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(第212集/视频/文字)自了法师、玄道

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 自了法師、玄道  (第二一二集)  2016/4/16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2-0212

play-sharp-fill

play-sharp-fill

视频链接MP3链接

學生:厭離娑婆、欣求極樂之二。自了法師編輯。

一、出離心是往生的必要條件

出離心就是「厭離娑婆,欣求極樂」,這是往生的必要條件,也是基本條件。

(一)出離心對於往生至關重要

當今時代,大多數念佛人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信、願、行不到量。不能說不信,但是這個信心不夠圓滿;也不是沒有願,但是這個願力不夠堅定;也不是沒有行,而是不能精進。

為什麼信願行不到量?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出離心。有了出離心,就自然能夠厭離娑婆、欣求極樂,這樣在信願行上面都能達到徹底。

那麼,該如何培養出離心?這不是口頭上說說就能有的,而是必須通過長期的聞思,啟發清淨的智慧,從而在見解上獲得決定。有了這個定解,心就會發生猛利的變動,從這裡就會產生出強大的信、願、行。

具體該怎樣產生定解?這裡必須要把握好兩個要點,一個是要認識苦諦,另一個就是要認識極樂世界不可思議的功德莊嚴。也就是,一方面一定要看到娑婆世界的苦,真正看透輪迴唯一是苦的自性,非常的可怕;另一方面要清楚的認識到極樂世界具有無比殊勝的功德,是真實安樂的體性。

這樣生起了正確的認識後,對於整個輪迴不再抱有任何希望,徹底的厭離娑婆,並且會一心堅定的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內心裡面發生了這樣的轉變,自然就會出生到量的信願行。也就是說,這時的信達到了圓滿,完全相信輪迴純一是苦,相信彌陀願海就是那樣不可思議,阿彌陀佛決定能救拔我出離生死苦海,由此對阿彌陀佛生起無比的信心;這時的願也達到了堅定,心中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,一心想要擺脫輪迴,唯一希求往生極樂,再沒有其他的想法;這時的行也具足了精進,在信、願的推動下,會實實在在、全力以赴的行持。像這樣,信願行就很徹底了。

蕅益大師在《彌陀要解》中也說到:「信願為慧行,持名為行行。得生不得生全由信願之有無,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。故慧行為前導,行行為正修,如目足並運也。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

我們都看過很多有關往生淨土方面的傳記,能很明顯的發現,凡是往生的人都具足真實、到量的信願,沒有一個例外。而生起到量的信願,必須在關鍵的要點上下功夫,也就是要在你的心裡聚集好它的因——出離心。否則,雖然不能說信願行完全沒有,但是達不到量,不合標準,也不會有大的作用。這就好比我們要生火,首先必須把燃料放好,各方面的因緣集聚完備,溫度達到一定程度時,才會燃燒起來。如果溫度不夠,各方面的條件不圓滿,始終是無法點燃的。

(二)出離心的標準

關於出離心的標準,高一點來說,就是對於娑婆世界、對於整個三界輪迴,下至一剎那的羨慕心、希求心也沒有。但是這對於現在大多數人來說,一剎那不離開求解脫的心,這太高了,做不到。有時候遇到一些悅意的對境,很可能會忘失正念,這也情有可原。畢竟做為末法時代的凡夫眾生,很難出生強大的對治力量。

所以,我們不從高處談,就只從最基本的來說。也就是大多數人不一定有因緣出家,或者離開維持生活的正常工作,去深山裡閉關修行。但從最低程度來講,一定要有出離的想法,也就是在自己的心裡,輪迴世間和極樂淨土這二者之間,以淨土的心為重。這就是出離心的基本條件。如果連這種最起碼的心態都沒有,那就很危險。因為平時都不能這樣把握住自己的心,到臨終時更不可能把握好。所以,每個人都要辨別清楚,在心上做出正確的取捨,否則一輩子渾渾噩噩,到時候耽誤的是自己。

(三)愛極樂勝過愛娑婆

因為在世俗緣起上,對什麼看得愈重,心傾向於那方面的力量就會愈強,關鍵時刻就會發生作用。所以,你必須要一點一點的培養,一次又一次的引生出來,這樣經過幾百次、上千次的引發,重於淨土的心就加強到量了。

引生這種心態的前提,首先就是對於西方淨土有足夠的了解,這一點必須要學好《無量壽經》。否則把根本的經放在一邊,談很多這樣那樣的修法、標準,雖然能說一點,但是你的心裡沒有因,根本不了解彌陀願海的殊勝,不了解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,也不可能真心信樂西方淨土。這樣了解之後,就要反覆不斷的薰習,讓這種力量不斷的加強。從最開始的很陌生,變得非常熟悉,一想起來就有一種很殷重的心,最後成為你心中念念不忘的事。

其他方面以此類推,就是要時時處處在心裡對比娑婆世界和極樂淨土,不斷的加強對極樂世界的情感,要超過對娑婆世界一切事物的愛重。

可以這樣想:一往生到西方淨土就能和那麼多的大菩薩在一起,時時刻刻處在佛菩薩的海會當中,那會受多大的加持啊!在這個世界裡,雖然有聖人,但我們遇到聖者的機會寥若晨星。而在極樂世界,像文殊、普賢這樣的補處大菩薩,有無量無邊阿僧祇那麼多。阿彌陀佛如今已成佛十劫,每一剎那從十方無數世界中往生的人有多少,何況十個大劫合起來,已經成就了無數的補處菩薩。那是一股無比巨大的力量。所以但願我能早日處於佛菩薩的壇城之中,永不離開。

再譬如,愛淨土的樓閣勝過愛自己的房屋。心心念念就想早一點進入西方淨土的七寶樓閣之中,不像現在住的土木建築,那裡具足無量的莊嚴,可以隨心所欲的變大變小,在任何一個角落都能看到十方世界,見到各種的景象後,自然會引發悲心、精進等各種功德。

同樣,愛淨土的蓮花勝過愛自己的財產。深深的盼望著早一天從七寶池的蓮花中出生,不是在這個世界從母胎裡出生。從蓮花中化生出來,就是清虛微妙之身,自然具足一切相好莊嚴,從此之後「無有眾苦,但受諸樂」,那有多好啊!

