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126集MP3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 (第一二六集)  1992/1  台湾华藏讲堂  档名:04-003-0126

第126集 A

MP3下载

第126集 B

MP3下载

请掀开经本,三百三十三面第二行,最后一个字看起:

 

【五广破义。破一切障。无有余故。】

 

这是经题「广」字十义当中的第五个意思,有『广破』。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说得很清楚,九界的凡夫都有业障,所以说为九界,可以说是业障轻重不一样,多少不一样,愈是往上面去的业障愈轻,像菩萨、声闻、缘觉;愈是往下,这个业障愈重,人天三途,业障极重的是地狱众生。这已经得地狱果报的,那就不说,已经在地狱了。还没有到地狱,在其他道里面,已经显现出极重的业障,那我们就晓得,他的前途就是阿鼻地狱,从这个因上就能够看到将来的果报。

 

无论什么业障,我们要想消除它,这是学佛的同修都知道,也都期望能消业障,更期望能有效率的消除业障。所以在我们本省,许多的道场常常举行种种的法会,打出来的目标都是消业障。我们要问,那业障到底有没有消除?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。如果要问业障有没有消除?首先要知道什么叫业障?这个东西要搞清楚。业,业是活动的一个名词,我们心里的思惟、想象是意业,我们口头的言语叫口业,身体一切动作叫身业,业障不管怎么多,归纳总不外乎这三大类,这佛法常讲的三业。三业当中最重要的是意业,意业的业障也最容易觉察出来。我们对于事理、邪正、是非、善恶不能够辨别清楚,这是障碍;贪瞋痴慢常常起现行,这是障碍。我们依照佛法的修行、修学,贪瞋痴慢是不是逐渐淡薄了?当然说没有,那是不可能,那个功夫就很深了。假如发现到,我现在对于一切物质、精神的享受,这种欲望淡薄了,那你这个业障就消了一点。你对于事理是愈来愈明白,愈来愈清楚了,智慧长,烦恼轻,这就证明你修学的功夫得力,有了效果,消业障要从这个地方来看的。有些很重的业障,宿世的业障,一般法门不能收到近效的,就是很近、很短的时间能收效的,过去灌顶法师讲得很好,所有一切法门消不了的业障,还有一个阿弥陀佛,一心称念阿弥陀佛,决定得效。

 

此地《华严经》上讲,『破一切障,无有余故』。《华严经》最得力的破业障的方法是什么?就是这一卷,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古德说,《华严》末后如果不导归极乐,《华严经》就不能圆满。不能圆满,消业障就还有余;圆满了,那就没有余。由此可知,破一切障,无有余故,真的是导归极乐,还是归到这一句万德洪名上,这是诸位不能不清楚的。因此古大德又说,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是《无量寿经》的导引。你们看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,他引用隋唐时候高僧大德所说的,真的,最究竟、最彻底都归到这一句阿弥陀佛。第六个意思:

 

【六广治义。】

 

这个『治』是对治。

 

【具摄无边对治法故。】

 

对治也是对烦恼、习气来说的。无边的法门,在这一卷经里面归纳为十大类,就是我们后面讲的这十大愿王。十愿里面第一个是讲礼敬,礼敬对治什么?对治傲慢。第二个讲称赞,称赞对治毁谤,这是把无量对治法门归纳成这十大类。因此我们的修学,这对治的意思非常重要,要认真去学习。这些习气、这些烦恼,不但是修行证果上的大障碍,也是我们在世间损福报之处。我们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过得很幸福,过得很圆满,但是这些烦恼习气将我们的幸福美满都破坏掉。这个我们不能怪人,深深检点反省,业因是从自己这里生的,必须自己改过自新。我们能够敬人,别人也能敬我们,所以说「敬人者,人恒敬之」。我们瞧不起别人,对人傲慢,人家同样也瞧不起我。由此可知,礼敬是太重要了。换句话说,礼敬的效果就是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,广大群众的爱戴,果报在此地。九界众生都敬佛,什么原因?佛敬一切众生,什么因什么果报,这一定的道理!佛是真正恭敬,决定没有分别执着,没有选择的,平等的恭敬,所以他得到一切众生的恭敬,道理在此地。这就是对治的意思,这十大愿王是「广治」。第七个意思:

