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人生从《弟子规》开始(第14集)蔡礼旭老师主讲

 

确确实实一个人要建功立业,绝对不单是自己的能力,身旁有多少人的相助才能成就。唐太宗也常常都提到,就是有身旁这些臣子给他的协助,才能把国家大事办好。所以领导者也要时时能够让功于众,把功劳应该给谁?给所有付出的部属。当有成就了,统统都说是自己功劳;当出事了,都是骂底下的人,这慢慢就会失去人心,最后就闹得众叛亲离都有可能。所以孟子也提到「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」。你能注重人和,能让功于众,这个时候就与道相合。「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」,寡助到了极点会怎么样?「亲戚畔之」,连亲朋好友都离你而去。

 

多助到了极点会怎么样?天下归之。你真正有道德学问,天下的人都成群结队来依靠、来效法、来归顺你。这样的情况在古代有贤君出现的时候特别的明显。所以大舜以孝、以德感动了全国人民,所以对他非常支持。周文王因为仁慈之心,天下都以他为首来归顺他。有次在做一个建筑工程,刚好周文王来巡视,在工作的过程挖到了一些骨头,工人随手把它放在旁边。周文王一看,马上就把这些骨头埋葬好,把它立墓碑。这样的举动让他的臣民很感动,我们的文王连对死人都这么恭敬,更何况是对活着的人。所以我们念念当中是否与道相合,都是人心所向,还是所违背,都在我们的一言一行当中。

 

除了要能让功于众,要能时时广纳雅言之外,领导人还要时时有一个自我检讨的态度,就是检点自己的修身功夫。尧帝有一次走在户外,刚好看到两个人民犯了罪,正要押送到监狱。尧帝一看就很慌张跑过去,对着这两个人民说道:你们是犯了什么罪,为什么犯法?两位人民就提到:因为上天久旱不雨,我们已经饿到没有粮食给家人吃,所以不得已去偷人家的东西,犯了法。尧帝听完以后,就对着押解犯人的士兵说道:你把他们两个放了,把我抓起来。当场大家都很错愕,怎么君王自己要求受刑?接着尧帝就说:我犯了两大过失,第一个因为我无德,所以才感来久旱不雨;第二个因为我没有把我的人民教导好,所以他才会去偷人的东西,这是两大罪状。当尧帝这种自我反省的言语才结束,突然之间天空飘来了乌云,当场就下了大雨。

 

我们看到古代这些圣哲人为什么有这么多感应,原因在哪?在他们至诚的心、忏悔的心,我们为什么感应这么少?诚心比不上他们。而当尧帝有这种自省的心,他是一国之君,所有的人民一听闻君王有这样的态度,一定都会很感动,人民自然而然都注重自我反省,注重进德修业;当人民起了这样的善念,整个国运就转变过来。《中庸》提到「国家将兴,必有祯祥」,而领导人进德修业,对于全民的影响就是风行草偃,德风一吹下来,人心很快就改善了。在商朝,商汤也提到「万方有罪,罪在朕躬」,天下有过失都在谁?都是我没做好,所以这些圣君能够名垂千古,确实不是偶然。这些明君能感动一个国家,诸位朋友,你能不能感动一家?能不能用我们真诚的心来感动人?我们时时有反省的态度,时时能够以身作则,连国都可以感动、可以扭转,更何况只是一个家而已。所以我们看到君主的德行也要起而效法。

 

所谓「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」。所以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是几件事?一件。今天你身修了,家庭和乐,夫妻恩爱,邻居、亲朋好友看了会很羡慕,你就开始开班授课,为人演说。真是如此。人都有向往美好的一分心,只是他没方法,你演得很好,他就很有信心,他会起而效法。今天比方说你是在商业里面,你把商业经营得很好,你的员工向心力,还有整个企业的文化,都非常的理想,其他同业、其他商业界的人会怎么样?会来跟你取经。这个时候你就告诉他,经营企业一定要有社会责任,然后你就要把「同仁堂」的故事告诉他,企业如何能三百多年不衰,只要是能对社会时时有一分奉献的心,那福报就享不完。

 

我们也常常看到,一个人也好,一个家也好,一个国也好,都会有盛跟衰。那你有没有看过长盛不衰的?有没有?有没有长盛不衰的家族?有,孔夫子的家、范仲淹的家、林则徐的家、曾国藩的家。有没有长盛不衰的国?很难,为什么?因为他还有一丝的私心,所以愈没私心的朝代愈长,愈有私心的朝代愈短。你看所招感来的都是存心,而孔夫子跟范仲淹确确实实做到了没有私心,所以它长盛不衰,我们要学要学什么?学长盛不衰。而从历史当中我们也明白,以武力治天下相当的短,秦朝十多年就灭亡。以仁德治天下,周朝多久?八百多年。你看《弟子规》有没有把治理国家的方法讲出来?有没有?你们可不要小看它,治国平天下都在其中。「势服人,心不然」,用武力迟早水可以载舟,亦可以覆舟;「理服人,方无言」,你用德行才能够让天下的人心归顺。

 

