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严开敷夜神章|第23集|文字MP3|jingkong老法师主讲|台湾华藏讲堂

华严开敷夜神章  (第二十三集)  1986  台湾华藏讲堂  档名:12-004-0023

点此听MP3

请掀开经本八百零八面第三行,我们接着上一次没讲完的一段经文,我们将这个经文念一段对对地方:

【愿得充足一切众生衣服饮食。愿获菩提无量妙乐。舍离一切诸不善心。常愿积集一切善根。】

从这个地方看起。这一段是讲布施的弘愿非常的深广,前一次因为时间关系,这一段没能讲完,我们将这段经文念完了,今天还是要从这个地方看起,这里面还是有许多的意思我们必须要知道,对于自己的修学都有很大的帮助。这个愿望在字面上看是衣食充足,就是丰衣足食,这是从字面上来看。佛经决定不能只看字面,一定要看它表法的义趣,也就是文字里面所含的甚深的义理。如果只看文字表面,今天我们台湾可以说是家家户户都已经达到了丰衣足食,已经达到这个水准。在佛法里面,「衣」代表忍辱,「食」代表禅悦,禅悦为食。如果以这个标准来看,我们台湾这个地区就非常的贫乏。所以我们『愿得充足一切众生衣服饮食』,不但是在事相上,更要着重是在精神上的,精神上的衣食。

在许多大乘经典里面我们常常读到,修学能不能有成就,决定的因素就在忍辱。所以佛在《金刚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一切法得成于忍」,这个一切法包括了世出世间法,不能忍辱就不能成就,你念佛求生净土都不例外。往生净土的条件是要伏烦恼,这是讲功夫成片,最低的标准。如果对于世出世间法要是忍不过,换句话说,这个最低的条件我们也不能够具备,可见得忍辱非常的重要。「饮食」就是法喜充满,它表这个意思。法喜,不仅仅我们对于甚深的佛法要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,而且一定要有实在修证的功夫,你就得法喜了,你就真正欢喜了。欢喜,给诸位说,比我们摄取饮食里面的营养还要重要。一个人如果说每天欢欢喜喜,尤其是法喜,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喜悦,实在可以,俗话常讲青春永驻,不容易显得衰老。什么原因?法喜充满。使人衰老是忧虑、烦恼,忧虑多、烦恼多,这个人老化就快;如果这个人是天天法喜充满,他很不容易衰老。要想法喜充满,刚才讲了,深入佛法的甚深义理,还要求有实证的功夫,我们得到真法喜,法喜就是饮食。

『愿获菩提无量妙乐』。我们要想我们的生活快乐,真善美慧的人生,世间只有这么一句空话而已。东西方的人,古今中外,谁不在那里追求真善美?试问一问,哪个人追求到了?在历史上我们也能看到不少杰出的人物,他有真,他没有善、美;有美,没有善、真,三个条件很难具足。这三个条件真正具足的,给诸位说,只有佛门里面你才能看得到,舍佛门之外,真善美慧只有向往而已,实在是不容易得到的,可是在佛法里头确实有,这就是菩提。菩提是正觉,觉而不迷,这里面就有乐。乐加一个妙,妙怎么?妙就是乐里头没有烦恼,乐不会变成苦。咱们世间这个乐往往所谓是乐极生悲,纵然不能够很快的看到这个悲,经上也给我们说乐是坏苦,这个话讲得非常的真实,非常的切实,乐是坏苦。妙乐是只有乐没有苦,这才叫妙。为什么妙?妙在哪里?妙在他正受。何以晓得正受?前面有「获菩提」,正受就是以清净心来享乐。凡夫,为什么佛说乐是坏苦?因为你享乐的那个心不清净,不清净这个心里面就患得患失,有得失,有恩怨,得到了欢喜,失去就怀恨、就怨恨,所以他带着有烦恼。随着烦恼的轻重,必定造作罪业,造了罪业,后来一定要受苦报。所以这世间之乐,不是真乐。真正的乐,一定是觉而不迷的人,他才有真乐。