 

【七广生义。能生无量广大果故。】

 

这十愿,依照十愿的修学,感得的果报就不可思议,何况末后导归极乐!这一点知道的人很多,虽然说知道的人多,但是真实彻底明了的人不多。为什么说彻底明了的人不多?没入这个境界,虽然讲殊胜的果报,听说而已,并不以为那是真实的。如何真正体会?你要真修。从实际修持当中才会真正体会到,才真实的感应到,而后才能够明了。佛法在这个时代,跟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一样,文化的背景不相同,意识形态、生活方式都不一样。在古代,学佛的中坚分子是士大夫阶级,这些人道德、学术的涵养有相当的深度,因此对于大乘经论,他们容易涉猎,能生欢喜心,能得真实的利益。

 

现在这个时代,提倡的是白话文,大陆与新加坡提倡的是简体字,能够认识繁体的就不多了,能够读文言文的,几乎没有了。现在还有些年岁大的人,再过十年之后,这问题很严重。像我们这个本子纵然流通,没有人看得懂。大乘经论是不错,是很好,你不能读,读了不能懂,就没有利益。我们想一想,将来会不会再提倡古文?再提倡文言文?我们冷静的观察恐怕不可能了。尤其底下一个世纪,走向计算机的时代,这真正是一个划时代。实在说,我们凡夫智慧德能确实比不上佛陀。佛陀告诉我们,末法时期净土成就,将来佛法在这个世间灭尽了,过去我也曾经跟诸位讨论这个事情,今天科学技术这么发达,佛法怎么可能灭尽?在从前经本要靠手抄,很容易失传,它数量太少了!会消灭掉。现在科技这么发达,我们一印就是几万册、几十万册,存在全世界这些图书馆、学校里面,怎么会灭掉?这不可能。

 

尤其现在是计算机发达,将来这《大藏经》输入计算机,这个计算机的磁碟片,像我们普通唱片那么大的一片。那一片里面可以储存我们现在这个《大藏经》十二本,十二本一片。一部《大藏经》,八片差不多了,就一部《大藏经》。那一部《大藏经》合起来大概恐怕只有我们这个书一本这么厚,装一个小盒子,这《大藏经》带走了。这法怎么会灭?于是我们就想到,经典会传下去,虽然传得下去,没有人懂了。纵然有许多研究,把意思解错了,那都是叫灭了。可不可能把意思解错?非常可能,太可能了。你要问为什么?完全用我们凡夫的知见来解经,不是佛知佛见。把圣贤人所亲证的这个标准,拉到我们幻想的标准里面去了,这个经义全部都变质了,那这个法就灭掉了。问题确实会这样的发生。

 

所以我们中国古代,不要说译经的这些法师都是证果的人,就是讲经、注经的这些法师都是有修有证,不是普通人。他们所见的,他们所体会的,他们所说的,都是有实证的功夫在里面。每个人说的不一样,是他亲证的境界有浅深不相同,不是随便写的,不是随便说的。所以佛告诉我们,在这个时代里面,真正能够得受用的只有净土宗往生经,就是教给我们念佛往生净土这一类的经。那这一类的经,就是指的净土三经。后来祖师加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,印光大师加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,我们现在所讲的五经一论。五经一论叫往生经,这个有效。佛说了,所有一切法都灭尽了,到最后的一百年,这个往生经还有效,还能够就是有人依照这个经典修学,他还能往生。这一类的经典,我们现在讲的五经一论,从世尊那个时候到法灭尽,它的效果不变。也就是说,其他大乘经会随着时代变质了,唯独这个经典不变质,真实可贵,唯独这个经典是真正能度众生。

 

