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 |第432集|视频MP3文字|jingkong老法师主讲

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  (第四三二集)  2017/4/24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1-0432

play-sharp-fill

play-sharp-fill

视频下载MP3下载

 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 

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九百七十七页第三行看起,科题,「弃欲止恶」。经文:

 

【勿随嗜欲。不犯诸恶。】

 

念老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「品末」,这一品最后,「重重诲勉」这一品里头,第三十六品,这到最后的一段,再劝我们,勉励我们,「应弃欲止恶,安和专诚」。这几句话,我们在这里深深体会到,佛陀的慈悲关怀爱护,不厌其烦的来教导我们、来提醒我们,希望我们这一生当中有殊胜的成就。末后这一段是许许多多同修,无论是在家出家,一生的修行到最后不能成就,什么原因?欲没放下。欲是通常讲的五欲,注解里头有,「色声香味触」,这是五欲。为什么不能成就?都是败在这两句话里头,他随顺爱欲,他还是违背十善,造作跟十恶相应。我们想成就,这八个字要把它写在小纸上,贴到书桌上,每天时时刻刻能看到,这个话释迦牟尼佛说的,阿弥陀佛说的,一切诸佛如来都如是说,我们怎么可以疏忽!

 

经文八个字,注解说,「重复劝勉,应弃欲止恶」,我们就用这四个字做为科题。「安和专诚」,诚敬谦和,这是成功的祕诀。我们要想成就,无论在家出家,学佛就是要学这两个字,诚、敬。诚敬都包括在安和专诚,通常我们讲诚敬谦和,意思是一样的。学佛从这个地方扎根,从这个地方开始,就是用心要真诚,言语举动要安和。说到安,今天的社会几个人安住了心性?问题出现的都是心不安,行不和,所以修行一辈子几十年,到最后依然是六道轮回。有些人不知道反省,不知道自己过失,反而怪佛菩萨不灵,佛菩萨没有保佑他。我们想想,佛菩萨有没有保佑我们?有。什么时候?时时刻刻,没一刻停止。用什么保佑?用经文保佑,经典摆在你身边,带在身上,你没有去读它;读了之后没有落实,读经不是读给佛听的,不是读给老师听的,读书千遍不是这个读法,一定要知道。读一千遍是一千遍的提醒,读三千遍是三千遍的提醒,是这个意思,一定要言行一致。听其言要观其行,讲得不错,讲得很好,他有没有做到?他没有做到,就不要怪他了,他不会成就的;他要真能做到,决定有成就。

 

这个里头,『欲』,五欲;『恶』,十恶,真的是把修行核心掌握住了。我们最大的障碍,不能再随自己的欲望,不能再干十恶业了。「诸恶」,十恶,十恶第一个,杀生、偷盗、邪淫,身三业,我们有没有随顺?口:妄语、两舌、绮语、恶口,有没有犯?起心动念是意业,有没有贪瞋痴?真正能在这里下功夫,叫真修行,必定有成就。纵然没有大成就,那就是小过还是犯,大过虽然没有,小过还是犯,起心动念还没忘掉。这也行,也有功德,不能往生净土,人天两道不会失掉。这是佛法小成就。究竟圆满的成就是往生极乐世界。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也可以说他是究竟圆满的成就。这不是假的。为什么?极乐世界只有向前进,没有向后退的,他不退转,无量寿!到极乐世界,生死就没有了,生死真的了了,无量寿命。所以再笨,再懒惰,你在那里慢慢累积功德,最后圆满成就。不能不知道,不能把这个缘错过,一定要守好这八个字,就是五欲六尘不能沾,十善业道决定不违犯,这叫真修行。不管修哪个法门,如果这八个字没做到,假的,不是真的。这一品到末后,这两句话我们牢牢记住,你就得真实利益了。

 

我们再看下面,「嗜者,爱好与贪求也」。这把我们的病说出来,病根拔出来了,我们对这个世间有没有爱好?有没有贪求?有。有是迷,造作是罪。所以大乘经教,世尊苦口婆心告诉我们,宇宙人生的真相。真相是什么?万法皆空。《心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亦复如是」。你所爱的,你所求的,得到没有?没得到,你不可能得到,为什么?那是生灭法。剎那生灭,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。跟今天量子力学家讲的完全相同。一百个千是十万,三十二亿乘十万,得出来的三百二十兆,这一弹指。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次的生灭,你抓住几个生灭?一个都抓不住,随着它流转就流掉了。这是事实真相。佛这么个说法,今天科学家也是这个说法,科学给我们做了证明。

 

下面说,「欲者,《大乘义章七》曰:染爱尘境,名之为欲」。什么叫尘?「色声香味触」,这叫「五尘」。色是说的眼根,你眼睛能见,声是耳朵能听,香是你鼻能闻,味是你舌能尝,触是你身体的觉触,这五大类,佛法叫它尘。尘是什么?染污,染污什么?染污我们的本性,错了,大错特错。诸佛如来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?诸佛如来心里头,没有色声香味触,连法也没有,法是意识所缘的。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的是六尘,如来高明在哪里?他接触,他没有放在心上,他没有起心动念,这叫佛。接触,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着,是菩萨,菩萨比我们高。阿罗汉有起心动念,有分别,没有执着。六道凡夫,从二十八层天到下面无间地狱,这里面叫凡夫,六道凡夫,凡夫一接触就起心动念,就分别执着,这叫凡夫。

 

起心动念是迷,分别执着是造业。功夫在哪里练?就在这练。所以我们日常生活,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在这练功。练什么?练不执着,不执着了是阿罗汉,再向上提升,不分别,不分别是菩萨;再向上提升成佛了,不起心动念就成佛。八万四千法门,你用什么方法修没有关系,修什么?就是修的这个。没有一法不是修这个。练功夫,在六尘境界里头练如如不动,这叫什么?禅定。定久了,这些烦恼习气都降伏得住,能控制得住,不起作用。所以初步入门学什么?学放下,学看破。看破是明白了,放下是障碍没有了。不肯放下,障碍都在,他有障碍,他怎么会开悟?障碍没有了,智慧自然流露出来,那叫开悟。这些道理我们搞通了,搞明白了,知道怎么修,眼在色相上修,耳在音声上修,鼻在味上修,香味上修,舌在酸甜苦辣上修,总是要修得如如不动。初学就是要减轻,你有分别执着,希望分别执着轻,不要严重,希望这分别执着不要障道。真修行从这里讲究。

 

说这五种,色声香味触,「此五者能起人之贪欲」,贪瞋痴慢疑都从这里生出来,叫生烦恼,「故又名五欲。《智度论》曰:五欲又名五箭」,古时候箭是杀人的武器,为什么?「破种种善事故。是故世尊劝诫众生,勿随嗜欲」。它对众生的伤害太大了,让这些六道众生,生生世世无量劫中不能超越,你想想这多可怕。所以教我们不能随顺嗜好,不能随顺欲望。这个日子要怎么过?要知足,知足者常乐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8日07:30:38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22696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