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圆觉经 |第23集|MP3文字|jingkong法师主讲

admin 大方广圆觉经评论阅读模式

大方广圆觉经 1981.7 启讲于 台湾圆觉寺 / 编号:09-007 / 共 36 集

MP3下载

 

注:共36集文字由网络同修提供。


圆觉经  (第23集)1981年  圆觉寺  档名:09-007-0023

念头的起灭要用佛号把它压下去,这也能体察到一切的生灭妄念都是圆觉相中迷情妄动,经上讲“即知此生性自劳虑”啊。劳虑就是一种妄动,虽动但与圆觉性体没有妨碍,就好像虚空当中的花一样,生也好灭也好,与虚空决定没有关系,这一点我们要知道。我们要相信我们自己的大圆觉本来清净、平等不二,无妄想之中去断妄想,无劳虑之中去断劳虑。

「若复有人。劳虑永断。得法界净。」这是讲有这样一个修行人,他有能力将无住烦恼降伏住,明了迷惑烦恼没有自性、本来空寂啊,所以叫劳虑永断,他得法界性了,法界理体之中尘境不生,即为清净。「即彼净解为自障碍」,解碍是大事情。「故于圆觉而不自在。此名凡夫随顺觉性。」他分别念虑的心、差别尘境种种法,虽然是能够放下,心清净了。理法界清净了,事法界也清净了。但他对这个清净生了爱著啊,对这个清净他在里面生了理解啊,所以他的心系在净上,住在解上,那么这个净与解就变成障碍了,障碍了圆觉,所以不能见性啊。

再看底下一段,这是三贤位了。「善男子。一切菩萨见解为碍。虽断解碍。犹住见觉。觉碍为碍而不自在。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。」这里“一切菩萨”是指三贤菩萨,这是没有登地的菩萨。贤位菩萨虽然断了解碍了,但是他们“犹住见觉”。三贤位的菩萨观智逐渐逐渐增长,所以他有能力破解碍,但所爱的断了,能观的智慧他没断。能观的智慧在此地叫“见觉”,能见的见觉他没有舍离啊,所以他的功夫不能再往前进一步,这样觉就变成觉碍了。那他对圆觉就不自在了,这个菩萨没有入地。

底下就是讲圣位登了地的菩萨。「善男子。有照有觉。俱名障碍。」首先是教我们要痛悟前非啊,以前错了,这是初地菩萨的觉悟。有照的念头,有觉的念头,统统是障碍。所照是境,能观是智,都是障碍。为什么呢?因为它们是相对的,能所未亡就不是真正的境界,真正的平等是能所双离啊。「是故菩萨常觉不住。照与照者同时寂灭。」这就对了,正是《金刚经》上说的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。这是地上菩萨,他才懂得平等真如。无论在哪个位次上,他觉他不迷。诸位要记住,觉就往前进,迷了就有住了,止住之后就往后退,这是一定的现象。所以我们要求念念觉啊,念念觉就要念念不住。诸位要晓得,不管什么境界,住就是不觉,住就是迷。住是什么呢?放在心里就是住啊。不住就是什么都不要放在心里,心要让它干干净净、一尘不染。这并不会妨碍你工作做事啊,也不妨碍你学习听课,什么都不妨碍。心要清净,这叫觉,我们要念念觉。那你在学校念书,你是菩萨学生啊;你如果在学校教书,那你是菩萨老师啊;你如果是做生意从事商业,那你是菩萨商主啊,所以事事无碍啊。心里面不要有牵挂,做事情认认真真,这是大慈大悲。不是说我就图自己心里清净,什么事情都不做,不是那个意思。不是说我结婚了有儿女了,现在我要自己清净,儿女家事都不管了,那这样想这样做就错误了,那你还是不觉。为什么呢?你住在不住里,你还是有住。住与不住统统都要离开啊,才叫做无住生心啊,所以有住、无住统统离开才叫无住啊。我们千万不能错解经义啊。《金刚经》上讲的无住生心,是住与无住同时熄灭,这样才能契入实相。智与真如之理平等平等,能取与所取的相永远离开了,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像《大乘起信论》上所说的“念无住相,觉住相无”啊。

