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/第14集/悟道法师主讲

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 悟道法师主讲  (第十四集)  2015/10/16  台湾台北灵岩山寺三重别院  档名:WD15-007-0014

play-sharp-fill

《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》。诸位同修及网络前的同修,大家晚上好,阿弥陀佛!请翻开经本第二十二页,倒数第三行。我们昨天学习到这一大段经文,我们今天还是将这一大段的经文念一遍。请看经文:

【白佛言。云何菩萨本业清净化众生。佛言。从一地乃至后一地。自所行处及佛行处。一切知见故。本业者。若菩萨住百佛国中。作阎浮四天王。修百法门。二谛平等心化一切众生。若菩萨住千佛国中。作忉利天王。修千法门。十善道化一切众生。若菩萨住十万佛国中。作炎天王。修十万法门。四禅定化一切众生。若菩萨住百亿佛国中。作兜率天王。修百亿法门。行道品化一切众生。若菩萨住千亿佛国中。作化乐天王。修千亿法门。二谛四谛八谛化一切众生。若菩萨住十万亿佛国中。作他化天王。修十万亿法门。十二因缘智化一切众生。若菩萨住百万亿佛国中。作初禅王。修百万亿法门。方便智。愿智化一切众生。若菩萨住百万微尘数佛国中。作二禅梵王。修百万微尘数法门。双照方便神通智化一切众生。若菩萨住百万亿阿僧祇微尘数佛国中。作三禅大梵王。修百万亿阿僧祇微尘数法门。以四无碍智化一切众生。若菩萨住不可说不可说佛国中。作第四禅大静天王三界主。修不可说不可说法门。得理尽三昧。同佛行处。尽三界原。教化一切众生。如佛境界。是故一切菩萨本业化行清净。若十方诸如来亦修是业。登萨婆若果。作三界王。化一切无量众生。】

我们昨天学习到这一段经文。这一段经文比较长。这一大段经文所讲的就是利他行相,菩萨教化众生、利益众生修行的这些事相,每一个层次的菩萨利他自利。「菩萨以十地具修十度」,这个十度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六度再加上四度,《华严经》讲的。「于生死涅盘二无所著,本业清净教化众生。」菩萨地,『从一地乃至后一地』,后一地就是第十一地等觉,到成佛,都是以本业清净来教化众生。什么是本业清净?就是般若智慧,因为本经讲的重点就是般若波罗蜜。般若,不住生死,不住涅盘,生死涅盘二无所著,二边他都不执着了。我们凡夫执着生死,二乘执着涅盘,声闻、缘觉超越六道生死轮回,他不发心度众生,他们住在涅盘,偏真涅盘。虽然自己修行超越三界六道生死轮回,但是没有发愿要度众生,他住在这个涅盘上,所以佛叫做偏真涅盘。我们凡夫是住在生死,我们住在生死,六道生死轮回。我们住生死不清净,住在涅盘是比我们凡夫清净,但是跟诸大菩萨、诸佛如来比还是没有他们清净,有所著。菩萨自利利他,他是生死、涅盘两方面他都没有住了,这个也是《金刚经》讲的「无住生心」。我们无住就不能生心,生心就不能无住;菩萨无住,同时也生心,生什么心?生教化众生之心。这是佛菩萨的境界。

当然我们现前是凡夫,是体会不到这个境界。但是我们如果以现前我们凡夫的位次上,根据菩萨这个道理,我们以比较浅显的形容比喻,我们也可以体会个彷佛。比如说有人喜欢住山他清净,他修行不愿意接触人群,他在深山里面修行的确环境也比较清净、人事也比较单纯,他住在山上。住在山上,他要讲经弘法当然就不方便了,他也不想出来弘法利生。他不住城市这个花花世界,他不住在这里。我们一般世俗人住在这个五欲六尘花花世界里面,住在这里也不知道要修行,整天随着这个环境来转。这比喻我们凡夫,住在深山比喻说二乘,我们用个浅显的比喻,大家比较容易有一点体会。

