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上感应篇》心得分享/第3集/蔡礼旭老师主讲

《太上感应篇》心得分享  蔡礼旭老师主讲  (第三集)  2010/7/21 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 档名:55-033-0003

play-sharp-fill

诸位长辈、诸位同仁,大家早上好!刚刚我们听到师长给我们的勉励,期许我们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能做好,扎好三个根,能够把中华文化影响到全世界。我看,大家听完之后,怎么表情有点沉重?我感觉很庆幸,这一生,有这么重大的工作,我们可以去努力,最起码这一生,没有白来。我们冷静观察这个世界,假如这个世界是一个身体,生病了,我们判断一下,现在已经病到什么程度?还剩几年可以救?中医里面有一句话叫「病入膏肓」,就不好救了。现在的世界病到离「膏肓」还有多久?剩没几年了。师父在讲《妄尽还源观》的时候,说五年。在这五年再不加紧落实推广扎根教育,这个世界要救,就不容易了。

所以,每每思考到这里,就很自然的想起孟子的话,「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?」世界的苦难就摆在我们面前,今天我们不尽心尽力去做,真的是有过,名过其实。为什么?因为我们是修大乘佛法的佛弟子。大乘佛法是慈悲为怀、大慈大悲,这是佛弟子的、大乘弟子的实质。摆在我们面前的社会世界是这样,我们视若无睹,我们就愧对大乘佛法弟子这一个身分。所以,古圣先贤、君子,觉得最羞耻的事情就是名过其实。我们现在还没到圣贤境界,没关系,我们尽心尽力去改习气,去提升。而在那个尽心尽力改习气的过程当中,就是广修供养。

我们在这个改的过程当中,确实不轻松。改自己严重的习气,跟扒皮差不多,是苦的。可是俗话讲的,长痛不如短痛。师父也说的,咬紧牙关,此生证无量寿。咬紧牙关,就是真的对习气赶尽杀绝。「如是一心求净方」,一心一意,持戒念佛,断恶修善,「决定往生极乐国」。诸位同仁,咬紧牙关,要咬多少年?真正下功夫,习气三年五年就能够调伏,看我们有没有下这个决心。发勇猛的心,立决定的志向,这一生一定要成就道业。

刚刚师长也讲到,在汤池是扎一个根。我们现在马来西亚中心是扎三个根,《弟子规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。我们稳扎稳打的来受持、来力行。大家想,现在还没做好,人家来看,怎么办?一切时候,平常心对待。我们要呈现的是真实的状况,人学习哪有说一下子就跳到圣贤的?那不可能。虽然我们还有不足,还有习气,但是我们那种毫不退缩、尽心尽力的态度要拿出来,以师志为己志。你看师父在全天下人面前,都这么信任我们。师父说,我相信他们能做得好。我们希望不辜负师父的信任,更重要的,不要辜负众生对我们的信任。我们一起学习过《了凡四训》,有一段话,我一直在体会。「爱敬众人,即是爱敬圣贤;能通众人之志,即是通圣贤之志。」何谓圣贤之志?何谓老和尚之志?「本欲斯世斯人,各得其所」,就希望这个时代的人能安居乐业、家庭幸福。「吾合爱合敬,而安一世之人,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」,我们尽心尽力,怎么安世人?世人有正确的思想,他的命运就转变了。

要有好的思想,「教学为先」,他要接受儒道释三教圣人的教育,就可以转过来。我们中心成立的目的,就是弘扬儒道释三教的教诲。我们有为世人谋离苦得乐之心,刚刚师父也讲,必得诸佛菩萨、众神的拥护。所以我们并不孤单,我们时时都有无量无边的圣哲、佛菩萨在保佑,我们要有信心。所以在这个时代弘扬正法,在《华严经》常讲到,「信为道元功德母」,得做出好的示范,人的信心才比较容易建立。有了信,他才肯去解,肯去学,进而他能行,他能解行相应、能证,他才能得利益。

其实这个过程,我们自己反思自己学习过程,应该就可以明白了。比方,我们什么时候读过《论语》?我在初中的时候就读过《论语》。《论语》改变我的人生没有?没有。为什么?明明我有读到这本经了,我怎么没得利?因为我没有看到谁把《论语》做出来了。我们就觉得,四书五经就是读来考试,然后放在书柜上的,不是拿来利益自己的人生,更谈不上去利益别人了。可是今天我们为什么生命转变了,对经典生信心了?因为我们看到师父做到了。一个人的弘愿,居然可以影响到全世界,而自己又成就了福德,成就了智慧。这样的示现,让我们太羡慕,起而生信心,要效法。