『舍离一切诸不善心』,「诸不善心」这个「诸」字包括得非常之广。善与恶是相对的,相对的善就不是真善。什么叫真善?善恶二边都离开,这才叫真善。所以诸这个字里面,不但是不善要舍,善也要舍,二边舍离,中道不存,这才是大善,才是真善,才是称性之善。如果我们只舍不善,还坚持守住这个善,与不善相对的这个善,这种修学法给诸位说,修其他的法门,就是八万四千法门,不能出三界。为什么?你是有漏心,不能出三界。修净土,可以带业往生,可以到功夫成片,不能得一心,不但是理一心得不到,事一心也得不到。这个原因也是因为以有漏善心来修念佛法门,但是他有成就,可以带业往生,修其他的法门那就不行。所以这一点我们要明白这个理,真正做那是属于境界,也不是我们现前的境界,我们现前做不到。现前我们做我们还是有漏的心,还是生活在相对的世间,没有法子超越,这个经上所讲的境界完全超越了。所以理我们明了,事我们还是择善固执。如果说恶舍掉,善也不做,你必定落在恶取空里面,那个烦恼就大了。那就是古德讲,「宁可执有如须弥」,就是执著有,「不可执空如芥子」,万一堕到恶取空,佛也不能救你。所以理明了,事我们执著,择善固执。

『常愿积集一切善根』,这一句也是特别提醒我们,我们念念别忘要修善根。世间的善根,无贪、无瞋、无痴,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出世间菩萨善根是精进不懈,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。

【常愿救护一切众生。】

这也是菩萨应当要发的大愿。佛这样示现给我们看,我们既然学佛就要学佛的存心、学佛的用事,这才真正叫学佛,不是把佛的经典当作一种学术来研究。我们真正要学,要依照经典的教训修正自己的毛病、习气,这样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。所以常常要有救护众生的心,四弘誓愿里面第一条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在我们自己本分的岗位上尽心尽力,运用自己的智慧、运用自己的善巧方便去影响众生,把佛法直接或者间接有意无意的介绍给我们周围的大众,推荐给他,这是真正的救护众生。尤其是念佛法门,这个法门实在叫难信之法。

【常乐观察萨婆若道。】

这个『乐』应当念去声,念「药」,「乐」是爱好,就是喜欢,常常喜欢观察。『萨婆若』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就是一切种智,如来果地上圆满的智慧,所以称为萨婆若海,或者萨婆若道。常常是念著这个,以这桩事情做为我们修学终极的目标,这就是圆教的佛果。

【常乐修行一切智法。】

这也是念「药」,爱好。『一切智法』,简单的讲就是我们三皈依里面显示的修行纲领,第一是觉而不迷,第二是正而不邪,第三是净而不染,这是三皈依。为佛弟子,早晚都要念三皈依。早晨念三皈是提醒我们自己,我们自己在这一天当中起心动念、待人接物,我一定要做到觉不迷、正不邪、净不染。晚课是反省,认真的来反省,我这一天有哪些事情迷失了自己,有哪些思想、见解错误了,又走上邪知邪见;有哪几桩事情我们心被染污了,就是起了贪瞋痴慢,心起贪瞋痴慢就是被染污,心不清净了,这是晚课。这样做晚课,无量无边的功德。所以早晚课绝对不是拿着课诵本念给佛菩萨听的,那个做法就错误了,要晓得早晚课真正的意义,才能收到早晚课的功德利益,这是「修行一切智法」。