我们要修菩萨道,要学菩萨,要怎么学?菩萨住在安静的地方,他也住;住在热闹的地方,他也住。如果众生有需要、有因缘,他就必定会去帮助众生,像我们净老和尚,他也做一个示范给我们看。我们看到他老人家一生讲经弘法,年轻的时候是比较没有福报,但是讲经弘法几十年,到晚年福报的确也相当大,有很多人供养他一些好的地方、清净的地方,像在澳洲图文巴他自己有一个精舍,也是很清净的。如果他住在那边,的确是可以享受一些清福,在那边读自己爱读的书,做自己爱做的事,的确可以享受清福。但是外面有一些地区,弘法的因缘成熟了,他也能够把安逸的生活、清净的生活放下,去帮助有缘的众生。所以到香港去了,香港就比图文巴热闹多了。我们从这个比喻当中也知道,菩萨到佛果地,都是于生死涅盘二无所著,本业清净来教化众生。

这一大段经文就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菩萨教化的范围、教化众生的内容,所谓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讲了这么多法门,度这么多的众生,结归到本业清净,就是自性的般若智慧。以自性的般若智慧来自利利他、教化众生,《金刚经》讲「无住生心」,不住生死,不住涅盘。无住生心,反过来讲,生心无住。生心无住,无住生心,它是同时的,这是菩萨道所修的本业清净。这个我们也是要学习的。如果这个不学习,往往我们遇到众生,特别是遇到一些难度的众生,我们就容易退心,算了,不要度了。像小乘度众生,度众生,众生刚强难化不好度,像舍利弗在小乘果位要提升到菩萨果位,发愿修六度万行,修菩萨行,遇到有人跟他要眼睛,他退心了。这个例子在经典上都有举出来,为什么退心?就是没有达到《金刚经》这个无住生心。终日度生,终日无生可度,度众生不执着度众生之相,他就超越了。

「一至十地是因地,佛行处是果地,真知无知无所不知,真见无见无所不见。」从初地到十地、到等觉、到如来果地,真知无知,真见无见,真知无知无所不知,真见无见无所不见。这个就是讲「般若无知,无所不知」,它不起作用的时候无知,一起作用无所不知。现前我们好像知道得很多,我们有知,但是有所不知,这个一般讲所知障。所知障就是你所知道的是一个障碍,障碍你所应该知道的。我们现在有所知,我们现在有所知这个有所知就是心意识,妄想分别执着。我们凡夫、二乘、权教菩萨还没有明心见性,都有所知,有所知的范围大小不一样,但是所知的,他没有办法遍知,不能达到无所不知。他不能达到无所不知,有一个范围,有一个局限。这个也是我们常常读到大乘经典讲不可思议,真如自性的境界,也就是宇宙人生本来面目,禅宗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。本来面目是不可思、不可议的,不可以用我们现在这个思惟想象去想、去思惟,你想不到;议就是你言语议论,你怎么讲也讲不出来。所以称为不可思议。这个就是般若无知,但是它起作用是无所不知。我们现在有所知,但是有所不知。我们现在好像知识很渊博,知道的不少,但是我们不知道的就更多了。实在讲我们知道的很少、很有限,我们不知道的太多了,无量无边。为什么?我们没有般若智慧。

所以修本业清净的原理原则,我们净老和尚在讲席当中常常给我们提起,我们要修什么?修自性的本业清净。现在提倡用读经的方法。读经的时候你不可以一面读一面去想经里面的意思,你刻意去想,叫做打妄想,我想出很多意思,经是没有意思的,你怎么会有那么多意思?我们读了,明明有意思,意思很多,那都错了。所以这种方法跟禅宗参禅是一样。密宗持咒,我们念佛也是一样,念佛我们也不能一面念一面去打妄想。那要怎么念?你就是每一个字、每一句,你只要念得清楚就好了。念得清楚,听得清楚,有妄念起来,你就不要去理会它,不要去理会那个妄念,你只要照顾这句佛号,念佛这一念,这样就好了。就这样一直念下去,这样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」,这个是最方便、最简单的,就一句佛号。经还很长,不要说大经,就一部《弥陀经》,我们也要念十五分钟。十五分钟,我们佛号可以念很多了,可以念很多句。不管是念经,或者念咒,或者是参话头,或者是念佛,或者是修其他法门,它原理原则是一样的,就是你念念得清楚,不要念错,念的过程当中不可以刻意去想。你刻意去想,那就打妄想,纵然你读一部经下来,意思想得很多,那个统统是妄想。如果你没有刻意去想,读了自然的体会叫悟,那是有悟处了。你没有刻意思去想,那个意思突然出现了,那个叫悟。悟你也不要执着,你就是继续念,刚开始有一点小悟,慢慢累积这个小悟,你读多了,读一千遍,小悟就很多;读二千遍就有中悟,中悟就很多;读三千遍就会大悟。有的心比较清净的,他可能大彻大悟,都有可能;但是没有大彻大悟,大悟也可以达到。

