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修身之道—由弟子规入论语(第十九集)钟茂森博士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孔子不但是言教,还为我们身教。在《论语》裡面我们看到有一章经文讲,「王孙贾问曰:与其媚于奥,宁媚于灶。何谓也?」王孙贾是当时卫国的大夫,他这句话是请问孔子。因为当时孔子周游列国来到卫国,很想在卫国得到重用,然后能够施展他的政治抱负,推行礼乐之志。当时卫灵公宠爱南子,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,长得很美,但是品行不端,非常有才能,卫灵公全听南子的。卫国当时大部分的官员都巴结南子,南子见到孔子来了,为了借孔子的名来壮大自己的声势,因此就召见孔子。孔子去见了她,当时还引起很多人的误会,连孔子的弟子子路都差点想不通,都不高兴,以为孔子也想巴结权贵。但是孔子绝对没那种谄媚之心,只不过是因为在卫国不可以得罪南子,得罪了南子,在卫国不能够施展抱负,逼于无奈才去见南子。当时卫国另一个大夫叫王孙贾,他就以为孔子也想求一官半职,故意用这句话来问孔子,「与其媚于奥,宁媚于灶」。这句话是什麽意思?奥是一个房子裡面的西南角,通常是比较隐蔽的地方,往往供一个神灵,这个神灵叫做中霤神,灶是厨房,供的是灶神。根据《礼记》裡面讲,中霤神是主管整个房屋起居的地方,灶神是主管饮食的,按照地位来讲,中霤神的地位比灶神要高,但是灶神是主管饮食,他的实权也很大。当时就有一句俗语讲,与其求媚于中霤神(就是奥,在奥这个角的那个中霤神),不如求媚于灶神实在。王孙贾问这句话的意思当然是与之相关的,他是为了要孔子来求他。他是比喻,将奥(即中霤神)比喻南子,她地位比较高,是君夫人,将灶神比喻自己,就是讲,孔子你与其求南子,不如来求我王孙贾。他是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,他看错孔子了,他以为君子也会求媚于人。

  

孔子怎样回答他?「子曰:不然,获罪于天,无所祷也」。不然,就是孔子反驳了王孙贾的论点,你讲这句话是错误了,不对的。为什麽不对?获罪于天,无所祷也。天应该是最高了,中霤神也好、灶神也好,都要顺从于天。从事上来讲,天可以是天帝、上帝,从理上来讲天代表天理。天理何在?在我们的良心。我们能够用良心做事就是按天理做事。孔子去到哪裡都是凭良心做事,依天理而行,他根本没有求媚于谁的心,所以他就讲,如果获罪于天,就是逆着天理,昧着良心做人、做事的话,就无所祷也。祷就是祈祷,我们想要祈祷灶神、祈祷中霤神,为了祈福,但是如果逆着天理,祈祷都没用,得不到福,反而招祸。孔子回答得非常高妙,他没直接揭发王孙贾的意图,用这句话等于就是摆明自己的立场「我也不会求媚于灶神,也不会求媚于中霤神,我只不过是顺天理来做人、做事」。蕅益大师在注解裡面引用了李卓吾先生的一句话,「卓吾云:媚,便获罪于天矣」,这是画龙点睛,有求媚、谄媚之心已经获罪于天了。为什麽?心不正。为什麽心会有求媚?因为心裡贪图名利、贪图富贵,有贪心,心就不正,良心就被贪欲覆盖,天理就不存在了,就叫做获罪于天。因此圣贤之所以能够成就圣贤,无他,只不过是处处按良心做事,所谓「存天理,灭人欲」,用天理、良知来控制住自己的欲望;小人就反过来,他是按自己欲望去做人、做事,纵容自己的欲望,天理就被覆盖住了,凡圣的分判在这裡。

  

《弟子规》裡面讲的勿谄富,这个谄媚之心一定要将它斩除得乾乾淨淨,要知道富贵并不是你靠谄媚就能求得到的。古人,也是孔子说的,生死有命,富贵在天。不是你求就能求得来的,在天就是天理。什麽是天理?因果。人为什麽会有富贵?前世布施、持戒、积德修善,这一生得富贵,不是靠谄媚、靠贪欲就可以得到的。孔子讲得好,「子曰: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」,孔老夫子在这裡讲,富贵可不可求,用什麽标准看?用道义作为标准,如果合乎道义的这个富贵可求,按照正道来求。怎样求才得到富贵?布施,积德修善这样才叫可求。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,执鞭之士,在古时候皇宫贵人出行的时候,旁边都有那些跟随的人夹道而行,这些人手拿鞭叫做执鞭之士。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,那些跟随的人、那些打下手的,这些人当然地位比较低,孔子讲,虽然做这些人,我都乐意去做,我都不计较。为什麽?这是正道去做,不是靠贪、不是靠抢。但是如不可求,这个富贵不能够去求,从吾所好,我就宁愿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。

  

孔子在这裡讲的意思,不是说我们不去求得富贵,而是怎样去求,要修德而得之。根据《论语集解》的解释,这是三国时期何晏的注解,他有《论语集解》,他引用郑玄的话。郑玄是郑康成,《论语》是郑康成彙集的,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,他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,他也对《论语》作了注解,他说,「富贵不可求而得者也,当修德以得之」。富贵不是说你求就求得到的,个个都想求富贵,为什麽不是个个都得到?这跟你前生有没有修布施有关係。如果我们现在暂时没有富贵,想要得富贵,能不能得到?可以得到。要如理如法,按正道去求,就叫做富而可求也。怎样去求?当修德以得之,你要修德行善才能够得富贵,有善因才能够得善果。既然知道富贵要修德行善得来,那我们好好去修,何必要生谄媚之心,何必要生贪取之心?贪取、谄媚不是富贵的因,懂得这个道理,我们的心就正了,就自在了。

  

现在第一堂课的时间到了,我们先休息一下,等一下第二堂课继续来学习。谢谢大家。

 

君子修身之道—由弟子规入论语  钟茂森博士主讲  (第十九集)  2011/6/8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57-051-0019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6月3日20:51:2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711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