並且,愛阿彌陀佛的名號勝過愛自己的名譽。不要天天念著自己,要念就念阿彌陀佛。念得破除無明,念得心中萬德莊嚴……阿彌陀佛的名號確實是聞名十方。要深深的相信這句名號超過世間的一切名號。

還有,愛淨業勝過愛自己的職業。世間的各種職業,像是教書、行醫、經商等等,究竟來說都是一些無意義的事。但是我們修淨業,修的就是和阿彌陀佛相應的業,是獲得彌陀願海巨大加持的業。因為我們相信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海已經成就,知道阿彌陀佛的法界身、光明身周遍一切時處,自己至誠懇切的祈禱,念念投入阿彌陀佛的懷抱,阿彌陀佛決定當下就攝持你。所以說,修持往生西方淨土的業實在是太好了,太有價值了,這跟每天做世間的行業完全不同。所起的每一念信願,念的每一聲佛號都不會空耗,修得愈多就愈歡喜,愈有把握。如果能一天到晚念著「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」,沐浴在佛光當中,這的確是人生中最幸運的事。誰能夠有因緣、有福報修這樣的淨業,那麼他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。

另外,愛功德水勝過愛自己的飲食。在《稱讚淨土佛攝受經》中講到,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,澄淨、清冷、甘美、輕軟、潤澤、安和,一喝就能遣除飢渴等無量過患,而且還會增長種種菩提善根,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功德。我們想想看,到了極樂世界天天可以喝這麼殊勝的八功德水。這個世界的飲食哪裡好呢?相比之下,實在是百千萬億不及一分。

還有,愛光明勝過愛自己的衣服。如果現在修得好,修得很清淨,你在念佛的時候,也可以直接得到佛光加被。如果你的業障太重,就不會有什麼感受。只要生入西方淨土,時時都會沐浴在阿彌陀佛的光明之中。只要蒙受佛光照觸,就像大願中所說那樣,當下就能身心柔軟,破除無明,開智慧眼。

而且,愛共命鳥勝過愛自己的寵物。不像這個世界的鳥,那裡的共命鳥都是佛的智慧所變現的,能夠隨眾生的心自在的說各種法。像這樣可以從各方面舉例。

總之,要這樣想:具足一切善妙功德,極其殊勝的極樂世界,是由法藏菩薩的大願、大智慧、大慈悲、無量菩薩行等攝集而成。淨土的一塵一毛,圓明具德,都是美妙無比,無一不是從佛的大願海中流現,極其不可思議。只要往生到西方淨土,從此之後,我的眼耳鼻舌身都能觸到阿彌陀佛無漏智慧變現的妙物,完全處在加持的海洋當中。不像我們這個世界完全是由煩惱、有漏業形成,周遍是苦。只要稍微想一想,就知道極樂世界無數倍的勝過這個世界,下至一個微塵都遠遠勝過娑婆世界最好的事物,所以我不愛娑婆,就愛極樂世界。除非智力不正常,或者有極大的修行能力,否則有心識的人誰會不想往生?

(四)培養淨土情感

發出離心,厭離娑婆,欣求極樂,簡單來說就是培養淨土情感。雖然你還沒有去過極樂世界,但是釋迦佛在經教中做了很多如實的介紹,祖師大德們也是再再的稱歎極樂淨土,你也看過一些像《淨土聖賢錄》這樣講述很多人真實往生的記錄。諸如此類,通過不斷的薰習淨土經教,你心裡會對那個世界很熟悉,會逐漸的出生淨土情感。

(五)念念不忘西方

確定完修行方向,培養好淨土情感後,還需要隨時警策。也就是不論在哪種情況下,心裡都要警醒自己,我人生最大的目標就是去極樂世界。時時不要忘記。這一點非常關鍵。由此一來,所有長遠的規畫都在西方淨土,而不是在娑婆世界。雖然暫時由業力還在這裡居留,但不會再為這個世界做很多長久的打算,這種心態很重要。

我們就是要去西方極樂世界,所以娑婆世界的事都是次要的。現在我們就要規畫自己的未來,也就是想,我該如何實現普賢行願?那麼,我要選擇的就是往生到極樂世界,獲得阿彌陀佛願海的加被,由此來成辦一切出世間的功德。所以我現在要每天抓緊時間,全力以赴的在信、願、行上面下功夫,否則到時候去西方的考試通不過,就去不了了。當然暫時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家庭、工作,各種世間的瑣事,但這些都不是重點。萬不得已必須得應酬,或者說以業力所牽一定要完成的事,也就隨緣做一點。但是心裡不會想,我在娑婆世界還要發展幾十年的事業,還有各種的夢想、各種的計畫等等;也不會去大搞吃喝玩樂,做很多無意義的瑣事,不願意在這上面再花費什麼時間。因為自己的心已經不在這上面了,對於一切世間的事能減則減,能無則無,是這種態度。

這樣之後,你的心已經在極樂世界,你跟別人已經不一樣了。他們會覺得,這個人很怪,大家喜歡的他都不喜歡,他怎麼這樣消極?當然,別人看不懂你也很正常,畢竟他們沒有求生西方的心。但你自己心裡要清楚,我就是要對這個世界消極,才能對西方淨土有百分之百的積極;我對娑婆愈是放得下,對極樂就愈能提得起;我對這個世界的感情愈淡,對極樂世界的感情就會愈來愈深。

(六)日日培養往生潛勢力

我們日常的時候就要培養往生的潛勢力。這股勢力它會潛滋暗長,到臨終時就像離弦之箭一樣,會直接射入西方。所以我們現在就要積聚這種潛勢力。俗話說「功夫不負有心人」,世界上一切事業的成功都是如此。我們只是看到射箭錦標賽上的賽手一箭射中靶心的成功,要知道為此他平時經歷了多少次的苦練,流了多少汗水,做了多少努力。同樣,正所謂「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」,往生西方也不是單憑臨終那天就能成辦的事。

如果平時一點準備都沒有,天天抱著僥倖心理,夢想著到臨終的時候突然超越自己,具足信願,就順利往生了,這樣一天一天的空過,完全沒有在培養信願上下過功夫,到時候慌慌張張的,極有可能一敗塗地。一切事情都要有因才會有果,不是到往生的時候才突然出現一朵蓮花,而是在你生起真信、切願的時候蓮花出生,經過平時不斷增長信、願,再加上持名、修法、迴向等的滋潤,蓮花會不斷的繁茂、鮮豔,這樣到臨終時才會順利登上九品蓮台。