所以现在我们净老和尚就是劝同修读《无量寿经》,读三千遍,或者你喜欢哪一部经,都可以。反正什么经,你只要懂得这个原理原则,读经是修戒定慧,戒定慧一次完成的,不能一面读一面去想那个意思,这是修定,用这种方法读经会开悟。如果一面读一面去想、一面去研究,这个心定不下来,也开不了智慧。为什么?你读了,你有所知,但是你有所知,你就有很多你有所不知的。这个方法我们大家记住,用这样的方法来修我们的清净心,就是此地讲的本业清净,修清净心。所以「真知无知无所不知,真见无见无所不见」,必定要明白这个道理。不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看了经典术语名词,在这个术语名词团团转,转了半天还是在打妄想。

下面,从『本业者,若菩萨住百佛国中』,一直到『若十方诸如来亦修是业,登萨婆若果,作三界王,化一切无量众生。』这个就是「广明本业」,广就是比较广泛给我们说明什么是本业。「初名欢喜地,住百佛国中,作阎浮天王,修百法明门,二谛平等,教化众生。」初就是开始,欢喜地就是初地,第一地。第一地住百佛国中,一百尊佛的世界,也就是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。一尊佛的教化区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,一百佛就是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,这个范围已经很广了。『作阎浮四天王』,四天王,它是用天道层次来给我们说明这个本业,菩萨本业教化众生。欲界天第一层就是四王天,距离我们人间比较近一点,再上去就是忉利天。修百法明门,二谛。百法明门,有一部论,叫《百法明门论》。《百法明门论》,我们净老和尚早年办大专佛学讲座也讲过这个课,这个论属于法相宗《唯识论》,法相宗的一部论。法相宗《成唯识论》,《解深密经》也是属于法相宗的,有六经十一论,《华严经》也包括在里面。修百法明门,现在讲唯识的,在我们台湾台中莲社就是徐醒民老居士,听说他是唯识学专家,也有他的著作,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他的东西。他也是跟李老师学的,在台中,他跟我们净老和尚,还有一位周家麟老居士,他们学经教学得都非常好。

「二谛」是真俗二谛,平等教化众生。真谛是讲空,俗谛讲有。佛菩萨教化众生必须真俗二谛,这样才能平等教化众生,在俗谛当中有真谛,真谛当中有俗谛。俗谛,我们世俗的这些事相、事情,讲了我们比较容易理解。从俗谛引导我们入真谛,这是佛菩萨平等教化众生一个方法、方式。我们举一个比较浅显的例子,像我们常常做三时系念,第一时到灵前都会念十大愿王,十大愿王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,「一者礼敬诸佛」。讲礼敬诸佛,礼是在外面的,外面这些事相,外面事相我们都看得到、听得到、接触得到的,所以礼它是讲外面这些事相。外面这些事相是什么现象?因为这些事相不平等,你看有男的、有女的,有老的、有小的,有中国人、有外国人,有人道、畜生道,我们现前在地球上,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差别事相就很多。所以礼它有分尊卑长幼、亲疏远近。所以礼从事相来看就不平等。现在很多人讲要男女平等,怎么平等?在事相上就明明不平等,你要怎么平等?实在讲这个也违背俗谛,因为明明就不平等,你硬要他平等,他也没办法平等。所以男女有别,各有天职,各人有各人的责任义务不同。所以在我们传统的伦理当中就是男主外、女主内,各司其职。

现在要求男女平等,然后统统出来,大家出来,女众出来跟男众争工作,她自己的天职,她的义务,相夫教子,她不做了,孩子没有母亲来照顾、来教导。现在社会问题一大堆,家庭问题一大堆,问题统统出现了,一个家庭真的都很不幸福、很不太平。所以礼,事相上,你要根据事相随各人的身分地位做自己应该做的本分事情,那才是真正平等。这个从世俗来讲。另外,以前我们听说大陆实行人民公社,大家都平等,大家领的钱都一样,吃的也一样,大家统统一样,平等。很认真工作的人,他领的钱也是一样;混水摸鱼、偷懒,领的钱他也一样。你说这样平等吗?这样还是不平等。他一天做十个小时领一百块,一天做一个小时,他也领一百块,他领的钱平等,他做的工作不平等,这样也是不平等。如果真正平等,应该你做多的人他得到的多一些,做少的人你得到少一点,这才公平,才叫平等。所以它这个当中是有差别的。每个人他的能力,他的智慧,他的专长,又不一样,你怎么平等?所以儒家讲这个礼就是根据事相,顺着事相来定这个礼,顺其自然定出来的,这样整个社会、家庭才会有秩序,大家才会平安。所以「有礼则安,无礼则危」。所以礼它有分尊卑长幼、亲疏远近、男女有别,这些事相上不平等。