我们在最近这几年,处处宣扬《无量寿经》,依照这部经典修学念佛往生的,我们见到了,我们的心定了,真的不是假的。见到往生的瑞相非常的稀有,见佛来接引,有不生病,预知时至,临终盘腿念佛安详而逝的,这是证明。过去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这些人,早年我们听到老法师讲的这些往生人,像倓虚大师给我们讲的,他一生当中看到预知时至,不生病,站着走的,坐着走的,他看到二十多个人,就这么一句阿弥陀佛,这是我们听人家讲的。现在我们自己也亲眼看到了,这一点都不假。

 

既然我们没有真正真实的聪明智慧,这个聪明智慧是清净心,真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。我们的心不清净,还有是非人我,还有贪瞋痴慢,这心不清净。不清净的心,要入大乘,难,太难了,很不容易。大乘法门的根基是菩提心,马鸣菩萨《大乘起信论》,你看看大乘起信,那不是大乘很高的,是大乘入门,这有那个标准,你才能入得了大乘之门。没有那个标准,大乘之外,你拿着大乘经,你会把大乘经解错、看错、想错、说错、做错,你误自己,那没话说,你再误了别人,那怎么得了!这个问题严重。我们明白了,真正清楚了,所以这一切大乘经敢不敢讲?不敢讲了。从前讲大乘经,那是初生之犊不畏虎,胆大。现在讲不讲?不敢讲,为什么?我知道我在大乘门外,不要说经,我会把它曲解了;古大德的注解我也看不懂,我也会把它误解。所以这是我在晚年为什么回过头来专讲往生经,往生经不会错,为什么?讲来讲去,都是劝你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!对这个不会错,这对我自己有好处,对大家也有好处。所以这是真正要衡量自己的能力,这不是儿戏,不是开玩笑的,将来果报很可怕。

 

古人讲这个经书,错下一个字转语,要堕五百世野狐身,那不过是错一个字而已,都要遭畜生果报。你要是把这个经里一句一段,甚至于一部经讲错了,那果报在阿鼻地狱,不是在野狐身,所以你仔细衡量一下的确非常可怕。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全心全力我们弘扬往生经。因为知道什么?这是决定有利益的,决定不会有一点差错的,我们真正有把握,找到这么一个方向。所以它能够生无量广大的果报。第八个意思:

 

【八广德义。具足二严诸功德故。】

 

果报广大,如果不庄严,这个果报就不圆满,一定得到庄严。『二严』是依报与正报,两种果报。经典,导归西方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都是无量的,无量的寿命,无量的智慧,无量的德能,无量的神通,无量的才艺,一切都是无量的,这个依正庄严才真正到美满,到圆满。

 

【九广依义。言教繁广。为生依故。】

 

『言』是言说,『教』是教化。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,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,世尊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是劣应身。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,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,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,那确实是无量无边。所说一切法,都不出《华严经》的范围;换句话说,《华严经》是一切诸法的总纲领。所以古德称它作根本法轮,道理在此地。所说一切法,《华严》枝叶,枝枝叶叶。根本法轮后面的归宿,归到西方极乐世界,由此可知,这一句六字洪名,那是根本之根本。所有一切经归《华严》,《华严》归《无量寿》,《无量寿》归一句佛号,这一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。

 

从前我们常常念到经上赞叹名号功德不可思议,我们也就这么念过了。究竟这一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在什么地方?没搞清楚。现在这才明了,原来这一句佛号,包含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佛法,一样不漏,无论是经、是教、是性、是相、是显、是密统统在里面。所有一切性相显密,都是这一句名号流出来的。我们明了这个事实真相,才真正肯死心塌地念这句名号。难怪人家念这句名号念个几个月,就自自在在坐着走、站着走了,原来名号是如此功德。像谛闲老和尚那个徒弟,我们现在把他那个录音带做成CD片,希望长远的能够保存,不至于失掉。他老人家给我们讲的,这是谛闲法师一个徒弟,做锅漏匠的,念佛三年,站着往生,预知时至,站着往生。往生之后,还站了三天,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。往生之后还能站三天,不简单,站着往生就不容易了,死了以后还站三天,等他师父替他办后事,这不是假的。一句阿弥陀佛,他什么都不懂,他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也没有听过经,就是师父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就传这么六个字给他,嘱咐他:你老实念,念累了,你就休息,休息好了,就再念,一直念下去,准有好处。他念了三年,确实好处得到了。这给我们证明名号功德真实不可思议。