如果平時能準備好,不忘記自己的方向,能夠有意識的在這方面積聚因緣,讓信、願從猶豫不決轉為毫不動搖,行持從薄弱逐漸到達穩固,這樣的人臨終時就會有十足的把握。因為那時這種往生的潛勢力已經相當成熟了。首先說信心,經過成千上萬次的積累,信心不斷的增長,已經到達毫無懷疑的地步;願力方面,也是通過不斷的串習、提升,已經有了極懇切的願;至於行持,更是依靠念念不斷的修淨業,對於每一個善法都非常認真的做迴向,這方面也齊備了。像這樣,往生的資糧已經修集圓滿,所以到了那一天必然能夠穩穩當當、安然自在的順利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。

因此,有智慧的人應當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,這是每一個想對自己負責任的人都必須去做的事。

以上選摘自智圓法師《往生之路一》。

老法師:自了法師今天為我們提出智圓大師的說法,我們聽了之後很受啟發。人無量劫來,在生死輪迴當中討生活,輪迴就決定免不了冤冤相報,沒完沒了。再回頭看看自己,這一次到人間來,幾十年了,一彈指就過去,往下到哪裡去?繼續搞輪迴,還是永遠脫離輪迴?起這個念頭叫正念,這個念頭之外叫邪念。正念裡面第一念就是念佛求生淨土。這個緣不容易遇到,真正是「百千萬劫難遭遇」。這一句話不是形容詞,完全是事實真相。佛法,淨土法門就是當生成就的大法,超過八萬四千法門,超過無量法門,我們有幸遇到了。依照世尊在大乘經裡頭常說的,凡是有緣遇到淨宗,這個人過去生中都是曾經供養過無量諸佛如來,這一生當中得諸佛如來的加持,你才有機會遇到。遇到了好!可是雖然是好,我們的大環境看看,大環境是什麼?法弱魔強。你能夠敵得過現在這些妖魔鬼怪的誘惑嗎?這個就是經教裡常說的七情五欲。

過去確實沒有這麼大的干擾,我們學佛六十年了,想想前面一半,最前面三十年有誘惑,不是很嚴重,最後這個三十年太可怕了!科學愈來愈進步,誘惑的力量愈來愈大。三十年前,我們也曾經看到廣告,廣告不是很多,而且一般廣告裡面內容都不很過分,雖有誘惑,不過分。譬如衣著,那個時候女孩子上街上,穿著都很整齊,暴露沒有那麼多。現在不一樣了,現在幾乎變成地獄了!地獄什麼樣子?地獄人不穿衣服,裸體的,你們看看地獄變相圖就知道了。過分的暴露自己的身體,跟地獄很接近。沒有造罪業,街上走一趟,不知道造多少罪業,讓人看了起心動念,這就是造業。多少人受害你完全不知不覺,還以為自己挺美的。現在的人,學佛的人也不例外,沒有這種定功,沒有這種高度警覺心,見色、聞聲,對外面的接觸你能不動心嗎?這個果是什麼?是三途、是地獄,六道裡頭人天沒分,多可怕!今天給你講正法、給你講因果,沒人相信,反過頭他指著你,你迷信,你怎麼迷到這個程度?幾個人能真正相信?那是善根深厚的人,法緣很殊勝的人。遇到正法,遇到善知識,遇到好的同參道友,難,真難!

六十五年前,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,老師曾經跟我說,現代的學生,學校,六十五年前的學校,在中國,一甲子之前,學校的先生不像先生,學生不像學生,說過這個話。那個時候我很年輕,我聽了這個話不懂,聽不懂,為什麼老師說出這個話?十幾、二十年之後才恍然大悟,明白了,不是老師不願意教,老師都願意教,老師巴不得學生都超過自己,那是什麼?老師的榮耀。老師為什麼不成老師、不像老師?找不到真正想學的學生,所以他要想教也沒法子教。那怎麼辦?上課只有敷衍。學生不認真學習,學生進了大學等著拿文憑,要這個文憑在社會上找一份好工作,目的在此地;老師教書是為生活費,它是職業,他不上課他就沒有收入,他就沒法子生活。教育淪落成這個樣子,讓人悲傷。

現在這一眨眼六十五年過去了,今天的學校跟六十五年前比差遠了。六十五年前,大學裡頭還有不少知名的老教授,真有學問、有德行。現在這些人過世了,沒了,他們的學生在,有一些我也熟悉,很難得。他們這一代再下一代,沒了。在我這個地方,學文字學的有八個同學,我派他們到台灣親近這些文字學的專家。這些老師教了很高興,愈教愈歡喜。為什麼?這些學生肯學。他在學校教書不這麼賣力,為什麼?學生不肯學。遇到八個愛學的學生,如獲至寶。

我們希望漢學要興旺起來,這是大事,這不是小事。漢字要傳下去,文言文要傳下去。就像瑞典的漢學家,歐洲人,他的中文名字叫高本漢,告訴我們,漢字不能改,文言不能廢,經書必須讀。我看到他的書本上這些句子非常受感動,我們要幫助社會、要幫助國家,把中國傳統文化興旺起來。所以對年輕人我就很留意,真正肯吃苦,不求個人名聞利養,樣樣能放得下,我們來救漢學,我們來承受漢學,把它發揚光大,留傳給後世。這一生只希望做個小學老師、中學老師,在中小學裡頭教漢字、教文言文。這個工作在社會上沒什麼地位,這是什麼人?聖人、賢人,聖賢事業。孔子當年在世的時候,社會沒地位,也不富有,生活勉強能過去。這幾個年輕人發願學孔子。孔子做了最偉大的事業,是承傳了文化,集大成。