「譬如有人自断其首。首已断故。无能断者。则以碍心自灭诸碍。碍已断灭。无灭碍者。」这是用比喻来说明。人比喻能断的智,首比喻所断的境界。有个人,誓死要自杀,他要拿刀自断其首。头没断的时候,头是所断,刀是能断。但头如果已经断掉了,这时所断与能断就都没有了,都不能建立,可见得能所是相对的,把一个断了,另一个也不存在了。这就是所谓的病除了,药也舍了。这个比喻是这个意思。修道也是如此,障碍已经断了,所灭既然空了,能灭的觉心当然也不复存在,这就是照与照者同时熄灭啊。

「修多罗教。如标月指。若复见月。了知所标毕竟非月。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。亦复如是。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。」禅宗里面语录称为《指月录》,就是从这来的。这个比喻佛在《圆觉经》、《楞严经》上都有,在大经里常常讲。佛所说的一切经是指头,聪明人从这个指头看,看到月亮,看到月亮之后这个指头就不要了,谁还看着这个指头啊,这个指头值什么钱啊。可是笨的人,把这个指头就当成月亮,这就糟糕了,这不过是一指而已啊,月亮不在指头上啊,圆觉妙性不在这个经本上啊。所以经本只是指头啊,指头是为了看月亮,佛是让我们借由经本悟入自性啊。所以佛经与世间书不一样,世间书我们可以在里面找到东西,佛经在里面找不到东西。佛经经本里没有东西,东西在哪里呢?完全在经本之外,意在言外啊,所以学佛的人要懂得弦外之音啊。经本所说的都是指,你在分别言语中不能找东西,你要离开言说就得到了。你看经,你离开文字相就看到了。离指才能见月啊,执着这个指永远不能见月,大家要晓得这个道理。

“修多罗教”就是指一切经典。“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”,就是像指头一样。如来的种种言说,你怎么能执着呢,怎么可以分别呢。所以诸位学佛,对经典我是教你去读,一看一听能够懂得多少就是多少,这是悟的。你要是研究,那就错了,研究是落到意识里头,越研究离自性差距越大,所以不要研究。听经,听懂多少就是多少;看经,看懂多少就是多少。天天看,一遍一遍的看,遍遍都有悟处。不要研究,落到意识思维推想,这就大错特错了。这个方法与世间的求学方法不一样,我们现在犯很大的错误,就是把世间做学问的方法来研究佛经,这是决定不会开悟的,那是迷惑颠倒,越搞越糟糕。“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”,这是地上菩萨,从初地到等觉,等觉菩萨也叫十一地。

后面一段是讲如来果位,这是到了究竟觉了。「善男子。一切障碍。即究竟觉。」这一句是总说,这是到如来果地了。菩萨地尽,方见圆满,境界就大大的不相同了,一切障碍就是究竟觉。下面给我们说了十种,举了十个例子。「得念失念。无非解脱。成法破法。皆名涅槃。智慧愚痴。通为般若。菩萨外道所成就法。同是菩提。无明真如。无异境界。诸戒定慧及淫怒痴。俱是梵行。众生国土。同一法性。地狱天宫。皆为净土。有性无性。齐成佛道。一切烦恼。毕竟解脱。」这个麻烦大了,前面说得似懂非懂,这里的话听了就完全不懂。这是如来境界,事事无碍,究竟觉位就是这样的,所以如来境界里一切法是真平等。诸位可以参考圆瑛法师的注解,我们不能详细说,详细说很费时间。你们同学有提议,下个假期,寒假暑假都可以,我们再来研究圆觉。那就不一样了,你们把注解细细的看,细细的揣摩,再有修证的功夫,那个时候来听《圆觉经》就不一样了。现在是介绍,是把《圆觉经》介绍给诸位,到那个时候我们真正来研究讨论,你们可以提出问题。

