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129集MP3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 (第一二九集)  1992/1  台湾华藏讲堂  档名:04-003-0129

第129集 A

MP3下载

第129集 B

MP3下载

请掀开经本,三百四十面第四行,从第二个字看起:

 

【六端正等者。即端严可观。名端正义。对上愿佛。】

 

这是解释经题「华」这一个字,华,清凉大师为我们说了十个意思,这是第六,『端正』。在《疏》里面说「行与愿俱,无所缺故」,而宗密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的是『端严』,端正庄严的意思。必须行愿相应才是端严的意思。愿是指普贤菩萨十大愿王,行是将每一愿都圆满的做到,这个花才开得丰满、才开得庄严。普贤行愿实在说,是很不容易修学的,不但我们凡夫做不到,实在说,就是二乘圣者,像辟支佛、阿罗汉也做不到,权教菩萨还是做不到。那我们要问为什么原因?心量不够大,关键在这个地方。一定要圆教初住以上,别教初地以上,这些菩萨们破一品无明,见一分真性,这个真性就是这个真实的心量。虽然它没有圆,没有圆满,确实见了性。性德跟如来果地上的德能就没有差别;换句话说,他有诸佛如来同样大的心量,那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都称性。大乘佛法里面常说,称性起修,这个称性起修是普贤行,不是其他的行门。

 

因此佛在大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,如果不修普贤行,就不能圆成佛道,这是当然之理,我们丝毫怀疑都没有。那现在问题来了,什么问题?既然这是大圣所修的,这是明心见性的菩萨,这是大圣。我们要用什么态度来面对十大愿王?经典里面明白的告诉我们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他导哪些人?当然都是修普贤行的人。修普贤行的是从圆教初住到等觉,就是《华严经》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是指导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,他这个十大愿王才能够圆满。换句话说,明心见性的这些法身大士们,虽然修十愿,十愿不能够圆满,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才圆满。何以说到西方世界就能圆满?因为生到西方世界,就蒙阿弥陀佛不思议威神加持,所以他能够圆满,很容易圆满,同时又得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,是这么一个道理。

 

我们明了之后,在这一生当中修学十愿,确实是做不到,但是我们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那是很有可能,问题就是你愿不愿意去?如果愿意去,《十六观经》里面给我们讲往生的条件、往生的方法,讲得非常多,非常具体。以《十六观经》所说的,换句话说,上从等觉菩萨,下至阿鼻地狱众生,各个有分。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我们一一修行,统统都是普贤行。所以普贤行门,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够如法如理的修学。这部经对我们来讲,我们并没有白读,依旧是很有用处的,所以这是端正的意思,行与愿要相应。在现前我们虽然做不到,可是不能没有心向往之。我力上做不到,我心里很想把它做到,有这个心愿就好,这个心愿也相应了。

 

第七是无染义,这个花,这个花是用莲花来做代表。莲花洁净无染,那它代表一一行门都能够做到清净无染:

 

【即尘水不染。名无染义。】

 

『尘』跟『水』都是表法的,尘是代表六道,水是代表四圣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。佛也不染,不要说是菩萨以下,连佛都不染,对于佛都不执着,这就对了。所以莲花,这出污泥而不染,这个莲花根是长在泥里面,泥就代表五欲六尘,代表的三界六道。从根长成这个茎,茎在水中,水代表四圣法界,花开在水上,所以不但尘不染,水也不染,这就是超越十法界。超越十法界,那怎么个说法?《华严经》,佛不得已给我们说了一个名字,叫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也不能执着,一执着就又错了,这是不得已而说的。离开了十法界,才证得一真法界,这才到真正的究竟圆满。那我们要问了,哪些人证得一真法界?《华严》是圆教初住菩萨就证一真法界了。我们这听说初住不是成佛,其实初住菩萨就是佛,那禅宗不是讲得很明白吗?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那怎么不是佛!他是真佛,决定不是假佛。十法界的佛,比不上这一真法界初住菩萨。为什么?十法界里面的佛没见性。像天台家所讲的,藏教的佛、通教的佛都没见性,这是属于十法界里面的佛。别教菩萨才算是见性,其实别教的佛就相当于初住、二住,他不是圆满佛,这我们一定要晓得的,所谓是清净不染。

 

