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 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37集 文字)新加坡净宗学会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1阅读模式

 

所以真正会修行人怎么修?念头才一动,马上就回过头来回光返照,「我又在打妄想了,我又起分别、又生执著了」,你这一觉悟,妄想分别执著马上就下去了,正是禅家所说的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。念是什么?妄想分别执著。何以一觉,外面境界是平等的,没有过失?外面境界你就真正见到唯心所现、唯识所变,你就见到了。十法界,所谓是依正庄严,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平等的,地狱法界跟诸佛法界完全平等,一丝毫差别都没有。古德用比喻来给我们说,所谓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。我们拿黄金,同样的分量、同样的成色造十个像,佛像、菩萨像、声闻、缘觉、天人、修罗到饿鬼、畜生、地狱,摆在面前它平等的,全都是黄金,成色都一样,卖的价钱也完全相等,它平等的,完全相同,只是现的相不一样。为什么十法界会有苦乐?苦乐是从你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。你本来不苦,你为什么要那么苦?你自找苦吃!不是别人给苦给你吃的,自找苦吃!不了解事实真相,还要怨天尤人,人对不起他,老天也对不起他,其实谁对不起他?自己对不起自己。觉悟的人知道自己对不起自己,与一切人事环境毫无交涉,这是真正修行人,真正搞清楚、真正搞明白了。诸佛菩萨了解事实真相,在一切境缘当中,物质环境、人事环境当中,他永远不动心。心地永远保持真诚清净平等觉,一念觉就恢复了,这是「佛为一切福所依」。处事待人接物,不管是看有情众生、无情众生,真的,都是对父母那种孝敬心,对佛陀那种恭敬心来接待,决定没有丝毫差异,这个人所有一切灾难统统没有。像白衣神咒里面说的「一切灾殃化为尘」,大水不能漂你,劫火也不能烧你,你已经证得金刚不坏身。这句经文的意思很深很深、很广很广,我们这样才认识什么是佛,理上的佛是真如自性,事上的佛是修行证果的人,理事是一,不二。我们认识不清楚,佛从哪里学起?要认识清楚,那就决定不能离开闻薰这个法门,读诵研究、听经闻法,长时间的薰习,慢慢我们就能够觉悟、就能够回头。

 

下一句是比喻,『譬如大地持宫室』。清凉大师的解释我们念一念,「应言大风持宫」,清凉大师说经文上是大地,应该说大风持宫,「而今云尔,即是转喻,大地如佛,宫室如福」。这个比喻是转喻,把大地比作佛,宫殿比作福,宫殿建立在地上,宫殿是福,比喻福。福要依靠佛,你才有福;你要不依靠佛,这个福不是真正的福,这话说得有理。也就是依靠真正的觉性,这个福报是真的;不是依靠真正的觉性,那福报是假的,佛家里面讲有漏的福报,有漏的福报不是真的。三界有漏福报,世间人修福都是修的这种福;换句话说,他不是依真心修的福,他是依妄心修的福,也就是妄想执著没有放下,这种人修福不是大地,是大风,不能够恒久。佛经里面讲的菩提心,我们现在不讲菩提心,讲菩提心大家不懂,我们现在讲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,这大家好懂,其实我说的这五个就是菩提心。世尊跟古来祖师大德讲菩提心讲三个,佛说至诚心,菩萨说直心,这是菩提心之体,我说真诚,真诚就是菩提心的本体;清净、平等就是深心,深心是自受用;大悲心、回向发愿心是处事待人接物,他受用,我们说正觉、慈悲,正觉、慈悲是他受用。为了契现代人的根机,我们把菩提心说成五句十个字。常存此心,我们这个福就建在大地上,这个宫室就建在大地上,这是依佛,不能不知道。

 

菩提心表现在外面一定是菩萨行,过菩萨的生活行为。菩萨行的纲领是看破、放下,看破的意思是对于一切法通达明了,不迷惑;放下,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,放下妄想、放下分别、放下执著,也就是不再有妄想分别执著,这叫放下。表现给人看的是得大自在,与一切众生相处随缘而不攀缘,那是菩萨生活,那是佛华严的样子。释迦牟尼佛很慈悲,在《华严经》末后用很大的篇幅,四十卷,《华严经》八十卷,用一半的分量,以善财童子、五十三位善知识表演给我们看。这里头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这就是整个社会,无论你过的是什么生活,无论从事哪个行业,无不是自在随缘,每一个人都过佛菩萨的生活,每一个人都是圆成佛道,善人是佛菩萨,恶人也是佛菩萨。甘露火王,那是我们凡夫心目当中的暴君、恶王,不讲道理,动不动就杀人,是菩萨;伐苏蜜多女,我们世间人讲妓女,是菩萨、是佛;胜热婆罗门表现的愚痴,我们今天讲无知,是佛、是菩萨。证明蕅益大师所讲的「境缘无好丑,好丑起于心」。离开妄想分别执著,没有一个不是诸佛,没有一个不是菩萨,那种恭敬心、孝顺心、供养心油然而生,你才真正平等对待一切众生,这个人是用菩提心,这个人是行菩萨道。

 