【满足一切众生所愿。】

这桩事情看起来好像太难了,众生的愿望没有止境,广大无边,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满足他?众生的愿望虽然深广,我们如果仔细的去想一想,哪个众生不希望自己长生不老?哪个众生不希望自己永远的离苦得乐?这两桩事情是一切众生最大的愿望,永远不能满足的愿望,佛菩萨有能力满众生的愿。我们今天实在是有幸遇到了佛法,遇到了正法,如果能够明白这个道理,依教修行,我们无始劫来这两大愿望都能完成,都能达到圆满。这个两愿圆满,可以说无量深广的大愿统统圆满了。佛法要没有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,那就不值得我们修学,确实能满我们所有的愿望。

【入一切佛功德大海。】

这个比前面那一条还要难,但是这一愿在《华严经》到末后给我们显示出来了,念佛求生净土就是『入一切佛功德大海』,往生西方。蕅益大师告诉我们,生西方净土就是生一切诸佛净土,见阿弥陀如来就是见十方一切如来。所以在这个经末后,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确实是入这个境界。

【破一切魔业惑障山。随顺受持一切佛教。】

这个四句对我们现前来讲非常重要。首先我们要认识什么叫做魔?你能够认识它,你就不受它的害;你不认识它,你就会受它的害。『魔』就是折磨。古时候这个字下面是个「石」字,就是折磨的磨,把那个「石」去掉,下面安个「鬼」,这是当时新造的字。相传是梁武帝造的,就是折磨太可怕了,就像鬼一样,所以新造这么一个字。折磨当然叫我们心里不舒服,心里面难过,遇到一些顺境、逆境,顺境也有这种情形,逆境就更明显,所以这是魔障现前了。佛经里面将这些魔障归纳为四大类,《八大人觉经》里面就讲得很清楚,第一种是五阴魔,六道的众生是个个具足,没有一个例外的,我们这个身就是五阴身,色受想行识和合而现的这个身相。这叫五阴魔。第二种叫烦恼魔,特别指的是见思烦恼,折磨你。第三种死魔,这也很可怕,我们寿命短促,很想修学佛法,还没有修成功,寿命到了。纵然你修得很好,你死了之后四十九天又到人间来,又投胎来了,好,我来生再修行,你总不能一出世就修,这个你做不到,再快也得十几岁,当中就隔了十几年,断掉了十几年。这十几年断掉,又得从头来起,你到哪一生哪一世你才能修得成功?你别想到,大概我一生一生、一世一世接着修,大概很快就成功,绝对没这回事情。

你们在座的同修,《金刚经》上佛都替你们授过记的,你们念念《金刚经》。你们今天能够在这个讲堂里面坐一个半钟点,以清净心来听《华严经》,这不是个简单事情。《金刚经》说,你不是在一佛、二佛、三四五佛那里种的善根,你过去生中已经亲近过无量的佛,可见得你善根深厚。现在想想,我这一生如何?你不是生生世世都在修行吗?无量劫之前你就闻到佛法,生生世世在修行,修到现在怎么样?还是迷惑颠倒。你就晓得这个死魔的可怕,死一次,前一辈子忘得干干净净,什么都得从头来起。从头来起,又还没有一个像样的成就,寿命又到了。生生世世这么来,所以无量劫到今天还是一事无成。麻烦在这个地方,一定要觉悟。

所以,道业没有成就决定不能死,这是我奉劝诸位,死了就不得了,麻烦就大了,决定在这一生当中成就道业。法门多,这里头有难、有易,难修的法门咱们不修它,我们修容易成就的;没有把握的法门咱们不修它,修有把握的法门,这是我们今天选择的条件。而且要在很短的时间当中,我们有决定性的成就,我们选这个法门,这个法门最好不过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。所以净土经论我们要详细的来讨论、来研究,它可以帮助我们断疑生信,帮助我们在短时间之中决定往生,这就超三界出轮回了。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纵然是下品下生,也是圆证三不退,那个果报不可思议。所以净土经论一定要细加讨论。今天念佛的人虽然多,真正明白净土道理的人不多,因此念佛人多,往生人少。原因在哪里?一切魔障把他障住了,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,你才能够破一切魔障。

