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—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(第58集)蔡礼旭老师主讲

 

最后,「有恒为成功之本」。好,诸位学长,大家每一个礼拜背一篇古文,已经快要满一年了,真不容易。现在是三月十八号,快要接近五月八号,就满一年了。真正有恒心,厚积薄发,滴水穿石,水到就渠成。只要我们的孩子,我们的学生做任何事都有恒心,他以后一定有成就。当然我们首先要把恒心、毅力,自己身教做到。所以这里从文章当中提到的,我们可以看出晏子节俭、勤奋、忠勇、爱国。他因为有这些美德,节俭力行,为国君所看重,也为天下的人民所看重他的德行。

 

【既相齐。】

 

他后来当到宰相。

 

【食不重肉。】

 

这个『重』就是多,我们说多重多重,「重」是指多。他吃的时候,不超过一道肉菜,就没有两道的,最多是一道肉菜。

 

【妾不衣帛。】

 

他的妻子不穿丝绸、绸缎的衣服,绸缎就比较高级,所以非常的简朴、节俭。晏子很节俭,有一次刚好他上朝,是国君找他来。结果当时身边有一个大臣,叫田桓子。晏子来的时候,田桓子就给齐景公讲:景公,您看晏子是宰相,受国家这么多的俸禄,结果你看他的车这么破,那匹马这么老,国家给他这么多俸禄,结果他这么表现,不是隐藏了国君给他的恩德吗?其他人看到了会不会说,国君怎么这么对待晏子,这么寒酸,国君你看他这样是在隐藏你的恩德,所以他待会儿来,罚他喝酒。景公一听,有道理。所以这个国君智慧也不高,国君听话要有智慧,不然这耳边风一煽,谗言就怎么样?就进去了。

 

结果晏子来了,田桓就把这个话讲了一遍。晏子就说:古圣先贤的这些教诲当中有说到,一个人位居高位,假如这些朝廷内的官员没有照顾好,就是宰相的过失,高位者的过失;在外的官员没有照顾好,也是宰相的过失;军队里面这些军备没有准备好,那是宰相的过失;然后他自己的家族没有照顾好,那也是宰相的过失。这些才是我的过失,不是我坐了一台车子破破的,是过失。而且我父亲的家族统统都有车坐,我母亲的家族统统吃得饱,我太太的家族没有一个饿死的,还有几百个读书人没钱生活,都是靠我的薪水支持他们读书,然后维持生计。所以我的钱都用在这些地方,我是要把国君给我的爱护,去利益更多的人民、更多的家人,这是要让他们感觉到国君的恩德,我怎么是在隐藏国君的恩德?晏子讲完,齐桓公说:该罚的是你。所以田桓本来要设计晏子,讲他的谗言,最后害了自己,所以人不要做坏事。曾子有一句话叫「出乎尔者,反乎尔者」,我们一个不好的念头、不好的话出去了,最后会回到谁的身上?自己。本来想要讲人坏话,最后还是回到自己身上。

 

其实,整个大自然就是一个循环,你给人善言,最后这个善的磁场也会回到自己身上。所以有一句俗话叫「打人就是打自己,骂人就是骂自己」。今天我们打了这个人,打的事情好像已经过了,可是你打人,人家把这个恨记在心上。君子报仇,你们的功夫比较高,可以忍到十年。最后时节因缘成熟了,恶的因缘不就又回来了吗?所以傻的人才跟人家有过节,那真是愚昧不明理。要跟人广结善缘,最后护荫后代,这些善的力量、因缘,最后都回到自己的孩子身上,后代身上。所以晏子的节俭,应该是当时,不只齐国,天下人都仰慕。

 

【其在朝。】

 

晏子在朝廷当中,上朝之后:

 

【君语及之。】

 

国君问他话,问他一些重要的决策:

 

【即危言。】

 

『危言』是指非常正直的陈述意见。这个正直来自什么?来自无欲则刚,他绝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利、私情在里面,都是为天下着想,天下为公。

 

【语不及之。即危行。】

 

就是君王没有请教他意见,可能意思不想听他说了,但是他还是非常公正的去做他的本分,去尽他能尽的力量。有时候时节因缘不成熟,也不可强求,不然到时候君王嫌烦了,反而适得其反。所以孔子有提醒我们,「事君数,斯辱矣;朋友数,斯疏矣」。国君一时不能接受,要悦复谏,找到比较适合的时间点,他比较放松、比较高兴了,再说。不要一直劝,劝到最后可能自取其辱,皇帝大发雷霆,训你一顿,还是判你罪,就麻烦了。朋友也是这样,劝的时候要掌握、拿捏分寸,劝得太急切,可能这个朋友以后就不来找你了。