为什么佛给我们说世出世间法都不可以染着?染就是执着,你不执着就不染了,染是执着。所以佛在「出现品」里面讲,这是在前面,这部经的前面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」。佛真是慈悲到了极处,把一切众生你为什么迷、为什么堕落、为什么搞六道轮回、为什么搞生死之苦,一语道破,那个病根就是妄想,就是执着。妄想执着就是此地的『染义』,染这个字的意思。因此佛教众生超越轮回生死,方法只有一个,叫我们把妄想执着舍掉就成功了。妄想就是所知障,执着就是烦恼障,破二障,就是把这两样东西舍掉。这个话虽然说得很简单、很容易,为什么我们做不到?做不到的原因,这是习气,无始劫以来我们天天打妄想,这妄想打成习惯了,六根接触六尘他就起执着,执着也养成一个习惯,这个习惯不是这一生养的,生生世世在培养,这是根深蒂固。实在给诸位说,它没有根,真的有根那就不好断,没根!换句话说,是真正觉悟、真正明白、真正肯放下,这一生当中决定可以做到。

 

所以佛对于真正觉悟的人说法,就是教给他方法,你没有真正觉悟,就是我还不想放下,还不想看破,那就没法子。还要打妄想,还要执着,那佛对你是一点办法都没有。假如你说我真的不想打妄想,不想执着,但是我没有办法,这个行,你只有这一念,佛就教给你方法,佛才帮得上忙。就是你真正明了,这就是真实的觉悟。

 

所有一切法门,我们讲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这个方法门道都是帮助你放下妄想执着的,统统都是的。念佛这个法门,是佛为一切众生所开导最方便的法门。因为念佛随时随地都可以念,什么限制都没有。口不念,心里照样念,这心里老实念这句佛号,想这句佛号,就不打妄想!我们六根接触到外面六尘境界,那分别执着的心才动,阿弥陀佛,就把这个念头赶紧拉回来,千万不要自己念着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看到外面境界,这心马上跟别人转去,那就坏了,那就不能成功,必须要把外面境界统统转变成一句佛号。所以佛没有别的法子,教我们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必定见佛,见佛就是成佛。这是在所有法门里面,最方便、最殊胜的一个法门。我们要会用,这个会用就是会转,在一切境界里头会转。禅宗里面常讲,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那个觉就是转。我们说得再俗一点,就是把心换过来,把那个分别执着的心把它换成阿弥陀佛,这就对了。

 

我们要问,许多的法门,为什么叫我们换成阿弥陀佛,不换其他的方法?诸位如果深入大乘经典,你就明了,教我们把所有念头转成阿弥陀佛,不仅是释迦牟尼佛这样教导我们,阿弥陀佛这样教我们,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这样教我们。道理在哪里?前面讲的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成普贤行愿,就成功了。其他方法转变的,没有这么快,要叫你在很短的时间,跟法身大士一样修普贤行,那做不到。除往生这个方法之外,其他的法门不容易,这是实话。所以诸佛如来,大慈大悲,把这个方法教给我们。所以同样是转念头,转念头所得利益的殊胜,不能为比。这下面说:

 

【对前三昧佛。】

 

在十种佛里面,这个意思相当于『三昧佛』。

 

【此二即当华字。】

 

这两个意思就是端正无染,跟『华』字的意思完全相应。第八个意思,叫「巧成义」,巧成。

 

【即愿巧成就。名巧成义。即当严字。对上业报佛。】

 

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的是「所修德业,善巧成故」。这里面讲了两桩事情,一个是德,一个是业。德是德行,业是事业。我们净宗学会的同修们,我们提出修学的纲目总离不开德行两个字。而特别我们提出五德,五德是《论语》上,孔夫子的学生对老师公认的,老师有五种好的德行: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,我们以夫子五德做为修学的基础。在佛法里面也离不开这个意思,佛法里面像《观经》给我们讲的三福,这三福是德。从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一直到发菩提心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,都是德。行在哪里?行在六度,行在十愿,这个行是事业,所以德业。如何能够将自己的德行、事业都能做到圆满,那就是巧成的意思,那就是经上讲的庄严的意思。严是庄严,或者是古今里面讲的严饰,饰是装饰。凡是我们尽心尽力,都叫圆满。

 