第四种叫天魔,所谓天魔就是外界的环境;换句话说,就是环境的诱惑,无论是人事的环境或者物质的环境来诱惑你,叫你起贪瞋痴慢,那就是天魔。我们要认识,认识内外的魔境。所以前面讲过,我们常常要想到修积善根,我于一切法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、不慢,我里面先把烦恼魔把它降伏住,外面天魔他就不得其便。为什么?他没有办法诱惑你。诱惑你,要跟他里应外合才起作用,外面拼命在诱惑,你里头不动心,这个外头的魔没用处,不起作用。所以破魔障第一个是先破烦恼魔,第二个要认识死魔的障碍很大,决定在一生当中要成就。

『业惑障山』,「业」是活动,我们常讲事业,正在造作的时候叫事,做完了结果叫业。一切的行为,起心动念、身语行为,无不是业。迷的时候,这里面就有所谓是有漏的善业、恶业;觉悟的时候,这个业才叫净业,那就不是障。迷惑的时候善恶业都是障,障碍你不能出三界,障碍你不能永脱轮回。你修积一切善业,果报在三善道;造作一切恶业,果报在三恶道,所以它都是障,一定要觉悟。觉悟的人所修的是净业。净业跟善恶业有什么不一样?刚才说过了,善恶业是迷心在造作,迷而不觉,邪而不正,染而不净,这个造作善恶业,都是三界有漏的果报,这叫做「业惑障山」。

学佛要破魔、要离障,那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我觉不迷、正不邪、净不染,不但造一切善业三轮体空是净业,造一切恶业也是三轮体空,它也叫净业。也许同修们听了会奇怪,造善业没有问题,怎么造恶业?诸位要知道,众生根性不相同,有的时候用善法度他,有的时候也得用恶法来度他。这五十三参里面就有不少菩萨是用恶业度众生的,你看我们前面念过的,胜热婆罗门用恶法度众生;甘露火王,那更不得了,遍行外道,都是用的逆行,都是以不善法来度众生。所以遇到善人就善度,遇到恶人,你比他还要恶,他只好乖乖听你的。俗话说鬼都怕恶人,你遇到那些妖魔鬼怪,你比他还要恶、还要凶狠,你就度了他。那是菩萨,他那是善法不是恶法,必须用这种手段才能够摄受那些恶业的众生,虽然行为是恶,心地是慈悲的,要明了这个意思。他也是三轮体空,所以他是修的净业。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我们修行的榜样。

『随顺受持一切佛教』,这里头特别注重这个「顺」字,顺难,随缘容易,随顺难。所以十大愿王,它不叫随缘众生,叫「恒顺众生」。中国人讲孝道也讲孝顺,他不说孝敬,他讲孝顺,顺难。顺有大智慧,顺有大忍辱、有大禅定,才能做得到。在顺里面不迷、不邪、不染,这样才叫「受持」。「一切佛教」,这部经就是一切佛教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实际上这个经的题目就是一切佛教的总名称,我们中国人把一切经称之为「大藏经」,实际上原来的名字就是「大方广佛华严经」,清凉在经题里面就给我们讲得非常的详细。所以这是一切佛教的总名称,因此这个经叫根本法轮,一切经都是《华严经》的眷属。好像《华严经》是树根,一切经都是它的枝叶,这是根本法轮。这一句可以指这部经书,如果讲到究竟指归也可以指到《弥陀经》来说。在《弥陀经》里面,我们看到十方诸佛赞叹,「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」,这是《弥陀经》本来的经题。一切诸佛之所赞叹,换句话说,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讲《弥陀经》,没有一尊佛不弘扬净土法门,没有一尊佛不劝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所以《阿弥陀经》就是一切佛教。明白这个道理了,不必再去搞其他的经论,我们晓得,一切佛教,这部《华严》或者一部《弥陀》统统具足了。