菩萨修圆满了,就成佛了。成佛之后,一切方便法也圆满了,一念相应啊。诸位不要错解,“我在这动了一念,这就一念相应了”,这就错了,因为你这个一还有多在里面,是一与多相对的一。我在此地讲的一念相应,是“一即是多多即是一”的“一”,而不是“一二三四”的“一”,这个意思要搞清楚啊。一念是什么念啊,无念啊,无念之念就是一念。于一切境界里一念不生,这叫做一念相应啊。这个时候的心,没有初相,没有生起的相,生相无明破了。心有一个生相,那叫生相无明,那是根本无明。等觉菩萨破了这一品生相无明,入到究竟觉,所以在佛的地位里没有初相啊。既然没有初相,当然也就没有后相。没有初,没有后,就没有三世了,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了,过去未来都没有了,现在也不能成立了。为什么呢?有过去,才显得有现在。有过去、有现在,才显得有个未来。到这个时候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统统没有了。《金刚经》里面讲三心不可得啊。这个时候,极微细的念都断掉了。最微细的,无非是生相无明啊,统统都断掉了,所以见性都圆满了,心常住了。常住就是永远都没有变动。由此可知,等觉菩萨的常住,里头还有差别啊,他还有微细的生相无明没有断啊,还不是真正的常住真心啊,到如来地时常住真心现前,这个时候叫究竟觉,所以一切障碍俱是究竟觉啊。到这个地位,一切法无一不是平等法。既然是平等法,就是自性觉。

从这里我们也能体会到,觉是什么,觉是平等,觉是清净,觉是慈悲。我们心还有一念不平等,就是不觉,不清净就是不觉,不慈悲就是不觉。你要晓得这个道理,你学佛的大前提就掌握到了。换句话说,学佛的大方向就不会错了,目标也不会错了。不管修什么法门,我们的目标是清净、平等、慈悲。无论学哪一宗、学哪一派,最后究竟所证的就是这个,这就叫觉。换句话说,你参禅也好、持戒也好,学密也好,念佛也好,你要是不平等,你就是迷而不觉啊。“我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,念十万声,你们都不如我啊,我比你们高啊”,如果有这个想法,你是不觉啊,你不平等,你这样念佛不会得一心不乱啊。怎样才能得一心不乱呢?我一天念十万声,你一声也不念,你能明了念就是不念,不念就是念,平等平等,你就到一心不乱了。大家记住这个原则啊,这可以说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最高的指导原则、共同的指导原则。

十句联,我们把大意略说一说。十句是十对,每一对前一半是讲的障碍,后一半是讲的究竟。“得念失念”这是障碍,“无非解脱”这是究竟。“成法破法”,成是成就佛法,破是破坏佛法,成与破都是障碍,“皆名涅槃”,涅槃是究竟。总而言之,这里面的含义是说明有障可断,断了就叫做觉,有能断有所断就不是究竟觉。如果见到一起障碍与无障碍是平等不二,那就是真正的究竟觉了。这个功夫是等觉之上啊,如来果地上的境界。智慧与情识是一对,情识是迷啊,得念是智照啊,观照般若现前,失念是迷惑颠倒啊。无念是正念,在一切法里一念不生,这是智照,智慧起作用。有念就是起了烦恼,有了妄念了,这就是不觉。如来看得清清楚楚、明了通达,念性空寂啊。得也好,失也好,无非都是圆觉性。菩提之性是圆觉性,烦恼之性还是圆觉性。一性无二性啊,所以都是解脱啊。比如说我们用黄金塑一尊佛像,我们见到会顶礼膜拜。同样用黄金去塑一个小猫小狗,你看到后只会觉得好玩,去摸摸它玩玩它,你不会去拜它。小狗是黄金,佛像也是黄金,看清楚了是一相无二相啊。我们凡夫着相,看到是个佛像赶紧拜,看到是个小猫小狗就不拜了,实际上还是那个黄金。这就是凡夫着相不见性啊,佛是见性不着相啊。见性不着相,就万法都平等,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同一个法性。由此,你就能够晓得,菩萨所成的离不开圆觉,外道所成的也没有离开圆觉啊。这里面我们拣别一下(这个拣别还是生了念头),菩萨是随顺觉性,外道是迷了觉性,区别就是一个悟、一个迷啊。无明是迷,真如是悟;戒定慧是悟,淫怒痴是迷。我们这说的是菩萨的境界,佛的境界里迷悟都没有,迷悟都平等的。