而周朝八百多年,根基在哪?还在修身齐家。所以周朝做得最好的就是孝跟悌,「入则孝,出则弟」,而当国君的家庭里面,能够力行这些德行,上行就下效。《大学》里面提到「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,一人贪戾,一国作乱」。周文王对待他的父亲王季非常孝顺,所以周武王对周文王也非常的孝敬。「晨则省,昏则定」这是谁做到了?周文王,一天早、中、晚三次问候他的父亲。周武王当周文王生病的时候,他每天在侧侍奉汤药,十二天没有把帽子拿下来,一直都陪伴着父亲,由于这分孝心,后来父亲的身体也好了。

 

不止做到孝,周朝兄弟的友爱也做到极点,《弟子规》说「财物轻,怨何生;言语忍,忿自泯」。周朝让财物让到什么程度?兄弟之间连天下都能让,当周文王出生的时候,他的祖父太王看了这个孙子有圣哲的面相,就讲到这个孙子以后一定是一代圣君。他的两个伯父听到父亲这么讲;他的两个伯父,一个就是泰伯,一个是仲雍,听了以后马上借着要帮父亲采药的名义就上山去,一去就不回来,而且还在身上纹身,纹了身以后就不可能再回国来担任君王。因为他这样的举动,所以皇位传到了他的三弟王季,进而又传给了他的姪子周文王。所以泰伯、仲雍这一让成全了父亲的心意,也尽了孝心,然后兄弟之间连天下都让出去,这个悌也做到极处。所以不止有孝、有悌,还有什么?还有忠,忠于谁?忠于天下人民,因为他让出了一个圣君,让天下大治。所以孔夫子非常佩服泰伯、仲雍,说他们是「德之至」,德行到了极点才能够做出这样的行为。而泰伯、仲雍后来也到了吴国江南一带,也在那里做了领导人,继续教化一方,确实「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」。

 

所以诸位朋友,把一个团体、国家治理好,你不要把它想得太复杂。我们在厦门讲课的时候,刚好遇到了一位三十多岁的老师,他听课听到最后一天,他也上台来分享,他就说道:我来听了五天的课,我终于明白德行的根本在孝道,因为这么精辟的教诲确实只在经典里面。他接着又说我的体会很深,他对于孝悌的重要性他有体证,因为他们那个村落完全都姓吴姓,全部都姓吴。他们那一代出了一百零七个后代,结果有一百零六个大学毕业,其中有一个没有大学毕业,是已经考上大学,后来因为某些因素没有念完,所以他下一代的素质相当的优秀。接着他又说道,这件事决不是偶然,他说他们家乡里面大年初一不是出去玩,他们这些同辈的人统统都是陪着父母到寺院烧香,这做到了什么?孝道,「亲所好,力为具」。然后陪父母回来以后,第二个动作是到各个家里面去跟长辈拜年,这做到什么?悌,对长辈都很恭敬,这个恭敬心就形成。然后拜完年以后,他们这些年轻人一起到小学里面,他们那个村落的小学里面,一起讨论今年每个人在学业上、还是在事业上有什么收获,有什么体会,大家一起来分享。这做到了什么?好学,「好学近乎智」。所以能够有这么齐的后代绝非偶然。孝悌确实是传家之本,不止是传家,也是传团体、传国之根本所在,所以修身自然就能够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

 

我们时时能够有所观照,孟夫子也对于君臣关系下了一个很好的定义、很好的教诲,他提到「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」,你把你的下属当手足一样对待,那下属就把你当心腹一样看待。「君之视臣如犬马」,假如你对你的下属只是觉得反正我付钱给他,对他也没有太多尊重,把他当犬马一样使唤,那「臣之视君如国人」,他也觉得你跟一般人没什么两样。所以你看现在这些员工一到五点半,再多一秒钟他也不干,除非你给我加班费,所以根源还在哪?还在为君者的态度。「君之视臣如土芥」,你很轻视你的下属,他们「则臣视君如寇仇」,他们把你当作土匪一样。你看很多人在茶余饭后都在骂他的老板,有没有?那个吸血鬼。所以得不到下属的尊重,要反过身来检讨自己。

 

有一个老板,他经营的是律师事务所,他说他还没有学圣贤教诲以前,常常心里都想这些部属应该尊重我,但是他们这些部属还是很难对他尊重,所以他也满心理不大平衡。后来学完以后,他的态度不一样,时时想着应该给予部属什么样的辅导,什么样的支持;他脑子里从只求别人尊重他,变成看到别人的需要在哪。过了没多久的时间,他跟部属处得很好,常常出去也会带些当地的土产回来给他的部属吃,公司的气氛慢慢就很和谐。结果以前求人家尊重求不到,现在念念为人着想,也不想员工尊重他,结果员工反而对他格外的尊重。所以孟子这三句话也提供我们每位为人领导者多多去思考,所以为人父、为人师、为人君都应该时时有反观自省的能力。

 

现在也有一个现象,当父母的人觉得孩子很难教,当老师的人觉得学生不受教,当老板的人觉得员工很不听话,所以问题都在谁?都在别人,都不干我的事。好,那原因到底出在哪?我们下节课再来讲,谢谢大家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7月10日19:52:40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417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