我们看到师父,生死自在,八十四岁的长者,身体这么健康,不老、不病、不死;财富自在,不需要钱的时候都没有,要用的时候,要多少来多少。我讲得都很高兴,你们怎么没什么反应?大家要知道,真理是在每一个人身上都能印证,那才叫真理。只有在某一个人身上印证,那个叫偶然。所以,我们知道佛是「真语者、实语者、如语者、不诳语者、不异语者」。佛的每一句话,我们都是坚信不疑。所以,因为有师长给我们示现好榜样,我们对佛经、对圣贤的经典生起信心。师长刚刚讲到,庐江三年做的实验。世人也要看到,有一个地方透过伦理道德、透过《弟子规》,真的犯罪率下降,离婚率下降,人心善良了。他们一到这个小镇里,感受那个氛围,终生难忘。我们好多地区,包含我们很熟悉的,新疆来的这些朋友们,青岛,很多地方,他们分批分批到庐江学习。他们回去都是说,「要再建一个汤池」,在他们的地方建起来。信心,都是从看到好的样子建立起来的。有「信」,才有「解行」,这个「信」太重要了。

所以,《论语》里面提到,「人能弘道」。为什么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」?不是说拿着四书五经就能教化人,是人能把「道」力行出来,让人生信心,让人感动。现在这个时代,人不看到真实的,不看到好样子,你要让他相信,不容易。现在人怀疑心比较重,但你不能怪他,他从小成长过程当中,感受到,原来道德说是一套,做又是另一套。你不只不能怪他,还要怜惜。这个时代,因为我们读书人没有言行一致,造成大众不信任道德学问。不只不怪他们,是我们的责任。而我们今天,要扎三个根。我们当前,扎因果,《太上感应篇》的根。我们自己有没有信心?以至于,我们要期许自己,我们奉行《太上感应篇》,要给大众信心:受持《太上感应篇》,身体不好的,变身体好了;求不到儿子的,生了个白白胖胖又有智慧的儿子。这个人心很有意思,你拿着感应的故事给他看,你看,明朝,宋朝。他一看,又没有现在的,那是古人做得到,现在做不到。所以为什么要承先启后?每一代都有真正做出感应的人,才能代代有信心。诸位同仁,这一代谁做?你们都不配合一下。我知道了,你们因为刚学完《了凡四训.谦德之效》,你们只是在内心里面说,好,就由我来做,但你们比较谦退,没有说出来,我可以理解。

历代,奉行《太上感应篇》的感应太多太多。在南宋高宗时候,四川峨眉县县令王湘先生,他读完《太上感应篇》非常感动,他就发愿要力行《太上感应篇》的每一句教诲,要把它做到。结果,他发愿完没多久,还没有做到以前,突然暴病,就死了。结果死了之后,他就感觉自己的神识飘到空中去了,然后亲人的哭声就像蜜蜂,很小声。而当他飘到空中的时候,突然听到空中传来话,说王湘发愿力行《感应篇》,所以他的福德增长,他寿命可以延长,又让他回阳,回来了。所以一个人发愿,一念遍虚空法界,都会有感应。结果回来之后,他确确实实尽心尽力去力行,而且还常常劝人。

行善,行自己发的愿,要及时去做。我们常说,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,行孝,还有行善。我们及早行善,我们生命中的业力,很快就能转过去。假如想行善,可是没有尽心去做,「一日无常到,方知梦中人」。一个修行人,最怕的,死魔。死一来,我们的修行又要倒退,又要重来。生生世世不能成就,跟这个死魔有关系。人能够及早行善,能够长寿,利用这一生的寿命,断恶修善,老实念佛,这一生就不死。所以行、愿要及时,而且,要愿力大过业力。师父常讲,什么是再来人?人的愿力可以大过业力,就可以了,就可以真正利益人。我们再讲具体一点,什么是愿力大过业力?遇到一切时一切处都先想别人,不为自己。都先念念为人着想,人的这个愿力,慢慢的就超过业力了。好,所以我们当下跟人相处,时时保持这样的态度。念念为他着想,这个时候我应该怎么做?能念念为人着想,自己的贪,自己的瞋、痴、慢,自自然然就淡了。这个是南宋的一个榜样。

