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弥律仪(第8集)悟道法师主讲

admin 沙弥律仪评论阅读模式

「自觉复能觉他,自他之觉行穷满,名为佛」。自己觉悟,又能帮助别人觉悟,自己跟他人的觉悟都达到圆满叫成佛,就是自觉觉他都圆满了叫佛。「自觉者,简于凡夫,觉他者,简于二乘,觉行穷满,简异于菩萨。何则」,为什么原因,这么说?「以凡夫不能自觉,二乘虽自觉而无觉他之行,菩萨自觉觉他而觉行未为圆满故也」。凡夫,不觉悟,不能自觉;二乘,虽然自觉(自己觉悟),但是他没有帮助别人觉悟的六度万行;菩萨,自觉也觉他,但是还没有达到圆满;只有佛自觉觉他都达到圆满,觉行圆满才称为佛。所以佛是拣别他不是凡夫,他也不是二乘、也不是菩萨,他是自觉觉他都达到究竟圆满,我们称为佛。「又以智者具足二智而觉知一切诸法,了了分明」。这个二智,一切智、一切总智,是觉知一切诸法,了了分明,对一切法都没有丝毫的迷惑,这就叫佛。

 

自皈依佛,自皈依法,自皈依僧,我们每天都要修这个,一般寺院早晚课都要三皈依,现在三皈依只是打个形式。我们去打个三皈依,三皈依打完之后还是怎么样?还是迷而不觉,还是邪而不正,还是染而不净,这样打三皈依只是一个形式,它起不了作用。所以,以前我在九华山佛学院演讲,当时果卓法师当副院长,我就跟他讲,我说现在寺院一般都还是依照古时候丛林早晚课,我说玉琳国师做早晚课的《纶贯》,朝暮二课,他就说明为什么编这个,它的用功理论、方法他都讲得很清楚。我说现在做早晚课你不讲,大家就是去念一念,念到最后变成应付的,反正住在寺院,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,到时间就是要去念这个,念到最后他都念疲了,变成一个应付式的。好像我们世间法也是一样,这个工作并不是我喜欢做的,而是不得已的,我为了要赚你的钱,我才来做。这样的心情,这个工作会做得好吗?大家想一想,这样会做得好吗?我是为了赚几个钱,所以才做这个事情,没办法;如果有钱,我也不干。这样他的工作会做得好吗?这个答案好不好?大家都还很有智慧。

 

如果这个工作,我们赚钱还在其次,我们自己知道说应该做,而且有兴趣去做,没有钱他都做得很快乐,做到不疲不厌,做到晚上都不用睡觉,他都精神饱满。如果不是这样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,他说不疲不厌,那就讲不通了。我可以用这个来试验,你有兴趣的一桩事情,你做得真的精神就是很好;不想干的人,做得就心不甘情不愿,是不是?像本参法师给我讲,他是要来学经教的,常住派他来做维那,他讲得好无奈。所以,你看当维那就心不在焉,他大概还在想他的经教,他就一定做不好,是不是这样?他为什么不愿意做这个?他觉得做这个好像好处在哪里他也不知道,反正时间到了非来不可,常住派的,无可奈何,心不甘情不愿来做。所以,我也跟他讲,我说我出家剃头,我也是要学经教,不是来赶经忏的。但是你遇到这样的环境,你要先去了解,这也是我们佛门的一门功课,你倒不如多去了解,了解之后你知道它的好处在哪里。实在讲,我们有看到夏莲居老居士的《净语》,他的这些开示。实在讲,我对这个还不是很清楚,经过他这么一开示,才知道历代祖师对这个都很重视,只是现在的人把这个拿去当做赚钱的工具,变成应付,不是在修学,搞成这样。所以我们从一个正面的来看、来观察,我们就可以寻找出它的乐趣,你找出它的乐趣你做得就不累。如果你做得心不甘情不愿,一点点事情你都觉得很累、很辛苦。

 