 

那我们今天也念,天天也念了,念了也不止三年,为什么连个消息都没有?是我们不知道名号功德,没有看重名号功德,没看重。因此虽念,不老实,不专心,还想东想西,这就是夹杂、间断、怀疑,我们这三个东西都有。我们对念佛怀疑、夹杂、中断,所以短时间见不到效果。去年年初,新加坡有个老太太,念六个月,半年,她没有生病,预知时至,坐着往生。所以新加坡、马来西亚,现在那边念佛的人很多,亲眼看到了。这个老太太从前没有遇到念佛法门,没有人跟她讲,听到这个法门之后,她就老实念。由此可知,这个法门的功德是真实的,决定不是虚假。唯一切言教所引,所有一切法门都从这个法门生出来的。如果要想圆满成就,最后还要归到这个法门。《无量寿经.三辈往生》,那一章里面讲得很清楚,「三辈往生」这一章经分四段,第一段上辈,第二段中辈,第三段下辈,这是专修净宗,依照净宗经典理论方法修学往生的人。最后一段就包括这个意思,所有一切修学大、小乘佛法的人,不管你修哪一宗、哪一派、哪一个法门,你只要认真修学,到最后,将你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,统统得生,跟这一条意思就相应。

 

所以慈舟大师在科判里头,判那一段叫一心三辈,这个判得非常之好。一心是能生的条件,换句话说,无论你修哪一个法门,你要专修、要专精,你才有力量。你一心修学,求愿往生,统统得生。换句话说,念佛成就的祕诀是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这个祕诀是通所有法门。你无论修学哪个法门,都要记住这个原则: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然后将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,就决定得生。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,念佛最忌讳的就是夹杂,这个很麻烦。夹杂,你的功夫就不能成片,换句话说,不能得一心。一心是能生,净土是所生,不得一心,怎么能生净土?所以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所贵的就在一心。有人喜欢念观音菩萨,问我能不能往生?能,一心念。有人喜欢念地藏菩萨,能不能往生?能,你一生专持《地藏经》,专念地藏菩萨名号,求愿往生,决定得生。怎么晓得决定得生?三辈往生后面那一段就是说这样的人,那哪里会有错!

 

所以净宗法门广大,太大太大了。无论你怎么样修学,修到心地清净,一回向就得生。所以我们遇到许多修学其他法门的人,我们赞叹,我们欢喜,劝他专修才有用处,不必劝他,你那个舍弃,一定要念佛,不必。因为三辈往生里头,有一心三辈的,那就是说那一类的,他统统可以得生,何必要改变?当你在没有选择法门之前,我们可以给你建议,依照《弥陀经》,依照《无量寿经》来修学,可以给你建议。你已经在修学这个法门,已经修了很多年了,不要改变,继续努力下去,这是正确的。也是古大德常讲,殊途同归,同归在哪里?同归极乐。实在讲,回向偈,「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」,这个回向偈,不管修哪一宗、哪一派,念什么经、念什么咒的,他后头都用这个回向偈,那不就统统归到极乐世界,确实是殊途同归。这些事、这些理我们晓得,看这一切法心自然清净,自然平等,自然看一切法门都会生欢喜心,都会赞叹,不会毁谤,不会自赞毁他,不会的。末后一个意思:

 

【十广说义。宣说广大甚深法故。七字皆广也。】

 