中國傳統文化有文字記載的可以上溯到伏羲氏,從伏羲到孔子大概有兩千多年,孔子一生的事業就是將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重新做一番整理,成為六經。經,聖人所說的,聖人所制定的。聖人的標準,用佛家的話來說,就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。我們相信伏羲、神農、黃帝、堯舜禹湯、文武周公,這些都是大聖大賢。大聖,明心見性了,所以他們說了很多東西,跟佛經上講的一樣。佛經,是釋迦牟尼佛大徹大悟之後,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經文。中國古聖先賢也不例外,也是從自性當中流出來的,所以他們是同一個級別。自性當中流出來的,那是真實智慧,是真理,是不能改變的,是精華,沒有糟粕,大聖。大賢,菩薩,跟菩薩同一個階級的。中國人講君子,可以說跟阿羅漢、辟支佛是一個等級。中國自古以來,從伏羲說就五千年,有文字記載,這五千年的文化是聖賢文化,是大乘佛教的文化。大乘佛教從印度傳過來之後,到中國來跟中國的儒道融成一體,把儒跟道也提升了。我們才真正體會到無師自通,這些人無師自通。

黃帝以後中國有教育了,這黃帝提倡的。教育的權責,權力、責任,不是國家掌管,是國家指導,每一個家庭掌管。為什麼?孩子「性相近,習相遠」,從性上說,每一個孩子都是聖人,人人可以為堯舜;大乘經上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人人都應該成佛。為什麼你成不了佛,墮落成凡夫?是沒人教你。所以教育太重要了!印度佛菩薩的教育,中國聖賢君子的教育。佛法重視開悟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。定,有大定、有小定,千差萬別;悟,有大悟、有小悟,也有不同。

賢人、君子的著作留傳下來的不少,《四庫全書》都是,篇篇都是。裡面有沒有糟粕?有,很少,而且不嚴重。至於經,四庫是經、史、子、集,經裡頭沒有糟粕。為什麼?自性流出來的,聖人。賢人,他的功夫還不到家,沒有圓滿,或許有錯誤,錯誤不多。再下一級,小悟的,得小定,開小悟的,所謂叫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念一千遍的,他有悟處,他講出來的東西可能有錯誤;如果讀兩千遍,他講出來的東西,他就有深度、有廣度,他講得深;如果他讀三千遍、讀四千遍、讀五千遍,大徹大悟,那完全從自性流的智慧,沒有煩惱習氣在裡頭,他的東西就是真理,不一樣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所以經重視,經書不能不讀。代表儒家的四書,這四書五經是儒家的根本,聖人傳下來,歷代賢人、君子給我們做註解,都是寶。

中國人不容易,中國人是世間最有福報的人。為什麼?這麼多古聖先賢的,它留下來了。外國有沒有?我們相信有,但是怎麼樣?沒有留下來。為什麼不能留下來?他們的文字跟中國不一樣,中國文字是超越時間、空間,他們的文字是受時空的限制;他們是表音的,中國文字是表意的,中國文字不需要耳聽,眼看就懂意思,他們眼看不行,一定要讀出聲音。這是老祖宗上古時代就發明了。這個發明是全世界人類歷史裡頭,任何發明都比不上中國文字的發明,太偉大,太高明了!能夠把古今打通,古人東西現在我們完全看得懂,完全能體會,古學今用,能解決我們今天社會各式各樣的問題。外國沒有,外國如果想他們古聖先賢那些東西要留傳於千年萬世,那個方法只有把它翻成中文,像大乘經。印度的大乘經幾乎全部到中國來了,來幹什麼?來翻成中國文言文。翻得很成功,兩千年來,兩千年前翻的,現在我們讀起來沒問題,再傳兩千年也沒問題,甚至傳兩萬年也不成問題,這個載具好。

所以中國的文字是一盞明燈,光明遍照。如果中國文字要改了,文言文斷絕了,那是整個宇宙的黑暗,不堪設想。中國這一部《四庫全書》能救國家、能救民族、能救全世界。所以我們感到文字學、音韻、訓詁重要,要讓小朋友從小就學起,鼓勵他、勉勵他發大心,做聖人、做賢人、做君子,承傳千萬年的傳統文化,讓這一支永遠不衰。這是大事業,比什麼事業都偉大。學作佛,學作菩薩,學作聖賢,向孔子、孟子、老莊看齊。

關於自己,終極的目標,要把佛法介紹給他,講真的不是假的,那就是我們無意於娑婆,我們一心歸淨土。到淨土幹什麼?成佛。那個地方是修行成佛的好環境,沒有任何障礙;在這個地方修行難,叫法弱魔強。在極樂世界只有諸佛菩薩,沒有妖魔鬼怪,個個人都是幫助你的,勉勵你的,協助你。所以到極樂世界成佛之後,像阿彌陀佛一樣,普度遍法界虛空界苦難眾生,個個圓成佛道,我們的願就滿了。

厭離娑婆,欣求極樂,是真話不是假話,但是也不能死在這兩句話下,這世間不管了,這也不行,這個世間還是要管。管我們應該管的,那就是傳統文化,它與我們佛教有關係。為什麼?我們的《大藏經》,中文的《大藏經》全是漢字文言文寫的,漢字文言文不通,《大藏經》不能理解、不能深入,它是工具。所以這個工具我們一定要努力把它照顧好,把它傳下去。現在我們看下面還有一篇。

學生:尊敬的師父上人,尊敬的諸位老師、學長。慚愧學生玄道,今天向師父上人,諸位老師、學長恭敬匯報的題目是——「至要莫如教子」。

弟子玄道是一位在家女眾,也是三個孩子的媽媽,學佛四年有餘。雖然平日堅持聽師父上人講經,定課不斷,但是每每遇到孩子教育和家庭關係的問題,就總也伏不住自己的煩惱習氣,考不過關。為此感到十分困擾,覺得學佛和生活是脫節的。

多年來,弟子一直在苦苦尋覓一條途徑,真正將修行和生活結合起來。眾生有感,佛菩薩就有應。近幾個月,弟子參加了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舉辦的聖賢母親研習班(大家親切的稱為「媽媽班」),並將所學到的道理落實在家庭中,逐漸反省到自己一直存在的一些錯誤心態及行為,通過真正明理而得以改過遷善,漸漸有了一些淺顯的體會,在師父上人九十大壽之際,特向師父上人匯報。以此一點點收穫,期望報深厚如海的師恩和父母恩,期望從此走上覺悟成佛的道路。弟子還希望,這些粗淺的心得可以成為在家女眾修行上的前車之鑑,讓更多的家庭像我們一樣,感受到學佛的快樂與安寧。