所以这个觉,我们每一天都要觉,时时刻刻都要提醒,提起这个警觉心的,警觉,这个叫觉。如果你失去观察、观照的功夫,马上又迷,又迷失掉了。所以这个觉,它是时时刻刻要提醒你,不是早上打个三皈依,晚上再打个三皈依,你就觉悟,你就正而不邪,你就净而不染,不是那么一回事,照样迷邪染。所以我们看到佛这个字,我们学佛就学个觉悟而已,佛觉悟了,我们也要学跟他一样觉悟。他是佛,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佛,只是他觉悟了,我们还没有觉悟,这个差别。佛这个字我们简单介绍到此地。我们看到佛学的名词,要懂得消归自性,知道这个提醒我们学什么,我们现在要怎么学,要怎么下手,你就有用。如果照这个佛学名词,我们懂了这些名词,不会提起观照的功夫,变佛学。老和尚现在不是常讲,学佛跟佛学吗?那就变佛学了。所以这篇我们也可以变佛学,也可以变学佛,就看我们怎么去学。这样大家懂吗?如果你懂得提起观照,你就是学佛。你认识烦恼,然后伏烦恼、断烦恼,你就是学佛,真有用。如果你失去这个觉察,只是知道这些名相,你会讲得天花乱坠,但是烦恼起来一点不发觉,随顺烦恼,这个叫佛学。

 

接下来我们看,「释迦」这两个字。释迦,我们一般讲释迦牟尼。他俗家的名字不叫释迦牟尼,释迦牟尼是他成道之后才取了这个佛号。释迦也是他们一个族姓,它是一个族群,释迦族。牟尼翻成中文是寂默,释迦翻作能仁。寂默就是清净的意思,寂就是寂静、清净。他这个佛号,释迦它是一个族,但是释迦它有能仁的含义,牟尼是寂默的含义,佛是觉悟。释迦牟尼佛,能仁、寂默、觉悟。

 

在古代三千年前,印度迦毗罗城主净饭王之子,母亲叫做摩耶,我们读《地藏经》,摩耶夫人是他的母亲。他的俗名叫悉达多,悉达多太子,这是它的俗名。他还没有出家当王子,他的名字叫悉达多,悉达多太子。他自幼对人生诸现象,他就常常去思考,看到我们人生这些现象。有一天,十几岁的时候,还很年轻的时候,他出去游玩。因为他出生的时候,他父亲就请一个算命的来给他算。算命先生在中国、外国都有,当时印度也有很高明的算命先生,就像我们看《了凡四训》,像孔先生那样,算得很准。他父亲就请个算命的来算,那个算命的一算,他说你这个儿子将来可能会出家。他父亲听了心里就慌,我生这个儿子是要继承我的王位(古代王位,印度跟中国都一样,世袭,父亲传给儿子,继承王位),他怎么可以出家,以后他的王位就没有继承人。所以净饭王他也常常罣碍这个事情,他这个儿子,他就是交代宫廷里面的人,尽量不要让他听到一些不好的事情,尽量让他享受这些五欲,这些快乐的事情,让他感受到人间这么好、这么快乐,不要有念头想去出家,出家修行很苦。但是有一天,在宫廷里面玩,吃喝玩乐也会玩腻,当然也想到外面走一走,这个也很平常的事情。他要去走一走,他的父王也不能说不,他要去郊游,那也是好事,就让他出去,派了人送他出去。他游历,经过四个城门,他看到人生生老病死,看到小孩子生出来哭哭啼啼,小孩子一生出来就哭,看到妇女生产也很辛苦。古代,现在也是一样,现在医学是比较发达一点,古时候的人生产是生命交关,所以这个生也是很苦。老,人年纪老了,你有感受到老苦,眼睛也不行,牙齿也掉了。像我现在就老苦现前,上面牙齿掉了六颗,都没牙齿,也要戴老花镜,眼睛花了,我现在老苦就开始感受到,身体也不行了。

 