 

【国有道。即顺命。】

 

整个国家的政治上了轨道,政通人和,他顺着整个政令去办事情。『顺命』就是按著政令去办事情,命令。

 

【无道。即衡命。】

 

假如政治没上轨道,国君没有道德,当下的状况也不好,只能权衡政令。比方说国君的命令不对,他怎么善巧方便来转化掉这个危机。就有一次,刚好饥荒,齐景公接到晏子给他的劝谏,说要赶紧放粮仓救济人民。结果齐景公当时候在路寝这个地方,盖路寝之台他自己要用。大兴建筑,还是要自己享受,而且齐景公很坚持,晏子没办法。结果他非常善巧,他把工人的薪资提高,把工人的人数扩大。比方说本来五百人来做,他把它用成一千人,薪水又提高,人数又增加,很多饥民都有工作机会。然后本来两年完成的,他可能把它改成三年,这很有机智。最后路寝也盖好了,老百姓也没饿死。所以要懂得变通,这是晏子的权变。

 

再来,晏子也非常懂得善谏,善于劝谏。有一次刚好齐景公了解到晏子的房子很潮湿,在比较低洼的地方,又旧。齐景公说:「我帮你重盖一个房子,到比较高、比较舒服的地方去住。」结果晏子就说:「国君,使不得,这个房子是历代坐我这个位子的高官住的,宰相住的,我的德行跟所做的功业都比不上他们,他们都能住,我怎么可以搬走?」大家看,这个晏子非常谦退,而且时时讲话都非常圆融,而且很自省,很严格要求自己。「而且住在这里又接近市场,我买东西也方便」,要婉拒国君的好意。所以连婉拒也要有艺术、有智慧,要让国君听了舒服,能接受。结果后面这句话引出了齐景公的问话。因为晏子说,「我住在离市场比较近,买东西方便」。齐景公接着问:「你住在市场旁边,现在什么东西贵,什么东西便宜?」顺便问了一下。晏子为什么会有机智?告诉大家,机智都是从慈悲来的,都是念念为国君,念念为人民来的。晏子马上说:「君王,那个义肢,就是假的脚,很贵,鞋子很便宜。」脚都切掉了就没人穿鞋,大家想一想,人民的脚为什么断了?被国家判刑的,就代表刑法太严苛。晏子就顺着景公这句话,只讲了假脚很贵,国君你看着办。齐景公也不是笨的人,这么一听,就把这个刑法减去了。你看,晏子这么一提醒、一规劝,多少人民得福。

 

所以在《左传》里面,左丘明先生引了《诗经》的一段话赞叹晏子,「君子如祉,乱庶遄已」。大家有没有注意,我们很多经典,在引经据典的时候引《诗经》,「不学诗,无以言」。《诗经》的言语温柔敦厚,所以《诗经》里面所提到的这些伦理道德的思想学问,影响着我们整个民族。所以《诗经》这些教诲,在这些大学问家都非常熟悉,常常引这些来呼应圣贤人的行持,完全跟经典相应。君子,这个「祉」有善行,或者福祉的意思,君子如果行善,国家的灾难,差不多,这个「庶」是差不多,「遄」是快,差不多很快就能制止了。或者是说,君子就像福祉一样,是人民的福,会让乱赶紧制止,因为他们有慈悲、有智慧。

 

我们刚刚举了晏子他懂得机智权变,虽然国君无道,他也化解了饥荒。第二是善谏,善于劝谏,国君刑罚太严苛,他善巧的提醒君王,善巧的让国君转念,提起正念。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印象,有一次齐景公一匹爱马被属下给养死了,结果齐景公就很生气,马上就要杀这个下属。「谁敢拦我,跟他同罪!」结果晏子马上就说:「这个人太可恶了,让我来」,然后就拿着刀要去处罚他,让我来。「你真是罪该万死,我让你死得明白一点,你犯了三个严重的罪恶。第一,你居然把国君最心爱的马养死了;第二,你让全国的人民都知道国君为了一匹马杀人,你看你的罪有多大;第三,你让其他的国家、天下的人,都知道我们国君因为一匹马杀了人,你有三大罪!」讲完,齐景公说:「好了,放了他,放了他。」这个善谏,但是这还有一点最可贵的是什么?让国君、领导者知道,我是疼惜你,我希望你做一个仁君、圣君,有这样的心境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6日00:45:47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5729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