我再在此地点醒诸位一遍,密宗即身成佛,密宗就是这个境界。试问问你能不能达得到呢?他干淫怒痴就是修戒定慧。我们要想一想,我们去干杀盗淫妄,心清不清净、平不平等?如果心不清净、不平等,里头还有一念我执,那就准下阿鼻地狱。你们要想堕阿鼻地狱,最快的方法就是学密,一学就下去了。什么时候才学密呢?人我执破掉了,法我执破掉了,才有资格。人我执、法我执没有破,杀盗淫妄那些事沾都沾不得啊,恐怖极了。所以真正善知识、真正金刚上师,你们如果去找他学,他会把你赶到外面去,你不够资格啊。这是大慈大悲啊。为什么呢?不让你堕地狱啊。如果你们果然人我执、法我执都破掉了,他会欢迎你跟他学啊,学了就成佛了。

你们读历史,中国的密宗,明太祖不准传,把它禁止了,所以中国的密教明朝时没有。现在的密宗有藏密,是西藏的,还有东密,是日本的,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。元朝时密宗大大盛行,宫廷里乱七八糟,元朝亡国也就亡在这个地方。为什么呢?密宗没有戒律啊,他杀盗淫妄样样都干啊,那个就是修行啊。所以现在的密宗,有钱人、做官的喜欢学,因为不受拘束嘛。显教里面这个不能做,不能杀生要吃常素,他受不了啊。密宗里淫欲也可以,杀生也可以,吃肉也可以,样样都可以干,而且还说很快能成佛,这个法子大家就喜欢啊。哪里晓得,这是送命、下地狱的法门。明太祖曾经做过和尚,还俗再去打仗,得了天下,做了皇帝,所以他对佛教非常通达,佛门里面真的、假的骗不了他啊。他做皇帝以后护持佛法,但是绝对禁止密教。今天哪一个人有资格学密啊,他必须财色名食睡都不动心,这还远远不够资格,一定要我执法执都破了,也就是说最低限度也得圆教初住菩萨才有资格学密啊。你要是不到这个程度,金刚上师招生说欢迎你去学密,那些密都是假的。我可以敢说一句,那是魔王假借密宗的金刚上师欺骗你,都招生招到地狱里去了。他如果打地狱招牌,你害怕不会去那,如果拿成佛的招牌,就把你们都骗去了。

密不是现在学,我们先到西方极乐世界,等到你花开见佛悟无生,到实报庄严土才有资格学密,那个时候阿弥陀佛现金刚上师身教给大家密法。方便有余土都没有资格,实报庄严土才有资格。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,不要轻易的去尝试,不要轻信不可靠的说法。我也常常跟诸位说,密等于是研究所啊,他一毕业就是博士啊,确实快啊,成佛快啊。但是你没看到在此之前他还有小学、中学、大学的漫长过程啊。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啊,即身成佛是博士班的人啊,他已经到了那个程度了,他当然能成佛啊。我们现在是什么程度,贪嗔痴慢,一脑袋的邪知邪见,那你要再加上淫怒痴,那就是邪上再加邪,准堕阿鼻地狱啊。