【行一切智无障碍道。】

这一句是这一段的总结,将你的智慧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。我们中国人,尤其过年,常常彼此见面祝福的「吉祥如意」,佛法里头就是『无障碍道』,「无障碍」就是事事如意。到这个地方,这是一个段落,说的是布施大愿的深广。

下面一段是说布施的恩惠玄微,请看经文:

【已能深入一切智流。一切法流常现在前。大愿无尽。为大丈夫。住大人法。】

这个文长,我们还是一句一句的来介绍。因为有上面这样深广的大愿,他才能够契入,不但契入,『深入』。『一切智流』,这是佛,入佛这一流、这一类,虽然没成佛,他已经跟佛同一类了。这个意思仿佛像净土经里面所讲的圆证三不退,有这个意思,但是净土经论里头说得明白,此地说得含蓄。『一切法流』,这都是如来果地的境界,『常现在前』。『大愿无尽』,这个「大愿」就本经来讲,本经把它整个归纳讲行门十种,文殊菩萨代表的十波罗蜜,这是《华严经》讲菩萨的行门,归纳起来十波罗蜜;讲愿门,就是普贤菩萨归纳起来的十大愿王。这是《华严经》的行愿总纲领,你看位位都不离这个范围。所以「大愿无尽」就是十大愿王,或者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四弘誓愿也行,四弘誓愿跟十大愿王没有两样,内容是相同的,只有开合不相同,归纳起来就是四弘誓愿,四弘誓愿一展开就是十大愿王。『大丈夫』是对佛的尊称,所以佛的十种称号里面有「大丈夫」。『住大人法』,「大人」也是对佛称的。

【积集一切普门善藏。】

『普门』在本经里面说十种,前面曾经讲过。所以我们台北有十普寺,这个名称都是《华严经》里面十普而说的。

【愿舍一切执著之心。不染一切世间境界。】

这两句我们要特别的重视它。我们今天修行学佛很难有进步,原因就是放不下,这两句话就是教我们放下。真正能放下,我们学佛功夫的进步,自己能体会得出来,会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一定要放下。佛法说穿了没有别的,就是破执著而已。人我执破了就证阿罗汉果,要是以念佛人来说,就得事一心不乱;法我执破了就明心见性,就是法身大士,圆教就是初住菩萨,念佛人就是理一心不乱,可见得破执著重要。特别是在这个大经上,《弥陀经》经文虽然少,诸位要是细细的去读莲池大师的《疏钞》、蕅益大师的《要解》,你才真正晓得那个经是不可思议,才晓得那个经的教义是究竟圆满,为什么?破一切执著。唯有破一切执著,这个念佛才能够念到理一心不乱,才能够在一生当中生实报庄严土、生常寂光净土。只要有执著存在,也能往生,生凡圣同居土、方便有余土。凡圣同居土那是我执、法执都没破,实报土是我执、法执统统破了,方便土是破我执,没有破法执。所以要晓得,执著是我们的大病,执著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习气。我们今天能断得了吗?断不了。好,我今天一切都不执著了,结果还是执著,执著一个一切不执著。你看看多难,难!执著丢掉,不执著也要丢掉,实在不容易,要舍这个执著之心。