所以这圆满的不是在形式上来观察的,不是从这上来断定,而是在心力,你真正尽心、真正尽力了,这就是圆满成就。因此任何一个修行人都可以修到圆满。因为这个圆满不在外界的条件,如果从外表上条件来看,那大家悬殊就很大。这个世间人智慧福报不相等,从形相上来看,那很难讲圆满;从心力上来讲,那就人人都能达到究竟圆满,是取这个意思。可是此地给我们讲巧成,着重在巧。巧就是所谓的善巧方便,善巧方便是智慧,纵然我们尽心尽力,没有智慧,往往像世间所说的弄巧成拙。由此可知,不但佛法,连世间法的成就都要智慧。所以古时候,我们儒家、道家的教学跟佛法没有两样,都是要求的开智慧。不是学一个死呆板的东西,他是要启发学生的智慧,这才是教学真正的目标。唯有智慧才能够辨别真假,辨别邪正,辨别是非,辨别善恶,辨别利害。

 

佛告诉我们,对我们眼前有利,将来没有利,这不是真的利;对我们眼前没有利,对将来有大利,这个是利。如果对于现在将来都有利益,那这是最圆满、最殊胜的利益,没有智慧见不到。所以说没有智慧的人,只看眼前的利益,明天有没有利益、明年有没有利益,他见不到。往往眼前有利,将来有大害,那就不是巧成义。那他没有善巧,换句话说,也没有成就。所以这个巧成,一定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,一定要有真实的智慧。像我们眼前这个社会,我们把眼光往远一点的看,将来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?一切众生,无论是中国人,是外国人,一切众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,希望和平,希望安定,希望繁荣,希望生活过得更美好,这是所有一切众生的愿望,这是我们一定要看清楚,我们真正了解人心。如何能达成这个愿望?必须要真正能够做到语言、文字能够沟通,没有隔阂,这个愿望才能达到。

 

这中国的大一统,秦始皇的功劳很大,他有什么大功劳?就是统一文字,统一度量衡。现在这个世界许多的国家民族,就像我们中国春秋战国那个样子一样,将来这个地球会统一的;不统一,就有斗争,和平安定就得不到。那么将来,我们在现在观察当中,将来什么工具来统一?必定是计算机,这个趋势已经很明显了。计算机会把所有文字这些不同的东西,都能够把它变成相同,把所有一切隔阂都能够把它化解。

 

我们中国有世界上最悠久的历史文化,这些东西拿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,都受到别人的尊重与欢迎。现在障碍在哪里?人家看不懂,我们说话他听不懂。他要真正能懂得的话,他就欢喜接受。这大乘佛法,他真正理解,一接触就生欢喜心。我们这么多年跟外国人接触,稍稍明白一点,他就很欢喜、很高兴,可惜是文字语言的隔阂,不能帮助他深入,所以这个要靠计算机。现在我们台湾从事于这个工作也有十几年了,将我们中国这些古典(古时候的典籍)全部输入计算机。但是在本省,真正有认识这桩事业的人并不多,说实在话,不如大陆。大陆对于这个工作非常重视,可惜他们的经费不足。当然不是他这一个机构不足,大陆上所有一切机构的经费都不充裕,特别是这个事业。这个事业,计算机现在是日新月异,年年在进步,他们所用的都是很旧的这些机器,机器设备跟台湾比至少要落伍十年。我们东西是新,但是我们不重视;人家虽然旧,但是人家很重视。这就是我们把眼光往远处看,将来是计算机的时代,不会用电脑就等于现在人不会写字。所以我鼓励年轻的同修要学,要努力认真的去学习。人家问我,我说我不要学了,我今年六十七岁了,我用不着学了,我鼓励大家认真来学习。这是讲到巧成,一定要有智慧、要有远大的眼光,尽心尽力去把它做圆满,德与业都要做到圆满。

 

【九芬馥等者。】

 

清凉大师说,「众德住持,流馨弥远故」。德能无量无边,所以称为众德。《论语》里面讲夫子的德行,归纳为五大类;佛为我们讲大乘修学基本的德行,归纳成三福,三福总共十一句,这称之为众德。每一条里面,在日常生活当中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那就是万德庄严,这一展开就是万德庄严。所以有芬芳的意思,有住持的意思,这个意思好!

