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修身之道—由弟子规入论语(第二十集)钟茂森博士主讲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古德讲得好,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在《坛经》上讲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。一个真正修道的人,他不会看别人的过失,为什麽?他修自己都修不过来,哪有空去理别人的事情?圣贤人无时无刻不在修自己,看别人只看好处,不看短处,看别人都是菩萨、都是圣贤,唯有自己是凡夫,这是成就圣贤的关键。人有短,切莫揭,真正把它做圆满了,你能够成为圣人。为什麽这样说?圣人他知道除了自己以外无他人,整个宇宙一切众生和自己一体,自己以外哪裡有他人?连他人都没有,他人的短处不就是自己的短处吗?见到别人的短处,君子一定反求诸己,他不会责怪别人、不会批评别人,而是怎样?自己反省自己,「为什麽我会感召这一种人?为什麽我会看到这样的短处?肯定我自己有类似的短处」。弘一大师举了个比喻,譬如有人鼻子上有个黑点,他照镜子的时候看到镜裡面,「为什麽那个人的鼻子上有个黑点,这麽难看?他自己都不知道,我告诉他」,怎麽知道指着镜子说的时候,对方也指着他讲,就生气了,「我说你的时候你还说我?」于是拿块布去擦他鼻子上的黑点,擦镜子里的那个人,无论怎麽擦都擦不掉。怎样才擦得掉?回过头,拿毛巾擦自己的鼻子,把自己的鼻子擦乾淨,再看镜子裡面的那个人也乾淨了。原来别人就是自己的一个反映,我看到别人的短处,一定是我内心裡面有这种短处。好好的这样改过自新,你才能够感化别人,才能够把别人的短处帮他改正。《大学》裡面讲的修身而齐家,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本,修自己是根本,自己修好了,家、国、天下都正了。

  

下面《弟子规》又说,「人有私,切莫说」。别人有私事,见不得人的事,我们要懂得帮人保密,不可以揭发,揭发别人的隐私是很伤阴德的。别人有那种隐私,私自的意图,如果不是危害社会大众,只不过是他自己的那些事情,我们就没必要去揭发他,以免和他结怨;如果是关係到社会、国家大众的利益,我们就要看这件事要不要揭发、应不应该讲,如果是不应该讲也不可以讲。在《论语》裡面我们看到有一章经文,「哀公问社于宰我」。宰我是孔子的弟子,他是言语第一,很会讲话,但是可能智慧不足,有时候讲得太多就会讲不对。鲁哀公,鲁国的君主,他在这个时候请教宰我,他问什麽?问社。社是古时候祭祀立的社主,一般这个社主是用一块木头立起来,来代表神,好像现在我们的牌位一样,叫做社主。社主用什麽木头?他问宰我,宰我就讲,「宰我对曰:夏后氏以松,殷人以柏,周人以栗,曰使民战栗」。鲁哀公问宰我,其实他内心有一种意图,因为当时鲁公三家专权,季氏、孟孙氏、叔孙氏三家掌握鲁国的大权,鲁君没实权,鲁哀公就很想改变这种状况,但是无能为力,因为三家专权这种状况已经很久了。孔子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帮助鲁君削除三家的权力,将三家的都城堕(音灰)了,想将权力收回给鲁君。因为君主没有权力,大权掌握在臣子手上,这不符合礼,叫做君不君、臣不臣,孔子当时想帮助鲁君改变这个状况,但是失败了。过了几十年之后,鲁哀公还想去收复三家的权力已经不可能,但是他不死心,问宰我,怎麽办?他这裡借问社主牌用哪种木头,来问宰我,一语双关。

  

宰我也是聪明人,明白了,他就表达他的意思。他说,夏朝是以松木,松树的木头来做社主,殷朝(就是商朝)用柏树,周朝用栗树,栗子树。然后宰我又说了一句,「使民战栗」,战栗就是恐惧的意思,这句话也是双关的。意思就是说,应该用武力去除三家的权力,这个战栗有诛杀令其恐惧的意思,意思就是说可以对三家开刀。这一个建议当时是不对的,为什麽?因为三家权力非常大,而且势力根深蒂固,不能够改变,如果强行要改变这种状况,一定引起鲁国的内乱。所以孔子听到这一段话之后,说了三句话,「子闻之曰: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」,意思就是说,这件事已经成了,就不可以再说。这是说,三家这种专权的现状、局势已经成就了,而且这麽久了,不可以再说。遂事不谏是讲,这种局势已经不能够改变,已经成就了很久,不能够再劝谏,鲁哀公去用武力改变,为时已晚,不如不谏。既往不咎这句话保护宰我,因为宰我对鲁哀公讲这句话是很不妥当,这是过错,有过咎,既然已经讲了出来就算了,既往不咎,不要再追究宰我的责任。这三句可以说是我们劝谏别人要懂得的道理。

