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30集 视频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 锺茂森博士主讲  (第三十集)  2010/4/24 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57-007-0030

 

尊敬的诸位仁者,大家好!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《论语》,请看「公冶长第五」,这是第五篇,我们来看第九章。

 

【子谓子贡曰。女与回也。孰愈。对曰。赐也。何敢望回。回也。闻一以知十。赐也。闻一以知二。子曰。弗如也。吾与女弗如也。】

 

这一段是孔子跟子贡的对话,子贡我们都晓得,是孔子的弟子。我们来看雪公李炳南老先生《论语讲要》裡面,对这段话的大意有一个解释。他说,「孔子问子贡曰」,这是孔子问子贡,说『女与回』,就是「汝与颜回,谁比谁胜?」这个女念汝,它是通假,就是你的意思。问子贡,你跟颜回比起来,谁更优胜?问子贡。「子贡对曰:赐何敢比回?」赐是子贡的名字,他叫端木赐,字子贡。他自己说,我哪裡敢跟颜回比!后面还是子贡的话「回,闻一知十」,颜回能『闻一以知十』,听到老师说一个,他马上能悟出很多,不是只是听一样才学到一样。然后他又说,「赐闻一知二而已」。子贡对自己也有个评价,说我闻一知二,知的虽然没有颜回多,但是也能够有闻一知二。「孔子曰:汝不如,吾与汝俱不如」。这是雪公对这段《论语》的一个看法。『吾与女弗如也』,这一句也有另外一种讲法,等一下我们会去看。在这裡,孔子说『弗如也』,就是汝不如,你确实不如颜回,孔子肯定子贡的看法;而且他又说,我跟你都不如颜回。做老师的非常谦虚,谦虚裡头,这不是假谦虚,这也是事实,我们等一下会看到。

 

首先我们有一些文字训诂上的破字释词,我们来看一看。这个「愈,孔注犹胜也」,就是「女与回也,孰愈」,就是更优胜。孔注就是孔安国的注解,当作胜字讲。「吾与女之与」,有多种讲法,后面讲到「吾与女弗如也」,「汉儒皆训为连繫词」,就是我跟你,这是连繫词,雪公就採用汉注(汉儒的注解),汉儒主要是以马融、郑康成为代表。在这裡就是说孔子自认为自己跟子贡都不如颜回。「《集注》作许解」,《集注》是南宋朱熹朱子的《四书集注》,做「许」字讲,许是讚许,就是赞同,所以我与汝,就是我赞同你的看法,孔子赞同子贡的看法,说子贡不如颜回,这麽个解释。「今从汉注」,雪公认为,汉儒的注解比较合理。

 

我们再看,为什麽雪公採用汉注?「梁氏章钜《论语旁证》,引辅氏广曰」,这是一位先儒的注解,他叫梁章钜,他有一个《论语旁证》,这部《论语》的解释主要就是旁徵博引来做一个证明。他引辅氏广,辅广的话,「闻一知十,不是闻一件限定知得十件,只是知得周遍,始终无遗」。这个注解很好,「闻一知十」这个十不是当数字讲,它是代表什麽?圆满。所以这个十是表法的意思,就是没有遗漏的了。「闻一知二,亦不是闻一件知得二件」,这二也不能够当作数字来讲,它也是表法。表什麽?「只是知得通达,无所执泥」。就是他能够通,触类旁通。这是什麽?学习要有悟性,如果没有悟性,学一样就知一样,第二样就不会了,孔子是不会教你的。孔子不是讲,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(就是你不懂得举一反三),孔子是不会教你的吗?你是太笨了,没有悟性。至少要学到子贡的这个本领,闻一知二,就是他能通、通达。颜回就不得了,他闻一个知道全部,知道得圆满,颜回的悟性当然比子贡就高得多!不仅子贡了解,孔子也非常了解。

 

