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弥律仪(第2集)悟道法师主讲

admin 沙弥律仪评论阅读模式

所以你业障忏除,你才能受这个戒,受了你才能得戒体。得了戒体之后,它就会生起防非止恶的功能,就像《了凡四训》讲的,它就有这样的一个功能出来。你看了凡居士,他根据云谷禅师的教导,他去忏除业障,他在改过之法写的都是他的经验,晚上做好梦,或者身心压力没有了,或者回瞋作喜,原来看到不顺眼的事情会生烦恼,现在反而不生烦恼生欢喜心,智慧增长、烦恼减轻了,这些都是严重的业障消除之相,这样的一个现象。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》,他也在观音菩萨像前,每天念一百声观音菩萨圣号,磕头流血,他业障也忏除了。业障忏除,我们根据《了凡四训》跟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》,他们就有一个什么现象?就是自然在一切时、一切处,常常他有感觉到鬼神在旁,有敬畏之心,警觉心很高。所以时时刻刻,一举一动他都不敢随便,就算自己一个人在房间,没有人看到,他也规规矩矩,他的敬畏之心生起来了。所以你看《了凡四训》讲的,跟以前都完全不一样,俞净意公也是这样,跟以前不一样。以前是什么样子?浑浑噩噩,一天一天胡里胡涂的过去,什么感觉也没有,这样的现象叫做业障深重的现象。这个时候自然跟以前感觉就不一样,这个就是什么?戒律的功能,戒体,他业障忏除了。

 

现在我们有没有这种觉性?实在讲,我们没有。我们现在是什么?这个手麻,没感觉。我们现在自己有没有感觉?如果感觉到麻木了,我们就可以开始调整,对不对?如果麻木了还不知道自己麻木,那就不知道去请人家调一调。好像手麻了,你知道手麻了,手麻要赶快调,这出了问题对不对?但是麻了,他还不知道自己麻了,他就不会去处理,那就一直麻下去,可能到最后就瘫痪掉。我们现在这个身心过失很重,自己没有发现自己错在哪里,所以常常犯错,没有办法生起防非止恶这个功能,没有那个警觉心,他觉察不到,观察不到自己的这些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、身体行为,观察不到。

 

所以你看,下面这个戒行,「戒行者,随顺其戒体而如法动作三业」。戒行就是表现在行为上,在身口意三业的行为,如法动作身口意三业。行为上随顺其戒体而如法动作,这个行为它顺戒体,戒体就是他戒律这样的一个功能起了作用,戒体的功能起了作用,起了作用就表现在你的行为上叫戒体。你的行为都合乎戒,合乎戒体,合乎戒。体是内容,它的内容;戒法,它是一条一条的条文。你这个行为它有内容,根据这个戒体、戒法。所以戒行,随顺其戒体而如法动作三业,三业如理如法,当然就得到清凉。

 

「戒相者,其行之差别」。戒相就不用讲了,这个戒的事相有哪些区分、有哪些差别,下面举出「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」。这个戒,在小乘戒来讲,从五戒开始,三皈五戒、八关斋戒、十戒,十戒就是沙弥戒、沙弥尼戒。还有一个,女众十八岁到二十岁,还没有受比丘尼戒之前,式叉摩那尼戒,两年的学习,学习比丘尼戒。比丘戒,比丘尼戒,包括其他所有的戒,像菩萨戒,所有的戒,「一切戒,尽具此四科」,小乘戒、大乘戒都有这四科,四科就是戒法、戒体、戒行、戒相。我们对这些都必须要心里明白,我们要学习戒律才有个下手处,才知道从哪里下手。如果我们不知道,受了戒还是得不到戒体。

 

所以在戒场受戒,我以前在受戒的时候,他也有照这个形式在传授,但是没有办法达到那个实质的要求。实质的要求是相当高的,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受戒,但是弘一律师他还是建议我们去受。我们知道受了那个戒,但是得不到戒体。虽然得不到戒体,我们可以去研究,去看戒律的书。如果你没有受过比丘戒,佛规定是不允许看的,不允许你去看,你不能去看你要去学习,当然就没有办法;我们要学习,必定要去看、要去了解,这是一定的。所以弘一律师他还是建议我们去受,受了之后,然后再去学习。学习,你就不会被人家批评说,你没有受戒,你在看戒律的书,违背佛的规定,就不会被批评,所以他还是建议我们去受。但是受了,我们一定要明白,我们实际上是没有得戒。你不能去受了比丘戒,我现在是比丘了,那是冒牌的,那个罪过就重了,罪过就很重。我们知道受了,实质上我们是没有这个戒。但是因为我们去受了这个戒,我们可以去看这个书,发愿要去学习的可以看,这样才不至于被批评。

 

菩萨戒是大乘戒,前面讲的都是小乘戒,这里讲的菩萨戒是大乘戒。菩萨戒一般我们现在戒场,菩萨戒有分两种,根据两部经来授。一般出家,其实这个菩萨戒,在家、出家统统一样,因为菩萨戒是论心不论事。现在中国佛门出家众受菩萨戒,在我们中国佛门受菩萨戒,出家众受菩萨戒依《梵网经》。《梵网经》它有上、下卷,上卷讲菩萨心地品,下卷就是讲梵网戒,十重四十八轻,十条重戒、四十八条轻戒。在家众受菩萨戒是依《璎珞经》,《璎珞经》它有六条重戒、二十八条轻戒。这是在我们中国现在佛门里面受菩萨戒,一般都是这样。其实这两种是通在家、出家,但是在中国佛门习惯上,大部分都是出家众受的都是依《梵网经》,在家众依《璎珞经》,习惯上在中国佛教里面受菩萨戒依这两种。

 

菩萨戒它是论心不论事。其实心跟事也都有连带关系,只是说它的偏重,它偏在起心动念,就比较没有偏重在事相上;小乘戒它比较偏重在身口的防犯,比较偏重在事相上。其实你受持身口还是要达到心清净,你心清净也是要达到身口清净,三业清净。菩萨戒跟小乘戒它的区别,就是菩萨戒你发了菩提心,你要度无边众生,要成无上佛道,你发了这个心就叫菩萨。发了这个心,我现在发愿,我要学习这个,这就是发菩提心,你发了这个心就可以去受菩萨戒。受戒,当然你要做一个真正的菩萨,还是要依照这个经如理如法的去修,你才能得戒。最重要就是说忏除业障。实际上我们要学戒,我们现在就可以从,像《了凡四训》这些理论、方法来下手,要在理论、方法来下手。我们真正有心要学戒,根据《了凡四训》的改过之法这样来学习,我们要来进入这个戒就不难。所以印光祖师把《了凡四训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安士全书》列为我们佛门弟子现在修学的一个戒律,等于用这三样东西来代替戒律。因为现在的人他不懂得戒,所以他也不知道怎么学习这个戒律,受了戒也不知道怎么去持戒,就无法下手。所以印祖他这个提倡一定要了解。我们有了这些基础,再学这个戒就不困难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菩萨戒,这个人题还没有讲完,讲到菩萨戒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0日10:41:07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447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