  

现在我们看到国家也有一些不良的现象,譬如说贪污、受贿这些问题。鲁哀公当时遇到这种问题,他想改变这种状况,应该怎样去改变?蕅益大师在注解裡面提到,鲁哀公曾经也问过有若,孔子另一个弟子有若,有子,有子讲,惟礼可以御暴乱。社会乱,用什麽来改变?用礼制,用礼教。礼就是说伦理道德,用伦理道德加上因果教育来教化百姓,这才能够帮助社会恢复安定。因为将人教化好了,人都知道守礼,处处有标准、有准则,社会才能够和谐。那些违法乱纪的人、犯错误的人、贪官污吏,为什麽他会这麽做?因为他从小没有学过伦理道德,不知道因果,长大之后有了权势,受不住诱惑,才会有这种情况。现在最重要的是大力推行伦理道德、因果教育,使大家知道应该怎样做人,如果再犯错误,才严厉去惩处。没去教育就严厉的惩处他的话,这就等于虐待他一样,他不服的时候,狗急跳牆,可能会起来叛乱,使社会出现动乱。最要紧还是要恢复礼教,恢复伦理道德、因果教育,传统文化教育,这是社会安定和谐的大根大本。

  

《弟子规》裡面又讲到,「道人善,即是善,人知之,愈思勉」。如果能够常常讚歎人家的优点、善法,这就是善,人家听到我们的讚歎,他也会更加努力,再接再厉,更上一层楼,这是鼓励别人行善,也是为社会大众树立榜样。我们看到云南现在大街小巷都树立学习杨善洲精神,杨善洲是大善人,非常难得,云南省委宣传部将他提出来做为大家学习的榜样,道人善,即是善,大家就知道学习好人好事了。在《论语.宪问第十四篇》有一章经文,「南宫适问于孔子曰:羿善射,奡盪舟,俱不得其死然;禹稷躬稼,而有天下」,南宫「适」这个字读「括」,括号的括,他是孔子的学生,很有德行。他在这裡请教孔子,也是将自己心裡的一种想法表达出来。他说羿善射,羿是夏朝有穷国的国君,一个诸侯国,他射箭射艺高超,但是没道德,他叛乱,将夏朝当时的天子相赶出国都,自立为天子。人造恶,天一定惩罚他,结果他的一个大臣叫做寒浞将他陷害了。羿死了之后,寒浞娶了羿的妻室,生了两个儿子,其中一个就是奡。奡力量很大,能够荡舟,就是在陆地上面推舟,后来他用武力灭了夏,就是将夏当时逃亡的天子相杀害了。相死的时候,他的妻子怀孕了,后来生了少康,少康长大之后就将奡杀死,复兴了夏朝。羿和奡这两个人都是有力而无德的代表,他们的结果俱不得其死然,都是不得其死,得不到善终。

  

而反过来,禹、稷这两个人,禹是治水的,他是夏朝的祖先,他的儿子启是夏朝第一代天子;稷是教人种庄稼,就是教人农耕,也是很有德行,他的后代就是周朝,周文王、周武王都是稷的后代。禹、稷这两个人的武力比不上以羿和奡,但是他们两个都有天下。南宫适讲完这番话之后,孔子怎样答覆?「夫子不答」,不答是不用语言来回答他。「南宫适出。子曰:君子哉若人!尚德哉若人!」等到南宫适出去之后,孔子就讚歎,当然在其他学生面前讚歎他,说他真是一位君子,是一位尚德,崇尚道德而不崇尚武力的君子。孔子这样讚歎南宫适,是因为南宫适能够由心地上崇尚道德,他能够道人善即是善,讚歎禹、稷这两位圣人,而表达自己立志做圣贤的这种愿望,所以孔子讚歎他。孔子在这裡也是鼓励学生好好向善,如果能够做到日夜常念善法、思惟善法、观察善法,令善法念念增长,不容毫分的不善夹杂,这种人就叫做圣贤人。

  

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先讲到这裡,有讲得不妥当的地方,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。谢谢大家。

 

君子修身之道—由弟子规入论语  锺茂森博士主讲  (第二十集)  2011/6/8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57-051-0020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6月3日20:54:06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71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