敬,恭敬心,恭敬心它是平等的。我们用真俗二谛来讲,外面的礼叫俗谛,礼是俗谛;敬是真谛,恭敬是一切恭敬,不分别的。在事相上它有差别的,但是那个心,恭敬心它是没有分别。事相上有差别,恭敬心没有差别。恭敬心是讲真的,真的是一切恭敬,一切众生都是佛。所以对人就像对佛一样,对畜生也是像对佛一样,不但对有情众生像对佛,对无情众生的桌椅板凳也是跟对佛一样。所以礼敬诸佛,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,敬它没有分别。但是在礼的事相上,它有差别,有分别。比如说我们见到父母,在过去的时代,也要跪拜的,现在是没有了,现在鞠个躬就不错了,现在连鞠躬也没有了。现在我们学佛的弟子,我们见到佛像、见到法师顶礼,这个是礼敬一个表现。你对一只狗,你就不能像对法师一样,看到一条狗,礼敬诸佛,你也跟牠顶礼三拜,可能人家会觉得你这个人头脑有问题,怎么对那条狗拜三拜?

以前我在家的时候,那个时候学佛了,大概二十几岁。有一次,因为我母亲那个时候都到汐止弥勒内院(慈航法师那个道场)去做义工,我有放假都上去,也去帮帮忙,吃个斋饭。有一次上去,我们就在吃中餐,中餐也是用圆桌,坐着吃中餐。有个年轻法师,他就上来了,上来,在我那个位子,一直给我顶礼,我一面吃饭,一直给我拜,给他拜得我饭都吃不下了。我说赶快起来,我是居士,你是法师,怎么一直给我拜?我说这个使不得,应该我跟你拜才对,怎么可以给你拜?他说不行不行,你一定要给我拜,因为我修《法华经》常不轻菩萨。我怎么讲他还是一直给我拜,我实在是混身不对劲。后来我就把这个事情去请问我们师父,师父就跟我讲,如果大家像那个法师那样,大家都被吓跑了,没有人敢学佛了。所以恭敬心的确是平等的,你要修十大愿王,你对一切人、一切物、一切事,不但对你有恩的人,你对他恭敬如佛,跟你有怨的人,你也对他像佛一样,他的心态是没有分别,但是在外面礼节上,他就不同。所以真俗二谛,我们举出这个例子来说明,我们大家可以体会到一点它的道理。所以真谛的确是平等的。比如说讲到真如自性,大家都有佛性,你儿子有佛性,爸爸妈妈都有佛性。你总不能在父母亲面前说我有佛性,你有佛性,我也不比你差,我为什么要向你问讯?这个就乱了,乱了秩序。

所以我们看到佛法,你看这里「修百法明门,二谛平等,教化众生」,就知道菩萨教化众生真的就像舞台上演戏一样。我们懂得佛法,的确就像舞台你表演你现在上台了,你扮演什么角色,你就把你那个角色演好;但是下了台,到了后台,大家真的是一样,大家都是演员,都一样,平等。但是上台你扮演的身分不一样,就不平等了,你不可以演儿子变爸爸,演爸爸的变儿子,那个戏怎么演?不就乱套了吗?所以我们知道佛法六道轮回的事实真相,你这个事实真相知道得愈深入,就知道佛讲的一切众生是平等的没有错,他本来就是平等。我们现在在六道里面,你看六道轮回,爷爷往生了,他可能又投胎到他这个家当孙子去了。本来当爷爷,现在投胎当他儿子的儿子,然后他不就变成孙子了吗?这个就好像我们在演戏,现在你上这个舞台,你是演的爷爷,你要做个爷爷的样子;你上舞台演的是孙子,你要表演像孙子一样的。所以看穿了,我们人生的确就像一出戏。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身分地位,我们把我们应该尽的义务责任做好,这样才能真正利益众生。