老的时候就不如年轻人,而且年纪老了,就好像我们世间人,尤其特别现代人,不懂得孝亲尊师,儿女如果不孝,那个老人就像垃圾,垃圾一样。有很多人,像外国很多老人他都送到老人院,特别是洋人。他们国家福利,养老的制度很好,但是怎么样?老人送到老人院,你想想他心情会好吗?虽然物质生活照顾得很好,但是他心情很不好。为什么?今天看这个死了,明天看那个死了。像蔡老师讲课说,有人送到老人院,他名字都不见了,都变成号码,几号,今天二号死了,明天五号死了,你说他住在那个环境他会快乐吗?那个真的叫无希望工程。所以办老人院,有人说是没有希望的工程,没希望,就坐吃等死,就等死而已,有什么希望?你说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他苦不苦?苦!释迦牟尼佛很早就看出来了,是我们现在世间人他不觉悟。所以现在老人院这个制度是需要改善。过去老和尚也是看到这些老人院的老人很可怜,像外国一些老人,如果有一个年轻人陪他聊天五分钟,是他最奢侈的,年轻人都不愿意跟老人在一起。他不照顾老人,他自己老了也没有人照顾,因果循环。所以老人,他就是很寂寞、很无聊,而且很无奈,就是坐吃等死,是这样的。这样苦不苦?苦!如果说不苦,就是还没有觉悟,没有皈依佛。所以你去外面街上,你拉一个人来,他会讲,我不相信,你们那些都讲的什么?他是什么?他是不觉。凡夫不觉,不能自觉,不能觉悟,苦就明明摆在眼前,他还是不相信。所以《无量寿经》佛讲,给他讲六道轮回,给他讲因果报应,他不相信,他说他没看到,都不知信,他没看到。佛说好,你没看到,但是你眼前很多你看到的,或父哭子,或子哭父,这个你有没有看到?这个有,这个再说没看到,那就是蒙着眼睛说瞎话。佛就先讲你看到的,白头发送黑头发的,黑头发送白头发的,父亲哭儿子,儿子哭父亲,很多,就在你身边。还有自杀死的,意外灾难死的,那个有没有看到,那个有没有?有,你就不能再说没有。有,这怎么来的?为什么这样?它总有个原因。

 

所以,他出游看到生老。人老了之后可怜,所以老和尚他过去二十年前就有这个弥陀村的构想,就是照顾老人的物质生活,还特别要照顾他精神生活,特别在宗教方面这些辅导,他才有希望。特别学了佛,你信了一般宗教,他还有个希望说将来死了到天堂去,还有一条路可以去。如果什么宗教都不信,那就更可怜,死了就死了,死了什么都没有,他就一切前途都没有。现在年轻的时候还没有感受到老苦,他会坚持他的看法,但是一旦自己老的时候,他自己会感受到。有一些人他为了爱面子,很执着,其实自己也是感受到这个苦,他是死不承认,这样的人也有。这就是众生难度,他就不承认。所以对老人的照顾也是老和尚他弘法的重点工作。现在我们在大陆上有一些道场,虽然没有外国的物质生活那么好,但是在有佛法传播的地方,特别有净土法门的地方,这些老人他们在一起共修念佛,而且往生之后还有人助念,他们心里也得到很大的安慰。起码他一断气不会给他乱处理,马上送冰库,这样他们就会很安心,他们总是有一个希望在。如果你了解三世六道轮回,你前途就无量;如果你说不承认有三世六道轮回,那真的叫无希望,什么都没有,你现在就是等死,死了就是拉出去烧一烧,变灰。他什么都没有,那叫没希望。

 

《楞严经》波斯匿王他听到一个外道讲,人死就断灭了。这个断灭论在古代它就是一派,死了什么都没有,断灭,断见,那个叫断见,我们现代话叫无神论,这一派在古代印度就有。他听到这一派给他讲,人死了什么都没有,他六十几岁了,国王做不了几天,死了这一切都没有。所以,《楞严经》他也去听,听到当中他插了,提出问题。佛就跟他指出,他常常听佛讲不生灭,在哪里?佛就给他指出在你六根根性。上次我跟大家大概讲过。他听了就很开心,真的,有一个从来就不生不灭的,我们这个身体只是一个转换而已。知道这个他为什么会开心?因为他知道还有将来,我们现在只是一个阶段,下面还有下一个阶段,换一个新的环境,换一个新的生命。你知道,你要懂得怎么去换更好的,比现在更好的、更提升的。这不就希望太大了吗?这就不叫没希望。世间人没学佛,真的是没希望,前途茫茫,后途又无光。所以照顾老人,现在精神生活特别重要,物质生活也需要,包括世间的这些娱乐,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,这样弥陀村、老人院它才是一个健康的。像现在一般办的老人院都还不理想,只有物质生活的照顾,精神生活还是非常非常的缺乏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0日10:47:4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4472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