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上感应篇》心得分享/第43集/蔡礼旭老师主讲

《太上感应篇》心得分享  蔡礼旭老师主讲  (第四十三集)  2010/11/4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 档名:55-033-0043

play-sharp-fill

诸位同仁,大家早上好!我们昨天讲到,「矜孤恤寡,敬老怀幼」。我们学习儒释道圣人的教诲就是要回归本善、回归性德,就是要唤醒我们本有的良知。所以「矜孤恤寡,敬老怀幼」,「矜」、「恤」、「敬」、「怀」这样的善心都是我们本有的,都是透过经文让我们提起这一分善念。

在历史当中,像很多的贤臣、圣贤,他们都有可能家庭出现这样的一种窘困。宋朝的赵康靖公七岁的时候,父亲就去世了,而他的母亲立志努力抚养他、教育他。这样的女子都是很贞烈、很守节,又为孩子着想。我们可以感受一下,一个母亲这么样的伟大,这么样的不畏艰难,当然她这一分气节,已经深深感动她自己的孩子。所以后来就考上进士,成为翰林学士,这个都是国家最有智慧的学者。结果这个赵公就请求能够封赏他的母亲。

我们看到这些叙述,都感觉得到古人立身处世,就有一个知恩报恩的态度。你看他显贵了,他时时想着:没有我母亲,就没有我的今天。结果他就跟宰相说到,可不可以赐封他的母亲。宰相跟他讲:你现在对国家的贡献,皇上要大封你已经不远了。意思就是说,假如你现在封你母亲,你的大封就没有了。结果赵公讲:我母亲守寡这么久,今年八十二岁了,早晚随时可能生命都不一定能保得住,希望赶快封赏我的母亲,让天下人知道,这都是我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,应该把这一分荣耀归给她。

在《中庸》里面有一段话,让我们非常感佩古人这种不忘本的态度。一个读书人,「父为士」,他父亲是一般的知识分子,「子为大夫」,儿子当了大夫。当他的父亲去世葬的时候是用一般的读书人礼,但是每年祭祀他都用大夫礼祭祀。就是昭告天下,这一个长者老人,为天下教育出了一个大夫,所以每年都用大夫礼祭他。所以赵康靖公他的母亲虽然是寡母,但是因为有气节,就成就了一个栋梁之才。

又有一位李筠,这个读书人三岁的时候,父亲就过世了。而且,身边的亲朋好友就一直劝他母亲改嫁,因为孩子才三岁,应该他母亲的年龄都还很轻。结果他的母亲就很生气的对着那个人讲,夫妇的道义本来就是天伦,这个死生命中有注定,但是我宁愿饿死,我也不愿意再改嫁。于是她坚持心意,固守她的贞洁,教导她的儿子,后来她这个儿子也考上进士,当了大官。

所以确确实实像这样的女子,神明世人都非常尊重她,所受的善报也很优厚。因为这样的女子,她尊重人伦的道理,绝对不是为了孩子以后富贵,是因为她这一分节义,她的孩子一定也是有气节的人,一定也是重道义的人,所以以后就显贵了。刚刚举的这个例子,也是让所有这些寡妇能够有所依循这些人伦之道,而且能够自立自强。

身为孤儿,也不可自暴自弃。我们刚刚讲的例子,包含历代的这些圣贤,很多都是从小父亲去世的而且都很成大器的。《感应篇汇编》举了很多名人,宋朝的张士逊,都是苦心立志向上,后来当到宰相。吕诲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,而且是潜心修养读书,当上御史中丞。包含欧阳修先生,这都是从小丧父,最后都当到宰相。所以遇到家庭人生的挫厄,也要不气馁,自立自强,以昭告父母长辈在天之灵。

接着我们看下一句经文:

【敬老怀幼。】

『老』泛指年龄比较长的长辈。而我们体会,长者他阅历都比较久、历事比较多,所以他人生有很多经验,事实上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,去吸收。

这个时代,敬老的态度不足,所以很多各行各业的智慧、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承传。现在其实年轻人没福在不敬老,得不到宝贵的经验智慧。为什么不敬老?年轻人傲慢,自以为了不起,知识爆炸了,懂了一些知识,年长的人不知道,自己就觉得自己比较厉害。其实那些最重要的做人做事的道理,不是从知识里面学得到的,都是从人生当中深深体会才能够悟出来的。