底下跟我们特别说明,为什麽孔子自己认为跟子贡一样,不如颜回,这是有证据的。底下我们看「程氏树德集释」,这是近代的大儒程树德老先生,他有一个《论语集释》,这裡「引何治运《杂着》云」,引先儒的注解。「或问于余曰,如汉儒说,则孔子果不如颜渊乎?」这些汉代的大儒讲,孔子跟子贡都不如颜回。所以他把这个与,「吾与女」这个与当作连繫词,就是说「我跟你都不如颜回」。果然是不如颜回吗?孔子是圣人,还不如颜回吗?不如在什麽地方?我们来看,「曰,天之未丧斯文也,匡人其如予何?此孔子之乐天知命也」。孔子是圣人,能做到乐天知命,不管是遇到什麽样的境界,顺境也好、逆境也好,善缘也好、恶缘也好,都是那样的喜悦,不亦悦乎。为什麽?因为这个喜悦不是从外头来,是从自己心中得到,外面的境界不会改变他心中的法喜。

 

这裡举出,即使是有一次,孔子到了匡地,这些匡人(那个地方的人)很痛恨阳虎(当时鲁国的一个家臣),孔子的相貌长得跟阳虎有点相像,所以匡地的人就把孔子当作是阳虎了,把他围困起来。孔子就说这句话,说,「天之未丧斯文也,匡人其如予何?」天并没有丧斯文,这个文是表示一种道,斯文就是这个道。这个道是什麽?就是古圣先贤之道。天不会把道给斩绝掉。这个话也隐含着孔子的那种大志向,他是来传道的,天既然不要丧这个道,就不可能把我怎麽样,所以「匡人其如予何」,匡人能拿我怎麽样?这是孔子非常有自信心,也是说明他自己以传道、弘道为自己的天职,说出这样有分量的语言。这是什麽?他乐天知命,乐是他的喜悦;知命,是知天命,天给他什麽样的使命,他自己知道。孔子讲他「五十而知天命」,五十岁就达到这样的境界了。

 

我们来看颜回达到这个境界了没有?也达到了。底下引《论语》中的话来讲,「子在,回何敢死?」这是有一次,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也是落难了,在匡国的时候被匡人围困,结果孔子和一些弟子们失散了,后来陆陆续续会齐了,最后回来的是颜回,当时把孔子给急坏了。为什麽?因为颜回是孔子最优秀的弟子,真正得孔子心法之人,其他的人都没有能够得到孔子的心法,包括后来我们讲的曾子、子思都没有真正得到。蕅益大师给我们做了这方面的鑑定,只有颜回可以称为「仁」,其他的人都不能称为仁,仁者。所以颜回要是没回来,孔子当然着急,这是他的传人。终于盼他回来了,孔子才鬆一口气,说「我都以为你死了,把我吓坏了」。结果颜回就说这个话,说「子在,回何敢死?」老师您要在,我怎麽敢死?你看,说这个话,既表示做弟子的谦敬,对老师那麽恭敬,自己那种谦卑,同时也是他乐天知命,「此颜子之乐天知命也」。这都是什麽?师徒二人富有禅机的对话,别人听不出那个意思,只有他师徒两人互相能明瞭。这话一说出来,双方会心一笑,都明白了。其他的人不晓得,只看到这两个人是寒暄两句。这是什麽?是给颜子(颜回)有这样的一个因缘表达他的境界,让他的老师知道。

 

「颜子未五十而知天命」,颜回没有五十岁,三十出头就死了,可是他那时候已经知天命,已经达到孔子五十岁的那个境界,这是「孔子之不如」,这是其一。孔子确实在知天命的年龄上讲,没有颜回这麽早,这是孔子不如颜回的地方,说明颜回真是利根。当然也是因为颜回缘分好,他遇到孔子做老师;孔子自己无常师,学起来当然就相对来讲没有那麽快速。如果你能够跟定一个圣人做老师,你的进步就神速,你能够超过自己的老师,正所谓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」。颜回就是这样对老师十足的恭敬,诚敬到极处,至诚感通,他通了。通什麽?通天命,入境界了,他就是圣人。所以真的是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。如果不是十分的诚敬心,颜回说不出这个话,「老师您在,我哪敢死?」这话你看看,那是真的十足的诚敬心才能说得出来,所以他有这样的证悟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18:08:2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223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