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上感应篇》心得分享/第31集/蔡礼旭老师主讲

《太上感应篇》心得分享  蔡礼旭老师主讲  (第三十一集)  2010/10/21 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 档名:55-033-0031

play-sharp-fill

诸位同仁,大家早安,早上好!我们经文讲到「忠孝友悌」,这个「忠」字,我们老祖宗创字,都把智慧、人生的哲理含摄在这个文字当中。「忠」上面一个中间的「中」,下面一个「心」,所以心要走在中道,要用中庸,不可偏斜、偏私、偏颇,这个就是用中,心一偏就不是中。比方,我们现在在学习《太上感应篇》,要不要用中?要尽心学是用中,不认真学、懈怠、应付就不是中。我们假如懈怠,不用心不尽心,是对谁的不忠?那首先是对自己的不忠,糟蹋了自己的人身难得、佛法难闻的机缘。所以精进、勇猛是对自己的忠心,为了成就自己。

既然要尽心尽力,该背的就要背。我们这个礼拜有考试,下礼拜要不要考一下?诸位同仁,要不要?要。懂得用中了,其实心里挺想说不要,有压力。但是我们要想一想,假如没有这样的压力,我们容不容易懈怠、因循、浪费时间?所以你们就别怪我。下个礼拜,我们找一天考试,找一天快乐的日子来考试。考什么?下个礼拜的考题,三福、六和、三学、六度、普贤十愿,五个纲领把它背起来。你们都笑得挺开心,太少了,是吧?你们现在能笑得很开心,代表懂得对自己忠就欢喜,跟自性相应就高兴。

师长非常善巧方便,怕我们对真心、忠心体会不深刻,把这个真心,用五个角度来让我们更体会真心。所以师长讲,发菩提心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。

我们去感受一下:一个人不真诚,他就不中。他有应付,他有虚伪,那铁定不中。所以「忠」是「内不欺己」,不欺骗自己,「外不欺人,上不欺天」。我们说起心动念没人知道,那是欺己、欺人、又欺天,绝不能虚伪、应付,这叫用中。「清净」,染著了,心就已经偏掉,也是不中。「平等」反面是傲慢,我们一傲慢心就偏了,对人就不恭敬不中。「正觉」就是不迷,人迷了、愚痴了就糟蹋自己,这对自己也不忠。「慈悲」,慈悲是真心,人性德的流露,对人一定慈悲,假如自私自利提不起慈悲心,那这个心也偏颇掉,被欲望所障碍。师长常说,要放下十六个字,被这十六个字障碍,那也就不是用中心、真心。所以师长用这五心,让我们很容易提醒自己,有没有在真心、忠心当中。

所以古圣先贤的教诲,都教我们用中用真心,不可以偏颇。什么时候不能偏颇?修学的时候要解行相应,不能只偏在解,也不能只偏在行。偏在解,「长浮华,成何人」;偏在行,「任己见,昧理真」。而善学之人,在听经、在读经、在深入经义的时候,马上跟生活的处事待人接物起观照,这个就是「解」中他就有「行」。甚至于在理解,在听经、读经的时候,马上能转变自己的心,就「解」中有「行」。佛陀在世的时候,很多弟子听经听到一半就开悟,代表他「行」了,他听懂了马上放下分别、执著,那他解行马上相应,就证果。所以我们修学的路上,感觉境界提不上去,可能跟解行不相应有关,有偏掉了,没走在中道上。「行」中有「解」:一个人在工作当中、处事当中,时时有一个很自然的警觉性,「我现在所说、所做,有没有跟经典相应?」善观己心,这个也「行」中有「解」。

所以用中就不偏颇,就像鸟有双翼,牠平衡,车子是双轮才好走。包含佛门讲,「悲智双运」,你偏在慈悲了,慈悲多祸害;你偏在智慧,但是不懂得调剂人情,可能就苛刻了。太用道理去要求别人,看起来很明白,事实上「人和」就保不住了,所以悲智要双运。尤其,这个「悲」起作用是去做好事,但是做好事有时候反而观照能力不够,这就智不足。会变成什么?做好事就强势。「反正我做的是好事」,顾不及他人的感受,那连这个好事都起贪瞋痴,顾不了别人感受,这做事强势就有傲慢、就有瞋恨心在里面。

比方,我们今天要去做布施,好事,没有通知另一半。甚至于另一半问起来,态度还很傲慢,「做好事还要通知你啊」,这就不够尊重。所以做好事容易强势,这都是没有悲智双运。我们南京居美馨的叶总,他参加课程了解传统文化之后,他打算在自己的公司里面办一个教育中心,这很大的事。他这么决定以后,第一个念头,先找太太商量,这是非常正确的。然后还找自己的父母商量。家里人都能接受,这缘成熟了去做。