一、從失敗的教子經歷中痛切反省,用愛和包容喚醒孩子的自性

弟子身邊有很多年輕父母和弟子一樣,都在恭聽尊敬的師父上人講經,聆聽師父老人家教導:要在這關鍵的十年,將傳統文化繼承下來,弘揚下去,否則傳統文化就將永遠斷滅,那時整個人類將面臨「萬古如長夜」的痛苦生活。此時我們這些年輕父母都不約而同對孩子有了期待,迫切希望他們可以「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」。我們當時不知道,真正能夠繼絕學、開太平的,應該是我們這些年輕母親們首當其衝。

去年,弟子不顧家人反對,擅自將六歲的長子送去一間封閉式的私塾學習,期待他能夠把傳統文化學到家。當時弟子想,孩子要隔絕外界的污染只有離開家庭,十年不見父母才能學到傳統文化。弟子的自以為是給家中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,公婆非常生氣,甚至要和我們斷絕關係。為此,先生很長時間都感到十分煩躁,無法釋懷,我也覺得內心惶惶不安,隱約覺得,讓公婆生這麼大的氣似乎不是佛弟子所應有的舉動。另一方面,我又覺得,這還不是為了他們家的孩子能成大器?覺得我們夫婦很委屈。公婆移民到澳洲,不學佛,更不學傳統文化,我當時暗地裡看不起他們,覺得老人家糊塗,沒有我們有覺悟。

可是,當我和先生把孩子從私塾接回來的時候,發現孩子完全變了。整個人瘦了一半,滿口謊言,而且情緒很不穩定,甚至會跪在地上打自己的臉。孩子不但沒有預期的那樣「成聖成賢」,品德和為人都大大退步了,內心似乎受過極大的傷害。讓我這個做母親的覺得太痛苦了,太對不起孩子了!我常常泣不成聲,十分自責:「天啊!我這個媽媽對孩子做了些什麼!」弟子因而起了很大的怨恨心,在家中埋怨父母和孩子,在道場怨恨師兄和領導,內心百苦交煎,此時我生起了很大的退心。我們家中常常爭吵不休,正在吵架的時候,我突然想起:「我這還算學佛的家庭嗎?怎麼和地獄一樣?人家不學佛的家還看著比我們和樂。」我感到雙重的痛苦。

後來,在協會領導的關懷下,我去「媽媽班」上課。媽媽班是和母親們一起將童蒙養正的課程(例如《三字經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)自己先學習一遍,這樣就能回家帶孩子們誦讀、學習傳統文化的經典,幫助孩子們落實讀書志在聖賢、讀書成就聖賢。通過學習我才知道,原來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母親的正念與信心。正念就是一心一意的照顧自己的家,自己先落實傳統文化的家道,把父子有親、夫婦有別、君臣有義、長幼有序、朋友有信在家中做出來;信心就是毫不懷疑的相信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堅信每一位家人都是本性本善。做為母親,堅信孩子們來到我們身邊,就能通過母子一起學習,蒙佛力的加持、祖宗的護佑,就算經歷一些波折困難,最終都能夠成長為聖賢君子。

我這才知道,真正的傳統文化應該是父母身教做出來給孩子們看的,真正的望子成龍的母親,原來就是先自己默默的改過遷善,讓自己成為一名聖賢。真正的聖母賢母,她們都是以身教為先,言教輔之,循循善誘,以超乎常人的耐心和毅力,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下,撐起一個溫馨的、充滿正能量的家,讓孩子在家中健康快樂的成長,成為一名有用的人,繼而提升境界,成為聖賢君子。原來,聖賢是母親用生命教導出來的,而不是一所學校、一個機構所能夠成就的。學校和機構是孩子成長的外緣,真正起作用的是母親溫柔、強大而且堅定的內心。

古文「教育」的意思是長善救失,養子作善。我們如果放下家庭教育不顧,而求一所學校,滿心期待學校能夠把孩子們教好,自己忘了長自己的善、救自己的失,這不是在外求嗎?師父教導說,外求所得到的是煩惱和痛苦,這是真的。尊敬的師父上人在講經中多次強調,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得以延續至今,而世界其他古文明都滅亡了,其原因就是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,是家庭教育把每個孩子都教好了,社會自自然然千萬年來保持安定祥和。

家庭教育在古代是母親和家塾協力完成的。通過學習了解到,「私塾」原來並不等於現在由某個財團、機構所辦的獨立於家庭教育之外的私立學校。私塾是由某個有家學、有文化的家族所興辦,和官府所辦的學府不同,所以稱為「私」。「塾」是古代住宅中最靠外面的一個房間,之所以請老師在這個房間教授學生,是方便街坊鄰里也能送孩子隨喜參加。所謂私塾,原來就是有家學的家庭,為了提升他們所居住的社區的文化水平、道德水平而做的義舉。前來上學的孩子們,隨喜參加,隨緣隨分的提供一些供養。它既不是商業行為,更不會獨立於家庭之外,而是整個家庭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。我這才明白,中國人所重視的家庭教育,原來不是現在小家庭的教育,是家族、社區、學校三個方面融為一體的全面養成教育。這個教育現在沒有了,所以人才培養就出了問題。我當時不明白這個道理,不知道有私塾之名的學校不一定和古代的含義完全一樣。而我們給孩子提供的傳統文化教育,因為失去了家道,也變得徒有其名了。

弟子這才開始重視家庭,重視家庭教育。即使古代傳統文化的大家族不能一時得到恢復,大家族提供的教育也不能馬上得以重現世間,可是我們這些媽媽們總可以在自己的小家庭裡先學起來、先教起來。孩子上哪個學校都好,這是他的因緣,但是我們母親把家庭教育這個關鍵抓住,也能幫助孩子成就德行、成就學問。

弟子通過學習,因為明理,才慢慢走出怨恨,反省到自己讓孩子受這麼多的傷害,原來都是因為母親利欲薰心。感到特別迫切的要放下這顆骯髒的內心。當初把孩子送走,美其名曰「送子求道」,其實是在刻意逃避做母親的責任,想多點時間來道場做義工,多點時間自己聽經拜佛,其實這就在貪佛法,是非常的自私自利,而且對孩子而言是極其殘酷的行為。但當時名聞利養的心早已生了起來,利令智昏,覺得長子以後可以當「蔡老師」,可以在電視機上講經弘法,感覺自己一隻腳已經踏入「賢母」的門檻了,真的是利欲薰心卻毫不察覺。把尊敬的師父上人說過,「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」及「敦倫盡分」的教導拋在了腦後,就這樣一味的沉陷在打著傳統文化大旗下的名聞利養之中,不知回頭,直至作繭自縛,苦不堪言。