所以大家老老实实念佛,照《圆觉经》的开示修念佛法门就没错。圆觉经与念佛法门有关系,为什么呢?文殊普贤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两位导师。你看《华严经》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啊。我们可以说,净土宗第一代的祖师就是普贤菩萨,他提倡西方净土法门。他在我们圆觉会上是一个主要人物。文殊代表解门,普贤代表行门,这两章最重要,是圆觉会的纲领。所以本经与西方极乐世界关系太密切了。拿《圆觉经》的理论方法用在念佛法门上,确确实实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得到理一心不乱。但是得到理一心不乱了,我还是劝诸位不要学密。为什么呢?你不学密是大慈大悲。怕的是迷惑颠倒的人看到你学,都来模仿,你固然成佛了,但却把那些人都送到阿鼻地狱去了,你忍心吗,那就不慈悲了嘛。他方世界如果够得上程度,那可以学密。现在娑婆世界不够程度,程度太差太差了。实在讲,连幼稚园的程度都不够,这个地方怎么能提倡最高等的法门呢,不可以的。

「法界海慧。照了诸相。犹如虚空。此名如来随顺觉性。」“法界”就是一真法界,“慧”是照用啊,称法界而起,所以叫法界海慧,海是比喻广大无边啊。“海慧”是能照,诸相是所照,这个时候离一切分别念想,相即无相,犹如虚空,所以才平等不二啊。障与无障是平等不二啊,所以才是究竟觉,在华严会上讲是事事无碍啊,这是究竟圆满的境界。这是把如来从凡夫修到究竟觉过程中的差别之相大致上说了一遍,信位、贤位、圣位、究竟位。

「善男子。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。居一切时。不起妄念。于诸妄心。亦不息灭。住妄想境。不加了知。于无了知。不辨真实。彼诸众生闻是法门。信解受持。不生惊畏。是则名为随顺觉性。」这一段实在就是《金刚经》上须菩提所问的“应云何住”,佛在此地教给我们心要怎样安住,这是大问题啊。《金刚经》你看不懂,《圆觉经》上说得详细了,比较好懂了。特别是讲末法时期的众生,要如何安住呢?居一切时,不起妄念,这是总纲。“于诸妄心。亦不息灭。”起了妄念了,这个妄念也不要管他。“我烦恼这么多,妄念这么多,想息也息不掉”,你想息妄念这又是个妄念,妄念是没办法息妄念的。所以一概不要理会它,对妄想境界也不要去研究,“这个妄想从哪里来的,妄想几时生的,妄想什么原因生的……”这都是妄的,你管这些干什么?这就是叫你妄想来了,不要分别。“于无了知。不辨真实。”这是真智慧,你所不能够理解的也不要去求。知道的不分别,不知道的也不要去辨别,你的心就安了。这就老老实实的一句佛号念到底啊。管它这个心有妄想没妄想,是正念还是邪念,一概都不要分别,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,你的心才真正得到安定。住久了,久了就得三昧啊。

念佛第一步功夫是念到功夫成片。功夫成片就是此地讲的这个境界,有没有念头?有念头,但不去管它,不去想它,不去理会它,佛号照念。佛号不断,妄念也不断,但是专注在佛号,不理会妄念,功夫成一片了。有个三五年的功夫,妄念就少了,佛号现前,这就能往生,这叫带业往生。这样继续再念下去,功夫再要深了,妄念没有了,见思烦恼、贪嗔痴慢没有了,对着境界也不起现行了,比如说见色见财没有贪心了,财色名食睡摆在面前,心里确确实实不动一念,这是事一心不乱。这样往生品位就高了,生方便有余土。如果功夫再加深,对经义都通达,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把无明念破了,根本智现前了(根本智一现前,后得智就现前),这个就是念佛的最上乘了,得理一心不乱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,上品上生,花开见佛啊。但是这个功夫是渐进来的啊。理可以顿悟,但事还需渐修啊。比如我们讲《圆觉经》,你马上懂这个道理了,可是烦恼习气还是要慢慢的断,不是一下能断得了的。断了烦恼习气,这才叫功夫啊,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利益。

