总有一、二里这样的距离,牛叫的声音就听不到,这个地方称为「阿兰若」。「阿」要是从字面上翻,「阿」翻作「无」,「兰若」翻作「喧闹」,用我们现在话来讲就是噪音。「阿兰若」就是没有噪音、听不到噪音的这个地方。
下面还有一个「法」字,法字很重要。「法」就是佛所证得的真理,现在人讲真理,我们说宇宙人生的真相,真理。为什么在此地要用个「阿兰若法」?联起来它有联起来的意思,这个意思就是表示三界六道杂染不清净,这里面众生迷惑、造业、受报,就好比噪音非常非常之多,非常非常的复杂。佛今天讲见思烦恼断了、尘沙烦恼断了,二障也尽了,都断尽了,真正得到清净自在,清净自在就叫做「阿兰若法」,这个意思多圆满。所以这一句里有事有理,理事不二,理事一如,「法」的意思就很深广。这是佛办道的一个地方,也就是佛教学的场所,佛教学的场所就叫做「阿兰若法」。「阿兰若法」这个场也很大,在阿兰若法什么地方?在「菩提场」。这句经文我们要用比喻来说,我们把「摩竭提国」比喻作新加坡,大家就好懂;「阿兰若法」比喻作居士林,你也好懂了;「菩提场」比作我们现在的讲堂,这就很清楚、很明白了。「菩提场」是佛讲经的场所,在这个地方讲的。
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,我们用这个比喻也相当恰当,新加坡确实能符合摩竭提国的意思。这个地区人民守法、守规矩,国家、社会安定,生活富裕,人有智慧,所以《华严经》选在这个地方讲,也不是没有道理,确确实实感应道交。这个地方有许许多多菩萨在护持,护持正法,护念众生。菩萨很多很多,不仅是居士林领导的这些干部个个都是菩萨,护法的这些居士也是菩萨,参与法会的大众我看都是一些传法的菩萨。你说这一会多么的希有、多么的殊胜!「菩提」是觉悟的意思,这是梵语。「菩提场」就是佛证大菩提这个处所。居士林外面我看到有两棵菩提树,这个菩提树大概不少年代,我看底下那个树一个人都抱不过来。这么大的菩提树很希有,我看过许许多多地方的菩提树,没有看过这么大的。所以我们细细想一想这一次学习的因缘,不能不承认是三宝加持,诸佛护念。这个地方众生、同学们有感,佛菩萨有应,为我们建立这样殊胜庄严的道场。所以叫处所。
它表法的意思:一切菩萨行。《华严》里面讲的修菩提道、菩萨道,学菩萨行;这就说明,菩提道是存心,是一个觉悟的心,菩萨行是觉悟的行为。我们言语造作表现在外面都是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,这就是道场,所以六度万行就是我们修行证道的道场。总表所说如所证,所证如所说。所以《华严经》上才说,我们在每一段经文里面,每一会一开端,我们都看到,释迦牟尼佛「不离菩提场而升忉利天」,「不离菩提场而升兜率天」,没有离菩提场,离菩提场就错了。不离菩提场而遍虚空法界,这就说明尽虚空遍法界是一处,跟一时相对。一时一处,一音而演究竟圆满的法轮,你看这个味道多足。这个处所在《华严》里面显示得殊胜圆满。再看底下这一句,末后这一行︰
【始成正觉。】
清凉大师在科判把它判作「别明时分」。这是说初成佛的时候。前面说过一时,「一时」究竟是哪个时候?这里给我们说出来了,是初成佛时,初成正觉之时。实在讲,佛哪有成与未成?是从示现来说的。释迦牟尼佛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,示现八相成道,八相成道里面成正觉这个时候。这是初成正觉而说的,所以它叫做根本法轮。释迦牟尼佛初成正觉,把他所证得的全盘说出来,所以本经所宣讲的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,真实圆满无障碍的境界。我们凡夫听不懂,不能接受。佛说完之后,大龙菩萨把它收藏在龙宫里面珍藏起来,为什么?世间人不能接受!释迦牟尼佛从菩提座起来,为五比丘讲小法,讲《阿含》;从做人讲起,大家好接受。像《观经》三福里面,先给你讲第一福,第一是俗善,世俗之善,这是大家很容易接受的,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,应当要接受,应当要奉行的。然后从俗善再提升是戒善,佛讲这些戒法。三皈是基本的戒条,讲三皈,讲一切戒律、教诫;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,戒善。第三条讲行善,菩萨行,你的生活行为没有一样不善。佛教化众生,逐渐把我们的程度向上提升,水平慢慢提高了。
