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 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65集 文字)新加坡净宗学会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

 

第二「不偷盗」。佛菩萨做出这个榜样给我们看,做出这个果报来给我们看,让我们看了羡慕,让我们看了深信不疑,要发心去效法,我们从这个地方觉悟过来、清醒过来了。不偷盗,凡是世出世间有主物,这个东西有主的,没有得到主人同意,我们把它拿来了,都叫做偷盗,所以偷盗的意思很广很广。主人这个东西放在此地,我们把它拿到别的房间,也叫犯偷盗罪。为什么?有主之物,他东西不见了,你虽然没有把它拿去,你把它移动地方都不可以。所以我们要尊重物主,没有得到他同意,决定不可以拿。偷盗这个戒很微细、很广大、很难持。所以为什么持戒的人能得诸佛护念,能得龙天善神尊敬、拥护?真是善人!善是以这个为标准的。

 

佛在经上常常称赞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我们是不是善男子、善女人?它有标准的,这个我们讲经的时候讲过很多次,最低标准就是十善。净业三福里面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这是佛在经上讲善男子、善女人最低的标准,如果你没有做到,佛经上所称赞的没有你的分。从这个标准再提升,再加上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,这就比这个高了,小乘善。第一条是人天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第二那是声闻、缘觉里面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最后提升到菩萨,大乘菩萨,那又要加上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」,大乘里面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我们读了经,想一想自己是哪一个标准。要认真努力去争取,使我们自己善心、善愿、善行达到佛所讲的标准,于是佛经里面所说的境界就是自己的境界,佛经里面所说的殊胜功德利益,我们真的就得到了。所以读经,不明这些道理怎么行?

 

十善前面五条跟五戒相仿佛,我们要做。决定不犯偷盗戒,我们自己再缺乏,也不干偷盗的事情,也不可以侵占别人的。佛给我们说,财物是从布施这个因而得来的,我们物质生活欠缺、生活困难,是过去生中在这方面修得少。怎样补救?多修布施这个行法。我们少财就多修财布施;我们缺少聪明智慧,多修法布施;身体不健康,常常有病,多修无畏布施。你肯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,你自然就得殊胜果报。佛在经上讲,你能够持不偷盗这一条,你得十种可保信法。第一条,你的物质生活决定没有缺乏,无论遇到什么灾难,你的福报不会减少。为什么?因为你持不偷盗的戒,所以别人也不能够夺取你的东西,你的东西也不会散失。第二、你得到许多人的爱护。第三、我们现在讲的社会歧视,你不会被人歧视。第四、你得到十方一切大众的赞叹。第五、你不会忧虑损害。你得到这么多好处!第六、善名流布,我们现在讲的社会大众对你赞美。第七、处众无畏,大庭广众之下,你能够恰如其分的与大众相处。第八、身心安乐,辩才无碍。第九、你的心里面常常有帮助别人的念头。第十、命终生天。持十戒,每一条后面最后一句,都是得生天的福报。这是讲世间善人,不一定是学佛的,学佛的人决定求生净土。不学佛的人果报在天上,因为他欲没有断,所以多半都是生欲界天,而是以生忉利天最多。

 

犯偷盗,麻烦可大了,灾难可就多了。世出世间谚语常说,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人到世间来投胎,这讲六道里头,佛给我们说「人生酬业」;又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。我们这一生的际遇、生活状况是果报,果怎么来的?前生所造的。从我们这一生遭遇、受用,就知道我前生做的是什么;你要想来世如何,那你就想到,你这一生当中做的是什么。这一生当中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,这是因,修的是因,来生一定得果报。我们这一生的因殊胜,来生的果就殊胜;这一生做不善的因,来生哪有善果?杀生、偷盗是极端的不善。

 

欺骗众生是偷盗,欺骗国家是更严重的偷盗。怎么说欺骗国家?漏税,现在人所谓钻法律的漏洞。逃税、漏税,这是偷盗国家的,这个罪极重。国家的财物是整个国民税收;换句话说,你是偷一国的人,一国的人都是你的债主,你说你麻烦大不大?你偷一个人的东西将来要还,来生要还债,还一个人的;你偷一国的人可麻烦了,你怎么能还得清?佛门里面的东西更麻烦,因为佛门它没有界限,虚空法界所有出家人都有一份。所以大乘经论里面佛常讲,你犯五逆十恶之罪,佛还有办法救你;你偷常住物,三世一切诸佛都没有办法救你。可是我们今天把常住物真的是看轻了,谁知道这个东西这么严重?我们常常犯这些过失,这是无知。正是《无量寿经》上所说的,「先人不善,不识道德,无有语者」,没人告诉你,不晓得这个道理,不知道这种报应的可怕。四众弟子们以恭敬心来供养,供养常住,你怎么可以盗常住物?一分一毫一厘,我们在常住要爱惜常住,决定不可以浪费。

 

在古时候,世尊在世的时候,充其量不过是盗取一点食物,因为出家人没有东西,三衣一钵,手上也不持金钱,顶多是吃的东西。托钵,每个人出去托钵,他出去托钵托得一些好东西,充其量不过如此,果报就不思议。从前托钵,每个人托回来的,绝对不是说托回来你自己吃,那就错了;每一个人出去托,托回来之后统统放在一起、混合在一起,然后大家拿来吃,这是平等法。不是说你托得好你吃,他托的这一钵差一点他吃,这就不平等了。所以托钵不是在路上吃,回来之后合在一起,再分而食之,这佛家的平等法。

 

我们看到《安世高传记》里面记载的共亭湖的龙王那个故事,那是真的不是假的。龙王前世是安世高的同学,很好的同参道友,就是在托钵的时候,有的时候托的东西不好,心里就不高兴。今天出去托钵的时候,人家供养得很差,饭菜很差,心里面就一念不高兴,就这么一个业因堕落到畜生道。但是他有福,他是个讲经的法师,明经好施,喜欢布施,又通宗通教,所以在畜生道里面就当了龙王。人家到他的庙里面去问他事情非常灵验,为什么灵?因为过去生中明经,他有智慧,所以他很灵。拜他的人很多,供养得很多,是从前他喜欢布施,他得的福报。所以他有财富,他有聪明智慧,落在畜生道!我们今天想想,我们今天在经教、在布施供养德行上不如他,我们的瞋恚、我们心地不平超过他太多了,我们将来到哪一道去?不必问,自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由此可知,在修学过程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稍稍一点不如意,稍稍一点瞋恚不平,谁吃亏?自己堕恶道,与别人不相干!我恨那个人,那个人不会堕恶道,我堕恶道。我恨他,他也恨我,两个人一同堕恶道;我恨他,他不恨我,我堕恶道,他不堕恶道。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,我们都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1月14日23:56:0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634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