所以这个『敬』,很重要的是,用一分至诚的心去爱护长者,让长者能尽这个安养、快乐来度过他的余年。这个「敬」是到什么?一个念头、一件事,都不敢怠慢。包含,跟老人讲一句话,不可带情绪;端一杯水,双手恭敬的拿。

寿命居五福之先,我们说「五福临门」,这个寿是排在第一位。而且老者大部分是我们父辈甚至是祖父辈的年龄。人能长寿,长寿是果报,他没有修无畏布施,得不到健康长寿。所以看见老者,我们就能想得到,他是前世有善根、有根器,今世又肯积德,他才能得长寿。况且他年龄长,凡事都比较练达,正可以让我们学习效法,而且能够获得很大的利益,自己受益,所以怎么可以怠慢呢?我记得我那个时候,还在补习班,还没有到学校教书以前,我刚好有机会亲近陈真老师。她教书三十多年了。代表什么?她教书的时候,我都还没出生。那些教育的经验智慧这么多,我们这些晚辈能向她请教是入宝山了。所以恭敬得大利益,傲慢很多福报就折掉了。

从这些话当中,我们可以感觉得到,编辑《太上感应篇汇编》的作者确实处处流露苦口婆心,希望我们能转变心态,时时跟道相应,积功累德。而一般的世人因为常常看老人可能行动比较不便,有时候会忘东忘西的,很容易就产生厌烦,甚至侮辱老人,谁肯愿意小心侍奉对待呢?但不知有一句俗话讲,「敬老得老」,尊敬老人,我们以后老了就得人家尊敬。因果报应,丝毫不爽。

在古代,有一个读书人叫杨大年,弱冠就考上进士。弱冠是二十岁。不简单,二十岁就能考上进士,才华洋溢。但是恃才傲物,跟当时候的老臣周翰、朱昂都是在宫廷里面做事。因为这两个老者,都年龄比较大了,杨大年年轻气盛,常常讲话不恭敬,侮辱他们。周翰老先生就讲,「君莫侮吾老」。你看这老人有修养,在劝他的时候,还是很尊重他,用「君」来尊称他。你不要取笑我们老,「老终轮到君」,你也将会老的。这个朱昂老先生说到,不可以不恭敬,他是讲「莫与莫与」,不可以不恭敬,重复了两次。假如你这个态度感来的,以后也会有人侮辱你了。结果杨大年壮年三四十岁就去世了。

你看这么有能力才华,心态不对了,折掉福气。所以作者讲,「吾愿少年轻薄子」,我希望年轻人比较气盛,比较容易轻慢他人的人读到这个公案,赶紧回头是岸,反省自己的态度,应该存有厚道、存有恭敬来待老人、待他人。凡遇到老者,应该能存平等的心,不论他是富贵贫贱,都要流露爱敬的态度。只要有这样的恭敬,相信我们所感召来的也会是长寿的果报。

所以敬老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承传当中,那是历代都是如此。这样的历史,从黄帝、尧、舜、禹、汤,在《尚书》,在经典当中都特别强调。所以师长也常常讲到,一个人的性德,都是从孝敬开发出来。没有恭敬,就与道相违了。《太上感应篇》说,「是道则进,非道则退」。什么是「道」?恭敬、敬老,就是「道」。

有一个读书人叫王彬,他年少的时候,身体很不好,瘦到皮包骨。自己也想说,这么不好的身体可能寿命也不长。而他也很有善根,觉得自己寿命不长,只要见到老人,他都非常恭敬羡慕。当有老人走过他们家被他看到了,纵使这个老人家世很贫贱,他都会起立给他致敬。在路上遇到老者,绝对恭恭敬敬让他先走。后来这个王彬的病就痊愈了,最后他活到九十三岁。

我们听到这个故事很鼓舞,他改命,九十三。我算一下,我假如活到九十三的话,就还有五十多年,五十多年还可以听师父讲经,这一生就可以好好把握。但是,首先要敬老,才能有这么样好的果报。为什么?这个修行往往因为寿命不长,前功尽弃。所以修行最大的魔是死魔,死了就形成很大的障碍。