明朝有一个先生叫杨守业先生,他非常虔诚读诵《感应篇》。他六十岁还没有孩子。结果,六十岁他生病,也断气了,到了阴间的时候,也是有这个冥吏,阴间的官员告诉他,你因为持诵奉行《感应篇》,所以你的命已经延长了,你以后还会有儿子。结果后来他生了一个儿子,还考上进士,还帮他送终到老。福报转得很快,而且活到一百零二岁。

假如我能活到一百零二岁,那我还有六十五年可以活,不错不错。这个大家要了解,真正有道义、有情义,就要多活几年。为什么?你身边亲朋好友,这一生跟你有缘,来生不知道。《无量寿经》里面讲的,「善恶变化,追逐所生,道路不同,会见无期」。这一生命终了,各奔东西,下辈子哪记得上辈子谁是你爸,谁是你妈?谁是你哥,谁是你姐?都不知道。可是假如珍惜这一生的亲人的缘分,我们尽心尽力修行,然后自己对经教融通,赶紧把三个根的道理给亲人朋友讲清楚,把念佛求生的殊胜利益给他讲明白,可能这一生结了这个法缘,以后不会谁都不认识谁。会怎么样?同生极乐国。以后是怎么样?以后你们一家人叫佛化家庭,以后你们一家人可以同台演出。往生西方以后说,我们现在回到吉隆坡,你演爸爸,我演妈妈。分配好,怎么样为人演说。那个时候已经是阿惟越致菩萨,不受业力影响。挺好,这些道理都明白了,就要有这个志气,好好把握这一生这么难得的亲人的缘分。这也是真正报我们亲人的恩,包含你活得愈长,你对你晚辈好的影响就更多。当然,也是让这个时代的人,看到奉行三个根,奉行《感应篇》的殊胜果报。

在杭州有一个先生叫汪源,家里很穷,又没有子嗣。结果他就发愿助印《太上感应篇》。而且,他助印的时候,是诚心祈求他的母亲能不生病、能高寿;祈求能有子嗣,对得起祖先。后来,确实他母亲也得高寿。所以,一个人如何能感动天地?孝心、诚心。我们这一生,有没有曾经祈求父母健康长寿?我们断恶修善,让福报能给自己的父母享。这样的心都没有发过,我们说什么大慈大悲、利益众生,这是没有根基。孝心是爱心的根本所在。所以我们也共同发愿,自己真正奉行《感应篇》,能让自己的父母健康、长寿。所以,古人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,我们要承先启后。而且《感应篇》对我们修学佛法,对我们当生成就,是非常关键的基础。

佛陀教化,三个最重要的阶段:帮助我们,第一个阶段,转恶为善;第二个阶段,转迷为悟;第三个阶段,转凡成圣。而第一个,做人的基础,转恶为善。我们从佛经里面,来找转恶为善的经文,很多。请问你要找多久?所以印光大师慈悲,《太上感应篇》讲转恶为善,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,讲得非常仔细。所以这些大智慧者,他没有门户之见。因为他没有分别,他没有执著,他在一个民族的文化当中,截取它最可贵、最精华的,辅助整个佛法的兴旺。大乘佛法,发源于印度,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。因为它有更好的基础,儒跟道的基础,取代了小乘的基础。所以《感应篇》,是断恶修善非常完整的一本经典。你从佛经去收集,要收集很久。转恶为善,我们就能转祸为福。

所以,我们学习《太上感应篇》,会把《太上感应篇汇编》的这些故事跟道理,都融到我们的课程里面来。而《太上感应篇汇编》,是把儒道释重要的教诲,完全融在里面。难怪印光大师要把《了凡四训》、《太上感应篇汇编》、《安士全书》这三本书,印了超过三百万册,不就是为了成就我们的道业吗?所以我们学这一本《太上感应篇》,加上《汇编》的教诲、故事,也等于是把儒道释的精髓学一遍了。所以我们以至诚的心,求儒道释三教圣人加持,我们每天一起来共学,以他们为榜样来奉行。

今天早上先跟大家讲到这,谢谢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月31日15:23:09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42612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