 

世出世间,说到事业,无论事业大小,要能将这个事业保持、延续、发扬光大而不衰败,都是建立在德业的基础上。如果把德失掉了,事业无论大小,都没有办法延续,这是我们要知道的。佛的事业是教化众生,随着每个人的缘分不相同,所以教化的面与教化的深度,自然就有许多的差别。由此可知,三福最后一句,佛的意思是教我们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。劝进行者,就是跟众生结法缘。缘要结得广,将来你帮助人就多;缘要结得深,你成就人才能究竟,所以缘要广、要深,深能成就人,广能多帮助人。每一尊佛菩萨度众生的数量都不一样,原因在哪里?在因地的时候,就像在我们现在这个状况之下的时候,我们跟人结的缘大小不相同,所以到成佛,成佛是证果,他度众生的数量就不一样。由此可知,广结法缘非常的重要。结缘的方法很多,前面讲的巧成,要有善巧方便,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,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的事业才能传之久远,发扬光大。这是我们每个佛弟子,无论出家、在家都有责任。

 

最后一个意思,「开敷义:众行敷荣,令心开故」。开敷是花开了,花开见佛,取这个意思。众行以一般来讲,就是六度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如果以《华严经》来讲,他讲般若再展开,为愿力智方便。所以跟前面十度,十波罗蜜,《华严经》说的。这十波罗蜜都能够圆满的做到,这就是开敷的意思。令心开故,心开意解,一定在这个境界里面才是真实的圆满。通常我们讲,根本智、后得智两种智慧的圆满,就是这个意思,所以这是对前面讲的心佛。这个华,十个意思简单介绍到此地。我们再看下面第六,经题里面第六个字,第六个字是严字,庄严之严。

 

【六释严字十义者。即上十华。同严一佛。为严不同即是十义。】

 

在这里我们也又看到了,这个意思在《华严经》可以说是遍布全部的经文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;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所以经题用一个『严』字,样样都严,都归到这个严字。前面说华,严也到归到华;现在讲严,华也归到严,大方广佛统统都归到严,我们要细心体会这个意味,这意味无穷,这个是宇宙人生的真相。

 

【又此十华。如次严前十佛。即是十义。故以华为能严。严前法界。成于十佛。故严为总相。】

 

清凉大师这个解释文字不多,也没有给我们细说。可是意思是圆满具足,要是宗密大师不给我们细说这段的意思,我们没有办法体会,看不出来。所以这段我们的重点还是放在钞里面,大家来看这个《钞》。

 

【六释严字十义。分三先标。次释后结。】

 

这句,我们通常讲的科判,就是段落,段落的交代。

 

【释中有两解。初解十华严一佛。后解十华严十佛。】

 

『一佛』、『十佛』前面都说过。

 

【初中疏云。即上十华同严等者。谓前十华亦即十度。】

 

这么一解释我们就明白了。原来这个『十华』,华代表因行,代表修因。《华严经》上,这最重要的是两位菩萨,这大家都晓得,文殊、普贤。我们顶楼上佛堂供的就是华严三圣,当中是毘卢遮那如来,两旁边就是文殊、普贤。普贤代表的十愿,代表的愿;文殊代表行,文殊代表十波罗蜜,表这个法的;行愿相应,那就是毘卢遮那如来。所以佛门里面供养的这些佛像,它有表法的深意。十度:

 

【一含实。当般若。】

 

此地所说的是用莲花来表法。莲花它特殊的地方就是花果同时,不像一般的花,先开花后结果;莲花是花果同时,果是莲子,那个莲花里头就长莲蓬,莲蓬里头就是结莲子,花果同时。那么实,『含实』,莲子把它比喻作『般若』,般若是六度里面的中心,最重要的,也是三学里面戒定慧,慧学。后面,十度后面有智,智跟般若一样不一样?不一样。般若表根本智,智代表的是后得智。根本智在《般若经》上常讲,「般若无知」,无知是讲的根本智,又说「无所不知」,无所不知是后得智。所以佛教我们要学,学什么?要学根本智。根本智起作用就是无所不知,这实在是妙极了。我们今天实在讲,什么都不知道,古大德注得这么详细,我们看不懂。善知识给我们讲解讲得很清楚,我们听不懂,把意思都听错了,曲解了。原因在哪里?就是因为我们有知;因为有知就有所不知,这个麻烦大了。诸佛菩萨他跟我们不一样,他无知;因为无知,他就无所不知。我们要不要信佛?能不能相信佛?相信佛,佛教我们求无知,我们真的就求无知,这才叫信佛。我们天天还要求知,那就错了,那就不相信佛了。

 

