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933集/文字)jingkong法师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

华严经讲述菁华  (第九三三集)  2003/1/12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045-0933

 

诸位同学,请看第四段「毫光召众」第二句:

 

【其光名发起一切善根音。】

 

这是「主光名」,这里面的意思很深,昨天我们没讲完。清凉大师在《疏》里面跟我们说「善根有三」,在第一条里面他讲「生福及不动业」,是以「施忍智」这三桩而为善根。通常大乘经教里面讲三善根是无贪、无瞋、无痴,昨天跟诸位介绍过了。这个说法我们现在一般人认为,它从消极方面说的。不但于世出世间法不贪,而且能布施供养,这就是积极的。所以清凉大师用这三个字,这是积极的善根,能施;不但没有瞋恚,他能忍。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说过,「一切法得成于忍」,忍能成事,瞋恚能败事。所以,佛家常讲「一念瞋心起,百万障门开」。瞋恚败事是非常快速而严重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,不能不小心谨慎的。这个事情来了,不合自己的心意,稍微忍一忍,不要立刻就发作,这个人是有德有福有寿之人,这人长寿!凡是心浮气躁,小小不如意事情立刻就大发脾气,这种人不但没有福,也没有寿。

 

平常,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懂得学习,也要知道观察别人。观察,不动声色,你才有知人之明。这句话非常不容易!在历史上,真正能够知人,会用人的,太少太少了;没有知人之明,往往做错事。这个都是在平素修养学问。知人善任那是起用,德行智慧的起用能成就事功,不但不痴,还有智慧。所以他用施、忍、智这三条做为善根,「而为善根」。这是从消极走向积极,这个讲法非常之好,比通常讲的无贪、无瞋、无痴更为圆满。

 

第二是「厌苦求灭,以信等为根」,清凉大师把「信等为根」放在后面讲,下面会讲到。「信等」就是信、进、念、定、慧,三十七道品里面讲的五根。苦,一切众生都不愿意受的,但是一切众生总免不了。谚语常讲「人生在世,不如意事十之八九」,人这一生当中不如意的事情,苦事占多大的比例?十分之八、九。所以佛在经论上常常把这个世间比喻作「苦海」。欲界众生有苦苦、坏苦、行苦,统统具足。什么叫苦苦?佛说了八条,生老病死这四条,六道里面众生谁能够避免?没有能够避免的。生之苦我们把它忘掉了,人非常健忘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神识投胎,这一般世俗里面讲人的灵魂去投胎。佛家不叫灵魂叫神识,灵魂是民间叫的。其实那个魂不灵,要真正来说,那个魂是迷惑颠倒,迷魂,哪里会灵?如果真的灵,它就会选择,不好的地方它不去投胎,那个不好的家庭它也不去投胎,它会选择;它不会选择,就说明它糊涂、迷惑。孔老夫子说这个魂叫游魂,说得很正确。游魂它极不稳定,速度非常大,哪个地方有缘,它就到哪里投胎去了。哪个地方有缘,缘从哪里来?也是业力。所以神识舍身受生,确确实实业力在支配、在做主宰。造的业善,自然他就感得善报;造的业不善,他当然就在不善道里面去受生,他要去受他的果报。

 

六道的众生知道苦,如何能把这个苦永远离开?这里头根本就是信。信什么?信佛菩萨的教诲,信圣贤的教诲。你能信、能解,能够依教奉行,你就能离苦了。圣贤教导我们,苦这是果报,果必有因。果上没有办法断,没有办法把它消除,因上。所以种善因一定得善果。要想不受苦报,永远离开苦果,那我们就真正要相信三善根;得要信,信这三善根。这三善根就是三种布施: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,可以叫你永远离一切世间苦。《十善业道经》上世尊明白的教导我们,你要想离一切世间苦,那你一定要相信十善业。佛告龙王:菩萨有一法,能离一切世间苦。这是什么法?常念善法,思惟善法,观察善法,这个善法就是十善业道。你得要相信,你不能再搞十恶业,如果再要造作十恶业,那你就错了。十恶业是一切众苦的根源,十善业是一切乐的根源,离苦得乐!

 

经上讲得很详细,现在关键就在你信不信。我相信。信的标准是依教奉行,你没有能把这十条、这十善落实,没有能完全做到,你不信。你要信,哪有做不到的?你一定会诚诚恳恳、恭恭敬敬勉励自己去做,那就是你真的相信。我懂,我信,我没有办法做到。说这种话的人,我们听到很明白,他没懂,他也没信。真懂,真信,哪有不落实的道理?肯定落实!未能落实,不信,没懂。这时候怎么办?多听多读,这是最好的方法。就是古德教人的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我们要懂得深入,要懂得薰修的道理。我为什么没有真正的信心,没有真正的理解?我学习的深度不够,薰习的时间不够,因此我天天要读、天天要听。常常保持自己清净平等觉,自自然然,我们不能说完全离苦,身心之苦恼会减轻,这就有很好的效果。身心烦恼减轻,智慧增长,福慧也一定跟着增长,这是健康长寿之道。这是第二句「厌苦求灭」。

 

第三句「求无上慧」,这是真正的目标。但是诸位一定要知道,苦要是不能离,烦恼不能离,这无上慧是根本没分的,这个要知道。先离苦,你才会开智慧。放下烦恼,烦恼轻,智慧就长,这个一定道理。所以世出世间一切事情,能够放下的尽量放下,不要给自己找麻烦,不要增加自己身心的负担。劳心劳力消耗能量都不多,消耗能量最大的是妄想。所以世尊他们在世,一天日中一食就够了。为什么?他消耗的能量少,妄想少。凡夫一天三餐还不够,还要吃几道点心,什么原因?消耗能量大,你要不补充,他受不了,要大量补充。饮食是补充能量,但是饮食过多,身心消耗太大,寿命就缩短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身心安稳舒畅,这个人怎么会不长寿!自行化他,只要你会,你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与方法,都不要劳心,也不要劳力,教化众生效果无比殊胜。用不着到处去奔波,用不着那么多繁琐的应酬,没有。

 

我们仔细观察本师释迦牟尼佛,你再看看历代这些祖师大德,他们一生的行谊,你就明白、就觉悟了,他们有没有像现在世俗这么多应酬?没有。而且许许多多祖师大德,一生当中住在这个道场门都不出,一住几十年,他教化的影响,不但影响到当代,影响到后世。这什么原因?古人所讲的「成其身而天下成,治其身而天下治」,就是这个道理。他自己成就了,自己的毛病习气完全对治了,自自然然感化许许多多众生。到处劳苦奔波,确确实实不是个好办法。那是什么时候?参学,自己没有开悟,道业没成。绝对不是游山玩水,不是观光旅游,是亲近善知识,求道,是为这个。如果这个善知识他所修学的法门跟自己志趣相投,因缘许可往往就住下来了,这一住住到若干年。佛法一切讲缘分,有缘分住下来参学,缘分尽了,或者这位善知识往生了,或者有其他的因素不能再住了,这才告辞;否则的话,决定不能舍弃长时薰修。所以我们在《高僧传》里面,在《居士传》里头,高士!你看看人家是怎么成就的?值得我们学习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1月15日09:24:2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6113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