这是教我们安心的方法。“应云何住”,心要这样的安住。这一段经文都是说的如来果地上的境界。“彼诸众生闻是法门”,这个众生是指善根福德深厚的众生,听佛说这样的法门,他能相信,他可以接受,而不生惊畏啊,他听了之后不感到惊奇,不觉得害怕,“是则名为随顺觉性”。这就是末法时期善根福德深厚的众生,他能够随顺,这样一类根性的人一定会成就,在这一生当中一定能成就。纵然念佛不能念到理一心不乱,但事一心是可以达到的,把见思烦恼用念佛这个方法念断了,这是可以做到的。功夫成片就能自在往生啊,就能够生死自在,何况念到事一心不乱,那没话说的。那真是爱什么时候去,就什么时候去;爱住几天,就多住几天,自在得不得了啊。这是事一心就能达到的,那理一心就更不必说了。我们可以勘验自己的功夫啊,身见、边见、戒取见、见取见、邪见、贪心、嗔心、痴心、傲慢心、怀疑的心,统统没有了,一切境界里头根本就不起念头,这个心想生也生不出来,根断掉了,这是事一心不乱。如果对着境界还有这个念头,这个心偶尔还生,那说明只是伏断,这是功夫成片,境界很好,很难得会起一念,但偶尔还会起。如果境界现前,念头烦恼常常生起来,这是功夫不得力,连功夫成片都没有。这些境界我们都要明白,自己就可以勘验自己到什么程度了。

能够读这些了义的经典,看到这些境界,能够信解受持不生惊畏,真是不容易啊。所以这部经比《金刚经》还要殊胜啊。昨天有同学问我,说《金刚经》不好懂,《圆觉经》好像要好懂些,为什么《圆觉经》比《金刚经》还高呢?我答复他,《金刚经》说的是一部分,《圆觉经》说的是圆满的,它有些地方你不懂,有些地方你懂,那说局部的《金刚经》你如果不懂就完全不懂。本经是完整的,圆圆满满,从如来到凡夫境界都有,所以你看起来会很有味道。以前我看《六祖坛经》,我觉得我很懂,老师让我去看《百法明门》,看窥基大师的注解我一点都看不懂。老师解释说,《百法名门》浅,《六祖坛经》深,《六祖坛经》包罗万象什么玩意都有,你看得就有兴趣,你还是有些能看懂的地方,而唯识是专门的、专科的,你如果不懂就真的不懂,就一点味道都没有。所以,唯识和《金刚经》都是专门的,一个专讲空,一个专讲有,我们本经是空有不二啊,所以你看起来会很有趣味。还有一个原因,纵然经和生疏,但你一看就欢喜,是因为你前世读过这个经,你与这个经有缘分,过去世曾经读诵,你一看到它就会有莫名其妙的欢喜,虽然不懂,但是很欢喜它。诸位学佛,不是这一生才学啊。你从来没闻过佛法,好奇心来听了这个讲座,你听了欢喜,也不是这一生的因缘啊。后面经文上有说啊,多生多劫你曾经经历过恒河沙数的诸佛,你才能够在圆觉法会里生欢喜心,不简单啊。所以诸位要珍惜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,希望在这一生能成就,在这一生能够证得圆觉。

「善男子。汝等当知。如是众生。已曾供养。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。植众德本。佛说是人。名为成就一切种智。」你看到这段,你再把《金刚经》拿去对照对照,“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。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。”此地说是“百千万亿恒河沙佛”啊。一个恒河沙就不晓得有多少了,百千万亿个恒河沙数啊,那还得了啊。你从这个较量,拿这个与《金刚经》比较,那就比《金刚经》殊胜得太多太多了,《金刚经》不能跟这个比啊。所以诸位如果听了这些话,能够信解受持不生惊畏,最初级的受持是能够接受不会反对,这是大善根、大福德。“佛说是人”,这是做证明,不是我说的,是佛说的。“一切种智”是佛果地上的成就,换句话说,佛说这个人一定成佛,你如果念佛就一定得理一心不乱,得理一心不乱就是成佛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2月19日10:41:57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5582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