比方,今天大家很慈悲,看到乌龟往生了,很多人去帮忙助念,要把牠埋起来。这是悲心起作用了,好事。但智慧要不要观照?观照什么?请问那一块地是不是我们的?你把它挖这么大,假如管理人员他们有意见了,那不就对不起人了吗?你说,他们不会计较。不会计较,首先要跟他们打个招呼。这都是尊重。

所以以后,我们在做好事的时候,人家给我们提意见,首先不要先不高兴。看看人家提醒那个角度,是不是也值得考虑,这样以后做好事才能更圆融。大家看看,是不是做好事的时候,有时候很容易如入无人之境?旁边的人或者我们现在身在何处都不管。这个很可贵,智慧再提升,那不得了,铁定是大菩萨。

所以我们看子路当官,那个地方水灾,赶紧组织老百姓去做堤防。做的时候,看老百姓都没饭吃很饿,每个人都给他饭,都给他煮粥吃。孔子知道了,赶紧派子贡把他那个烧粥的锅给掀了。子路想,夫子你教我最多的就是要有仁慈之心,我现在念念为老百姓,怎么你不给我做?不过难得在哪?他会去问清楚。有时候人与人之间,对方可能是好意,可是我们的理解是对方好像对我们不满。这个时候又不去求证,本来对方是为我们好,最后我们变成跟对方对立甚至怨恨对方。所以要讲清楚,问清楚。结果就去问夫子。夫子马上告诉他,你这么做是施恩德给老百姓没有错,可是你继续这样做,是不是告诉老百姓,你最有恩德,你的国君没有你有恩德?老百姓没得吃了,你当官的为什么不叫你的君王赶快开仓赈粮?就你有仁慈心,你的君上都没仁慈心了?一点,有慈悲,智慧观照不到人情世故。所以让名于上,让功于上,让功于大众,这个都是「人情练达皆文章」。

所以这个用中,解行相应、悲智双运、空有二边都不执著,你偏了就变执著。真正要契入中道,「应无所住」,不执著有;「而生其心」,不执著空。人一直执著空什么都不干,什么都是假的都不要,连本分都没有尽,那就堕三恶道去。「而生其心」是不执著空;「应无所住」不贪著。人一贪著就想去控制、占有,就造业了。所以师父常讲,用心像镜子。这个就是用中。镜子清清净净,但是任何人事物来,它照得明明白白。这个境界很好,这是我们的目标。怎么达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容不容易?听话就不难,叫老实念佛。「应无所住」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。「而生其心」,这一句佛号字句分明,「而生其心」。「应无所住」,确实没有分别执著,因为都在念佛。阿弥陀佛是无量光、无量寿、无量觉。所以一句佛号,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,自然契入到中道,叫「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」。

不管我们有没有听懂,就赶紧念,叫「但只老实念」。这个法门特别在哪?一般的法门你要理解了,你才知道怎么做。这个法门,你还没理解,你老实念就得力。这个是太稀有的法门,叫「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」,上、中、下根统统可以修学。很多法门,我们这种根性学不了。甚至于讲老实话,没有这个念佛法门,我们的根性根本不可能出离六道轮回。所以,阿弥陀佛对我们是尽心尽力,这是真的忠心对我们,念念为了成就我们脱离生死轮回之苦。

所以发四十八愿,只要能「至心信乐」,只要愿意求生,那没有不护念的不加持的。「无极之胜道,易往而无人」,那是不难的,只要我们念阿弥陀佛的心像念父母的心一样,这个频道就接上去了。「子若忆母,如母忆时,母子历生,不相违远」。你们都没有反应,下下个礼拜的作业,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。告诉大家,比《心经》还短,你们不要太紧张。我是很仁慈的,我派作业都很有分寸的,你们要信任我,OK?这些理不明白,那一句话念不出悲切出来,恳切、真信切愿出不来。真知道只有这一根救命稻草,真知道弥陀对我们的大慈大悲,念都是用报恩的心在念。

所以,所有的经教都是让我们契入中道,空、有二边不执著。为什么是万德洪名?任何一个法门,八万四千法门的道理,都可以用一句佛号来实践。比方说,大家读过《十善业道经》,《十善业道经》最精髓的一句教诲,「昼夜常念、思惟、观察善法,令诸善法念念增长,不容毫分不善间杂。」就是用这样的心去持十善业。十善业大家比较熟悉的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绮语、不恶口。怎么样真正能常念思惟观察都不间断?念佛法门,一句佛号就实践了这一句教诲。念念都是阿弥陀佛,不是常念、思惟、观察善法吗,不间杂吗?