诸位学长,诸位同仁,请问大家前一世是不是修行人?这么没信心啊?这一生来弘法利生,哪有可能说前世不是修行人?一定是的。请问大家,记得前世的举手?是不?然后你看,一晃二十几年、三十几年过去了,才闻佛法,然后几十年又染上这么多习气,光是对治就累得半死。你看这「死」厉不厉害?所以不能再死,叫「不受后有」,就不再投胎了。这一生就要不老、不病、不死了,要活着往生。往生不是死,而是移民到殊胜的西方净土去了。所以这一生不能再糊涂了,不能再死了,要精进用功到不老不病,能知道什么时候去。难不难?你们刚刚才读过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,应该要回答:「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」,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。而且大家要看,「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」。这五十二什么意思?一个人从修大乘佛法,初信位开始到妙觉位,五十二个阶位,不用其他方法,就这一句阿弥陀佛老老实实念,这五十二阶就可以契入。你看多殊胜,至捷、至圆、至顿、至方便、至了当、至快速!这么好的万德洪名被我们遇上了,结果我们还不老实念,你说不是全宇宙最大的福报掉在我们面前,然后我们还继续睡觉,还继续随顺自己的习气?那没办法了,这么大福报就糟蹋掉了。

这里又讲到,隋朝有一个出家人,已经一百多岁,超过一百岁了,深解《法华》妙义,曾经告诉大众说,「贫僧敬老人如父母」,把他们当菩萨一样侍奉,凡是我做得到的,无不尽心尽力去服侍老者。所以他说到,我今生能通佛法,享年一百多岁,皆是因为敬老的功德所感召来的。这个是过来人讲的话。所以大众,诸位我们四众弟子,不可以侮辱轻慢老人,折损了自己的福寿。所以名利场中,世间这些名利的追逐,弹指便过,一下子如过眼云烟,所以更重要的人生,应该在自己的德行当中多下功夫、多提升自己,否则空来人世间,糟蹋了这一生的岁月。所以诸佛所愿,都是希望我们寿命长远。寿命长就能修行证果,所以往生第一殊胜是无量寿,那就当生一定可以成就。所以佛菩萨都希望我们寿命长远,愿我们勤行一切善,愿我们福德隆盛,能广济一切人,去帮助一切人,然后去给他们介绍佛法。

所以,这一位僧人就劝告,年轻人不要恃才傲物,傲慢了老者,所以不知寿命是天之所与,其实就是修来的福报。而且老人都为历代的天子所尊重。纵使很有才华,都不一定能寿命长久。其实说实在的,有一句话叫「英年早逝」,这一句话里面,我们假如深究那个原因,很多时候往往是因为很有才华,但是太过傲慢、瞧不起人折损了自己的福报,这个时候才华就变成灾难。所以「才华,身之灾也」,要慎重。这个是我们谈到「敬老」的部分。

还有『怀幼』。年幼,他需要人照顾教育,所以这个「怀」当中还有保护在里面。而我们面对现在这个时代,孩子假如没有接受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,整个电视、环境又很容易染上坏习惯,那这些孩子们得了人身却不能了解做人的道理,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。所以世间有真正好的这些教诲,才能让这些孩子成为人才、栋梁。所以复兴中华文化,恢复「教之道,贵以专」的教育,这个很重要,才能救了下一代,才能让下一代有人才。从我们自己的家庭,「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」,从整个社会民族,假如没有好的下一代,那我们这一代人也有愧本分。

所以我看到我们现在一、三晚上,很多小朋友来学习,像我昨天在二楼,好几个小朋友看到我,都主动跑过来九十度鞠躬,我真是心花怒放,真高兴、很欢喜,而且很欣慰。我们是二十多岁才开始学,他这么小就可以学了。我们这一代人的苦,不能再让他们走这种弯路了。从明年三月份开始,我们早上还会开半天的私塾班(三至六岁幼儿),我们好好的来力行老祖宗留下来这些教育的智慧,呈现很好的一个成果出来,让大众对我们伦理道德教育有信心。他一有信心了,慢慢的整个教育界就会恢复「教之道,贵以专」的教育。这样是「怀幼」,救了下一代的教育,让下一代有真正的人才出来。所以这些教学的老师任重道远,这个「重」不是「重量」的「重」,是「重要」的「重」。

今天先跟大家谈到这里。谢谢大家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月31日15:51:29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42693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