《华严》所宣说的宇宙人生的真相,所宣说的甚深微妙之法,一切甚深微妙法中,是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,往生经也包括我们这一部,这是净土五经之一。经论,祖师大德都告诉我们,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,不但我们凡夫,我们的思惟想象达不到,即使等觉菩萨都不能够完全了解。这是说,它的深与广。但是这一句佛号确实人人能念,人人可以念,只要肯念,决定得生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见到阿弥陀佛,自然就明了深广的妙义,正所谓但得见弥陀,何愁不开悟。

 

我也曾经跟诸位同修们说过,我们弘扬《无量寿经》,是李炳南老居士往生之后,我们才开始的,到今年才七年。这么短的时间,这部经典弘扬的效果周遍这个世界。我所接触的,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,见到这部经的,没有不欢喜,信受奉行。短短七年能够流遍到全世界,三宝加持,我们在历史上没有看到过。自古以来,佛法流通有这么好的效果,这不是我们能想象得到的,也不是我们预料得到的。这是众生缘成熟,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。同时我们看到这个事实,使我们对这个法门更加坚定了信心,对于专修专弘的信念加深、加强了。好比走路,愈走这个路愈熟悉,一丝毫怀疑都没有,勇猛精进,果报不可思议,功德不可思议,利益不可思议,这是我们不难觉察出来的。

 

到这个地方,这是说的广的意思。这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七个字都广,字字都广。这《华严》是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;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我们在清凉大师这注疏里面统统都看出来了,都看到了。这个是宗密大师的钞,这个注解,诸位同修自己去看。我们再看三百三十六面,经题的第四个字,佛。我们看三百三十六面倒数第三行,我们看《疏》:

 

【四释佛字十义者。即是十佛。】

 

第四个字,解释佛也有十个意思,十个意思就是『十佛』。这个佛哪有十佛?佛只有一个佛,怎么会有十个佛?我们看看大师是怎样从一佛里面,跟我们说出十佛。诸位要晓得,十就是一,一就是十,一是从总相上说,十是从别相上说。把它一分析,那实在讲是无量无边,佛是觉的意思,无量觉,无量觉归纳成十门。

 

【一法界佛。】

 

这段我们可以看宗密大师的注解,在三百三十七面第二行,从最后一句看起:

 

【即佛身十德。】

 

我们都晓得这十种佛是说明如来果地上的德能,这个德能展开,就是通常我们赞佛万德万能。万德万能归纳这十类,是这个意思。第一个是法身佛:

 

【一体性真常。名法界佛。】

 

『法界佛』。

 

【即若心若境。法法皆佛。即是法身。当大字也。】

 

这是经题里面这个『大字』,大是赞叹之词,赞美之词,赞的是法界,也就是法身,法界就是『法身』。通常一般人把法界跟法身都想成两桩事,法界大概就是虚空世界,法身一定象是一个身,像我们华严宗供的佛像,我们都供毘卢遮那佛。毘卢遮那是法身佛,这一想到法身佛,就会想到毘卢遮那那个相,形像。我们楼顶上佛堂当中供的就是毘卢遮那佛,法身佛,旁边是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。因为我们这个讲堂建立是讲《华严经》,我们讲堂最初叫华藏讲堂,我是专讲《华严经》的,所以这个佛堂上供的佛也是华严三圣。毘卢遮那、文殊、普贤,是华严三圣。这一讲到法身佛,就想到那个佛像,这就是我们错觉。殊不知这一种佛像就是代表法界,法界太大了,我们怎样对法界礼敬?所以把他塑成一个形像,他是代表的,就见到这个像,就要知道那是法界。法界太大,所以『体性真常』。真,不是假的;常,不是生灭的。生灭是无常,它是不生不灭,不生不灭叫真常,它不是假的,所有一切法都是从它变现出来的,它是一切法的本体。它是能变能生,说生也是变的意思,说变也是生的意思,它是能变能生。法界里头,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所生,这里面那个诀窍就在能所不二。我们入不了这个境界,我们认为能所是二,是不是?这个麻烦就出在这个地方。这能所是二,这观念见解这就是凡夫。假如你把这个观念变一变,变成能所不二,那就是佛、是菩萨,佛菩萨的看法。他所看到的是能所不二。我们凡夫这个思想观察能所是二,差距在此地,二就迷了,不二就不迷,就悟了。

