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(第56集)悟道法师主讲(台语/文字)

经【中品下生者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。孝养父母。行世仁慈。此人命欲终时。遇善知识。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。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。闻此事已。寻即命终。譬如壮士屈伸臂顷。即生西方极乐世界。经七日已。遇观世音及大势至。闻法欢喜。得须陀洹。过一小劫。成阿罗汉。是名中品下生者。是名中辈生想。名第十五观。】

 

《观经》总共有十六观,这是『第十五观』。善导大师告诉我们:

 

疏【次就中品下生位中。亦先举。次辨。后结。即有其七。】

 

先给我们举出来,其次给我们分辨、辨别,后面做总结,有七条,『即有其七』。

 

疏【一从中品下生已下。正明总举行名。辨定其位。】

 

这是把品位给我们说明出来。这个条件往生的,回向发愿往生的,这是中品下生。中品下生,这是世间的善人,但是一生没有遇到佛法,到快临命终的时候才有因缘遇到善知识来『为其广说』,「广」就是跟他说很多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快乐的事情,也给他说明法藏比丘在因地修行发四十八愿度众生,现在已经成佛叫阿弥陀佛,当然目的是劝他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这个善人听到善知识来跟他介绍西方极乐世界,他就生起欢喜心,愿意要求生西方。所以『闻此事已,寻即命终』,听到这个事情之后,很快他就命终。命终,『譬如壮士屈伸臂顷,即生西方极乐世界』。「壮士屈伸臂顷」就是形容时间很短,像我们的手弯屈又伸直这样,这个时间很短暂不是很长,形容这个时间很快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。他听了生欢喜心,当然这个条件就是说这个人他在世间是一个善人,虽然没有闻到佛法,但是过去生中他也有在佛门里面种了很深厚的善根,特别是净土这个善根。这一生虽然没有遇到,临终才遇到,这时候善根发现,听善知识给他介绍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种种快乐的事情,跟他说明法藏比丘因地发四十八愿度众生,听到这个事情很欢喜,就发心要求生西方。这样的因缘,马上命终如壮士屈伸臂顷,即生西方极乐世界,时间很快就到西方极乐世界。

 

『经七日已』,「七日」也是指我们这里的时间,他就会遇到『观世音及大势至,闻法欢喜』。他经过七日才遇到观世音、大势至,这一段跟上面就有差别,就是中品上生跟中品中生都有看到阿弥陀佛,但是中品下生是先看到观音、势至。所以闻法欢喜,『得须陀洹,过一小劫,成阿罗汉』。这是中品下生。这是中辈生想,第十五观。善导大师在这里也有一个注解,我们大概讲一下。

 

疏【即是世善上福凡夫人也。】

 

「辨定其位」,就是说这一类往生的人,他是世间修世善上等福报的凡夫。我们要注意这个凡夫,这些都是凡夫。

 

疏【二从若有善男子下。至行世仁慈已来。正明第五第六门中简机授法不同。】

 

前面第五门、第六门给我们介绍,这个根机传授的法不同,他受持的不同。这里面又分做四条给我们说明:

 

疏【一明简机。】

 

『简』就是拣别,『机』就是对象、程度,这个的差别,给我们说明。

 

疏【二明孝养父母。奉顺六亲。即合上初福第一第二句。】

 

这是净业三福符合第一福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就是符合第一福的第一句跟第二句,这个人他做到了,他在世间是一个孝养父母、奉事师长的人。

 

疏【三明此人性调柔善。不简自他。见物遭苦。起于慈敬。】

 

这说明这个人心很善良,性调和柔善;『不简自他』,不管自己还是别人;『见物遭苦』,这个「物」字就包括一切动物,不是说只见到人,人苦他会去帮助他,他会同情他,见到一切动物遭遇苦难,『起于慈敬』,这就是慈心不杀,这个人是世间的善人。

 

疏【四正明此品之人。不曾见闻佛法。亦不解悕求。但自行孝养也。应知。】

 

中品下生的人,这一品的人他这一生,过去生我们就不知道,这一生他确实没有见到佛法,也没有闻到佛法,就是说他没有那个机会来学佛,没有机会入佛门。『亦不解悕求』,不入佛门,他也不知道、不了解是要求什么,不知道要念佛求生西方,或是修学其他的法门,他都不知道,因为没有学佛。『但自行孝养也』,但是他在世间确确实实孝养父母、奉事师长、慈心不杀,他是一个好人,一个孝子。他是到临终才遇到有人跟他讲,跟他介绍西方极乐世界,劝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样生欢喜心发愿往生的。他以什么往生?他平生修的善业,这样往生的,这是善人。

 

疏【三从此人命欲终时下。至四十八愿已来。正明第八门中临终遇逢佛法时节分齐。】

 