現在弟子已經辭去了在道場的工作,在家中安心教子。孩子從私塾接回來時,因為長時間離開母親,又加上不能理解別人對他的教導,所以情緒十分不穩定,很容易受到刺激而做出一些非常過激的行為,也很難和任何人正常的交往、溝通,把自己完全的封閉起來。所以,弟子就每天陪著他,一分鐘也不離開,連家務也是能不做的就不做。孩子吃飯,我就看著他吃,陪他說兩句話;孩子做功課,我也坐在他身邊,看著他一筆一畫的寫,心中默默念佛。每當孩子行為出現問題,弟子也感到很有情緒,覺得怨恨或者憤怒的時候,弟子就強忍著,不斷的給自己說:「孩子就是一個小聖賢,只是還沒有到覺悟的時間,之前所經歷的一切苦難都會成為他日覺悟的資糧。」

所以,當孩子出現過激行為時,弟子就抱著他懺悔,並請求他的原諒,沒有拿出情緒來指責他;當他改過時,弟子就大力讚揚,將他的優點在家人、朋友們面前高聲稱讚。因為孩子的心靈受過傷,所以不能像從前一樣,孩子做錯的時候就嚴厲制止、高聲責罵,因為這樣只能起到反效果,讓孩子情緒激動,不受控制。所以,弟子這時是看在心裡,默不作聲,暗自隨順他的習氣甚至錯誤,到晚上睡覺的時候,孩子安寧下來了,溫和的問他:「今天哪裡做錯了?」有時,看到孩子還不願回頭,就用講聖賢故事的形式,點到為止,故事結束後,再引導孩子反省今天錯誤的行為。我們母子每天都在自省,每天都努力自新。

自從孩子出了問題,弟子常會問孩子:「有沒有覺得媽媽愛我們?」孩子開始會突然很委屈的流淚哭訴,很痛苦的說:「媽媽不愛我了,媽媽要把我送走!」有時候經過我們當時送孩子去上私塾的地方,孩子就會十分緊張,抓著弟子說:「我不去那裡,媽媽要把我送走了,我就沒有媽媽了。」我聽著心酸,眼淚就掉下來了,抱著孩子,心想:「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媽媽愛他。」

就這樣半年過去了,孩子漸漸的不怨恨媽媽,他能感覺到媽媽的愛了,很信任媽媽,也肯聽話,能交流了。孩子現在回到我家附近的一所普通學校上學,跟同學相處得很好,成績也不錯。弟子將古代私塾教育帶回到家裡,每天放學和孩子讀經六十個字左右,讀三十遍,三天就是九十遍;接下來三天,弟子和孩子就背三十遍。這樣一週下來,六十個字的經文,孩子讀誦一百八十遍的樣子,幫助孩子扎聖賢教育的根基,培養淨定安樂、氣定神閒的氣質。雖然這方面孩子還在努力,還是一個很調皮搗蛋、毛手毛腳的小男孩,但是他身心健康、情緒穩定的轉變,讓弟子堅定了信念,深深感到唯有愛和包容可以成就孩子。我們身為人母,不是警察,也不是製造商,我們和孩子的關係不是管理與被管理者的關係,更不能用情緒來壓制孩子、強迫孩子,而是心心念念都要扶持孩子健康成長,引導孩子樹立德行,為孩子成聖成賢鋪路搭橋。真的是至要莫如教子!

二、教育孩子,首要夫婦和敬

尊敬的師父上人教導我們,從小要培養孩子對一切人、事、物的恭敬心。現時的學校教育中沒有這一課,我們做父母的就要全心全力幫孩子們補上。弟子發現,現代社會環境心浮氣躁,很難長養恭敬心。為了培養孩子的恭敬心,弟子常常反思,孩子的恭敬心是從哪裡來的?孩子從入胎到出生,再到成人,這十八年間,大多數時間是在家中看自己的父母、長輩如何生活的,那麼父母恭敬的心念和行為就是孩子真正學習的對象。

古人說:「君子之道,肇端乎夫婦。」所以,身為孩子的父母,夫妻之間的和敬就應該是孩子成長的重要一課。所以,孩子的恭敬心有很大程度是從我們夫妻之間的和敬中來的。妻子恭敬丈夫,感恩丈夫對家庭的經濟供養,欣賞丈夫的種種優點,不斷努力幫助他長養其善,以便孩子效法、學習,而不是看不起丈夫、埋怨丈夫的缺點;丈夫恭敬妻子,感恩妻子對家庭的辛勞付出,欣賞妻子的種種德行,不斷努力引導她擴大心量、提升靈性,以便孩子得到善教,而不是冷漠對待妻子、指責妻子,或者對她的傲慢無禮忍氣吞聲。這樣愛敬存心的夫妻關係,孩子看在眼中,便是對恭敬心最好的滋養,一家人其樂融融,把「僧讚僧」運用到家庭生活中,體會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而且還是全家人歡喜心的源泉。

可是弟子卻剛剛好做不到,我在單位很恭敬領導,在道場裡也恭敬法師和師兄們,回到家卻從來不恭敬先生,常常看不起他。慚愧弟子玄道是獨生女,在家中嬌生慣養,從小沒有受過聖賢教育,接受的西方功利主義教育可謂根深蒂固。學佛之後,又沒有真正聽懂師父老人家的教誨,以為修行就是誦經拜佛、在道場做義工,不知道要在家中修和敬、好好持家、相夫教子,也不知道家才是我們在家女眾修行的道場。

一直以來,弟子因為傲慢、自以為是的習氣很重,所以在家中對先生非常強勢,經常喜歡控制家中大小事情,從不考慮先生的感受,也不接受先生的教誨、提醒。生了孩子,就交給外祖父、外祖母或者保姆照顧,自己不想帶孩子,覺得太累,喜歡在外面做事,覺得這樣有成就感。老三出生之後,弟子更覺得家事很拖累,常想逃避,於是就去道場做義工,還美其名曰,「我去道場給家人積福報去了」。直到長子從私塾回來,變成了問題兒童,弟子才被迫開始反省,開始面對自己的錯誤行為,才體悟到真的是家和萬事興、家不和萬事敗!