是不是世间善恶都不分别?不是的,清楚得很;就是他没有是非善恶的念头,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因为他知道,无论什么境界都是真心变现出来的。真心为什么变现这么复杂?无量劫来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太复杂,变现这种复杂的现象。但是要晓得,都是纯金,同一个心性,古人讲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,它的分量、价值是相等的,没有丝毫差别。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,然后对人对事对物,恭敬心生起来,孝顺心生起来,供养的心才生得起来。生这个心就是回向发愿心,我们才能够全心全力真的去关心别人、关心事物,照顾别人、照顾事物,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,佛心自然就流露了。我们今天最大的障碍、最大的困难就是自私自利,自己样样都好,看别人总是不是,总看不顺眼。遇到诸佛菩萨得不到利益,自己业障太重了,不是佛菩萨不帮助你。佛菩萨礼物送给你,你不肯接受有什么法子?你在这个地方挨饿受冻,别人供养你的衣服食物你不肯接受,这个情形就像这样的。什么时候我们自己能够欢欢喜喜接受,接受诸佛菩萨真实教诲。接受不是凭口头一句话,不是凭一个妄想,妄想、嘴皮上的接受没有用,几分钟又变了。这是我们自己学佛,生生世世,多少年来不成就的重要因素,我们要把这个因素消除。

 

夏莲居老居士在《净语》里劝导我们「真干」,这两个字说得好!真干是真的转过念头来,就在这个关键上下手。「不见世间过,只见自己过」,我们从这两句上下手真干,我们就有救了。如果还是犯这两句,不见自己过,只见世间过,你就回不了头,永远回不了头,眼前这些大灾大难你决定没有法子幸免,修积什么样的功德、什么样的福报也不能够避免。为什么?你所做的是有漏的福报,惠能大师说「此事福不能救」。可是死了以后,我们知道死了并不就是了了,死了之后你会去轮回,不管轮回到哪一道,你所修积的这些福德还是有,还是会享受的,可是灾难不能避免。灾难不是一世,生生世世,只要不能脱离轮回,你就脱离不了灾难。六道灾难重,四圣法界也有灾难,灾难比较轻。真正脱离灾难,那要到一真法界,不但要超越六道,要超越十法界,永远不再有灾难了。为什么?一真法界是圆满的性德显现,里面决定不夹杂妄想分别执著,所以它没有灾难。由此可知,只要夹杂妄想分别执著,就不是真正修行人。可是要想不夹杂妄想分别执著,我们做不到,这不是凡夫境界,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。那我们现前怎么办?我在讲席里也说过很多次,我们要承认自己是凡夫,不是圣人,别搞错了。既然是凡夫,佛教给我们放弃自己的想法看法,遵守佛菩萨的教诲,这是凡夫成佛不二法门,成佛的祕诀。佛在经典上教给我们做的,我们认真努力去学习、去做,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违犯,依教奉行,做学生,不要去问理由。就如同大人教小孩,教你怎么做乖乖去做,不要问理由,理你不懂。也就是说,一定要放弃自己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控制那个念头;念头尚且要放弃,何况行为?

 

我们有没有真的去做?真的去做就叫做真的修行,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。我们错误的行为里头最严重的,起心动念总是想控制别人,管别人。人都想管人、管事、管物,什么都要管,就是不知道管自己,你说糟糕不糟糕!自己管自己都没有管好,怎么能把别人管好?哪有这种道理?佛菩萨的本事就是先把自己管好,然后再教导别人。佛菩萨不是管别人,佛菩萨是教别人,自己先把自己管好。经论上常讲众生造业、造罪,《地藏经》上尤其说得好,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、无不是业。为什么说他造罪、造业?就是起心动念都是想管别人,控制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他有控制的念头、有控制的行为,就造业、造罪。你的控制去管,管得好,你不过得的是一点有漏的福报,管得不好就是一身的罪业。佛菩萨教给我们放弃,这个要放下,要学着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随喜里面诱导他。我们看诸佛菩萨种种示现,从这里面得到启示,从这里面我们开智慧。

 

佛菩萨怎么样帮助别人?怎么样成就别人?他从随喜、恒顺下手,他没有讲一下来的时候要求改变,没有;你造恶业,顺着你造恶业,不是魔。魔是什么?魔看到你造恶业欢喜,帮助你造恶,加重你造恶,那是魔。佛随顺你造恶,绝不加重你,而慢慢在这里面感化你,叫你觉悟、叫你回头,转恶为善、转迷为悟、转凡为圣,这是佛菩萨造的。佛菩萨劝人回头,魔不劝人回头;佛菩萨劝人舍己为人,魔教人虽然为别人,决定不放弃自己的利益,这是魔,为自己的利益,以帮助别人做一个手段,目的是要成就自己殊胜的利益。魔也做社会福利慈善事业,他也做得很多,他也做得很好,做得很殊胜,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没有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跟行为,那是魔。所以从事相上去看,你要不微细观察,佛跟魔很难辨别。诸位读《楞严经》,末后五十种阴魔你就了解,魔往往是大魔、高级的魔,在事相上跟佛丝毫没有差别,用心不一样,意思不相同。凡是世出世间大圣大贤,主动自动的帮助一切众生,决定不附带任何条件。可是魔决定有附带条件;没有附带条件,换句话说,自己要得不到利益的话,他绝对不做。或是为利、或是为名,他总有一个目的在。不像诸佛菩萨,这些大圣大贤,他们没有目的,他们只有施舍,绝不求一丝毫图报那个念头,这是觉悟的深广不相同。在经文里面所比喻的,「所依不同」,佛是依自性,自性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的;魔所依的是识,识是什么?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阿赖耶是妄想,末那识是执著,第六意识是分别,这个不一样。性德是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,这是性德,决定是一切福,福不会变成祸;如果依妄想分别执著,那个福会变成祸,老子所谓的「福兮祸之所伏」,就是这个道理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1月12日09:56:2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6265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