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(第55集)悟道法师主讲(台语/文字)

照律宗的大德,他们的示现给我们看,弘一大师在他的《讲演录》里面也有讲到,他说八关斋戒不但是在家人受,出家人也通用。实在讲,现在我们虽然现出家相,实际上沙弥十戒、二十四门威仪,我们都很难能够如理如法做到圆满。所以现代的出家人,弘一大师说得很有道理,是出家优婆塞。出家优婆塞能够比照在家人受持八关斋戒,一日一夜。所以弘一大师说八关斋戒通在家、出家,他也说到三皈五戒都通在家、出家。从三皈依开始就属于出世间法,这在我们本经净业三福属于第二福,第二福是出世间的福报,三皈依开始。第一福是世间的福报,第三福是大乘的福报。所以弘一大师说这个都有经典戒律做依据。所以说一个人他不受戒,他只受三皈依就可以剃度,他也是根据蕅益大师的著作里面说的。所以这些都是有根据的,不是随便说的。

 

八关斋戒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也是非常方便,现在不要说在家人大家很忙碌,就是出家人可能比在家人更没有时间。尤其现代交通便捷,到处都可以出外旅行,出外在外面要持斋就有困难,斋是过中不食,就有困难。如果一天,你有假期,有时间,一天,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时,这大家都很方便。现代人也都有假日,在家、出家持八关斋戒也非常方便。这是说让在家人修出家的功德,现在出家人也是可以修。

 

佛法对于「斋」非常重视,实在讲斋的本义是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清净叫做斋。生活会影响情绪,情绪会影响心理,因此佛对于生活非常讲求。中国古人常说,「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」所以说话要小心谨慎,不能乱说话;吃东西要特别小心,要讲求卫生,而且吃的分量要少,不可以暴饮暴食,会伤害身体。所以教导人,早晨的早点要吃得好,好是注重营养。中午要吃得饱,但是也不能吃太饱,太饱肠胃就会出问题。晚上要吃得少,为什么?晚上要休息,肠胃也要休息,吃多了心不容易定下来,所以晚上要吃得少。这是中国古人养生之道,但是现在西洋人跟中国的吃法刚好相反,西洋人早上随便吃吃很简单,中午也随便吃,晚上这一餐吃得特别丰盛、特别丰富,刚好相反。但是照我们日常生活的作息来看,还是中国人比较符合我们生理、身体的作息时间。

 

而佛当年在世的制度,佛陀当年在世的制度是规定出家人一天吃一餐而已,日中一食,早晨不吃,晚上也不吃。所以斋的意思是日中一食,这是规定出家人去托钵,一天去托钵一次。如果三餐都去托钵,会让在家人造成很大的困扰;自己一天到晚就是为了吃,都没有时间修行了,所以日中一食,这样大家都方便,心都清净。这就是说出家人每天都日中一食,斋的意思就是日中一食。在家人不能像出家人天天都持斋,至少你一个月当中修一天的八关斋戒,这样就很难得、很殊胜。如果有时间,我愿意修两天也很好。八关斋戒如果要每天都受,没有法师,自己在佛菩萨面前可以受,依照八关斋戒的仪式在佛菩萨面前自己念条文,自己可以受持,但是一定要严格的做到。所以斋是从生活上帮助我们稳定情绪,达到身心清净,它的意思、精神是在此地。我们看第三:

 

疏【三明小戒力微。不消五逆之罪。】

 

『五逆』是大罪、是重罪,小乘戒律没有这么大的力量,为什么?小乘戒律最大的力量能够帮你得定,不能开智慧,所以小乘最高的果位证到阿罗汉。佛在经上讲阿罗汉的定,名称叫做九次第定,第九定。世间的禅定有八个阶段,四禅、四空,色界四禅天四个阶层的定,四空天四个阶层的定,所以叫做四禅八定。八定里面包括四禅,不是四禅之外另有八个定,不是这样,这八个定就包括四禅天。四禅就是四禅天往生的条件,这是色界天,色界天再上去就是四空天,无色界,没有身体,没有物质。所以四禅四空合起来是八种,这八种定,到非想非非想天就是第八定。阿罗汉的定比第八定更高一层,超越三界,出三界了。所以阿罗汉所证得、所成就的叫第九定,他出了三界。这是小乘戒善功德能够达到第九定,但是不能破无明,不能开智慧,没有办法开般若智慧,有定没有慧。有定没有慧,这个重罪消不了,当然比较轻的罪可以消除,五逆重罪消不掉。

 

疏【四明虽持小戒等。不得有犯。】

 