『不染一切世间境界』,世间一切境界可以接触、可以受用,「不染」。怎么样在接触、受用当中又能做到不染?这个经上五十三位菩萨与善财童子就做了榜样给我们看。你看这五十三位善知识,里头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统统都有,每个行业里面做的都是最成功的、最圆满的,他不染,他是菩萨。可是我们凡夫眼睛里面看到他,他也是凡夫。为什么?我们是用染心看佛菩萨,佛菩萨也染污了。佛菩萨没有染污,我们自己染污了。佛菩萨用清净心看众生,众生个个都不染污。你们想想,你什么地方染污了?你要拿去分析分析、化验化验,你哪个细胞染污了?你找不到染污的所在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譬如说你气呼呼的,非常瞋恨,气得不得了,你要是好好的冷静下来想一想,我那个气在哪里?你去找找看,全身五脏六腑每个地方找一找,你那个瞋恚在哪里?你要一找,你就发现了,找不到,觅心了不可得,找不到。找不到,根本就没有,你那个气叫冤枉生的,没有,实在是没有。喜怒哀乐都没有,真如本性上没有,真如本性现出这个阿赖耶的亲相分里头也没有。所以佛告诉我们,这些东西叫做妄想执著。执著不是真的,假的,拿我们现在的名词来讲,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全没有这回事实,抽象的概念,这是个错误,不是真实的。所以要记住,「不染一切世间境界」,学这五十三位菩萨,这五十三位士农工商都有,各行各业,你在里头去找一位,你从事哪个行业,你去找一位,你看看他是怎么个修法。学佛绝不消极,佛法讲精进,不但讲进步,而且精益求精,怎么会消极?怎么会落伍?这是我们应当要觉悟的,应当要努力的。底下这两句好:

【知诸法性犹如虚空。】

这句话是见性的话。一切法的本体不可得,『犹如虚空』,一切法的法相也不可得。《楞严》上说得好,「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」、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所以也不可得。性相俱不可得,你在这里面执著,那不是虚妄什么叫虚妄?这是我们自己大大的错了。如果一切都不执著,你立刻就得自在,你本性就恢复,智慧就现前。他赞叹我,我不生欢喜心,为什么?真如本性里头没有欢喜;他毁谤我、侮辱我,我听了不生瞋恚心,真如本性里头没有瞋恚。如果不能时时提起这个正念,我们就会被外境所转,换句话说,被外境所染污。修行在哪里修行?就是在一切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里面去修行。修什么行?修不染污,这就是真正的功夫。读佛经不被佛经染污,不要求世间法;读佛经不要被佛经欺骗了,佛是不骗人,是你自己迷在里头。所以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很明白,谁要说如来说法,那叫谤佛,佛没说过法。说这个话什么意思?就是叫你不要执著佛的言语,你要体会佛的真实义,不要执著他的言语,执著他的言语那就错了,佛实在无法可说。

有许多人不明白这个意思,读了佛经,世间法不执著,执著佛法,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。不但现在,自古以来就存在。不但佛法传到中国来存在,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没多久,你看印度就分成二十个部派。那个部派怎么分成的?就是执著,就是被佛法染污了。所以诸位一定要觉悟,连佛法都不染污,何况其余?你看《坛经》里面怀让禅师见六祖的时候,六祖就问他,你还有修行吗?他说「修证即不无,污染即不得」,六祖就非常称赞。修行,修证即不无,修行有,天天修行,又打坐又参禅,有,但是不染污,不被佛法染污,这个高明。我们一般人修行,修行有修行,被染污了,就没有让禅师底下那一句,咱们有上面一句,「修证即不无」,没有后头一句。我们虽然修行,被佛法染污,所以起争论。我修净土的,被净土染污了,排斥禅宗、排斥密宗,排斥其他的,被染污了。如果不染污,不染污法法平等,无有高下,不管见人家修什么法,都生欢喜心,都生清净心,他不染污,那个时候这个心量海阔天空,这真正得自在。换句话叫没有成见,有成见就是染污,与法性不相应,不染污与法性相应。这里面「一切世间」包括了佛法,如果没有一切,单说世间,那是讲世间法,加上一切,就是器世间、有情世间、智正觉世间,这就包括佛、菩萨在内。只有一切都不染污的时候,这时候才真正见性,见性成佛。所以『知诸法性犹如虚空』,性相都不染。到这个地方我们看到菩萨可以说是真实的领悟了,禅宗里面常讲,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,我们看到了。