所以菩萨初地给我们示现以二谛平等教化众生。从二地到十地菩萨,每一个位次度化众生倍倍增广,一倍一倍的增加,增广。教化有情众生,本业都是清净无染,这是我们要学习的。我们凡夫要教化众生,不知道这个原理原则,教化有情我们往往被污染了。所谓弘法利生,所谓度众生,在我们凡夫来讲,真的常常被众生度跑了,这个都是事实。为什么被众生度跑?因为我们受到污染,自己不能保持自己的清净心。在现前我们做我们能做得到的范围就好,像我们去接引大众,还有有一些法师大德讲经,我们自己还没有开悟之前不要听得太多,听得太多,恐怕你头脑很复杂,你就受污染了。受什么污染?佛法也会污染人,不但世间法会污染,佛法也会污染,你不会用你就污染了,会用帮助我们心清净。我听老和尚讲经听了四十几年,我还没有开悟,所以不敢乱听。听这个大德,听那个大德,自己也没有能力去辨别,到底人家讲的对不对,我们也不知道,所以还是守住一家之言。如果你心清净,不受污染了,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、真妄邪正(起码要有这个能力),你再去听听其他的法师大德讲是可以,对你没有影响。如果自己会受影响,建议还是要守住一家之言,一定要守到我们开悟为止。但是现在有很多人,他就急着要知道得很多,所以听了很多法师,看了很多书,学了很多法门,就学乱了,心受污染,学乱了。这是讲广明本业,这一大段经文都是讲广明本业。

下面讲,「一切如来亦修清净本业,得一切智,为三界导师,教化无量众生。」不但菩萨,初地到十地、等觉都是这样修,一切如来也是这样修。因为般若智慧,实在讲不但是菩萨,从我们凡夫地到如来地都是修般若智慧,就是修本业清净的。这个本业就是本性的般若智慧。你看这个经题给我们讲得很明白,「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」,这部经讲的重点就是般若波罗蜜。所以清净本业就是般若波罗蜜。「得一切智,为三界导师」。如来也是一样,如来清净本业他达到究竟圆满,所以他能够教化无量众生。离不开清净本业般若智能这个原理原则。所以我们学习这部经,一定要掌握住这个纲领,提纲挈领。掌握住这个纲领,我们修学才有一个下手处,功夫才会得力。

下面是偈颂,我们把这个经文念下去:

【尔时。百万亿恒河沙大众。各从座起。散无量不可思议华。烧无量不可思议香。供养释迦牟尼佛及无量大菩萨。合掌听波斯匿王说般若波罗蜜。今于佛前以偈叹曰。】

下面是偈颂,这个偈颂有五十九行,是属于重颂。在印度,四句合起来叫一首偈。这是一句当中有七个字的,偈颂有五个字的、有七个字的,这个是七个字的偈颂。这一段讲,『尔时,百万亿恒河沙大众』。「百万亿恒河沙大众」,这个大众太多了,一百万亿个恒河沙的大众,你说这个数量你怎么去算?一个恒河沙,一粒沙就是一个众生,那条恒河有多少沙?一条你就算不清了,还一百万亿个恒河沙的大众。只能用经典常讲的无量无边来讲,不可思议,为什么?用我们的思惟、想象、议论都达不到。这个是给我们说明听众那么多。所以讲经,不但我们肉眼看到的这些人,实际上我们肉眼见不到其他维次时空的众生是无量无边的,只是我们现在没有得禅定,没有神通,看不到。虽看不到,但是实际上这些众生都是存在的,都有这么多的大众来听经闻法,佛跟大菩萨都看得很清楚。

『各从座起,散无量不可思议华』。这个「华」,我们佛门散花,散花是古印度的一个礼节。现在泰国、斯里兰卡小乘佛教国家,在佛像周围,他会把花散在佛的身上、散在周围,他是用散的。在我们中国地区就不是用散花,像我们佛堂都会有插花,花插在花盆里面来供养佛。我们插花放在供桌上供养佛,但是在古印度,现在的斯里兰卡、泰国,他们是散在佛周围的。「散无量不可思议华」,这个花也是无量的。『烧无量不可思议香』。这个经文我们要会看,如果我们去想,为什么老和尚教我们读经你不能去想?为什么叫不能想?这个经不是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吗?叫你不可思议,你偏偏要去思议,你怎么思、怎么议,你都达不到。跟你讲得很清楚,不可思议。如果我们看到这样的经文,又想为什么要说不可思议,那你又在思议了。所以这个经会看的人、会读的人,真的他很快开悟。但是如果我们不懂,叫我们不可思议,我们偏偏要思议,那就在无量劫之后还是开不了悟。会读经的人,读个一句半句,真的他就悟入了。