《孝經》說:「故以孝事君則忠,以敬事長則順。忠順不失,以事其上。」弟子在家中不能和敬、恭順先生,對公婆也很牴觸、叛逆,所以在道場做事也做不到忠順。孩子對我們夫婦的教導也很不當回事,對待父親也很隨便。這樣的小孩如果繼續下去,相信成人之後,也很難在社會上真正做到不失忠順,他們也會像弟子一樣,很容易受到名利的誘惑而失去理智。

尊敬的師父上人在講經中常常跟我們說,世味哪有法味濃。弟子最近才反省到,這些年來,聽到師父老人家的教導,理解錯了,不是用佛法來指導生活,在生活上證得法味,而是用它來做藉口,逃避在倫常中應盡的責任。我們身為師父上人的弟子,在經教中斷章取義,為自己自私自利的行為套上冠冕堂皇的藉口,還口口聲聲護持正法,這不是背道而馳,實際在滅法嗎?

尊敬的師父上人說,自性第一德,父子有親。一位母親如果不能真正的恭敬自己的丈夫、恭順自己的公婆,和睦家庭,孩子就很難生起對父親的恭敬和信任,也很難對家庭生起感恩和愛護的正念。隨著孩子成長,他會對「父子有親」的性德產生出或大或小的懷疑,也就可以說,我們在給孩子恢復自性的道路上又設下了或大或小的障礙。這是我們在滅了法,斷了家道!如果能夠真正恭敬自己的丈夫,就會對公公婆婆生起感恩心,感恩公婆的教育賜予我們一個幸福的家庭,那麼現時社會頻繁出現的婆媳矛盾問題就會愈來愈少了。所以說,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和大乘佛法,我們在家女眾要真正做到夫婦有別,這也是在為孩子將來的修行道路打下堅固的基石。

三、母親的正念是對孩子最好的家教

弟子的婆婆是一位傳統的中國女性,她只有小學學歷,從沒有到外面工作過,一生全心全意為家庭默默付出了一切。一九九O年,公婆合家從香港移民澳大利亞。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,公公在香港做生意養家掙錢,婆婆獨自在澳洲照顧三個兒子。婆婆在當地沒有親戚,她的英語又不好,所以那段時間婆婆一個人很不容易,但她對公公從沒有懷疑,也沒有任何怨言。正是因為婆婆對公公的恭敬及正念,三個孩子並沒有受到西方功利主義的影響,都成長成為非常優秀的人才。

事實證明,家庭的教育,而非學校的表現,決定了一個人對社會是否能夠有所貢獻。弟子和先生是大學同學,讀書時期,弟子的成績及各方面表現都超過了先生。然而沒想到參加工作後,弟子在工作中處理事務的能力,及人際關係的相處方面遠遠不及先生,對工作單位的貢獻也比先生差多了。此事弟子一直沒有想通,不明白為什麼優等生到了社會,卻不一定能夠同樣有效的造福社會。

直至近期在媽媽班的學習中,弟子漸漸才明白了其中的緣由,真正塑造人格的是家庭的教育,而母親的正念是孩子最重要的家教。尊敬的師父上人在《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》第二O九集中教導我們:「善正念無瞋」,善正念就是《無量壽經》上的「離欲深正念」。師父說,「我們無貪於一切法,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沒有貪戀,這就真正無貪」,「正念是忍、是定,怎麼會有瞋恨?」弟子學到這一句的時候,就想到了先生,他真的很少對人發脾氣。每當遇到境界的時候,他因為貪心很淡,執著心很淡,所以不會馬上著急,而是以平常心來處理,沒有了貪和瞋,問題解決起來都會非常妥當。而且先生的為人又很簡單、很真實,不貪求,大家都很喜歡與他相處。

弟子回想先生於小學時已經移民澳洲,在國外長大,不但從小沒有接受過四書五經等經典的教育,甚至中文都說得很不好,寫得很不好。但是,為什麼在境界現前的時候他就能有智慧來處理呢?他的所言所行為什麼那麼厚道,像一位傳統的中國人呢?弟子這麼一想,才明白,原來先生雖然沒有機緣好好學習中文,沒能從小讀經學傳統文化,但是卻因為生長在傳統「男主外、女主內」的家庭中,在母親長期而堅定維護傳統家道,以及和順恭敬的教化下,自然而然形成忠厚的人格。媽媽班的同學曾經感嘆說:「你家的孩子其實不需要去外面學習傳統文化,他們如果能夠把父親做人孝順、忠厚、簡單、誠敬的風格繼承下來,就真的把傳統文化做出來了!」弟子當時還不以為然,沒有聽懂,覺得先生很老實、不懂古文,是「黃香蕉」,沒有什麼文化。待弟子真正開始接受傳統文化的教化,把它用到生活上之後,才意識到同學是在提醒我們,學習傳統文化要重實質不要重形式。

先生之所以在外國長大,都能把傳統中國人的為人處世做出來,完全得益於母親的正念。這讓我感到家道才是傳統文化教育的載體,而實現家道與教化的需要仰賴母親的正念。婆婆很謙卑,總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文化。我學了一點《了凡四訓》,看懂了一點古文之後,就更加覺得婆婆「沒有什麼覺悟」。現在,弟子才真真切切的由衷佩服她,佩服她將正心正念的力量做出來。心念的力量真能超過言語,超越時空。婆婆的「正念」,正是師父上人講經中苦口婆心勸導我們的忍和定,雖然婆婆說不出什麼大道理,更說不出佛法佛理,但她做到了。她一顆心操持家庭生活,是定;她獨自忍受外國生活的種種困難,安定、安詳的對待一切,是忍。她的正念體現在她對家庭的付出中,體現在她對自己先生的恭敬、無對立中,體現在她二十年如一日歡歡喜喜給孩子們煮三餐飯、打掃房間、接送放學中。就是這樣的一位偉大的母親,在做平凡家務中的歡喜心,毫無對立、沒有怨言的生活方式,在成長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孩子們,讓他們具備了可以在任何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的能力,讓他們事業有成,道心堅定,永不退轉。