【于彼一切诸来乞者。】

就是他在这里修布施大会,从各方面来向他乞求的。

【生一子想。】

『一子』是独生子,多么的爱护。

【生父母想。】

这是尊敬。前面第一句讲爱护,第二句讲尊敬。

【生福田想。】

这个难得了。为什么有一子想、有父母想?正因为这些人成就自己无量无边的福田。我们要想种福到哪里种?就在这一切众生分上种福。这是只有学佛的人,只有对于诸法实相彻底了解的人,他明白。我们修福到哪里修?在一切众生分上修。所以今天真正明了的人存款往哪里存?银行靠不住,把这些钱布施给一切众生,这叫真正的存款,永远丢不掉的。如果不是深深明白这个道理,他没办法了解。其实,如果不能透彻明白这个事实真相,要真正相信因果,也能做得到,像《了凡四训》就说得很明白,所谓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你这个福报,佛经里面常讲,你这一生所得的财富是你前生修财布施所得的福报,聪明智慧是法布施得的果报,健康长寿是无畏施的果报。今生得的果报,因是前生修的,现在福报现前,福报现前不再修,来生就没福。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,修福,修福决定不吃亏。所以有钱是福报,前生修的,现在用钱是智慧。得财容易,用钱难,大学问,大智慧。这是『生福田想』。

【生善友想。】

前面跟诸位讲过,这些来的人都是自己的善友,『善友』就是老师,是佛菩萨。

【生难得想。生恩益想。】

可见得菩萨修布施波罗蜜跟我们修布施确实不一样,人家修布施所得的是无量的功德,我们今天所修的布施只得一点人天福报而已,不能够得到称性的功德,理由就在此地。如果我们也想修称性的功德,就应当依照这个来修学。这个难得是真正难得,前面也曾经跟诸位说过,实实在在难得,过去虽然这些境界就在我们周围,不认识,今天认识了,今天明了了,这个不容易。

【生覆护想。生坚固想。生导师想。生如来想。】

『覆护』就是我们平常人求佛菩萨保佑的意思。我今天布施给大众,是真正保佑自己的福田,自己这个福报永远不失掉。不肯这样施舍,诸位要晓得,我们用财来做个比喻,财为五家共有,你要以为是你自己的,靠不住。火会烧掉,水会漂掉,在台湾还有台风、地震,都能把你的财产给消耗掉,还有盗贼、败家子。怎么能保得住?想什么样方法都保不住,唯一能够保得住的就是舍财,就能保住了。人生享受,大家都讲享受,什么是真正享受?给诸位说,快快乐乐是享受。一个人一生,一生都快快乐乐,这个人生没有白过。如果有许多钱,天天在患得患失,又怕贬值,又怕倒闭,又怕怎么,苦不堪言,苦死了。这样的人生是苦而不乐,你想想看,这个人能算是个聪明人吗?聪明人这一生要过得很快乐,一切无忧无虑。所以用自己的智慧,就是法布施;用自己的财物,财布施;用自己的体力,也能做到无畏布施,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,这是讲世间法。出世间法,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。上与十方诸佛结法缘,下与一切众生结法缘,这个多自在,这个多快乐!所得的果报那是真正不可思议,决定没有缺乏。你能够这样修,你一生在财用上不会缺乏,智慧增长,烦恼减少,健康长寿,这是一个聪明人才能够得到的。这就是「覆护」的意思。

『坚固』,就是决定不会失掉的意思。『导师』、『如来』都是指的佛。这些众生不仅是自己的福田,是自己的善友,是自己的如来,是自己的导师,是自己的保佑者,人家对于来乞食的能够生这样的观念。我们要不读《华严经》,咱们怎么想都想不到,为什么菩萨修布施跟我们不一样,果报不相同?人家修布施得的是称性的功德,我们为什么得不到?比较比较看,我们修布施的时候有没有这个心愿,有没有这个观念?这样才恍然大悟!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。今天时间到了,到这个地方是一个段落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1月6日04:53:1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57091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