《金刚经》整部教我们,「云何应住?云何降伏其心?」就是要让我们契入这个境界。那大家想一想,「云何应住?」阿弥陀佛。「云何降伏其心?」阿弥陀佛。你假如老实念佛,《金刚经》念到这一句,就可以盖起来了。为什么?你老实念了,这个就是可以具体落实。整部经就是让你明理,你肯依教奉行就能契入境界。所以为什么叫「万德洪名」?你愈去深入愈有福气,这是妙法,无上的妙法。所以谁最有福气?老实念的人最有福气。

诸位同仁,看到大家最近念佛比较精进,有没有感觉烦恼比较少了?你们都挺谦虚的。真的,老实念就对了。《阿弥陀经》,我们共学的时候,都有念。念佛之人,十方诸佛都加持,都护念,这个跟弥陀的悲愿是相应的。弥陀悲愿说到,我成就的西方极乐世界,十方诸佛都帮我招生,都帮我宣传。要美到极点,庄严到极点,人家才要宣传。那是真有气概,成就了一切诸佛都护念念佛人,都劝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所以我们读《无量寿经》最重要就是学阿弥陀佛,尽心尽力学阿弥陀佛,这也是用中。我们看「忠」,常常跟「诚」合在一起:忠诚、忠义、忠信。人不诚就不忠,不义,就不忠,不守信就不忠。「一念不生是谓诚」,所以忠诚之人,没有为自己的念头,念念为他人着想。义,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,这是道义之人。

所以孟子曾经讲到,「行一不义,杀一不辜」,行一件不道义的事情,其实义跟利是相对的,只要有自私自利掺杂在自己所做的事里面,就是不义。「行一不义」,做一点小小不义的事,「杀一不辜」,杀害或者是伤害一个无辜的人,「而得天下」,你只要做了这一点不义的事,或者只是伤害一个人而已,天下就给你,给你以后你就可以去做大好事。要不要?很多这种逻辑都会陷我们于不义。「反正你就是对不起他而已,以后你做了这些好事再回向给他。」「因地不真,果招迂曲。」当我们在规划著以后做好事而现在是不义的存心的时候,我们自己就是个糊涂人。所以,这个跟义要相应。「忠」是一心一意,像我们受持《无量寿经》,怎么用一心一意?经文说,「如是一心求净方,决定往生极乐国」,这个是用中。假如我们打烦恼的时间比念佛还多,这就是不忠,不忠于自己的目标,不忠于自己的性德。对自己要一心一意,所有所做的好事统统不求果报,全部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个是用一心用中,一个方向一个目标。

再来,对自己的另一半要忠。今天会为了利欲背叛另一半,这个就是不忠。现在为了钱、为了玩乐就背叛另一半,这个就很不忠不义。但是现在这种情况不少,为什么?「人不学,不知道」。我们曾经接触一些大众,听完几天传统文化的课,私底下都跟我们讲,来的时候已经约好时间要去离婚,听完以后才知道自己错得离谱,赶紧挽回彼此的关系,要尽那一份道义。所以世间人为什么没有忠义?还是因为不读经,没有学习的关系。所以这个时代,面对错误的人,「悯人之凶」,怜悯他,不要再责怪他们。这个是恕道,用包容来化解冲突,化解彼此的问题。包含对国家要尽忠。你对国家不尽忠,那是做国贼,不能出卖自己的国家,不能羞辱自己的国家。我们今天带着孩子出国去旅游,在机场里面大吵大闹,人家一看,马上说什么?Chinese。这个就是对自己的民族不忠,以自己的行为羞辱自己的民族了。相同的,我们是佛弟子,人家又知道我们学佛,假如又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,那造的罪孽就重,叫不忠于虚空法界的僧团。所以对团体,尤其是我们弘法的团体,我们要忠于佛陀、忠于古圣先贤。

再来,要忠于我们的导师。师父有真实智慧,有福德庇荫我们,我们才有这个学习提升的机会,才有这个广结善缘的机会,可不能过河拆桥,稍有名闻利养勾引,这一份情义就忘记了,这就没有用中。所以我们冷静看,人的忠心根基不牢,真的经不起名利欲望的诱惑。所以为什么要因果教育?没有因果教育,真正大的诱惑现前,伦理道德也不一定伏得住。所以我们看到,世间人德行的根基不稳,一有利欲想不到父母,想不到兄弟姐妹,甚至抛弃另一半。而这个真心的启发,大根大本,绝对要奉行孝亲尊师。而我们尊师重在依教奉行,重在为正法久住而努力,这个忠才是有智慧。不是说我跟某某同修关系比较好,我要忠于他,他要做什么,我就跟他做什么,这叫愚忠。这一个同修他有没有孝亲尊师?他有没有依教奉行?这个要冷静。弘法利生要用理智要明白。

所以诸位同仁,假如以后我做的跟老和尚不一样,你们也要会分辨,一定要依照师父去做,不能依照我去做,这是对师父忠心,对正法忠心,同样是真正对我的忠心!「忠」是尽心尽力,你做对了才能把我劝回来。你跟着我一起做错那不就愚痴了吗?假如我跟师父不一样,你们一定要去买一只榔头,塑胶的表法的,要把我给敲醒。为什么?人假如不尊师,那果报在阿鼻地狱。你们一敲是把我从阿鼻地狱敲上来,叫功德无量。我们一起跟师父学习,是同参道友,「善相劝,德皆建」。

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。谢谢大家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月31日15:45:37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42671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