反觀自己的正念及對家庭的付出,不及婆婆的十分之一,不但家務是由保姆來做,而且經常順境起貪愛、逆境起瞋恨,在家裡對先生,及孩子會用發脾氣來解決問題。特別是上學的時候,經常慌慌張張的催促孩子「快點出門」,等等心浮氣躁的行為,這些都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做了不好的表法。弟子帶孩子讀《小兒語》,讀到第一句就是:「一切言動,都要安詳。十差九錯,只為慌張。」弟子雖然每天抓著孩子每天讀經,自己又做不到,真的是只重形式,忘記實質,說一套做一套。

真正的家風和家道就在家中,不用外求,大家看看玄道糊塗的行為,把孩子送去外面去求學傳統文化,以期專門去吃苦、不要浪費福報等等的行為,是何等攀緣和外求的心!而家中的長輩們所秉承的正心正念的家道,卻沒有得到珍惜和傳承,真的是正如師父上人說的:「佛法最忌諱的是心外求法。心外沒有法,你到哪裡求?佛法一切向內不向外。」而家道家風的建立也是向內不向外。弟子在這裡把家醜外揚,想藉此機會向公婆、父母和先生,懺悔之前對他們的不敬。也再送給各位姐妹一句打油詩:

傳統文化要承傳

趕快回家做好媽

恭敬公婆和先生

言傳身教樂滿家

以上是不肖弟子玄道在這四個月媽媽班的學習中,反省到的一點粗淺體會。通過這次學習、總結,弟子真正感受到了人我一體的感受,心中萬分感恩。玄道真的是幼時失教,習氣深重,教子無方,對不起祖先的福蔭,對不起尊敬的師父上人、尊敬的父母雙親的無邊深恩。懇請尊敬的師父上人,尊敬的諸位老師、學長慈悲教導,弟子立志努力求道、證道。慚愧弟子玄道頂禮敬呈。

老法師:玄道同學這篇懺悔文,無量功德。人最可貴的、最值得讚歎的就是知道回頭,回頭是岸。這個社會幾個人知道回頭?幾個人肯回頭?知道回頭、肯回頭的就是聖賢君子,就是阿彌陀佛的學生。她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好,應當廣為流通,幫助許許多多現在迷而不覺,還沒有回頭的這一些年輕的媽媽,給她們做個好榜樣,現身說法,字字句句都從真實心中作,很有說服力,讓人看到了、聽到了都會受感動,由受感動而再發心向她學習,回頭是岸。家道要是興了,世運就轉了,這是多麼偉大的事業!

今天的地球,由於科技的發達,交通便捷,確確實實是個地球村,同居住在這個村子裡頭,天天見面。媒體的廣播,這個世界上無論在哪個地方發生一點事情,全世界都知道了,這不是一村什麼叫一村?既然是一個村,我們希望這個村和睦相處。這個村人人都是好人,好人行好事,事事都是好事,人真正找到幸福了。傳統文化可以幫助我們一生幸福美滿,幫助我們家庭和睦、事業順利、社會和諧、國家興旺、天下太平。所以起心動念想著中國傳統文化供養給全球一切眾生。我為什麼要這樣做?為地球人人人一生幸福,家家和諧安樂,為這個。

全世界是一家人。如果從佛法來說,他說得究竟、說得圓滿,惠能大師開悟時說了,末後一句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這句話什麼意思?萬法是指什麼?萬法是指全宇宙,大乘教常說的遍法界虛空界。佛說了,這裡頭有無量無邊、無數無盡的諸佛剎土,像釋迦牟尼佛的三千大千世界,無量無邊。這個法界從哪來的?自性變現出來的,自性能生萬法。如果你真的把這個道理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就成佛了。成佛什麼意思?肯定了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。為什麼?能生的自性是一個,所生的萬法怎麼會是兩個?於是自性裡面的大慈悲心自然就流露出來了。

這大慈悲心是大愛,你愛一切眾生就像愛自己一樣,沒有分別。在外國宗教裡,神聖的愛、上帝的愛;在佛法裡頭,諸佛如來的「同體大悲,無緣大慈」,慈悲,無條件的愛心。愛人怎麼可以害人?愛人就是愛自己,傷害別人就是不自愛。不但傷害有情眾生,傷害樹木花草、傷害山河大地,這是現代科學幹的,那是不愛自己。地球是我們生活美好的環境,我們應當把它變成極樂世界,不能破壞地球。破壞地球,到最後是讓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絕滅。這個事情誰知道?科學家知道,知道的片面,沒有知道事實真相,事實真相佛菩薩知道,聲聞、緣覺知道。我們學佛,學大乘,學淨土,不能不知道。

慈悲對誰?對一切眾生。這裡頭特別包括的怨親平等,你看,不是把對我好的人擺在第一位,把瞧不起我的人、羞辱我的人、毀謗我的人、傷害我的人,把他擺在第一,怨親平等。為什麼?他跟我是一體,自性能生萬法包括他,同一個自性。不但這個地球,一切萬物跟我是一體,這個地球之外,太陽系的星球、銀河系的星球,諸佛剎土,無量無數大千世界的萬物,跟我全是一體。一體還能分嗎?法身菩薩明白了,所以稱為法身,法身就是一體。法身佛的名號叫毘盧遮那,毘盧遮那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叫遍一切處,也就是說,一切處所、一切時他都存在,超越時間、超越空間,遍法界虛空界一體,這叫法身,承認一體就證得法身了。自性裡面第一個德就是慈悲,同體大悲。悲是看眾生苦要全心全力幫助他離苦,慈是與眾生樂,幫助他離苦得樂叫慈悲。慈悲是真愛。怎麼個愛法?幫助他離一切苦、得一切樂。你看講得多具體,把愛具體說出來了,不含糊。一般講愛,「上帝愛世人」,這講愛,籠統的,怎麼愛法?慈悲是說出來了,用什麼愛?用離苦與樂,這是真愛。

玄道居士從生活體驗當中沒有忘記佛法,終於在佛法裡頭覺悟了、明白了,把慈悲兩個字用在家庭裡頭,佛法的家道就建立起來。我相信它會興旺起來,她會影響她的鄰居,影響她的親朋好友,甚至於會影響佛友。這真正續佛慧命,弘法利生,成就自己也成就別人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4月17日14:42:58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1043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