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336集 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

 

病害虫牠也是众生,牠也需要饮食。佛劝我们,第一句话就是布施,我们种植的农作品牠来吃一点,那我们这是布施。不但布施,我们有义务供养,欢喜让牠吃,不要赶走牠;不杀牠,把菜叶上的虫拿出来,移到别的地方都是错误,人家吃得好好的,你为什么把牠赶走?这就不是随顺佛陀教诲了。所以我们想到自己,也要想到那些众生,一样!牠爱护生命,牠也不过求得一餐饱肚子而已,牠没有罪,我们应当布施、应当供养。我们对牠布施供养,牠也有回报,所以这些病害虫愈来愈少,不多。现在为什么多?现在是冤冤相报,你杀牠多,牠报复就多。所以杀不能解决问题,只是制造麻烦而已,要以慈悲、要以恩惠才能解决问题。我上一次到古晋,看到他们种菜,他们在山上已经种了六年,告诉我头一年病害虫多,他们所种的农作物几乎是一半被这些虫吃掉了。可是他们很慈悲,他们都是学佛,懂得佛法,欢喜布施供养,于是这些虫年年减少,现在第六年了,很少,我们看到一片绿的菜叶里面,可以看到一、两个小点,虫吃的。他们决定不用化肥,决定不用农药。他们提倡素食,绝不杀生,保护动物,爱护动物。不但动物能通人情,植物也通人情,他们种花、种菜,放了一个大的机器放在那边,播放音乐,让这些花、让这些菜听,很有趣味,他说确实有灵感,长得特别好。我去看了之后,我说你放这些音乐,不如放佛号更好。所以他们就换了,换了改念佛,念阿弥陀佛。我说你再试试看,我们来放一段时期佛号,看看是不是长得更好。这不是迷信,你自己细心的去观察,你去勘验,然后发现到果然有效。你在菜园、花园里面播放佛号,附近一些山神、树神、鬼神都听到,都欢喜,普度众生,大家得安乐,这是佛菩萨的教诲。

 

『导师利益诸众生』,「导师」是称佛,为一切众生做出真实的利益。换句话说,利益别人才是利益自己,损害别人决定损害自己。我们抓住这个原则,对自己的冤家对头、敌人要化解,更应当布施恩惠,把这些误会解开,这是智慧。许可别人对我误会、别人伤害我,决定不许可我们误会别人、伤害别人,决定不可以,否则的话你就不是佛教徒,你不是佛弟子。

 

末后一句,『普作救护归依处』,「归依处」在哪里?归依处在经典,经典是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训,这是我们真正的依靠。自己总是常常想到,我们在这个世间还能活几年、还能活几天?纵然你能活上一百岁,毕竟一百岁的人很少,一百岁也不过是三万六千天,给你三万六千块钱,一天用一块,没好久就用光了,你才晓得我们在这个世间逗留的时间不长,何必跟人结怨?何况人命苦短,一定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。佛在经上说得很好,「人命在呼吸之间」,说一天太长了,在呼吸之间,一口气不来就是隔世,这才叫有智慧。这么短,何必跟人结怨?何必造业?跟人结怨,跟人过不去,跟人造业,这是愚痴到极处!得人身,人身之可贵就是能够接受圣贤人的教诲,我们总算是明白、总算是觉悟了,真正觉悟明白决定不再造业,回头是岸,回头真可贵!

 

佛在经论上,回头是岸的例子举得很多,都是事实。在我们净土宗,大家都读过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你看阿闍世王,受提婆达多的挑唆,提婆达多妄语、两舌,十恶造尽了,挑拨这个王子夺取他父亲的王位。「你要等到你父亲死了才继承王位,他身体很健康,他什么时候死?你什么时候才能做国王?不如把他杀掉,你不是马上就可以做国王吗?」天天在挑拨,这个王子就动了心,杀父害母。本来也想杀他母亲,下面这些大臣们看他这个做法,对他提出严重警告,「你如果要杀害母亲,我们大家都辞职不干,你一个人去做王好了」,这样子才不杀他母亲,把他母亲幽禁起来,造这么重的罪业!提婆达多蓄意想害释迦牟尼佛,做出佛身血,他们两个人共同联合破和合僧,造的是五逆十恶罪,五逆罪造全了。造一条就堕阿鼻地狱,五条都做了还得了吗?提婆达多堕地狱,阿闍世王临终忏悔,临终的时候知道自己错了,从内心真正忏悔,这一忏悔,念佛他也往生了。在我们一般人看,大概往生品位一定很低,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,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中生,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。我们真正看到这个事实真相,绝不敢轻慢恶人,为什么?恶人临终一忏悔,可能往生品位在我们上面,我们不如他。所以往生净土是两个方法:一个是你自己积功累德,老实念佛往生的;另外一种是作恶多端,临终忏悔,所以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。我们中国谚语也有说,「浪子回头金不换」,真回头,那是好人当中的好人,一般人不能跟他相比,阿闍世王就是属于这一类的。这个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,不要轻慢、瞧不起造恶多端的人,不可以,我们对他要尊重,对他要礼敬,但是不学习他就是。儒家也教人,对这些人是「敬而远之」,不可以不敬。「远」是什么?远是不跟他学习,不学他;不是躲得远远的,那要这样想法就错了,不是躲得远,是不学他。

 

普贤菩萨十种行法里面也显示得很清楚,他第一条教给我们「礼敬诸佛」,诸佛是所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,所以礼敬是平等的,决定不分善恶,要一律平等的礼敬。可是称赞就不一样,「称赞如来」,称赞是你的言行与德行相应的称赞,不相应的不称赞。所以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,你看善财童子每参访一位善知识,决定是礼敬赞叹,然后再请教。其中有三个人,三位善知识他参访,有礼敬没有赞叹,这是他把普贤十愿做给我们看。这三个人,胜热婆罗门愚痴,甘露火王瞋恚,伐苏蜜多女淫欲,这三个人是代表贪瞋痴,贪瞋痴是违背性德,他去参访,有礼敬没有赞叹,这是教我们怎样处事待人接物。尤其是这三个人代表,这三个人是善知识,示现的是恶知识,我们对于善知识恭敬赞叹,对于恶知识恭敬而不赞叹。但是诸位晓得,决定没有毁谤,恭敬再毁谤,那你恭敬就没有了,恭敬怎么可以毁谤?他所做的恶行,我们是凡夫,我们不知道,他是真的恶还是假的恶不晓得。度众生,有一些众生要恶度,众生根性不一样,所以佛菩萨示现不相同,我们哪里晓得?所以凭我们自己的智慧去观察,看他所做的不如法,我们不赞叹也不批评,决定不毁谤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3日21:23:08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8471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