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悌忠信:凝聚中华正能量(第十七讲)蔡礼旭老师

 

怎么选好人?依《论语》来选,依经典选。《论语》讲,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”很多人都喜欢挑口才一级棒的,结果在国会里面骂人骂得特别凶,下一代很难教,因为他们是公众人物。《论语》又讲,“孝悌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。”挑好人,要挑仁爱的人,要看他孝不孝顺父母,友不友爱兄弟。所以古人懂,举孝廉,孝则有德行的根本,廉就不贪污,孝廉是做人做事的大根大本。第四点提到,“老者不教,幼者不学,俗之不祥。”整个社会的风俗为什么不吉祥?因为上一代没有把这些伦理道德因果教给下一代。最后,“圣人伏匿,愚者擅权”,圣贤的教诲没人学,觉得落伍,功利主义的思想横行,那些专谈杀盗淫妄的书、电视节目受热捧,“天下不祥”。

 

所以转变灾祸,就要从承接这些智慧开始。我们都清楚习气一起来,灾祸就要来了。那怎么样保持这一生没有灾祸,都是吉祥?《易经》六十四卦里面只有一卦全都是吉祥的,就是“谦卦”。“谦卦六爻皆吉,恕字终身可行。”从这一句当中,我们体会到谦虚、恭敬、谨慎才能不招感灾祸,才能吉祥。所以礼让、忍让、谦让,这些德行是一个人趋吉避凶的关键所在。

 

我们接下来看几篇文章,体会一下谦虚谨慎的重要性。这几篇文章都是从刘向《说苑》节取出来的。《说苑》汇集了汉朝以前很多圣贤留下来的教诲,很精辟。

 

存亡祸福,其要在身。圣人重诫,敬慎所忽。《中庸》曰:“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。”故君子能慎其独也。谚曰:“诫无诟,思无辱。”夫不诫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。《诗》曰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此之谓也。

 

“存亡祸福,其要在身。”“存亡祸福”,最根本在哪里?在一个人的修养。比方人贪财、贪色,祸就来了,他能洁身自爱,祸就避开了。傲慢,祸就来了;谦虚,福就来了。“圣人重诫”,圣人特别重视自我的警诫,自我提醒。别人的提醒有限,自己能时时提醒自己,重要。到什么程度?每个念头都要谨慎。所以观心为要,观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。因为每一个念头就像一颗种子,善念是善种子,恶念是恶种子,种子只要种下去,念头只要起来,以后一定会招感来果报。因为因缘一成熟,种子就发芽,就成长。所以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。这个道理真明白了,人谨慎到什么程度?不起邪念,不起妄念。有这样的警觉性,功夫就很高。“敬慎所忽。”非常警惕、谨慎,不敢疏忽。“《中庸》曰: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。”在没人看到的时候最容易看清他的道德水平到底到哪里。没人看见,他可能就松懈,就放肆了。“莫显乎微”,没有比细微的事物更显着的。因为细微的地方他注意不到,习气就很容易流露出来。我们强调一个人学习,他的收获跟真诚、恭敬成正比。而什么时候提升自己的恭敬心?《曲礼》一开始就说“毋不敬”,对所有人都恭敬。一个人看到领导恭敬,看到下属傲慢,这种恭敬是假的,这种恭敬叫谄媚。我们对有钱人恭敬,对没钱的人傲慢,这种恭敬都是表相的东西。所以人的恭敬在哪里提升?在对一切人上,不只对人,对一切事,对一切物,都在提升自己的恭敬。这就是善学、善于提升自己境界的人。

 

我们看“谨”,“朝起早,夜眠迟”,恭敬生命,恭敬时间。“晨必盥,兼漱口”,要恭敬自己的身体。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恭敬,爱整洁,也是对所有人的恭敬。自己脏兮兮的,人家一接触我们吓坏了。“冠必正,纽必结;袜与履,俱紧切。置冠服,有定位;勿乱顿,致污秽。”所以谨慎、恭敬延伸到什么?对一切物品恭敬,不浪费,不乱放。每一个物品背后有很多人的劳力付出,“一日之所需,百工斯为备。”各行各业付出了,才有这些用品。所以用心的话,我们还会带着一分感恩心来用这些东西。比方说我们读经典,那是每一代圣贤人传下来的,那是圣贤教诲;哪一代人不传,我们现在都看不到;而且经典成就了一代一代的圣贤,我们哪有对书不恭敬的道理?包括我们家里的物品,不都是家人辛勤付出赚来的钱去买的吗?怎么可以不恭敬!所以真正恭敬的人,是去领受物品背后的爱、付出,没有不敬的。

 

所以一个人修养好不好,从一个家庭来讲,看厨房,厨房很干净,这家的修养不错。再来看厕所,能把厕所刷得很干净,这个恭敬是真功夫。再来看房间。老祖宗提醒我们,“故君子能慎其独也。”独处的时候更加地谨慎,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修养。曾子是宗圣,我们学习他哪里?“毋自欺,必自慊(qiè)。”人要提升道德,首先要打破自欺。见到好的教诲,尽心竭力去奉行。发觉自己有习气,赶紧就像被毒蛇咬到一样,宝剑抽出来就砍下去。每一天觉得对得起自己,他就能自慊。“慊”就是自足,自己觉得很踏实,不会沮丧,不会觉得苟且偷安。但是下手的地方在哪里?慎独。所以圣贤人的快乐,都是在立身行道。

 

孔子的快乐在哪?“不怨天,不尤人。”孔子下手的地方,好学。“下学而上达。”学这些五伦人事的道理,了解它的根本,进而通达天命,通达天人合一的学问,那就不怨人、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。我们看颜子的快乐,“不迁怒,不贰过。”下手的地方在克己。子思,传《中庸》,他能“不援上,不陵下。”他下手的地方在居易。“居易”就是守好自己当下的因缘跟本分,不去贪求、攀求。“不援上”,不去巴结、谄媚领导,尽自己的本分。真正好的领导要用人,是看你这个人实不实在,而不是讲好话的。“不陵下”,不欺负底下的人,还爱护他们,教育他们。这是居易。孟子,“仰不愧,俯不怍。”这是孟子的快乐,他下手的地方在哪里?“集义”。孟子说他善养浩然之气。怎么养出来的?起心动念、一言一行都符合道义诸位学长,这五位圣人的智慧德行融入了我们生命没有?有没有当下不怨天,不尤人;仰不愧,俯不怍;毋自欺,必自慊;不援上,不陵下?把这些圣贤的心法领纳在心中,每一天都有很大的收获。

 

好,这节课我们先交流到这里。谢谢大家!

 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4月1日20:45:4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216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