像六祖大师,他还不是自己读经,他是听人家在诵《金刚经》。诵《金刚经》诵出声,他听到了,他也不认识字,他就听到人家诵经,他就开悟了。他在卖柴,古时候有卖柴,到深山砍柴,卖柴赚一些钱来生活。那是听到客人在诵《金刚经》,听了之后他就问,听了他就悟了,就问那个人,你在诵什么经?他说《金刚经》。六袓就把那个经讲给他听。那个人(读的人)他没开悟,听的人他开悟了。这个人就说:你不简单,我读了这么久都没有悟处,你听我这么念了一段,你就大悟了。就捐了他十两银子,就说你赶快把这十两银子拿回家,安顿你的母亲,给他安家费。他说你一定要去黄梅,去拜见五祖,求五袓给你印证。所以六祖得到这个客人的帮助,帮助他十两银子,拿回家给他母亲做安家费,他就到黄梅五祖那里去参学了,求五祖给他印证。五祖传他衣钵,给他讲《金刚经》,也是讲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。那一段经文不长,没有说一部经从头给他讲到尾,就讲到那一段,他言下就大彻大悟。在他家乡听那个客人诵《金刚经》,他是大悟,还没有彻悟。到五祖那边住了八个月,在碓房舂米做苦工,做了八个月。五祖看到,因缘成熟了,去暗示他,晚上三更到他房间去,要传他衣钵了。他也知道。所以到了三更半夜,大家都休息了,五祖就传他衣钵。就是给他讲《金刚经》,给他印证,印证他悟的跟经上讲的是不是一样,讲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言下就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明心见性,五祖后面就不用讲了,他已经全懂了,后面不需要再讲,就把衣钵传给他了。

我们如果像六祖那样,实在讲读到这一段也就开悟了。为什么六祖会开悟,我们开不了悟?因为六祖他知道要用不可思议,我们这边佛给我们讲这么清楚了,叫我们不可思议,我们偏偏要去思议,你愈思愈议距离就愈遥远。所以《般若经》任何一句、任何一段,你从哪一句、哪一段都可以悟入不思议境界,因为每个人根器不一样,都可以悟入。这两句经文,我们现在就可以修了,我们现在在佛堂都有看到花,你看到花,就是散无量不可思议花。看到烧香,「烧无量不可思议香」。无量不可思议,如果你再去想无量不可思议香,那有几炷香?怎么烧?那你又在思议了。那要怎么入这个境界?你看到香就提起这句经文,「烧无量不可思议香」,那一炷香它就是遍法界的,都不离自性的。这是我们平常在佛堂供花烧香。供花烧香,你会供花,你会烧香,真的会开悟,不会就经过无量劫还是开不了悟。所以六祖在《坛经》讲,「迷闻经累劫,悟则剎那间」。为什么迷?我们去思、去议、去打妄想就迷了。如果你不思议,你真的懂得不可思议这四个字,你就开悟了。

我们打佛七,天天念《弥陀经》,《弥陀经》不是也这么讲吗?不可思议。凡是大乘经都会讲这四个字,其实这四个字就是教你开悟的,也跟你讲得很清楚了,教你不可思、不可议。也就是我们净老和尚教人家读经,你不可以一面读经一面去思惟它的意思,也不能去议论它的意思,就是读。读得清楚,读得明白,不能读错,不能读漏掉,妄念起来不要理会,不要刻意去想经的意思,你就这样一直读下去,就是这个方法,这个方法就是不可思议的方法。如果一面读一面想,那就是落在思议里面,这样读经读无量劫也开不了悟。所以这个非常重要。你懂得这个不可思议,是真供养。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。用什么来供养?散自性的无量不可思议花,烧自性无量不可思议香,这样来『供养释迦牟尼佛及无量大菩萨』,大家『合掌听波斯匿王说般若波罗蜜』。这个偈颂叫重诵,重诵就是它是用偈颂的体裁方式来重复,用偈颂的方式重复把前面长行的经文再叙说一遍。我们把这个偈颂把它念下去:

