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 |第436集|视频MP3文字|jingkong老法师主讲

学佛真的要看机会,机会就是缘分,你有没有机会遇到真正善知识,真正的老师,老师真肯传给你,真肯教你。我离开方老师之后,就认识了章嘉大师。章嘉大师也非常慈悲,跟我约的,那时候我有工作,要养活自己,生活非常清苦。星期天有时间,只有每个星期天去亲近老师。我跟章嘉大师三年,每个星期见一次面,至少有一个小时留给我的时间,我这一个星期当中所读的经书,有疑问的向他请教,学习状况要向他报告。三年,章嘉大师圆寂了,我跟他的时候,我二十六岁,他老人家是六十五岁,他走的那一年六十八岁,不到七十岁。以后我亲近李老师,跟李老师十年,李老师跟我约法三章,专门对我的。他的学生很多,我都问问大家,老师有没有跟你约法三章?没有。到后来我才晓得,只有我这么一个。真有效果,遵守老师的教诫,这条路走出来了。今年六十六年。

 

净土法门叫难信之法,真的,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。我跟李老师,前后大概学了有二十多部经论,真的是法喜充满,也应了方老师所说的,人生最高的享受。这个享受,不是地位高,不是有财富,与这个不相干,法喜充满,佛法里说的法喜充满,愈学愈欢喜。净宗我对它没什么兴趣,所以没选择这个。最欢喜的是《华严》、是《楞严》,这两部大经我确实下了功夫。《楞严经》李老师在台中讲一遍,一年的时间,整整一年,我一堂课没缺。最后老师《楞严》讲完了,我们请他讲《华严》。《华严经》长,我们的希望,让老师常住世间,这经不讲完总不能走,他也有这个意思,没想到经没有讲完他走了。以后我离开台中,周家麟居士接着讲,也讲了几年,周居士也走了。是我们的好同学,我们两个人跟老师学经教,徐醒民居士学古文,江逸子居士学唐诗,都有成就。老师多才多艺,我们没有能力学他那样的才华,学不到,我们只能学一样。还算不错,一样还能交卷,这缘分。现在到哪里去找李老师?找不到了。你来找我,我跟李老师比有很大的差距,比不上。

 

在《华严》我是下了功夫,讲《华严》,《八十华严》、《四十华严》同时讲,一个星期讲三天,那个时候,我记得一天是一个半小时,没有录像,有录音。讲到《四十华严》,善财五十三参,我在《四十华严》最后看到文殊普贤求生净土。这两位菩萨是我们心目当中最仰慕的人,看到这两个人发愿求生净土,我就很认真的重新考虑。把净土的五经一论找出来,用心去阅读,最后下定决心,《华严》放弃了,专修净土。那一年我八十五岁,时间不长,发了这个心。

 

所以佛在经上常说,净土法门易行难信,我就是一个好的例子。这法门容易,跟其他的法门,所谓讲八万四千法门,做个比较,八万四千法门,任何一个法门我都没有把握,但是这个法门有把握。它的条件很简单,真信,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,真正相信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,真正相信阿弥陀佛有发四十八愿度众生,这个度众生,当然包括我们都在内。只要我们能信,发愿往生,我愿意到极乐世界。你看就这两个条件,信、愿。再加上一个念佛,念佛不拘多少。蕅益大师说得好,净宗这个法门,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。你真信、真愿,你决定往生,没有丝毫怀疑。念佛多少那是讲功夫,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不一样。如果你不计较品位,只有信愿,一声佛号、十声佛号都能往生,这部经可以给我们作证。

 

我们今天采用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,注得好!都是再来人,都不简单。老居士我跟他很熟,我们曾经多次见面,多次我到北京就向他请教。他老人家也走了,所以今天我们展开经卷,看到科注就想到这个老人。这个老人通宗通教,显密圆融,跟李老师一样,李老师也是宗教都通。

 

今天我们回到科题,「转相教化」。请看经文:『尊卑,男女,眷属,朋友。转相教语,自相约检。和顺义理,欢乐慈孝』。注解是黄念老老居士的。「转相教语。于诸亲友转相教语,则为利他」。我们除了自利之外,要记住,佛度有缘人,我们把这个法门、把这部经介绍给别人,他要修成了、要接受了,信愿持名,往生到极乐世界,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决定成佛,谁度他的?你度了他。度一个人成佛,这个功德太大太大了!你还能不往生吗?肯定往生。为什么?他报恩,到你临命终时,他跟着佛一道来接引你。他会告诉佛,我能到极乐世界全靠他,他把这个法门介绍给我,我才能到极乐世界。这就知道,转相教化是无量无边的功德。决定不能够吝法,自己修这个法门,不肯告诉别人。把最殊胜的法门介绍给别人,他成功,我有保障。帮助人念佛往生,人愈多愈好,这利他。

 

下面这一句也是经文,「若不说法度众生,是即无能报佛恩」。这个我们要记住,欢喜说法。你说,一定要修,你自己通达经教,不能够依教奉行,那就难了。选中这个法门,经要常常念。古大德教导我们读书千遍,我们能不能把《无量寿经》从头到尾念一千遍?我知道同学当中有一位,她念了两万遍。我问她,妳用多少时间?十年。难得,她如果是不退初心,就是说愿意往生极乐世界,必定得生。所以读诵非常重要,演说非常重要,读诵是自利,为人演说是利他,自他两利,跟佛同心同愿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?

 

下面接着,「自相约检,和顺义理,欢乐慈孝」,有这三句。「约检,犹言束敛」,就是前面讲的「当自端心,当自端身」,就这个意思。佛的教诫不要忘记,时时刻刻记在心上,时时刻刻表现在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这叫端。端心,净宗这个法门,端心就是心上有阿弥陀佛。身礼佛,口念佛,心想佛,三业精进,这就是端心、端身的意思。

 

「和顺义理者,谓言行举止悉皆和于义而顺于理。和于义,动止咸宜。顺于理,自然中节。」这两句话念老在此地劝我们,特别提出来。和于义,义就是义理,常常我们连起来讲,这个地方把义跟理展开。我们的言语,我们的动作,于义,义是应当做的,应当做的这叫义。理,自然中节。义理是有节度的,不能过之,也不能不及,不及是失礼,超过了也是失礼。譬如现在,礼节里面最敬礼是三鞠躬,你要四鞠躬,这过了,不合礼;我只两鞠躬,两鞠躬没到,不够,也不合礼。所以这个顺于理,自然中节,理叫我们怎么做,我们就怎么做。礼佛三拜,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,我们见佛,恭恭敬敬的拜三拜。不是拜给佛看的,是自己对佛的尊重恭敬,佛不在了,塑的佛像都这么恭敬,如果佛在世,当然没问题。

 

「又欢者欢喜。诸经之末多云皆大欢喜。」这一句话很重要。你为什么要学佛?佛教人欢喜,每一部经最后一句话都是「皆大欢喜,作礼而去」,不是普通的欢喜,大欢喜,跟《论语》第一句话一个味道。为什么要学孔孟?为什么要去学颜回?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不亦悦乎就是皆大欢喜。我们如果希望这一生活得很幸福、活得很快乐,你说这个日子好不好过?这个与地位不相干,与财富也不相干,财富地位是命里有,命里没有不能强求。你看孔子跟孔子的弟子们,他们都懂这个道理,他们不强求,有也不拒绝,合乎礼义。皆大欢喜,最高享受,幸福快乐,圣贤人给我们,佛菩萨给我们,你只要肯学,你肯定得到。欢喜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17日12:10:3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24903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