古来大德判世尊一代时教为五教、为四教。华严家判「小、始、终、顿、圆」,判五教;天台判的是「藏、通、别、圆」,判这四教。就好比我们现在教学由浅而深,有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、研究所,逐渐逐渐的提升,就有这个意思在。这是根本法轮,根本的教义,教殊胜!是四教的根本,是五教的根本,是一切教学的大根大本,这在初成佛的时候示现的。
始成正觉,「始」永远是一个始,始不是初后之始。初成正觉,这个「初」不是初后之初,古德对于这一句有三个说法,这三个说法有从事上说,有从理上讲。第一个说法,「不坏前后相说」,与前面一时相应,才成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初七说前面的五会。本经一共有九会,说前面的五会,一七,七天所说。第二七说后面的三会,说后面的三会就是说到第八会,二七日中说,讲十地、等觉、妙觉。因为第九会在后时,第九会是在祇树给孤独园,这个决定不是在二七日中,二七日是在菩提场。这个说法就是不坏前后,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一代的教法。虽能顿说,里面表法的意思很深。前面五会,信解行愿在最初,所以不离菩提场。前面五会经文一开端,都是不离菩提场而升忉利天、夜摩天、他化天,为什么?经的内容给我们讲信解行愿,这个都在最初建立。第六会这是讲十地菩萨,讲十地品,十地品就没有说「不起菩提树」,没有这个字样,前面说是「不离菩提场」,第六会里没有这个字样,这是说明心见性,证到法界最高的果位。地上菩萨,我们通常称他作「摩诃萨」。一般讲菩萨摩诃萨,菩萨是三贤位,三贤位还没有离开信解行愿,摩诃萨这就高,地位就深。所以他在最后不说菩提场,这里面显示出二乘绝分,声闻、缘觉不见不闻,纵然在座也不见不闻。这是一个说法。菩提流支他们解释跟这个意思很接近。
第二种说法也是顺古大德的讲法,九会都在二七日后。二七时间不长,二七是十四天,时间不长,所以都可以说「始成」,始成正觉,都可以讲。这些都是顺着事相上来说。
第三种讲,理事都有了,那就是说如来真实的境界,这不是我们凡夫境界,「念劫圆融」,一念就是无量劫,无量劫可以缩成一念,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也可以说是始成即说,始成正觉的时候一下就说完了。古人有个比喻,比喻得很好,比喻「海印定中,一时印现」,像大海,大海像一面镜子一样,岸边、虚空的境界统统照在里面,它不是分成多少层次照的,一时同现。这个话我们如果听了很难体会,我们用镜子,现在用镜子是非常方便的。我们这个境界确确实实有先后、有次第,可是我们摆一面镜子在此地,照进去的时候没有先后次第,不是说近距离的先照到。此地拿照相机来照你们,绝对不是第一排先照到,第二排后照到,第三排又后一点,不是!一按快门全照到,这叫一时。所以佛是一时、一处、一音说法,《华严经》九会无尽的经文同时完成,这个境界是不思议解脱境界,所以《华严》称为「大不思议经」,没有先后次第。
后来古人也想了个妙法,我们如何能一时就把整个《华严经》都说完、都听完?有办法!把整个《华严经》经文刻在一个大钟上,那个钟一敲,《华严经》不全部都出来了吗?我们一听钟声,全部《华严经》都听进去了。有!整个《华严经》刻在钟上,钟的正面、里面都刻,一部《华严经》的经文刻在一个大钟上,一声敲了,《华严经》全部都出来了。你听到了,全部《华严经》都听到了,一音说法,一时顿闻,全都听到了。《华严经》长,你看许多短的经,像《心经》,钟里面刻《心经》的最多,《心经》不长,它敲一次,二百六十个字的经文,一声当中就传播了,都采取《华严》表法的意思。我们只能够表,我们的一时确确实实不能把字字句句、清清楚楚的分析出来,我们同时都接受了,像这个计算机接受了,没有能力把它分出来;这个机械还不行,还不够进步。哪一天这个头脑灵了,一时装进去了,同时能够详详细细的给它整理出来,分别出来,那就是无量的经文。有没有这个可能?有!清净心,这个能力就现前;现在不能,清净心没现前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讲到此地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