这是告诉我们,经文从「此人命欲终时」以下,一直到听到「法藏比丘四十八愿」以来,正是说明第八门当中在临终才遇到佛法,这个时节,他是临终才闻到佛法。所以从中品下生一直到下品上生、下品中生、下品下生,这个以下都是临终才开始念佛的,才发愿往生的,在临命终,但是中品下生这一类是平常修善的善人临命终才遇到佛法。这里第八门就是跟我们说这个。

 

疏【四从闻此事已下。至极乐世界已来。正明第九门中得生之益。去时迟疾也。】

 

第四给我们说明,经文从「闻此事已」以下,一直到「极乐世界」以来,正是给我们说明前面第九门当中他得往生到西方的利益,去的时候时间的快慢,屈伸臂顷就到莲池。

 

疏【五从生经七日者。正明第十门中到彼华开不开为异。】

 

这是第五条。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经过七日者,正是说明第十门当中去到那里花有开没有开,有这个差别。这是我们要了解有这个差别,花开与不开,有这个差别。

 

疏【六从遇观世音下。至成罗汉已来。正明第十一门中华开已后得益不同。】

 

下面又开三条,第十一门当中又开三条,又给我们说明三样。

 

疏【即有其三。一明迳时已后。得遇观音大势。】

 

就是观音、势至。

 

疏【二明既逢二圣。得闻妙法。三明迳一小劫已后。始悟罗汉也。】

 

疏【七从是名已下。总结。】

 

疏【上来虽有七句不同。广解中品下生竟。】

 

这是给我们说经过多久时间以后会遇到观音、势至两位大菩萨,这跟中品中生、中品上生不同,中品中生、中品上生都有见到佛,这是见到菩萨。见到菩萨也非常殊胜,能够得闻妙法,经过一小劫,他才始悟罗汉。因为闻法欢喜,听到观音势至来给他说法,他也得到须陀洹果,证初果须陀洹,经过一小劫才成阿罗汉。前面中品中生是要经过半劫,中品下生要经过一小劫,这个时间比较长。这是中品下生往生的条件。上面所说的就是《观经》第十五观,第十五观说中辈往生,我们就讲到这里。

 

下面要继续跟我们说下品,经文我们看二百六十二页倒数第四行,看经文。这是本经十六观最后的一观,第十六观里面经文也分做三段,下品上生、下品中生与下品下生。前面上辈三品是大心,大心也就是大乘,大乘心行善的凡夫。善有上中下三等不同,所以上辈有三种。中辈的三品是小乘行善的凡夫,小乘持戒修善也有上中下三等不同。换句话说,前面六品都是善人往生的。今天这段经文以下,是下品三种往生,都是造作罪业的凡夫。造作罪业有轻重不相同,罪业轻的就是下品上生,罪业重一点的就是下品中生,极重罪业的就是下品下生。《观经》里面告诉我们这个事实,一切造作罪恶的众生,没有一个不能往生的。

 

对于这一章经文我们要特别留意,因为我们很冷静来想一想,自己虽然行善,但是依旧造了很多罪业,这个罪业有的是有心去造的,有的是无心造的,不论有心无心,总而言之,我们所造的恶业会比我们的善行来得多,恶多善少,恶业来得较严重。换句话说,前面所说的那些人,中辈、上辈那些人,他们纵然没有念佛求生净土,他们也不会堕落三恶道。下品这三种人如果不能往生,决定堕三恶道,这是应当要知道的。所以我们自己过去生、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造的恶业太多,我们要仔细看这段经文是根据什么理论、用什么方法修持决定得生。所以在整个《观经》里面,这一章(就是说这一观)对我们是极为重要的。我们看经文:

 

经【佛告阿难及韦提希。下品上生者。或有众生。作众恶业。虽不诽谤方等经典。如此愚人。多造恶法。无有惭愧。】

 

这是一个大段的开端。佛叫着阿难,也是特别提醒我们大家要注意。『下品上生者』,先把往生的品位确定,说明是下品上生的。『或有众生,作众恶业』,或者是一些造作恶业的众生。『虽不诽谤方等经典』,「方等经典」指的大乘经论,虽然他没有毁谤大乘经论,没有造谤佛的罪业。『如此愚人,多造恶法,无有惭愧』,虽然没有毁谤三宝,但是这个人愚痴,为什么愚痴?他在这个世间作恶。聪明人决定不作恶,只有愚痴的人才会造种种的恶业,造作恶业没有惭愧心。一般人做了亏心事心会不安,我们讲受良心的责备,心里不安,这种人造作罪业没有这个现象,他没有自责心,没有后悔的念头;第二,一些人造作罪业怕人批评,别人对他的批评,他听了也没感觉,恶业照常做,这叫做「无有惭愧」,就是我们俗话讲这个人丧失天良,无恶不造,这类造作恶业的众生。这注解我们同修可以自己看。

 

这集的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这里。这一段我们下一集再继续向大家报告。谢谢大家收看,阿弥陀佛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日18:17:1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383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