 

这个底下讲的,下面注解说『若心』,心是心法。这个心法里面,包括了心所有法,都是属于这个心法里头。像唯识里面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,在此地都包括在这心里头。心不包的都在境,都是属于境,色法是境,不相应行法也是境,这包括在境里头。这就说明,宇宙之间一切万法法法皆佛,这个佛是真常的意思,真常是什么?真常是本性,是真如本性。所以禅宗讲,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,见性就是佛。佛就是自性,自性就是佛,你见到自性,就叫成佛。所以这个世间,哪一法不是佛?禅宗常说,哪一法不是佛法?悟了都是。你不悟的时候,那问你哪一法是佛法?没有一法是佛法,一是一切是,一非一切非。不能说这一半是,那一半非,没有这个道理的。一悟一切悟,一迷一切迷。可是世间人不相信,他总认为,我对某些事情悟了,对某些事情迷。印光大师《永思录》里头有一段,那是哪一个人写的,我忘掉了。

 

《永思录》分量不多,诸位可以看看,是一个印老的一个学生。这个学生,从前是参禅的,根性也相当利,人也非常自负,也就是贡高我慢。他曾经跟印祖写了一封信,说他对于禅宗的公案参破了很多。他讲这一千七百则公案,只剩下几条没有参破,其他的统统都参破了,写了这么一封信给印光法师。印光法师回他一封信,这是《五灯会元》里头的一千七百则公案,印祖说,这一千七百则公案,只要参破一条,你全部都破了;如果还有一条没有破,你完全没有破。他被印祖这一句话就打醒,放弃掉,老实念佛,记载这么一段公案,就是说明一是一切是,一非一切非。

 

所以那个明眼人,真正高明的人,他知道,他碰到印祖,他真的回头得救了,他要不碰到印祖,贡高我慢,自己以为了不起。连公案都误会了,没有参破,自己以为参破了。换句话说,祖师的意思错解了,用他自己的意思去解释,这不是人家的意思。何况经典,经典是佛的意思,你连个人的意思都没搞清楚,你怎么会把佛的意思搞清楚?愿解如来真实义,那谈何容易!你要不成佛,你怎么会懂得佛的意思?你成了祖师,你能够了解祖师的意思,你没有到那个境界,你不能了解他的意思。所以听话,常常把意思听错了,听扭了,我们从前觉得好奇怪,现在觉得不奇怪。听了之后,用自己的心意去想,想错了。我在讲台上讲的话,很多人把我讲的听错了。回头来告诉我,我不是这个意思,是不是?再给他加以解释。都听错了。连我讲得这么白都还会听错,祖师的话、经典的话,那你要不搞错才怪。

 

这是要知道的,法界就是法身,法身就是法界。所以在这个境界里面讲,身土不二,依报跟正报不能分,依正是一不是二。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自己一身,就是自己,这是真的,你哪一天真正觉察到,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,那你就证得清净法身。你在所有一切众生,再不会有是非人我了,为什么?都是自己,自他不二,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,离开自性,无有一法可得。这是法界,这是法身,所以是法界佛。

 

【二本性佛。】

 

宗密大师给我们解释的:

 

【即智慧身。玄鉴深远故。即众生本觉智慧心性之佛。即当方字。】

 

这从相上说的,前面是从性上说的,这是从相上说的。性上虽然讲相,他的重点在性,刚才我讲了,能变所变,重点在能变。那第二个讲本性佛,相上也讲性,他重点在相,就是重点在能变,前面重点在所变。记住能所决定不二,能所是一,这就是智慧身。这个智慧就是经论上常讲的,般若智慧,是我们性德,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德能,真实的智慧。这个智慧现前,你对于宇宙人生想法、看法就决定不错,佛的经典,那个真实义你当然理解。为什么?佛的经论都是讲宇宙真相,这宇宙真相你都看清楚,那你怎么会不理解?当然理解。由此可知,要真正解得如来真实义,是要明心见性,不明心见性不行。你说你得定,心地清净得定,定不行,定没见性。