读经,要想经里头的意思;看注解,要研究注解里头所说的义理,这一种方法学彿,不会开智慧。所以诸位要晓得,禅宗宗门用的方法跟教下完全不相同。宗门常常讥笑教下,说教下用的方法把人的悟门都堵死了,不容易开悟。为什么把悟门堵死?就是他有知,从有知下手,这教下从有知,跟你讲经说法。宗门里头什么?不讲,天天叫你打坐、修定。你有念头起来,要问了,那香板就打下去,把念头打掉。没有念头也照打,没有念头,无明,把无明打掉。所以有念也打,无念也打,他这个手段不一样,方法不一样,从根本智下手。

 

殊不知教下是我们把它用错了,因为它还是求的根本智,只是手段不相同。古时候有,现在没有了。古时候学教的人,就是教下的教学,除了禅宗之外,统统叫教下。有五年学戒,那个五年学戒就是求根本智。换句话说,学佛的头五年是学无知,不是学有知。五年怎么个学法?他不是用参究。禅宗用参究的方法,教下用什么?用读诵的方法,叫你读经。每一宗他所依据的经论不相同,像华严宗,华严也叫贤首宗,念《华严经》。《华严经》每天念,念五年,不要想里头的意思,只管去念,念得字没有念错,句子没有念错,老实念,念五年。诸位要晓得,五年念下来,心定了,妄想没有了,执着也没有了。因为你有妄想,你会念错,你念得不错,这妄想没有了,用这个方法把妄想打掉。老实念,也就没有执着了。所以用念诵这个方法,把妄想执着打掉,念到心清净,念到得定了,智慧就开了,所以读经这个方法是修根本智。

 

我在讲堂跟同修们曾经多次报告,读诵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。我们读一个小时,就是这一个小时修戒定慧;读两个小时,就是两个小时修戒定慧。当然你读诵的时间愈长愈好,这个戒定慧,定就是三昧,慧就是根本智,就是无知。到心真的定下来,三昧现前之后,后得智自然就开发了,所谓是一闻千悟。我们六根对于外面六尘,一接触就通达明了,那叫智慧开了。

 

你要问这是什么道理?实在讲,这个道理并不难懂,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法是什么?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,佛说的是一个,是真相。说真相必须你见到真相,你才能说得出真相来;你没有见到,你怎么能说得出来?这你见到了。怎么见到?离开妄想执着就见到了。众生为什么见不到?是因为妄想执着障碍了你,这叫业障,叫二障,把你障碍住了,你见不到真相。现在五年功夫修定,得到三昧了,这两种障碍不能说完全断掉,减轻了很多。把这个心定五年下来,这减轻了很多。这一减轻,你一接触的时候,虽然看得不能像佛菩萨那么真,看得也差不多,也相似了。所以一听佛菩萨讲解就豁然大悟。我看没看清楚,一听佛一讲,这一下明了了,清楚了,就这么样入的境界。由此可知,定慧比什么都重要。

 

这个慧就是根本智,换句话说,就是要学无知,不要学这样也晓得,那样也晓得,这就糟了。你样样都知道,那修什么?那叫修六道轮回。其实说穿了,你说样样都知道,你样样真的不知道,你所知道的全都知道错了,不是真相,你知道都是虚妄相,都是妄想,真相你哪里会知道?真相唯有心地清净的人才知道,所以这一点非常的重要。所以含实,当般若。

 

【二光净。即智度。】

 

『光』是光明,『净』是清净,这就是『智度』,就是无所不知。所以无所不知,你从这句就能看出来,无所不知是什么样子?是心地清净光明,那就无所不知。心地清净光明,一定是以无知的三昧做基础,是从这个地方生出来的。

 

【三微妙。即方便度。】

 

这常讲的,善巧方便。方是方法,便是便宜。便宜,要用现代的话讲,就是非常适合,就是这个意思,这个方法太适合了。那这样一个好的方法,当然一定要高度的智慧,要真正的明了,你才能做得到。所以佛给我们最微妙、最善巧的方法,叫我们这个迷惑颠倒的众生,也能在一生当中证得无上菩提,那巧妙到了家,这就是用念佛求生净土的方法。无量无边的方法,诸位要是冷静去观察一下,这个方法巧妙到极处。唯独这个巧妙的方法能够普度众生,不但能普度,能叫一切众生平等成佛,这不得了。这是任何一个法门不能相比的,能帮众生成佛,但是不能帮众生平等成佛。他这个方法是平等成佛,完全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,平等的理论上。所以因平等,缘平等,果报平等,这真是不可思议,所以这叫『微妙』。

 

【四适悦。即戒度。】

 

