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修身之道—由弟子规入论语(第十八集)锺茂森博士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有鄙夫问于我,这个鄙夫可以讲成凡夫,不是圣贤,是凡夫,凡夫来问我。他来问孔子,孔子能够做到怎样?还是空空如也,这个才厉害。不是说没有人问我的时候,我是空的,心裡面没事想,那就空了;有人问我的时候,我心裡面又有事了,这个还不叫空空如也。有人来问我的时候,心裡面还是空,还是不起心、不动念,没分别、没执着。有人来问,正在问的时候,还是空空如也,这才叫真正的智慧。智慧完全就是众生有感,他有应。这个可能我们很难理解,我打个比喻来讲,像人照镜,镜子裡面有没有人像?没人像,镜子裡面空空如也,什麽都没有,乾乾淨淨,它才能够照。人来照镜的时候,看见镜子裡面有人像,有没有?是有人像。真有吗?不是,镜子裡面还是空空如也,当人离开之后,镜子裡面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。如果你说它有,照完之后人离开了,它裡面还有留下些什麽?什麽都没留下。证明照的时候,镜子裡面还是空空如也,虽然空空如也,但是照得清清楚楚,大家去体悟这个境界。古人教我们用心如镜,我们待人、处事、接物,人来了、事来了,我们要有回应,回应没分别、没执着,甚至没有起心动念,这个就是圣人的境界。孔子就是这样,你看这句话他自己讲出来,如果不是他自己讲出来,我们怎能够知道他的境界?圣人用心就好像镜子一样,完全没有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,但是有人来问,他有回应。

  

下面讲,我叩其两端而竭焉。别人来请教我,问我事情,我就一定会将这两端讲得清清楚楚。什麽叫两端?这件事有什麽利、有什麽弊,利弊、善恶、正反、是非、黑白,这个叫两端。要将这件事讲清楚,一定要分开两端来讲,有分别;如果没分别,就没话可说了。要有话可说,一定是讲两端,有分别。这个有分别是不是他自己有分别?不是,圣人是没分别、没执着,心裡面空空如也。分别是谁的意思?是这个鄙夫,「有鄙夫问于我」,他有分别,圣人随顺他的分别而分别,就将这件事情讲清楚。最后「而竭焉」,竭是尽,尽什麽?尽他的分别执着,将他的分别执着打掉、去除,就叫做竭。我的分别执着没有了,也帮助他去尽分别执着,使他也能够同归于无知的境界。无知是一念不生,空空如也。你看孔子在这裡才讲出他的真实境界,不是普通人,在佛门裡面讲这种人就是菩萨了,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空空如也。不但没有四相,四见都没有,我见、人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都没有,那才叫空空如也。有人讲孔子是童儒菩萨,我们老师还请教过师公李炳南老先生,是不是真的?李炳老说,这件事在理上讲得通,事上找不到证据。孔子是不是菩萨?道理上是讲得通的,从这句经文就看到,不是凡夫,凡夫讲不出这样的境界。但是因为没证据,也不可以断定他是菩萨,或者是哪一个菩萨,但是你知道他一定是菩萨。这个讲谦虚,谦虚到极处,四相都断了,虚到极处就是空空如也的境界,那就成为圣人了。

  

《弟子规》裡面又讲到,「己有能,勿自私,人所能,勿轻訾」。自己谦虚,但是也要教导别人。自己有这个能力不可以自私,有这个能力,别人想学,应该教导别人。这个时候不要说,「我谦虚,我没这个能力」,就不教人。这个又错,这个就是不仁了。或者是心裡面怕别人学会,自己饭碗都没了,所谓「教会徒弟,饿死师父」,有这种心态就是自私,这个也不对。别人有这个能力,有这种技能或者才华,我们不可以忌妒人。轻訾就是轻忽别人、轻视别人,訾是批评别人、毁谤别人,这个也不对,应该随喜讚歎人,「见人之得,如己之得」,这就对了。在《论语》裡面,孔老夫子曾经讲过这样的话,「子曰:二三子以我为隐乎?吾无隐乎尔。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,是丘也」。孔老夫子在这裡讲,二三子以我为隐乎?这个隐是隐藏,二三子就是讲自己的弟子,弟子们是不是以为我有隐藏?有这些道德学问藏在手,不肯全部教别人,是不是这样?可能当时真是有些弟子有这样的念头,为什麽?因为孔子的智慧太高,道行太深,弟子学不来,就以为「是不是孔子有些什麽隐藏,不肯全部教我们?」孔老夫子在这裡澄清说,吾无隐乎尔。我绝对没有任何的隐藏,我所知道的一定统统都教给大家,绝对不会去故意隐藏的。所以说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,这个「与」是给予,我绝对不会有一样东西不肯教导大家,不给予这些弟子们。我是这样的人,是丘也,丘是孔子的名。

  

只不过是孔子的学问太高深了,并不是一般弟子能够学得来的。众弟子当中,只有颜回一个人完全能够接受孔子的心法、真传,其他的人还不行。不是老师有所隐藏,是弟子根性有不同,所以接受的不同。「己有能,勿自私」,孔老夫子绝对不会有自私,但是弟子确实有接受能力不同,成就不同。这个不在乎老师,在乎弟子自己的诚敬心,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。孔子的弟子当中,颜回的诚敬心是最足的,所以他成就最高。要求圣贤之道用什麽求?用自己诚敬的心去求,老师绝对不会有隐藏,平等的教导大家。但是各人学的成就不同,在乎自己的诚敬,所谓老师带入门,修行要靠各人。这个修行修什麽?孔子讲的「修己以敬」,修诚敬心。其实道没什麽好隐的,个个本来具足,有什麽好隐的?只不过是你有诚敬心,你就将自己本性中的道恢复出来了。这是教导我们学道不是向外求,只不过是从内心当中求。怎样去求?用诚敬来求,道就无可隐。

  

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先讲到这裡。有讲得不妥当的地方,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,谢谢大家。

 

君子修身之道—由弟子规入论语  锺茂森博士主讲  (第十八集)  2011/5/15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57-051-0018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6月3日20:47:0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709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