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367集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

华严经讲述菁华  (第三六七集)  2000/10/16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2-045-0367

 

src="http://bd.amtbvod.com:88/v2/mp4/12/12-045/12-045-0367.mp4

 

请掀开经本,「阿修罗王」偈颂第三首看起:

 

【如来境界无与等。种种法门常利益。众生有苦皆令灭。苦末罗王此能见。】

 

在前面长行是「巧幻术阿修罗王」,「巧幻术」就是此地讲的『苦末罗』,「苦末罗」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叫巧幻术。他得的法门是「消灭一切众生苦令清净解脱门」。现在我们看他的赞颂,『如来境界无与等,种种法门常利益』。「如来」是说的自性,佛经里面一般讲「佛」是从现相上说的,讲「如来」都是从性上讲的。说到三身,法身实际上就是如来、就是自性,法身决定没有形相。昨天晚上有一些同修听伊斯兰教的讲演,他们也说真主是没有形相的,从来没有人见过真主,真主决定存在,真主创造万物,这个跟佛法里面讲的如来、讲的自性是相同的。但是他们说真主能创造万物,而且给人还限定许多行为规则,这就不是自性了。自性决定没有意义,没有说是要限定,没有,所以是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唯心所现。由此可知,他那个真主定义里头有自性、有八识、有五十一心所,而且还包括着业力在里头,业力、愿力统统包括在其中,用一个真主综合了,而不是像佛法,一部分一部分给你分得很清楚、讲得很明白,真主是个综合体。

 

这个境界确实没有能跟它相等的,因为所有一切境界都是自性变现的。能变的没有相,因此六根都接触不到,所以才说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,没有办法来讨论,这个问题无法讨论;不但不能讨论,也没有办法去想象,决定想象不到。我们知道言语、想象都是属于第六意识,第六意识的功能很强,对外能缘虚空法界,我们今天讲的知识,知识都是属于这个范围;对内它能够缘到阿赖耶识,我们今天讲的哲学,也包括宗教在里面,但是它就是缘不到自性。由此可知,识心它的作用有范围的,而性德没有范围,这是它缘虑不到的,「无与等」,没有能够跟它平等的。

 

「种种法门常利益。」佛法里面讲的八万四千法门,诸位要知道,八万四千法门是分类。八万四千不多,它是分类,每一类里面又不止八万四千,所以法门确实是无量无边。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有利益,不能说没有利益,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,应用得恰当,没有一法不是佛法。古德所谓的「圆人说法,无法不圆」,就是这个道理。应用得不妥当,这法就变成了障碍,理有障碍,事有障碍,理事有障碍,事事都有障碍,你运用得不善;你要会运用的话,没有一法不善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世间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代表了不同的国土、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生活方式、不同的宗教信仰,他都用得妥善,那才真正叫做止于至善。

 

这个问题,总而言之是个教育问题。教育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,破迷开悟。人在迷,滥用!用错了,毛病百出;人要觉悟,那就用得很妥善,无一不是利益。这个事情大家细细的去思惟。像昨天晚上伊斯兰的傅女士给我们讲伊斯兰的一些故事,你听听那个故事,里面含的意思就是「法门常利益」。那个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,我们往往只站在一个角度去观察一个事物,总不免产生误会。所以佛教导我们,看一个事物要面面俱到,你才能看得清楚,你才真的是看明白了。

 

往年我们在台中初学的时候,李老师给我们讲个大概,也是讲个纲领,总纲领,看任何事物至少要看到八个方面,你才算是对这个稍稍有点了解。这八方面就是说的事物的体、相(现象)、用(作用),这是三面,然后再观察它的因、缘、果,这就六面,再看在事上、在理上,至少你要看八面,你才不至于犯过失。观察一切事物在这八个方面,你算是初学,不够深度;深一层,再跟诸位说,这八条里面每一条又具足八条,八八六十四面,你能看到六十四面,你这个人观察有深度了。然后你就可以想象得到,诸佛如来叫「彻法底源」,那人家看多少方面?没有法子想象!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了解事实真相,对佛菩萨不能不五体投地,他确实比我们高明。我们这八面都看不出来,都照顾不到,何况六十四面?这六十四面,每一面又有八面,辗转无有止境,佛能彻法底源。这样说起来,我们看东西看得太粗浅了,八面都顾不到,所以容易犯过失。能够把八面都观察到,大概一般大的过失不会犯,小的过失依旧不能够避免。为什么?观察深度不够,深度不够就是认识不够、了解不够。

 

我们往往对一切人事物想错了、看错了、说错了、做错了,这叫造业。六道凡夫在世间要想不造业,不可能的事情;不但人造业,生到天上还是造业。你要问他为什么会造业?看事情看不清楚,没有看透彻,凭着自己妄想、凭着自己知见来判断一切是非善恶,往往搞错了,冤枉了别人,道理在此地。所以古德常常赞叹,「唯上智与下愚不移」,这两种人值得赞叹,这两种人决定有成就。上智是什么?他观察清楚,决定不只八面。观察八面还是普通人,上智之人那应当至少观察六十四面,或者是更多的层面,他看东西看得清楚。下愚之人老实,虽然没有智慧,他不起妄想。凡是下愚之人,诸位要是仔细去观察、去体会,你一定能发现他老实、他忠厚,他没有分别,他没有执着,他对人真诚恭敬。虽然他一无所知,你问他看问题,别说八面,他一面也没看清楚,本质好!他愚笨,他也不想求知,他就是那个老实就成功。遇到善知识教他一句佛号,他真的是老实念佛,他念成功了。

 

上智之人在世间少,下愚也少,我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一个上智的,也没有遇到一个下愚的,我们遇到、接触到的都是当中的,上不上、下不下的,这是最麻烦的事情。中间占大多数,这一类的人贪瞋痴慢疑非常严重,起心动念自以为是,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用自己烦恼习气做标准,看一切人事物的是非善恶,这个标准错了,不是圣贤的标准。在这个情况之下,我们怎么办?怎样能保持自己减少造业?要说不造业,这是不可能,只能说把我们造业的成分减少、机率减少。古圣先贤教导我们,只有一个方法,随顺圣贤的教诲。不要用自己的标准,用自己的标准是决定错误,用圣贤标准;圣贤标准还得会用,不能错用了。可见这个事情不容易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0日21:25:29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2134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