『戒度』,用现代的话来说,就是守法,守规矩。佛怎样教导我,我依教奉行,这就是戒度。所以诸位看到这个戒,这是《华严经》,不是普通经典,不要想到狭义的戒律,五戒、八戒、十戒、菩萨戒,你不要想到这些,为什么?那个范围太小,太窄小了。想到佛教给我们的,我们都能够依教奉行,佛讲种种戒律也在其中。除了戒律之外,佛所讲的理论、所讲的方法、所讲的境界全都包括了。简而言之,就是守法,守规矩,也就是经上常讲的依教奉行,这就对了。你能够做到一分,你就得一分的收获,也就得一分的喜悦。佛家常讲,法喜充满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这一种喜悦是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,所以它不是烦恼。我们世间人的欢喜是烦恼,喜怒哀乐,喜悦,欢喜写在第一个,那个烦恼,七情五欲。佛这个喜悦是自性里面流露出来,这不是烦恼,跟七情里面的喜不一样,完全不相同,这叫法喜充满。所以守法,依照佛所教导我们的认真去做,你一定能够得法喜。

 

【五引果。】

 

花能够结果,开花之后会结果,有这个意思。

 

【即当忍度。】

 

忍辱,《金刚经》上为我们说,「一切法得成于忍」。世间法、出世间法,要想圆满成就,一定要忍。所以《金刚经》里面,虽然宣说菩萨六波罗蜜,而讲得最多的、说得最详细的,六度里头只有般若跟忍辱,这两条讲得最多。为什么?般若能生,忍辱能成。把这个布施,布施虽然能生,未必会得结果,没有忍辱就得不到结果。要真正得结果,要靠忍辱波罗蜜,所以这个忍是非常重要。要坚忍,尤其在现代这个时代,这个时代科技相当发达,物质的诱惑力量很强,修行的人如果没有忍辱的功夫,你的念头随着外境流转,你的道业就不能成就,所以要样样能忍。首先就是自己的生活,生活我们只求衣食足就够了,衣能够保暖,能吃得饱,能有一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,够了。决定不能够去追求奢华,一昧要追求奢侈,那你的烦恼就多,你的压力就大了,这对你修行就造成了重大的障碍。如果我们的生活简单,在台湾这个日子很好过,确实无忧无虑、无牵无挂,那个心很容易与道相应。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,就是我们要能忍耐,要能够忍受得了。

 

世法要忍,佛法也要忍。大乘佛法经论多、法门多,也是五光十色,这个也不错,那个也很好,如果你样样都学,那你也就完了,你一样都不能成就。所以要忍耐,要忍,我只学一样,我其他的统统放下,这也是属于忍辱。一定要晓得,我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见到阿弥陀佛,我想学的,我愿意学的,我有能力学的,比这个世界不知道多多少倍!你到西方极乐世界,你有无量寿,换句话说,你的时间长,有的是时间,有最好的指导老师,阿弥陀佛,有最好的同参道友,观音、势至诸上善人,你还怕学不到东西?无论听到人家这个经典好,那个经典好,我都统统好,点头好,等我到西方世界再学,现在不学,现在我一心一意专求西方,专求生西方,这就对了。所以在目前一定要修大忍辱,所有法门统统放下,因为我们知道,任何一个法门在这个环境里面修学,很不容易成就,这是真的。到西方世界去修学,可以说很容易成就。这是忍辱度。

 

【六端正。即愿度。】

 

这个意思刚才说过,行愿相资,行愿相应,这就『端正』。

 

【七无染。即禅度。】

 

禅心清净,所以我们念佛,得到念佛三昧,得到一心不乱,那都是禅。佛在《大集经》里面就讲得更清楚,念佛是无上深妙禅。所以你得到一心,得到念佛三昧,那就是无上深妙禅。佛讲这个话,我们愈想愈有道理,愈想他这句话愈真实。因为其他的禅,如果不是上上禅定,不能超越六道轮回,四禅八定都在色界、无色界,没有办法超越。阿罗汉的九次第定才超越三界,但是还没有明心见性。由此可知,念佛三昧决定得生净土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没有一样不圆满。所以他确实当得起甚深深妙禅,这是真的当得起,所以这个念佛法门决定不能轻视。虽然这个法门很普遍,真正了解这个法门、认识这个法门的人并不多。我们对它能够粗粗明白一点,这是非常值得幸运的。

 

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9月9日17:15:30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5406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