 

譬如我们听一个人介绍某个地方,这个地方我们没去过,他给我们讲,我们听了很明白,完全在想象当中。我们再转告别人,这一个转一个,转到后来统统都变了,不是事实。什么人曾经去过的,去过一听,他就明了,不管你怎么说,他统统明了,他到那个地方去过。去过就是要亲证,要实证,这才没有过失。般若智慧就是亲证,这个智慧不是从外面来的。我们世间人广学多闻,他的智慧从这来的,从广学多闻来的,他不是从亲证来的。广学多闻来的智慧总是隔一层,我们常讲,「记问之学」,不是亲证的,没去过,听说的,这里面出入就很大。佛法一切讲求亲证,亲证要怎样才能证得?依照佛在经典讲的方法去修持,佛讲的方法很多,如何选择?要依我们自己的根性,依我们自己的习惯,依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,依我们自己理解的程度,多方面条件去考量,哪一个法门适合我,我修学起来很方便、很顺利,你就采取这个方法修学。

 

佛给我们说了许多法门,任我们自己选择,这个好!实在自己不会选,学得修起来都感觉到困难,那佛就教你念佛法门。佛为我们大众选择的,就是这一个法门。因为这一个法门决定适合,无论什么程度统统适合,只要一心修学,你就能得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就开智慧,本性里般若智慧就会现前。一心不乱是甚深的禅定,这定就生慧。一心老实念佛,给诸位说,那个戒就具足。那我没有一条一条持戒,那戒已经具足了,怎么具足?戒律是防非止过的,也就是常讲的,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」。你一天到晚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念佛都来不及,你哪有念头去想坏事?自然诸恶就不作了。心里是阿弥陀佛,心里没有恶念;口里阿弥陀佛,口没有造恶业;身恭敬阿弥陀佛,礼拜阿弥陀佛,你三业都清净,三业都不造恶业,这就是诸恶莫作。心想阿弥陀佛,口念阿弥陀佛,身恭敬阿弥陀佛,这众善奉行。众善奉行,大乘戒,诸恶莫作是小乘戒,你看一句阿弥陀佛,大小乘戒律统统圆满了,因戒得定。日久天长,不知不觉的功夫成片、一心不乱,这得定了,因定开慧,般若智慧现前。世出世间一切法,真妄、邪正、是非、善恶,你一接触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开慧了,这个慧是这么开的,不是广学多闻开的。

 

广学多闻很危险,广学多闻,自己如果没有这个戒定的坚实基础,这广学多闻,就像清凉大师在《四十华严》经题里面所说的,不在我们这个本子。他老人家讲,有解无行,有解是什么?你看得多、读得多,你知道得很多,但是你没有去做,你没有戒,没有定,那个结果什么?增长邪见。愈是知道多,愈贡高我慢,愈瞧不起别人,不是真智慧。真正的智慧是从戒定里头来的,是性德的流露,不是从外面学得来的,真智慧是从内发的,内鸣,所以这叫『智慧身』。换句话说,身充满了智慧,全身都是智慧,毛孔是智慧,毛端也是智慧,这个是性德的流露。

 

『玄鉴』,玄也当作身讲。鉴是好像镜子照的,照得清清楚楚。『深远』,远就是广大。世出世间一切法,你看得深、看得远,这就是『众生本觉智慧心性之佛』,就是这个东西。在经题上,这就是『方』的意思,方里头有这个意思。所以大家把清凉、宗密解释这个经题,你真的要是看过,细心去体会,你才真正体会到一点《华严经》上讲的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;一多相即,万法圆融,才能够体会到一点点这个意思,这个意思很有受用。

 

好,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9月9日17:14:4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54065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