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一大师:净土法门大意
净土法门大意[1](1932年)
(壬申十月在厦门妙释寺讲)
今日在本寺演讲,适值念佛会期。故为说修净土宗者应注意的几项。
修净土宗者,第一须发大菩提心。《无量寿经》[2]中所说三辈往生[3]者,皆须发无上菩提之心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[4]亦云,欲生彼国者,应发菩提心。
由是观之,惟求自利者,不能往生。因与佛心不相应,佛以大悲心为体故。
常人谓净土宗惟是送死法门(临终乃有用)。岂知净土宗以大菩提心为主。常应抱积极之大悲心,发救济众生之宏愿。
修净土宗者,应常常发代众生受苦心。愿以一肩负担一切众生,代其受苦。所谓一切众生者,非限一县一省、乃至全世界[5]。若依佛经说,如此世界之形,更有不可说不可说许多之世界,有如此之多故。凡此一切世界之众生,所造种种恶业应受种种之苦,我愿以一人一肩之力完全负担。决不畏其多苦,请旁人分任。因最初发誓愿,决定愿以一人之力救护一切故。
譬如日,不以世界多故,多日出现。但一日出,悉能普照一切众生。今以一人之力,负担一切众生,亦如是。
以上但云以一人能救一切,是横说。若就竖说,所经之时间,非一日数日、数月数年。乃经不可说不可说久远年代,尽于未来,决不厌倦。因我愿于三恶道中,以身为抵押品,赎出一切恶道众生。众生之罪未尽,我决不离恶道,誓愿代其受苦。故虽经过极长久之时间,亦决不起一念悔心、一念怯心、一念厌心。我应生十分大欢喜心,以一身承当此利生之事业也。已上讲应发大菩提心竟。
至于读诵大乘,亦是《观经》所说。修净土法门者,固应诵《阿弥陀经》,常念佛名。然亦可以读诵《普贤行愿品》,回向往生,因经中最胜者,《华严经》。《华严经》之大旨,不出《普贤行愿品》第四十卷之外。此经中说,诵此普贤愿王者,能获种种利益;临命终时,此愿不离,引导往生极乐世界,乃至成佛。故修净土法门者,常读诵此《普贤行愿品》,最为适宜也。
至于作慈善事业,乃是人类所应为者。专修念佛之人,往往废弃世缘,懒作慈善事业,实有未可。因现生能作种种慈善事业,亦可为生西之资粮也。
就以上所说,第一劝大家应发大菩提心。否则他人将谓净土法门是小乘、消极的、厌世的、送死的。若发心者,自无此讥评。复劝常读《行愿品》,可以助发增长大菩提心。
至于作慈善事业尤要。因既为佛徒,即应努力作利益社会种种之事业,乃能令他人了解佛教是救世的、积极的,不起误会。
关于净土宗修持法,于诸书皆详载,无俟赘陈
[6]。故惟述应注意者数事,以备诸君参考。
注释:
[1]本文系弘一大师1932年11月在厦门妙释寺讲。
[2]《无量寿经》:佛宣讲《无量寿经》,说出阿弥陀佛因地修行之事迹:弃国王位,出家修行,发四十八大愿普度众生,经过长时间的依愿修行,终于福慧圆满,得证佛果。他修行所感得的极乐世界,庄严无量,妙莫能名,十方诸佛咸共赞叹,十方世界的菩萨、回小向大的声闻缘觉以及具足惑业的凡夫,只要肯往生,咸得往生。
[3]三辈往生:《无量寿经》讲:“十方世界诸天人民,其有至心愿生彼国,凡有三辈。其上辈者,舍家弃欲,而作沙门,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无量寿佛,修诸功德,愿生彼国。其中辈者,十方世界诸天人民,其有至心愿生彼国,虽不能行作沙门,大修功德,当发无上菩提之心,一向专念无量寿佛,多少修善,奉持斋戒,起立塔像,饭食沙门,悬缯然灯,散华烧香,以此回向,愿生彼国。其下辈者,十方世界诸天人民,其有至心欲生彼国,假使不能作诸功德,当发无上菩提之心,一向专意,乃至十念,念无量寿佛,愿生其国。若闻深法,欢喜信乐,不生疑惑,乃至一念,念于彼佛,以至诚心,愿生其国。”
[4]《观无量寿佛经》:简称《观经》,佛讲净业三福和十六妙观以及是心作佛、是心是佛的原理和九品往生的因果,归结为望佛本愿,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。
[5]世界:佛经中说的世界以三千大千世界为基本单元,是一佛出世所教化的范围。所谓三千大千世界是指:以须弥山为中心,以铁围山为外廓,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这一个空间,便是一个小世界。这中间,有四大部洲,洲与洲之间山海回环。积一千个小世界,称为“小千世界”;积一千个“小千世界”,称为一个“中千世界”;积一千个“中千世界”,称为“大千世界”。按照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所说,宇宙中有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。而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这个三千大千是世界叫做娑婆世界。
[6]无俟赘陈:不需多作说明。
(辑自《弘一大师说净土》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