【世尊导师金刚体。心行寂灭转法轮。八辩洪音为众说。时众得道百亿万。时六天人出家道。成比丘众菩萨行。五忍功德妙法门。十四正士能谛了。三贤十圣忍中行。唯佛一人能尽原。佛众法海三宝藏。无量功德摄在中。十善菩萨发大心。长别三界苦轮海。中下品善粟散王。上品十善铁轮王。习种铜轮二天下。银轮三天性种性。道种坚德转轮王。七宝金光四天下。伏忍圣胎三十人。十信十止十坚心。三世诸佛于中行。无不由此伏忍生。一切菩萨行本原。是故发心信心难。若得信心必不退。进入无生初地道。教化众生觉中行。是名菩萨初发心。善觉菩萨四天王。双照二谛平等道。权化众生游百国。始登一乘无相道。入理般若名为住。住生德行名为地。初住一心足德行。于第一义而不动。离达开士忉利王。现形六道千国土。无缘无相第三谛。无死无生无二照。明慧空照炎天王。应形万国导群生。忍心无二三谛中。出有入无变化生。善觉离明三道人。能灭三界色烦恼。还观三界身口色。法性第一无遗照。炎慧妙光大精进。兜率天王游亿国。实智缘寂方便道。达无生照空有了。胜慧三谛自达明。化乐天王百亿国。空空谛观无二相。变化六道入无间。法现开士自在王。无二无照达理空。三谛现前大智光。照千亿土教一切。焰胜法现无相定。能洗三界迷心惑。空慧寂然无缘观。还观心空无量报。远达无生初禅王。常万亿土教众生。未度报身一生在。进入等观法流地。始入无缘金刚忍。三界报形永不受。观第三义无二照。二十一生空寂行。三界爱习顺道定。远达正士独谛了。等观菩萨二禅王。变生法身无量光。入百恒土化一切。圆照三世恒劫事。返照乐虚无尽原。于第三谛常寂然。慧光开士三禅王。能于千恒一时现。常在无为空寂行。恒沙佛藏一念了。灌顶菩萨四禅王。于亿恒土化群生。始入金刚一切了。二十九生永已度。寂灭忍中下忍观。一转妙觉常湛然。等慧灌顶三品士。除前余习无明缘。无明习相故烦恼。二谛理穷一切尽。圆智无相三界王。三十生尽等大觉。大寂无为金刚藏。一切报尽无极悲。第一义谛常安隐。穷原尽性妙智存。三贤十圣住果报。唯佛一人居净土。一切众生暂住报。登金刚原居净土。如来三业德无极。我今月光礼三宝。法王无上人中树。覆盖大众无量光。口常说法非无义。心智寂灭无缘照。人中师子为众说。大众欢喜散金花。百亿万土六大动。含生之类受妙报。天尊快说十四王。是故我今略叹佛。】

我们再把这个长行把它念完:

【时诸大众闻月光王叹十四王无量功德藏。得大法利。即于坐中。有十恒河沙天王。十恒河沙梵王。十恒河沙鬼神王。乃至三趣得无生法忍。八部阿须轮王现转鬼身。天上受道。三生入正位者。或四生五生乃至十生得入正位。证圣人性。得一切无量报。】

偈颂跟长行,到这里是一个大段。重颂五十九行,「此下明大众庆蒙法利供养偈叹」,用偈颂的方式来赞叹。「后说生法境凡圣智空广释不可思议述益劝学」,后面给我们广释,深广的解释不可思议,叙述这个利益,劝我们来学习。我们学习就是学不可思议这四个字。现在我们读到这部经,净老和尚也很慈悲的把这个修学的原理原则给我们讲清楚、说明白,而且不是讲一次,可以说天天讲,时时刻刻讲,也就是时时提醒。为什么重复一直讲?因为我们很容易会忘记。为什么容易忘记?因为我们打妄想,是无量劫、无始劫以来就打成习惯了,不知不觉我们就要去想,这个已经很自然、很习惯了;现在叫我们不可思议,很不习惯。如果不可思议四个字你真懂了,你一切经都全部贯通,你的般若智慧就现前。现在关键就是我们常常都还是要落在思议当中,所以都体会不到什么叫做般若智慧。因此,佛他才大慈大悲从阿含、方等循循善诱,层层劝导,引我们入般若。所以佛法的中心就是在般若,般若智慧。