虽然受持是小乘戒,戒一定要清净,不可以有一点违犯。可是戒要持到清净非常之难,一举一动都不犯威仪,很不容易。不要说我们现在,现在我们环境不好,外面社会诱惑太多了,这些诱惑就使我们常常容易犯戒。不像古时候社会环境好,人少地大,地方很大,人少,社会风俗非常单纯,没有什么诱惑能够令人动心的,民风淳朴,所以心容易定得下来。古时候大环境好,古时候修行成就的人,如果要叫他到我们现代来,来我们现代的社会,一样不能成就。现在这个世界是花花世界,五花八门,五欲的享受诱惑,古时候成就的人,如果来到今天,他也成就不了。他们的运气好,生在那个时代。我们生在这个时代,如果能成就,说实在话,功夫确实高过古人。如果你不高过他,在这个世界不能成就。犯了戒要怎么样?犯了戒要忏悔。

 

疏【设有余愆。】

 

『愆』就是过失、罪过,就是戒律上有违犯。

 

疏【恒须改悔。必令清净。】

 

就是说这个戒律如果有毁犯,要改过,要忏悔,恢复清净,所以佛法有忏悔法。犯戒,有些我们自己知道,知道当然要至心忏悔,改过自新。有些戒律自己毁犯自己并不知道,不知道自己犯戒,必须要有人提醒。往往我们自己做错事情,说错话,想错了,自己不知道,这个时候谁来提醒?第一个是老师,这是老师的责任;第二个是同参道友,真正的好同参、同学提醒你。其他的人虽然见到,不会说,这是礼貌。这是古代佛陀的僧团就是这样。唯独一年有三天,任何人可以公开说你的过失,就是结夏安居最后圆满的三天,是我们这一年当中修行的总检讨,在这个时间佛特别许可。在这个检讨会上,你如果有过失人人都可以说,不是这三天就不可以说。这三天称为自恣法会,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一年一度的进修教育。平常九个月在外面弘法利生,讲经说法游化一方,这三个月回到佛的座下接受再教育。三个月圆满,最后三天就是总检讨,好像现在开检讨会,你一定要接受任何人的批评指责,改过自新。所以『必令清净』,一定要自己身心清净。

 

疏【此即合上第二戒善之福也。】

 

这在三福里面是第二福,第二福是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,符合于这一条。

 

疏【然修戒时。或是终身。】

 

终身持戒。

 

疏【或一年一月。】

 

像现在南洋有发心出家的,出家一年,一年满了他就还俗。有出家一个月,一个月、三个月、六个月的都可以,时间到他就还俗。现代有很多道场办短期出家,就是这样。这是短期出家,以现代话说就是接受佛教的教育,他修学期间是有限的。发心出家也是有限期的,有一生的,有短期的。在中国这个地区出家大致上都是终身的,都是尽形寿,一出家就直到往生。但是在泰国、斯里兰卡,像泰国就是,有三年出家的,有一年出家的,有半年出家的,有三个月出家的,有一个月出家的。像泰国的国王,他要登上这个王位是出家一个月,要出家一个月。

 

疏【一日一夜一时等。】

 

『一日一夜』,这就是八关斋戒,这是「一日一夜」受持出家戒。『一时』是总说。

 

疏【此时亦不定。】

 

可见得出家时节不一定。过去香港的洗尘法师在香港提倡短期出家,出家一个星期,办短期出家的法会,让一般人到寺院里面过七天出家人的生活。现在在台湾办短期出家的道场也很多,办七天出家的,这些都是属于短期的。

 

疏【大意皆毕命为期。】

 

真正出家大致上在中国地区是尽形寿,一定是一生。

 

疏【不得毁犯也。】

 

戒律一定要精严。持戒这桩事情,佛在经上为我们立法,一定要知道他立法的精神之所在,立法的用意之所在,如果不明了就谈不上持戒。他立法的精神不是重在条文,是重在精神。戒行的目的是要心清净,换句话说,心清净,这个戒就具足、就圆满了;心不清净,就是戒律还没有学好,也没有完全做到。所以戒律是因戒得定,定就是清净心,可见持戒是手段,得定是目标,因此它的精神是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」。诸恶莫作,这一类的戒律叫止持,止是禁止,持是你要受持,是不可以做的;众善奉行叫作持,你一定要做的,你如果不去做就犯戒。所以它有止作二门,止持跟作持这两方面,一种是犯罪的,不可以做;一种是利益众生的,你一定要做,你不做就犯戒。所以我们要懂得它的精神。

 

因此佛在戒条里面没有明白写出哪些是恶,因为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没有,现在这个社会上有,不能说戒条上没有,我做就不犯戒,那就错了。譬如抽香烟,抽香烟好不好?大家都知道不好,对身体也不好,可是这戒律条文上没有,佛没有戒烟这一条,抽香烟是不是犯戒?其实你若懂得它的精神,就犯戒了,因为这件事情不是好事情,对自己不利,对别人也不利,害自己也害别人,这哪里是好事?佛没有写在条文上的事情太多了。所以戒律也包含现在国家的法令规章,风俗习惯、道德观念都包括在其中,是我们做人必须遵守的,这些都在持戒的范围之内。万万不可以说这戒律条文上没有,我们就可以去做,这就错了。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,二百五十一页最后一行,最后三字: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日18:16:58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3837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