我们净老和尚现在劝人家读经用这个方法,如果不懂得这个原理原则的人,他也没耐心,有的甚至他也不愿意接受。他就要学很多,要听很多,都是打妄想,统统打妄想,学佛,佛法就变成世间法。现在佛学院,日本、韩国,这些佛教大学,现在大学里面也有哲学系,哲学系当中有佛学系,还有一些大学它本身就有佛学系的,统统都是修的世间法,跟世间学术是一样的,学一些知识,会学到知识,学不到智能。佛法讲的重点,是要我们开启自性的般若智慧。如果没有善知识给我们指导,真的我们不懂,我们学了知识,还以为是学到智能,其实那是知识,不是智能。智慧要怎么学?你不可以思、不可以议的。禅宗,他是用参禅的。参禅他那个手段是很厉害的,不允许你想的,也不允许你说的;你就干脆不想也不说,那也不行,你又想那个不想,你又想那个不说。他就是逼你开悟,用这种手段,这是禅宗的方法。教下就教你读经,读经的方法就是你不可以一面读一面去想这一句、想那一句。读经是修戒定慧的,比如说这部经我们不懂,深难字查一查,不要读错,不要读漏掉,你就这样读,读个三千遍你就悟了,你再去看就通了。

我们没有开悟,讲这个都是属于知识,不是智能。但是这个知识也有善知识,也有一般的知识,也有恶知识。我们在经典上常常看到善知识,什么叫善知识?就是这个知识善于引导你入不思议境界,那个知识就善。像老和尚教我们这个方法,就是善知识。我们还没有开悟之前所听的、所学的,统统是知识,但是这个知识有善、有不善。善的就是你透过这个知识然后引导你入般若智能,这个知识就善的。一般的知识,它不能引导你开智慧的,因为它的理论方法不对。恶知识不但不能帮助你开智慧,还帮助你造恶业,那恶知识。所以讲善知识、善知识,善知识引导我们开智能的就叫善知识。我们还没有开悟,所听所学是知识,开悟了就是智慧。我们读经,自然体会的是悟处,你刻意去想的叫做知识。知识从妄想心意识里面产生,智慧从不可思议心中所生的。这个我们必须要明了。所以广释不可思议,述就是叙述它的功德利益,劝我们来学习。我们会了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都是我们悟入自性的一个因缘。每一个人因缘不一样,如果你懂得这个原理原则、这个方法,这样修,让这个心先定下来,定到一定的程度,说不定哪一天哪个时候,六根接触六尘触动你的悟门,你就豁然悟入了。

所以禅宗有很多例子,禅宗《五灯会元》、《传灯录》这些都有很多例子。有禅师听歌女在唱歌,歌女唱歌那是唱世间的那些歌曲。在古时候叫歌妓,唱歌的歌妓,我们现在的话叫歌星。那个禅师参禅、参禅,参到心也相当定了,有一天经过歌楼听到歌妓唱歌,他豁然大悟了。有一个禅师,他是经过市场听人家在卖猪肉一斤多少钱,他听那个卖猪肉的在喊一斤多少钱,他听到触动他的悟门,他悟入了。所以我们依照净老和尚指导这个方法,你只要用这个方法去读经,去念咒、念佛,或者修其他法门,理论都一样的,原理原则一样。上个月在上海办两岸四地传统文化的青年学习营,请南京智然老师来讲课。智然老师他听老和尚讲经,听了也很有心得,他就是把老和尚教人家读经的方法用在读《了凡四训》,也会开悟。乃至于你是信仰其他宗教的,你知道这个原理原则,你读你们那个教的经典,也不要一面读一面去想,这样读他也会开悟。这个是真的,不假。为什么?我们看到禅宗参禅参话头,那个话头根本就没意思的,没有理路的,他参那个都会开悟。只要你把这个原理原则,修学的纲领掌握住,你修什么法门、读什么经都会大彻大悟,都会通到自性。关键在这个地方。

好,我们今天先学习到这一段,因为这一品「菩萨教化品」,后面还有相当长的经文,我们先学习到「证圣人性,得一切无量报」,这就是大彻大悟。下面的经文,我们下一次再来学习。祝大家福慧增长,法喜充满,阿弥陀佛!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月29日11:46:10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42361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